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43张PPT。第10课 欧洲大陆的政体改革■走向共和的曲折历程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德意志帝国的体制 18世纪末法国爆发革命,由此开辟了欧洲大陆的政治变革时代。经过近一个世纪的曲折发展,到19世纪后期,欧洲大陆主要国家纷纷确立了立宪政体。法国建立了稳定的共和政体,德国也建立了联邦制的君主立宪政体。凡尔赛宫内部导入 三色旗曾是法国大革命的象征,三色分别象征自由、平等、博爱。在启蒙精神指引下,法国的仁人志士历经数十年不懈斗争,终于将法国建成一个民主共和国。现在让我们穿越历史的隧道,去探讨法国的民主共和制政体是怎样一步步确立的吧。一、走向共和的曲折历程1.法国大革命的背景①波旁王朝的封建专制阻碍资本主义的发展 ②启蒙运动作了充分的思想动员 2.大革命爆发(1789年),建立君主立宪制3.法兰西第一共和国建立(1792—1804)法国三色旗的另一解释
这三个颜色源于法国大革命时革命军所戴的帽章。帽章是由革命军总司令拉法叶(Lafayette)设计的,原本只有红、蓝两色,拉法叶加入了代表王室的白色,期望由人民与王室携手合作,建立一个自由平等的新国家。 一、走向共和的曲折历程1.法国大革命的背景2.大革命爆发(1789年),建立君主立宪制3.法兰西第一共和国建立(1792—1804)4.共和制与君主制的反复斗争①法兰西第一帝国(1804~1814) ③七月王朝(1830~1848) ④法兰西第二共和国(1848~1852) ⑤法兰西第二帝国(1852~1870) ②波旁王朝复辟(1814~1830) ⑥法兰西第三共和国(1870~1940) 二、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1.宪法通过(1875年):共和制最终确立2.宪法内容: ①参众两院共有立法权。参院间接选举产生,众院普选产生。
②行政权由总统与内阁掌握。总统由国民议会选出,是国家元首和军队统帅;可在参院同意下解散众院;内阁由总统任命,但对议会负责;总统的命令须经各部部长副署。3.宪法的修正和补充:共和制的巩固——堵塞了君主派的复辟之路 民主共和深入人心法国国旗法国政体的演变君主专制
(波旁王朝)法兰西第一共和
国1792.9 —1804法兰西第一帝
国1804 —1814波旁王朝复辟
1814 —1830七月王朝
1830 —1848法兰西第二共和
国1848 —1852法兰西第二帝
国1852 —1870法兰西第三共和
国1870 —1940君主立宪制
1791年1875探究:一组耐人寻味的数字
法国大革命发生在1789年,1870年建立法兰西第三共和国,1875年才最终确立了共和政体,此后一直实行共和制。从1789到1870年的81年中,法国曾建立过两个共和国,共16年;封建王朝复辟15年;两个帝国存在28年。 思考:法兰西共和之路的艰难历程说明了什么?从中可得到哪些启示?说明了:
①王朝复辟说明欧洲大陆的封建势力强大;
②帝制与共和制的反复斗争,是资产阶级内部传统力量与民主力量的较量,说明传统观念根深蒂固;
③共和制的最终确立,说明从专制走向民主、从人治走向法治是人类历史的必然。启示:
①要充分认识到新生事物的复杂性、曲折性;
②民主制度的建立,是进步力量长期斗争的结果,而不是专制势力的恩赐;
③选择什么样的政体,要受具体的国情、民情和经济发展水平制约;
④应有坚持不懈,锲而不舍的精神。三、德意志帝国的体制 德国是一个神奇的国家。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德意志”只是一个地理概念,而不是一个主权国家。但是,这片土地孕育出了诸如黑格尔、马克思、爱因斯坦、歌德、海涅、伦琴、贝多芬、西门子等人类文明史上的巨星,也成为两次世界大战的重要发源地,给世界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是什么造成了德意志民族的深沉、伟大与悲剧?今天让我们回溯历史,去感受德意志民族的精神,去追寻这个民族伟大与悲剧共存的历史源头。三、德意志帝国的体制1.德意志的统一 ——帝国体制建立的基础①德意志长期分裂割据背景:②经济的发展要求实现统一③法国大革命使民族民主意识觉醒④普鲁士具备统一的实力三次王朝战争;1871年帝国成立过程:影响:①结束封建割据,促进资本主义经济发展②为近代民主政体的建立奠定基础③保留普鲁士的专制主义和军国主义传统,
不利于德国近代民主政治的发展。2.德意志帝国宪法内容:影响:确立了联邦制的君主立宪政体 帝国政体有何特点?其实质是什么?它的确立有何意义? 特点:皇权特别突出;没有实现权力分立;议会对政府无监督权。实质:披着民主外衣的半专制国家 意义:是历史的进步,巩固了统一,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但专制统治引起社会不满。德皇威廉二世与俾斯麦阅兵威廉二世 德意志帝国皇帝威廉二世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挑动者和制造者。他是德意志皇帝威廉一世的孙子,在位时期,他对内加强专制统治,独揽大权,迫使老宰相俾斯麦下台,对外推行“世界政策”,进行殖民扩张,争夺世界霸权。为此,他大肆扩充军备,与英国展开海军竞赛。1914年6月,萨拉热窝事件发生后,他竭力煽动奥匈帝国对塞尔维亚发动战争,并积极备战。大战爆发后,在国会内发表号召战争的煽动性演说。1918年十一月革命后,威廉二世统治被推翻。他逃往荷兰,并于1941年3月死于荷兰。英国、德国近代君主立宪制比较历史传统确立方式法律基础国王、议会、首相的地位中世纪的议会制度传统普鲁士的专制主义传统资产阶级革命打击专制王权,议会战胜王权通过王朝战争完成统一,确立普鲁士地位《权利法案》限制王权,确立议会主权德意志帝国宪法加强王权国王“统而不治”,内阁、首相对议会负责,议会掌握立法权,监督政府皇帝掌握最高权力,首相对皇帝负责,议会无权监督政府和首相课堂练习:
