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9.1《念奴娇 赤壁怀古》课件(共26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9.1《念奴娇 赤壁怀古》课件(共26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7-29 12:58:3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6张PPT)
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 轼
导入
贬到杭州,他说“我本无家更安住,故乡无此好湖山”。
贬到黄州,他说:“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
贬到惠州,他说:“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贬到儋州,他说:“九死南荒吾不悔,兹游奇绝冠平生”。
才华横溢的苏轼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人。北宋文学家、书画家、政治家
一门三父子,都是大文豪。诗赋传千古,峨眉共比高。苏轼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
与欧阳修并称“欧苏”,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苏轼简介
苏轼( 1036 一 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人。苏轼幼年时即极为出色,深得老师赏识。21岁时,苏轼与弟弟苏辙一起随父离家进京,第二年兄弟二人都中了进士。当时的文坛领袖欧阳修读了22岁的苏轼所写的文章后说:“不觉汗出 。快哉,快哉!老夫当避路,放他出人头地也。可喜!可喜!”并预言未来文坛将属于苏轼。苏轼的政治思想比较保守,宋神宗时,王安石当政,行新法,
苏轼极力反对,便请求外调,自熙宁 四年开始,他先后被派往杭州、密州、徐州、
湖州等地任地方官。革新除弊,因法便民,
颇有政绩。元丰二年(1079)那些曾经依附过王安石的小人搜集苏轼对新政不满的诗句,弹
劾苏轼,致其入狱。这就是宋代第一起文字狱——“乌台诗案”。苏轼被捕入狱,历时五个月,不论在朝在野,政见同与不同,营救者络绎不绝(包括王安石),最后,神宗才决定不杀苏轼,而贬为黄州团练副使了事。
从元丰二年(1079)到元佑元年(1086),苏轼在黄州生活的这七年,对苏轼一生产生了重大影响。黄州团练副使仅仅是个虚名,他不仅没有俸禄,而且受到监督.   
余秋雨在《苏东坡突围》中这样写道:“他从监狱里走来,带着一个极小的官职,实际上以一个流放犯的身份走来,带着官场和文坛泼给他的浑身脏水走来……一路上小人牵着大师,大师牵着历史,一路走来了黄州……”
频遭贬谪,一生历典八州,身行万里,走过无数穷山恶水,却都处如天堂,他说“此心安处是吾家”
苏轼被无数小人中伤下狱,朋友背叛,同道反目,见识了人世间万千丑态却说“眼前见天下无一不是好人”。他这样描述自己的一生:“载歌载舞,深得其乐”,可见苏轼是潇洒超俗的,乐观开朗的,旷达的。
念奴娇 · 赤壁怀古
(苏 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
垒(lěi)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guān)巾,谈笑间,樯橹(qiáng lǔ)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lèi)江月。
南宋俞文豹《吹剑录》记载:“……学士(苏东坡)词,须关西大汉、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
观眼前之景:
研读上阕,思考:
1、 上阙运用哪些意象,描绘一幅怎样的画面?
写景
写景
江浪
山崖陡峭不平
山岩高耸入云
水势汹涌澎湃
赤壁景象:
山石
拍 卷
穿
1、塑造了一个怎样的周瑜形象?
怀古
下阕:
小乔初嫁了
年轻得意
雄姿英发
英俊潇洒
羽扇纶巾
_______
从容儒雅
谈 笑 间
_______
指挥若定
樯橹灰飞烟灭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1. 塑造了一个怎样的周瑜形象?
从容破敌
怀古
年少英杰
赞美敬仰之情
苏轼一生
的坎坷遭遇
宋神宗时,苏轼因反对新法被贬黄州(湖北)。宋哲宗时,他又因反对全部废除新法而被贬惠州(广东),最后到偏远的儋州(今海南).他在晚年曾用这样一首诗概括自己的一生:
心似已灰之木,
身如不系之舟。
问汝平生功业,
黄州惠州儋州。
2.三国时代人物很多,作者为什么单单要选择周瑜?
怀古
情场官场战场,场场得意;
黄州惠州儋州,州州
失意
怀古
2.三国时代人物很多,作者为什么单单要选择周瑜?
