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0张PPT)
开国大典
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无数的革命者英勇奋战,不屈不挠,前赴后继,谱写了一曲曲壮丽的英雄赞歌,终于迎来了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的开国大典。
复习回顾,衔接新课
典礼 委员 协商 电钮 瞻仰 飘拂
汇集 庄严 宣告 欢呼 肃立 擎着 共产党
奏国歌 毛泽东
diǎn
wěi
xié
niǔ
zhān
fú
huì
zhuāng
xuān
huān
sù
qíng
dǎng
zòu
zé
生字、生词
多音字
奔:bēn(奔跑)bèn(投奔)
行:xíng(行走)háng(银行)
词语解释
开,创建;典:典礼。创建国家的重大典礼。
开国大典
郑重举行的仪式,如,开学典礼,开业典礼。
典礼
守卫城市的部队
城防部队
大约早晨四五点钟
五更天
近义词
宣布——公布 肃静——肃穆
挺立——耸立 汇集——聚集
诞生——出生 宣告——宣布
反义词
汇集——分散 庄严——轻浮
肃静——喧哗 热烈——冷淡
欢呼——悲叹 完毕——开始
段落划分
第一段(第1至第4自然段)写大会开始前会场上的情况。先概括交代举行开国大典的时间、地点和参加典礼的成员和人数,然后分别描述会场的布置和群众队伍的场面。
第二段(第5至第10自然段)主要写了写开国大典上毛主席向全世界庄严宣告:新中国诞生了。
典礼前群众入场——典礼中的阅兵——典礼后群众游行
文章主要写了几个场面?
工人队伍中,有从老远的长辛店、丰台、通县来的铁路工人,他们清早到了北京车站,一下火车就直奔会场。郊区的农民是五更天摸着黑起床,步行四五十里路赶来的。
“直奔”“五更天摸着黑”“步行四五十里路”等准备反映出人们参加开国大典时急切、兴奋的心情。他们也是参加典礼的三十万人的缩影。
问:“每一响都是54门大炮齐发,一共28响。”为什么是28响?
答:28响代表着中国共产党从1921年成立至1949年共有28周年。
下午三点整,会场上爆发出一阵排山倒海的掌声,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泽东出现在主席台上,跟群众见面了。三十万人的目光一齐投向主席台。
表达了人民群众对领袖的无限爱戴,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无限热爱。
人民当时注视着国旗,可能在想些什么?
国旗上可能出现了什么画面?
这是一个什么描写 哪个字,最能体现中国人民大家做主的姿态?
这是一个场面描写。“站”字,淋漓尽致地写出了中国人民大家做主的姿态。人民终于不再受压迫和剥削,终于自己当家做主,在那一刻,人们心潮澎湃,思绪万千。
毛主席在城楼上主席台前边,向前探着身子,不断地向群众挥手,不断地高呼 “人民万岁”!“同志们万岁!”
这句话是写毛主席对人民群众高呼“毛主席万岁”的回应,一方面说明了毛泽东对人民群众的热爱;
另一方面,这些动作和口号直接表现了毛泽东的领袖风采。
句子理解
五星红旗升起来了,表明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五星红旗是战士用鲜血染红的。旧社会的穷苦百姓一直被压迫,被外来者侵犯。五星红旗升起来了,说明中国人民翻身推翻了旧社会的统治,翻身农奴当家作主了。
难忘的1949年10月1日,人们难忘那历历在目、激动人心的场面,更难忘那些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而献身的英雄们。作为21世纪新中国的接班人,我们不能忘记历史,应努力进取,迎接新世纪的挑战,使国家更加富强、昌盛。
开国大典
点
面
聚焦典型
结合
烘托气氛
布置隆重
人数之多
群众热烈
……
思维导图
小组讨论:
大典过程中前三个场面和阅兵式中的“点” “面”描写,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谢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