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吉林省2023年中考历史真题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下列选项中,研究北京人、山顶洞人等远古人类最可靠的证据是( )
A.传说 B.文献 C.化石 D.影像
【答案】C
【知识点】中国境内的早期人类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化石属于实物史料,是研究远古人类最可靠的证据,C项正确;
传说的可信度较低,排除A项
旧石器时代的内容缺少文献记载的相关资料,排除B项
影像并不是研究远古人类的可靠证据,排除D项。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调动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识记北京人、山顶洞人的相关内容,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素养。
2.科举制度的创立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其选拔官员的主要标准是( )
A.血缘 B.门第 C.才学 D.军功
【答案】C
【知识点】科举制的创立与完善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隋文帝即位后,废除了前朝的选官制度,注重考察人才的学识,初步建立起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隋炀帝时,进士科的创立,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确立。科举制的创立,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使有才学的人能够由此参政,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同时也推动了教育的发展。C项正确;
科举制选拔官员的主要标准是才学,不是血缘,排除A项;
科举制选拔官员的主要标准是才学,不是门第,排除B项;
科举制选拔官员的主要标准是才学,不是军功,排除D项。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科举制,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知道科举制选拔官员的主要标准是才学。
3.如果让你讲述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历史小故事,可以选择的内容是( )
A.卫青北击匈奴 B.岳飞抗金
C.文天祥抗元 D.戚维光抗倭
【答案】D
【知识点】戚继光抗倭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明代时期,戚继光领导沿海军民沉重的打击了倭寇的侵略气焰,属于中华民族反侵略的斗争事迹,D项正确;
卫青北击匈奴属于中华民族内部的斗争,排除A项;
岳飞抗金属于中华民族内部的斗争,排除B项;
文天祥抗元属于中华民族内部的斗争,排除C项。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调动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识记戚继光抗倭的相关内容,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素养。
4.”李鸿市创办江南机器制造总局,张之洞创办汉阳铁厂。”这属于洋务运动的( )
A.背景 B.内容 C.结果 D.影响
【答案】B
【知识点】洋务运动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材料“李鸿章创办江南机器制造总局,张之洞创办汉阳铁厂”可知,题干描述的是洋务运动时期创办的企业,B项正确;
材料未涉及洋务运动兴起的背景,排除A项;
材料未涉及洋务运动破产的结果,排除C项;
材料未涉及洋务运动的影响,排除D项。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获取材料信息,调动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识记洋务运动的相关内容,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素养。
5.为推翻国民党的独裁统治,中国共产党进行了坚决的斗争。符合这一主题的战役( )
A.汀泗桥战役 B.平型关大捷 C.百团大战 D.辽沈战役
【答案】D
【知识点】三大战役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材料“为推翻国民党的独裁统治,中国共产党进行了坚决的斗争”及所学可知,辽沈战役的胜利使东北野战军得以成为人民解放军的一支强大的战略机动力量,也使东北地区成为人民解放军夺取解放战争胜利的巩固和可靠的战略后方。D项正确;
汀泗桥战役是以共产党员为骨干的国民革命军第四军叶挺独立团同吴佩孚的北洋军在此展开一场空前激战,打败北洋军,在中国革命史上写下光辉的一页,排除A项;
平型关大捷是指1937年9月25日,八路军在平型关为了配合第二战区的友军作战,阻挡日军攻势,由115师师长林彪、副师长聂荣臻指挥,充分发挥近战和山地战的特长,首次集中较大兵力对日军进行的一次成功伏击战,八路军在平型关取得首战大捷,排除B项;
百团大战是抗日战争中八路军在华北地区发动的一次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战略性进攻战役,排除C项。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调动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识记解放战争的相关内容,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素养。
6.1997年7月I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取得这一重大成就根本原因是( )
A.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 B.”一国两制”构想的正确指导
C.中华民族的共同心愿 D.中英双方的共同努力
【答案】A
【知识点】“一国两制”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我国能够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的根本原因是我国自身的内在因素,是改革开放使我国综合国力大大增强;A项正确;
“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是促成因素,不是根本原因,排除B项;
中华民族的共同心愿是促成因素,不是根本原因,排除C项;
中英双方的共同努力是促成因素,不是根本原因,排除D项。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一国两制,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知道香港能够回归祖国的根本原因是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
7.邓稼先的一生是为新中因的科学事业默默奉献的一生。他所从事的研究( )
A.打破了有核大国的核垄断 B.保障了我国的粮食安全
C.开创了治疗疟疾的新方法 D.开启了我国的飞天之旅
【答案】A
【知识点】社会主义建设成就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邓稼先是我国著名物理学家,被誉为“两弹元勋”,为我国两弹一星的研制成功作出了巨大贡献。“两弹一星”的成功打破了当时有核大国的核垄断,增强了我国的国防实力,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A项正确;
保障了我国的粮食安全的是袁隆平,排除B项;
开创了治疗疟疾新方法的是屠呦呦发现青蒿素,排除C项;
2003年10月,航天员杨利伟乘坐神舟五号飞船升入太空,并成功返回地面,开启了我国的飞天之旅,排除D项。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社会主义建设英模人物,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知道邓稼先所从事的研究打破了有核大国的核垄断。
8.奥林匹亚神庙中的宙斯像是古代世界七大奇迹之一。它所代表的古典文明产生的区域是( )
