纲要(上)第26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向社会主义的过渡 课件(20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纲要(上)第26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向社会主义的过渡 课件(20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7.2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7-29 09:03:3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0张PPT)
◎赵建成《开国大典》(局部)
第26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向社会主义的过渡
第九单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
时代 国家 人民
1949年3月23日,毛泽东率领中共中央机关离开西柏坡,向北平出发时,毛泽东对周恩来说:“今天是进京的日子,进京赶考去!”周恩来:“是啊,我们都应当能够考试及格,不要退回来。”
“进京赶考”,能“考”成功吗?
“给你一张过去的报纸,看看那时我们的故事”
渡江战役结束
1949.3
1949.4
1949.1
1947.9
1947.6
1947.3
北平解放
平津战役结束
杜鲁门主义
提出
马歇尔计划
提出
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
经互会成立
七届二中全 会召开
会后党中央迁往北平
北约成立
学习任务1:根据20世纪中叶地图和中外大事记(部分)时间轴,分析新中国成立的时代背景。
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成立
1946.6
1945.8
抗日战争
结束
解放战争
全面爆发
1.国际: (1)世界民族解放运动高涨。
(2)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和以苏联为首的
社会主义阵营初步形成并走向对峙之际。
(3)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实行敌视和封锁中国政策。
(政治上孤立、经济上封锁、军事上威胁)
2.国内:(1)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发展。
(2)中国农民穷苦,经济凋敝,财政困难,
综合国力不强,国际地位不高。
(3)共产党的新民主主义道路赢得民心。
时代之问
纷繁
复杂
百废
待兴
中国将要向何去?
1.筹建新中国:
1949年9月21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召开。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开幕时代表们陆续进入中南海新华门
◎“人民日报”1949年10月1日
时代之问
①大会一致决定采用“中华人民共和国”为国名;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内容:
②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等重要文件。它是新中国的建国纲领,具有临时宪法的作用。
③选举了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
确定了首都、国旗、代国歌、国徽等。
时代之问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
时代之问
国旗
天安门
麦穗
齿轮
党领导下的民族大团结
工农联盟政权
五四运动以来的
新民主主义革命历史
“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就是从天安门到天安门”——周恩来
2.建立新中国:
(1)1949年10月1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举行第一次会议,中央人民政府宣告成立。
(2)下午3时,在天安门广场举行了盛大的开国大典。
时代之问
国家之成
3.新中国成立的意义:
(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结束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长期压迫和剥削中国各族人民的历史,人民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为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创造了前提条件。
(2)中华民族开始以崭新的姿态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中国历史进入新纪元。
◎开国大典阅兵现场
国家之成
时代之问
学习任务2:阅读教材,梳理1949-1956国家所取得的成就和作用
成就 主要作用
9.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8.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1.土地改革
2.“银元之战”“米棉之战”
7.“一化三改”
3.抗美援朝
4.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5.参加日内瓦会议
6.参加万隆会议
11.毛泽东思想
问题1:依据右表,尝试给这些成就分期。
问题2:依据右表,尝试给这些成就分类。
问题3:依据右表,尝试概括成就的特征。
时代之问
国家之成
我国基本政治制度之一
我国根本政治制度
农村生产力得到大解放
赢得了全国人民的信任
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初步建立
我国基本政治制度之一
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地位
作为处理国际关系的准则
显示新中国的积极作用
促成会议圆满成功
指导思想
10.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巩固人民政权时期
建立社会主义制度时期
经济
军事
外交
经济
政治
思想
主要特征
2.巩固人民政权与走向国际舞台先后展开
3.发展生产力与变革生产关系同时并举
4.坚持党的领导与人民当家作主相统一
1.范围广泛
