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常用的金属和盐 复习题(含解析)2023-2024 学年九年级化学沪教版(上海)第二学期

文档属性

名称 第6章常用的金属和盐 复习题(含解析)2023-2024 学年九年级化学沪教版(上海)第二学期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68.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教版(试用本)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3-07-28 19:35:4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6章常用的金属和盐 复习题
一、单选题
1.分类是化学学习和研究的重要方法之一,下列分类中正确的是
A.纯净物:氧气、干冰、水银 B.肥料:碳酸钙、碳铵、硝酸钾
C.单质:红磷、铁粉、黄铜 D.盐:氯化钠、生石灰、碳酸钙
2.下列实验中可观察到明显现象的是
A.向盐酸中滴加酚酞溶液
B.向硫酸钠溶液中滴加稀盐酸
C.向碳酸钠溶液中滴加稀盐酸溶液
D.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稀硫酸
3.据图示判断X、Y、Z三种金属与氢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
A.X>H>Y>Z B.Y>Z>X>H C.Z>Y>X>H D.X>H>Z>Y
4.下列除杂(括号内为杂质)不能达到目的的是
选项 物质 操作
A CO(CO2) 将气体依次通过NaOH溶液,浓硫酸的洗气瓶
B Fe(Cu) 加入足量稀盐酸,过滤、洗涤、干燥
C Cu(NO3)2溶液(AgNO3溶液) 加入足量铜粉,过滤
D Na2CO3粉末(NaHCO3粉末) 充分加热
A.A B.B C.C D.D
5.下列有关实验及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A.将燃着的木炭伸入到氧气中,发红光,放出热量
B.将一氧化碳通入灼热的氧化铁,光亮的紫红色固体逐渐变为黑色粉末
C.将锌片放入少量稀硫酸中,银白色固体减少,固体表面产生气泡,放热
D.把铜丝放入硫酸锌溶液中,紫红色固体表面产生银白色固体,溶液变成蓝色
6.下列除杂所选用的试剂中,正确的是
物质 所含杂质 除杂试剂
A 铁粉 铜粉 稀盐酸
B NaCl Na2CO3 稀H2SO4
C CO2 CO 灼热的CuO
D KCl KNO3 H2O
A.A B.B C.C D.D
7.分离、提纯、检验、鉴别是化学实验的重要手段,下列实验设计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设计
A 实验室用氯酸钾制取氧气后,回收二氧化锰 溶解、过滤、洗涤、干燥
B 检验碳酸钠溶液中是含有氯化钠 滴加过量的稀盐酸后,再滴加硝酸银溶液
C 鉴别两种化肥:氯化铵和氯化钾 取样,分别加入熟石灰研磨,观察现象
D 除去FeCl2溶液中少量的CuCl2 加入过量的铁粉,过滤
A.A B.B C.C D.D
8.分析、推理、归纳是学习化学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故均一稳定的物质一定是溶液
B.某物质在氧气中充分燃烧生成CO2和H2O,则该物质中一定含有C、H和O元素
C.离子是带电荷的粒子,所以带电荷的粒子一定是离子
D.合金的硬度一般比组成他们的纯金属更高,因此黄铜的硬度高于铜和锌
9.生活处处充满化学,下列有关化学知识的应用叙述错误的是
A.用小苏打治疗胃酸过多 B.用稀盐酸除去铁钉上的铁锈
C.用碳素墨水书写文件,可长久保存 D.煤炉上放一壶水,可防止煤气中毒
10.下列化学方程式符合题意且书写正确的是
A.正常雨水的pH约为5.6的原因:SO2+H2O=H2SO3
B.医疗上用氢氧化铝治疗胃酸过多:Al(OH)3+3HCl=AlCl3+3H2O
C.用稀硫酸除铁锈:H2SO4+FeO=FeSO4+H2O
D.证明铜的活动性比银强:Cu+2AgCl=CuCl2+2Ag
11.下列反应能发生且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Fe与稀HC1:
B.Ba(NO3)2溶液与稀HCl:
C.Ca(OH)2溶液中通入CO2:
D.甲烷在空气中完全燃烧:
12.下列图像有关量的变化趋势不能正确反映其对应操作的是( )
A.向盛有少量二氧化锰的烧杯中不断地加入过氧化氢溶液
B.20℃时,向一定量的硝酸钾不饱和溶液中加入硝酸钾固体
C.等质量的 Zn 和 Mg 分别与等体积等质量分数的稀硫酸(足量)反应
D.等质量 CaCO3 分别与等体积等质量分数的稀盐酸(足量)反应
13.分类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有关物质分类正确的是
A.氧化物:干冰、二氧化锰、氧化铁 B.碱:烧碱、氨水、生石灰
C.混合物:空气、石油、碳酸钙 D.酸:硝酸、醋酸、硫酸铜
