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讲 气压带和风带 高中地理必修一同步学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09讲 气压带和风带 高中地理必修一同步学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其它版本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3-07-28 19:02:33

文档简介

气压带和风带
考点解读
1.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2.解释北半球冬夏气压中心的形成和分布运动的原因。
3.掌握季风气候的特点与成因。
知识清单
1.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2.三圈环流的成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由于热力原因形成的气压带有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由于动力原因形成的气压带有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
3.气压带、风带随着季节有移动现象,规律是与________________一致,就北半球来说,大致是夏季_____,冬季_____。
4.由于________________,以亚欧大陆为例,1月份________________被大陆上的_____高压——________________切断,保留在海洋上(_____________)。7月份________________被大陆上的_____低压——________________切断,保留在海洋上(______________)。南半球由于_______占绝对优势,地表性质均一,气压带______分布明显。
5.季风成因:
(1)东亚季风:________________;
(2)南亚季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高低纬间冷热不均
2.高低纬度之间的热量差异 地转偏向力 地表均匀 赤道低气压带 极地高压带 副热带高压带 副极地低压带 全球性 全球性 水热 赤道 副极地 极地
3.太阳直射点移动方向 北移 南移
4.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副极地低压带 冷 亚洲高压(蒙古——西伯利亚高压) 阿留申低压 副热带高压带 热 亚洲低压(印度低压) 夏威夷高压 海洋 带状
5.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要点精析
要点一:大气环流与三圈环流
1.根据气流运动判断气压高低
空气下沉时,单位面积空气柱内的空气增加,气压升高;空气上升时,部分空气从上空外流,单位面积空气柱内的空气减少,气压降低。
大气的水平运动——风总是由高气压区流向低气压区。因此,风的来向为高气压区,风的去向为低气压区。
2.三圈环流图【高清课堂:气压带和风带】
以北半球为例
低纬环流
  赤道附近受热空气膨胀上升,近地面气压降低,形成赤道低气压带(热力成因),上升的暖空气在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的影响下向北流动同时右偏,在北纬30°附近上空,风向偏转成西风(图中箭头1),不能继续北进。从赤道源源不断流来的空气在这里不断地堆积,由于重力作用下沉,使近地面气压升高,形成副热带高气压带(动力成因)。在近地面,大气由副热带高气压带流向赤道低气压带,在地转偏向力的影响下偏转成东北信风(图中箭头2,因常年存在,很守“信用”而得名)。东北信风与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在赤道地区辐合上升。这样,便在赤道与北纬30°之间形成一个低纬环流圈。
中纬环流和高纬环流
  在近地面,从副热带高气压带向北流出的一支气流,在地转偏向力的影响下偏转成西南风(图中箭头3),称为盛行西风。极地附近空气下沉,形成极地高气压带(热力成因)。气流向南流出逐渐向右偏转为东北风(图中箭头5),称为极地东风(因来自极地而得名)。盛行西风和极地东风在北纬60°附近相遇,暖而轻的气流爬升到冷而重的气流之上,形成上升气流,致使北纬60°附近近地面形成副极地低气压带(动力成因)。上升气流到高空,又分别流向副热带和极地上空(图中箭头4和6),形成中纬与高纬环流。
南半球的气流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向左偏,所以环流方向与北半球不同。
注意:三圈环流的纵剖面示意图
【典型例题】
下图是南半球三圈环流的一部分。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气压带的名称:A为________,B为________。
(2)图中风带的风向:①为________,②为________。
(3)下列关于上图的叙述,正确的是( )