A. B.
C. D.
【答案】D
【知识点】古希腊的城邦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古代希腊地理范围大致包括希腊半岛、爱琴海诸岛、小亚细亚半岛西岸、黑海沿岸、意大利南部以及西西里岛等地区。希腊的人物雕刻艺术达到了一种近乎完美的境界。奥林匹亚神庙中的宙斯像是古代世界七大奇迹之一。D项正确;
A是尼罗河流域,孕育了古埃及文明,排除A项;
B是两河流域,产生了古巴比伦文明,排除B项;
C是印度河和恒河流域,产生了古印度文明,排除C项。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古代著名雕塑与建筑、西方文明的发源地—古希腊,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知道奥林匹亚神庙中的宙斯像是古希腊文明成果。
9.某文献宣扬天赋人权的思想,”事实上天赋人权的享有者不包括黑人和印第安人”。该文献是( )
A.《权利法案) B.《独立宣言》
C.《人权宣言》 D.《解放団人奴隶宣言》
【答案】B
【知识点】《独立宣言》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材料“事实上,天赋人权的享有者不包括黑人和印第安人”及所学可知,1776美国独立战争期间,制定了《独立宣言》,其内容不涉及保护黑人及印第安人的相关信息,B项正确;
1689年英国议会颁布了《权利法案》,奠定了英国君主立宪制的法律基础,排除A项;
法国大革命时期,颁布了《人权宣言》,与题干信息无关,排除C项;
1862年南北战争期间,林肯总统颁布了《解放黑人奴隶宣言》,体现了保护黑人的权利,排除D项。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获取材料信息,调动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识记《独立宣言》的相关内容,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素养。
10.”农民可以自由买卖纳税后的剩余产品,实行自由贸易;允许私人经营中小企业;实行按劳取酬的工资制。”该内容反映的是(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
C.苏联模式 D.赫鲁晓夫改革
【答案】B
【知识点】苏维埃政府的新经济政策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21年春,苏维埃政府开始实施新经济政策。新经济政策的主要内容包括:以征收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允许使用雇佣劳动力和出租土地,农民可以自由买卖纳税后的剩余产品,实行自由贸易;允许私人经营中小企业;实行按劳取酬的工资制。新经济政策从苏维埃俄国的国情出发,调动了生产者的积极性,迅速缓解了危机,巩固了工农联盟,促使国民经济稳步发展。B项正确;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取消自由贸易,排除A项;
苏联模式不允许私人经营中小企业,排除C项;
赫鲁晓夫改革取消农产品的义务交售制,改行收购制,排除D项。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苏俄新经济政策,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知道题干材料反映的是新经济政策。
二、归纳列举题(共15分)
11.根据下列提示写出相对应的中国古代文明成果的名称
(1)老子,道家经典——
(2)李冰,水利工程——
(3)司马迁,史学名著——
(4)关汉卿,杂剧名篇——
(5)曹雪芹,长篇小说——
【答案】(1)《道德经》
(2)都江堰
(3)《史记》
(4)《窦娥冤》
(5)《红楼梦》
【知识点】老子的主张;《史记》与司马迁;李冰与都江堰;宋元时期的文化——宋词、元曲、资治通鉴;清朝的文学艺术——红楼梦、昆曲、京剧
【解析】【分析】(1)老子是春秋后期楚国人,道家学派创始人。他的学说集中在《道德经》一书中。这部书成为道家的经典。
(2)战国后期,公元前256年,蜀郡郡守李冰主持,在成都附近的岷江上修建了都江堰。李冰等经过精心设计,选择高山与平原的交接处,利用地势和河道,建造了这座大型的水利工程。
(3)《史记》的作者,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史学家司马迁。《史记》是中国古代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述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时的史事。
(4)元代最优秀的杂剧作家是关汉卿,他一生创作了许多剧本,流传至今的有10多种,代表作是悲剧《窦娥冤》。
(5)曹雪芹是清朝著名文学家,著有长篇小说《红楼梦》。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道德经》、都江堰、《史记》《窦娥冤》《红楼梦》等相关史实。
12.列举近代史上列强制割占了中国领土的三次侵略战争。
【答案】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
【知识点】甲午中日战争与《马关条约》;第二次鸦片战争;第一次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840-1842年英国发动鸦片战争侵略我国,清政府战败,被迫签订《南京条约》,割香港岛给英国;1856-1860年英法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侵略我国,清政府被迫签订《北京条约》,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1894-1895年日本发动甲午中日战争侵略我国,清政府战败,被迫签订《马关条约》,割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
【点评】 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等相关史实。
13.根据下列提示写出相对应的内容。
(1)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
(2)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提出的外交方针——
(3)明确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会议——
【答案】(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2)“求同存异”
(3)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
【知识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万隆会议及“求同存异”外交方针
【解析】【分析】(1)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标志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奠定了基础。
(2)1955年,周恩来率中国代表团参加在印度尼西亚万隆召开的亚非会议。针对帝国主义破坏会议的阴谋和各国间的矛盾、分歧,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
(3)1992年,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明确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万隆会议、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等相关史实。
14.根据下列提示写出相对应的历史人物。
(1)东罗马皇帝,主持编纂《罗马民法大全》——
(2)法国政治家,主持制定民法典——
(3)无产阶级革命家,起草《共产党宣言》(一位即可)——
(4)美国总统,摆脱经济大危机——
【答案】(1)查士丁尼
(2)拿破仑
(3)马克思、恩格斯
(4)富兰克林 罗斯福
【知识点】查士丁尼及《查士丁尼法典》;拿破仑与拿破仑帝国;马克思、恩格斯与《共产党宣言》;罗斯福新政
【解析】【分析】(1)527年,查士丁尼继任为东罗马帝国皇帝。528年,为了稳固帝国的社会秩序,保证皇帝的专制权力,他组建了一个法典编纂委员会。529年,委员会把自2世纪初以来历任罗马皇帝颁布的法令收集在一起,剔除其中相互矛盾的条例,编成《查士丁尼法典》。后来,委员会把历代罗马法学家有关法律问题的论文和著作汇编为《法学汇纂》,又编成指导学习法律文献的《法理概要》。查士丁尼还命人将自己执政时期的法令编辑为《新法典》。以上这4部法律文献统称为《罗马民法大全》。
(2)为了整理革命以来的立法成果,拿破仑主持制定了民法典,名为《拿破仑法典》,体现了自由平等和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等原则。这部法典于1804年颁布实施,此后经过多次修改,今天仍然在法国施行。后来,很多国家的民法都以《拿破仑法典》为参照蓝本。
(3)1848年,马克思、恩格斯为共产主义者同盟起草的纲领《共产党宣言》在伦敦正式出版。《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4)1933年3月,富兰克林 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为了应付日益严峻的经济大危机,罗斯福一上任,就宣布实施新政,采用国家干预手段来扭转经济形势。新政期间,美国经济开始缓慢复苏,工业生产有所恢复,就业人数逐步增加,人民生活得到改善。新政增强了美国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恢复了美国人民的信心,对资本主义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罗马民法大全》《拿破仑法典》《共产党宣言》、罗斯福新政等相关史实。
三、材料分析题(共20分)
15.生产工具是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下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1)以上图示中,河姆渡人使用的生产工具的名称是什么?
(2)铸造”青铜斧”的工艺繁荣于哪个历史时期?