二、填空题
14.化学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请从下面三张图片中任选其中两种,写出其主要成分的化学式,并列举出 一个用途。
A 图中主要成分的化学式为 _____ ,它可用作 _____ 。
B 图中主要成分的化学式为 _____ ,它可用作 _____ 。
C 图中主要成分的化学式为 _____ ,它可用作 _____ 。
15.据报道,全球每年浪费掉的粮食约有1000亿吨,其中约300亿吨是加工过的食品。某些食品为了防腐保鲜,常用到含铁粉的脱氧剂,对延长含高油脂食品的保质期有重要作用。请回答下列问题:
(1)脱氧剂的保鲜原理是铁粉遇到氧气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铁,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据此判断脱氧剂对食品具有防腐保鲜作用的原因是_____(填序号)。
A、脱氧剂具有杀菌消毒作用
B、脱氧剂能吸收水分,使食品保持干燥
C、脱氧剂能除去氧气,防止食品发生缓慢氧化
(2)有的食品为了保鲜添加防腐剂,其中山梨酸(化学式为C6H8O2)是常用的一种,山梨酸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是_____。
(3)铁元素是组成人体血红蛋白的重要元素,市场上有含少量铁粉的营养麦片,在人体胃液中与盐酸反应转化成可吸收的亚铁盐,从而达到补铁的目的,写出铁粉在胃液中发生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铁元素的化合价在反应后____(填升高或降低)
16.下图是“华夏之光”展厅展示的东汉时期冶铁技术。这一发明比欧洲大约早1100多年,得益于我国很早就发明了比较强的鼓风系统和比较高大的竖炉。
(1)比较强的鼓风系统在炼铁中主要作用是 ___ 。
(2)请写出工业炼铁的化学方程式 ____ 。
(3)炼铁得到的生铁属于铁的合金,是 ____ (混合物或纯净物)。
17.化学丰富了人类的生活。请从 ①武德合金、②一氧化碳、③二氧化硫、④二氧化碳、⑤金刚石中选择适当的序号填空。
(1)可用于切割大理石的是_______。
(2)在空气中会导致酸雨形成的是_______。
(3)可用作保险丝的是_______。
(4)易与血红蛋白结合,造成生物体缺氧的有毒气体是_______。
三、推断题
18.A、B、C、D、E、F、X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已知A、C是组成元素相同的化合物,且常温常压下均为液态,X是红色固体单质,F为蓝色溶液,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
(1)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中MnO2起______________作用。
(2)物质D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
(3)反应④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反应⑤的现象为___________,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为_____________。
19.A~G表示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其中B为最常见含三种元素的酸,D为常见的溶剂,G为蓝色难溶于水的固体。请回答下列问题:
(1)C的化学式为_____。
(2)反应①的基本反应类型为_____。
(3)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4)B的一种用途是_____。
四、实验题
20.像科学家一样“做科学”﹣﹣探秘氢氧化钠
实验室有一瓶长期暴露在空气中的氢氧化钠固体样品,观察发现,样品表面出现了大量的白色粉末.某兴趣小组的同学对该样品进行了探究.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证明,这份氢氧化钠已经变质,但不能确定是否完全变质.请你从下列药品中选择合适的试剂,探究氢氧化钠是否完全变质.
药品:蒸馏水、酚酞试液、稀盐酸、氯化钙溶液.
你的实验方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该实验中所依据的化学反应原理: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果给你一份未知浓度的稀硫酸,要求通过定量实验,测定氢氧化钠变质的程度(即样品中氢氧化钠的含量),请你给出具体的实验方案.
实验方案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证明,氢氧化钠部分变质,请你设计一个提纯该样品的实验方案,以得到纯净的氢氧化钠固体.
