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城三高 2022--2023 学年度下期高二第三次考试
历 史 试 卷
( 满分 100 分,考试时间 90 分钟 )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和第Ⅱ卷的答案都写在
答题卡上。
第Ⅰ卷 选择题(共 60 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 2 分,共 60 分)
1.2022 年 6 月,三星堆遗址考古发掘阶段性成果发布:3 号坑、8 号坑发现的铜尊、铜叠等
是中原殷商文化的典型铜器;3 号坑、4号坑发现的玉琮来自甘青地区的齐家文化;3 号坑、7
号坑、8号坑发现的有领玉璧、玉璋等在华北、华南地区都有发现。这能够佐证,中华文明具
有( )
A.同源性特征 B.多元性特征 C.连续性特征 D.互补性特征
2.商汤伐夏时说:“有夏多罪,天命殛(ji)之”;周武王伐纣时也曾说:“商罪贯盈,天命
诛之”,并产生了“民之所欲,天必从之”“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的思想。这反映
出先秦时期( )
A.神权统治的思想 B. 统治阶层等级意识
C. 天人感应的思想 D. 敬天保民的民本观念
3.1995 年,新疆尼雅遗址发现一处东汉夫妻合葬墓,男性墓主右臂绑有“五星出东方利中国”
锦护臂,和弓箭、箭箙、短剑鞘等物品放置一起。这可以佐证( )
A.中原与西域的交通往来 B.阴阳五行学说开始流传
C.丝绸之路始终动荡不安 D.西域织锦技术赶超内地
4.中文里原来并无“塔”字,魏晋以后才造出“塔”字。印度的塔早期多是“覆钵”或“覆
盆”式,也就是一个半圆覆钵形的大土冢。而中国工匠将这种佛塔形式同中国传统建筑艺术
结合,创造出各种造型美观、千姿百态的佛塔。这反映了( )
A.佛教传入丰富了中国文化的内涵 B.佛教本土化并逐渐成为主流思想
C.中国墓葬形制深受佛教文化影响 D.宗教信仰与民众的生活紧密相连
5.我国古代习惯把从西域传入中原之物冠以“胡”称。据《资治通鉴》记载,安史之乱时唐
玄宗逃至咸阳集贤宫,饥饿困顿之际,杨国忠买胡饼献上。此外,在唐代街市上销售胡饼的
店铺随处可见。这反映出( )
A.文化交流影响社会生活 B.民族之间的相互融合
高二下期第三次考试历史试题 第 1 页 (共 8 页 )
{#{QQABQQqEogggABAAARgCQQUyCEKQkBACCIgGhAAIIAAACBFABAA=}#}
C.先进文明强大的吸引力 D.胡汉差异的逐渐消失
6.下图为敦煌唐墓出土的砖刻《胡人引驼图》影印图。图中胡人穿波斯装,一手执缰引驼,
一手拄手杖跋涉。类似内容的砖刻在唐墓多有发现。材料可以用来佐证唐朝( )
A.异域文化受到青睐 B.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
C.敦煌成为工商业市镇 D.陆上丝绸之路畅通
7.中原地区盛产粮食、麻、丝及手工制品,而农业的发展则需要大量的畜力(牛、马等),北
方草原地区盛产牛、马、羊及皮毛肉、乳等畜产品,而缺少粮食、纺织品、手工制品等。草
原丝绸之路有“皮毛路”“茶马路”的称谓。这可以用来说明( )
A.草原丝绸之路的基础条件 B. 皮毛路”和“茶马路”相互辉映
C. 草原地区最早形成茶马互市 D. 农耕文化剧烈冲击游牧文化
8.北宋神宗时,汴京皇宫御厨所用面、米的比例为 2:1。两宋之交,北方人口大量南移,南
方面粉消费量猛增,麦价暴涨、小麦种植面积迅速扩大,南宋临安的面食店甚至多于北宋时
期的开封。这反映了当时( )
A.社会生活奢靡之风日益盛行 B.北民南迁促进经济结构调整
C.南方经济重心地位得到巩固 D.人口迁徙影响饮食习俗变化
9.蒙古西征过程对工匠技艺之人留存、带回蒙古本部草原。至元 16 年(1279 年),“囊加带
括两淮造回回炮新附军匠六百,及蒙古、回回、汉人、新附人能造炮者,俱至京师”。这种现
象说明( )
A.民族间的战争以争夺工匠为目标 B.统治者对工艺技术的重视
C.少数民族对中原先进文明的仿效 D.元朝时期中国火炮技术开始出现
10.有学者研究发现:魏源的《海国图志》于 1842 年首次刻印,到 1852 年仅有 2 个版本,
1866 年后被翻印,至 1902 年国内共有 14 个版本;徐继畬的《瀛寰志略》于 1848 年首次刊印,
到 1866 年后才被翻印,此后多至 18 个版本。这一现象说明,19 世纪 40—60 年代( )
