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9张PPT)
第3课
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兴亡
目录
第一部分
秦之兴—统一
第二部分
秦之治—巩固统一
第三部分
秦之亡—暴政与起义
课标要求:
1.通过了解秦朝的统一业绩,认识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在中国历史上的意义。
2.通过了解秦朝时期的社会矛盾和农民起义,认识秦朝速亡的原因。
教学重点: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建立的历史意义。
教学难点:秦王朝创立中央集权制度的原因和内容。
时间轴
BC256-BC221
秦灭六国
秦一统
BC221——BC207
封建统一多民族国家 暴政
秦朝
楚汉之争
BC207-BC202
汉朝
秦之兴—统一
PART 01
《吕氏春秋》成书于秦王政八年,即公元前239年,距秦统一六国仅十九年。书中记载道:“乱莫大于无天子,无天子则强者胜弱,众者暴寡,出兵相刬,不得休息。”作者认为只有统一才能结束战乱,恢复安定。这集中反映了战国中后期人们所达成的共识——统一,即”定于一“的思想。
材料反映了战国时期社会状况和历史趋势是什么?谁可担当此任
天时:长期战乱,人民渴望统一。社会经济发展,各民族和地区之间联系加强;顺应统一的历史趋势
秦之兴 —背景
观察下图,反映了什么?
战国晚期
地利:秦国地理位置优越,国力强盛,已具备一统天下的气势。
秦孝公 变法图强
秦惠文王 巴蜀之饶
宣太后 吞并义渠,剑指东方
秦武王 夺取宜阳
秦昭襄王 攻韩魏征楚国
秦始皇 天下归一
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士不产于秦,而愿忠者众。
——《史记 李斯列传》
人和:历代秦王广纳贤才,吏治较为清明; 商鞅变法,奠定基础; 秦王嬴政的雄才大略。
秦之兴 —背景
天时
地利
地理位置优越,物质基础雄厚。
人和
秦王励精图治,广纳贤才,吏治清明;
商鞅变法,奠定基础;
秦王嬴政的雄才大略;策略得当。
01
02
03
都江堰
郑国渠
社会经济发展,各民族和地区之间联系加强;长期战乱,人民渴望统一。顺应统一的历史趋势
楚
秦
秦之兴 —过程
学生活动:自主学习秦统一的过程。
回顾预习任务,结合教材文字和秦朝
形势图,自述秦统一的过程。请同学
结合多媒体动态演示图演示。
统一过程
灭六国
击匈奴
征南越
控西南
魏
楚
齐
韩
秦
赵
燕
公元前230年至公元前221年,秦相继灭掉东方六国
击退匈奴的进攻,修筑了西起临洮、东至辽东的万里长城。
征服南方越族地区
(开灵渠、设南海、象郡)
加强了对云、贵一带西南夷的控制(设夜郎、桂林郡)
华南、西南地区在秦朝已正式归属中央政权管辖
秦之兴 —过程
秦之治—巩固统一
PART 02
完成了统一的秦朝面临的两大历史课题
王室衰微
应加强专制皇权
诸侯争霸
应限制地方权力
?
?
建立起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
秦之治 —制度
皇帝制度
称号的由来:德高“三皇”,功过“五帝”;
【特点】
“天子独以印称玺,又独以玉,群臣莫敢用”。皇帝“命为制,令为诏,天子自称曰:‘朕’”。
“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
“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
①皇帝独尊:成为秦王朝政治制度的基本特征。
②皇权至上:地位不可僭越——权力高度集中的标志。
③皇位世袭:权力不可转移。
中央官制:三公九卿制
皇帝
太尉
御史大夫
丞相
治粟内史
奉常
太仆
廷尉
典客
宗正
少府
郎中令
卫尉
三公
九卿
九卿泛指诸卿,分掌具体事务
太尉掌军务,但为虚职
丞相为百官之首,掌全国政务
丞相·王绾
廷尉· 李斯
诸侯初破,燕、齐、荆地远,不为置王,毋以填之。请立诸子,唯上幸许。
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廷尉议是。
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
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置诸侯不便。
皇帝·嬴政
廷尉· 李斯
主题探究:秦始皇采纳了谁的建议?理由是什么?
