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 第3单元 第13课 东汉的兴衰 习题课件(27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 第3单元 第13课 东汉的兴衰 习题课件(27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3.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7-29 21:05:5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7张PPT)
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
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第13课
东汉的兴衰

学习目标

课前预学

课堂研学

基础导练
  通过了解西汉末年到东汉的政治、社会动荡,知道这一时期的统治局面。
一、王莽新朝:公元9年,外戚______夺取政权,建立______,西汉灭亡。
二、东汉建立:公元25年,______________称帝,定都______,史称______。
王莽
新朝
刘秀(光武帝)
洛阳
东汉
三、光武帝巩固统治
(一)主要措施
1.______奴婢;______农民的负担,减轻______。
2.合并郡县,裁减官员,加强对官吏的监督,惩处贪官污吏。
3.允许_______________内迁,缓和民族矛盾。
(二)影响:社会出现了比较安定的局面,经济得到____________,史称“__________”。
释放
减轻
刑罚
北方少数民族
恢复和发展
光武中兴
四、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1.原因:东汉中期后,继位的皇帝大多年幼,不能主政,太后临朝,外戚势力膨胀;皇帝亲政,依赖宦官除掉外戚,宦官得到宠信,把持朝政。
2.影响:__________________的恶性循环,动摇了东汉的统治,东汉王朝走向衰亡。
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五、黄巾起义
1.背景:东汉后期的黑暗统治导致反抗情绪在民间蔓延。
2.领导人:______。
3.创立的宗教组织:________。
4.过程:_____年,起义爆发.起义军头裹______,在各地发起猛烈进攻。在东汉军队的残酷镇压下,黄巾起义最终失败。
5.影响:沉重______了______的统治,使其一蹶不振。
张角
太平道
184
黄巾
打击
东汉
1.图一:东汉_______画像砖,衬托出一派__________的世俗生活景象。
2.图二:_________(模型),豪强大族的_______和______设施紧密结合,透露出东汉____________________的情形。
3.图三:反映了东汉中期以后的统治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
4.图四:东汉彩绘陶击鼓说唱俑,从一个侧面反映了______的民间生活气息和地方风貌。
宅院
安逸祥和
陶院落
住宅
防御
阶级对立和社会动乱
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东汉
核心点 光武中兴
【例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西汉后期,朝政越来越腐败,土地兼并日益严重;公元9年,外戚王莽夺取政权,西汉灭亡。王莽的施政加剧了社会动荡。不久,王莽政权被农民起义推翻。
材料二 光武帝的姐姐湖阳公主的宠奴杀了人,躲藏到公主府。洛阳县令董宣带人把他抓获处死,并指责公主的过失。公主向光武帝哭诉,光武帝命董宣向公主叩头谢罪,董宣就是不低头。光武帝赏识他的骨气,赐给他30万钱,赞许他为“强项令”。后来,在光武帝统治后期出现了盛世局面。
(1)读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回答:王莽政权为什么会被农民起义推翻?后来王莽政权被哪一新政权取代?“新政权”的建立者是谁?
原因:西汉后期,朝政腐败;王莽的施政更加剧了社会动荡,引起各地农民起义。新政权:东汉。建立者:刘秀。
(2)读材料二,指出董宣身上有怎样的骨气?光武帝赞许董宣为“强项令”,反映了他怎样的执政理念?
为官正直廉洁,秉公执法,不畏权势。理念:惩处贪官污吏,任用清廉官吏(或弘扬正气、反腐倡廉)。
(3)材料二中光武帝后期的盛世局面史称什么?简析出现这一盛世的原因。
“光武中兴”。原因:光武帝采取了一系列稳定社会局面的措施。他多次下令释放奴婢,减轻农民负担,减轻刑罚;还合并郡县,裁减官员,加强对官吏的监督,惩处贪官污吏;又允许北方少数民族内迁,缓和民族矛盾等。
(4)读完上述材料,你有何感悟?
要吸收前朝速亡的教训;实行休养生息政策;加强农业生产,以民为本,实行仁政等。
核心点 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例2】 下表列出了东汉后期10个皇帝的即位年龄及寿命(皇帝即位的平均年龄为9.5岁,平均寿命为24岁)。这种情形与东汉中后期哪一政局有关(  )



