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星地球》单元复习与巩固
1、 考点解读
考点提示
1. 了解天体和天体系统的层次,以及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和特殊性。
2. 认识太阳辐射对地球的意义,以及太阳结构和太阳活动的主要特征,分析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3. 正确理解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能够运用地球的运动规律分析地球运动产生的地理现象。
4. 了解地球的圈层结构和特点,以及地震波的传播规律。
知识经纬
二、要点精析
关键词:天体系统 太阳辐射 自转 公转
(一)人类认识的宇宙
1.天体和天体系统
天体种类:星云、恒星、行星、卫星、彗星、流星、星际物质。
天体系统的层次
河外星系
其他恒星系 总星系
其他行星系 银 河 系
月 球 地 月 系 太 阳 系
地 球 地球为中心 太阳为中心
2.八大行星及其特征
八大行星的运动特征——同向性、共面性和近圆性。
同向性:各大行星公转方向相同,在北天极俯视均为逆时针方向。
共面性:各大行星公转轨道的倾角(各大行星公转的轨道平面与黄道平面之间的夹角)很小。
近圆性:各大行星公转轨道形状接近圆形。
类型 行星 运动特征 物理特征
公转方向 公转轨道 公转轨道面 体积质量
类地行星 水星 自西向东(同向性) 偏心率小(近圆性) 倾角小(共面性) 小
金性
地球
火星
巨行星 木星 大
土星
远日行星 天王星 较大
海王星
3.地球存在生命的自身条件
【典型例题】
读材料,分析回答问题。
与其他行星相比,地球的条件是非常优越的。它与太阳的距离适中,加上自转周期(1天)与公转周期(1年)适当,使得全球能够接收适量的太阳光热。整个地球表面平均温度约为15℃,适于万物生长,而且能够使水在大范围内保持液态,形成水圈。而水星和金星离太阳太近,接受到的太阳辐射能量分别为地球的6.7倍和1.9倍,表面温度分别达350℃和480℃;木星、土星距太阳又太远,所获得的太阳辐射能量仅为地球的4%和1%,表面温度是-150℃和-180℃;更远的天王星、海王星的表面温度则都在-200℃以下,环境条件十分严酷。
(1)由材料可看出,生命存在应具有________℃~________℃之间的温度,这是液态水的温度范围。
(2)为什么水星、金星表面温度很高,而天王星、海王星表面温度很低?温度过高或过低对生命的形成、发展有什么影响?
(3)地球在太阳系中独特的优越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如果自转周期与公转周期过长,对生命活动会产生什么影响?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地球存在生命的条件,由于日地距离适中,使地表平均温度约为15℃,也为液态水存在提供了条件,同时地球自转和公转周期不长,也会使温度日较差和年较差不太大,这样有利于生命的生存和发展。
答案:(1)0 100 (2)主要与它们同太阳的距离有关。水星、金星距太阳近,接受太阳辐射多,所以温度高;而天王星、海王星距太阳远,接受太阳辐射少,所以温度低。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不利于生命的产生和发展,如果温度过高,则由于热扰动太强,原子根本不能结合在一起,也就不能形成分子,更不用说复杂的生命物质了。如果温度过低,分子将牢牢地聚集在一起,也只能以固态或晶体形式存在,生物也无法生存。(3)日地距离适中,具有适宜的温度。(4)自转或公转周期过长,则白天或夏季升温过高,夜晚或冬季降温过低,无论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不利于生命的形成和发展。
(二)地球的圈层结构
1.地球的内部圈层
地球内部圈层构造 不连续面(圈层界线) 深度(千米) 地震波的速度变化 各圈层的主要特点
地壳 莫霍界面古登堡界面 172900 纵波和横波速度加快纵波速度突然减慢,横波消失 由岩石组成,厚度不均
地幔 上地幔 上部由岩石组成,密度较大,有软流层
下地幔
地核 外核 外核可能是液态,内核可能是固态
2. 地球的外部圈层
外部圈层 概念 组成 其他
大气圈 由气体和悬浮物组成的包围地球的复杂系统 气体和悬浮物,主要成分是氮和氧 是地球自然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
水圈 地球表层水体构成的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 地表水、地下水、大气水、生物水等 水圈的水处于不间断的循环运动之中
生物圈 地球表层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总称 生物及其生存环境 生物圈与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相互渗透、相互影响
