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下 8.1 压强同步练习(含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共20小题;共80分)
1. 下列事实中,最能说明压力产生的形变效果跟受力面积有关的是
A. 体积相同的实心铜块和铁块放在同一海绵上,铜块产生的效果显著
B. 同一个人站在水泥地上和沙坑中,在沙坑中会留下较深的脚印
C. 同一块砖平放和竖放在沙面上,竖放时陷入沙中的程度较显著
D. 行驶在同一泥地上的载重汽车,满载时在泥地上留下的痕迹深
2. 牛/米 ,后来被命名为
A. 牛顿 B. 帕斯卡 C. 焦耳 D. 瓦特
3. 九年级第一学期物理练习册共有 页,平放在水平桌面中央时,它对桌面的压强约为
A. 帕 B. 帕 C. 帕 D. 帕
4. 两人在相同的沙滩上散步,留下了深浅不同的脚印。则
A. 两人对沙滩的压力一定相等 B. 脚印深的人对沙滩的压强一定大
C. 两人对沙滩的压强一定相等 D. 脚印浅的人对沙滩的压力一定小
5. 铁轨下面垫枕木是为了
A. 增大压力 B. 增大压强 C. 减小压力 D. 减小压强
6. 下列事实中,最能说明压力产生的形变效果与受力面积有关的是
A. 相同形状的实心铜块和铁块放在同一海绵上,铜块产生的效果显著
B. 同一个人站在水泥地上和沙坑中,在沙坑中会留下较深的脚印
C. 同一块砖平放和竖放在沙面上,竖放时陷入沙中的程度较显著
D. 行驶在同一泥地上的载重汽车,满载时在泥地上留下的痕迹深
7. 下列实例中,属于增大压强的是
A. 坦克装有履带 B. 在铁轨下铺设枕木
C. 刀刃磨得锋利 D. 滑雪时站在雪橇上
8. 下列物理量中,能够直接反映压力产生的形变效果的是
A. 压力 B. 压强 C. 密度 D. 重力
9. 下列与物理单位“帕斯卡”相同的是
A. 牛顿/米 B. 牛顿/米 C. 米/牛顿 D. 米 /牛顿
10. 以科学家名字作为压强的单位的是
A. 牛顿 B. 帕斯卡 C. 伽利略 D. 阿基米德
11. 关于压强的概念,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压强只与压力有关 B. 压强只与受力面积有关
C. 压强与压力、受力面积都有关 D. 压强与压力、受力面积都无关
12. 在日常生活中,大型平板车的轮胎多而宽,其目的是为了
A. 增大压力 B. 减小压力 C. 增大压强 D. 减小压强
13. 关于压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压力和重力是同一个力 B. 压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
C. 物体受到压力后会发生形变 D. 压力的大小等于重力的大小
14. 如图所示,甲、乙为两个体积相同的实心柱体,密度分别为 、 ,它们对水平地面的压强相等。现沿水平方向将甲、乙截去相同的体积,甲、乙对地面压强变化量为 、 。则
A. , B. ,
C. , D. ,
15. 实心圆柱体甲、乙分别竖放于水平地面上,对地面的压强均为 ,若将甲叠放在乙上,乙对地面的压强为 。现将乙叠放在甲上,则甲对地面的压强为
A. B. C. D.
16. 甲、乙是由同种材料制成的规格相同的实心长方体,现将乙平放在水平面上,甲竖放在乙的上表面中央,若长方体的长、宽、高三者中,长度为 、高度为 , 与 之比为 ,如图所示。则:甲对乙的压强与乙对地面的压强之比为
