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
考点解读
1.地壳物质循环;
2.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作用因素。
知识清单
1.内力作用
2.外力作用
3.岩石圈的物质循环
参考答案
1.放射性 平行 断裂 东非 垂直 海陆 火山 变质 地震 造山
2.地球外部 太阳辐射能 温度 流水 风力 冰川 海浪 流水 冰川 三角洲 沙丘 冰川 海滩 主导
3.岩石圈上部 喷出地表 侵入岩 喷出岩 风化 侵蚀 搬运 沉积 固结成岩 变质 ①冷却凝固作用 ②风化、侵蚀、搬运、沉积与固结成岩作用 ③变质作用 ④重熔再生作用
要点精析
要点一:内力作用【高清课堂: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395516 内力作用的表现
1.内力作用的概况
能量来源——地球内部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的热能。
表现形式——主要有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
2.内力作用的分类——按表现形式
迅速剧烈的——火山喷发、地震等。
极其缓慢的——地壳运动等。
3.水平运动与垂直运动的区别与联系
按照地壳运动的方向和性质,可将其分为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
运动形式 岩石运动方向 岩层变化 地表形态 举例 相互关系
水平运动 平行于地表 水平位移、弯曲变形 绵长的断裂带、巨大的褶皱山脉 喜马拉雅山、东非大裂谷 (1)相伴发生(2)不同区域和不同时期有主次之分。就全球而言,以水平运动为主,垂直运动为辅
垂直运动 垂直于地表 隆起凹陷 高低起伏、海陆变迁 台湾海峡的形成、意大利那不勒斯湾近代海岸的变化
它奠定了地表形态的基本格局,总的趋势是使地表变得高低不平。
4.地壳运动的特点
(1)长期性:地壳自形成以来,始终在不断运动中发展变化。
(2)复杂性:在时间和空间上的表现是不均匀的。
(3)地壳运动的结果主要表现为海陆的分布和变迁,以及千姿百态的地表形态。
【典型例题】
对地表形态影响最大的内力作用 ( )
A.地壳运动 B.岩浆活动 C.变质作用 D.地震
解析: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都是内力作用的主要表现形式。但内力作用主要通过地壳运动对地表产生影响,对地表形态影响最大的内力作用为地壳运动。
答案:A
要点二:外力作用
1.外力作用的概况
能量来源——来自地球外部,主要是太阳辐射能,其次是重力能。
主要形式——风、流水、冰川、生物、海浪等。
2.外力作用的表现形式
外力作用主要有风化、侵蚀、搬运和堆积四种方式。
外力作用 对地貌的影响
风化作用 使地表岩石受破坏,碎屑物堆积在原地为其他外力作用创造条件
侵蚀作用 流水侵蚀 使谷底、河床加宽加深,使坡面趋于破碎等
风力侵蚀 形成风蚀洼地、风蚀柱、风蚀蘑菇、风蚀城堡等
冰川侵蚀 形成冰斗、角峰、U形谷
海浪侵蚀 形成海蚀陡崖、海蚀柱等
搬运作用 为堆积地貌的发育输送了大量物质
堆积作用 流水堆积 形成冲积扇、冲积平原、三角洲
风力堆积 形成新月形沙丘
冰川堆积 形成冰碛丘陵、冰碛湖等地形
海浪堆积 形成沙滩
3.各种外力作用之间的关系
人类活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人类活动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改造地表形态。例如,平整土地、修筑梯田、挖河修渠、修建水库等,这些活动都可以达到趋利避害的目的。但是,人类不合理的活动对地表形态的改变,又会产生消极的作用。例如,乱砍滥伐、毁林开荒,会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加速河流、湖泊、水库的泥沙淤积,诱发洪涝、滑坡等灾害。
【例题1】
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因外力作用在成因上具有一定的联系。下图中各字母表示不同的主导外力作用类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双选)
A.a表示风力侵蚀作用 B.b表示风力搬运作用
C.c表示流水溶蚀作用 D.d表示流水搬运作用