   A.①为温暖湿润的风      B.②为寒冷干燥的风
  C.受气压带A控制的地方多阴雨天气     D.气压带B是由于空气冷却下沉形成的
解析:三圈环流中位于两个环流之间的高气压带是副热带高气压带,所以B为副热带高气压带。根据已知条件“南半球”可知,副热带高气压带以北的环流为低纬环流,A为赤道低气压带,①为南半球东南信风;副热带高气压带以南的环流为中纬环流,②为盛行西风。
答案:(1)赤道低气压带,副热带高气压带 (2)东南风,西北风 (3)C
要点二:全球气压带和风带
1.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比较
气压带 分布 成因 特征 气流 气流性质
极地高气压带(2个) 南北纬90°附近 热力原因 热高压 下沉 冷干
副极地低气压带(2个) 南北纬60°附近 动力原因 冷低压 上升 温湿
副热带高气压带(2个) 南北纬30°附近 动力原因 热高压 下沉 干热
赤道低气压带(1个) 0°附近 热力原因 热低压 上升 湿热
风带 分布 风力 气流性质(影响气候)
北半球 南半球
极地东风带(2个) 副极地低气压带和极地高气压带之间 东北风 东南风 冷干
中纬西风带(2个) 副热带高气压带和副极地低气压带之间 西南风 西北风 温湿
低纬信风带(2个) 赤道低气压带和副热带高气压带之间 东北风 东南风 干燥
2.巧绘气压带和风带分布图
绘制步骤:
绘制口诀:“高压低压相间插,一撇一捺向低压。”
说明:以上气压带和风带分布示意图均是建立在当太阳直射赤道(二分日)时的情景,随着太阳直射点的季节移动,气压带和风带也在南北移动。
【典型例题】
2010年3月以来,北大西洋极圈附近的冰岛发生大规模火山喷发,火山灰蔓延使欧洲航空业蒙受重大损失。下图为火山喷发图片。导致冰岛火山灰蔓延到欧洲上空的气压带和气流是( )
A.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西风 B.副极地低气压带和西风
C.副热带高气压带和东北风 D.副极地低气压带和东北风
解析:解答本题需要把握以下几点:
(1)由“北大西洋极圈附近的冰岛”可知火山喷发地的大致纬度位置及其与欧洲的相对位置。由“2010年3月以来”可知气压带和风带的移动位置。
(2)准确把握不同季节北极圈附近所处的气压带和风带。3月以后,副极地低气压带由北极圈附近向北移动。西风带也随之北移。北极圈附近的冰岛火山喷发主要受其影响,导致火山灰向东部飘移,影响欧洲。
答案:B
要点三: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高清课堂:气压带和风带】
  以赤道为对称轴的气压带、风带的分布,是以太阳直射赤道为前提的。实际上地球公转的过程中,太阳直射点每年都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有规律地移动,由此引起了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就北半球来说,大致是夏季北移,冬季南移。
【典型例题】
例题1 (2016 北京东城高一期末)
读下图“世界局部地区及其对应的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A气压带的名称是_________,其控制地区干湿状况是_________。
(2)由气压带、风带分布特点可以判断,甲地处于_________季,此季节气压带、风带因_________移动而位置偏南。
解析:(1)图示A区域为低气压带,而且在赤道附近,所以为赤道低气压带,该地区蒸发旺盛,空气对流运动强烈,降水多,所以高温多雨,属于湿润地区。 (2)甲地处于欧洲西海岸,此时受副极地低气压带,气压带和风带南移了,为冬季,太阳直射点也应移动到了南半球。
答案:(1)赤道低气压带 湿润 (2)冬 太阳直射点
例题2 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箭头表示大气运动方向。该图表示北半球____季时的大气环流状况,判断理由是________。
(2)一般地说A地比B地降水量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3)C气流来自哪个气压带?________。为什么C气流与D气流相遇后向上爬升?________。C与D之间形成的气压带是________,该气压带是________原因形成的。
解析:由图可知,此时气压带、风带移向南半球,北半球应是冬季。A地是盛行西风带,风从低纬海洋吹向陆地,降水较多;B地是东北信风带,风从高纬吹向低纬,温度不断升高,难以成云致雨。C是来自30°附近副热带高气压带的暖轻气流,所以遇到来自极地的冷重气流D时向上爬升。C与D之间形成副极地低气压带,属动力原因形成的。
答案:
(1)冬 气压带、风带的位置南移
(2)丰富 A处气流由低纬流向高纬,气温降低,有利于水汽的凝结、降水的发生;而B处气流由高纬流向低纬,气温升高,不利于水汽的凝结,难以形成降水
(3)副热带高气压带 C气流暖而轻,遇到来自高纬度地区冷而重的D气流后向上爬升 副极地低气压带 动力
要点四:北半球冬、夏气压中心【高清课堂:气压带和风带】
1.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的成因