(3)”铁农具”出现于春秋后期,它的出现有什么意义?请写出一点。
(4)如果”?”代表唐朝时期的农业生产工具,它可能是什么?请写出两例。
(5)劳动人民在生产实践中既善于发明革新又善于总结经验。中国古代总结生产经验的著作有哪些?请写出一部。
(6)依据上述图文,总结生产工具变化的趋势。
【答案】(1)骨耜。
(2)商周时期。
(3)促进了农业上的深耕细作,并为开发山林、扩大耕地创造了条件。
(4)曲辕犁、筒车。
(5)《齐民要术》《天工开物》《农政全书》。
(6)由打制石器到磨制石器、青铜器再到铁农具。
【知识点】中国境内的早期人类;铁农工具和牛耕工具的使用;盛唐经济的繁荣;青铜艺术;明朝的科技名著——《本朝纲目》、《天工开物》、《农政全书》
【解析】【分析】 (1)以上图示中,河姆渡人使用的生产工具的名称是骨耜。河姆渡人使用骨耜耕作,种植水稻。
(2)铸造“青铜斧”的工艺繁荣于商周时期。商周时期的青铜器不仅种类丰富,数量众多,而且制作工艺高超。
(3)“铁农具”出现于春秋后期,它的出现促进了农业上的深耕细作,并为开发山林、扩大耕地创造了条件。
(4)如果“?”代表唐朝时期的农业生产工具,它可能是曲辕犁、筒车。唐朝农民改进犁的构造制成曲辕犁,还创制了新式灌溉工具筒车。
(5)中国古代总结生产经验的著作有《齐民要术》《天工开物》《农政全书》。北朝贾思勰撰写的《齐民要术》总结了农、林、牧、副、渔等方面的生产技术,内容十分丰富。《天工开物》对我国古代的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进行了全面的总结,记述了中国在当时世界上具有先进水平的科学技术。《农政全书》全面总结了我国古代农业生产的先进经验、技术革新和作者关于农学的创新研究成果,是明代末年一部重要的农业科学巨著。
(6)依据上述图文可知,生产工具变化的趋势是由打制石器到磨制石器、青铜器再到铁农具。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河姆渡人、青铜器、唐朝经济的繁荣、铁制农具的出现、《齐民要术》《天工开物》《农政全书》等相关史实。
16.自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一直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阅读下列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作为我党早期”农民运动之王”的毛泽东,心中十分清楚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是农民问题,因为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是群众的根本利益所在。
——熊华源《毛泽东,朱德共用创建井冈山革分根据地的历火贡献》
材料二:
材料三:这奇迹。是我国人民它全依靠自己的设计。自己的设备,自己的技术力量创造出来的。……大庆人……用了短短三年时间、建成了一个现代化的石油企业。
——摘编自《人民日报》1964年10月1日
(1)材料一中,毛泽东认为”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是什么?为解决该问题,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实行了不同的土地政策,请写出两例。
(2)材料二中”报喜”的场面与哪次重大社会变革有关?
(3)材料三中的”奇迹”体现了“大庆人”的什么精神?”大庆人”中被誉为”铁人”的是谁?
(4)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和建设中不断取得成就的原因,请写出一点。
【答案】(1)问题:土地问题;土地政策: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进行“打土豪、分田地”,在抗日战争时期进行“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在解放战争时期进行“没收地主土地,耕者有其田”。
(2)社会变革:三大改造。
(3)精神:为国争光、为民族争气的爱国主义精神,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艰苦创业精神,讲求科学、三老四严的求实精神,胸怀全局、为国分忧的奉献精神;铁人:王进喜。
(4)原因: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和建设中不断从国情出发调整政策,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
【知识点】三大改造;敌后战场的抗战;社会主义建设成就
【解析】【分析】(1)问题:根据材料“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是农民问题,因为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是群众的根本利益所在”分析可知毛泽东认为“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是土地问题。土地政策:结合所学知识,中国共产党在不同时期制定了不同的土地政策: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进行“打土豪、分田地”,在抗日战争时期进行“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在解放战争时期进行“没收地主土地,耕者有其田”。
(2)社会变革:根据图片信息“农业实现合作化后农民代表向党中央和毛主席报喜”、“工商业实现全行业公私合营后工商界代表向党中央和毛主席报喜”,结合所学知识,1956年底,国家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标志着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3)精神:结合所学知识,大庆精神指的是为国争光、为民族争气的爱国主义精神,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艰苦创业精神,讲求科学、三老四严的求实精神,胸怀全局、为国分忧的奉献精神。铁人:结合所学知识,王进喜是新中国第一批石油钻探工人,打出了大庆第一口油井,为我国石油事业立下了汗马功劳,被誉为“铁人”。
(4)原因:综合分析上述材料可知,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和建设中不断从国情出发调整政策,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才能在革命和建设中不断取得成就。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获取材料信息,调动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识记农业生产合作社的相关内容,识记三大改造的相关内容,识记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英雄模范人物,识记理解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和建设中不断取得成就的原因,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素养。
17.人类文明的发展历经波折与劫难,又不断焕发新的生机。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纳尔美尔法老石碑是古埃及文明的象征……石碑上还刻有文字,这些文字记录了埃及王朝时代始于公元前3100年左右。
——摘编自曹顺仙《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1952年,纳赛尔领导了埃及革命,推翻了殖民国家扶持的封建王朝。次年,埃及成立了共和国,共和国进一步消除殖民主义思想,复兴民族文化.
——改编自《义务教育教科书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
材料三:”非暴力”是甘地不断挖掘,倡导、吸收本土文化。以及西方思想资源后”再造”与”发现”的,已成为印度文化的一个典型符号。
——改编自周骅《圣俗之间:甘地宗教哲学的特征》
(1)材料一中的”石碑上还刻有文字”刻的是哪种古老文字?
(2)材料二中的”殖民国家”指的是哪个国家?
(3)材料三中,甘地的”非暴力”思想在哪一运动中得到了充分休现?在他吸收的“本土文化”中,源于古印度的等级制度是什么?
(4)材料二和材料三反映了现代埃及和印度对民族文化都持有怎样的态度?