解析:本题以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华北平原三大地形区为背景,考查外力作用及三大地形区之间的因果联系。由题目可获取以下信息:①a为内蒙古高原内部的外力作用;②b为内蒙古高原向黄土高原变化的外力作用;③c为由黄土高原向华北平原转变的外力作用;④d为华北平原内部的外力作用。解题关键是弄清三大地形区之间的关系。
a是蒙古高原风力侵蚀的结果;b表示风力将内蒙古高原的黄土搬运到黄土高原;c是黄河干、支流等将黄土由黄土高原搬运到华北平原;d则是流水沉积作用。
答案: A、B
【例题2】
图10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 图11为“红色砂岩、砂砾岩构成的库车大峡谷”。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10中表示外力作用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图11中的岩石属于( )
A.岩浆岩 B.沉积岩 C.变质岩 D.花岗岩
(3)丙处岩石的形成过程主要是( )
A.风化侵蚀 B.重熔再生 C.冷却凝固 D.变质作用
解析:根据岩石圈物质循环规律,①为岩浆喷出作用,丙处为岩浆冷却凝固形成的岩浆岩,②为岩浆岩受外力作用转化为沉积物,乙为沉积物固结成岩形成的沉积岩,③为沉积岩重熔作用,④为沉积岩变质作用,形成甲处的变质岩。图11中的岩石有明显的层理结构,所以应为沉积岩。
答案:(1)B (2)B (3)C
要点三:岩石圈的物质循环
1.岩石按成因的分类【高清课堂: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395516 地貌的基础——岩石
分为岩浆岩、变质岩、沉积岩三大类。
类型 形成 特点(举例)
岩浆岩 侵入岩 地下岩浆在内部压力作用下,侵入地壳上部,冷却凝固而成 矿物结晶颗粒较大(花岗石)
喷出岩 地下岩浆在内部压力作用下,沿地壳薄弱地带喷出地表,冷却凝固而成 矿物结晶颗粒细小,有的有流纹和气孔
沉积岩 地表岩石在外力作用下受到破坏,成为碎屑物质,被搬运到低处沉积、固结而成 层理构造、化石(石灰岩)
变质岩 岩石受地壳运动、岩浆活动等影响,在一定温度、压力条件下,发生变质作用而成 片理构造(大理岩)
2.岩石圈的物质循环过程
岩石圈的物质在内外力作用下不断地运动和变化,从岩浆到形成各种岩石,又到新岩浆的形成,周而复始,构成岩石圈的物质循环过程。可归纳为下面的模式图:
号码 原物质 地质作用 生成物质
① 岩浆 冷却凝固作用 岩浆岩
② 岩浆岩、变质岩和已生成的沉积岩 外力作用(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固结成岩) 沉积岩
③ 岩浆岩、沉积岩和已生成的变质岩 变质作用(温度、压力) 变质岩
④ 各类岩石 重熔再生作用 岩浆
【典型例题】
读图“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上图中字母a代表_______岩,b代表_____岩,c代表_____岩。序号代表的含义分别是①_____,②_____,③_____。
(2)上图中M表示的水循环环节是_____,该环节不畅可能导致的灾害是_____。
(3)下图所示景观中,主要由上图中M作用形成的地表形态有_____。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学生对岩石圈物质循环过程中的主要环节和内外力作用,以及物质循环过程中对地貌的影响,学生需要准确掌握各类岩石的形成与相互关系。
答案:(1)沉积岩 变质岩 岩浆岩 固结成岩作用(外力作用) 变质作用 重熔再生 (2)地表径流 洪涝 (3)BD
解题方法技巧
关于地壳物质循环有多种变式图,不论何种形式,实质是相同的。为了便于比较,现列举如下:
①冷却凝固作用 ②外力作用(风化、侵蚀、搬运、堆积、固结成岩) ③变质作用 ④重熔再生作用
岩石圈物质循环模式图判读的窍门
窍门一:岩浆是“岩石之本”,地壳物质循环起于岩浆,因此找准岩浆是基础。
窍门二:各类岩石要重熔再生成岩浆,大多要经过变质,因此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箭头指向的为变质岩。
窍门三:三大类岩石中只有沉积岩含有化石和具有层理构造,并且是由外力作用形成的。
【典型例题】
下图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图中Ⅰ、Ⅱ、Ⅲ分别代表沉积环境、熔融环境和变质环境,箭头线代表不同的地质过程。读图回答(1)、(2)题。