①成因——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
②分布——带状分布的气压带被分裂成一个个高、低气压中心
2.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的分布图
夏季 冬季 原因
气温 气压 气温 气压
陆地 高 低 低 高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海洋 低 高 高 低
注意:由于南半球陆地面积相对较小,海洋面积占绝对优势。所以气压带相对于北半球而言,几乎未被切断。
【典型例题】
读“北半球1月份部分地区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如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A、B气压中心的名称:A________,B________。
(2)A气压中心形成的原因是________,被切断的气压带是________。
(3)受A气压中心的影响,图中C点盛行________风,D点盛行________风,我国的气候是以________为主要特征。
解析:题目图示主要信息:①1月份海平面等压线图;②A为亚欧大陆,B为太平洋,解答本题的关键是依据图中等压线分布状况正确判断亚欧大陆与太平洋上的气压分布差异。
第(1)题,1月份亚欧大陆上由于气温比同纬度海洋低,形成高压区,为亚洲高压;北太平洋的气压中心为低压即为阿留申低压。第(2)题,1月份,为北半球冬季,亚欧大陆迅速降温,蒙古、西伯利亚一带成为寒冷中心,空气冷却收缩下沉,形成强冷高压,将该纬度的副极地低气压带切断。第(3)题,图中C点位于东亚,此时为高气压区,形成西北风;D为南亚,此时受东北季风控制为东北风。我国在寒冷的冬季风影响下气候以寒冷干燥为主。
答案:
(1)亚洲高压(蒙古—西伯利亚高压) 阿留申低压
(2)冬季大陆气温低 副极地低气压带
(3)西北 东北 寒冷干燥
要点五:季风环流【高清课堂:气压带和风带】
是大气环流的一个组成部分。亚洲东部的季风环流最为典型。因位于世界最大大陆亚欧大陆,东临世界最大海洋太平洋,海陆热力差异最大。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是形成季风环流的主要原因,但不是唯一原因。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也是形成季风的重要原因之一。
东亚季风的形成原因: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
东亚季风与南亚季风比较
东亚季风 南亚季风
类型 温带季风、亚热带季风 热带季风
季节 冬季 夏季 冬季 夏季
风向 西北风 东南风 东北风 西南风
源地 蒙古、西伯利亚 副热带、太平洋 蒙古、西伯利亚 赤道附近、印度洋
成因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和气压带风带位置的季节移动
性质 寒冷、干燥 炎热、湿润 温暖、干燥 炎热、湿润
强弱 冬季风强于夏季风 夏季风强于冬季风
注意:南亚夏季风的具体成因: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夏季北移越过赤道,在地转偏向力的影响下向右偏转形成西南季风。
◆澳大利亚北部:1月(夏季)西北季风(东北信风向南越过赤道偏转而成),海洋吹向陆地降水较多;7月(冬季)东南季风(海陆热力差异),陆地吹向海洋,降水较少。(热带草原气候)
季风对我国东部地区的影响
与撒哈拉沙漠地区相比,我国南部长江中下游地区及华南被称为“回归线上的绿洲”。夏季风从海洋上带来丰沛的降水,正常年份,雨热同期,特别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
注意:季风不仅风向随季节而发生改变,其势力强弱也有明显的年际变化,所以季风气候的不稳定性,会给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不利影响。
【典型例题】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此时是南半球的_______季节,亚欧大陆上形成_____(高、低)气压。它割断了 ________气压带,使其只能保留在海洋里。
(2)半年后,A处刮______季风(风向),我国东部地区的气候特点是______;B处刮 ________季风(风向),北印度洋海区的季风洋流,将按_______时针方向流动。
(3)_________________是季风环流形成的主要因素。而形成我国西南地区及印度一带的西南季风的重要成因则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该图为亚洲东部、东南部、南部地区,此时该地区风从海洋吹向陆地,说明是北半球夏季,南半球为冬季。此季节亚欧大陆升温快,气流上升而形成低压中心,切断了副热带高压带,使其只保留在海洋上。
(2)半年后为北半球的冬季,A处即我国东部地区吹西北风,受其影响,我国东部地区寒冷干燥。B处盛行东北季风,受其影响,北印度洋季风洋流自东向西流,呈逆时针方向流动。
