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1.5 酸和碱之间发生的反应
1.蚊虫叮咬时释放出的液体中含有蚁酸(显酸性),为了减轻痒痛,可以在被叮咬处涂抹( )
A.西红柿汁(pH:4~5) B.柠檬汁(pH:2~3)
C.牛奶(pH:6~7) D.肥皂水(pH:9~10)
2.向装有一定量的NaOH溶液的烧杯中逐滴加入稀盐酸溶液至过量,如图所示图象表示烧杯中各物质质量的变化与所加入的稀盐酸质量关系,不正确的是( )
3.下列实际应用中,利用中和反应的是( )
①用食盐腌制食品 ②用澄清石灰水检验二氧化碳
③用含Al(OH)3的药物治疗胃酸过多 ④用氢氧化钠除掉石油中的硫酸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4.某科学小组在利用硫酸和氢氧化钠溶液探究酸碱反应时,用数字化传感器测得烧杯中溶液pH的变化图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由a点到b点的pH变化过程证明酸和碱发生了反应
B.图中a点所示溶液中,含有的溶质是Na2SO4和H2SO4
C.图中c点所示溶液呈碱性
D.该实验是将氢氧化钠溶液逐滴滴入到盛有硫酸的烧杯中
5.稀NaOH溶液与稀盐酸反应过程中温度和pH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实验是将稀NaOH溶液滴入稀盐酸
B.稀NaOH溶液与稀盐酸反应为吸热反应
C.40s时,溶液中溶质为HCl、NaOH和NaCl
D.在20s到40s之间某一时刻,两溶液恰好完全反应
6.一定温度下,向含有适量酚酞溶液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慢慢滴加稀盐酸,溶液温度随加入稀盐酸的质量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M点时溶液呈红色 B.N点时溶液pH最小
C.该化学反应放热 D.P点时溶液呈酸性
7.“松花蛋”(又称“变蛋”)是大家很喜欢的一种食品,因其在制作过程中使用了碱性的物质而带有苦涩味。为减少苦涩味,在吃“松花蛋”时,最好蘸点下列哪种物质( )
A.白酒 B.食醋 C.食盐 D.白糖
8.在NaCl和HCl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至过量。下列图象正确的是( )
9.将稀硫酸逐滴加入到滴有酚酞试液的氢氧化钠溶液中,直至过量。如图是实验操作和反应的微观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甲表示的微粒是 __________(填符号)。
(2)为验证反应后的溶液中含有稀硫酸,可行的操作是 __________。
A. 取样,滴加少量紫色石蕊试液 B. 取样,滴加少量CuSO4溶液
C.取样,加入少量Na2CO3粉末 D.取样,滴加少量Ba(NO3)2溶液
10.酸和碱反应是一类重要的化学反应。某科学兴趣小组利用图1装置研究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过程中溶液的pH,得到溶液pH和溶液中Na+、OH﹣数量随加入甲溶液体积的变化图像,请结合图像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图1和图2可知甲溶液的溶质是 __________(填化学式);
(2)结合图2、图3,该兴趣小组同学推断图3中V的值为12,他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室温时,向滴加了无色酚酞的 Ba(OH)2溶液的烧杯中逐滴加入稀硫酸,烧杯内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变化如图甲所示。并用温度传感器记录溶液的温度,结果如图乙所示。
(1)ob段会观察到的现象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除指示剂外,溶液在c点时溶质为 __________。(填化学式)
(3)图甲中的b点所对应的温度最接近是图乙中的 __________点。
12.在实验室,某同学将氢氧化钠溶液逐滴滴入硫酸和硫酸铜的混合溶液中,直至过量。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横轴)与混合溶液中溶质质量(纵轴)的关系如图所示。
