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讲 山地的形成 高中地理必修一同步学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7讲 山地的形成 高中地理必修一同步学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85.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其它版本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3-07-28 18:50:56

文档简介

山地的形成
编稿:李永华 审稿:王艳欣
考点解读
1.地质构造与构造地貌;
2.火山的组成;
3.山地地貌对交通运输的影响。
知识清单
1.褶皱山、断块山与火山
2.山地对交通运输的影响
参考答案
1.上 老 新 下 新 老 断层 谷地 低地 渭河平原 山岭 高地 华山 熔岩高原 东非高原 火山 火山口
2.①铁路 ②方式 ③河谷地带 ④线路分布 ⑤线路走向
要点精析
要点一:地质构造与构造地貌【高清课堂:山地的形成】395518 地质构造
1.褶皱、断层的判断方法及构造地貌
地质构造 褶皱 断层
背斜 向斜
判断方法 从形态上 岩层一般向上拱起 岩层一般向下弯曲
从岩层的新老关系上 中心部分岩层较老,两翼较新 中心部分岩层较新,两翼较老
图示
构造地貌 未侵蚀地貌 常形成山岭 常形成谷地或盆地 大断层,常形成裂谷或陡崖,如东非大裂谷。断层一侧上升的岩块,常成为块状山或高地,如华山、庐山、泰山,另一侧相对下降的岩块,常形成谷地或低地,如渭河平原、汾河谷地,沿断层线常发育成沟谷,有时有泉、湖泊
侵蚀后地貌 背斜顶部受张力,岩石破碎,常被侵蚀成谷地 向斜槽部受挤压,岩性坚硬不易被侵蚀,常形成山岭
图示
2.判断断层的主要依据
判断某一构造是否为断层,有两个依据:一是看岩层是否受力破裂;二是看它是否沿断裂面有明显相对位移。只有同时具备这两个条件的才是断层,即断层是岩层失去了连续完整性。如下图中的A、B、C三处岩石既受力破裂,又沿破裂面有明显的相对位移,所以A、B、c都是断层,而D处岩石虽然破裂但无位移,故D不是断层而仅仅是断裂。
【例题1】
图6为“福建省武夷山脉某山区的岩层分析示意图”,请根据图中提供的相关信息,分析并完成下列问题。
(1)请根据图中提供的相关信息分析图中地质构造①为( )
A.褶皱 B.断层 C.地垒 D.地堑
(2)下列关于地点⑤处其地质构造及成因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根据岩层的分布及地貌的起伏状况,我们可以判定⑤处为背斜构造
B.根据岩层的分布及结构,我们可以判定⑤处为向斜构造
C.根据岩层的分布及结构,我们可以判定⑤处为断层构造
D.⑤处地质构造是因为岩层的相互挤压隆起而形成的
解析:①处为地堑,②为地垒,③为断层,④为背斜,⑤为向斜,⑥为背斜。
答案:(1)D (2)B
【例题2】
某同学去野外地质考察,绘制了地质构造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该同学由①地向②地行进中,沿途所经岩层的年代________。
(2)该同学绘图时在向斜处标注的序号是________。
(3)通过实地考察,该同学认为②地的地表形态是
A. 背斜成谷 B. 内、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
C. 地垒成谷 D. 先向斜成谷,后堆积夷平
(4)与③地的地质构造在成因上相似的是
A. 华山 B. 喜马拉雅山 C. 渭河平原 D. 东非大裂谷
