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地形图的判读+第1课时等高线地形图同步练习(含解析)2023-2024学年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1.4地形图的判读+第1课时等高线地形图同步练习(含解析)2023-2024学年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24.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3-07-29 11:03:1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四节 地形图的判读
一、选择题(共15题)
学习“等高线地形图”时,老师让同学们制作半个“土豆山”的等高线地形图,如图所示。据此完成1—2题。
A. B. C. D.
1.那么,在白纸上绘出的“土豆山”的等高线地形图应是A,B,C,D中的(  )
A.A B.B C.C D.D
2.在上图A,B,C,D四种地形中,最可能看到瀑布的是(  )
A.A B.B C.C D.D
喜爱户外运动的同学需要学会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读图完成3—4题。
3.图中从出发地到宿营地有甲、乙两条路线,户外运动的同学选择甲路线的理由是(  )
A.坡度陡 B.坡度缓 C.路途短 D.高度小
4.图中地形部位为山峰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如图为我国某地区等高线示意图,读图完成5—6题。
5.关于图中山体部位的判断,不正确的是( )
A.①是陡崖 B.②是山脊 C.③是山峰 D.④是鞍部
6.据图中信息判断,正确的是( )
A.甲处为该地区最高峰 B.盘龙村位于鹿王镇的东南方
C.丁处比丙处坡度缓 D.甲乙两处相对高度为300米
在2022年北京冬奥会崇礼场馆区,现代化的冬奥场馆和古老的长城不期而遇。其国家跳台滑雪中心因外观造型与中国传统玉如意相似,被称为“雪如意”。下图为崇礼部分地区等高线地形图。读图,完成7—8题。
7.“雪如意”赛道最低点的海拔可能是( )
A.1 600米 B.1 635米 C.1 650米 D.1 750米
8.图示冬奥场馆中( )
A.①冬奥村在②“雪如意”的正南方 B.从②“雪如意”可看到远处的长城
C.③越野滑雪中心位于山顶上 D.④冬季两项中心位于山脊处
读某地等高线示意图,完成下题。
9.某地理兴趣小组设计了从甲村出发的a、b、c三条考察路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路线主要沿山谷前进,可以攀登山峰
B.b路线主要沿山脊前进,可以观赏瀑布
C.体力欠佳的同学可以选择c路线,体验民俗文化
D.到达山顶①的同学看到甲村的炊烟向自己飘来,则可判定当时吹西北风
2022年4月22日是第53个“世界地球日”,2022年的主题是“珍爱地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恩施某地理兴趣小组对家乡某区域进行野外考察后绘制了如下等高线地形图。读图完成10—11题。
10.下列有关图示地区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瀑布向北入湖泊 B.山峰海拔低于甲
C.地形以山地为主 D.乙河流量很稳定
11.在乡村振兴战略中,该区域可优先发展的产业是( )
A.矿产开采 B.水电开发
C.水稻种植 D.生态旅游
浙江省安吉县余村是中国美丽乡村的典型代表。当地竹海绵延,青山环绕。如图为余村及周边地区等高线地形图,据此回答12—13题。
12.图中( )
A.①地与②地相对高差为150米
B.②地比③地海拔低,坡度更缓
C.④地位于山脊,可见余村全貌
D.西苕溪的流向大致是自南向北
13.图中北部地区适宜发展( )
A.矿山开采 B.小麦种植 C.生态旅游 D.水产养殖
读“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完成14—15题。
14.图中①②③④四处表示山脊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15.图中甲乙丙丁四地最容易形成聚落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二、综合题(共2题)
16.周末小宇在家人的陪同下到甲村及附近山区研学考察。如图为甲村及附近山区等高线地形图。读图,完成①—⑧题。
小宇所在的山体部位A处是①_____,他想攀登B山顶,请帮他推测山顶高度在②________________米之间。图中河流流向为③_____________,小宇发现C河段水流速度比D河段快,其原因是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小宇考察了村庄甲形成与发展的自然条件:⑤_______________,⑥_______________。在甲村生活了30多年的王叔叔接受了小宇的采访,他对小宇说:“跟10年前比,这条河清澈多了,湖面也增大了!”小宇记录了当地村民采取的让这里“山更青水更绿”的做法,请你试着写出两条:⑦_______________,⑧_______________。
17.暑假期间,刘老师带领全班同学去我国南方某地研学旅行。如图为该地等高线示意图,读图回答问题。
(1)该区域地形以__________、平原为主,其地势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
(2)研学期间,刘老师提醒同学们经过A—B线时要注意安全,为什么?