(5)古埃及与古印度文明的中断,现代埃及与印度历史的变迁,带给你哪些启示?请写出一点。
【答案】(1)文字:象形文字。
(2)国家:英国。
(3)运动: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等级制度:种姓制度。
(4)态度:批判地传承本民族优秀文化。
(5)启示:人类文明的发展需要人类包容互鉴。
【知识点】古埃及文明;古代印度河流域文明;甘地与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非洲独立运动与“非洲年”
【解析】【分析】(1)文字:根据材料“纳尔美尔法老石碑是古埃及文明的象征”和结合所学知识,古埃及的象形文字是世界上最早的文字之一。
(2)国家:结合所学知识,1952年,纳赛尔领导了埃及革命,推翻了英国扶持的封建王朝。
(3)思想:结合所学知识,甘地的“非暴力”思想在非暴力不合作运动中得到了充分体现。
等级制度:结合所学知识,古代印度实行种姓制度。
(4)态度:根据材料“不断挖掘、倡导、吸收本土文化,以及西方思想资源后‘再造’与‘发现’的”分析可知,现代埃及和印度对民族文化都持有的态度是批判地传承本民族文化。
(5)启示:综合古埃及与古印度文明的中断和现代埃及与印度历史的变迁,我们发现人类文明的发展需要人类包容互鉴。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获取材料信息,调动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识记古埃及文明的相关内容,识记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相关内容,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素养。
四、综合探究题(共15分)
18.近代以来、中国人为民族崛起披荆斩棘,砥砺前行。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推翻旧世界——争取民族独立]
素材:人民英雄纪念碑,碑座四周刻有虎门俏烟、金田起义,武昌起义、五四运动、南昌起义。抗日游击战、胜利渡长江、支援前线、欢迎人民解放军等为主题的浮雕。
[建设新中国——追求国家富强]
[畅谈中国梦——实现民族复兴]
(1)分别写出浮雕中由地主阶级、农民阶级和资产阶级领导的事件名称。
(2)为”胜利渡长江、支援前线、欢迎人民解放军”三幅浮雕内容归纳一个学习主题。
(3)A时间段①-③所对应的事件中,提高新中国国际地位的有哪些?写出事件的序号。
(4)在B时间段中。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小产党人开辟了什么道路?
(5)为了将来更好地参与国家建设,你应该树立怎样的理想?
【答案】(1)事件名称:地主阶级——虎门销烟;农民阶级——金田起义;资产阶级——武昌起义。
(2)学习主题: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3)事件序号:①、③。
(4)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5)理想:我们作为新时代的青少年,从小就要立下爱国之志,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知识点】抗美援朝;邓小平理论;林则徐禁烟运动;解放战争胜利的原因;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解析】【分析】(1)事件名称:结合所学知识,林则徐领导虎门销烟属于地主阶级领导的运动;洪秀全领导的金田起义属于农民阶级领导的运动;武昌起义属于资产阶级领导的运动。
(2)学习主题:根据材料“胜利渡长江、支援前线、欢迎人民解放军”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三幅浮雕反映了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3)事件序号:结合所学知识,抗美援朝战争稳定了朝鲜半岛局势,维护了亚洲和世界和平,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1971年10月,第26届联合国大会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①③反映的历史事件提高新中国国际地位。
(4)道路:结合所学知识,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5)理想:本题为开放题,言之有理即可。我们作为新时代的青少年,从小就要立下爱国之志,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获取材料信息,调动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识记虎门销烟运动的相关内容,识记太平天国运动的相关内容,识记武昌起义的相关内容,识记解放战争的相关内容,识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相关内容,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素养。
19.在历史发展进程中,人类总是在评价中反思,在反思中进步。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素材 影响(每小题写出一点)
帝国扩张 亚历山大东征 积极: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大交汇等
(1)消极:
新航路开辟 得伦布、麦哲伦等人的探寻活动 (2)积极:
消极:欧洲国家走上殖民扩张道路等。
工业革命 蒸汽机、内燃机等一系列发明成果的应用 (3)积极:
酸雨、城市垃圾、工人破坏机器 (4)消极:
世界大战 (5)写出欧洲战场上的战役一例: 造成了大量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客观上促使各国反思战争的危害,推动国际组织的建立等
(6)二战后,人类为了构建世界和平而成立的影响最大的国际组织:
(7)你认为评价历史事件的原则或方法有哪些?请写出一点。
【答案】消极:亚历山大东征具有侵略性质,给东方人民带来巨大灾难,掠夺了东方世界的无数财富。;积极:打破了世界各地相对隔绝的状态,世界联系日渐紧密;商品世界性流通,世界市场开始形成;促进了世界各地物种交流。;积极:促进大工厂制度建立,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逐渐成为社会的两大阶级,加速了城市化进程,丰富了人们的社会生活,世界市场初步形成。;消极:社会贫富分化加剧、工人居住条件恶劣、环境污染严重、疾病与犯罪等一系列社会问题。;战场:波兰战役、苏德战争、法国战役、敦刻尔克大撤退、不列颠空战、西西里岛登陆战役、诺曼底登陆。;组织:联合国。;原则:客观、公正,全面地评价历史事件。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一分为二地评价历史事件。
【知识点】亚历山大帝国;新航路的开辟;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及影响;二战的爆发与主要战场;《联合国宣言》与二战的转折
【解析】【分析】(1)消极影响: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前334年,马其顿王亚历山大率军进攻波斯,开始了亚历山大东征。历时十年,经过伊苏斯之战、高加米拉战役、吉达斯普河战役,亚历山大征服了波斯、埃及、小亚细亚、两河流域。最终建起地跨欧、亚、非三洲的亚历山大帝国。亚历山大东征具有侵略性质,给东方人民带来巨大灾难,掠夺了东方世界的无数财富。
(2)积极影响: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新航路的开辟打破了世界各地相对隔绝的状态,世界联系日渐紧密;商品世界性流通,世界市场开始形成;促进了世界各地物种交流。
(3)积极影响: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工业革命促进大工厂制度建立,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逐渐成为社会的两大阶级,加速了城市化进程,丰富了人们的社会生活,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4)消极影响:根据材料“酸雨、城市垃圾、工人破坏及其”并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工业革命也导致了社会贫富分化加剧、工人居住条件恶劣、环境污染严重、疾病与犯罪等一系列社会问题。
(5)战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两次世界大战中,欧洲战场上的战役有:波兰战役、苏德战争、法国战役、敦刻尔克大撤退、不列颠空战、西西里岛登陆战役、诺曼底登陆等等。
(6)国际组织: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世界反法西斯国家提出了建立战后国际安全组织的主张。1945年10月,联合国正式成立。联合国是人类构建世界和平的成果,也是影响最大的国际组织。
(7)原则: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我认为评价历史事件的原则有:客观、公正,全面地评价历史事件。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一分为二地评价历史事件。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获取材料信息,调动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识记理解亚历山大东征的影响,理解新航路开辟的影响,理解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影响,识记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相关内容,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素养。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吉林省2023年中考历史真题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下列选项中,研究北京人、山顶洞人等远古人类最可靠的证据是( )
A.传说 B.文献 C.化石 D.影像
2.科举制度的创立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其选拔官员的主要标准是( )
A.血缘 B.门第 C.才学 D.军功
3.如果让你讲述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历史小故事,可以选择的内容是( )
A.卫青北击匈奴 B.岳飞抗金
C.文天祥抗元 D.戚维光抗倭
4.”李鸿市创办江南机器制造总局,张之洞创办汉阳铁厂。”这属于洋务运动的( )
A.背景 B.内容 C.结果 D.影响
5.为推翻国民党的独裁统治,中国共产党进行了坚决的斗争。符合这一主题的战役( )
A.汀泗桥战役 B.平型关大捷 C.百团大战 D.辽沈战役
6.1997年7月I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取得这一重大成就根本原因是( )
A.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 B.”一国两制”构想的正确指导
C.中华民族的共同心愿 D.中英双方的共同努力
7.邓稼先的一生是为新中因的科学事业默默奉献的一生。他所从事的研究( )
A.打破了有核大国的核垄断 B.保障了我国的粮食安全
C.开创了治疗疟疾的新方法 D.开启了我国的飞天之旅
8.奥林匹亚神庙中的宙斯像是古代世界七大奇迹之一。它所代表的古典文明产生的区域是( )