1、法国大革命后出现的政体有( )
①共和制 ②君主立宪制 ③帝制
A①②③ B ①② C ①③ D②③
2、法国下列政体的演变按时间先后排列( )
①法兰西第一共和国 ②法兰西第二共和国
③第一帝国④第二帝国
A ①②③④ B ①③②④ C①④②③ D②①③④
3、在下列时期中与1689年英国政体相仿的法国政权存在于( )
A1788—1789年 B1789—1792年
C1792—1793年 D1793—1794年ABB4、关于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共和派与保皇派激烈斗争的结果
B该宪法规定行政权归于总统,由普选产生
C标志着法国确立了资本主义共和政体
D该宪法为工业资产阶级提供了参与政权的机会,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5、法国资本主义共和政体最终建立的标志( )
A拿破仑加冕称皇帝 B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的通过
C《拿破仑法典》的制定 D普法战争的结果
6、下列关于法兰西共和国总统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享有行政权 B不能连选连任,有任期限制
C是国家元首和军队最高统帅
D在参议院赞同下可解散众议院
BBB7、德意志统一的基本方式是( )
A革命 B改革 C王朝战争 D独立战争
8、德意志统一后工业化进程加快,到20世纪初成为欧洲首强,但德国侵略性也随之膨胀,成为世界大战策源地,这主要是由于( )
A德意志为新兴强国,改变了欧洲的政治格局
B统一后的德国继承普鲁士的军国主义传统
C德意志统一是在普鲁士领导下通过战争解决的
D德国必须用武力抢夺殖民地
9、下列有关德意志帝国宪法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议会掌握了国家最高权力 B规定实行君主立宪制
C具有浓厚的专制主义色彩 D议会拥有预算审查权
BCA10、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政体与英国君主立宪制政体相比,其特点是( )
①专制主义色彩浓厚 ②君主掌握国家的最高权力③国王统而不治④首相对君主负责
A 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 ①②③ D①②④
11、造成德意志帝国专制主义和军国主义色彩浓厚的主要原因是( )
A皇帝和首相掌握了国家的权力 B军队在社会上的影响巨大
C通过王朝战争完成国家统一保留了旧传统
D专制主义和军国主义思想根深蒂固
12、德意志宪法的最大特点是( )
A专制主义色彩 B军国主义色彩
C确立君主立宪政体 D议会有参与制定法律的权利
13、主持德意志帝国政府的首相( )
A对议会负责 B对皇帝负责 C对选民负责 D对政府负责
DCAB法国社会等级制度层层压迫下的法国农民法国的封建君主专制统治 路易十六(1754—1793),法国国王,他即位时,法国封建制度正出现全面危机。他企图实行财政改革,但以失败而告终。为了解决财政危机,1789年他被迫召开三级会议,从而引起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爆发。1793年 1月以叛国罪被送上断头台。 法国启蒙运动中涌现出一批卓越的启蒙思想家。他们批判专制和特权,宣扬自由和平等,提倡法治、人民主权和三权分立。孟德斯鸠(Montesquieu,1689—1755) 《社会契约论》是18世纪以来,对于民主政治思想的产生和发展有着深远影响的一部重要著作,是人类社会思想史上的经典之作。在这部书中,卢梭对于自由和平等的推崇和追求,为建立民主政治而作的理论探索,以及他所提出的人民主权思想,有关代议制的论述等,为18世纪末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和美国独立战争提供了理论依据。卢梭(Rousseau, 1712—1778) 巴士底狱是14—18世纪法国巴黎的城堡和国家监狱。从16世纪起主要作为国家监狱,囚禁政治犯,成为法国封建专制制度的象征。1789年7月14日,巴黎起义群众高呼着“打到巴士底去”的口号,一举攻克巴士底狱,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开始了。后来这一天就成了法国的国庆日。1789年8月26日通过的《人权和公民权宣言》(共17条) 法国大革命期间通过的《人权宣言》确立了“天赋人权” 和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为法国建立资产阶级的政治和法律制度提供了依据。国王路易十六被送上断头台拿破仑·波拿巴 拿破仑·波拿巴是法国资产阶级政治家和军事家,法兰西第一帝国皇帝。1769年生于科西嘉岛的一个破落贵族家庭里。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他参加革命军,在土伦战役中初露锋芒。督政府时期他受命统兵进攻意大利,击败奥地利,并侵入埃及。1799年,他发动雾月政变,组成执政府。1804年,拿破仑称帝,建立法兰西第一帝国。为了巩固胜利果实,他对内颁布《法国民法典》,对外多次粉碎反法同盟。但后来这种战争逐渐演变成争霸侵略战争。1812年,拿破仑对俄战争失败。1814年,他被放逐于厄尔巴岛。1815年,拿破仑再返巴黎,建立百日王朝。滑铁卢战役失败后他被流放到圣赫勒拿岛。1821年,拿破仑病死于这座小岛上。拿破仑加冕礼问:为什么我们臣民要对皇帝尽所有这些义务呢?