(1)2008北京奥运金牌上镶的昆仑玉和大理岩的形成过程同属( )。
A.② B.③ C.④ D.⑤
(2)古生物进化并成为岩石中化石的地质环境和过程是( )。
A.Ⅰ——① B.Ⅱ——③ C.Ⅲ——⑤ D.⑥——Ⅰ
解析:(1)根据地壳物质循环规律,结合图表,可知②代表重熔作用,③代表岩浆活动,④代表地壳运动,⑤代表变质作用。昆仑玉和大理岩都是变质作用形成的。
(2)化石存在于沉积岩中,是古生物死之后其遗体保留在沉积环境中,然后经过长期的地质作用而形成的。
答案:(1)D (2)A
思维拓展
读三种地貌图,回答下列问题。
(1)A图地貌为________地貌,它是由________作用形成的。
(2)B图地貌是________地貌,它是由________作用形成的,主要分布在________地区。
(3)C图地貌为________地貌,其成因是________岩石受到含有________的水的________作用而形成的;C图中①是________,②是________,③是________。
解析:(1)主要是仔细观察图中各地形的特征,尤其是它们一些局部细微的地貌。回忆对比教材插图中一些细微地貌的名称、部位和成因。例如A图中的①是冰斗、②是角峰、③是“U”型谷,这些地形多分布在古冰川和现代冰川分布的地区。(2)B图是风蚀蘑菇,它是由于大风携带沙粒长期磨蚀,或软硬程度不同的上下岩层受外力作用所致。(3)图C是溶洞,溶洞是流水溶蚀形成,里面有从洞顶下垂的①钟乳石,洞底有与之对应、不断上长的②石笋,①和②上下连接形成③石柱,钟乳石、石笋是化学沉积作用形成的。岩溶地貌亦称喀斯特地貌,是由于石灰岩地区长期受到含有CO2的水(弱碳酸)的溶蚀作用而成。
答案:
(1)冰蚀 冰川侵蚀
(2)风蚀蘑菇 风力侵蚀 干旱沙漠地区
(3)喀斯特 可溶性 二氧化碳 溶解、冲刷 钟乳石 石笋 石柱
【课外拓展】
喀斯特地貌
喀斯特地貌(karst landform),是具有溶蚀力的水对可溶性岩石进行溶蚀等作用所形成的地表和地下形态的总称,又称岩溶地貌。除溶蚀作用以外,还包括流水的冲蚀、潜蚀,以及坍陷等机械侵蚀过程。喀斯特(Karst)一词源自前南斯拉夫西北部伊斯特拉半岛碳酸盐岩高原的名称,当地称为Kras,意为岩石裸露的地方,“喀斯特地貌”因近代喀斯特研究发现于该地而得名。它以溶蚀作用为主,还包括流水的冲蚀、潜蚀,以及坍陷等机械侵蚀过程。这种作用及其产生的现象统称为喀斯特。喀斯特地貌分布在世界各地的可溶性岩石地区。
形成条件
(1)可溶性岩石
喀斯特地貌形成的根本条件,我国西南地区之所以喀斯特地貌分布广泛,最主要的是这里有其发育的主体。大量的碳酸盐岩、硫酸盐岩和卤化盐岩在流水的不断溶蚀作用下,在地表和地下形成了各种奇特的喀斯特景观。从溶解度上看,卤化盐岩>硫酸盐岩> 碳酸盐岩;由于碳酸盐岩种类较多,其各类岩石溶解度随着难溶性杂质的多少而定,石灰岩> 白云岩> 泥灰岩。从岩石结构分析,结晶质岩石晶粒愈大溶解度愈小;等粒岩比不等粒岩溶解度要小。
(2)岩石透水性
岩石具有一定的孔隙和裂隙,它们是流动水下渗的主要渠道。岩石裂隙越大,岩石的透水性越强,岩溶作用越显著。在溶洞中,岩溶作用愈强烈,溶洞越大,地下管道越多,喀斯特地貌发育越完整,并且形成一个不断扩大的循环网。
(3)流水作用
①流水的溶蚀作用
水的溶蚀能力来源于二氧化碳(CO2)与水结合形成的碳酸(H2CO3),二氧化碳是喀斯特地貌形成的功臣,水中的二氧化碳主要来自大气流动、有机物在水中的腐蚀和矿物风化。
②流水的流动作用
流动的水溶蚀性更强烈一些,这是为什么?因为水中的二氧化碳需要得到及时的补充,水的溶蚀作用才能顺利进行,水的溶蚀能力才得以巩固加强。同时,流动的水带动河底砂砾对岩石进行机械侵蚀,这样更有利于岩溶作用的深入。
(4)气候影响
比如我国西南地区气候湿润,降水量大,地表径流相对稳定,流水下渗作用连续,并且降水使流水得以更新和有效补充,因此岩溶作用得以延续进行。
能量来源:来自地球内部,主要是________元素衰变产生的热能
岩层运动方向:________于地球表面
岩层变化:水平位移和弯曲变形
影响:形成绵长的________带和巨大褶皱山脉
举例:喜马拉雅山脉、________大裂谷形成
水平运动
岩层运动方向:________地球表面
岩层变化:上升或下降
影响:地势的起伏变化和________变迁
举例:台湾海峡的形成、意大利那不勒斯湾近代海岸的变动
垂直运动
地壳运动
地震活动
________活动:火山爆发——夏威夷群岛基拉韦火山
岩浆活动
变质作用:形成________岩
表现形式
迅速剧烈的:如火山喷发或________,可以在瞬间改变地表形态
极其缓慢的:如________运动,经过漫长的地质年代,却会使地表形态
发生显著的变化
分类
