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河南省濮阳市濮阳县小升初语文试卷
一、综合练习
1.(8分)在横线中正确美观地抄写下面的语句。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群众多读书,我们的民族精神就会厚重起来,深邃起来。要提倡多读书,建设书香社会。
2.(7分)根据语境看拼音写词语。
建党100多年来,无数的共产党员为了理想shě shēng wàng sǐ ,冲锋在前,他们的死zhòng yú tài shàn ,他们令人sù rán qǐ jìng 。面对cán bào 的敌人,在kù xíng 面前毫不动摇的江姐;为了战斗的胜利,用xiōng táng 堵住敌人枪口的黄继光;无畏洪水、烈火的qīn xí ,毅然冲锋在前的解放军战士们……百年风雨兼程,世纪沧桑巨变,我们要学党史,感党恩,跟党走,争做新时代的好少年!
3.(10分)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写出诗句的意思)
(2)今年的春天有点冷,不就是人们所说的“春寒料峭”吗?(不改变原句意思,换一种说法)
(3)藕:无论是生活在水中,还是生活在淤泥里,都能保持一个纯洁的灵魂。(仿写句子)
(4)中国的人口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修改病句)
(5)对于浪费粮食的现象,我们不能容忍。(改为反问句)
4.(13分)日积月累。
(1)古诗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灿烂瑰宝。“ ,任尔东西南北风”和“不要人夸好颜色, ”让我们感受到了诗人那高洁的品格;我们跟随王维欣赏“渭城朝雨浥轻尘, ”的清新明朗;跟随张继感受“ ,江枫渔火对愁眠”的江南深秋的夜景;跟随韩愈饱览长安“天街小雨润如酥, ”的早春景象。
(2)“谚语”是民间流传的言简意赅的短语,反映了劳动人民的生活实践经验。有的是农用谚语,如:今冬麦盖三层被, 。有的是气象谚语,如:蚂蚁搬家蛇过道, 。有的是卫生谚语,如:冬吃萝卜夏吃姜, 。有的是哲理谚语,如:水落现石头, 。
(3)过年的时候吃年糕,寓意万事如意年年高;过年的时候把“福”字倒着贴,寓意 ;清明节扫墓祭祖,寓意是 ;端午节吃粽子,赛龙舟,寓意是 ;中秋节吃月饼,赏月寓意是 。
5.(12分)快乐读书吧。
(1)《骑鹅旅行记》是世界著名的童话故事,它的作者是 的 。
(2)《鲁滨逊漂流记》中,在孤岛上 成为鲁滨逊的精神支柱。
(3)《汤姆 索亚历险记》的作者是 ,他是 国人,他出身寒微,心系下层民众,受到敬重,被称为“ ”。
(4)每一本名著都是独一无二的花朵,本学期你一定阅读了不少的名著,向大家推荐一本名著,并说出你的推荐理由。
推荐的名著:
推荐的理由:
二、阅读。(20分)
6.(3分)阅读理解
回家的敲门声
①每一个夜晚的来临,一听到我下班回家叩打门环的声音,父母便像赛跑一样一前一后争着为我开门,总怕被对方抢了先。
②母亲的脚步细碎而轻柔,父亲的脚步则如重锤般有力,踩得地面咚咚直响。因此尽管母亲非常努力,但总是比父亲慢半拍,为我开门的似乎永远都是父亲!有时候母亲也会站在父亲身后大声地嗔怪:“平时让你干点事,你磨磨蹭蹭慢慢腾腾的,一听到儿子回来你跑得比兔子都快!”父亲此时总是呵呵地憨笑两声,但并不驳斥母亲的话。
③门在开启的瞬间,我照例能听到两声一高一低苍老而亲切的问候,随后老两口就像勤务员似的一人给我推自行车,一人帮我拿包,让我尽享领导般的待遇。就这样,父母一前一后紧紧相随的身影,或重或轻的脚步声,或高或低的问候声一直伴随我走过了一年又一年……
④后来为我开门的只有父亲一个人了,因为母亲病了,她已经彻底失去了与父亲竞争的能力,腿脚已不太灵便的她大多数时间里只能坐在床头迎接我的归来,目送我的离去,而我也很难听到母亲那风风火火细碎而轻柔的脚步声了。
⑤母亲久治不愈的病带走了父亲很大一部分活力,他的脚步声不再像重锤般有力而变得有些迟缓了。除了他亲切的问候、温和的眼神未变,父亲脸上的皱纹已增加了很多,头上的白发也增加了很多……