A. B. C. D.
17. 均匀正方体甲、乙于水平地面上,对水平地面的压强分别为 、 ,如图所示。现沿水平方向分别切去相同高度的部分后,甲、乙剩余部分对水平地面的压强相等。下列关于甲、乙的密度 、 和甲、乙正方体对水平地面的压强 、 大小的判斯,正确的是
A. , B. ,
C. , D. ,
18. 实心均匀正方体甲、乙按如图所示放置在水平桌面上,已知它们对桌面的压强相等。现将乙在桌面外的部分沿竖直方向切去,切去的比例为 。甲按相同比例 沿水平方向切去一部分,并将切去部分叠放在对方剩余的上方,此时甲、乙对桌面的压力分别为 、 ,压强分别为 、 。关于压力、压强的大小关系,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 B. ,
C. , D. ,
19. 完全相同的圆柱体图甲、乙置于水平地面上,将圆柱体 、 分别置于它们的上方,甲、乙上表面受到的压强相等,如图所示。现将 、 位置互换,互换前后甲、乙上表面受到压强变化量大小分别为 、 ,互换后甲、乙对地面的压强分别为 、 ,则
A. , B. ,
C. , D. ,
20. 小敏利用海绵、桌子和砝码进行了如图探究实验。下列对整个探究活动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A. 探究的问题:压力的作用效果与什么因素有关
B. 探究的方法:控制变量法
C. 探究过程分析:通过观察海绵凹陷面积大小判断受力效果
D. 探究的结论: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的大小和受力面积大小有关
二、填空题(共7小题;共56分)
21. 如图中质量为 千克的物体 静止在水平地面,与地面接触面积为 , 所受重力为 牛,地面受到压力为 牛, 对地面的压强 帕 )。
22. 作用在物体表面并指向表面的力叫做压力,压力可以使物体发生 ,压力的作用效果与 和 有关。压强是反映 的物理量。物体单位 上受到的 叫做压强,平时我们在做实验时是通过观察受力面的 来比较压强大小的。
23. 如图为几种材料能承受的最大压强值,其中花岗岩能承受的最大压强为 帕,它表示的物理意义为 ;若分别在黏土砖和混凝土铺的地面上用花岗岩石砌墙,能砌的最大高度分别为 和 ,则 。
24. 物体 上所受的压力叫做压强。一张试卷平摊在水平桌面上时对桌面的压强约为 帕。 帕表示:每 面积上所受 。
25. 放在水平地面上的正方体,重力为 牛,棱长为 米,它对地面的压力 牛,压强力 帕;若沿竖直方向切去 ,剩余部分对地面的压力是 牛,对地面的压强是 帕;若沿水平方向切去 ,那么剩余部分对地面的压力是 牛,对地面的压强是 帕。
26. 如图所示,甲、乙两个实心均匀正方体放在水平地面上,两个正方体的边长分别为 和 (),它们对地面的压强相等。若在每个正方体的上部沿水平方向分别截去高度相同的部分,则剩余部分对地面压强 ;若将截去部分叠放在对方剩余部分上,则它们对地面的压强 (均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27. 一个人站立时对水平地面的压强为 帕,它表示的物理意义是 ;当他在水平地面上行走时,对地面的压强为 帕。如图所示是“自平衡电动踏板车”,当人站上踏板车后,踏板车对地面的压强 (选填“变小”、“不变”或“变大”)。
三、综合应用题(共6小题;共78分)
28. 如图所示,把小凳和砝码以不同形式放在海绵上,研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
(1)通过 来显示压力的作用效果,这就是实验中常用的 法;
(2)比较 两图可得出结论:压力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有关;
(3)比较乙、丙两图可得出结论:压力作用效果与 有关。
29. 双休日小嘉同学乘公交车到南湖旅游,一路上他发现了很多与生活相关的科学问题。
(1)上车后他看到用软质材料做的椅子,坐上去后感觉比用硬质塑料做的椅子要舒服,这是采用 的方法使压强减小的缘故。
(2)车子开动后,小嘉发现公交站台竟然往后运动了,这是因为他以 为参照物。
(3)车子到站后,广播提醒“车辆到站,请各位乘客等车子停稳后再有序下车”。如果车子没有停稳就下车,由于 人往往会站不稳而跌倒。
30. 为了探究物体对水平面的压力改变时水平面受到压强的变化量与哪些因素有关,某小组同学将底面积不同的物体置于同一海绵上进行实验。他们改变物体对海绵的压力,并用海绵下陷深度的变化量来反映压强的变化量。他们进行了三组实验,记录有关数据分别如表一、表二、表三所示。通过比较,他们发现每一组海绵下陷深度的变化量相同,而各组却不同,第一组下陷深度的变化量最大,第二组其次,第三组最小。
表一
表二
表三
(1)分析比较实验序号 的数据及观察到的现象,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当压力变化量相同时,受力面积越小,水平面受到压强的变化量越大。
(2)分析比较实验序号 与 的数据及观察到的现象,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当受力面积相同时, 。