A. B.
C. D.
9.某文献宣扬天赋人权的思想,”事实上天赋人权的享有者不包括黑人和印第安人”。该文献是( )
A.《权利法案) B.《独立宣言》
C.《人权宣言》 D.《解放団人奴隶宣言》
10.”农民可以自由买卖纳税后的剩余产品,实行自由贸易;允许私人经营中小企业;实行按劳取酬的工资制。”该内容反映的是(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
C.苏联模式 D.赫鲁晓夫改革
二、归纳列举题(共15分)
11.根据下列提示写出相对应的中国古代文明成果的名称
(1)老子,道家经典——
(2)李冰,水利工程——
(3)司马迁,史学名著——
(4)关汉卿,杂剧名篇——
(5)曹雪芹,长篇小说——
12.列举近代史上列强制割占了中国领土的三次侵略战争。
13.根据下列提示写出相对应的内容。
(1)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
(2)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提出的外交方针——
(3)明确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会议——
14.根据下列提示写出相对应的历史人物。
(1)东罗马皇帝,主持编纂《罗马民法大全》——
(2)法国政治家,主持制定民法典——
(3)无产阶级革命家,起草《共产党宣言》(一位即可)——
(4)美国总统,摆脱经济大危机——
三、材料分析题(共20分)
15.生产工具是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下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1)以上图示中,河姆渡人使用的生产工具的名称是什么?
(2)铸造”青铜斧”的工艺繁荣于哪个历史时期?
(3)”铁农具”出现于春秋后期,它的出现有什么意义?请写出一点。
(4)如果”?”代表唐朝时期的农业生产工具,它可能是什么?请写出两例。
(5)劳动人民在生产实践中既善于发明革新又善于总结经验。中国古代总结生产经验的著作有哪些?请写出一部。
(6)依据上述图文,总结生产工具变化的趋势。
16.自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一直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阅读下列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作为我党早期”农民运动之王”的毛泽东,心中十分清楚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是农民问题,因为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是群众的根本利益所在。
——熊华源《毛泽东,朱德共用创建井冈山革分根据地的历火贡献》
材料二:
材料三:这奇迹。是我国人民它全依靠自己的设计。自己的设备,自己的技术力量创造出来的。……大庆人……用了短短三年时间、建成了一个现代化的石油企业。
——摘编自《人民日报》1964年10月1日
(1)材料一中,毛泽东认为”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是什么?为解决该问题,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实行了不同的土地政策,请写出两例。
(2)材料二中”报喜”的场面与哪次重大社会变革有关?
(3)材料三中的”奇迹”体现了“大庆人”的什么精神?”大庆人”中被誉为”铁人”的是谁?
(4)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和建设中不断取得成就的原因,请写出一点。
17.人类文明的发展历经波折与劫难,又不断焕发新的生机。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纳尔美尔法老石碑是古埃及文明的象征……石碑上还刻有文字,这些文字记录了埃及王朝时代始于公元前3100年左右。
——摘编自曹顺仙《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1952年,纳赛尔领导了埃及革命,推翻了殖民国家扶持的封建王朝。次年,埃及成立了共和国,共和国进一步消除殖民主义思想,复兴民族文化.
——改编自《义务教育教科书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
材料三:”非暴力”是甘地不断挖掘,倡导、吸收本土文化。以及西方思想资源后”再造”与”发现”的,已成为印度文化的一个典型符号。
——改编自周骅《圣俗之间:甘地宗教哲学的特征》
(1)材料一中的”石碑上还刻有文字”刻的是哪种古老文字?
(2)材料二中的”殖民国家”指的是哪个国家?
(3)材料三中,甘地的”非暴力”思想在哪一运动中得到了充分休现?在他吸收的“本土文化”中,源于古印度的等级制度是什么?
(4)材料二和材料三反映了现代埃及和印度对民族文化都持有怎样的态度?
(5)古埃及与古印度文明的中断,现代埃及与印度历史的变迁,带给你哪些启示?请写出一点。
四、综合探究题(共15分)
18.近代以来、中国人为民族崛起披荆斩棘,砥砺前行。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推翻旧世界——争取民族独立]
素材:人民英雄纪念碑,碑座四周刻有虎门俏烟、金田起义,武昌起义、五四运动、南昌起义。抗日游击战、胜利渡长江、支援前线、欢迎人民解放军等为主题的浮雕。
[建设新中国——追求国家富强]
[畅谈中国梦——实现民族复兴]
(1)分别写出浮雕中由地主阶级、农民阶级和资产阶级领导的事件名称。
(2)为”胜利渡长江、支援前线、欢迎人民解放军”三幅浮雕内容归纳一个学习主题。
(3)A时间段①-③所对应的事件中,提高新中国国际地位的有哪些?写出事件的序号。
(4)在B时间段中。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小产党人开辟了什么道路?
(5)为了将来更好地参与国家建设,你应该树立怎样的理想?