⑥随着年纪越来越大,父母对我的依恋似乎更浓更深了。有时晚上加班回家迟一些,父亲便携着孱弱的母亲在街口翘首以盼,望眼欲穿地看着儿子来时的路……大老远我就能看到昏黄的路灯下站着两个互相搀扶着的老人雕塑般静静地、久久地凝视着远方,他们灰白的头发不时被风吹起,来回飞舞……我知道那是父母在等我回家。
⑦虽然我不知道他们究竟等了我多久,但我肯定想象得出从家到街口,他们已经进进出出很多遍了。很可惜,那时候我并没有任何的感恩之心,丝毫也没有,我只是觉得做父母的都是这样。
⑧不知从什么时候起,一进大门我发现门口忽然多了一把椅子。起初我很奇怪,不知道椅子放在这里究竟有何用,后来我知道了椅子是父亲放在这里的,是他专门坐在这里等着为我开门的。父母亲年纪都大了,耳朵都有些发沉,母亲怕我敲门时他们听不到,便建议父亲在门口放一把椅子,快到我回来的时间,父亲便坐在这儿等着我的敲门声……
⑨再后来,我结婚了,回家的次数渐渐少了起来,但是放在门口的那把椅子却始终未动。我曾经几次想把椅子搬走都被母亲拦下了,母亲说:“椅子就别动了,你爸爸已经习惯坐在那儿了!”不知怎的,我的心猛然动了一下,我知道父亲的习惯是因为我养成的。
⑩如今我在离家比较远的地方工作和生活,一年之中回家的次数已是屈指可数,然而家门口的那把椅子居然还在……真的,我现在忽然很想哭,很想家,很想我的爸爸妈妈,我想回去看看他们。作为一名游子,虽然漂泊在外,沧海桑田已是平常事。但我又是多么的幸福,只要我的父母还在,在我身后始终会有一座温馨的港湾随时迎候我这叶小舟的归航……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2)结合具体语境,试品析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①父母便像赛跑一样一前一后争着为我开门,总怕被对方抢了先。
②很可惜,那时候我并没有任何的感恩之心,丝毫也没有,我只是觉得做父母的都是这样。
(3)从描写角度赏析选文第⑥自然段的画线句子。
(4)通读全文,想一想:文章以“回家的敲门声”为题有何好处?
(5)联系现实生活,请简要谈谈你读了本文后获得的启示。
三、习作。(30分)
7.习作
马上就要升入初中了,你对自己的初中生活有什么样的心愿?你准备怎样实现自己的心愿呢?想一想,把自己的心愿写出来吧。题目自拟,字数600字左右。
2023年河南省濮阳市濮阳县小升初语文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综合练习
1.(8分)在横线中正确美观地抄写下面的语句。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群众多读书,我们的民族精神就会厚重起来,深邃起来。要提倡多读书,建设书香社会。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群众多读书,我们的民族精神就会厚重起来,深邃起来。要提倡多读书,建设书香社会。
【分析】本题考查了学生对于所学汉字的书写能力。认真抄写题目中句子,将字写工整、正确、舒展、美观。
【解答】故答案为: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群众多读书,我们的民族精神就会厚重起来,深邃起来。要提倡多读书,建设书香社会。
【点评】写好汉字是终生学习与发展的一项必备技能,小学生养成书写规范的习惯,对我们的成长以及未来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2.(7分)根据语境看拼音写词语。
建党100多年来,无数的共产党员为了理想shě shēng wàng sǐ 舍生忘死 ,冲锋在前,他们的死zhòng yú tài shàn 重于泰山 ,他们令人sù rán qǐ jìng 肃然起敬 。面对cán bào 残暴 的敌人,在kù xíng 酷刑 面前毫不动摇的江姐;为了战斗的胜利,用xiōng táng 胸膛 堵住敌人枪口的黄继光;无畏洪水、烈火的qīn xí 侵袭 ,毅然冲锋在前的解放军战士们……百年风雨兼程,世纪沧桑巨变,我们要学党史,感党恩,跟党走,争做新时代的好少年!