A.西学还没有受到普遍关注 B.西学的传播渠道得以拓展
C.中华文化遭受到西学冲击 D.学习西方成为清政府共识
11.新文化运动前期,各种西方思潮纷至沓来,相互角逐,马克思主义被淹没在其中。在五
四运动之后,马克思主义从众多学说中脱颖而出,独树一帜。这一变化( )
高二下期第三次考试历史试题 第 2 页 (共 8 页 )
{#{QQABQQqEogggABAAARgCQQUyCEKQkBACCIgGhAAIIAAACBFABAA=}#}
A.提升国人向西方学习的水平 B.说明社会主要矛盾发生改变
C.反映学习俄国革命已成共识 D.改变了救亡图存运动的路径
12.下表可以用来说明,当时中国( )
大航海时代以澳门为中心的国际贸易航线
航线 I 澳门——马六甲(马来西亚)——果阿(印度)——里斯本(葡萄牙)
航线 II 澳门——长崎(日本)
航线 III 澳门——马尼拉(菲律宾)——阿卡普尔科(墨西哥)
航线 IV 澳门——东南亚
A.已卷入世界经济贸易网络中 B.位居全球经济发展中心
C.在对外贸易中处于出超地位 D.以澳门为唯一对外窗口
13.下表是有关利玛窦来华的部分史料。据此可以认定的史实是( )
史料 出处
(万历二十八年十二月)大西洋利玛窦进方物 《明史·神宗本纪》
明神宗时,西洋人利玛窦等入中国,精于天文、历算之学,发微阐 《明史·天文志》
奥,运算制器,前此未尝有也
(《几何原本》)西洋人欧几里得撰,利玛窦译,而徐光启所笔受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也。……光启序称其穷方圆平直之情,尽规矩准绳之用,非虚语也
A.利玛窦对当时西学东渐作出了贡献 B.中国传统科技开始实现近代化转型
C.利玛窦是最早来中国的西方传教士 D.西方近代科技受到社会的普通认可
14.一战期间,成千上万的华工有组织的奔赴协约国,英俄法三国一共招募了华工达 30 万人。
这些华工从事着建筑、修路等体力工作。甚至有不少华工被迫上战场,在战场上修理工事、
运送弹药,在一战当中华工约有 5 万人死亡。对于华工出国参战说法正确的是( )
A.主要是因为华工具有埋头苦干精神 B.中国得以收回某些主权提升国际地位
C.北洋政府直接派兵参加一战的结果 D.华工出国参战改变了一战战争性质
15.古罗马著名的一次大会是奥古斯都大帝参加的审判执政官塔里乌斯之子谋害其父的会议,
塔里乌斯并没有直接处死其子,而是召开了一次大会,在大会上宣告了他的控告,并给予他
的儿子一次辩护的机会,最终赦免了他的儿子死罪,改为流放。这体现了罗马法( )
A.重视个人意志 B.维护平民利益 C.注重司法程序 D.立法程序严谨
高二下期第三次考试历史试题 第 3 页 (共 8 页 )
{#{QQABQQqEogggABAAARgCQQUyCEKQkBACCIgGhAAIIAAACBFABAA=}#}
16.下表是《汉谟拉比法典》关于“打人脸颊”行为的三种处理规定。
法条 规 定
第 202 条 “倘自由民打地位较高者之颊,则应于集会中以牛皮鞭之六十下”
第 203 条 “倘自由民之子打与之同等的自由民之子,则应赔银一名那”
第 205 条 “倘自由民之奴隶打自由民之子之颊,则应割其一耳”
这表明,《汉谟拉比法典》( )
A.能为受害人伸张正义 B.祛除了习惯法的印记
C.具有鲜明的阶级特征 D.保护了奴隶主的财产
17.下表为世界不同地区古代文明的重要成果。这表明( )
地区 成果
两河流域 城邦治理、泥版文书、法典、学校以及帝国的实践
埃及 国家治理、象形文字、金字塔、灌溉农业
古罗马 共和制、拉丁文、大竞技场、罗马法、地中海诸国的一统
中国 大一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治理、科举制、四大发明
A.世界古代文明发展普遍缺乏连续性 B.文明优劣取决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C.文明的发展以地区间的交流为前提 D.不同地区文明带有鲜明的地域特征
18. 由于亚历山大大帝的征服,古典希腊文化普及到整个中东,形成一个新文明。随着许多
人被逐出传统的环境,他们在新的大城市感到不知所措。过去在旧城邦,生活比较简单,法
律、道德、宗教和义务全有明确规定,为大家所普遍接受;而现在,城市居民发现自己处于
一个无定型的世界之中。依据材料可知,亚历山大军事征服( )
A. 推动了区域文明一体化 B. 巩固了马其顿帝国统治
C. 冲击了当地居民的心理 D. 促进了东西方文化交融
19.在希腊化时代,通俗希腊语成为通行的混合语言,城市中的上流阶级,不管是何种出身