(3)进一步综合分析比较表一、表二、表三中的数据及观察到的现象,并归纳得出结论:
① 分析比较 中的数据及观察到的现象,可归纳得出结论: 。
② 分析比较 中的数据及观察到的现象,可归纳得出结论: 。
31. 在松软的雪地上行走,脚容易陷进雪地里。即使是干燥的硬泥路面,坦克履带同样也会轧出印痕来。所有材料能够承受的压强都有一定限度,超过这个限度,材料就会受到损坏。下表所示是几种材料能够承受的最大压强及对应的密度值。
(1)由表中数据可知,四种材料中可承受的最大压强最大的是 。
(2)由表中数据可知,不同材料能承受的最大压强与其密度的关系是: 。
(3)如图所示是城市道路限制行车质量的标志,请根据压强公式推导说明限制行车质量不能过大的原因。 。
32. 松软的雪地上行走,脚容易陷进雪地里。即使是干燥的硬泥路面,坦克履带同样也会轧出印痕来。经验表明,所有材料能够承受的压强都有一定的限度,这个限度叫极限压强。如表所示的几种材料的极限压强值。
几种材料的极限压强值(单位:)
从表中的数据可以发现:
(1)花岗岩的极限压强值为 ,它表示加在花岗岩上的压强一旦超过它的大小,花岗岩就 (选填“能”、“不能”)承受;
(2)在表中提供的几种材料中,你还可以判断出 。
33. 据报道:“一男子陷在泥沼里,他挣扎着力图把一只脚拔出来,结果下陷得更快更深。抢救队员在泥沼上铺上木板,从木板上靠近该男子,把绳索递给他。大家合力把他拉出后,让他平躺在泥沼上慢慢移离泥沼。”
(1)报道中描述 的过程对泥沼的压强增大。
(2)报道中描述 和 的过程对泥沼的压强减小,你判断的依据是 。
答案
第一部分
1. C
2. B
3. B
4. B
5. D
【解析】火车的压力大小不变,在铁轨下面垫枕木,这样会增大受力面积,根据 可知,压强会减小。故选D。
6. C
7. C
8. B
9. B
10. B
【解析】以帕斯卡的名字命名了压强的单位,故B项正确。
11. C
12. D
【解析】大型平板车的轮胎多而宽,是在压力一定时,增大汽车与路面之间的受力面积,减小汽车对路面的压强,保护路面。
故选D。
13. C
【解析】A.压力和重力是两种不同性质的力,压力是相互接触的物体因相互挤压使物体发生形变时在接触面之间产生的力,重力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故A错误;
B.压力的方向与受力物体的表面垂直且指向受压物体,不一定竖直向下,故B错误;
C.压力是相互接触的物体因相互挤压使物体发生形变时在接触面之间产生的力,故C正确;
D.只有当物体放在水平面上,物体对水平面的压力等于重力大小,而放在斜面或压在竖直面产生的压力不等于重力,故D错误。
故选C。
14. A
15. A
【解析】实心圆柱体甲、乙分别竖放于水平地面上,对地面的压力分别等于其重力,乙对地面的压强为
甲对地面的压强为
由①②可得
若将甲叠放在乙上,乙对地面的压力等于甲、乙的重力和,则乙对地面的压强为
④除以①式,并整理可得
由③⑤得
乙叠放在甲上,则甲对地面的压强为
④除以⑦式得出
由⑥,故甲对地面的压强为
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16. D
17. C
【解析】由图可知,正方体甲的高度小于乙的高度,即 ,则水平切去相同高度后,甲的高度仍然小于乙的高度,即 ,由题意知,切去后剩余部分甲乙对地面的压强相等,即 ,则由公式 可知 ,由于切去的部分高度相同,且 ,根据 可知,切去部分的压强 ,由此可得 ,即
故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18. B
19. A
【解析】()设上图中, 对甲的压强为 , 对乙的压强为 ;
现将 、 位置互换,如下图所示:
因甲、乙两圆柱体完全相同,故交换后,甲受到压强为 ;乙受到的压强为 ;
所以,互换前后甲、乙上表面受到压强变化量大小分别为 ;
()完全相同的圆柱体图甲、乙置于水平地面上,将圆柱体 、 分别置于它们的上方,甲、乙上表面受到的压强相等,因 、 对支持面的压力等于其重力,
根据 (受力面积为两物体实验接触的面积),故有:
,
由原图知,;
故
设甲乙圆柱体的重力为 ,底面积为 ,互换后甲、乙对地面的压强分别为:
由①②③得:,只有A正确。
20. C
【解析】图中用海绵的凹陷程度来表示压力的作用效果,桌子正放和倒放改变海绵的受力面积,桌子上加砝码以改变海绵受到的压力,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和什么因素有关,所以A是正确的;
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有压力大小和受力面积的大小,探究压力作用效果和其中一个因素的关系时,就要采用控制变量法控制另一个因素一定,所以B是正确的;
海绵比较容易发生形变,所以应该用海绵的凹陷程度来表示压力的作用效果,而不是用海绵的凹陷面积来表示,故C错误;