实验方案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如图所示的是初中化学中的一些重要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甲图玻璃管②中的实验现象:_______
(2)甲图中装置的不足之处是:_______
(3)乙图实验利用了铜片良好的_______性,铜片上白磷能燃烧而水中白磷不燃烧,这一对比说明燃烧需要_______。
五、计算题
22.为测定某黄铜(铜、锌合金)中铜的质量分数,某同学取20g黄铜样品放入盛有200g稀硫酸的烧杯中,恰好完全反应(铜与稀硫酸不反应),测得烧杯中剩余物质的总质量为219.8g,试计算:
(1)生成氢气的质量______g。
(2)该黄铜样品中铜的质量分数和所用稀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_____、______。(写出计算过程)
23.波尔多液是一种无机铜素杀菌剂,在农业生产中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可以用硫酸铜溶液与石灰乳混合而得。(温馨提示:所有小问结果均保留至小数点后一位)
(1)现要配制500g质量分数为10%的硫酸铜溶液,但只有胆矾晶体(CuSO4·5H2O)。请计算所需胆矾晶体的质量为_______g。
(2)取一定量质量分数为1.6%的硫酸铜溶液,向其中逐滴加入石灰水,生成沉淀的质量与所加石灰水的质量如图所示,求:
①加入石灰水的浓度?_______
②恰好完全反应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______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A
【详解】A、纯净物包括单质和化合物,氧气是单质,干冰是固态二氧化碳,是化合物,水银即汞,单质。A正确。
B、碳酸钙是石灰石、大理石的成分,是白色沉淀,是一种碳酸盐,不是肥料。碳铵、硝酸钾是化肥,属于氮肥和复合肥,是肥料。B错。
C、红磷、铁粉是单质,黄铜是合金,是混合物。C错。
D、氯化钠、碳酸钙是盐,生石灰是氧化钙,是氧化物,不是盐。D错。
综上所述:选择A。
2.C
【详解】A、盐酸不能使酚酞变色,无现象,不符合题意;
B、向硫酸钠溶液中滴加稀盐酸,无现象,不符合题意;
C、向碳酸钠溶液中滴加稀盐酸溶液,有气泡冒出,符合题意;
D、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无现象,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点睛】了解酸的性质、及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前面的金属才能把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才能结合选项分析得出正确的答案。
3.B
【详解】由图可知,Z表面有X析出,说明Z的活动性排在X前;X能与稀硫酸反应,说明X的活动性排在H前;Y表面有Z析出,说明Y的活动性排在Z前;则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Y>Z>X>H。故选B。
【点睛】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只有排在氢前的金属可以和酸溶液反应生成氢气;只有前面的金属可以把排在它后面的金属从盐溶液中置换出来,钾、钙、钠除外。
4.B
【详解】A、CO2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CO不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再通过浓硫酸进行干燥,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A正确;
B、铁粉能与足量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溶液和氢气,铜不能与稀盐酸反应,反而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B错误;
C、Cu能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银和硝酸铜,能除去杂质,故C正确;
D、碳酸氢钠受热分解生成碳酸钠、水和二氧化碳,能除去杂质,故D正确。
故选B。
5.C
【分析】A、根据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来分析;
B、根据物质的颜色来分析;
C、根据锌与稀硫酸反应的现象来分析;
D、根据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来分析。
【详解】A、将燃着的木炭伸入到氧气中,发白光,放出热量,故A错误;
B、氧化铁是红棕色固体,而不是光亮的紫红色固体,故B错误;
C、锌是一种银白色金属,锌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该反应属于放热反应,因此锌片放入少量稀硫酸中,银白色固体减少,固体表面产生气泡,放热,故C正确;
D、铜的活动性不如锌,所以铜放入硫酸锌溶液中不会发生反应,无明显变化,故D错误。
故选C。
6.C
【详解】A、稀盐酸不与铜反应,所以不能除去杂质。但能和铁反应,减少了被提纯的物质,故A错误;