(1)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中B→C线段对应溶质质量减小的本质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向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适量BaCl2溶液,恰好完全反应后溶液中的溶质有__________。
13.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敞口放置于空气中,溶质质量分数变小。稀盐酸会发生同样的变化吗?某同学通过如下步骤进行探究。
①取两个烧杯,各倒入40毫升3%的稀盐酸,分别标为甲和乙。
②甲密封,液体体积不变。乙敞口放置于空气中至液体体积变为20毫升。(溶液密度变化忽略不计)
③向甲、乙中滴加几滴石蕊试液,再分别缓慢滴加相同溶质质量分数的氢氧化钠溶液,恰好完全反应时,消耗的氢氧化钠溶液体积分别为30毫升、26毫升。
(1)实验中,“恰好完全反应”的判断依据是:溶液颜色 ____________________。
(2)乙烧杯中的稀盐酸敞口放置后,溶质质量分数变大,依据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了确定稀盐酸敞口放置于空气中,溶质质量分数一定会变大,请简要阐述应补充的实验。
14.氢氧化钠与稀硫酸反应是否放出热量?三位同学为探究此问题按如图进行了实验:
(1)甲同学按图实验:在烧杯中先加入一定量的稀硫酸溶液,然后再加入适量的氢氧化钠固体,观察到温度计示数变大,于是得到“反应放出热量”的结论。你认为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乙同学用乙图实验,可以根据 ____________________现象证明该反应放出热量。
(3)丙同学是将稀硫酸不断的滴入氢氧化钠溶液中,并用数字化仪器测量的数据。由图可知,当反应进行到20s时溶液中的溶质是 ____________________。
15.在研究“酸与碱之间发生的反应”过程中,向装有200克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逐滴加入49克20%稀硫酸,边滴边搅拌,二者刚好完全反应。
(1)酸与碱反应的实质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计算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3)查阅资料:已知酚酞溶液的变红色范围是pH在8.2~10.0之间。
若硫酸滴到溶液颜色刚好由红色变为无色时,请在丙图画出此时烧杯中的相关离子的数量柱状图(乙图是反应前烧杯中的离子分布情况)。
16.常温下,在用稀盐酸和氢氧化钡溶液进行中和反应实验时,反应过程中溶液酸碱度变化及相关数据如图所示.
(1)根据此变化曲线,你认为实验操作是将__________滴加到另一种溶液中.
(2)当加入溶液的质量是a g时,滴入无色酚酞溶液,溶液呈__________色,此时溶液中溶质是 ____________________(写化学式).
(3)求恰好完全反应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需写出计算过程,结果精确到0.1g).
17.用质量分数7.3%的稀盐酸10克和10%的氢氧化钠溶液进行中和反应实验时,反应过程中溶液的pH变化如图所示:
(1)该实验是将 _______________(选填“稀盐酸”或“氢氧化钠溶液”)滴加到另一种溶液中;
(2)当加入溶液的质量为b时,溶液中存在的阴离子有 __________;(填离子符号)
(3)计算a的值。
将体积为V1质量分数为3.65%的HCl溶液逐滴滴入盛有体积为V2未知浓度的NaOH溶液的烧杯中(如图1),测量并记录溶液的pH变化(如图2)和温度变化(如图3)。(实验中始终保持V1+V2=50.0mL且各种溶液密度均为1.0g/mL)
(1)图2中V1=0时,图1中烧杯内溶液的颜色显__________色。
(2)实验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2中的pH=7时,此时滴入的HCl溶液的体积V1=________mL。
(4)通过该实验给出的判断,其中正确的是 __________。
A.进行该实验时环境温度为22℃ B.该实验中的反应放出热量
C.该实验表明有水生成的反应都是放热反应
D.溶液由碱性转变为中性,再转变为酸性且酸性不断减弱
A.
B.
C.
D.
第4题
第5题
第6题
A.
B.
C.
D.