【分析】考查了看拼音写词语。根据所学汉语拼音知识进行拼读写出相应的词语即可。拼读时要注意所给音节的声母、韵母及声调。
【解答】故答案为:
舍生忘死 重于泰山 肃然起敬 残暴 酷刑 胸膛 侵袭
【点评】完成此类题目的关键:一是要正确拼读所给音节,二是要会正确书写相应的词语。
3.(10分)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写出诗句的意思)
即使粉身碎骨也毫不惧怕,甘愿把一身清白留在人世间。
(2)今年的春天有点冷,不就是人们所说的“春寒料峭”吗?(不改变原句意思,换一种说法)
今年的春天有点冷,正是人们所说的“春寒料峭”。
(3)藕:无论是生活在水中,还是生活在淤泥里,都能保持一个纯洁的灵魂。(仿写句子)
竹:无论是生活贫瘠的石缝,还是生活在泥土中,都能保持一个正直的气节。
(4)中国的人口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修改病句)
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5)对于浪费粮食的现象,我们不能容忍。(改为反问句)
对于浪费粮食的现象,我们怎么能容忍呢?
【分析】考查了诗歌翻译、改写句子、句子仿写、句式转换、修改病句。诗歌翻译,要做到字字有着落。要把原诗的每个字词完整地翻译出来,不可存在漏译的现象。必须准确无误,简洁精练。
【解答】(1)考查了诗歌翻译。出自明代于谦的《石灰吟》,句意:即使粉身碎骨也毫不惧怕,甘愿把一身清白留在人世间。
(2)考查了句式转换。把原句改为反问句。“不就是”改为“正是”,“吗”去掉,问号改为句号。
(3)考查了仿写句子。仿照例句写出一种事物具有的品质。
(4)考查了修改病句。“的人口”多余,去掉。
(5)考查了改写反问句。“我们不能容忍”改为“我们怎么能容忍呢”,句号改为问号。
故答案为:
(1)即使粉身碎骨也毫不惧怕,甘愿把一身清白留在人世间。
(2)今年的春天有点冷,正是人们所说的“春寒料峭”。
(3)竹:无论是生活贫瘠的石缝,还是生活在泥土中,都能保持一个正直的气节。
(4)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5)对于浪费粮食的现象,我们怎么能容忍呢?
【点评】在平时的学习中,一定要做好积累,对于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分类做好整理。
4.(13分)日积月累。
(1)古诗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灿烂瑰宝。“ 千磨万击还坚劲 ,任尔东西南北风”和“不要人夸好颜色, 只留清气满乾坤 ”让我们感受到了诗人那高洁的品格;我们跟随王维欣赏“渭城朝雨浥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 ”的清新明朗;跟随张继感受“ 月落乌啼霜满天 ,江枫渔火对愁眠”的江南深秋的夜景;跟随韩愈饱览长安“天街小雨润如酥, 草色遥看近却无 ”的早春景象。
(2)“谚语”是民间流传的言简意赅的短语,反映了劳动人民的生活实践经验。有的是农用谚语,如:今冬麦盖三层被, 来年枕着馒头睡 。有的是气象谚语,如:蚂蚁搬家蛇过道, 大雨不久要来到 。有的是卫生谚语,如:冬吃萝卜夏吃姜, 不找郎中开药方 。有的是哲理谚语,如:水落现石头, 日久见人心 。
(3)过年的时候吃年糕,寓意万事如意年年高;过年的时候把“福”字倒着贴,寓意 福到了 ;清明节扫墓祭祖,寓意是 缅怀先人 ;端午节吃粽子,赛龙舟,寓意是 对屈原的怀念 ;中秋节吃月饼,赏月寓意是 幸福团圆 。
【分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有古诗文默写,有谚语、俗语及惯用语,有节日风俗。回答这些知识,都要通过在平时学习中的积累来完成。