(3)海陆热力性质是季风环流形成的主要因素,除此之外,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也是形成季风环流的重要因素。每年夏季,南半球东南信风带北移,越过赤道后,在地转偏向力作用下右偏,形成西南季风,影响我国西南地区及印度半岛。
答案:(1)冬 低 副热带高
(2)西北季风 寒冷干燥 东北季风 逆或反
(3)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
思维拓展
当北半球某地,在某季节内近地面大气等压面呈图中状态时,正是( )
A.亚洲高压势力强盛的季节
B.夏威夷高压势力强盛的季节
C.阿留申低压强盛的季节
D.冰岛低压强盛的季节
解析:此题为热力环流基本规律与北半球冬、夏气压中心等知识的综合。由热力环流的规律可知,在水平方向上,等压面的分布表现为高压上凸,低压下凹。由图可知,此时近地面海洋为高压,陆地为低压,即为夏季的等压面分布图。北半球,夏季副热带高压带北移,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副热带高压被陆地上形成的热低压切断保留在海洋上,北太平洋上为夏威夷高压。
答案:B
【课外拓展】
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与我国天气的关系
西太平洋副高对我国天气的影响十分重要,夏半年更为突出。这种影响,一方面表现在西太平洋副高本身;另一方面还表现在西太平洋副高与其周围天气系统间的相互作用。在西太平洋高压控制下的地区,气流下沉,使低层水汽难以成云致雨,造成晴空万里的稳定天气,时间长久了可能出现大范围干旱。
西太平洋副高是向我国大陆输送水汽的重要系统。西太平洋副高的北侧是沿副高北上的暖湿空气与中纬度南下的冷空气相交的地带,往往形成大范围的阴雨天气,是我国大陆地区的重要降水带。我国降水带的南北移动同西太平洋副高的季节活动相一致,通常降雨带位于副高脊线以北约5~8个纬度。每年2~4月,副高脊线稳定在18°N~20°N时,我国华南地区出现连续低温阴雨天气。6月副高脊线北跳越过20°N,稳定在20°N~25°N,降水带位于长江中下游和日本一带,正是梅雨季节开始的时期。由于每年副高的势力强弱不同,北进快慢有别,梅雨期的长短和入梅、出梅的早晚都有很大差异。梅雨可以出现在5~7月的各个时段。出现在5月的梅雨称为早梅雨,出现在6~7月的梅雨称为正常梅雨。一般在6月中旬前后入梅,7月上旬出梅,梅雨期平均约20天。造成梅雨期连续降雨过程的天气系统,主要是准静止锋、切变线和西南低涡。这些系统在长江中下游地区的连续出现或缓移、停滞,都能造成大面积的洪涝。到7月份,副高脊线再次北跳,降雨带从长江流域推移到黄淮流域。长江中、下游的梅雨结束,开始被西太平洋副高所控制,天气变得炎热少雨。如果副高强大,控制时间长久,将造成严重干旱现象。从7月底到8月初,高压脊线进一步越过30°N,雨带也北移至华北、东北地带。9月上旬,高压脊线开始向南回跳,雨带也自北向南移。
上述情况仅仅是西太平洋副高活动对我国天气影响的一般规律。实际上,副高的南、北季节性移动经常出现异常,造成一些地区干旱,另一些地区水涝的反常天气。例如,1956年西太平洋高压脊第一次北跳偏早,第二次北跳偏晚,这一年梅雨很盛,长江中下游流域雨量过多。1954年副高比较久地稳定在20°N~25°N,长江流域梅雨持续时间达两个月之久,结果造成江淮地区几十年罕见的大水。1958年副高脊线第一次北跳偏晚,第二次北跳偏早,形成了这一年空梅,造成了干旱。
概念:________的有规律的大气运动
特性:________、有规律性、长时期平均状态
意义;调整全球________分布,影响天气和气候
大气环流
低纬环流:副热带高气压带________低气压带(热力环流)
中纬环流:副热带高气压带________低气压带(动力环流)
高纬环流:________高气压带副极地低气压带(热力环流)
三圈环流
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巩固练习】
1、 单项选择题
1.形成大气环流的主要因素是 ( )
①高低纬之间的受热不均 ②地转偏向力 ③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④地势高低不同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2.东亚季风区是全球最典型的季风区,这主要是因为(  )
A.人口众多,人类活动影响
B.该地区冬天特别寒冷,夏天特别炎热
C.该地区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最为显著
D.气压带和风带的影响
读 “亚欧大陆与太平洋地区某月海平面等压线分布示意图”,回答3~5题。
3.图中所示季节是( )
A.冬季 B.夏季 C.秋季 D.春季
4.图中甲处的风向为( )
A.东南风 B.西北风 C.西南风 D.东北风
5.亚欧大陆与太平洋上形成不同气压中心的主要原因是( )
A.地形差异 B.纬度差异 C.海陆热力差异 D.大气环流差异
(2016 北京西城高一期末)读下图,完成第6题。
6. ①风带的盛行风向是( )