第9题
第10题
第11题
第12题
第16题
第17题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1.5 酸和碱之间发生的反应 参考答案
1.蚊虫叮咬时释放出的液体中含有蚁酸(显酸性),为了减轻痒痛,可以在被叮咬处涂抹( )
A.西红柿汁(pH:4~5) B.柠檬汁(pH:2~3)
C.牛奶(pH:6~7) D.肥皂水(pH:9~10)
解:因为蚊虫的毒液是酸性的,所以应该涂抹显碱性的物质。
A、西红柿汁的pH小于7,显酸性,故选项错误。
B、柠檬汁的pH小于7,显酸性,故选项错误。
C、牛奶的pH小于7,显酸性,故选项错误。
D、肥皂水的pH大于7,显碱性,故选项正确。 故选:D。
2.向装有一定量的NaOH溶液的烧杯中逐滴加入稀盐酸溶液至过量,如图所示图象表示烧杯中各物质质量的变化与所加入的稀盐酸质量关系,不正确的是( )
解:A、随着反应进行,氢氧化钠质量不断减小,当完全反应后氢氧化钠质量是0,该选项对应关系正确;
B、随着稀盐酸的加入,立即和氢氧化钠反应,一段时间内溶液中氯化氢质量是0,当完全反应后随着稀盐酸的不断加入,溶液中的氯化氢质量不断增大,该选项对应关系正确;
C、随着反应进行,氯化钠质量不断增大,当恰好完全反应后,氯化钠质量不再变化,该选项对应关系正确;
D、随着反应进行,水的质量不断增大,当恰好完全反应后,随着稀盐酸的加入,水的质量不断增大,该选项对应关系不正确。 故选:D。
3.下列实际应用中,利用中和反应的是( )
①用食盐腌制食品 ②用澄清石灰水检验二氧化碳
③用含Al(OH)3的药物治疗胃酸过多 ④用氢氧化钠除掉石油中的硫酸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解:①用食盐腌制食品,不是酸与碱的反应,不属于中和反应。
②用澄清石灰水检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该反应的反应物是碱和非金属氧化物,不是酸与碱的反应,不属于中和反应。
③用含Al(OH)3的药物治疗胃酸过多,该反应的反应物是酸和碱,生成物是盐和水,属于中和反应。
④用氢氧化钠除掉石油中的硫酸,该反应的反应物是酸和碱,生成物是盐和水,属于中和反应。
故③④说法正确。 故选:B。
4.某科学小组在利用硫酸和氢氧化钠溶液探究酸碱反应时,用数字化传感器测得烧杯中溶液pH的变化图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由a点到b点的pH变化过程证明酸和碱发生了反应
B.图中a点所示溶液中,含有的溶质是Na2SO4和H2SO4
C.图中c点所示溶液呈碱性
D.该实验是将氢氧化钠溶液逐滴滴入到盛有硫酸的烧杯中
解:A.由a到b点的pH值的变化是从大于7逐渐的减小到等于7,可以说明酸和碱发生了中和反应,故正确;
B.a点的pH大于7,溶液显碱性,溶液中的溶质是硫酸钠和氢氧化钠,故错误;
C.c点的pH小于7,溶液显酸性,故错误;
D.由图象可知,pH值是开始时大于7逐渐的减小到7然后小于7,可知原溶液显碱性,然后不断的加入酸性溶液,使pH减小,说明是把稀盐酸滴加到氢氧化钠溶液中,故错误。
故选:A。
5.稀NaOH溶液与稀盐酸反应过程中温度和pH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实验是将稀NaOH溶液滴入稀盐酸
B.稀NaOH溶液与稀盐酸反应为吸热反应
C.40s时,溶液中溶质为HCl、NaOH和NaCl
D.在20s到40s之间某一时刻,两溶液恰好完全反应
解:A、图象中pH值的变化是从小于7逐渐的增大到大于7,可知原溶液显酸性,然后不断的加入碱性溶液,使pH增大,说明是把氢氧化钠溶液滴加到稀盐酸中,故选项说法正确。
B、由稀NaOH溶液与稀盐酸反应过程中温度变化图,稀NaOH溶液与稀盐酸反应为放热反应,故选项说法错误。
C、40s时,溶液的pH小于7,显酸性,溶液中溶质为HCl、NaCl,故选项说法错误。
D、在20s到40s之间,溶液显酸性,稀盐酸有剩余,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A。
6.一定温度下,向含有适量酚酞溶液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慢慢滴加稀盐酸,溶液温度随加入稀盐酸的质量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M点时溶液呈红色 B.N点时溶液pH最小
C.该化学反应放热 D.P点时溶液呈酸性