【解答】(1)依次出自清代郑燮的《竹石》,元代王冕的《墨梅》,唐代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唐代张继的《枫桥夜泊》,唐代韩愈的《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2)考查谚语。“今冬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意思是:冬天能连下三场好雪,来年的麦子必定大丰收。指麦子能不能丰收,冬雪是很关键的。“蚂蚁搬家蛇过道,大雨不久要来到”的意思是:当看到蚂蚁在大规模的迁徙移动,大白天的蛇不在洞里而到处乱窜,那就说明快要下大雨了。“冬吃萝卜夏吃姜,不找郎中开药方”意思是指冬天多吃萝卜,夏天多吃生姜,对人体健康有益,远胜于看病吃药。
“水落现石头,日久见人心”意为水退了石头就会变平,时间久了就能见到人心。
(3)考查节日风俗。“福”字倒着贴,“倒”与“到”同音,意为“福到了”。清明节扫墓祭祖祭奠逝去的先人,表达对先人的感恩之情,增强民族凝聚力。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主要习俗。相传,古时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还有吃粽子,投粽子入河好让鱼吃了粽子不吃屈原的尸体。所以赛龙舟、吃粽子都寄托了对屈原的尊敬与怀念。中秋节吃月饼,赏月寓意着团圆美好,反映了人们对家人团聚的美好愿望。
故答案为:
(1)千磨万击还坚劲 只留清气满乾坤 客舍青青柳色新 月落乌啼霜满天 草色遥看近却无;
(2)来年枕着馒头睡 大雨不久要来到 不找郎中开药方 日久见人心;
(3)福到了 缅怀先人 对屈原的怀念 幸福团圆。
【点评】做此类题目,要结合题目要求对各题作出回答,作答完题目要认真仔细地进行检查,做到书写认真,回答正确。
5.(12分)快乐读书吧。
(1)《骑鹅旅行记》是世界著名的童话故事,它的作者是 瑞典 的 塞尔玛 拉格洛夫 。
(2)《鲁滨逊漂流记》中,在孤岛上 《圣经》 成为鲁滨逊的精神支柱。
(3)《汤姆 索亚历险记》的作者是 马克 吐温 ,他是 美 国人,他出身寒微,心系下层民众,受到敬重,被称为“ 美国文学史上的林肯 ”。
(4)每一本名著都是独一无二的花朵,本学期你一定阅读了不少的名著,向大家推荐一本名著,并说出你的推荐理由。
推荐的名著: 《鲁滨逊漂流记》
推荐的理由: 这本书告诉我们在遇到困难挫折时要不畏艰险、乐观向上。
【分析】考查了作家及其作品、经典名著、推荐介绍。广义的文学常识指涵盖文化的各种问题,包括作家、年代、作品、文学中的地理、历史及各种典故、故事,也包括一般的人们众所周知的文学习惯。答题的关键是熟知文学常识,根据自己的积累作答。
【解答】(1)《骑鹅旅行记》是瑞典女作家塞尔玛 拉格洛夫创作的童话。
(2)《鲁滨逊漂流记》中,在孤岛上《圣经》成为鲁滨逊的精神支柱。
(3)《汤姆 索亚历险记》的作者是美国的马克 吐温,他出身寒微,心系下层民众,受到敬重,被称为“美国文学史上的林肯”。
(4)推荐一本名著,并说出推荐理由。
故答案为:
(1)瑞典 塞尔玛 拉格洛夫;
(2)《圣经》;
(3)马克 吐温 美 美国文学史上的林肯;
(4)《鲁滨逊漂流记》
这本书告诉我们在遇到困难挫折时要不畏艰险、乐观向上。
【点评】文学常识题虽以记忆为主,但并不提倡死记硬背。要进行理解性记忆、迁移性记忆,理清文学发展的大体脉络以及与时代发展的内在联系,将识记与提高鉴赏能力,提高文化素养结合起来。
二、阅读。(20分)
6.(3分)阅读理解
回家的敲门声
①每一个夜晚的来临,一听到我下班回家叩打门环的声音,父母便像赛跑一样一前一后争着为我开门,总怕被对方抢了先。
②母亲的脚步细碎而轻柔,父亲的脚步则如重锤般有力,踩得地面咚咚直响。因此尽管母亲非常努力,但总是比父亲慢半拍,为我开门的似乎永远都是父亲!有时候母亲也会站在父亲身后大声地嗔怪:“平时让你干点事,你磨磨蹭蹭慢慢腾腾的,一听到儿子回来你跑得比兔子都快!”父亲此时总是呵呵地憨笑两声,但并不驳斥母亲的话。
③门在开启的瞬间,我照例能听到两声一高一低苍老而亲切的问候,随后老两口就像勤务员似的一人给我推自行车,一人帮我拿包,让我尽享领导般的待遇。就这样,父母一前一后紧紧相随的身影,或重或轻的脚步声,或高或低的问候声一直伴随我走过了一年又一年……
④后来为我开门的只有父亲一个人了,因为母亲病了,她已经彻底失去了与父亲竞争的能力,腿脚已不太灵便的她大多数时间里只能坐在床头迎接我的归来,目送我的离去,而我也很难听到母亲那风风火火细碎而轻柔的脚步声了。
⑤母亲久治不愈的病带走了父亲很大一部分活力,他的脚步声不再像重锤般有力而变得有些迟缓了。除了他亲切的问候、温和的眼神未变,父亲脸上的皱纹已增加了很多,头上的白发也增加了很多……