影响:形成大陆与洋底、山脉与盆地等,使地表变得高低不平
内力作用
能量来源:来自________,主要是________,其次是重力能
风化作用:地表或接近地表的岩石在________、水及生物等的影响下发生的破坏作用
________侵蚀:使谷底、河床加宽加深;使坡面趋于破碎
________侵蚀:形成风蚀柱、风蚀洼地、风蚀蘑菇、风蚀城堡等
________侵蚀:形成冰斗、角峰、冰川谷等
________侵蚀:形成海蚀陡崖、海蚀柱等
侵蚀作用
搬运作用:在风、________、________、等的搬运作用下,使风化或侵蚀作用的产物离开原地
流水堆积:形成________、冲积扇、冲积平原等
风力堆积:形成________、黄土堆积
冰川堆积:形成________地貌
海浪堆积:形成________等
堆积作用
固结成岩作用:形成沉积岩
表现形式
影响:削高填低,使地表起伏状况趋向于平缓
内外力关系:相互关系、同时进行,在一定时间、一定地点,往往是某一作用占优势,
一般地说,内力作用对地表形态变化起________作用
外力作用
成因:岩浆侵入______或______,冷却凝固而成
类型
______,如花岗岩
______,如玄武岩
岩浆岩
各种岩石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成
化学沉淀物或生物遗体堆积而成
具有层理构造
含有化石
成因
类型
沉积岩
成因:已经生成的岩石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力下______而成
常见岩石:大理岩、板岩等
变质岩
三大类岩石
岩浆岩
岩 浆
沉积岩
变质岩
①
④
②
③
②
③
④
④
①________
②________
③________
④________
过程
意义:我们今天看到的山系和盆地,以及流水、冰川、风成地貌等,是岩石圈物质循环在地表留下的痕迹
岩石圈的物质循环【巩固练习】
1、 单项选择题
读 “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回答1~2题。
1.关于图中地质作用的正确判断是( )
A.甲——冷却凝固 B.乙——变质作用 C.丙——沉积作用 D.丁——重熔再生
2.下列地表形态,主要由M作用形成的是 ( )
A.长江三角洲 B.东非大裂谷 C.喜马拉雅山脉 D.日本富士山
3.我国的黄土高原黄土深厚,地表崎岖是由于( )
A.流水的搬运、侵蚀 B.风力的搬运、侵蚀
C.风力的沉积、流水的侵蚀、搬运 D.流水的搬运、风力的侵蚀、搬运
读图,完成4~5题。
4.组成该山体岩石的矿物直接来自( )
A.地表 B.地壳上部 C.地壳下部 D.地幔
5.在岩石圈物质循环过程中,该山体岩石在地球表层可转化为( )
A.喷出岩 B.侵入岩 C.沉积岩 D.变质岩
6.(2016 北京东城高一期末)左图为澳大利亚某著名花岗岩景观图(岩石由表及里、层层风化剥离脱落),右图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左图中的岩石类型属于右图中( )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7.下列各图所示意的地质构造或地貌景观中,主要由于内力作用形成的是( )
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8.下图为云南路南石林喀斯特地貌景观,塑造路南石林的地质作用和岩石类型分别是( )
A. 风力侵蚀 岩浆岩 B. 流水侵蚀 沉积岩
C. 冰川侵蚀 变质岩 D. 海浪侵蚀 沉积岩
9.图6中黄山“飞来石”景观的形成过程是( )
A. 岩浆活动-地壳抬升-风化作用
B. 沉积作用-岩浆活动-地壳抬升
C. 风化作用-岩浆活动-沉积作用
D. 地壳抬升-岩浆活动-风化作用
10.河南云台山红石峡是我国北方地区少有的丹霞地貌峡谷景观,构成石峡的红色岩石是在距今12亿年前后的海滨沙滩环境下形成的。下列对该景观形成的地质作用过程的描述正确的是:( )
① 地壳上升 ② 地壳下沉 ③ 岩浆侵入
④ 流水侵蚀作用 ⑤ 沉积作用 ⑥ 海浪侵蚀
A.③→①→④ B.②→③→⑥
C.⑤→①→④ D.①→⑤→④
2、 非选择题
11.图为“岩石圈物质循环和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字母表示岩石类型,数字表示大气受热过程,甲、乙代表地质构造。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d表示三大类岩石中的_________岩,d至c之间的箭头代表_________作用。