19.在历史发展进程中,人类总是在评价中反思,在反思中进步。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素材 影响(每小题写出一点)
帝国扩张 亚历山大东征 积极: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大交汇等
(1)消极:
新航路开辟 得伦布、麦哲伦等人的探寻活动 (2)积极:
消极:欧洲国家走上殖民扩张道路等。
工业革命 蒸汽机、内燃机等一系列发明成果的应用 (3)积极:
酸雨、城市垃圾、工人破坏机器 (4)消极:
世界大战 (5)写出欧洲战场上的战役一例: 造成了大量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客观上促使各国反思战争的危害,推动国际组织的建立等
(6)二战后,人类为了构建世界和平而成立的影响最大的国际组织:
(7)你认为评价历史事件的原则或方法有哪些?请写出一点。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知识点】中国境内的早期人类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化石属于实物史料,是研究远古人类最可靠的证据,C项正确;
传说的可信度较低,排除A项
旧石器时代的内容缺少文献记载的相关资料,排除B项
影像并不是研究远古人类的可靠证据,排除D项。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调动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识记北京人、山顶洞人的相关内容,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素养。
2.【答案】C
【知识点】科举制的创立与完善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隋文帝即位后,废除了前朝的选官制度,注重考察人才的学识,初步建立起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隋炀帝时,进士科的创立,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确立。科举制的创立,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使有才学的人能够由此参政,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同时也推动了教育的发展。C项正确;
科举制选拔官员的主要标准是才学,不是血缘,排除A项;
科举制选拔官员的主要标准是才学,不是门第,排除B项;
科举制选拔官员的主要标准是才学,不是军功,排除D项。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科举制,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知道科举制选拔官员的主要标准是才学。
3.【答案】D
【知识点】戚继光抗倭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明代时期,戚继光领导沿海军民沉重的打击了倭寇的侵略气焰,属于中华民族反侵略的斗争事迹,D项正确;
卫青北击匈奴属于中华民族内部的斗争,排除A项;
岳飞抗金属于中华民族内部的斗争,排除B项;
文天祥抗元属于中华民族内部的斗争,排除C项。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调动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识记戚继光抗倭的相关内容,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素养。
4.【答案】B
【知识点】洋务运动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材料“李鸿章创办江南机器制造总局,张之洞创办汉阳铁厂”可知,题干描述的是洋务运动时期创办的企业,B项正确;
材料未涉及洋务运动兴起的背景,排除A项;
材料未涉及洋务运动破产的结果,排除C项;
材料未涉及洋务运动的影响,排除D项。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获取材料信息,调动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识记洋务运动的相关内容,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素养。
5.【答案】D
【知识点】三大战役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材料“为推翻国民党的独裁统治,中国共产党进行了坚决的斗争”及所学可知,辽沈战役的胜利使东北野战军得以成为人民解放军的一支强大的战略机动力量,也使东北地区成为人民解放军夺取解放战争胜利的巩固和可靠的战略后方。D项正确;
汀泗桥战役是以共产党员为骨干的国民革命军第四军叶挺独立团同吴佩孚的北洋军在此展开一场空前激战,打败北洋军,在中国革命史上写下光辉的一页,排除A项;
平型关大捷是指1937年9月25日,八路军在平型关为了配合第二战区的友军作战,阻挡日军攻势,由115师师长林彪、副师长聂荣臻指挥,充分发挥近战和山地战的特长,首次集中较大兵力对日军进行的一次成功伏击战,八路军在平型关取得首战大捷,排除B项;
百团大战是抗日战争中八路军在华北地区发动的一次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战略性进攻战役,排除C项。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调动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识记解放战争的相关内容,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素养。
6.【答案】A
【知识点】“一国两制”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我国能够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的根本原因是我国自身的内在因素,是改革开放使我国综合国力大大增强;A项正确;
“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是促成因素,不是根本原因,排除B项;
中华民族的共同心愿是促成因素,不是根本原因,排除C项;
中英双方的共同努力是促成因素,不是根本原因,排除D项。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一国两制,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知道香港能够回归祖国的根本原因是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
7.【答案】A
【知识点】社会主义建设成就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邓稼先是我国著名物理学家,被誉为“两弹元勋”,为我国两弹一星的研制成功作出了巨大贡献。“两弹一星”的成功打破了当时有核大国的核垄断,增强了我国的国防实力,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A项正确;
保障了我国的粮食安全的是袁隆平,排除B项;
开创了治疗疟疾新方法的是屠呦呦发现青蒿素,排除C项;
2003年10月,航天员杨利伟乘坐神舟五号飞船升入太空,并成功返回地面,开启了我国的飞天之旅,排除D项。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社会主义建设英模人物,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知道邓稼先所从事的研究打破了有核大国的核垄断。
8.【答案】D
【知识点】古希腊的城邦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古代希腊地理范围大致包括希腊半岛、爱琴海诸岛、小亚细亚半岛西岸、黑海沿岸、意大利南部以及西西里岛等地区。希腊的人物雕刻艺术达到了一种近乎完美的境界。奥林匹亚神庙中的宙斯像是古代世界七大奇迹之一。D项正确;
A是尼罗河流域,孕育了古埃及文明,排除A项;
B是两河流域,产生了古巴比伦文明,排除B项;
C是印度河和恒河流域,产生了古印度文明,排除C项。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古代著名雕塑与建筑、西方文明的发源地—古希腊,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知道奥林匹亚神庙中的宙斯像是古希腊文明成果。
9.【答案】B
【知识点】《独立宣言》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材料“事实上,天赋人权的享有者不包括黑人和印第安人”及所学可知,1776美国独立战争期间,制定了《独立宣言》,其内容不涉及保护黑人及印第安人的相关信息,B项正确;
1689年英国议会颁布了《权利法案》,奠定了英国君主立宪制的法律基础,排除A项;
法国大革命时期,颁布了《人权宣言》,与题干信息无关,排除C项;
1862年南北战争期间,林肯总统颁布了《解放黑人奴隶宣言》,体现了保护黑人的权利,排除D项。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获取材料信息,调动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识记《独立宣言》的相关内容,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素养。
10.【答案】B
