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7张PPT)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形成与发展
第一单元 第1课
君强臣强
王朝之初,君臣皆强,不强不足以在群雄逐鹿中取得政权!
将相功高震主,威胁皇权,或兔死狗烹、或解甲归田,皇权独尊。
王朝中后期,君主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常常大权旁落。
王朝末期,政治腐败,劣币逐良币,社会改革无望,只能改朝换代!
君强臣弱
君弱臣强
君弱臣弱
君臣关系的四种形态
你知道有哪些典故或历史事件与此相关吗?
目标导航
1.了解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在秦朝建立前后的巨大变化。
2.通过宰相制度和地方行政层级管理的变化,认识自秦起君主专制中央集权政治制度的演变线索。
1.掌握先秦政治制度的发展演变过程,理解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2.比较分封制和郡县制,认识周秦之变及其背景。[第1课时]
3.通过秦朝以来中枢机构和地方行政层级管理的变化,认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政治体制的演变规律及启示。[第2课时]
1
课程
标准
2
学习
聚焦
重要概念:宰相制度 内阁 军机处 一级政区 地方分权
第1课
第2课时
两汉至明清时期政治制度的演变
主题线索
目 录
01 皇权与相权
两汉至明清中央官制的演变
02 中央与地方
两汉至明清地方政治制度的演变
名家论史
我想中国历史上有意义的革命只有三回:第一回是周朝的革命,打破黄帝、尧舜以来部落政治的局面;第二回是汉朝的革命,打破三代以来贵族政治的局面;第三回就是我们今天所纪念的革命。 ——梁启超
一 皇权与相权
两汉至明清中央官制的演变
根据课本内容,说一说从两汉到明清中央政治制度的主要变化。
基础落实
秦:三公九卿制 西汉:(汉武帝) “中外朝”制 东汉:尚书台确立为新的行政中枢 隋唐:三省六部制
宋:二府三司制 元:中书省 明:废丞相,设内阁 清:(雍正)军机处
三省六部制的演变
图解历史
东汉政论家仲长统总结的三公权力被削弱的原因是什么?
问题思考
形成尚书台
成为行政中枢
东汉
进入中朝
地位渐高
西汉
九卿少府属官
地位低下
秦
尚书一职的历史演变
光武皇帝愠数世之失权,忿强臣之窃命,矫枉过直,政不任下,虽置三公,事归台阁。自此以来,三公之职,备员而已。
——《后汉书·仲长统列传》
提示 西汉后期,皇权衰弱,外戚宦官干政,最终导致西汉灭亡;东汉光武帝刘秀时期,设立尚书台,使之成为新的正式的行政中枢,拥有决策权,三公权力受到削弱。
皇权
臣权
太
后
外
戚
宦
官
宗
室
临
朝
专
权
乱
政
干
政
在民主社会,政府权力来自人民授权;在封建社会,理论起点为君权神授。臣权是皇权的延伸和附属物。靠近皇帝的太后、外戚、宦官、宗室不管如何权势熏天,都是皇权至上的孳生物。
皇权的派生
材料 (汉)武帝重用内朝尚书,夺宰相权。下逮(南朝时)宋、齐,尚书、中书、侍中三者皆为辅臣。唐代中央最高机关,依然是魏、晋以来的尚书、中书、门下三省。但他们现在已是正式的宰相,而非帝王之私属。古代的宰相权,现在是析而为三。 ——摘编自钱穆《国史大纲》
合作探究
提示 演变:汉武帝设内朝以夺相权,魏晋时期出现了三省,唐代三省长官正式成为宰相。
基本策略:分散权力;权力制衡。
据材料,概括汉、魏晋、唐三个时期中枢机构的演变。并概括历代封建王朝不断调控中枢权力的基本策略。
1.皇权不断强化,相权不断削弱
宰相制度沿着相权的步步削弱,君权的逐渐强化这条主线发展演变。
2.内朝官向外朝官转化。
内朝在牵制、架空外朝的同时,逐渐发展为制度化、合法化的中央机构。
3.宰相职位的设置由实位转向虚位。
由实位到虚位反映的是宰相权限及权威的下降,宰相不再专职是对相权的限制和压缩。
4.宰相权力不断分化,从个人开府到组织机构化。
宰相既实行分权,在同一机构中,往往设置几个宰相职位,又注重事权的相对集中,弥补分权效率低下的弊端。
中国古代中央官制演变趋势
知识拓展
“堂贴”是唐朝中后期中书门下处理政务的主要公文之一,不仅用来“处分百司”,也“判四方之事”。遇有日常政务,三省宰相可不必奏请皇帝,直接裁决,然后集体签署下发“堂贴”。“堂贴”的出现表明当时( )
A.宰相处理政务的权力增强
B.皇权与相权矛盾日益尖锐
C.三省分权的体制逐步形成
D.国家决策机制发生了异变
针对训练
√
历史上的中央与地方关系就像钟摆一样,一时摆向这边,一时摆向那边。……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两千年来一直都在变化,都在不断地调整。
——周振鹤《历史上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就像钟摆一样》
名家论史
二 中央与地方
两汉至明清地方政治制度的演变
结合课本知识,你能指出以下朝代广州的行政归属吗?