解:A、M点的溶液为氢氧化钠溶液,显碱性,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色,故选项说法正确。
B、稀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从M至N的过程中温度升高,至N点温度最高,说明此时恰好完全反应,此时溶液的pH=7,继续滴加稀盐酸,溶液显酸性,溶液的pH小于7,N点时溶液pH不是最小的,故选项说法错误。
C、从M至N的过程中温度升高,说明该化学反应放热,故选项说法正确。
D、至N点温度最高,说明此时恰好完全反应,此时溶液的pH=7,继续滴加稀盐酸,溶液显酸性,则P点溶液显酸性,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B。
7.“松花蛋”(又称“变蛋”)是大家很喜欢的一种食品,因其在制作过程中使用了碱性的物质而带有苦涩味。为减少苦涩味,在吃“松花蛋”时,最好蘸点下列哪种物质( )
A.白酒 B.食醋 C.食盐 D.白糖
解:松花蛋在制作过程中使用了碱性的物质而带有苦涩味,减少苦涩味,食用时选用的调味品最好是酸性物质。
A、白酒显中性,故选项错误。 B、食醋中含有醋酸,显酸性,故选项正确。
C、食盐显中性,故选项错误。 D、白糖显中性,故选项错误。 故选:B。
8.在NaCl和HCl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至过量。下列图象正确的是( )
解:A、NaCl和HCl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至过量,氢氧化钠会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溶剂的质量会逐渐增加,直至盐酸被完全反应,接着因为加入氢氧化钠溶液中也有溶剂,所以溶剂质量也会增加,只是幅度变小,但是一开始就有氯化钠和盐酸,所以溶剂质量不会从0开始,选项不符合题意。
B、NaCl和HCl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至过量,氢氧化钠会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溶液质量会增加,直至盐酸被完全反应,接着因为加入氢氧化钠溶液,所以溶液质量还会继续增加,选项不符合题意。
C、氢氧化钠会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所以一开始氢氧化钠质量分数为0,直至盐酸被完全反应,才会有氢氧化钠溶液存在,选项不符合题意。
D、逐滴加入NaOH溶液至过量,一直在引入钠离子,所以钠离子数目会一直增加,一开始溶液中因为有氯化钠,所以钠离子数目不会从0开始,选项符合题意。 故选:D。
9.将稀硫酸逐滴加入到滴有酚酞试液的氢氧化钠溶液中,直至过量。如图是实验操作和反应的微观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甲表示的微粒是 Na+ (填符号)。
(2)为验证反应后的溶液中含有稀硫酸,可行的操作是 AC 。
A. 取样,滴加少量紫色石蕊试液 B. 取样,滴加少量CuSO4溶液
C.取样,加入少量Na2CO3粉末 D.取样,滴加少量Ba(NO3)2溶液
解:(1)氢氧化钠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甲粒子与乙粒子的个数比为2:1,所以甲微粒为Na+;
(2)A、取样,滴加少量紫色石蕊试液,稀硫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可以验证溶液中稀硫酸有剩余,故A正确;
B、取样,滴加少量CuSO4溶液,硫酸不与硫酸铜反应,不可以验证溶液中稀硫酸有剩余,故B错误;
C、取样,加入少量Na2CO3粉末,稀硫酸与碳酸钠反应会生成硫酸钠、二氧化碳和水,有气泡产生,故C正确;
D、取样,滴加少量Ba(NO3)2溶液,稀硫酸与硝酸钡反应生成硫酸钡白色沉淀,溶液中硫酸钠也会与硝酸钡反应生成硫酸钡白色沉淀,不可以验证溶液中稀硫酸有剩余,故D错误;
故答案为:(1)Na+;(2)AC。
10.酸和碱反应是一类重要的化学反应。某科学兴趣小组利用图1装置研究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过程中溶液的pH,得到溶液pH和溶液中Na+、OH﹣数量随加入甲溶液体积的变化图像,请结合图像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图1和图2可知甲溶液的溶质是 HCl (填化学式);