和文化背景,都希望被人视为标准的希腊人。他们全盘模仿希腊生活方式。这一现象体现了
当时( )
A.希腊民主政治的广泛影响 B.政权更迭带来的连锁反应
C.基督教在当地传播的需要 D.经济发展弘扬了人文精神
20.拜占庭帝国即是东罗马帝国,信仰东正教并传承着希腊文化。14 世纪时,信仰伊斯兰教
高二下期第三次考试历史试题 第 4 页 (共 8 页 )
{#{QQABQQqEogggABAAARgCQQUyCEKQkBACCIgGhAAIIAAACBFABAA=}#}
的奥斯曼土耳其不断入侵,使拜占庭学者带着大批的古希腊和罗马的艺术珍品及文学、历史、
哲学等书籍,纷纷逃往西欧避难,在那里讲授希腊辉煌的历史和文化。由此可见( )
A.天主教文化受到批判和改造 B.奥斯曼帝国兴起使文化中心转移
C.意大利具有成熟的文化体系 D.政治格局的变动影响文化的发展
21.16 世纪中叶,英国商人采取了联合起来向外冒险的方式。他们建成了一些特许公司,即获
得女王特许的、由大商人合股经营的大贸易公司,去垄断某一地区的市场,如 1600 年成立的
东印度公司等。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因素是( )
A.资本主义经济成为主流 B. 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C.打败了西班牙殖民帝国 D. 新生产方式的开放性
22.新航路开辟后的 100 年间,随着欧洲人入侵并在美洲建立殖民地,美洲的印第安人人口
减少 90%以上。与此同时,欧洲人大批来到美洲,并把非洲黑人作为奴隶贩卖到美洲。这意味
着( )
A.横跨太平洋的贸易网络形成 B.美洲地区社会发展进程停滞
C.美洲族群混合程度世界最高 D.多元文明格局的平衡被打破
23.18 世纪中期,下午茶在英国社会日渐流行,饮茶有益于健康在争论中逐渐为社会各界所认
可,加入牛奶与糖在一定程度上被视为功效的增加或强化。茶还寄托了英国人对家的深厚情
感,这与中国茶文化追求的“天人合一”的深层精神文化境界的取向不同。这体现出( )
A.工业革命改变了人们的生活 B.人文主义得到社会普遍认可
C.经济的趋同化和一体化趋势 D.文化的本土化和多元化趋势
24.18 世纪末,棉花开始成为“全球商品”,在资本主义的主导下,逐渐形成“非洲提供劳动
力、美国出产原棉、欧洲(以英国为主)进行棉纺织加工”的格局。这反映了( )
A.自由主义经济思想盛行 B.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
C.商业经营方式发生转变 D.全球贸易网络的发展
25.历史教授李其荣在《经济全球化与国际人口迁移》一文中指出:在 20 世纪 80 年代晚期
和 90 年代早期,移民活动之盛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其中高素质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的
移民成为突出现象,同时也形成了一支以大量的难民、非法移民以及女性移民为主体的廉价
劳动力移民群体。这主要反映了( )
A.国际分工深化影响国际经济秩序 B.跨国公司垄断了全球劳动力市场
C.移民劳动力的人才分层趋向明显 D.冷战左右了全球劳动力流动方向
26.1900 年,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世界贸易中所占的比重为:英国 19%,德国 13%,美国 12%,
法国 9%。从 1870 年至 1913 年,原料和工业制成品的贸易额都增加了两倍多。这主要说明( )
A . 各国之间的相互依存程度加强 B .英国保持世界贸易独尊的地位
高二下期第三次考试历史试题 第 5 页 (共 8 页 )
{#{QQABQQqEogggABAAARgCQQUyCEKQkBACCIgGhAAIIAAACBFABAA=}#}
C .形成以欧美为中心的世界市场 D .各国之间的劳动分工存在差异
27.20 世纪初,法国设计师受希腊古典文化和中华文化等影响,大胆采用宽松样式设计的女
装奠定了二战后西方女装流行的基调。这种女装( )
A.受到了浪漫主义思想的影响 B.凸显了西欧文化的衰落
C.反映了现代主义的精神危机 D.体现了文化交流国际化
28.有学者指出:美国在享受自主的同时又强调群体的意义,把清教徒式的宗教精神与物质
崇拜相结合,极力推动经济全球化又主张世界文化的“美国化”,同时国内也充斥着多元化的
少数族裔诉求和冲突。据此,该学者认为美国( )
A.社会已经完全撕裂 B.种族主义问题严重
