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王戎不取道旁(课件)(共40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5.王戎不取道旁(课件)(共40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7.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7-29 10:48:5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0张PPT)
1.了解故事情节,简要复述课文。
2.写一件事,能写出自己的感受。
历史传说故事
25.王戎不取道旁李
本文选自《世说新语·雅量》。
王戎,晋朝人,“竹林七贤”之一,自幼聪慧。
回顾读懂文言文的方法
借助注释
查字典
结合上下文
借助插图
联系生活实际
板块一 美读文言
一读:读准字音
zhé
多子折枝
zhé 弯曲
王戎不取道旁李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
/
/
/
/
/
/
/
/
/
二读:读好停顿
三读:读出文言味
王戎不取道旁李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
王戎不取道旁李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
王戎不取道旁李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
板块二 借助注释 读懂内容
板块二 借助注释,读懂内容。
借助注释,小组说说故事大意。
借助注释,小组说说故事大意。
借助注释,小组说说故事大意。
借助注释,小组说说故事大意。
李子
王戎不去摘李子这件事。
李子
借助注释,说说故事大意。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
王戎七岁时,曾经和许多小孩一起玩耍。
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
看见路边李树上李子多得压弯了树枝,
古今对译读
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
许多小孩都争先恐后去摘李子,只有王戎不动。
人问之,答曰:
众人摘来李子一尝,的确如此。
“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
取之,信然。
有人问他为什么不去摘李子,他回答说:
“李树在路边竟然还有这么多李子,这一定是苦李。”
交流话题:我品出了“ ”字(词)之妙。妙在……
板块三 品文言用词之妙
李子
王戎不去摘李子这件事。
李子
我品出了“之”字之妙。妙在一字代多义,化繁为简。
古今异义
兔走触株,折颈而死。
——《守株待兔》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宿新市徐公店》
“走”字的妙用
走马观花 奔走相告
飞禽走兽 疾走如飞
我品出了“竞走”之妙。妙在“竞走”一词写出诸儿内心着急,行动欠妥。
我品出了“必”字之妙。妙在“必”字尽显王戎勤于观察,善于推理,遇事有主见的特点。
我品出了“唯”字之妙。妙在“唯”字写出王戎与众不同,淡定从容。
熟读成诵
结合故事情节,用自己的话讲讲故事。(可以按照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讲讲这个故事)
话题交流:说说为什么“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
话题交流:读完这个故事,我联想到了古代的哪些人(故事)因为……
孔融
曹冲
骆宾王
司马光
王戎观虎
魏明帝于宣武场上断虎爪牙[1],纵百姓观之。王戎七岁,亦往看。虎承间[2]攀栏而吼,其声震地,观者无不辟易颠仆[3],戎湛然不动[4],了无恐色。
[注释]
[1]魏明帝:即曹魏明帝曹睿。断虎爪牙:即把老虎关在笼子里。
[2]承间:承着空隙。
[3]辟易颠仆:神色慌乱,躲避不迭,以致跌倒。
[4]湛然:深沉稳重的样子。
[译文]
魏明帝在宣武场上把老虎关在笼子里,任凭百姓观看。王戎当时七岁,也去看。老虎乘隙攀住栅栏大吼,吼声震天动地,围观的人全都吓得退避不迭,跌倒在地。王戎却平平静静,一动不动,一 点也不害怕。
日积月累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春秋]孔 子
学习而不思考,则会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只思考而不学习,则会变得精神疲惫而无所得 。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唐]韩 愈
学业的精进出于勤奋,而荒废于游荡玩乐;为人做事的成就出于思考,而败坏于任性随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