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烛之武退秦师》教学设计部编版必修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2《烛之武退秦师》教学设计部编版必修下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1.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7-29 14:13:0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高中古代散文鉴赏 教学设计
——《烛之武退秦师》中的说理艺术
【教学目标】
1.通过品味言辞的对象、立场和效果,感受条理有序、层层深入的说理艺术。
2.结合背景知识,探究说理成功的原因,培养独立思考、理性批判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品味言辞的对象、立场和效果,感受条理有序、层层深入的说理艺术。
难点:结合背景知识,探究烛之武成功原因,形成独立思考、理性批判的习惯。
【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
背景知识
晋国发生内乱,晋献公的两个儿子夷吾和重耳分别逃往他国避难。晋献公死后,夷吾以割让河东五城作为条件,得到秦穆公支持,继承了王位称晋惠公。但他不仅不履行与秦国的献城承诺,而且三番五次挑衅秦国边境。公元前647年,晋国发生饥荒,晋惠公派人向秦国求救,秦国不计前嫌提供援助。可是事后晋惠公并未感恩图报,反而在两年后趁秦国发生旱灾之际,发动大军进攻秦国。秦穆公派军与晋战于韩原,晋军大败,晋惠公被俘。晋国被迫割让河东五城归秦,同时晋惠公以太子圉入秦为人质才得以脱身回国。
太子圉到秦国后,秦穆公为了笼络他,把自己的女儿怀赢嫁给了他,由此两国亲上加亲,秦国归还了晋国河东五城。秦晋两国以黄河为界重修旧好。可是当太子圉听说自己的父亲晋惠公病重时,害怕国君的位置会被传给别人,于是就扔下妻子怀赢,一个人偷偷跑回晋国。晋惠公死后,太子圉成为晋国君主,即晋怀公。从此晋秦不相往来。
秦穆公闻此事大怒,决定帮助重耳当上晋国国君,还把女儿怀赢改嫁给他,当时公子重耳尚在国外避难。公元前636年,秦穆公派兵护送重耳返回晋国,东渡黄河,占领狐。秦国和重耳的代表在郇会盟和谈。晋国同意立重耳为国君,遂入都城绛,称晋文公。秦晋两国遂和好如初。
二、课堂导入:回顾脉络
本文核心词: 退
谁退? 可以退谁? 选择了退谁? 退的结果是? 怎么退? 为什么如此退?
烛之武 秦退 秦 秦派兵驻守 晋自行撤兵 义退 今急而求子,郑亡子亦有不利焉
晋退 勇退 晋侯秦伯围郑
两国都退 智退 秦与郑无隙,秦与晋曾不合
三、以“以情动之,以礼服之”为主题,深度探究文本
说理讲究“以情动人,以理服人”。所谓“以情动人”就是善于抓住听者的心理,体贴关怀,曲尽其微;所谓“以理服人”就是阐述的理由脉络清晰、环环相扣、层层递进。请同学们找出文中的两段游说辞令,并思这些理由如何达成“以情动人,以理服人”的说理效果?
明确:引导学生找出郑伯、烛之武的言辞内容和对应的游说结果,引导学生推导说理对象、说理立场和说理效果。
言辞内容 对象 说理立场 说理结果 (原文词句) 说理效果
郑伯 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烛之武 烛之武的个人感受 许之 自我批评,抬高烛之武的地位,纾解烛之武怀才不遇的感受。
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 烛之武的个人利益 夜缒而出 直截了当,点明存亡与共的利害关系
烛之武 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 秦国 秦国国家利益 亡郑无益,且有损秦国利益 反向立意,以退为进,消除戒心,转换立场,激秦疑心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存郑有利 秦伯悦 正面说明,亮出来意,用秦贪心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 秦曾被晋损害 与郑人盟 援引旧例,离间秦晋,卸秦担心
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秦将被晋损害 使杞字、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假设论证,合理推导,激秦决心。
小结:
换位思考:或展示尊重,以情动之。如尊称、谦虚的表态;或坦诚描述拉近与游说对象的心理距离。
选准起点:找寻共同立场,晓之以理。从双方关切和共同利益切入,申明同一立场,让听者卸下防备,再说明道理。
逻辑严密:围绕核心点,层层递进。通过严密的逻辑呈现论证的合理性。
理据充分:或大胆假设,阐明利害。大胆假设事态发展的结果,放大利、害之处,更直观形象。也可援引旧例,增强假设的合理性。
四、课后作业
比较《烛之武退秦师》和《邹忌讽齐王纳谏》中的 说理方式,找出异同,并通过图式呈现你的发现。
明确:本题重在引导学生辨析说理特色,温习说理特点。
【推荐阅读】
1.晁福林《霸权迭兴:春秋霸主论》,三联书店
2.童书业《春秋史料集》,中华书局
3.杨伯峻《春秋左传注》《白话左传》,中华书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