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时 机械效率
1.在日常生活中,用10 N的拉力不能提起重15 N的物体的简单机械是( A )
A.一个定滑轮 B.一个动滑轮
C.杠杆 D.斜面
【解析】 定滑轮不能省力,只能改变力的方向。
2.小虎将二十本书装在一个木箱里搬上三楼,为了提高机械效率,以下做法可行的是( C )
A.小虎叫小熊一起将书抬上三楼
B.小虎抱这箱书乘电梯上三楼
C.小虎将书从木箱中拿出放入一个较轻的纸箱中搬上三楼
D.小虎将书分两次用木箱搬上三楼
3.如图3-4-51,绳及滑轮重不计,绳与滑轮的摩擦不计。若已知用F=30 N的拉力可使物体沿水平地面匀速运动,那么,下列所求物理量正确的是( C )
图3-4-51
A.可求物体重为60 N
B.可求物体重为90 N
C.可求物体受的摩擦力为60 N
D.可求物体受的摩擦力为90 N
【解析】 两段绳子承担物体在水平方向上受到的摩擦力。
图3-4-52
4.如图3-4-52所示,将同一物体分别沿s1、s2、s3三个等高斜面匀速拉到顶部,且F1>F2>F3,则拉力所做的有用功( A )
A.W1=W2=W3 B.W1>W2>W3
C.W1【解析】 W有=Gh,有用功相同。
5.如图3-4-53所示是使用简单机械匀速提升同一物体的四种方式(不计机械自重和摩擦),其中所需动力最小的是( D )
图3-4-53
【解析】 F1=G,F2=G,F3=2G,F4=G。
图3-4-54
6.用图3-4-54所示甲、乙两种方式匀速提升重为100 N的物体,已知滑轮重20 N,绳重和摩擦力不计。则( D )
A.手的拉力:F甲=F乙;机械效率:η甲=η乙
B.手的拉力:F甲<F乙;机械效率:η甲<η乙
C.手的拉力:F甲>F乙;机械效率:η甲<η乙
D.手的拉力:F甲>F乙;机械效率:η甲>η乙
【解析】 甲为定滑轮不能省力;乙为动滑轮能省力,但因提升滑轮而多做额外功,机械效率反而低。
图3-4-55
7.[2013·宁波]如图3-4-55所示,物体G在竖直向上的拉力F的作用下,匀速上升0.2m。已知G=18N,F=10N。这一过程中,不能得到的结论是( C )
A.绳子自由端上升0.4m
B.拉力F做功4J
C.动滑轮重为2N
D.该动滑轮的机械效率为90%
8.如图3-4-56所示,已知斜面长5 m,高2 m,拉力为50 N。利用这个装置将重为100 N的物体在5 s内匀速从斜面的底端拉到顶端。则拉力做功的功率为__100__W,该装置的机械效率为__40%__。
图3-4-56
【解析】 拉力通过的距离是斜面长度的2倍,P====100W,
η===×100%=40%。
图3-4-57
9.如图3-4-57所示,是建筑工人利用滑轮组从竖直深井中提取泥土的情形。某次操作中,工人用400 N的拉力F在1分钟内将总重为900 N的泥土匀速提升5 m。则在这段时间内:
(1)拉力F所做的有用功是多少?
(2)拉力F做功的功率是多少?
(3)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是多大?
【解析】 (1)拉力F所做的有用功为:W有=Gh=900N×5m=4500J;
(2)拉力F移动的距离S为:S=3h=3×5m=15m;
拉力F所做的总功为:W总=FS=400N×15m=6000J;
则拉力F做功的功率P为:P===100W;
(3)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η=×100%=×100%=75%。
答:(1)力F所做的有用功是4500J;
(2)拉力F做功的功率是100W;
(3)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是75%。
10.如图3-4-58所示,用一个重为9 N的动滑轮来匀速提升物体,在
图3-4-58
实际工作中竖直向上的拉力为30 N,则动滑轮的机械效率( C )
A.一定等于85%
B.一定大于85%
C.一定小于85%
D.以上情况都有可能
【解析】 由于拉力为30牛,不考虑绳子与滑轮间摩擦时总重为60N,物重为51牛,机械效率为85%。
11.某实验小学的同学们在探究“斜面的机械效率”实验时。用弹簧测力计沿斜面匀速向上拉动物块,收集了下表中的实验数据。
实验次数 斜面倾斜程度 物块重力G/N 斜面高度h/m 拉力F/N 斜面长度S/m 机械效率η
1 较缓 5 0.2 2.4 1 41.7%
2 较陡 5 0.5 3.2 1 78.1%
3 最陡 5 0.7 4.3 1 81.4%
(1)实验过程中拉力的方向应与__斜面平行__。
(2)分析表中的数据可得出:在其它条件一定时,斜面越缓越__省__(选填“省”或“费”)力;斜面越陡,机械效率越 __高__(选填“高”或“低”)。
(3)该小组又进行了第4次实验,他们在斜面上铺上棉布,使斜面变粗糙,保持斜面高和长分别是0.5m和1m,用弹簧测力计拉动同一物块沿斜面向上做匀速直线运动,读出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4.5N,他们测得这种情况下斜面的机械效率为__55.6%__。把第4次与第2次测量结果相比较,还能得出__在其他条件相同时,斜面越粗糙,机械效率越低__。
(4)当用弹簧测力计沿斜面匀速向上拉动物块时,物块所受的拉力__大于__物块所受的摩擦力(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5)斜面在生产和生活中应用广泛,请你举出一个生产或生活中利用斜面的实例:__盘山公路__。