解析:(1)岩层再垂直方向上是下面的岩层老,上面的岩层新;①地向②地行进中,虽然岩层发生了弯曲和缺失,但仍能判断出岩层的年代越来越老。 (2)岩层向下弯曲,形成向斜。(3)②地由外力作用沉积形成沉积岩层,后受内力作用挤压褶皱形成背斜,背斜又受外力作用侵蚀而趋于平坦。 (4)华山是地垒,喜马拉雅山是褶皱山,渭河平原和东非大裂谷是地堑。
答案:(1)越来越老 (2)① (3)B (4)A
要点二:地质构造与生产活动
1.利用向斜构造找水:
“向斜岩层蓄水好,水量丰富容易找”。向斜构造有利于地下水补给,两翼的水向中间汇集,下渗形成地下水,故打井可以在向斜槽部打。(如下图A)
2.利用背斜找油气:
背斜是良好的储油储气构造。由于气最轻,分布于背斜顶部,水最重,分布于底部,中间为石油。(如图B)
3.利用向斜、背斜确定钻矿位置:
如岩层中含有某种矿产层如煤、铁矿等,往往保留在向斜部分的地下,因此钻探或打井应在向斜构造处,因背斜顶部易被侵蚀,背斜岩层中的矿石很可能已经侵蚀搬运掉了。
4.利用断层找水:断层往往是地下水出露的地方。
5.建筑工程、隧道选址应避开断层:
在断层地带建大型工程易诱发断层活动,产生地震、滑坡、渗漏等不良后果,造成建筑物塌陷;地下隧道应避开向斜部位,向斜构造在地形上一般表现为盆地,修筑铁路、开凿隧道时应避开向斜部位,因为如果在向斜部位开凿,此处是雨水及地下水的汇集区,可能变为水道。
6.断层能加大地震烈度,地震发生时,有断层的地区烈度会变大。
【典型例题】
读某地区地质构造剖面示意图,回答问题。
(1)图中①②③④四处,在地质构造上属于背斜的是________。在野外考察中,有时会见到背斜成谷现象,其原因是________。根据地层的相互关系确定背斜的方法是________。③处的地形属________山地。
(2)请在图中地垒两侧断层的细短线上标注4个箭头,表示岩层错动位移的方向。
(3)下列地理事物与图中④处的地质构造在形成原因上相似的是________。(多选)
A.渭河平原 B.长江三峡 C.汾河谷地 D.雅鲁藏布江大峡谷
(4)图中c地层为含水层,a、b、d各地层为隔水层,因此在________(填数码)处打井较有可能获得丰富的地下水。判断依据是________。
解析:背斜的判断是从岩层的形态上看的:岩层是向上弯曲隆起的;从岩层的新老关系上看,中间岩层老,两翼岩层新。读图可知,②处岩层年龄的新老关系是中间岩层老,两翼岩层新,故为背斜;背斜成谷现象的原因是:背斜顶部受张力作用后,岩石破碎易受侵蚀,成为谷地;地垒所在的岩块相对上升,两侧的岩块相对下降;④处的地质构造为地堑,与它成因相似的有渭河平原和汾河谷地;向斜是良好的储水构造,在①处打井能打到向斜槽部,地下水容易汇聚。
答案:
(1)② 背斜顶部受张力作用后,岩石破碎易受侵蚀 中间地层老,两翼地层新 块状
(2)见下图
(3)A、C
(4)① 该处为向斜构造,在此打井能打到向斜槽部,地下水容易汇聚
要点三:板块构造学说【高清课堂: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 395516 板块构造学说
1.六大板块的划分
全球岩石圈分为六大板块:亚欧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南极洲板块。大板块又可以划分为若干小板块。
2.板块是不断运动的
板块漂浮在“软流层”之上,处于不断运动之中。一般来说,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交界处地壳比较活跃。
3.板块的相对移动形成地球表面的基本面貌
板块相对移动方向 对地球面貌的影响 举例 形成边界的类型
板块张裂 形成裂谷或海洋 东非大裂谷、红海、大西洋等 生长边界
板块碰撞(相向移动) 大陆板块与大陆板块碰撞 形成巨大的褶皱山脉 喜马拉雅山系、阿尔卑斯山系 消亡边界
