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9张PPT)
狼牙山五壮士
初读课文
学习目标
1、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3、按顺序梳理课文思路,分段,并给每一部分起一个小标题。
1941年秋,日军向晋察冀根据地狼牙山地区大举进犯,进行了残酷的“铁壁合围”。
9月25日,日伪军约3500余人围攻易县城西南的狼牙山地区。晋察冀军区第1军分区某部第7连奉命掩护党政机关、部队和群众转移。完成任务撤离时,留下第6班马宝玉等5名战士担负后卫阻击。
让我们唱着这首歌,带着对英雄的崇敬,走进课文。
狼牙山五壮士歌
巍巍燕山高,潇潇易水寒
英雄五壮士,威震狼牙山
生字词
日寇
绷紧
崎岖
抡胳膊
全神贯注
攀登
坠落
山涧
手榴弹
悬崖绝壁
雹子
屹立
眺望
热血沸腾
guàn
fèi
斩钉截铁
kòu
bēng
lūn
zhuì
qí qū
jiàn
liú
báo
yì
tiào
“寇”字下部“元”的竖弯钩要伸长,中间“又”的末笔变长点。
辨
字
识
记
敌寇 贼寇
皇冠 张冠李戴
悬
“悬”字上部“县”里面是两横,不要多写,下部的“心”稍扁,托住上部。
辨
字
识
记
悬挂 悬崖峭壁
县城 昙花一现
结构:左右
组词:副班长 副手
部首:刂
笔画:十一
多音字
绷:běng(绷着脸)bēng(绷带)
横:héng(横行霸道)hèng(蛮横)
“狼牙山五壮士”指的是谁?
(马宝玉、葛振林、宋学义、胡德林、胡福才)
段落划分
第一部分(1),写七连六班接受掩护群众和部队转移的任务。
第二部分(2),写六班五个战士诱敌上山,痛击敌人的情形。
第三部分(3),写五个战士决定把敌人引上绝路。
第四部分(4、5),写五个战士把敌人引上狼牙山峰顶后再次痛击敌人。
第五部分(6~9),写五位壮士英勇跳崖。
你从课文题目“狼牙山五壮士”中了解到哪些信息?你如何理解“壮士”这个词的?
狼牙山:地点
五壮士:人物
五位战士勇敢机智、奋勇杀敌,所以称他们为壮士
1. 课文讲了哪五位壮士?
马宝玉、胡德林、胡福才、
葛振林和宋学义。
2. 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文章按事情的发生、经过、结果顺序写五壮士为了掩护人民群众和连队主力,和敌人英勇作战,最后英勇跳崖的事。
为了不让敌人发现群众和连队主力,班长马宝玉斩钉截铁地说了一声:“走!”带头向棋盘陀走去。
“斩钉截铁”比喻说话、办事果断坚决,明快利落。从“斩钉截铁”“走”中体会到班长马宝玉的坚定果断、毫不犹豫。
斩钉截铁
走
“同志们!用石头砸!”
这句语言描写,哪个字用得好?
“砸”字用的好,表达了对敌人的憎恨
为什么要选择这条路?这仅仅是把敌人引上绝路吗?
不是,为了群众和部队的安全,他们义无反顾地选择了死亡,表现了不畏牺牲的英雄气概。
是为了不让敌人发现群众和连队主力。
描写五壮士的词语有哪些?你感受到了什么?
昂首挺胸 全神贯注 斩钉截铁
热血沸腾 惊天动地 气壮山河
英雄气概
朗读课文,根据课文内容填。
全文记叙顺序可概括为:接受任务———(痛歼敌人)———(引上绝路)———(顶峰歼敌)———英勇跳崖。
谢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