生活
年龄
34
47
幸福美满
屡遭不幸
外貌
英俊儒雅
早生华发
职位
东吴都督
团练副使
际遇
功成名就
功业未就
基调
奋发得意
失意
周瑜 苏轼
对比当中,感叹自我
怀古
项目 周 瑜 苏 轼
年龄
婚姻
外貌
际遇
基调
34岁
47岁
幸福美满
屡遭不幸
英俊儒雅
早生华发
功成名就
功业未就
感 奋
感 伤
对比当中,哀叹自我
主题:
源自内心深处与他人的深刻比照。
怀古
研究性问题讨论:
1、如何理解“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这句有两种解释,一种理解是此时苏轼善于自我解脱,自解自慰,比较达观;一种理解是此时的苏轼有些消沉,愤懑无法排解,只好寄情山水。
导思点拨 求异创新
——两方面都得顾及到才好,不能过分强调哪一方面。
苏轼此时已经47岁了,他被贬谪到黄州,游览赤壁美景,如画江山,肯定深深感到特别有一种深深的失落感,年华老大,功业少成,想想人家周瑜,在三十四岁的时候,就已经名垂青史,已经立下赫赫战功。而自己还可能如周瑜那样吗?想到这,肯定心境苍凉,消沉之情是难免的。
导思点拨 求异创新
——但是,苏轼毕竟是苏轼,他并没有真的消极,他又特别想得开,苏轼可能在想,所有的风流人物都已经随着历史的潮水而被涤荡了,即使周瑜这样的人物不也是“浪淘尽”了吗?人生就如同梦境一般,何必过于执著呢?不如意事十之八九,所以他特别洒脱,把酒洒在地上祭奠江月。
抒怀:
从愤懑走向平静的自我排解。 消极苍凉,难掩豪放旷达。
在黄州的苏东坡是成熟了的苏东坡。这种成熟是一种不再需要对别人察颜观色的从容,一种终于停止向周围申诉求告的大气,一种不理会哄闹的微笑,一种洗刷了偏激的淡漠,一种无须伸张的厚实,一种并不陡峭的高度”。
——余秋雨《苏东坡突围》
怀古诗词鉴赏方法
1、弄清史实、典故。
2、寻找连接点,体悟感情。
3、品味技巧手法.
用典、对比、借景抒情、烘托映衬
本词艺术特色:
写景、怀古、抒情相结合。
知识总结
初到黄州(苏轼)
自笑平生为口忙,
老来事业转荒唐。
长江绕郭知鱼美,
好竹连山觉笋香。
诗中哪些句子体现出苏轼的旷达情怀?
拓展阅读
“在黄州的苏东坡是成熟了的苏东坡。这种成熟是一种不再需要对别人察颜观色的从容,一种终于停止向周围申诉求告的大气,一种不理会哄闹的微笑,一种洗刷了偏激的淡漠,一种无须伸张的厚实,一种并不陡峭的高度”。
(余秋雨《苏东坡突围》)
夜泊牛渚怀古 李白
牛渚西江夜,青天无片云。
登舟望秋月,空忆谢将军。
余亦能高咏,斯人不可闻。
明朝挂帆去,枫叶落纷纷。
[注]谢将军:东晋谢尚,官镇西将烟。镇守牛渚时曾于秋夜泛舟赏月,遇袁宏诵诗听后大为赞赏,邀袁过船长谈达旦,从此袁宏名声大著。

高考链接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复杂情感
这首诗既表达了作者怀才不遇、大志难酬的孤独和寂寞,
也表达了旷达、洒脱、豪放之情。
登金陵凤凰台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1)分别概括这首诗颔联和颈联的内容,并说说其中寄寓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慨。(4分)
(2)“总为浮云能蔽日”一句用了何种修辞手法?尾联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4分)
颔联写六朝古都的历史遗迹,颈联写金陵美丽的自然风物;寄寓人事沧桑、自然永恒以及六朝兴废的感慨。
比喻。①忧君王为奸邪所蒙蔽,忧奸邪为非作歹;②忧贤者包括自己不得任用,忧国忧君忧民。
拓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