(2)结合图2、图3,该兴趣小组同学推断图3中V的值为12,他的理由是 图3中体积为V时氢氧根离子的数量恰好是0,溶液显中性,溶液的pH=7 。
解:(1)图象中pH的变化是从大于7逐渐减小到小于7,可知原溶液显碱性,然后不断的加入酸性溶液,使pH减小,说明是把稀盐酸滴加到氢氧化钠溶液中,可知甲溶液是稀盐酸,溶质是HCl。
(2)图3中体积为V时氢氧根离子的数量恰好是0,此时溶液显中性,溶液的pH=7,V的值为12。
故答案为:
(1)HCl;(2)图3中体积为V时氢氧根离子的数量恰好是0,溶液显中性,溶液的pH=7。
11.室温时,向滴加了无色酚酞的 Ba(OH)2溶液的烧杯中逐滴加入稀硫酸,烧杯内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变化如图甲所示。并用温度传感器记录溶液的温度,结果如图乙所示。
(1)ob段会观察到的现象有 产生白色沉淀,溶液颜色由红色变为无色 。
(2)除指示剂外,溶液在c点时溶质为 H2SO4 。(填化学式)
(3)图甲中的b点所对应的温度最接近是图乙中的 n 点。
解:(1)滴加了无色酚酞的 Ba(OH)2溶液显红色,氢氧化钡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水,至完全反应,显中性,ob段会观察到的现象有产生白色沉淀,溶液颜色由红色变为无色。
(2)c点时,是恰好完全反应后继续滴加稀硫酸,除指示剂外,溶液在c点时溶质为硫酸,其化学式为H2SO4。
(3)图甲中的b点,氢氧化钡和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此时放出的热量最多,温度最高,则最接近是图乙中的n点。
故答案为:(1)产生白色沉淀,溶液颜色由红色变为无色;(2)H2SO4;(3)n。
12.在实验室,某同学将氢氧化钠溶液逐滴滴入硫酸和硫酸铜的混合溶液中,直至过量。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横轴)与混合溶液中溶质质量(纵轴)的关系如图所示。
(1)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为 开始没有现象,之后有蓝色沉淀生成 。
(2)实验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有 2NaOH+H2SO4═Na2SO4+2H2O;CuSO4+2NaOH=Cu(OH)2↓+Na2SO4 。
(3)图中B→C线段对应溶质质量减小的本质原因是 加入NaOH(80份质量)小于生成沉淀Cu(OH)2(98份质量)所以溶质质量减小 。
(4)向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适量BaCl2溶液,恰好完全反应后溶液中的溶质有 NaOH和NaCl 。
解:(1)氢氧化钠和硫酸反应,没有明显的反应现象;氢氧化钠和硫酸铜反应有蓝色沉淀生成。
(2)氢氧化钠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方程式为2NaOH+H2SO4═Na2SO4+2H2O;氢氧化钠和硫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和硫酸钠,方程式为:CuSO4+2NaOH=Cu(OH)2↓+Na2SO4。
(3)图中B→C线段对应CuSO4+2NaOH=Cu(OH)2↓+Na2SO4反应,由方程式可知加入NaOH(80份质量)小于生成沉淀Cu(OH)2(98份质量)所以溶质质量减小。
(4)将氢氧化钠溶液逐滴滴入硫酸和硫酸铜的混合溶液中,直至过量。反应后的溶液中含有氢氧化钠和硫酸钠,加入适量BaCl2溶液,硫酸钠和BaCl2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氯化钠,所以恰好完全反应后溶液中的溶质有NaOH和NaCl。
故答案为:(1)开始没有现象,之后有蓝色沉淀生成;
(2)2NaOH+H2SO4═Na2SO4+2H2O;CuSO4+2NaOH=Cu(OH)2↓+Na2SO4;
加入NaOH(80份质量)小于生成沉淀Cu(OH)2(98份质量)所以溶质质量减小;
(4)NaOH和NaCl。
13.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敞口放置于空气中,溶质质量分数变小。稀盐酸会发生同样的变化吗?某同学通过如下步骤进行探究。
①取两个烧杯,各倒入40毫升3%的稀盐酸,分别标为甲和乙。
②甲密封,液体体积不变。乙敞口放置于空气中至液体体积变为20毫升。(溶液密度变化忽略不计)
