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卫填海
【教学目标】
1.认识“帝、曰”等4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少”,会写“填、帝”等5个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能结合注释,用自己的话讲述精卫填海的故事。
4.能和同学交流精卫给自己留下的印象。
【教学重难点】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能借助注释说清故事的起因,发挥想象讲述故事的经过。
【教学准备】
教学PPT、音视频资源等。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谈话导入,揭示课题,交流练习册第三大题第一小题。
2.齐读课题,学生质疑。
设计意图:让学生针对课题进行质疑,在后续学习过程中带着问题思考,了解故事的起因与经过。
3.借助注释,认识主人公,学习生字“帝”。
4.联系《盘古开天地》,发现课题共同点。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出示自读要求,自由读课文。
(1)学习多音字。
①学习“少”。
正音。借助注释,了解“少女”的意思。
②学习“为”。
借助字典,联系上下文,明确字义和读音。
2.指名读课文,学习生字“溺”、“衔”。
①根据甲骨文,理解生字“溺”。
②结合插图,学习生字“衔”。
设计意图:学生在之前学习中已有文言文学习经验,知道理解文言文字词的基本方法,本课教学中从多个角度,如结合注释、借助插图、借助工具书、联系上下文来帮助学生理解字词,巩固旧知。
3.听录音,再读课文,读出节奏。
三、研读课文,理解感悟
1.结合注释,理解课文内容。
过渡:刚才我们已经通过注释,联系上下文,借助工具书读准了字音,注意了句内的停顿。接下来请大家继续用上这些方法,挑选你喜欢的句子说一说。可以适当地加上一些词语使句子更通顺。
设计意图:本课课文较短,共两句话。第一句简短简单,学生理解基本没有问题。而第二句话较长,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设计让孩子可根据自己的学习在两句中任意选择一句说一说,实现分层教育。
学习第一句话
出示: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
(1)说说第一句话的意思。
(2)学习“曰”
明确字义,指导书写。
学习第二句话。
出示: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1)学习“于”的用法
①正音:填塞。理解“堙于东海”。
②举例说明,理解“游于东海”。
(2)连起来说一说第二句的意思。
(3)完成练习部分第二大题。
小结:借助注释,联系上文,能帮助我们理解字、词、句的意思。
2.了解故事的起因和经过。
过渡:读懂了故事,现在这两个问题能解决了吗?
学生交流。
小结:课文虽然短短两句话,却让我们清晰地知道了精卫填海的起因和经过。
设计意图:本单元的一个语文要素是“了解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学习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本课为文言文,比较简短,在理解文章意思的基础上,请学生用文中语句来回答课堂伊始对课题提出的质疑,了解故事的起因和经过,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3.感受精卫的坚韧与执着。
(1)抓住“常”字,感受精卫如何夜夜以继日、风雨无阻地填海。
①交流感触最深的字。
②想象一下精卫会在什么时候填海。
观看视频,关注精卫的动作。
小结:注意了细节,就更能体会人物形象了。
(3)交流对精卫鸟的印象,感受它的坚韧执着。
(4)想象说话,感受东海的广阔,体会精卫填海的艰辛。
小结:通过想象对话,我们更深刻地体会到了精卫的决心。
设计意图:本课要求通过用自己的话讲述故事,体会故事的神奇,感受精卫坚韧执着的个性。展开想象讲述故事一直是学生学习的一个难点,通过抓关键字、注意细节、想象对话,层层递进。给以扶手,提示孩子如何展开想象。
4.用自己的话讲述故事。(练习册第四大题)
(1)结合课文、注释和插图,展开想象讲故事。
(2)小组交流互评。
设计意图:通过小组活动让学生在自主尝试后,与同伴进行交流,学会聆听,也更完善自己的回答。借助交流互评形式,以评价表为评价基础,让学生明确展开想象讲述故事的要点。
四、总结,齐读课文
1.感受神话故事神奇的想象。
2.总结全文。
3.齐读课文。
五、背诵课文,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
2.布置作业:①背诵课文。
②完成《语文练习部分》第四题。
【板书设计】
精卫填海 (为什么?怎么?)
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注释
细节
坚韧执着 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