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义务教育课本(试用本)《小学数学》
二年级第一学期第五单元
《长方体、正方体的
初步认识》
1
一、教学内容
九年义务教育课本《数学》二年级第一学期(试用本)P67—70。
二、教学内容分析
1.学情分析
学生在一年级时已经初步认识了一些立体图形,形成了一定的空间观念。并在生活中积
累了有关长方体、正方体特征的经验,也为学生的认知奠定了感性基础。
由于低年级学生的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因此在学习抽象的图形知识时,需要直观
形象支撑。而观察与动手操作都是非常重要的手段,因此本节课通过多样的学具操作,让学
生在操作活动中感悟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及它们之间的异同点,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2.教材分析
本课教学内容是二年级第一学期第五单元“几何小实践”中第 67-70页“长方体、正方
体的初步认识”,属于几何小实践单元。教材在初步认识正方体与长方体后直接点明“正方
体是特殊的长方体”,并将面、棱、顶点的名称介绍给学生。通过学生自己动手搭正方体框架,
讨论归纳出正方体棱、顶点的数量和特征,并通过数一数、量一量来解决正方体“面有几个,
面上的角是什么角”的问题。随后探究长方体,先让学生搭各种各样的正方体与长方体框架
并进行分类,再通过观察比较发现长方体和正方体面、棱、顶点的数量以及棱的特征。
原教材中是先认识正方体再认识长方体,从特殊到一般,而本节课的设计是从一般到特
殊,先研究长方体,再将对正方体特征的探究作为跟进练习呈现,让学生经历“猜想-验证”
的过程,并在探究过程中渗透分类、类比、比较的数学思想。
3.重构教材说明:
(1)原教材中是先认识正方体再认识长方体,从特殊到一般,而本节课的设计是从一般
到特殊,先研究长方体,再将对正方体特征的探究作为跟进练习呈现,并在探究正方体的环
节渗透“猜想-验证”的数学思想。
(2)原教材中是先用小球与小棒搭大小不同的正方体、长方体框架,然后再根据小棒和
小球的数量和特征探究正方体、长方体面、棱、顶点的数量和特征。而本节课是通过拆一拆
2
长方体、正方体框架,观察、猜想、验证长方体和正方体面、棱、顶点的数量和特征。降低
了学生操作的难度,但加强了操作感悟,学生在多次操作验证中更能理解长方体、正方体面
和棱的数量与特征。
(3)原教材是在初步认识正方体与长方体后直接点明“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考虑
到这是学习的难点,且是小学阶段第一次出现这样的包含关系,所以在本节课探究长方体面、
棱的特征时,补充增加对“相对面”“相对的棱”的特征探究,再通过对比,让学生感受其中
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发现“长方体有的特征正方体都有”,从而更好地理解“正方体是特殊的
长方体”。
三、教学目标
1.通过丰富的动手操作活动,初步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面、棱、
顶点的数量和特征。
2.在探究过程中历经“观察-猜想-验证”的学习过程,培养探究能力和归纳能力,发展
空间观念。
3.通过比较长方体、正方体的异同,初步理解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在小组合作探究
中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
四、教学重点
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面、棱和顶点的数量和特征。
五、教学难点
初步理解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
六、教育技术与学习资源应用
运用 seewo白板呈现“引入”环节的礼物情境,让学生动手拖一拖图形进行分类,激发
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操作环节均加入背景音乐,为学生营造轻松愉悦的动手操作氛围,同
3
时避免小组之间的干扰。这节课为各小组准备了学具篮和多种学具,包括长方体、正方体模
型和长方体、正方体框架,为学生进行充分有序的操作探究提供了便利。
七、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及对应目标
师生活动与设计意图
评价关注点
环节一:
1.出示礼物图,按照不同形状分类。
2.说一说分类依据。
能按照不
同形状准
确对物体
进行分
类,并能
说出分类
依据。
情境激趣,
复习旧知。
从实际生活
引入,激发
学生兴趣,
并复习旧
知。
3.出示课题:长方体、正方体的初步认识。
【设计意图】
从实际生活引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复习旧知,为进一步学习长
方体、正方体做铺垫。
探究一: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面、棱、顶点。
1.学生活动操作。
认识长方
体、正方
体的面、
棱、顶点。
环节二:
小组合作,
探究新知。
通过丰富的
动手操作活
动,初步认
识长方体和
正方体的
面、棱和顶
点。通过操
作验证,了
解长方体
摸一摸长方体、正方体模型,说说感受。
2.媒体演示:认识长方体面、棱、顶点。
3.填一填。
【设计意图】
学生通过摸一摸长方体或正方体模型,直观感受光滑的面、凸凸的棱、
尖尖的顶点,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面、棱、顶点。
4
面、棱、顶探究二:探究长方体面、棱、顶点的数量和特征。
点的数量和(一)探究长方体“顶点”的数量。
能通过操
作验证,
发现长方
体面、棱、
顶点的数
量和特
特征。
1.小组讨论:有序地数出顶点数量。
对应目标: 2.小结:长方体有8个顶点。
1、3
(二)探究长方体“面”的数量和特征。
1.小组合作:探究长方体“面”的数量和特征。可以将长方体模征。理解
型拆一拆,验证你的想法,并填写学习任务①。
“不都相
等”、“相
对面”、
“相对的
棱”的含
义。
2.汇报面的数量,认识“相对面”。
3.汇报面的特征,通过重叠演示进行验证,感悟“长方体相对面
完全相同”。
(三)探究长方体“棱”的数量和特征。
1.小组合作:探究长方体“棱”的数量和特征。
可以将长方体框架拆一拆,验证你的想法。
2.汇报棱的数量,认识“相对的棱”。