汉
唐
宋
元
明
清
南海郡-番禺县
岭南道-广州府
广南东路-广州府
江西行省-广州路
广东布政使司(省)-广州府
两广总督辖区-广东省-广州府
时期 秦 汉 魏晋南北朝 隋唐 宋 元 明清
高层政区 / 州(东汉) 州 ___ ___ _____ 省
统县政区 郡 ________ 郡 州 州(府) 路、府、州 府
县级政区 县 县 县 县 县 县 县
阅读教材P5最后一段和P6,结合下面表格,概括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区划的变化。
道
基础落实
路
行省
郡、王国
根据以上表格,结合所学知识,中国古代行政区划有怎样的特点?
2.行政区划以二级制和三级制为主。
提示 1.制度发展有沿袭性,也有变革性(郡县—行省)。
3.行政区划上动下稳,县作为地方行政的基层区划最为稳定,高层政区变化大。
时期 秦 汉 魏晋南北朝 隋唐 宋 元 明清
高层政区 / 州(东汉) 州 道 路 行省 省
统县政区 郡 郡、王国 郡 州 州(府) 路、府、州 府
县级政区 县 县 县 县 县 县 县
问题思考
宋代地方行政制度
从权力的分配来讲,宋代地方行政制度可以称为二级半或虚三级制;但是单纯从区划来看,路仍是州级政区以上实际存在的一级区划,因此从行政区划体系来看,宋代可归类为三级制。
误区警示
元代行省图
唐代十道图
唐代的道和元代的行省的划界体现出怎样的特点?能找到共同点吗?
山川形便
因俗而治
犬牙相错
因俗而治
如何理解从秦朝到清朝地方行政制度“无根本性质的变动”?
提示 从秦朝到清朝地方行政制度演变都以加强中央集权为根本目的,其外在形式会有所变化,但是根本性质不变。
合作探究
材料 这种因时而异的变化只是为了更好地发挥这一集权的功能罢了。因此尽管从表面上看,历代行政区划分和地方政府废置纷繁,分合靡定,但无非皆就前代之制沿革损益,而无根本性质的变动。
——周振鹤《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
认识中央集权制度的积极意义和消极影响
(1)积极意义
①政治上:有利于多民族统一国家的建立、巩固和发展,有利于维护祖国统一与领土完整、创造和平稳定的社会环境和抵御外来侵略。
②经济上:能有效地组织人力、物力和财力从事大规模的生产活动和经济建设,有利于社会经济发展。
③民族关系上:在统一的环境下,有利于各民族的交融,防止分裂割据,有利于各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发展和提高,使我国人民创造了领先于世界的古代文明。
知识拓展
(2)消极影响
①经济上:封建社会末期,束缚社会生产力的发展,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②政治上:空前强化的专制统治使人民毫无政治地位和人身自由;皇权专制极易形成暴政和腐败现象,是阻碍历史发展的因素之一。
针对训练
下图为中国古代某皇帝在位期间政令信息承转运行关系示意图,对图中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
A.尚书是中央最高行政机构
B.分权造成了冗官现象
C.决策权与执行权出现分离
D.王国问题得到了解决
√
课堂小结
皇权和相权的矛盾:皇帝通过不断压抑、侵夺相权来加强皇权。宰相制度沿着君权的逐渐强化、相权的步步衰弱最终消失的主线发展。
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的矛盾:中央强化对地方的领导、监督与制约,地方则要求一定的独立自主权,中央与地方矛盾始终存在。中央通过对地方的多层次管理,在分权基础上加强对地方管理者的任免、考核,地方权力逐渐被分割、削弱,集权于中央。
从两对矛盾看中国古代政治制度
课后探究
在中国的封建时代,任何朝代的政权都概莫能外地属于封建地主阶级专政。作为地主阶级统治集团的政治代表——皇帝,并不能随心所欲、为所欲为。如宋太祖就“知为君之难”,常对左右感叹:“尔谓帝王可容易行事耶!”就连宋神宗也曾发出过不能自由行一事的叹息。中国封建社会历代王朝发展、演变过程中,统治集团逐渐制定、完善了一整套对皇太子、皇帝进行约束、培养的制度,以及对皇权进行限制的具体措施。
——《简论中国封建统治集团对皇帝的培养与约束》
宰相制度
祖宗之法
“天人感应”
廷议制度
……
中国古代社会是否有制约君权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