【典型例题】
读地震波速度与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 A、B 表示地震波,其中 A 表示_________波,B 表示_________波,其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
(2)图中C—H分别表示地球内部构造,D表示___________界面,其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
C代表________,它的平均厚度为________千米,主要由________组成。
(3)图中 F 处,地震波 A 完全__________,地震波 B 速度_________并继续往深处传播。这说明 F 面以上的 E 物质状态为________态,F 面是________界面。
(4)__________(填字母)层的上部存在一个软流层;G 层叫_______ ,H 层叫________ 。
解析:根据地震波的传播规律和地球内部圈层结构的知识进行判断。
答案:(1)横 纵 A波波速慢,B波波速快 ;(2)莫霍 横波和纵波在此处波速突然加快 地壳 17 岩石 ;(3)消失 突然下降 固 古登堡; (4)E 外核 内核
(三)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1.影响年太阳辐射的因素
(1)纬度因素:纬度低,正午太阳高度角大,获得的太阳辐射多。
(2)地势高低:地势高,大气稀薄,透明度高,固体杂质、水汽少,晴天多,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
(3)天气状况:晴天多,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由此可知,山地背风坡太阳辐射强。
2.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
3. 太阳的圈层结构
4.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1)对地球气候的影响 (太阳黑子与年降水量存在相关关系)
(2)对地球电离层的影响 (耀斑爆发发射的电磁波干扰电离层,导致无线电短波通讯衰减或中断)
(3)对地球磁场的影响 (太阳大气抛出的带电粒子流扰动磁场,产生“磁暴”)
(4)对地球两极的影响(带电粒子流与两极上空大气发生摩擦而在夜空产生极光)近几十年研究
表明,太阳活动与旱涝灾害存在相关关系。
注意:太阳活动周期约为11年。太阳活动往往同步发生,即黑子、耀斑、太阳风等太阳活动往往同时期出现,有共同的活动变化周期。日珥(色球层),太阳风(日冕层)。
【典型例题】
下图是北半球海平面6月和12月太阳月总辐射量随纬度变化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6月北半球海平面太阳辐射量最高的海域是__________;10°N与60°N相比,6月太阳辐射总量较高的是__________。
(2)描述12月北半球海平面太阳总辐射量随纬度的变化特征:__________。简析产生上述变化的主要原因:__________。
(3)一年中,赤道附近地区太阳总辐射量的变化特点是__________,原因是什么?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获取和解读图示信息的能力。第(1)题,由图中6月太阳月辐射量变化曲线可判断其最高、最低值出现的纬度及各纬度的数值分布情况,进而判断其所属海域。第(2)题,根据图中12月太阳月辐射量变化曲线判断其分布特点,形成此分布的原因可从此时所处的时间及太阳高度的分布情况、日照的时间长短等方面分析。第(3)题,由于赤道附近地区终年高温多雨,故可判断此地区太阳辐射量全年变化小,但由于春分、秋分前后太阳直射此地区,故春秋多、冬夏少。
答案:(1)副热带海区 60°N; (2)太阳辐射总量随纬度的升高而递减;70°N以北地区太阳辐射总量趋于0 北半球此时为冬季,太阳高度随纬度升高而递减;纬度越高,昼越短,日照的时间越短;70°N以北地区处于极夜期 ;(3)春秋多,冬夏少;全年变化小 原因:①此地区春分、秋分前后太阳直射,所获热量较多;②此地区终年高温多雨,太阳辐射量变化不大。
(四)地球的自转
1.地球自转的特性
(1)运动轴心及轨道:地轴北端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并与公转轨道面成66 34′夹角。
(2)方向: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看呈逆时针,从南极上空看呈顺时针。
(3)周期:
①恒星日:自转360 ,23时56分4秒,是真正周期。
②太阳日,自转360 59′,24小时,是日常所用周期。
(4)速度:
①角速度:除极点为0外,其它各点均为15 /小时
②线速度:赤道线速度最大(约为1670km/h),向高纬递减,两极为零。