A.爆发农民起义   B.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C.东汉走向灭亡   D.诸侯割据一方
皇帝 和帝 殇帝 安帝 顺帝 冲帝 质帝 桓帝 灵帝 少帝 献帝
即位年龄 10 1 13 11 2 8 15 12 17 9
寿命 27 2 32 30 3 9 36 34 18 54
B
【易错易混】
1.陈胜、吴广领导的秦末农民起义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黄巾大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利用宗教形式组织、发动的起义,两大起义最终都被镇压而失败。
2.汉武帝刘彻是西汉第七位皇帝,谥号孝武皇帝,故称汉武帝。刘秀是东汉王朝的开国皇帝,谥号光武皇帝,故称光武帝,他的治世称为“光武中兴”。
【比较记忆】
西汉、东汉政权初立的比较
项目 西汉 东汉
时间 公元前202年 公元25年
都城 长安 洛阳
开国者 刘邦 刘秀
治世 “文景之治” 光武中兴
相同点 二人都是农民起义的领袖;都在经历农民起义后建立政权;都吸收前代灭亡的教训;都采取休养生息政策;都采取轻徭薄赋的政策,加强吏治;都释放奴婢,以增加劳动力,发展生产
知识点  光武中兴
1.“一进为过厅,内院有双鹤对舞……二进为堂屋,堂上置樽酒,主客对酌……楼下系一猛犬,有仆役执帚清扫。”东汉画像砖中这一安逸祥和的世俗生活景象反映了(  )
A.光武中兴,人民生活安乐 B.宦官专权,社会动荡不安
C.外戚专权,政治腐败不堪 D.“文景之治”,经济繁荣发展
A
2.下列选项不属于光武帝采取稳定社会局面措施的是(  )
A.下令释放奴婢    B.减轻刑罚  
C.合并郡县   D.阻止北方少数民族内迁
3.汉光武帝与汉高祖时期采取的相同的统治措施是(  )
A.减轻田租,三十税一 B.让士兵复员,还乡务农
C.厚待武将,重用文臣 D.释放奴婢为民
D
D
知识点  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4.从东汉到西晋统一前的100多年间,全国人口减少了390多万,平均每年减少近28万。这时期人口大量减少的主要原因是(  )
A.北方自然条件恶劣  B.人口南迁
C.政局动荡战乱频繁  D.南方地区宜居
C
5.“跋扈将军”梁冀其妹为汉顺帝皇后。顺帝死后,梁冀先后立冲帝、质帝、桓帝,自己把持朝政,一手遮天,皇帝反而成为了无权的傀儡。这反映了东汉时期的(  )
A.中央和地方矛盾加剧 B.皇帝昏庸、不理朝政
C.外戚专权政治腐败 D.统治阶级的派系斗争
6.东汉后期外戚宦官交替专权的主要表现不包括(  )
A.外戚宦官轮流把持朝政 B.任用亲信
C.外戚宦官交替称帝 D.诛杀异己
C
C
知识点  黄巾起义 
7.184年,黄巾大起义爆发,使东汉政权迅速处于土崩瓦解的境地。这次起义的领导人是(  )
A.陈胜 B.刘邦
C.张角 D.刘秀
8.为了宣传和发动群众参与起义,黄巾起义的主要组织和领导者以治病为名,创立了(  )
A.拜上帝教 B.太平道
C.佛教 D.五斗米道
C
B
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中国两千年左右的封建历史上,比较值得称道,能够做到齐家治国的榜样,大概算来,只有东汉中兴之主的光武帝刘秀一人。
——南怀瑾
材料二 民有嫁妻卖子欲归父母者,恣听之。敢拘执,论如律。(译文:卖身为奴的人,愿意跟父母回家的,听其自便,如有敢拘留不放的,以掠卖人口罪论处)
——《后汉书 光武帝纪》
材料三 “天地之性人为贵。其杀奴婢,不得减罪。”“诏陇、蜀民被略为奴婢自讼者,及狱官未报,一切免为庶人。”“诏益州民自八年以来被略为奴婢者,皆一切免为庶人。”
——《后汉书 光武帝纪》
材料四: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
——黄巾起义的口号
(1)材料一中的“东汉中兴”在历史上被称为什么?
光武中兴。
(2)依据材料二、三,归纳光武帝采取了什么措施来实现“东汉中兴”。
释放奴婢和禁止虐杀奴婢。
(3)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材料四中的起义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沉重打击了东汉的统治,使其一蹶不振。
(4)上述材料与东汉的兴衰有关,读了这些材料,你有何启示?
统治者要注重发展生产,减轻人民的负担.缓和阶级矛盾。(答案言之有理即可)
1.(2021 成都)“牛”作为吃苦耐劳、默默奉献的精神化身,在许多中国文物中都能见到它的身影。如图这组与牛有关的文物反映出汉代(  )
A.绘画技巧的成熟
B.盐铁官营的实施 
C.经济重心的南移
D.农耕技术的发展
D
2.(2020 广东)东汉梁太后之兄梁冀独揽朝政20余年。梁冀一门“前后七封侯,三皇后,六贵人,二大将军……其余卿、将、尹、校五十七人”,宗室姻亲充斥朝廷和郡县。这说明当时(  )
A.官僚机构臃肿 B.宦官把持朝政
C.豪强地主横行 D.外戚势力膨胀
D
3.(2020 青岛)“(公元25年)九月,赤眉入长安,更始降,旋为赤眉所杀。光武则乘机南下,攻下洛阳,并定都于此。”后世称“光武”所建的政权为(  )
A.西汉 B.东汉
C.蜀汉 D.后汉
B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