【知识点】苏维埃政府的新经济政策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21年春,苏维埃政府开始实施新经济政策。新经济政策的主要内容包括:以征收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允许使用雇佣劳动力和出租土地,农民可以自由买卖纳税后的剩余产品,实行自由贸易;允许私人经营中小企业;实行按劳取酬的工资制。新经济政策从苏维埃俄国的国情出发,调动了生产者的积极性,迅速缓解了危机,巩固了工农联盟,促使国民经济稳步发展。B项正确;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取消自由贸易,排除A项;
苏联模式不允许私人经营中小企业,排除C项;
赫鲁晓夫改革取消农产品的义务交售制,改行收购制,排除D项。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苏俄新经济政策,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知道题干材料反映的是新经济政策。
11.【答案】(1)《道德经》
(2)都江堰
(3)《史记》
(4)《窦娥冤》
(5)《红楼梦》
【知识点】老子的主张;《史记》与司马迁;李冰与都江堰;宋元时期的文化——宋词、元曲、资治通鉴;清朝的文学艺术——红楼梦、昆曲、京剧
【解析】【分析】(1)老子是春秋后期楚国人,道家学派创始人。他的学说集中在《道德经》一书中。这部书成为道家的经典。
(2)战国后期,公元前256年,蜀郡郡守李冰主持,在成都附近的岷江上修建了都江堰。李冰等经过精心设计,选择高山与平原的交接处,利用地势和河道,建造了这座大型的水利工程。
(3)《史记》的作者,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史学家司马迁。《史记》是中国古代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述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时的史事。
(4)元代最优秀的杂剧作家是关汉卿,他一生创作了许多剧本,流传至今的有10多种,代表作是悲剧《窦娥冤》。
(5)曹雪芹是清朝著名文学家,著有长篇小说《红楼梦》。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道德经》、都江堰、《史记》《窦娥冤》《红楼梦》等相关史实。
12.【答案】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
【知识点】甲午中日战争与《马关条约》;第二次鸦片战争;第一次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840-1842年英国发动鸦片战争侵略我国,清政府战败,被迫签订《南京条约》,割香港岛给英国;1856-1860年英法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侵略我国,清政府被迫签订《北京条约》,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1894-1895年日本发动甲午中日战争侵略我国,清政府战败,被迫签订《马关条约》,割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
【点评】 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等相关史实。
13.【答案】(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2)“求同存异”
(3)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
【知识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万隆会议及“求同存异”外交方针
【解析】【分析】(1)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标志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奠定了基础。
(2)1955年,周恩来率中国代表团参加在印度尼西亚万隆召开的亚非会议。针对帝国主义破坏会议的阴谋和各国间的矛盾、分歧,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
(3)1992年,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明确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万隆会议、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等相关史实。
14.【答案】(1)查士丁尼
(2)拿破仑
(3)马克思、恩格斯
(4)富兰克林 罗斯福
【知识点】查士丁尼及《查士丁尼法典》;拿破仑与拿破仑帝国;马克思、恩格斯与《共产党宣言》;罗斯福新政
【解析】【分析】(1)527年,查士丁尼继任为东罗马帝国皇帝。528年,为了稳固帝国的社会秩序,保证皇帝的专制权力,他组建了一个法典编纂委员会。529年,委员会把自2世纪初以来历任罗马皇帝颁布的法令收集在一起,剔除其中相互矛盾的条例,编成《查士丁尼法典》。后来,委员会把历代罗马法学家有关法律问题的论文和著作汇编为《法学汇纂》,又编成指导学习法律文献的《法理概要》。查士丁尼还命人将自己执政时期的法令编辑为《新法典》。以上这4部法律文献统称为《罗马民法大全》。
(2)为了整理革命以来的立法成果,拿破仑主持制定了民法典,名为《拿破仑法典》,体现了自由平等和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等原则。这部法典于1804年颁布实施,此后经过多次修改,今天仍然在法国施行。后来,很多国家的民法都以《拿破仑法典》为参照蓝本。
(3)1848年,马克思、恩格斯为共产主义者同盟起草的纲领《共产党宣言》在伦敦正式出版。《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4)1933年3月,富兰克林 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为了应付日益严峻的经济大危机,罗斯福一上任,就宣布实施新政,采用国家干预手段来扭转经济形势。新政期间,美国经济开始缓慢复苏,工业生产有所恢复,就业人数逐步增加,人民生活得到改善。新政增强了美国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恢复了美国人民的信心,对资本主义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罗马民法大全》《拿破仑法典》《共产党宣言》、罗斯福新政等相关史实。
15.【答案】(1)骨耜。
(2)商周时期。
(3)促进了农业上的深耕细作,并为开发山林、扩大耕地创造了条件。
(4)曲辕犁、筒车。
(5)《齐民要术》《天工开物》《农政全书》。
(6)由打制石器到磨制石器、青铜器再到铁农具。
【知识点】中国境内的早期人类;铁农工具和牛耕工具的使用;盛唐经济的繁荣;青铜艺术;明朝的科技名著——《本朝纲目》、《天工开物》、《农政全书》
【解析】【分析】 (1)以上图示中,河姆渡人使用的生产工具的名称是骨耜。河姆渡人使用骨耜耕作,种植水稻。
(2)铸造“青铜斧”的工艺繁荣于商周时期。商周时期的青铜器不仅种类丰富,数量众多,而且制作工艺高超。
(3)“铁农具”出现于春秋后期,它的出现促进了农业上的深耕细作,并为开发山林、扩大耕地创造了条件。
(4)如果“?”代表唐朝时期的农业生产工具,它可能是曲辕犁、筒车。唐朝农民改进犁的构造制成曲辕犁,还创制了新式灌溉工具筒车。
(5)中国古代总结生产经验的著作有《齐民要术》《天工开物》《农政全书》。北朝贾思勰撰写的《齐民要术》总结了农、林、牧、副、渔等方面的生产技术,内容十分丰富。《天工开物》对我国古代的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进行了全面的总结,记述了中国在当时世界上具有先进水平的科学技术。《农政全书》全面总结了我国古代农业生产的先进经验、技术革新和作者关于农学的创新研究成果,是明代末年一部重要的农业科学巨著。
(6)依据上述图文可知,生产工具变化的趋势是由打制石器到磨制石器、青铜器再到铁农具。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河姆渡人、青铜器、唐朝经济的繁荣、铁制农具的出现、《齐民要术》《天工开物》《农政全书》等相关史实。
16.【答案】(1)问题:土地问题;土地政策: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进行“打土豪、分田地”,在抗日战争时期进行“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在解放战争时期进行“没收地主土地,耕者有其田”。
(2)社会变革:三大改造。
(3)精神:为国争光、为民族争气的爱国主义精神,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艰苦创业精神,讲求科学、三老四严的求实精神,胸怀全局、为国分忧的奉献精神;铁人:王进喜。
(4)原因: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和建设中不断从国情出发调整政策,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
【知识点】三大改造;敌后战场的抗战;社会主义建设成就
【解析】【分析】(1)问题:根据材料“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是农民问题,因为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是群众的根本利益所在”分析可知毛泽东认为“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是土地问题。土地政策:结合所学知识,中国共产党在不同时期制定了不同的土地政策: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进行“打土豪、分田地”,在抗日战争时期进行“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在解放战争时期进行“没收地主土地,耕者有其田”。