⑥随着年纪越来越大,父母对我的依恋似乎更浓更深了。有时晚上加班回家迟一些,父亲便携着孱弱的母亲在街口翘首以盼,望眼欲穿地看着儿子来时的路……大老远我就能看到昏黄的路灯下站着两个互相搀扶着的老人雕塑般静静地、久久地凝视着远方,他们灰白的头发不时被风吹起,来回飞舞……我知道那是父母在等我回家。
⑦虽然我不知道他们究竟等了我多久,但我肯定想象得出从家到街口,他们已经进进出出很多遍了。很可惜,那时候我并没有任何的感恩之心,丝毫也没有,我只是觉得做父母的都是这样。
⑧不知从什么时候起,一进大门我发现门口忽然多了一把椅子。起初我很奇怪,不知道椅子放在这里究竟有何用,后来我知道了椅子是父亲放在这里的,是他专门坐在这里等着为我开门的。父母亲年纪都大了,耳朵都有些发沉,母亲怕我敲门时他们听不到,便建议父亲在门口放一把椅子,快到我回来的时间,父亲便坐在这儿等着我的敲门声……
⑨再后来,我结婚了,回家的次数渐渐少了起来,但是放在门口的那把椅子却始终未动。我曾经几次想把椅子搬走都被母亲拦下了,母亲说:“椅子就别动了,你爸爸已经习惯坐在那儿了!”不知怎的,我的心猛然动了一下,我知道父亲的习惯是因为我养成的。
⑩如今我在离家比较远的地方工作和生活,一年之中回家的次数已是屈指可数,然而家门口的那把椅子居然还在……真的,我现在忽然很想哭,很想家,很想我的爸爸妈妈,我想回去看看他们。作为一名游子,虽然漂泊在外,沧海桑田已是平常事。但我又是多么的幸福,只要我的父母还在,在我身后始终会有一座温馨的港湾随时迎候我这叶小舟的归航……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本文记叙几个不同时期“我”下班回家,年迈的父母听见敲门声迎接“我”进门,表明子女永远是父母心头的牵挂,无论身在何处,家永远是我们温暖的避风港。
(2)结合具体语境,试品析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①父母便像赛跑一样一前一后争着为我开门,总怕被对方抢了先。 “总怕”的本义是一直在怕。联系此句语境可知,父母都想抢着为我开门,表现出他们的急切心理。这一心理表现了他们对儿子的爱。
②很可惜,那时候我并没有任何的感恩之心,丝毫也没有,我只是觉得做父母的都是这样。 “丝毫”就是一丝一毫,这个词语体现了儿子深深的自责之情。
(3)从描写角度赏析选文第⑥自然段的画线句子。 这是对父母的肖像描写,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路灯下两个互相搀扶着的老人”比作“雕塑”,父母如此苍老了,但还会等儿子回家,表现了他们内心的坚持与执着,也表现他们对儿子爱的炽热。
(4)通读全文,想一想:文章以“回家的敲门声”为题有何好处? 既点明文章的中心,也是文章的行文线索。
(5)联系现实生活,请简要谈谈你读了本文后获得的启示。 作子女的,永远是父母心头的牵挂,无论身在何处,家永远是我们温暖的避风港。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应该尊重,关爱父母,多与他们沟通交流,尽一份自己的责任,让父母感受到幸福。
【分析】本文通过记叙几个不同时期“我”下班回家,年迈的父母听见敲门声迎接“我”回家,表明子女永远是父母心头的牵挂,无论身在何处,家永远是我们温暖的避风港,启示我们应该尊重、关爱父母,多与他们沟通交流,尽一份自己的责任,让父母感受到幸福。
【解答】(1)考查对内容的概括。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即可,如:本文记叙几个不同时期“我”下班回家,年迈的父母听见敲门声迎接“我”进门,表明子女永远是父母心头的牵挂,无论身在何处,家永远是我们温暖的避风港。
(2)本题考查词语赏析。①“总怕”的本义是一直在怕。联系此句语境可知,父母都想抢着为我开门,表现出他们的急切心理。这一心理表现了他们对儿子的爱。②“丝毫”就是一丝一毫,这个词语体现了儿子深深的自责之情。
(3)考查对句子的赏析。细读这句话可知,这是对父母的肖像描写,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路灯下两个互相搀扶着的老人”比作“雕塑”,父母如此苍老了,但还会等儿子回家,表现了他们内心的坚持与执着,也表现他们对儿子爱的炽热。