大陆板块与大洋板块碰撞 大洋板块因密度较大、位置较低,俯冲到大陆板块之下,这里往往形成海沟;大陆板块受挤压上拱,隆起形成岛弧、海岸山脉 太平洋西部岛弧、安第斯山脉、台湾山脉等 消亡边界
【例题1】
板块构造学说是20世纪最重要的科学成果之一。下图为某种类型的板块边界示意图。据此回答(1)~(3)题。
(1)图示的板块边界是( )。
A.大陆板块与大陆板块的碰撞边界 B.大洋板块内部的生长边界
C.大洋板块向大陆板块的俯冲边界 D.大陆板块内部的生长边界
(2)以下地貌单元中,成因与图示机理相关的是( )。
A.东非大裂谷 B.日本列岛 C.阿尔卑斯山脉 D.落基山脉
(3)板块构造学说有助于人类进一步认识( )。
①海陆间水循环的机理 ②洋流分布和运动规律
③地震分布和活动规律 ④矿产资源的分布规律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解析:(1)从图中可以看出两板块的运动方向,可判断该处为大陆板块和大陆板块的碰撞(消亡)边界。(2)结合上题分析得出该板块类型为大陆板块和大陆板块的碰撞边界,阿尔卑斯山脉是非洲板块和亚欧板块相碰撞形成,东非大裂谷是张裂形成的,日本列岛和落基山脉是大陆板块和大洋板块碰撞形成的。(3)海陆间水循环主要发生在水圈和大气圈,洋流发生在水圈。两者与板块构造无关;地震属地质灾害,有规律地分布于断裂构造带,矿产资源的分布遵循地质规律。
答案:(1)A (2)C (3)C
【例题2】
读下面六大板块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l)写出板块名A ,B ,F 。
(2) 板块俯冲到 板块之下形成了深海沟和岛弧链。
(3) 板块周围边缘成为世界最大的火山地震带。
(4)运用板块构造学说理论,解释喜马拉雅山脉的形成原因 。
解析:(l)根据所属的大陆和大洋位置,可以判断出A为非洲板块,B为印度洋板块,F为美洲板块;(2)海沟和岛弧链是大洋板块俯冲到大陆板块之下,在大陆板块和大洋板块的交界处形成深海沟,或者交界处有陆地受挤压被迫抬升露出海面形成呈弧线分布的岛屿,称为岛弧链。最典型的就是太平洋板块俯冲到亚欧板块之下形成的马里亚纳海沟和日本群岛。(3)世界上有两大火山地震带,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而环太平洋地区是世界上最大的火山地震带。(4)板块是运动的,在板块与板块的生长边界会扩张形成裂谷或者海岭,在板块与板块的消亡边界会相互碰撞挤压形成高大的山脉或者深深的海沟。喜马拉雅地处印度洋板块和亚欧板块的消亡边界,相互碰撞挤压而成。
答案:(1)A:非洲板块,B:印度洋板块,F:美洲板块
(2)太平洋板块,亚欧板块 (3)太平洋板块 (4)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碰撞形成的
要点四:火山
1.火山岩浆流出类型
岩浆流出类型 形成的地貌类型
岩浆沿地壳的线状裂隙流出 宽广的熔岩高原,如东非高原
岩浆沿地壳的中央喷出口或管道喷出 火山,如我国的长白山主峰白头山、日本的富士山
2.火山构造
构造 含义 特点
火山口 地下岩浆上涌喷出地表的出口 未被破坏的火山口为中央低凹的封闭洼地,有时积水成湖;被破坏的呈半封闭状态
火山锥 由火山碎屑物质和喷涌出来的岩浆在流动过程中堆积形成的锥形体 由多次火山喷发形成,上部坡度较大,下部坡度较缓
3.火山的利弊
强烈的火山喷发有很大的危害性。火山喷发出的火山灰和熔岩流,常常破坏田园、建筑。火山喷发时,有时还引起地震,给人类带来巨大的灾难。但火山活动也给人们带来肥沃的火山灰土,以及硫磺等有用矿物。
【典型例题】
美国的圣海伦斯火山,在沉睡了123年后,1986年以来,连续多次爆发。仅第一次爆发所喷出的火山灰和熔岩物质就有10亿立方米,喷射的蘑菇云柱高达十几千米,火山灰同气体在空中摩擦,产生了闪电、雷鸣和强烈暴风雨。这座海拔1903 m的山峰,被削低了近200 m,390 km2的森林被摧毁,喷出的火山灰随气流一直扩散到几千千米以外的地方,在火山附近堆积了几百米厚。阅读材料,回答下列各题。