A. 西南风 B. 东北风 C. 东南风 D. 西北风
无风带是指无盛行风向,气流以垂直运动为主的地区。图示阴影地区为7月无风带分布示意图,箭头表示该地区7月盛行风示意图。读图完成7~8题。
7. 关于甲、乙无风带说法正确的是
A.气流垂直运动不同 B.天气状况基本相同
C.形成原因相同 D.气候特征相同
8. 关于丙、丁两地盛行风向说法正确的是
A.丁地盛行风可能影响我国西南地区 B.丙地盛行风越过赤道,形成东南信风
C.在丁地盛行风作用下洋流自东向西流 D.丙丁都是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造成
读“某地气压年变化状况示意图”(如下图),完成9~10题。
9.该图所示地区可能是( )。
A.亚速尔群岛 B.蒙古、西伯利亚地区
C.夏威夷群岛 D.巴西高原
10.该地区气压最强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我国盛行西北风 B.印度半岛盛行西南风
C.风带和气压带位置偏北 D.圣地亚哥盛行西风
2、 非选择题
11.读图“世界局部区域不同时间沙尘空间分布图”,完成下列问题。
(1)影响该区域沙尘扩散的主要原因是( )
A. 季风环流 B. 盛行西风
C. 赤道低压 D. 东北信风
(2)当沙尘扩散如①所示时,最可能的时间是( )
A. 1月 B. 4月 C. 7月 D. 10月
(3)如果风带处在②位置( )
A. 美国东南部降水量增加 B. 地中海沿岸温和湿润
C. 亚马孙河的含沙量增大 D. 非洲西海岸草木葱绿
12.读“北半球1月份部分地区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填写图中A气压中心的名称: 。
(2)A气压形成的原因是 ;被切断的气压带是 。
(3)受A气压中心的影响,图中C点盛行 风,D点盛行 风,我国的天气以 为主要特征。
(4)此季节我国昼夜长短状况是 。
参考答案
1.解析:大气环流是全球性的大气运动,形成大气环流的主要因素是高低纬之间的受热不均和地转偏向力。
答案:A
2.解析:季风形成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东亚季风区是全球最典型的季风区,主要是因为其面临最大的大洋,背靠最大的大陆,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最显著。
答案:C
3.解析:由图,陆地上形成一个强大的高压,海洋是为低压,可以得知此季节陆地气温低,形成冷高压,应为冬季。
答案:A
4.解析:甲地位于高压的东侧,过甲地做垂直于等压线由高压指向低压的水平气压梯度力,北半球受到向右的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形成的风向为西北风。
答案:B
5.解析: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夏季陆地升温快,形成热低压,海洋为高压;冬季陆地降温快,形成冷高压,海洋为低压。
答案:C
6. 解析:①处位于副热带高气压带和副极地低气压带之间,风向由高气压吹向低气压,风向由南向北吹,北半球向右偏,吹向东北,形成西南风。
答案:A
7. 解析:甲地位于赤道附近,受热多,气流膨胀上升,形成低压带;乙地位于南纬30°附近,从赤道过来的气流在地转偏向力作用下逐渐偏转,在此地上空形成高空西风带,在重力用下下沉而形成高压带。因此两地气流垂直运动、天气状况不同、形成原因和气候特征均不同。
答案:A
8. 解析:丙、丁分别为东北信风带和西南季风。其中丁地盛行风可能影响我国西南地区;丙地盛行风越过赤道后,在地转偏向力作用下可能形成西北风;在丁地盛行风作用下洋流自西向东呈顺时针方向流动;丁地盛行风是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形成的。
答案:A
9.解析:由该地的气压年变化状况示意图可知,冬季该地形成一个势力非常强大的冷高压,应该是陆地,从数值上判断应该为蒙古、西伯利亚地区。
答案:B
10.解析:该地区气压最强也就是北半球冬季的时候,我国盛行西北风,印度半岛盛行东北风,风带和气压带位置随着直射点的南移应该偏南,圣地亚哥为地中海气候,此时为南半球夏季,应为副热带高压控制,炎热干燥。
答案:A
11. 解析:(1)根据图中所示,该区域沙尘扩散,由撒哈拉沙漠向西向南扩散,甚至跨越了赤道,显然是受到了东北信风的吹拂。(2)7月份的时候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形成海洋吹向陆地的海陆风,如①所示时,沙尘由大西洋吹向了北美洲。(3)如果风带处在②位置上,东北信风吹过了赤道,说明赤道低气压带南移,应为冬季,冬季地中海地区受西风影响,温和湿润。
答案:(1)D (2)C (3)B
12.答案:
(1)蒙古-西伯利亚高压
(2)根据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冬季陆地降温快,温度低应形成高压 副极地低压带
(3)西北季风(干、冷) 东北 寒冷干燥
(4)昼短夜长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