C.文化具有矛盾性质 D.实行单边主义政策
29.有研究认为,美国独立后不到半个世纪,拉美经过独立战争,推翻了殖民统治,但拉美国
家并没有像近邻美国那样独立后进入现代化的快车道,而是发展停滞,究其原因,殖民统治
难辞其咎。“难辞其咎”主要是指殖民者在拉美( )
A.奴役掠夺土著居民 B.建立的殖民统治最早
C.进行了大量的移民 D.移植了本国的生产方式
30.拿破仑以深信不疑的热情坚持把他的《民法典》移植到附庸国去。他认为这个法典是根
据正义和人类关系的本质制订的,因此应适用于一切国家,仅需略作修改就行。从西班牙到
波兰,从易北河口到墨西拿海峡,所有的附庸国都着手进行了改革。这些做法( )
A.有利于附庸国法治思想的传播 B.树立了拿破仑在整个欧洲的权威
C.引发了被侵略国家的强烈不满 D.重构了十七世纪欧洲的经济文化
第Ⅱ卷 非选择题(共 40 分)
二、非选择题(31 题 13 分,32 题 15 分,33 题 12 分,共 40 分)
31.(13 分)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发展历程,见证了中国与沿线国家的友好往来、平等交往的
历史,对建设 21 世纪的“海上丝绸之路”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海运和造船业的发达,中外海上交通有了重大发展。从广州
出发,沿马来半岛,经印度洋到达阿拉伯巴格达的海上中西航线已初步形成。这条被誉为“海
上丝绸之路”的航线,有力促进了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这时期中国与外国的水陆交通、
商贸、文化交流都超越了前代,并为以后隋唐时期中外关系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摘编自詹子庆《中国古代历史上册》
材料二: 宋代是海外贸易得到空前发展的时期。较之前代,宋代港口广泛分布于北起京东路、
南至海南岛的广大区域,数量有了明显增长。当时的贸易范围已远至红海沿岸及非洲东海岸。
高二下期第三次考试历史试题 第 6 页 (共 8 页 )
{#{QQABQQqEogggABAAARgCQQUyCEKQkBACCIgGhAAIIAAACBFABAA=}#}
不但进出口的商品种类增加,而且贸易额也有所扩大,一个海商一次贩运的货物价值高达数
十万贯。政府对海外贸易采取了鼓励支持的态度,“江海求利,以资国用”。
——摘编自杨宁一《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时期“海上丝绸之路”发展的影响。(6 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宋代海外贸易空前发展的表现,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其原因。(7 分)
32.(15 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明清时期饮茶之风盛行,上层社会嗜茶成风,民间饮茶也更加普及,同时国外市场
开辟并迅速发展。从事茶叶生产的除农户外,还有流民、僧人等,其中专门种植茶树、以种
茶为业的农户逐渐增多,成为较普遍的现象。植茶或成为他们谋生的手段,或成为他们发家
致富的重要途径。他们在日常种植中形成多种栽培方式,有条植、丛植、粮茶间作、茶轮作
等适应不同山区特点的栽培制度。由于植茶的经济效益远优于种稻,使原先的稻田都改种了
茶树,扩大了茶园的面积,减少了稻米的生产。
——摘编自孙洪升《明清时期茶叶生产发展原因探析》
材料二: 中国茶叶于 17 世纪早期首次由荷兰人引入欧洲。在荷兰,最初茶叶仅作为药物,
成为治疗当地多种疾病的优良药草。后来医学界通过科学实验证明茶叶药性对人体健康有益,
茶饮逐渐成为一种日常饮料。18 世纪末贫困家庭也习惯喝茶,结果荷兰四分之三以上的啤酒
厂走向衰退。由于茶叶是西方固定的进口商品,有稳定的市场需求,他们往往采取提前定货
方式,以获取符合其要求、数量充足的商品,从而使茶叶具备了期货的性质。当茶饮逐步被
当作日常饮料时,一方面荷兰各大城镇出现许多茶叶店铺,为了更好地宣传茶叶,茶商在包
装上印制各种各样的售茶广告;另一方面也刺激了荷兰人对茶器收集以及茶亭兴建的热衷,
荷兰在这一时期对中国的许多方面均十分追捧,形成一股“中国热”。
——摘编自刘勇《中国茶叶与近代荷兰饮茶习俗》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清时期茶叶发展特点。(6 分)