B、稀硫酸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的硫酸钠成为了新杂质,故B错误;
C、一氧化碳可与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符合除杂的要求,故C正确;
D、氯化钾和硝酸钾均可溶解于水,无法除去杂质,故D错误。故选C。
7.B
【详解】A、实验室用氯酸钾制取氧气后,氯酸钾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下分解生成氯化钾和氧气,反应后剩余固体中有氯化钾和二氧化锰,可能有氯酸钾,氯酸钾和氯化钾溶于水,二氧化锰难溶于水,故回收二氧化锰,应该为溶解过滤洗涤干燥即可,故A能达到实验目的,不符合题意;
B、碳酸钠溶液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其中生成了氯化钠,可与后续滴加的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而且过量的稀盐酸也可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故无法判断碳酸钠溶液中是否含有氯化钠,故B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符合题意;
C、熟石灰会与氯化铵反应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氨气,而氯化钾与熟石灰则没有这种现象,故C能达到实验目的,不符合题意;
D、过量的铁粉会与氯化铜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铜,然后过量即可达到氯化亚铁溶液,故D能达到实验目的,不符合题意;
故选B。
8.D
【详解】A、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但均一稳定的物质不一定是溶液,比如水是均一稳定的物质,但水是纯净物,不是溶液,错误;
B、某物质在氧气中充分燃烧生成CO2和H2O,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可知该物质一定有C、H元素,可能含有O元素,错误;
C、离子是带电荷的粒子,但带电荷的粒子不一定是离子,如电子带负电荷,质子带正电荷,错误;
D、合金的硬度一般比组成他们的纯金属更高,黄铜是铜锌合金,因此黄铜的硬度高于铜和锌,正确。
故选D。
9.D
【详解】A. 小苏打是碳酸氢钠,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正确;B. 稀盐酸能与铁锈反应,用稀盐酸可除去铁钉上的铁锈,正确;C. 碳素墨水中含有碳,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稳定,用碳素墨水书写文件,可长久保存,正确;D. 煤气难溶于水,也不与水反应,煤炉上放一壶水,不能防止煤气中毒,错误。故选D。
10.B
【详解】A. 正常雨水的pH约为5.6的原因:CO2+H2O=H2CO3,错误;B. 医疗上用氢氧化铝治疗胃酸过多:Al(OH)3+3HCl=AlCl3+3H2O,正确;C. 用稀硫酸除铁锈:Fe2O3+3H2SO4= Fe 2(SO4)3+3H2O,错误;D. 可利用金属和盐溶液的反应证明铜的活动性比银强,但是氯化银是沉淀,和铜不反应,错误。故选B。
11.D
【详解】A、铁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生成物是氯化亚铁,不是氯化铁,不符合题意;
B、硝酸钡和盐酸相互交换成分,不能形成沉淀、气体或水,不能反应,不符合题意;
C、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缺少沉淀符号,不符合题意;
D、甲烷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符合题意。
故选D。
12.A
【详解】A、二氧化锰做催化剂能够加快过氧化氢分解生成氧气的速率,所以向盛有少量二氧化锰的烧杯中不断地加入过氧化氢溶液,生成氧气的质量会越来越多,选项错误;
B、20℃时,向一定量的硝酸钾不饱和溶液中加入硝酸钾固体,随着硝酸钾固体的溶解,溶质的质量分数增大直至形成饱和溶液后溶质质量分数不再增大,选项正确;
C、镁的活动性比锌强,则相同时间内镁与酸反应生成氢气的质量比锌与酸反应生成氢气的质量多,且等质量的镁、锌与足量酸反应后,镁生成的氢气质量比锌多,选项正确;
D、粉末状的反应物比块状反应物的反应速率快,但等质量的不同形状的碳酸钙与足量盐酸反应后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是相同的,选项正确,故选A。
【点睛】反应物的形状只影响反应的速率,不会改变反应物与生成物的质量关系。
13.A
【详解】A.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干冰(CO2)、二氧化锰(MnO2)、氧化铁( Fe2O3)属于氧化物,故A正确;
B.碱是溶于水解离出的阴离子全部为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烧碱是氢氧化钠(NaOH)的俗称,属于碱,氨水是氨气的水溶液,属于混合物,生石灰是氧化钙(CaO)的俗称,属于氧化物,故B错误;