(1)火山喷发是________释放的强烈显示。
(2)该火山按其活动情况看,属于________火山。
(3)该火山位于________火山带上。
(4)火山喷发的物质一般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火山喷发对人类的影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按火山活动情况分类,我国的火山中与它同类型的是________和________。
解析:根据文字提供的信息,结合有关火山的成因、分布,按活动情况分类以及这种地质灾害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回答有关问题。
答案:
(1)地热或内能 (2)休眠 (3)环太平洋 (4)气体 熔岩 固体喷发物 (5)破坏田园、建筑 引起地震 给人们带来肥沃的火山灰土和硫磺 (6)长白山的白头山 黑龙江省的五大连池
要点五:山地对交通运输的影响【高清课堂:山地的形成】395518 山地对交通运输的影响
山地地区的交通运输线主要以公路为主,而后才是铁路。原因是山地地区相对高度大、地形崎岖,修建交通运输干线成本高、难度大,而公路与铁路相比,成本相对较低,难度较小。
1.山地影响交通运输线路的分布
山地地区交通运输线路,主要分布在地势相对和缓的山间盆地和河谷地带。这种状况的形成,与这里的地形特点、建设条件以及人口和居民点的分布密切相关。
2.山地对交通运输线路延伸方向的影响
交通线路的延伸方向即走向。山区的公路和铁路沿缓坡在山间盆地、河谷地带迂回前进,呈“之”字形。与平原地区和丘陵地区相比,其弯曲程度大,总长度也长。
3.图解山区公路选线原则及技术要求
注意:国家级干线公路或高速公路经过山区时,往往为了缩短距离,采用直达方式,运用“桥一隧”相连。
【典型例题】
读“台湾岛铁路分布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
(1)岛上铁路线的分布有何特点?________________。
(2)其主要形成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3)这种分布特点存在什么问题?________________。
(4)目前,海南岛上有环岛铁路吗?________________。
解析:从地图中所提供的信息,结合具体案例,运用已学知识分析问题。台湾岛上有纵贯南北的台湾山脉,它阻隔了岛上东西交通,台湾岛东西两岸陆上交通靠环岛铁路和公路完成。
答案:
(1)环岛分布 (2)受纵贯台湾岛南北的台湾山脉(地形)的影响 (3)使台湾岛东西间的运输直通性差,增加了运距,提高了运费,浪费了周转时间 (4)没有
思维拓展
下面是某校的一次地理实验活动,请填出相关内容。
(1)研究方法:模拟实验法。
(2)研究目的:把大尺度的时间变化过程“浓缩”在几分钟内完成,通过模拟实验感悟地质变化过程。
(3)实验材料:4 cm×30 cm的“竹片”(或者是________)2片。
(4)实验设计的合理性:内力作用过程是一个受力的过程;竹片与岩石都具有“刚性”和“塑性”,竹片的受力形变过程与岩石的受力形变过程比较接近。
(5)实验过程和现象(在方框内画上相对应的示意图)
(6)研究结论:
①褶皱、断层和火山(地震)都是________作用的结果。
②背斜成谷、向斜成山是________共同作用的结果。
③地球上最容易发生地震和火山活动的部位是________。