高二下期第三次考试历史试题 第 7 页 (共 8 页 )
{#{QQABQQqEogggABAAARgCQQUyCEKQkBACCIgGhAAIIAAACBFABAA=}#}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 17—18 世纪茶叶贸易给荷兰带来的变化,并分析当
时“中国热”的影响。(9 分)
33.(12 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亚历山大出发时,其身份是马其顿国王,不久后成为希腊联军统帅。经过十年征伐,
他的国家的统治区域扩展到尼罗河流域和印度河流域,还建立了横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
他每到一地就自称是当地原来统治者的继承人。他崇尚威严赫赫的东方宫廷礼节,穿波斯、
米底君王的衮服,要求人们向他行匍匐礼。亚历山大的统治基本上沿袭了波斯帝国的行省制,
但由当地人担任的总督一般只管民政,军队和财政另由马其顿人或希腊人掌握。他在埃及拜
谒阿蒙神庙,为女神伊西丝建庙;在巴比伦向当地的主神马都克献祭,下令重建被毁的马都
克神庙。他在远征中亚时与当地贵族女子罗克珊结婚,同时,他的 80 个战友也采用波斯礼仪
与当地贵族的女儿结婚。他的远征军中有工程师、哲学家、地理学家、测量师等专门人才。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古代史编(上卷)》
材料二:拿破仑当权后,用不断的战争来代替不断的革命。1805 年,拿破仑击溃第三次反法
同盟,签订《普莱斯堡和约》,占据了莱茵河左(西)岸及许多小邦国。在那里,他赶跑了封
建的王公贵族和主教,取消了各种徭役和封建贡赋及教会的什一税,消灭了封建特权和等级
制度,宣布公民享有平等与自由。后来建立的莱茵同盟,有 16 个邦国加入。他们普遍实行了
资产阶级改革,推行了《法国民法典》。同时,拿破仑还使德意志由三百多个分裂的小邦合并
成为 30 多个大邦。正如恩格斯所说:“拿破仑清扫了德国的奥吉亚斯牛圈,修筑了文明的交
通大道。”
——摘编自张淑贤《略论拿破仑战争的国际影响》
请回答: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亚历山大远征与拿破仑对外战争产生影响的异同。(8分)
(2)谈谈你对国际战争与文明交流的认识。(4分)
高二下期第三次考试历史试题 第 8 页 (共 8 页 )
{#{QQABQQqEogggABAAARgCQQUyCEKQkBACCIgGhAAIIAAACBFABAA=}#}项城三高2022---2023学年度下期高二第三次考试
历 史 答 案
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5 BDAAA 6--10 DADBA 11---15 DAABC
16--20 CDCBD 21--25 DDDDC 26--30 ADCDA
二、非选择题(31题13分,32题15分,33题12分,共40分)
31.(13分)【答案】
(1)影响:进一步推动南方地区经济的发展;促进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为以后的中外关系的发展奠定基础。(6分)
(2)表现:贸易港口增多;贸易范围扩大;贸易规模持续扩大。( 3分)
原因:宋代商品经济的繁荣;经济重心的南移;造船航海技术的进步(指南针的使用);政府的积极鼓励。( 4分)
(15分)【答案】
(1)特点:茶叶商品消费面广;从事茶叶生产的人员多;茶叶的商品性强;茶业经济的影响大。(任3点得6分)
(2)变化:丰富了荷兰的药物和日常饮料;冲击了荷兰的等级观念和相关行业;改变荷兰商业经营方式;充实荷兰人的文化生活。(任3点得6分)
影响:有利于荷兰商业发展;促进中荷经济文化交流与发展;推动世界市场的形成。(3分)
(12分)【答案】
(1)相同:都通过战争扩大帝国疆域;都对占领区造成侵犯和破坏;都推动了本国(或地区)文明向外传播;均促进了区域文明联系的加强。(4分)
不同:亚历山大远征积极吸收占领区既有制度文化,拿破仑对外战争着力摧毁占领区的落后制度文化。(4分)
(2)认识:一方面,国际战争会造成不同文明的碰撞和冲突;另一方面也会促进不同文明的交流,推动人类文明的交融与发展。(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