3.汇报棱的特征,通过重叠演示进行验证。
理解“不都相等”含义,验证大长方体棱的长度不都相等,发
现“相对的棱长度相等”。
5
4.小结:
刚才通过丰富多样的操作活动,数一数、拆一拆、比一比,我
们知道了长方体面、棱、顶点的数量和特征。
【设计意图】
在丰富多样的操作活动中,通过数一数、拆一拆、比一比的过程,验
证长方体面、棱、顶点的数量和特征,理解“相对面”、“相对的棱”、“不
都相等”的含义。
环节三:
探究三:探究正方体“面、棱、顶点”的数量和特征。
能通过观
察,合理
猜想,并
通过操作
验证自己
的猜想,
发现正方
体面、棱、
顶点的数
量和特
征。
1.仔细观察,猜一猜正方体“面、棱、顶点”的数量和特征。
跟进探究,
猜想验证。
小组合作,
探究正方体
“面、棱、
顶点”的数
量和特征。
培养探究和
归纳能力,
感受“猜想-
验证”的数
学思想。
2.利用正方体模型和框架,小组合作探究,验证猜想。
3.交流汇报:通过重叠操作验证正方体“所有面完全相同”,“所
有棱的长度都相等”。
【设计意图】
正方体的探究经历观察、猜想和验证的学习过程,通过数一数、拆一
拆、比一比,小组合作自主验证正方体面、棱、顶点的数量和特征。让学
生在探究过程中感受“猜想、验证”的数学思想。
对应目标:
1、3
6
环节四:
探究四:探究正方体和长方体之间的关系。
能初步梳
关系探究。
刚才我们通过观察、猜想和验证,一起探究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理、分析、
通过讨论长面、棱、顶点的数量和特征,回忆一下我们所学的内容,想一想发现长方
方体、正方长方体和正方体有什么相同点,又有什么不同点呢?
体、正方体
的相同点
和不同点。
理解“正方
体是特殊
的长方
体”。
体的相同点 1.小组讨论。
和不同点, 2.结合学生回答,梳理板书展示相同点、不同点。
梳理板书、 3.完成学习任务②。
填写表格、
呈现集合圈
等形式,理
解“正方体
是特殊的长
方体”。
4.通过媒体演示,理解“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
对应目标:2
【设计意图】
通过梳理长方体、正方体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让学生直观感悟到“长
方体的特征正方体都有”,从而更深刻地理解“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
1.课堂回顾
能回顾梳
理知识要
点,谈谈
自己的收
环节五: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学到了哪些新本领?
课堂小结。
通过对学习
知识和方法 2.课后作业
的回顾,培
养总结归纳
能力。
刚才我们已经拆了长方体、正方体的模型和框架,你能用今获。
天新学本领,根据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把它们复原吗?课后我
们一起来试试。
7
回家后,请你也找一找长方体、正方体物品,把你今天学到
的本领介绍给爸爸妈妈听。
【设计意图】
通过学习过程的回顾,帮助学生在学习行为与活动目标之间建立起有
意识的联系,渗透学生反思意识和能力的培养。
长方体、正方体的初步认识
数量
6个
特征
面
相对面完全相同
所有面完全相同
棱的长度都相等
观察
猜想
验证
板书设计
棱
12条棱的长度不都相等
相对的棱长度相等
8个
顶点
关系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
任务一:根据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尝试复原模型和框架。
作业与评价
任务二:找一找生活中的长方体、正方体物品,把你今天学到的本领介绍给爸
爸妈妈听。
8
八、教学意图与说明
《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应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发学生的
数学思考,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使学生掌握恰当的数学学习方法。本课内容
活动性和操作性比较强,学生在观察和动手操作的过程中不断积累经验,逐步形成几何概念,
发展良好的数学思维。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良好的学习方式,
对今后学习能力的可持续发展具有深远地意义。为此,在教学过程我注重以下三方面的设计:
1.生活情境引入,唤醒旧知激发兴趣。
学生在一年级时已经初步认识了一些立体图形,并在生活中积累了有关长方体、正方体
特征的经验。在课的开头,通过出示礼品图,展示生活中常见的长方体、正方体物品,激发
学生学习兴趣,感悟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并通过按照不同形状对图形进行分类的活动,
唤起学生对一年级所学立体图形知识的记忆。
2.依托动手操作,促进学生对概念的理解。
由于低年级学生的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在学习抽象的图形知识时,需要直观形象
支撑,而观察与动手操作都是非常重要的手段,因此本节课让学生多次操作学具,通过拆一
拆长方体、正方体模型和框架,小组合作探究长方体、正方体面、棱、顶点的数量和特征。
利用充分的动手操作活动,加强学生的操作感悟,促进学生对几何概念的理解,培养学生的
空间想象能力。在多次的操作验证活动中,学生更能理解、感悟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的特征及
它们之间的异同点。
3.探究逐层递进,提升学生数学思维品质。
本节课从一般到特殊,先探究长方体面、棱、顶点的数量和特征,再将正方体的探究作
为跟进练习放手让学生探究,给了学生更多自主合作探究的机会。学生通过数一数、拆一拆、
比一比,充分探究长方体、正方体面、棱、顶点的数量和特征,并历经“观察-猜想-验证”
的学习过程。再通过新增“相对面”、“相对的棱”的特征探究,结合板书整理、表格梳理、
集合圈呈现等多种形式,让学生感受长方体与正方体之间的异同,进而发现“长方体有的特
征正方体都有”,深入理解正方体与长方体的关系——“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
探究逐层递进,加深学生对于难点知识的理解,提升学生数学思维的深刻性与灵活性。
9
1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