(4)本题考查赏析题目。联系文本内容可知,本文围绕着“我”回家时的敲门声来组织材料,所以这是文章行文的线索。同时,题目也点明了文章的中心。
(5)本题考查阅读启示。开放类试题,言之成理即可。作答本题时,可围绕子女永远是父母的牵挂,应尊重父母,关爱父母,让父母感受到幸福等来表述。
故答案为:
(1)本文记叙几个不同时期“我”下班回家,年迈的父母听见敲门声迎接“我”进门,表明子女永远是父母心头的牵挂,无论身在何处,家永远是我们温暖的避风港。
(2)①“总怕”的本义是一直在怕。联系此句语境可知,父母都想抢着为我开门,表现出他们的急切心理。这一心理表现了他们对儿子的爱。
②“丝毫”就是一丝一毫,这个词语体现了儿子深深的自责之情。
(3)这是对父母的肖像描写,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路灯下两个互相搀扶着的老人”比作“雕塑”,父母如此苍老了,但还会等儿子回家,表现了他们内心的坚持与执着,也表现他们对儿子爱的炽热。
(4)既点明文章的中心,也是文章的行文线索。
(5)作子女的,永远是父母心头的牵挂,无论身在何处,家永远是我们温暖的避风港。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应该尊重,关爱父母,多与他们沟通交流,尽一份自己的责任,让父母感受到幸福。
【点评】阅读分析题目是小学语文中高年级的常见题型,考查了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完成时要认真阅读短文,了解短文内容及所表达的主题后,再结合后面的问题分析解答。
三、习作。(30分)
7.习作
马上就要升入初中了,你对自己的初中生活有什么样的心愿?你准备怎样实现自己的心愿呢?想一想,把自己的心愿写出来吧。题目自拟,字数600字左右。
【分析】本题为自命题作文,要求写一写自己升入初中的心愿。马上就要升入初中了,你对自己的初中生活有什么样的心愿呢?你准备怎样实现自己的心愿呢?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写你最想表达的。由于这是一篇写事的作文,叙事作文首先要注意叙事六要素,把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交代清楚。叙事要详略得当,重点写自己克服困难的过程。注意进行必要的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等方面的描写,运用学到的修辞手法,用上积累的好词佳句。
【解答】范文:
我的心愿
心愿,是一个人未来的梦想。到了初中,我的心愿有很多,例如:我想拥有一双翅膀,在空中自由的飞翔;我想当一名老师,给祖国的花朵灌溉营养;我想当一名宇航员,到太空中饱览天地之神奇,感受宇宙之宽广。虽然,这些都挺遥远的,但我会为此而努力奋斗,人们常说:人生不能妄自菲薄,不能自暴自弃,要有理想的航标,奋发图强,成功将在那一刻等待你的到来,为你欢呼,为你喝彩……
近期,我也立下了一个心愿。就是在学习中打好坚固的基础,与新同学一起学习探讨,在合作中享受快乐,增进友谊,提高自我的学业水平。人们常常会以成绩来衡量一个人的综合素质水平,当然我也不甘示弱。因为我有心愿,我要奋斗提高,或许我会经历挫折与磨难,这并不可怕,正所谓:“失败并不可怕,可怕的是难以在失败中自拔”。有时,我还会以《阳光总在风雨后》这首歌来勉励自己,激励自己勇往直前。
还有一个心愿,就是享受快乐。俗话有:“笑一笑,十年少”。当然,快乐很重要,它就像一面镜子,映出了你的心情;它就像一本书,告诉了你,你现在是否快乐;它就像一粒糖,那么甜蜜……快乐会影响周围的亲朋好友。
让我们乘着歌声的翅膀,踏着悠扬的舞姿,拍打着稳健的节奏,共同走进了你,我,他的内心世界,感受不同的人生梦想,欢乐的体验。沟通是我们心与心沟通的重要桥梁,让我们跟着动人的旋律去了解对方的心愿,与其成为朋友……
寻找我的梦想,完成我的心愿。心愿伴我成长。
【点评】这篇文章作者想象力丰富,写出了自己的心愿。文章脉络清楚,条理有序,并在最后笔锋一转,回归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