12.在“探究影响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因素”实验中,某同学用如图3-4-59所示的同一滑轮组分别做了三次实验,实验数据记录如下:
图3-4-59
实验次数 钩码重/N 钩码上升的距离/cm 弹簧测力计的读数/N 弹簧测力计上升的距离/cm 机械效率
1 2 8 0.8 24 83.3%
2 4 5 1.5 15 88.9%
3 6 10 2.2 30 90.9%
(1)在表中的空格处填上适当的数据;(机械效率用百分数表示,保留一位小数)
【答案】 88.9% 2.2 30
(2)在实验操作中应竖直向上__匀速__拉动弹簧测力计;
(3)从实验数据分析得出:使用同一滑轮组,__增加物重__可以提高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4)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可能还与其他因素有关,请你作出恰当的猜想: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__动滑轮重(或绳与滑轮的摩擦等)__ 有关(写出一种影响因素即可)。
13.如图3-4-60所示,要把一个质量是450 kg的贵重物品A沿水平地面移动100 m,
图3-4-60
为保护该物品,工人把它放在一个质量是50 kg的木板B上,然后用F=400 N的水平拉力将木板B沿直线匀速拉动,直至终点。(提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的大小成正比)
(1)在匀速拉动B的过程中,A、B之间的摩擦力是多少?
(2)计算拉力F做的总功是多少焦耳?
(3)在拉力F做功的过程中,机械效率是多少?
【答案】 (1)0 (2)4×104 (3)90%
【解析】 (2)W总=Fs=400N×100m=4×104J;
(3)∵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的大小成正比,
∴=,
即F有=·F总=F总,
η=×100%=×100%=90%。
14.[2012·河北]如图3-4-61所示,重为8 N的物体A在拉力F的作用下,5 s内匀速运动了0.5 m。拉力F做的功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3-4-62所示。已知动滑轮重0.5 N,物体A在水平桌面上运动时受到的摩擦阻力f为物重G的0.5倍。求:
图3-4-61 图3-4-62
(1)拉力F的功率。
(2)拉力F的大小。
(3)克服绳重及摩擦所做的额外功占总功的比例。
【答案】 (1)0.5W (2)2.5N (3)
【解析】 (1)由图可知,5s内拉力F做的功为2.5J,
拉力的功率为:P===0.5W;
(2)由图可知,绳子末端移动的距离为物体移动距离的2倍,
绳子末端的速度为:v绳=2v物=2×=2×m=0.2m/s,
由于物体匀速运动,则P=Fv,
所以拉力F===2.5N;
(3)克服绳重及摩擦所做的额外功为:
W额外=W总-W有用-W动,
则克服绳重及摩擦所做的额外功占总功的比例为:
===
=。第4课时 机械效率
1.在日常生活中,用10 N的拉力不能提起重15 N的物体的简单机械是( )
A.一个定滑轮 B.一个动滑轮
C.杠杆 D.斜面
2.小虎将二十本书装在一个木箱里搬上三楼,为了提高机械效率,以下做法可行的是( )
A.小虎叫小熊一起将书抬上三楼
B.小虎抱这箱书乘电梯上三楼
C.小虎将书从木箱中拿出放入一个较轻的纸箱中搬上三楼
D.小虎将书分两次用木箱搬上三楼
3.如图3-4-51,绳及滑轮重不计,绳与滑轮的摩擦不计。若已知用F=30 N的拉力可使物体沿水平地面匀速运动,那么,下列所求物理量正确的是( )
图3-4-51
A.可求物体重为60 N
B.可求物体重为90 N
C.可求物体受的摩擦力为60 N
D.可求物体受的摩擦力为90 N
图3-4-52
4.如图3-4-52所示,将同一物体分别沿s1、s2、s3三个等高斜面匀速拉到顶部,且F1>F2>F3,则拉力所做的有用功( )
A.W1=W2=W3 B.W1>W2>W3
C.W15.如图3-4-53所示是使用简单机械匀速提升同一物体的四种方式(不计机械自重和摩擦),其中所需动力最小的是( )
图3-4-53
图3-4-54
6.用图3-4-54所示甲、乙两种方式匀速提升重为100 N的物体,已知滑轮重20 N,绳重和摩擦力不计。则( )
A.手的拉力:F甲=F乙;机械效率:η甲=η乙
B.手的拉力:F甲<F乙;机械效率:η甲<η乙
C.手的拉力:F甲>F乙;机械效率:η甲<η乙
D.手的拉力:F甲>F乙;机械效率:η甲>η乙
图3-4-55
7.[2013·宁波]如图3-4-55所示,物体G在竖直向上的拉力F的作用下,匀速上升0.2m。已知G=18N,F=10N。这一过程中,不能得到的结论是( )
A.绳子自由端上升0.4m
B.拉力F做功4J
C.动滑轮重为2N
D.该动滑轮的机械效率为90%
8.如图3-4-56所示,已知斜面长5 m,高2 m,拉力为50 N。利用这个装置将重为100 N的物体在5 s内匀速从斜面的底端拉到顶端。则拉力做功的功率为____W,该装置的机械效率为____。
图3-4-56
图3-4-57
9.如图3-4-57所示,是建筑工人利用滑轮组从竖直深井中提取泥土的情形。某次操作中,工人用400 N的拉力F在1分钟内将总重为900 N的泥土匀速提升5 m。则在这段时间内:
(1)拉力F所做的有用功是多少?