(2)甲处的地质构造是_________,形成的内力作用过程是_________,该处地貌类型是_________,形成的外力作用过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岩浆的主要来源地是( )
A. 地壳 B. 下地幔 C. 地核 D. 软流层
(4)大量火山喷发物可能会导致_________(填数字)增强,从而使全球气温降低;也可能会导致_________(填数字)增强,从而使全球气温升高,这一现象体现了自然地理环境的_________性。
12.读三种地貌图,回答下列问题。
(1)A图地貌是_______________,它是由____________作用形成的,主要分布在______________。
(2)B图地貌为________地貌,它是由____________作用形成的;B图中的①是_________,②是_____________,③是________。
(3)C图为________地貌,该地貌在我国分布最广泛的地区是________高原,该区地表千沟万壑、支离破碎的成因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答案:B
解析:该题考查地壳物质循环过程,甲表示沉积作用,乙表示变质作用,丙丁表示冷却凝固。
2.答案:A
解析:M表示外力作用。东非大裂谷、喜马拉雅山脉、日本富士山均为内力作用形成。
3.答案:C
解析:黄土高原的形成原因是风力的沉积作用,黄土深厚;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是流水的侵蚀造成的。
4~5答案:D C
解析:近年世界各地地震和火山喷发类的地质灾害频繁发生,受到人们强烈关注。该题以火山喷发的景观图片切入,重点考查的内容却不是地质灾害,而是岩石圈物质循环的原理。既关注到全球瞩目的地理热点问题,又有对自然地理核心知识考查的独特视角。考查考生从图像中准确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准确运用岩石圈物质循环的原理,认识具体的地壳岩石圈物质循环和转化的过程,相互转化的关系,转化发生的空间和参与循环的各物质存在的空间。
第4题,该山体为正在喷发的火山,山体的岩石应该是岩浆岩,而岩石圈物质循环的原理明示,岩浆岩只能由岩浆冷却、凝固而成。组成岩浆岩的矿物只能由地球内部地壳以下地幔中的岩浆转化而来。
第5题,考查内容与第4题有承接关系,必须以判断出该山体岩石主要是岩浆岩为前提,才能顺利解答第5题。岩浆岩的转化方向可以在地表被外力作用风化、侵蚀、搬运、堆积、固结形成沉积岩,也可以由地壳的下沉运动深入地下,高温高压条件下发生变质作用形成变质岩,或进一步重熔再生,转化为岩浆。而在地球表层这一特定的空间就只能转化为沉积岩。
6.答案:B
解析:由题干中可知,左图岩石为花岗岩,花岗岩是岩浆侵入地层未能喷出地表而冷却凝固形成的岩浆岩,符合右图中乙处形成的岩石。
7.答案:A
解析:①是褶皱,②是风力侵蚀形成的风蚀蘑菇,③是流水沉积形成的河口三角洲,④是断层。
8.答案:B
解析:石林是由于沉积岩中含有可溶性的石灰岩等,路南石林地处云南季风气候湿润区,降水丰沛,石灰岩容易被流水侵蚀或溶蚀,从而形成石林地貌。风力侵蚀主要表现在干旱地区,云南不临海,没有海浪侵蚀。所以选B。
9.答案:A
解析:黄山主要是花岗岩,岩浆的侵入活动会形成花岗岩,再经过地壳抬升露出地表形成山地,再由外力作用侵蚀,飞来石位于山顶高处,受外力风化作用侵蚀而成。
10.答案:C
解析:因题中岩石是“12亿年前后的海滨沙滩环境下形成”,且具有层理结构,所以岩石应该是海浪的沉积作用而成,然后地壳抬升形成山地,之后再受流水侵蚀作用形成峡谷,因岩石多含红色砂,从而称为红石峡。
11.(1)沉积 变质(2)背斜 地壳运动使岩层向上弯曲而成 谷地 背斜顶部张力大,遭受侵蚀而成 (3)D (4)⑤ ② 整体
12.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几种侵蚀地貌。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主要原因是流水的侵蚀作用,而黄土高原的成因是风力沉积作用,二者一定要区分开。
答案:
(1)风蚀蘑菇 风力侵蚀 干旱沙漠地区
(2)冰蚀 冰川侵蚀 冰斗 U形谷 角峰
(3)沟谷 黄土 自然原因:黄土质地疏松,且夏季多暴雨;人为原因:由于人类的不合理活动,植被破坏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