由图甲、乙可知,海绵的受力面积(等于桌子腿的底面积)是一定的,乙图海绵受到的压力(等于桌子和砝码的总重力)比较大,海绵的凹陷程度大,说明在受力面积一定时,压力越大,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由图乙、丙可知,海绵受到的压力(等于桌子和砝码的总重力)一定,乙图海绵的受力面积(等于桌子腿的底面积)比较小,压力的作用效果比较明显,说明在压力一定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所以D是正确的。
第二部分
21. ;;
22. 垂直;形变;压力大小;受力面积;压力作用效果;受力面积;压力;凹陷深度
23. ;每平方米的花岗岩能够承受的最大压力为 ;
【解析】根据表格中的信息可知,花岗岩能承受的最大压强为 。
其物理意义是每平方米的花岗岩能够承受的最大压力为 。
从表格中的信息可知,在黏土砖能够承受的最大压强为 ,根据
则在黏土砖地面上用花岗岩石砌墙,能砌的最大高度为
混凝土铺的地面上用花岗岩石砌墙,能砌的最大高度为
则能砌的最大高度为之比为
能砌的最大高度为之比为 。
24. 单位面积;;压力大小为
【解析】压强是物体单位面积上承受的压力;
一张试卷平摊在水平桌面上时对桌面的压强约为 帕;
帕表示的是在每 面积上所受到的压力大小为 。
25. ;;;;;
26. 大于;小于
【解析】(1)因为 ,
又因为两物体对水平面的压强相同,即 ,,
所以 ,
当从水平方向截去相同高度 后,剩余的甲物体对水平面的压强:
,
剩余的乙物体对水平面的压强:
,
因为 ,即 ,
所以 ,即 ;
(2)把甲、乙均分为两部分,
甲最初对地面的压强
乙最初对地面的压强
由于它们均为实心正方体,且对地面的压强相等,可得 ,
甲切去部分的重
同理乙切去部分的重
有 ,
可得
将切去部分放置在对方剩余部分的上表面,
则此时甲的整体产生的压强
此时乙的整体产生的压强
由 可知,
由 可知,
而最初甲乙对地面压强相等,结合 可知,。
27. 每平方米的面积上所受到的压力为 牛;;变大。
【解析】()一个人站立时对水平地面的压强为 帕,表示的物理意义是:每平方米的面积上所受到的压力为 牛;
()因水平面上物体的压力和自身的重力相等,
所以,人站立时或行走时,对地面的压力相等,
因人站立时的受力面积为两只脚的底面积之和,行走时受力面积为一只脚的底面积,
则由 可知,人行走时的压强和站立时的压强关系为 ,
则当他在水平地面上行走时,对地面的压强:
;
()当人站上踏板车后,受力面积不变,踏板车对地面的压力增大,故踏板车对地面的压强变大。
第三部分
28. (1) 海绵的凹陷程度大小;转换
(2) 甲乙
(3) 受力面积
29. (1) 增大受力面积
【解析】人坐在椅子上,压力相等,人坐在用软质材料做的椅子,受力面积大,压强小,人感觉舒服。
(2) 公交车
【解析】车子开动后,小嘉发现公交站台竟然往后运动了,公交站台是被研究的物体,公交站台和公交车之间发生了位置的变化,所以以公交车为参照物,公交站台是运动的。
(3) 惯性
【解析】车子行驶时,乘客随车一起运动,当车没有停稳时乘客下车,乘客由于惯性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人往往站不稳而跌倒。
30. (1) 、 、 或 、 、 或 、 、
【解析】研究当压力变化量相同时,压强变化量与受力面积的关系,根据控制变量法,控制压力变化相同,只改变受力面积大小,故分析比较实验序号 、 、 或 、 、 或 、 、 的数据及观察到的现象,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当压力变化量相同时,受力面积越小,水平面受到压强的变化量越大。
(2) 压力变化量越小,水平面受到压强的变化量越小
【解析】分析比较实验序号 与 的数据知,压力变化量实验序号 中较小,而受力面积相同,由已知条件,第一组下陷深度的变化量最大,第二组其次,第三组最小,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当受力面积相同时,压力变化量越小,水平面受到压强的变化量越小。
(3) ① 表一、表二或表三;当压力变化量与受力面积的比值相等时,水平面受到的压强变化量相等
【解析】分析比较中的表一或表二或表三数据,压力变化量与受力面积之比:,即压力变化量与受力面积之比相等,由已知条件:每一组海绵下陷深度的变化量相同,故可归纳得出结论:当压力变化量与受力面积的比值相等时,水平面受到的压强变化量相等。
② 表一、表二和表三;当压力变化量与受力面积的比值越小时,水平面受到的压强变化量越小
【解析】分析比较表一、表二和表中的数据及观察到的现象,压力变化量与受力面积之比分别为: 、 、 ,即压力变化量与受力面积之比越来越小,由已知条件,第一组下陷深度的变化量最大,第二组其次,第三组最小,即水平面受到的压强变化量越小。可归纳得出结论:当压力变化量与受力面积的比值越小时,水平面受到的压强变化量越小。
31. (1) 工具钢
(2) 材料密度越大,材料能承受的最大压强越大
(3) ;受力面积相同,质量越大,压强越大,超过限度会损坏路面
32. (1) ;不能
(2) 不同材料的极限压强不同
33. (1) 把一只脚拔出来
(2) 铺上木板;平躺在泥沼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