③向甲、乙中滴加几滴石蕊试液,再分别缓慢滴加相同溶质质量分数的氢氧化钠溶液,恰好完全反应时,消耗的氢氧化钠溶液体积分别为30毫升、26毫升。
(1)实验中,“恰好完全反应”的判断依据是:溶液颜色 恰好由红色变成紫色 。
(2)乙烧杯中的稀盐酸敞口放置后,溶质质量分数变大,依据是 稀盐酸的体积变成一半,所消耗的氢氧化钠溶液体积大于一半(合理即可) 。
(3)为了确定稀盐酸敞口放置于空气中,溶质质量分数一定会变大,请简要阐述应补充的实验。
解:(1)向甲、乙中滴加几滴石蕊试液,溶液显红色,再分别缓慢滴加相同溶质质量分数的氢氧化钠溶液,恰好完全反应时,溶液显中性,故实验中,“恰好完全反应”的判断依据是:溶液颜色恰好由红色变成紫色。
(2)甲密封,液体体积不变。乙敞口放置于空气中至液体体积变为20毫升,向甲、乙中滴加几滴石蕊试液,再分别缓慢滴加相同溶质质量分数的氢氧化钠溶液,恰好完全反应时,消耗的氢氧化钠溶液体积分别为30毫升、26毫升,稀盐酸的体积变成一半,所消耗的氢氧化钠溶液体积大于一半(合理即可),故乙烧杯中的稀盐酸敞口放置后,溶质质量分数变大。
(3)为了确定稀盐酸敞口放置于空气中,溶质质量分数一定会变大,可换用不同质量分数的稀盐酸多次重复实验。
故答案为:(1)恰好由红色变成紫色;
(2)稀盐酸的体积变成一半,所消耗的氢氧化钠溶液体积大于一半(合理即可);
(3)换用不同质量分数的稀盐酸多次重复实验。
14.氢氧化钠与稀硫酸反应是否放出热量?三位同学为探究此问题按如图进行了实验:
(1)甲同学按图实验:在烧杯中先加入一定量的稀硫酸溶液,然后再加入适量的氢氧化钠固体,观察到温度计示数变大,于是得到“反应放出热量”的结论。你认为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 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放热 ;
(2)乙同学用乙图实验,可以根据 导管2口有气泡 现象证明该反应放出热量。
(3)丙同学是将稀硫酸不断的滴入氢氧化钠溶液中,并用数字化仪器测量的数据。由图可知,当反应进行到20s时溶液中的溶质是 NaOH和Na2SO4 。
解:(1)我认为甲同学的结论错误,理由是: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放热;故答案为: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放热;
(2)乙同学用乙图实验,可以根据导管2口有气泡现象证明该反应放出热量;故答案为:导管2口有气泡;
(3)根据图线可知,20℃时,溶液的温度仍然在上升,那么此时反应正在进行,此时溶液中肯定有反应产物硫酸钠和剩余的氢氧化钠,即溶质为NaOH和Na2SO4;故答案为:NaOH和Na2SO4。
15.在研究“酸与碱之间发生的反应”过程中,向装有200克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逐滴加入49克20%稀硫酸,边滴边搅拌,二者刚好完全反应。
(1)酸与碱反应的实质是 酸提供的氢离子和碱提供的氢氧根离子反应生成水 。
(2)计算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3)查阅资料:已知酚酞溶液的变红色范围是pH在8.2~10.0之间。
若硫酸滴到溶液颜色刚好由红色变为无色时,请在丙图画出此时烧杯中的相关离子的数量柱状图(乙图是反应前烧杯中的离子分布情况)。
解:(1)酸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反应的实质是酸提供的氢离子和碱提供的氢氧根离子反应生成水;
(2)49克20%稀硫酸溶液中硫酸溶质的质量为49g×20%=9.8g;酸碱完全反应后溶液的溶质为硫酸钠,设生成硫酸钠的质量为x,
2NaOH+H2SO4=Na2SO4+2H2O
98 142
9.8g x
,x=14.2g;此时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00%≈5.7%;
(3)若硫酸滴到溶液颜色刚好由红色变为无色时,OH﹣过量(pH在8.2以下),溶液中的溶质为硫酸钠和氢氧化钠,钠离子的数量与硫酸根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的数量之和相等,
故答案为:(1)酸提供的氢离子和碱提供的氢氧根离子反应生成水;
(2)5.7%;
(3)。
16.常温下,在用稀盐酸和氢氧化钡溶液进行中和反应实验时,反应过程中溶液酸碱度变化及相关数据如图所示.