2.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1)昼夜交替
①昼夜产生原因:地球是不发光、不透明的球体,因此有昼半球和夜半球之分。
②昼夜交替原因:由于地球不停地自转,因此昼半球、夜半球所处部分不停地变化,就产生了昼夜交替现象。晨昏线由晨线和昏线组成。
③周期:昼夜交替的周期是一个太阳日,即24小时。
(2)判断晨线和昏线的主要方法
①自转法:顺着地球自转方向,由昼半球过渡到夜半球的线是昏线;由夜半球过渡到昼半球的线是晨线。
②时间法:晨昏线与赤道的交点及其和某一纬线(极圈)的切点,时间是固定的,晨线与赤道的交点为6时,昏线与赤道的交点为18时,晨昏线与某一纬线(极圈)的切点为0时(24时)或12时,据此也可以判断是晨线还是昏线。
③昼夜半球法:昼半球以东为昏线,以西为晨线;夜半球以东为晨线,以西为昏线。
(3)地方时与区时
由于地球自西向东自转,同纬度地区相对位置偏东的地点,比偏西的地点先看到日出,这样就有因经度不同而产生不同的地方时。经度每隔15°,地方时相差1小时;每隔1°,地方时相差4分钟。同一经线上的各地,地方时相同。
①在太阳光照图上,晨线与赤道的交点地方时是6时,昏线与赤道的交点地方时是18时。
②太阳直射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为12时,与之相对应的另一条经线为0时。
③经度相差1°,地方时相差4分钟(东加西减)。
④同一经线上各地的地方时相同。
国际上按统一标准划分时区,全球共划分为24个时区。从0°经线开始,东经和西经各取7.5°,组成零时区(中时区),然后依次往东、往西每隔15°划分一个时区,分别是东一区和西一区。东十二区和西十二区各占7.5°。共同组成东西十二区。
(4)划分日期的界线
①人为界线:为了避免日期的混乱,国际上规定,把东、西十二区之间的180°经线作为“国际日期变更线”,简称日界线。经过日界线时要更换日期,时刻保持不变。考虑到行政管理上的便利,日界线避免通过陆地,以免影响一些国家或地区时间的完整性,实际上并不完全在180度经线上,而是有几处偏移成为折线。由北极沿180°经线,折向白令海峡。绕过阿留申群岛西边,经萨摩亚、斐济、汤加等群岛之间,由新西兰东边再沿180°经线直到南极。
②自然界线:地方时为0时(或24时)所在的经线,它是不断变化的。在地球表面是不断移动的,每1小时要向西移动15度,其东侧要比西侧早一天。
③计算原则:
当太阳直射0°经线时,180°经线与0时(或24时)所在的经线重合,此时全球为一个日期,太阳直射其他经线时,地球上有两个日期。穿过日界线的日期按“西增东退”原则进行。即向西穿过日界线,日期要增加一天,向东穿过日界线,日期要向后退一天。
(5)地转偏向力要点
阅读项目 阅读要点
别称 科里奥利力,简称科氏力
作用范围 水平运动的物体
大小 随着物体水平运动速度的增加而加大
方向 一般规律 始终垂直于物体的水平运动方向
北半球 指向运动方向的右侧
南半球 指向运动方向的左侧
赤道 不受影响
【典型例题】
下图为晨昏线通过极点A后,与AC所在的经线相交于B点的示意图,图中阴影部分表示黑夜,其余部分表示白昼,最大的圆为赤道,大虚线圈为回归线,小虚线圈为极圈,C为极圈上的一点,B为经线AC段的中点。读地球晨昏线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晨昏线通过极点A之日,日期约为____月22日;通过B点之日,日期约为____月7日。
(2)晨昏线通过B点之时,(如图所示)一艘位于赤道上的邮轮上的游客恰好看见日出,该邮轮所处的经度位置是______;此时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位置是_______。
(3)在晨昏线经B点至C点期间,上海的白昼时间逐渐________,地球的公转速度逐渐________。
解析:第(1)题,由极地经纬网地图经线45°W到0°经线(逆时针)西经度减少,可判断A点为北极点;晨昏线经过极点A,只有二分日(春、秋分);由图中信息“过A点后”到B点,此时北极(A点)为极昼,说明是春分日(3月21或22)后,因此日期为3月。从3月22日到6月22日(夏至、过图C点),B点正好处在A、C中间,从时间上大约为3月22日到6月22日中间附近即5月7日前后。第(2)题,赤道上日出地方时6点,此时太阳直射经度为45°W即地方时12点,说明轮船所在经度为“135°W”;晨昏线与经纬圈的切点位于B点,B点为A点(90°N)与C点(66°34′N)的中点,所以B点距离北极点的纬度差是11°43′,所以直射点的纬度为11°43′N。第(3)题,从B到C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所以上海白昼时间变长;7月初地球公转速度最慢。从B到C即5月份到6月份,说明公转速度变慢。
答案:(1)3 5 (2)135°W 11°43′N (3)延长 减慢
(五)地球的公转
1.地球公转的特性
(1)运动轴心及轨道:
①轨道为黄道
②太阳位于椭圆的一个焦点上,地球有近日点(1月初)和远日点(7月初)之分