解析:该题通过实验的形式来考查地壳运动、褶皱、断层的有关知识。实验材料必须有塑性才能模拟出岩层的弯曲形变等情况,褶皱、断层和火山都是内力作用的表现,背斜成谷、向斜成山都是内、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断层必须是岩石发生断裂并产生位移,火山主要分布在板块的交界处。
答案:
(3)木片、三合板(有塑性的材料即可)
(5)见下图:(褶皱要体现出“岩层连续”和“弯曲形变”,断层要体现出“断裂”和“上下错动”)
(6)内力 内、外力 活跃的断层处(板块交界处)
【课外拓展】
火山
地壳之下100至150千米处,有一个“液态区”,区内存在着高温、高压下含气体挥发成份的熔融状硅酸盐物质,即岩浆。它一旦从地壳薄弱的地段冲出地表,就形成了火山。火山爆发能喷出多种物质。
构造
由火山口,岩浆通道和火山锥组成。
类型
1)活火山(active volcano)
  指现在尚在活动或周期性发生喷发活动的火山。这类火山正处于活动的旺盛时期。如爪哇岛上的梅拉皮火山,我国近期火山活动以台湾岛大屯火山群的主峰七星山最为有名。
2)死火山(extinct volcano)
  指史前曾发生过喷发,但有史以来一直未活动过的火山。此类火山已丧失了活动能力。有的火山仍保持着完整的火山形态,有的则已遭受风化侵蚀,只剩下残缺不全的火山遗迹,如我国山西大同火山群。
3)休眠火山(dormant volcano)
  指有史以来曾经喷发过.但长期以来处于相对静止状态的火山。此类火山都保存有完好的火山锥形态,仍具有火山活动能力,或尚不能断定其已丧失火山活动能力。如我国长白山天池。
应该说明的是,这三种类型的火山之间没有严格的界限。休眠火山可以复苏,死火山也可以“复活”相互间并不是一成不变的。
危害
1)破坏环境
  火山爆发喷出的大量火山灰和暴雨结合形成泥石流,能冲毁道路、桥梁,淹没附近的乡村和城市,使得无数人无家可归。泥土、岩石碎屑形成的泥浆可象洪水一般淹没了整座城市。
岩石虽被火山灰云遮住了,但火山刚爆发时仍可看到被喷到半空中的巨大岩石。
2)碎屑污染
  火山碎屑是火山喷出的岩浆冷凝碎屑以及火山通道内和四壁岩石碎屑。被喷射到空中的火山碎屑,粗重的落在火山口附近,轻而小的或被风吹到几百千米以外沉降,或上升到平流层。火山喷发时灼热的火山灰流与水(火山区暴雨、附近的河流湖泊等)混合则形成密度较大的火山泥流。火山灰流和泥流都带有灾害性。   
益处
  1)地热:岩浆只要能留在地表下,就是很好的地热来源。火山附近常有温泉或热泉,这就是因为岩浆散发出的热度使地下水变热而形成的。这种热源我们称为地热,规模大的可形成“地热田”。
  2)制造陆地:地球表面大约有71%被海水所覆盖,海底火山经年累月不断地冒出岩浆,冷凝成岩石,如此长期堆积,直到有一天岩石高出水面形成岛屿。夏威夷群岛与冰岛就是这么形成的,至今,岛上还有活动火山不时喷出岩浆。
3)调节气温:火山爆发所形成的火山灰云层会在爆发后一段时间内影响该区阻挡太阳光,该区的平均温度亦因此下降,科学家认为火山爆发是地球天然的气候调整机制。
4)增加矿产资源
  火山活动可以形成多种矿产,最常见的是硫磺矿的形成。陆地喷发的玄武岩,常结晶出自然铜和方解石,海底火山喷发的玄武岩,常可形成规模巨大的铁矿和铜矿。另外,我们熟知的钻石,其形成也和火山有关。玄武岩是分布最广的一种火山岩,同时它又是良好的建筑材料。熔炼后的玄武岩称为“铸石”,可以制成各种板材、器具等。铸石最大的特点是坚硬耐磨、耐酸、耐碱、不导电和可作保温材料。
5)带来肥沃的火山灰
火山爆发产生的火山灰,富含养分能使土地更肥沃。
6)制造奇观
间歇泉是火山喷发后期的一种自然现象。当地下的高温将地下水加温到一定压力后,水和蒸气就会从喷口处冲出,压力降低后便停止喷出,进入下一个过程。美国黄石公园的间歇泉是很著名的,其中有些可射到100多米高,其惊涛骇浪般的吼声使人惊心动魄。
有的火山口底部有岩浆湖,就像一锅滚开的粥一样。夏威夷岛上的基拉韦厄火山口直径4千多米,深130米,在这个“大锅”的底部,就是一片深十几米的岩浆湖,有时湖上还会出现高达数米的岩浆喷泉。