农民的心声1950年夏材料一:“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是中国古代经济生活中的普遍现象......疯狂的土地兼并,使得无数小农破产,社会动荡不安。许多开明的政治家力图改革田制,缓和社会矛盾,但都未能成功。中国古代历朝的民众暴动,大都直接或间接地提出了“平均”的口号。“平均”的要求,包含平均地权的内容。——摘编自人民版历史必修二教材材料二:就旧中国一般的土地状况来说,大体是这样的:占乡村人口不到10%的地主和富农,占有约70-80%的土地,他们借此残酷的剥削农民。而占乡村人口90%以上的贫农、雇农、中农和其他人,却总共只占有约20-30%的土地,他们终年劳动,不得温饱。——《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问题1:材料反映出自古以来,农民有何“心声”?问题2:为了解决农民这一“心声”,谈谈你说知道的历史上的改革或民众暴动?问题3:新中国又是如何解决农民这一“心声”?时代之问国家之成人民之声材料二:1949年11月15日-30日“银元之战”和“米棉之战”期间中央人民政府调入上海、天津等大城市的物资统计:中央人民政府从东北每日调运1000万至1200万斤粮食入关;天津从全国各地调运粮食3.2亿斤,准备布匹35万匹,棉纱5000件;上海从全国各地调运粮食4亿斤,准备棉布110万匹,棉纱2.8万件;汉口准备棉布30万匹,棉纱8000件;西安准备棉布40万匹。经过周密布置和准备,选择市场价格达到高峰之机,于11月25日,在全国各大城市统一行动,集中抛售,使投机商措手不及。——数据综合自《陈云文选》(1949-1956)材料一:学习任务3:根据材料结合所学,思考土地改革的意义时代之问国家之成人民之声农民从封建土地制度的束缚中彻底解放出来,农村生产力得到大解放,为中国逐步实现工业化扫清了障碍。也为国家打赢“银元之战”和“米棉之战”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农民的心声1950年夏1953年工商业者的掌声时代之问国家之成人民之声据《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二卷(1949-1978)》整理根据材料指出三大改造的实质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1)召开:1954年9月,在北京召开。
(2)内容:
时代之问
国家之成
人民之声
农民的心声1950年夏1953年工商业者的掌声1954年代表的齐声材料一:“我踏进会场就看见很多穿制服的、穿工装的、穿短衫的、穿旗袍的,穿西服的、穿长袍的,还有位戴瓜皮帽的,这许多一望而知不同的人物,而他们会在同一个会场里一起讨论问题,在我说是生平第一次。这是什么意思?我望着会场前挂着的大大的‘代表’两字,不免点起头来。——《费孝通全集(第五卷)问题1:能否猜测这些代表的身份?问题2:代表们的“齐声”达成了哪些一致?时代之问国家之成人民之声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1)召开:1954年9月,在北京召开。
(2)内容:
①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时代之问
国家之成
人民之声
材料一:(毛泽东要求起草小组阅读文件)包括:1936年苏联宪法及斯大林报告;1918年苏俄宪法;罗马尼亚、波兰、德国、捷克等国宪法;1913年天坛宪法草案,1923年曹锟宪法,1946年中华民国宪法;法国1946年宪法……6月14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通过,并通过决议交付全国人民讨论。在近三个月时间里,全国有1.5亿余人参加讨论,提出118万多条修改、补充意见和问题,几乎涉及宪法草案每一个条款……——《中国共产党历史 第二卷1949-1978》学习任务3:根据以上材料,你获得了什么历史信息,这说明了什么?时代之问国家之成人民之声这是一部具有国际视野,立足于中国国情和历史发展基础上的人民宪法。从宪法制定过程中折射出一切依靠人民、人民民主专政的中国道路特色,从中可以感受到集体的智慧。
材料一:
第一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
第二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第四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依靠国家机关和社会力量,通过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保证逐步消灭剥削制度,建立社会主义社会
第六条 国营经济是全民所有制的社会主义经济,是国民经济中的领导力量和国家实现社会主义改造的物质基础。国家保证优先发展国营经济。
第二十七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行使下列职权:
修改宪法;制定法律; 监督宪法的实施;选举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副主席;选举最高人民法院
院长;选举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决定国民经济计划;决定大赦;决定战争和和平的问题;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学习任务4: 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条文,怎样理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人民民主原则
社会主义原则
最高立法权;最高监督权;最高任免权;最高决定权
昭示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最高权力属于人民。
时代之问
国家之成
人民之声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1)召开:1954年9月,在北京召开。
(2)内容:
①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体现了人民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②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昭示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最高权力属于人民。
③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
(3)意义:初步构成了我国社会主义的政治体系。
时代之问
国家之成
人民之声
“进京赶考”,我们“考”成功了吗?
时代是 人
我们是 人
人民是 人
时代之问
国家之成
人民之声
“赶考”,我们一直在路上!
出卷
答卷
阅卷
谢谢大家!
——习近平
2018.1.5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