C.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组成,空气由氧气、氮气、稀有气体、二氧化碳等多种物质组成,属于混合物,石油中有汽油、煤油、柴油等多种物质,属于混合物,碳酸钙由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组成,属于纯净物中的盐,故C错误;
D.酸是溶于水解离出的阳离子全部为氢离子(H+)的化合物,硝酸、醋酸属于酸,硫酸铜属于盐,故D错误。
故选:A。
14. CaCO3 补钙剂(或牙膏摩擦剂等) 调味品 调味品(或配制生理盐水等) NaHCO3 发酵粉(或治疗胃酸过多的药品)
【详解】A 图中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其化学式为:CaCO3;可用作补钙剂(或牙膏摩擦剂等)。
B 图中主要成分是氯化钠,其化学式为:NaCl;可用作调味品(或配制生理盐水等)
C 图中主要成分是碳酸氢钠,其化学式为:NaHCO3;可用作发酵粉(或治疗胃酸过多的药品等)。
【点睛】碳酸钙化学式为:CaCO3,可用作补钙剂(或牙膏摩擦剂等);氯化钠化学式为:NaCl,可用作调味品(或配制生理盐水等);碳酸氢钠化学式为:NaHCO3;可用作发酵粉(或治疗胃酸过多的药品等)。
15.(1) 4Fe+3O2+6H2O=4Fe(OH)3 BC CB
(2)9:1:4
(3) Fe+2HCl=FeCl2+H2↑ 升高
【解析】(1)
铁与氧气、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铁,化学方程式:4Fe+3O2+6H2O=4Fe(OH)3,脱氧剂对食品具有防腐保鲜作用的原因是铁与氧气、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铁,吸收包装袋中的氧气和水分,从而延长食品的保质期,故选BC。
(2)
山梨酸的化学式C6H8O2,山梨酸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12×6):(1×8):(16×2)=72:8:32:9:1:4。
(3)
铁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发生的化学方程式为:Fe+2HCl=FeCl2+H2↑;,铁元素的化合价在反应后由0变为+2价,化合价升高。
【点睛】本题难度不大,考查的知识点较多,掌握钢铁生锈的原理、防锈的措施是正确解答的依据.利用化学式的基础计算,与生活相结合,体现生活处处有化学。
16. 提供充足氧气(空气) Fe2O3+3CO2Fe+3CO2 混合物
【详解】(1)比较强的鼓风系统在炼铁中主要作用是提供充足氧气(或空气),以提高炉温;
(2)一氧化碳能与氧化铁高温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
(3)炼铁得到的生铁属于铁的合金,是混合物。
17. ⑤ ③ ① ②
【详解】(1)金刚石硬度大,可用于切割大理石,故选⑤。
(2)煤燃烧产生的气体中含有二氧化硫,排放到空气中会导致酸雨形成,故选③。
(3)武德合金的熔点低,可用作保险丝,故选①。
(4)一氧化碳有毒,易与血红蛋白结合,造成生物体缺氧,故选②。
18. 催化 Ca(OH)2 CuO+2HCl═CuCl2+H2O 有蓝色沉淀物生成 复分解反应
【分析】A、C是组成元素相同的化合物,且常温常压下均为液态,A、C分别是H2O2、H2O。F为蓝色溶液,F为含有铜离子的盐,X是红色固体单质,B是O2,X是Cu,2Cu+O22CuO,E为CuO,CuO+2HCl=CuCl2+H2O,F为CuCl2。CaO+H2O=Ca(OH)2,D是Ca(OH)2,将推出的各种物质代入转化关系中进行验证,推断正确。
【详解】(1)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为:,其中MnO2加快了化学反应速率,起催化作用。
(2)物质D的化学式为Ca(OH)2。
(3)反应④的化学方程式为:CuO+2HCl=CuCl2+H2O。
(4)反应⑤的化学方程式为:Ca(OH)2+CuCl2= Cu(OH)2↓+CaCl2,现象为有蓝色沉淀物生成。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是复分解反应,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为复分解反应。
【点睛】在解答此类题时,首先将题中有特征的物质推出,然后结合推出的物质和题中的转化关系推导剩余的物质,最后将推出的各种物质代入转化关系中进行验证即可。
19. CuO 复分解反应 2NaOH+CuSO4═Cu(OH)2↓+Na2SO4 金属除锈
【分析】B为最常见含三种元素的酸,故B是硫酸,D为常见的溶剂,故D是水,G为蓝色难溶于水的固体,故G是氢氧化铜,A和F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故AF是氢氧化钠(合理即可)和硫酸铜中的一种,生成的E是硫酸钠,A、B反应生成硫酸钠,故A是氢氧化钠(合理即可),D是水,F是硫酸铜,B、C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可推出C是氧化铜,代入框图,推断合理;
【详解】(1)C是氧化铜,故填:CuO;
(2)反应①可以是氢氧化钠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该反应符合“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基本反应类型为复分解反应,故填:复分解反应。