项目 分封制 郡县制
时代 奴隶社会 封建社会
官员产生 世袭 由皇帝任免
与中央政府的关系 独立性强 听命中央
影响
【课堂探究】比较分封制与郡县制
容易形成割据势力
有利于中央集权
制度的统一: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中央集权
君主专制
中央集权:中央控制地方。
君主专制:皇帝个人专断独裁,皇帝集国家最高权于一身
为后世所沿用,影响深远。
制度统一
秦之治—制度
思考:始皇还采取哪些措施来巩固统一?
经济上的统一
文化上的统一
秦之治 —措施
明法度,定律令,皆以始皇起。——《史记·李斯列传》
并吞战国,海内为一,功齐三代。——《汉书·主父偃传》
秦之所以革之者,其为制,公之大者也;其情,私也,私其一己之威也,私其尽臣畜于我也。然而公天下之端自秦始。——柳宗元《封建论》
始皇帝,自是千古一帝也。——李贽《藏书》
初步奠定了以后历代疆域的版图。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被历代封建王朝长期沿用,影响深远。
统一的国家政权促进民族交融,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认同和发展。
秦之治—意义
主题探究:结合材料分析秦统一的意义?
思考:
秦的制度建设是全方位的,它在中国历史上影响是巨大的,但是,为什么如此强大的秦王朝随着统一的完成就出了危机并且短短的在了十几年时间就迅速灭亡?
历史纵横
秦朝的政治危机
秦统一之后,秦始皇多次到各地巡视,并且用刻石方式宣扬自己的显赫业绩,宣称“一家天下,兵不复起”“人迹所至,无不臣者”。然而就在一次出巡途中,发生了行刺事件,随从车辆被刺客掷出的铁锥击中,秦始皇侥幸逃生。后来,又有人在陨石上刻下“始皇帝死而地分”的标语。这都说明外表强盛的秦朝,实际上统治危机仍然存在。
秦之亡—暴政与反抗
PART 03
大兴土木
征发繁重
焚书坑儒
刑法严苛
秦之亡—暴政
后果:秦的暴政,导致秦末农民战争爆发,秦朝灭亡。
▲ 陈胜、吴广起义进军路线图
天下云集响应,起义迅速蔓延。陈胜起义失败,项羽、刘邦等领导的反秦势力却日益壮大。
公元前207年,刘邦的军队进占咸阳,秦朝灭亡。
秦之亡—起义
秦末农民大起义与秦的速亡
探讨:秦因何而亡?
独断专行
焚书坑儒
赋役严苛
私欲膨胀
刑法严峻
民不聊生
官逼民反
秦亡于政而非亡于制
秦之亡—思考
秦王怀贪鄙之心,行自奋之智。不信功臣不亲士民。废王道而立私爱,焚文书而酷刑法,先诈力而后仁义,以暴虐为天下始。……故其亡可立而待也。
——司马迁《史记 秦始皇 本纪》
“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的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
“心无百姓,莫为官,为官一任,就要
造福一方,手握公权,就要为民办事。”。
习近平
邓小平
关注民生、得民心
1.秦朝廷尉李斯在一次议政时说:“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为解决这一问题,秦始皇实施了
A.中外朝制 B.三公九卿制
C.郡县制 D.郡国并行制
2.《史记》载陈胜、吴广等人因雨无法按时抵达渔阳服役,按律当斩,因此在大泽乡起义。而出土的秦简记载:朝廷征发徭役,不去的罚两副盔甲;耽搁迟到的,超十天罚一甲、六至十天罚一副盾牌、三至五天的要遭到斥责。由此可知
A.《史记》虚构了起义原因 B.秦朝厉行“法治”维护统治
C.秦朝的徭役负担非常沉重 D.一手资料价值均高于二手资料
练习检测
C
B
课后思考:多元解读秦朝灭亡的原因
1、秦的暴政激化阶级矛盾;
2、未能及时调整统治策略,稳定统治;
3、东方各国与秦在文化上尚未完全认同,未能完全消除文化对抗和割据的隐患。
秦王政用十二年翦灭六国,从天下一统到秦始皇去世,一共十二年,短短二十四载却记录了一个帝国最辉煌灿烂的王者姿态,然而打江山不易,守江山更难,从秦兴到秦亡亦不过二世之余,然汉承秦制,却让秦以另一种形式影响着中国乃至世界的历史进程。
课堂小结
第一部分
秦之兴
第二部分
秦之治
第二部分
秦之亡
本讲结束,谢谢!
《中外历史纲要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