(1)根据此变化曲线,你认为实验操作是将 盐酸 滴加到另一种溶液中.
(2)当加入溶液的质量是a g时,滴入无色酚酞溶液,溶液呈 红 色,此时溶液中溶质是 Ba(OH)2和BaCl2 (写化学式).
(3)求恰好完全反应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需写出计算过程,结果精确到0.1g).
解:(1)开始时溶液的pH大于7,说明溶液呈碱性,为碱溶液,所以实验操作是将稀盐酸滴加到氢氧化钡溶液中;
(2)当加入溶液的质量是a克时,溶液的pH大于7呈碱性,滴入无色酚酞试液溶液呈红色,此时说明盐酸和一部分氢氧化钡溶液反应,氢氧化钡溶液有剩余,此时溶液中溶质是Ba(OH)2和BaCl2;
(3)解:设恰好完全反应时溶质的质量为X
Ba(OH)2+2HCl═BaCl2+2H2O
73 208
200g×7.3% x
= ×=41.6g 答:恰好完全反应时溶质质量为41.6g.
故答案为:(1)盐酸;(2)红;Ba(OH)2和BaCl2;(3)41.6g
17.用质量分数7.3%的稀盐酸10克和10%的氢氧化钠溶液进行中和反应实验时,反应过程中溶液的pH变化如图所示:
(1)该实验是将 氢氧化钠溶液 (选填“稀盐酸”或“氢氧化钠溶液”)滴加到另一种溶液中;
(2)当加入溶液的质量为b时,溶液中存在的阴离子有 OH﹣、C1﹣ ;(填离子符号)
(3)计算a的值。
解:(1)由图象可知,pH值是开始时小于7逐渐的增大到7然后大于7,可知原溶液显酸性,然后不断的加入碱性溶液,使pH升高,说明是把氢氧化钠溶液滴加到稀盐酸中;
(2)当加入溶液的质量为b时,溶液的pH大于7,氢氧化钠过量,溶液中存在的阴离子有氯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离子符号为OH﹣、C1﹣;
(3)由图像可知,当加入a的氢氧化钠时恰好反应。
NaOH+HCl=NaCl+H2O
40 36.5
a×10% 10g×7.3%
解得:a=8g 答:a的值为8。
故答案为:(1)氢氧化钠溶液;(2)OH﹣、C1﹣;(3)8。
将体积为V1质量分数为3.65%的HCl溶液逐滴滴入盛有体积为V2未知浓度的NaOH溶液的烧杯中(如图1),测量并记录溶液的pH变化(如图2)和温度变化(如图3)。(实验中始终保持V1+V2=50.0mL且各种溶液密度均为1.0g/mL)
(1)图2中V1=0时,图1中烧杯内溶液的颜色显 红 色。
(2)实验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HCl+NaOH=NaCl+H2O 。
(3)图2中的pH=7时,此时滴入的HCl溶液的体积V1= 30 mL。
(4)通过该实验给出的判断,其中正确的是 B 。
A.进行该实验时环境温度为22℃ B.该实验中的反应放出热量
C.该实验表明有水生成的反应都是放热反应
D.溶液由碱性转变为中性,再转变为酸性且酸性不断减弱
解:(1)图2中V1=0mL时,图1中烧杯内溶液显碱性,碱能使酚酞变红;故答案为:红;
(2)实验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HCl+NaOH=NaCl+H2O;故答案为:HCl+NaOH=NaCl+H2O;
(3)图3中的信息可知溶液温度最高时为酸碱恰好完全反应,溶液显中性pH=7,此时滴入的HCl溶液的体积V=30mmL;故答案为:30;
(4)A、进行该实验时环境温度为22° C,不正确,由图示3中信息可知V1=5mL时温度为22° C;故A不正确;
B、该实验中的化学反应放出热量故表明化学能可转化为热能;故B正确;
C、该化学反应生成了水,但不能代表只要生成水的反应都放热;故C不正确;
D、该反应中溶液由碱性转变为中性,再转变为酸性且酸性不断增强;故D不正确;
故答案为:B。
A.
B.
C.
D.
第4题
第5题
第6题
A.
B.
C.
D.
第9题
第10题
第11题
第12题
第16题
第17题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