(2)拉力F做功的功率是多少?
(3)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是多大?
\
10.如图3-4-58所示,用一个重为9 N的动滑轮来匀速提升物体,在
图3-4-58
实际工作中竖直向上的拉力为30 N,则动滑轮的机械效率( )
A.一定等于85%
B.一定大于85%
C.一定小于85%
D.以上情况都有可能
11.某实验小学的同学们在探究“斜面的机械效率”实验时。用弹簧测力计沿斜面匀速向上拉动物块,收集了下表中的实验数据。
实验次数 斜面倾斜程度 物块重力G/N 斜面高度h/m 拉力F/N 斜面长度S/m 机械效率η
1 较缓 5 0.2 2.4 1 41.7%
2 较陡 5 0.5 3.2 1 78.1%
3 最陡 5 0.7 4.3 1 81.4%
(1)实验过程中拉力的方向应与____。
(2)分析表中的数据可得出:在其它条件一定时,斜面越缓越___(选填“省”或“费”)力;斜面越陡,机械效率越 ____(选填“高”或“低”)。
(3)该小组又进行了第4次实验,他们在斜面上铺上棉布,使斜面变粗糙,保持斜面高和长分别是0.5m和1m,用弹簧测力计拉动同一物块沿斜面向上做匀速直线运动,读出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4.5N,他们测得这种情况下斜面的机械效率为____。把第4次与第2次测量结果相比较,还能得出____。
(4)当用弹簧测力计沿斜面匀速向上拉动物块时,物块所受的拉力____物块所受的摩擦力(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5)斜面在生产和生活中应用广泛,请你举出一个生产或生活中利用斜面的实例:__ _。
12.在“探究影响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因素”实验中,某同学用如图3-4-59所示的同一滑轮组分别做了三次实验,实验数据记录如下:
图3-4-59
实验次数 钩码重/N 钩码上升的距离/cm 弹簧测力计的读数/N 弹簧测力计上升的距离/cm 机械效率
1 2 8 0.8 24 83.3%
2 4 5 1.5 15
3 6 10 90.9%
(1)在表中的空格处填上适当的数据;(机械效率用百分数表示,保留一位小数)
(2)在实验操作中应竖直向上____拉动弹簧测力计;
(3)从实验数据分析得出:使用同一滑轮组,____可以提高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4)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可能还与其他因素有关,请你作出恰当的猜想: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__ __ 有关(写出一种影响因素即可)。
13.如图3-4-60所示,要把一个质量是450 kg的贵重物品A沿水平地面移动100 m,
图3-4-60
为保护该物品,工人把它放在一个质量是50 kg的木板B上,然后用F=400 N的水平拉力将木板B沿直线匀速拉动,直至终点。(提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的大小成正比)
(1)在匀速拉动B的过程中,A、B之间的摩擦力是多少?
(2)计算拉力F做的总功是多少焦耳?
(3)在拉力F做功的过程中,机械效率是多少?
14.[2012·河北]如图3-4-61所示,重为8 N的物体A在拉力F的作用下,5 s内匀速运动了0.5 m。拉力F做的功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3-4-62所示。已知动滑轮重0.5 N,物体A在水平桌面上运动时受到的摩擦阻力f为物重G的0.5倍。求:
图3-4-61 图3-4-62
(1)拉力F的功率。
(2)拉力F的大小。
(3)克服绳重及摩擦所做的额外功占总功的比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