(2)社会变革:根据图片信息“农业实现合作化后农民代表向党中央和毛主席报喜”、“工商业实现全行业公私合营后工商界代表向党中央和毛主席报喜”,结合所学知识,1956年底,国家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标志着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3)精神:结合所学知识,大庆精神指的是为国争光、为民族争气的爱国主义精神,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艰苦创业精神,讲求科学、三老四严的求实精神,胸怀全局、为国分忧的奉献精神。铁人:结合所学知识,王进喜是新中国第一批石油钻探工人,打出了大庆第一口油井,为我国石油事业立下了汗马功劳,被誉为“铁人”。
(4)原因:综合分析上述材料可知,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和建设中不断从国情出发调整政策,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才能在革命和建设中不断取得成就。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获取材料信息,调动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识记农业生产合作社的相关内容,识记三大改造的相关内容,识记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英雄模范人物,识记理解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和建设中不断取得成就的原因,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素养。
17.【答案】(1)文字:象形文字。
(2)国家:英国。
(3)运动: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等级制度:种姓制度。
(4)态度:批判地传承本民族优秀文化。
(5)启示:人类文明的发展需要人类包容互鉴。
【知识点】古埃及文明;古代印度河流域文明;甘地与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非洲独立运动与“非洲年”
【解析】【分析】(1)文字:根据材料“纳尔美尔法老石碑是古埃及文明的象征”和结合所学知识,古埃及的象形文字是世界上最早的文字之一。
(2)国家:结合所学知识,1952年,纳赛尔领导了埃及革命,推翻了英国扶持的封建王朝。
(3)思想:结合所学知识,甘地的“非暴力”思想在非暴力不合作运动中得到了充分体现。
等级制度:结合所学知识,古代印度实行种姓制度。
(4)态度:根据材料“不断挖掘、倡导、吸收本土文化,以及西方思想资源后‘再造’与‘发现’的”分析可知,现代埃及和印度对民族文化都持有的态度是批判地传承本民族文化。
(5)启示:综合古埃及与古印度文明的中断和现代埃及与印度历史的变迁,我们发现人类文明的发展需要人类包容互鉴。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获取材料信息,调动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识记古埃及文明的相关内容,识记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相关内容,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素养。
18.【答案】(1)事件名称:地主阶级——虎门销烟;农民阶级——金田起义;资产阶级——武昌起义。
(2)学习主题: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3)事件序号:①、③。
(4)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5)理想:我们作为新时代的青少年,从小就要立下爱国之志,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知识点】抗美援朝;邓小平理论;林则徐禁烟运动;解放战争胜利的原因;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解析】【分析】(1)事件名称:结合所学知识,林则徐领导虎门销烟属于地主阶级领导的运动;洪秀全领导的金田起义属于农民阶级领导的运动;武昌起义属于资产阶级领导的运动。
(2)学习主题:根据材料“胜利渡长江、支援前线、欢迎人民解放军”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三幅浮雕反映了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3)事件序号:结合所学知识,抗美援朝战争稳定了朝鲜半岛局势,维护了亚洲和世界和平,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1971年10月,第26届联合国大会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①③反映的历史事件提高新中国国际地位。
(4)道路:结合所学知识,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5)理想:本题为开放题,言之有理即可。我们作为新时代的青少年,从小就要立下爱国之志,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获取材料信息,调动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识记虎门销烟运动的相关内容,识记太平天国运动的相关内容,识记武昌起义的相关内容,识记解放战争的相关内容,识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相关内容,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素养。
19.【答案】消极:亚历山大东征具有侵略性质,给东方人民带来巨大灾难,掠夺了东方世界的无数财富。;积极:打破了世界各地相对隔绝的状态,世界联系日渐紧密;商品世界性流通,世界市场开始形成;促进了世界各地物种交流。;积极:促进大工厂制度建立,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逐渐成为社会的两大阶级,加速了城市化进程,丰富了人们的社会生活,世界市场初步形成。;消极:社会贫富分化加剧、工人居住条件恶劣、环境污染严重、疾病与犯罪等一系列社会问题。;战场:波兰战役、苏德战争、法国战役、敦刻尔克大撤退、不列颠空战、西西里岛登陆战役、诺曼底登陆。;组织:联合国。;原则:客观、公正,全面地评价历史事件。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一分为二地评价历史事件。
【知识点】亚历山大帝国;新航路的开辟;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及影响;二战的爆发与主要战场;《联合国宣言》与二战的转折
【解析】【分析】(1)消极影响: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前334年,马其顿王亚历山大率军进攻波斯,开始了亚历山大东征。历时十年,经过伊苏斯之战、高加米拉战役、吉达斯普河战役,亚历山大征服了波斯、埃及、小亚细亚、两河流域。最终建起地跨欧、亚、非三洲的亚历山大帝国。亚历山大东征具有侵略性质,给东方人民带来巨大灾难,掠夺了东方世界的无数财富。
(2)积极影响: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新航路的开辟打破了世界各地相对隔绝的状态,世界联系日渐紧密;商品世界性流通,世界市场开始形成;促进了世界各地物种交流。
(3)积极影响: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工业革命促进大工厂制度建立,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逐渐成为社会的两大阶级,加速了城市化进程,丰富了人们的社会生活,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4)消极影响:根据材料“酸雨、城市垃圾、工人破坏及其”并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工业革命也导致了社会贫富分化加剧、工人居住条件恶劣、环境污染严重、疾病与犯罪等一系列社会问题。
(5)战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两次世界大战中,欧洲战场上的战役有:波兰战役、苏德战争、法国战役、敦刻尔克大撤退、不列颠空战、西西里岛登陆战役、诺曼底登陆等等。
(6)国际组织: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世界反法西斯国家提出了建立战后国际安全组织的主张。1945年10月,联合国正式成立。联合国是人类构建世界和平的成果,也是影响最大的国际组织。
(7)原则: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我认为评价历史事件的原则有:客观、公正,全面地评价历史事件。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一分为二地评价历史事件。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获取材料信息,调动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识记理解亚历山大东征的影响,理解新航路开辟的影响,理解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影响,识记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相关内容,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素养。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