(2)方向: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看呈逆时针,从南极上空看呈顺时针
(3)周期:
①恒星年,是真正周期
②回归年,太阳直射点移动一个周期,365天5时48分46秒,是日常所用周期
(4)速度:位于近日点(1月初)时速度快,位于远日点(7月初)时速度慢
2.地球自转与公转的关系——黄赤交角
①地球运动是自转和公转这两种运动的叠加。
②黄赤交角是黄道平面与赤道平面的夹角。
③黄赤交角的大小目前是23°26′,它不是固定的,但变化周期很长,可以看是不变的。
④直接影响:太阳直射点纬度位置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周年变化。
3.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周年变化示意图
4.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1)昼夜长短的变化
晨昏线把所经过的纬线圈分割成昼弧和夜弧两部分。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除了在赤道上和春秋二分日外,各地昼弧和夜弧都不等长。地球自转一周,如果所经历的昼弧长,夜弧短,则昼长夜短;反之,则昼短夜长。如果昼弧和夜弧等长,则昼夜平分。
(2)昼夜长短的纬度分布及变化规律
时间 光照图示 昼弧、夜弧的纬度变化 昼夜长短的纬度变化 特殊节气
夏半年 北半球各昼弧长于夜弧。随纬度增高,昼弧越长,夜弧越短。北极附近出现纬线全为昼弧现象;南半球反之。 北半球各地昼长夜短。随纬度增高,昼越长夜越短。北极附近出现极昼现象;南半球反之。 夏至日时,北半球各地昼弧达一年中最长,夜弧最短,极昼范围达最大。
春分秋分 各纬度地区昼弧等于夜弧 全球各纬度昼夜等长
冬半年 北半球各地昼弧短于夜弧。随纬度增高,昼弧越短,夜弧越长,北极附近出现纬线全为夜弧现象;南半球反之。 北半球各地昼短夜长,随纬度增高,昼越短夜越长,北极附近出现极夜现象;南半球反之。 冬至日。北半球各地昼弧达一年中最短,夜弧最长,极夜范围达最大。
(3)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
(4)正午太阳高度
正午太阳高度是一天中最大的太阳高度,也就是太阳直射当地子午线的太阳高度。任意时刻,正午太阳高度都从直射点所在纬度向南北两侧递减。 离直射点越近,正午太阳高度越大,离直射点越远,正午太阳高度越小。
6月22日,北回归线及其以北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最大值,南半球达一年最小值。
12月22日,南回归线及其以南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最大值,北半球达一年最小值。
方法: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
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公式为:H=90°-|-|,式中H为正午太阳高度角,为当地地理纬度,永远取正值,δ为直射点的纬度,当地夏半年时取正值,冬半年时取负值。
(5)四季的形成
传统的四季划分是依据天文含义,往往与各地的气候状况不符,于是温带的许多国家运用气候统计的方法划分四季,南北半球的季节刚好相反,一般划分如下表:
春 夏 秋 冬
北温带 3、4、5月 6、7、8月 9、10、11月 12、1、2月
南温带 9、10、11月 12、1、2月 3、4、5月 6、7、8月
(6)五带的划分
【典型例题】
2014年8月13日,第二届世界青年奥运会在南京隆重开幕。据此回答1~3题。
1.第二届青奥会召开时,地球公转至右图中的( )
A.①②之间 B.②③之间
C.③④之间 D.①④之间
2.此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北京和海口昼夜等长 B.北极圈以北有极昼现象
C.该时段为南极考察最好时段 D.此时地球位于公转轨道的近日点附近
3.下列各地在一年中昼夜长短变化幅度最大的是( )
A.北极圈内 B.赤道上 C.南回归线上 D.北纬50°
解析:第(1)题,8月份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向南移动, 图中当太阳位于位置②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① 时太阳直射赤道,故选A。第(2)题,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北半球各地昼长夜短,纬度越高昼越长,北京的纬度高于海口故北京的昼长长于海口,排除A,北极圈内有极昼现象,南极圈内出现极夜现象,排除C,地球在7月初到达远日点附近,1月初到达近日点附近,故选B 。第(3)题,在全球各地纬度越高昼夜长短的变化幅度越大,故选A。