(3)在脱贫攻坚战期间,为帮助村民改善人居环境、增加收入,甲村整体搬迁到丙地新村,请说出丙地主要的优势条件。
答案全解全析
1.答案 A 根据题意及土豆山的大概形状可以推断出四幅等高线地形图中的A是“土豆山”。
2.答案 D 瀑布经常分布在陡崖处,四幅等高线地形图中,只有D图中有陡崖。
3.答案 B 读图可知,甲路线经过的地区等高线较乙路线更稀疏,坡度较缓,更有利于攀爬, B正确。
4.答案 C 读图可知,①处等高线重叠为陡崖,②处等高线的弯曲部分向高处凸出,为山谷,③处等高线闭合,数值从中间向四周逐渐降低,为山峰,④处等高线的弯曲部分向低处凸出,为山脊,C正确。
5.答案 D 读图可知,④处等高线的弯曲部分向高处凸出,是山谷,不是鞍部。
6.答案 B 读图可知,图中甲处山峰的海拔在900~1 000米之间,③处山峰的海拔在1 000~1 100米之间,所以③处为该地区最高峰;图中有指向标,箭头指向北方,盘龙村位于鹿王镇的东南方;丙处等高线稀疏,丁处等高线密集,故丁处比丙处坡度陡;甲、乙两处均位于900米等高线上,相对高度为0米。
7.答案 B 读图可得,图中的等高距是50米。“雪如意”赛道最低点的海拔范围是1 600~1 650米,最有可能是1 635米。
8.答案 B 读图可知,①冬奥村在②“雪如意”的西北方;从②“雪如意”可看到远处的长城;③越野滑雪中心位于山谷,该处等高线的弯曲部分向高处凸出;④冬季两项中心位于等高线向高处凸出的山谷处。
9.答案 C 读图可知,a路线处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出,为山脊。b路线处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出,为山谷。c路线途经地区位于同一等高距内,地势平坦,因此体力欠佳的同学可以选择c路线,去民俗村体验民俗文化。依据“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确定方向,甲村位于山顶①的东南方向;若到达山顶①的同学看到甲村的炊烟向自己飘来,可判定当时吹东南风。
10.答案 C 结合指向标判断方向可知,瀑布位于湖泊东部,不可能向北流入湖泊;山峰海拔为880米,此图的等高距为100米,根据河流判断甲地海拔为700~800米,山峰海拔高于甲地;根据此地海拔在500米~880米之间,且该地等高线密集判断,此地地形以山地为主;我国东部地区降水不稳定,夏秋多、冬春少,故乙河流的流量不稳定。
11.答案 D 据图可知,该地区主要地形为山地,水稻适合种植在地形平坦、水热充足的地区。矿产开发、水电开发会破坏当地生态,故在乡村振兴战略中,该区域可优先发展的产业是生态旅游。
12.答案 D 读图可知,图中①地海拔为100米,②地海拔为200米,所以①地与②地的相对高差为100米。图示等高距为50米,②地海拔为200米,③地海拔位于150~200米之间,②地比③地海拔高;②地比③地等高线密集,坡度更陡。
④地等高线的弯曲部分向高处凸出,为山谷,与余村之间有山脊阻隔,无法互相看到。依据指向标判定方向,结合图示海拔信息,可判定,西苕溪的流向大致是自南向北。
13.答案 C 读图可知,图中北部地区等高线比较密集,且该地区海拔在200米以上,是丘陵地形,适宜发展生态旅游,既可保护环境,又可带来经济效益。
14.答案 D 读图可知,图中①处等高线稀疏,位于缓坡;②处等高线的弯曲部分向高处凸出,为山谷;③处等高线密集,位于陡坡;④处等高线的弯曲部分向低处凸出,为山脊。
15. 答案 A 甲乙丙丁四地中,只有甲地位于河流交汇处,水源充足,水运便利,且海拔在100米以下,地形平坦开阔,适宜聚落建设;乙丙丁位于山顶或坡地,不适合建设聚落。
16. 答案 山脊 700~800 自西北向东南 C处等高线密集,坡度较陡,流速快 地势平坦 水源充足 植树种草 垃圾分类投放
解析 读图可知,图中A处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出,为山脊;B处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高四周低,为山顶,图中等高距为100米,山顶高度在700米~800米之间。图中有指向标,指向标的箭头指向北方,依据指向标判断方向,河流流向为自西北向东南;C处等高线密集,坡度较陡,河流流速较快。甲村等高线稀疏,海拔在200米以下,地势平坦开阔;有河流经过,水源充足。当地村民植树造林,提高森林覆盖率,可以涵养水源,防止水土流失;垃圾分类投放;禁止向河流中排放生活污水和垃圾;等。
17. 答案 (1)山地 东南高,西北低;起伏较大
(2)因为这里是山谷,夏季易出现泥石流、滑坡、山洪等自然灾害。
(3)地形(地势)平坦,水源丰沛,热量充足,交通便利,政策支持,等。
解析 (1)读图可知,图中东南部地区等高线数值大多大于500m,且等高线密集;西北部地区多在200m以下,地势平缓,该区域地形以山地、平原为主,地势东南高,西北低,地势起伏大。(2)读图可知,A—B线等高线向高处凸出为山谷,研学时是夏季,降水较多,经过A—B线时要注意泥石流、滑坡、山洪等自然灾害。(3)甲村处于山坡上,交通不方便,搬迁到丙地,丙地等高线稀疏,地形平坦;在公路边交通便利;在河流边水源充足;有当地政府的政策支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