  我国黑龙江省有一处“地下森林”,它是由7个死火山口演化来的。由于火山喷发物经风化后形成了肥沃的土壤,一些植物便在这大坑里安下了家。这种地下森林是很少见的。
有些火山口堪称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功之作。如号称“世界第八奇迹”的恩戈罗恩戈罗火山口,它深达600多米,上面直径为18公里,面积254平方公里,底面积为260平方公里,活像一口直上直下的巨井。而在这口“井”里,还生活着狮子、长颈鹿、水牛、斑马等很多动物,简直像个热闹的动物园。
世界上最大的活火山口是日本九州岛上的阿苏火山,这个火山口东西方向17公里,南北方向25公里,周长100多公里,从它规模就可以想当时爆发的巨大威力。火山的附近经常还有温泉,人们非常喜爱它。
背斜:形态上一般是岩层向______拱起,中心部分岩层较______,两翼岩层较______
向斜:形态上一般是岩层向______弯曲,中心部分岩层较______,两翼岩层较______
褶曲
背斜成山
向斜成谷
褶皱山
断块山:岩体沿断裂面发生明显的位移,形成______。断层相对下降的岩体形成
______或______,如我国的______、汾河谷地等,相对上升的岩体发育成为
______或______,如我国的______、庐山、泰山等
形成:地下深处的岩浆,在巨大的压力作用下,沿着地壳的薄弱地带喷出地表,有的沿地壳的线状裂隙流出,形成______,如______,有的沿地壳的中央喷出口或管道喷出,形成______,如我国长白山的主峰
组成:______、火山锥、火山通道
火山
褶皱山、断块山与火山【巩固练习】
1、 单项选择题
1.喜马拉雅山脉是( )
①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碰撞形成的 ②两个大洋板块碰撞形成的
③大陆板块和大洋板块碰撞形成的 ④两个大陆板块碰撞形成的
A.① B.①② C.①③ D.①④
2.读“某地地表形态和地质构造示意图”,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冲积扇地貌由风力搬运作用形成 B.冲积扇地貌由流水侵蚀作用形成
C.甲处的地质构造是褶皱(背斜) D.断层线右侧的岩块相对下降
3.图为某地地质剖面图,下列地区的地质构造造与图中②处不同的是( )
A.两河平原 B.汾河谷地 C.东非大裂谷 D.长江三峡
4.冰岛位于大西洋中北部,它由沿裂谷溢出的上地幔物质堆积而成。下图为“冰岛活火山分布图”,冰岛的活火山带分布广泛是因为该国位于( )
A.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交界处 B.美洲板块与亚欧板块交界处
C.太平洋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交界处 D.南极洲板块与美洲板块交界处
读下图,回答5~6题。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处向斜成谷 B.乙处背斜成岭
C.从1~4,岩层年龄渐新 D.甲处岩层中间老,两翼新
6.图中甲地貌的成因是( )
A.岩层受到挤压,岩层向下弯曲所致
B.背斜顶部受侵蚀而成为谷地
C.向斜受到挤压,岩石断裂形成谷地
D.是由于岩层连续的沉积而成
7.下列是地壳水平运动形成的是 ( )
A.台湾海峡 B.汾渭谷地 C.贝加尔湖 D.大西洋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汶川县(30°45′N~31°43′N,102°51′E~103°44′E)发生8.0级地震。地震给中国灾区人民造成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读图回答8~9题。