答:因为上帝通过赋予我们的皇帝以和平与战争的才能,立他为我们的君主,使他成为上帝在地上的象征和权力的代行者。
——《帝国教理问答》溃退中的拿破仑军队 1812年6月,拿破仑率大军50余万人侵入俄国。俄军坚壁清野,且战且退。法军越东进,给养越困难。9月14日,法军攻至莫斯科,莫斯科防守司令按计划纵火焚城,大火持续五昼夜。寒冬已至,10月19日法军只好撤退。在俄罗斯荒漠中法国士兵饥寒交迫,一路又遭俄军拦截和农民袭击,死伤累累,溃不成军。法军仅剩残兵败将约2万人,几乎全军覆灭。侵俄战争的失败为法兰西第一帝国敲响了丧钟。滑铁卢战役 “德意志?它在哪里?我找不到这样一个国家!” 19世纪中期,工业革命在德意志地区扩展,资本主义经济得到迅速发展,各地经济联系加强。随着经济的发展,德意志的封建割据状态成为阻碍社会经济、政治发展的严重障碍,完成统一成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 18世纪以来,受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战争的影响,启蒙思想在德意志地区得到传播,民族、民主意识逐步觉醒,要求完成德意志统一的思想产生并发展。 俾斯麦,普鲁士王国首相,德意志帝国宰相,容克贵族出身。在普鲁士首相兼外交大臣任内,推行铁血政策,实行强权统治,有“铁血宰相”之称,先后发动丹麦战争、普奥战争和普法战争,完成德意志的统一。他任宰相时,颁布《反社会党人非常法》;对外采用结盟政策,确立德国在欧洲大陆的霸权;在非洲、大洋洲掠夺殖民地。 当前的种种重大问题不是依靠演说和多数票所能解决的,而要依靠铁和血。
——俾斯麦 画中德皇威廉一世受到哪些人的欢呼? 这说明了什么?威廉一世纪念堂菱形纪念章 威廉一世德意志帝国皇帝威廉一世雕像德意志帝国宪法
1.帝国是一个“永久性联邦”。各邦保有一些民政自治权,而军事、外交、海关、货币、民法、刑法等权力均归中央政府。
2.普鲁士国王是世袭的联邦主席,并享有“德意志皇帝”的称号。皇帝有权任命帝国首相和帝国官员,有权召集和解散联邦议会和帝国国会,有权签署和公布帝国法律并监督法律的实施。帝国军队由皇帝统率,军官均由皇帝任命。
3.首相主持帝国政府,只对皇帝负责而不对议会负责。首相是帝国唯一的大臣,首相之下不设立各部。
4.联邦议会和帝国国会是立法机构,行使立法权。联邦议会由加入帝国的各邦代表组成。帝国国会由普遍、平等、直接、无记名的选举产生,有权提出法案并行使预算审查权。但帝国国会的立法必须获得联邦议会的多数同意。皇帝在军事、财政问题上享有否决权。阅读与思考 ① “皇帝任命帝国首相”,“皇帝任命帝国官吏……可决定其免职”。
② “皇帝有权签署和公布帝国法律并监督法律的实施”,“当联邦领域内的公共安宁受到威胁之际,皇帝可以宣布某一地区进入战争状态”。
③ “帝国的全部陆军组成一支统一的军队,在战时、平时均由皇帝统率。” “帝国舰队系在皇帝最高统率之下的一支统一的舰队。” “海陆军高级军官均由皇帝任命。”
④ “皇帝在国际法上代表帝国,以帝国名义宣战媾和。”
⑤ “皇帝有权召集、召开联邦议会的帝国国会,以及使议会延期结束。”想一想,德意志帝国的皇帝集中了哪些权力?皇帝的权力:
①皇帝有任免首相和帝国官吏的权力;
②有签署、公布和监督法律实施的权力;
③皇帝有统率帝国军队的权力;
④有签订国际条约,对外宣战媾和权;
⑤有召集和解散联邦议会与帝国会议的权力。——立法、行政、外交、军事、议会控制权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