答案:(1)A (2)B(3)A
大气运动
风能
太 阳 能
海水运动
波浪能等
光合作用
生物能
地质作用
矿物燃料
水循环
水能
人类开发
水电等巩固练习
1、 选择题
1. 下列属于天体的是( )
A.天空中的大型客机 B.陨星 C.山顶坠落的巨大石块 D.宇宙中的气体
2.地球的特殊性是指( )
A.有一个较稳定的宇宙玩境 B.日地距离适中
C.地球体积和质量与其他行星没有太大的区别 D.地球上有生命
3.天体系统的层次由小到大顺序排列,正确的一组是( )
A. 太阳系—银河系—地月系—总星系 B. 太阳系—银河系—河外星系—总星系
C. 地月系—银河系—总星系—河外星系 D. 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总星系
4.下列因素与地球上存在生命无关的是( )
A. 地球的体积和质量适中 B. 地球自西向东绕日公转
C. 日地距离适中,地表温度适中 D. 地球附近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
5. 我国某地有一口井,一年中只有一天太阳可直射井底,该地位于( )
A.0° B.23.5°N C.66.5°N D.22°S
6.北京、武汉、广州三地( )
A. 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北京>武汉>广州 B. 夏至日时白昼时间长度:北京>武汉>广州
C. 一年中昼夜长短变化:广州>武汉>北京 D. 三地的地转偏向力都是向左
7. 某海轮在赤道上沿180°经线向正北方向发射炮弹,炮弹将落在( )
A.180°经线以东 B.180°经线 C.东半球 D.180°经线以西
8. 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依据是( )
A.地震发生时的地面变化 B.通过打深井而获得的信息
C.由地震波的速度变化而形成的不连续界面 D.通过卫星遥感技术获得的信息
9. 我国国庆节,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及其移动的方向正确的是( )
A. 在北半球,并向北移动 B. 在南半球,并向南移动
C. 在北半球,并向南移动 D. 在南半球,并向北移动
10.天安门广场上五星红旗与旭日同升,一年中升旗最早的日期是( )
A. 春分日 B. 夏至日 C. 秋分日 D. 冬至日
二、非选择题
11. 读图“西半球太阳光照射地球示意图”,完成下列要求。
(1)在图中画出晨昏线和夜半球(用斜线表示)。
(2)A、B、C、D四点中,地球自转线速度最快的是___________;6个月后白天最长的是_____________。
(3)按区时计算,此刻北京时间为________________,今天与昨天相比,今天占全球总面积之比的叙述,最准确的是(选择填空) ________________。
A.大于一半 B.小于一半 C.等于一半 D.不可计算
12.读地球公转示意图,完成下列要求。
(1)在图中A处和公转轨道上分别标出地球自转和公转方向。
(2)在地球位于A处时,北半球的节气是____________, 阳光直射的纬线是____________, 北极圈的正午太阳高度角是____________。
(3)当地球位于B、D两处时,太阳直射在____________,此时南京昼长为____________小时。
(4)当地球位于C处后,南半球进入____________(季节)。北极圈内出现____________现象,北回归线以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____________(最大值或最小值),北半球的昼夜状况是____________。
(5)当地球从C转到D时,南京的昼长____________(渐长或渐短),正午太阳高度____________(变大或变小)。
答案与解析:
1. D 解析:天体包含各种存在于宇宙空间的物质形式,但是ABC都在地球内部,不能单独称为天体。
2.D 解析:迄今为止,地球是发现的唯一存在生命的天体。
3.D 解析:略。
4.B 解析:公转方向只是改变了日出的方向。
5.B 解析:在回归线上一年只有一次直射。
6.B 解析:夏至日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白昼时间由赤道向北极渐长。
7. A 解析:北半球地转偏向力向右。
8. C 解析:地球内部的圈层结构现在的科学技术就是利用地震波,通过传播速度的变化而划分。
9. B 解析:9月23日到12月22日之间,太阳直射点由赤道向南回归线移动。
10.B 解析:夏至日是北半球地区白昼时间达到最长的一天,日出时间最早。
11. 答案:(1)画图略;(2)A和B;C;(3)21时;B。
12. 答案:(1)略(2)冬至 23°26′S(南回归线)0°(3)赤道 12(4)冬季 极昼 最大值 昼长夜短(5)渐短 变小 (注意本题地轴的倾斜方向与常规图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