8.有关该次地震的成因叙述正确的是( )
A.火山活动引起 B.地壳运动引起
C.山崩和滑坡引起 D.人类活动诱发而成
9.从地质作用方面分析,下列地质现象的成因与该次地震相似的是( )
A.云南路南石林的形成 B.崇明岛的形成
C.澳大利亚大堡礁的形成 D.约旦地沟的形成
10.读“某区域地质剖面简图”,图中甲、乙、丙三处的地质构造分别是( )
   
A.断层、向斜、背斜    B.断层、背斜、向斜
C.向斜、断层、背斜    D.背斜、向斜、断层
2、 非选择题
11.读下图,回答问题。
(1)从图中岩层形态看,M处的地质构造为________;该处地形形成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
(2)N处的河流上不适合建大型水库的原因是________。
(3)图中①、②两处所形成的岩石中,可能含有化石的是________。
12.山区某中学组织学生调查公路选线原则,下图是他们从有关部门得到设计方案图,对此他们提出了如下问题,请你完成下列问题。
(1)该地区计划修建b镇到a镇的公路,①与②两个线路方案中,________较合理,理由是________。
(2)修建b镇到d城市的公路没走直线,绕道经过c镇的原因是________。
(3)a—b与b—d是两条同等级公路,影响其修建的主要经济因素是( )
A.占用土地 B.工程造价 C.民工数量 D.技术水平
(4)为了达到线路的技术要求,在山岳地区修建公路往往需要________。a—b和C—d的直线距离相等,a—b线路的弯曲程度和总长度要________c—d线路。
参考答案
1.答案:D
解析:考查板块构造与宏观地形。喜马拉雅山脉是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两个大陆板块碰撞形成的。
2.答案:C
解析:考查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冲积扇地貌由流水沉积作用形成;由图中岩层分布可以看出,断层线右侧的岩块相对上升。
3. 答案:D
解析:读图可知,图中②处为地堑(断层中相对下沉部分)。渭河平原、汾河谷地、东非大裂谷都是断层形成的,而长江三峡是流水侵蚀形成的,故选D。
4.答案:B
解析:冰岛处于亚欧板块与美洲板块的张裂处,地壳活跃,多火山。冰岛火山爆发,喷发出的火山灰会影响西欧航空业的发展。
5~6答案:D B
解析:甲处是背斜谷,乙处是向斜山,1-4的岩层年龄渐老,所以只有D选项正确。甲地是背斜谷,形成的原因是背斜顶部受张力,岩层疏松,易被外力作用侵蚀成谷。
7.答案:D
解析:贝加尔湖属构造湖,它和台湾海峡、汾渭谷地都是断裂下陷形成的,大西洋是板块水平张裂形成的。
8~9答案: B D
解析:汶川地震是地壳运动,板块碰撞挤压引起的;云南路南石林、崇明岛、大堡礁都是外力作用形成。
10.答案:B
解析:结合背斜,向斜,断层相关知识即可得出答案。
11. 答案:(1)向斜;向斜槽部受挤压,岩石较紧实,不容易被侵蚀,成为山岭。(2)N处为断层。水库等大型工程选址应避开断层带,以免诱发断层活动,产生地震、滑坡、渗漏等不良后果。(3)②
12.解析:山岳地区修公路为了降低坡度,增加安全性,应避开陡坡,沿等高线修建,这样就要求线路迂回前进,多采取“之”字形道路。因此,其弯曲程度和总长度都要大于同直线距离的平原地区的公路。b镇到d城市的公路绕道c镇的主要原因是尽可能多连接居民点,加大运输量,提高经济效益。
答案:
(1)②受地形的影响,山谷中修建公路要避开陡坡,尽量沿等高线修建
(2)考虑经济因素,尽可能多经过城镇,加大运输量,提高经济效益
(3)B
(4)迂回前进 大于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