(3)反应③可以是氢氧化钠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氢氧化铜沉淀,化学方程式为2NaOH+CuSO4═Cu(OH)2↓+Na2SO4。
(4)B是硫酸,硫酸能与金属氧化物反应,可以用于金属除锈,故填;金属除锈。
20.(1) 取少量待测液于试管,加入足量氯化钙溶液至不再产生白色沉淀;再向静置后的上述试管中,滴加少量酚酞溶液,如果溶液变红,则说明氢氧化钠部分变质;如果溶液没有变红,则说明氢氧化钠完全变质。 CaCl2+Na2CO3=CaCO3↓+2NaCl
(2) (1)称出空烧杯的质量;
(2)称出烧杯和氢氧化钠样品的总质量;
(3)用试管取出足量的稀硫酸,称出烧杯和氢氧化钠样品和盛有稀硫酸试管的总质量;
(4)将试管中的稀硫酸倒入盛有氢氧化钠样品的烧杯里,充分反应后称量其总 质量,记录数据;
(5)根据实验测得的数据计算氢氧化钠的含量。 H2SO4+Na2CO3═Na2SO4+H2O+CO2↑
(3) (1)将烧碱样品放入试管中,加水振荡;
(2)向上述溶液中逐滴加入澄清石灰水至不再产生沉淀过滤;
(3)然后将滤液蒸发至晶体析出。 Ca(OH)2+Na2CO3═CaCO3↓+2NaOH
【详解】(1)要探究氢氧化钠是否完全变质,实际就是探究物质中是否还含有氢氧化钠,但由于变质生成的碳酸钠溶液也显碱性,故要证明氢氧化钠的存在,一定要先将碳酸钠除去,实验方案为:
取少量待测液于试管,加入足量氯化钙溶液至不再产生白色沉淀;
再向静置后的上述试管中,滴加少量酚酞溶液,如果溶液变红,则说明氢氧化钠部分变质;
如果溶液没有变红,则说明氢氧化钠完全变质;
化学方程式为:CaCl2+Na2CO3=CaCO3↓+2NaCl
(2)可以根据化学反应:Na2CO3+H2SO4=Na2SO4+H2O+CO2↑,根据反应生成的气体二氧化碳的质量,进而可求出碳酸钠的质量,从而计算出氢氧化钠变质的程度实验方案:
(1)称出空烧杯的质量;
(2)称出烧杯和氢氧化钠样品的总质量;
(3)用试管取出足量的稀硫酸,称出烧杯和氢氧化钠样品和盛有稀硫酸试管的总质量;
(4)将试管中的稀硫酸倒入盛有氢氧化钠样品的烧杯里,充分反应后称量其总 质量,记录数据;
(5)根据实验测得的数据计算氢氧化钠的含量,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H2SO4+Na2CO3═Na2SO4+H2O+CO2↑。
(3)要提纯该样品得到纯净的氢氧化钠固体,即除去氢氧化钠中的碳酸钠,故应加入氢氧化钙溶液实验方案:
(1)将烧碱样品放入试管中,加水振荡;
(2)向上述溶液中逐滴加入澄清石灰水至不再产生沉淀过滤;
(3)然后将滤液蒸发至晶体析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a(OH)2+Na2CO3═CaCO3↓+2NaOH。
21.(1)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2)缺少尾气处理装置
(3) 导热 与氧气(或空气)接触
【分析】(1)
一氧化碳能与氧化铁在高温下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故甲图玻璃管②中的实验现象: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2)
一氧化碳有毒,未反应的一氧化碳散逸到空气中,会污染空气,故甲图中装置的不足之处是:缺少尾气处理装置;
(3)
乙图实验利用了铜片良好的导热性;
铜片上的白磷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了着火点,燃烧,水中的白磷隔绝氧气,温度达到了着火点, 不燃烧,说明燃烧需要与氧气(或空气)接触。
22.(1)0.2(2)设:黄铜样品中锌的质量为x,参加反应的硫酸的质量为y。
x=6.5g;
y=9.8g;
黄铜样品中铜的质量分数为: ;
所用稀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 。
答:黄铜样品中铜的质量分数为67.5%,所用稀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4.9%。
【详解】(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产生氢气的质量为:20g+200g﹣219.8g=0.2g;
(2)见答案。
23.(1)78.1
(2) 0.1%
解:设参加反应的氢氧化钙质量为x,生成硫酸钙的质量为y,硫酸铜溶液质量为z,
加入石灰水的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0%≈0.1%; 0.2%
恰好完全反应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0%≈0.2%;
答:加入石灰水的浓度为0.1%;恰好完全反应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0.2%。
【解析】500 g质量分数为10%的硫酸铜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500g×10%=50g
所需胆矾晶体的质量为50g÷(×100%)≈78.1g;
故填:78.1;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