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册 2.6肥沃的土壤 课件+教案+素材

文档属性

名称 【新课标】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册 2.6肥沃的土壤 课件+教案+素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38.4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苏教版(2017秋)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3-09-12 10:27:54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6.肥沃的土壤(教案)
-2023-2024学年三年级科学上册同步备课(苏教版)
核心素养
※知道什么是腐殖质,知道腐殖质的多少影响土壤的肥力。
※知道一些小动物和微生物在成肥过程中的作用。
※知道土壤贫瘠的原因和常用的改良土壤肥力的方法。
※会做腐殖质形成的实验。
※了解土壤中的腐殖质的形成过程以及对植物生长的影响。重点
※连续五个星期观察腐殖质的形成的过程。难点
教学内容
对植物而言,腐殖质是它们的主要营养。本课围绕腐殖质说开去,引导学生认识腐殖质及其成因,了解改良贫瘠土壤的常用方法,从而加深学生对土壤的认识。
本课教学内容分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引导学生观察发现土壤表层、下层颜色等方面的差异,利用图片和文字,介绍腐殖质是什么,以及正是腐殖质的多少造成土壤颜色的深浅。
第二部分,通过阅读资料,引导学生认识一些常见的土壤动物,了解土壤动物的活动对于腐殖质的形成所产生的促进作用。
第三部分,通过阅读资料,引导学生认识到土壤有肥沃和贫瘠之分,介绍生产生活中常用的增加土壤肥力的方法。
第四部分,制作一个肥料袋,让学生看到落叶等动植物的遗体是怎样一点点变成腐殖质的。通过连续五个星期观察肥料袋,学生将会发现腐烂的动植物随着时间在发生变化。
教学准备
教师材料:教学课件。
学生分组材料:做肥料袋的材料(透明塑料袋、香蕉皮、菜叶、草根、土壤)。
教学过程
观察土壤层
1.观察土壤的表层和下层。
观察目的:发现表层土的颜色深、往下逐渐变浅。
观察对象:腐殖质比较多的一块土地。
观察工具:铲子、塑料袋。
观察方法:(1)在校园或学校周围找一处土地,用铲子垂直向下挖。
(2)仔细观察土壤断层,比较表层和下层土壤的区别,同时注意观察动植物及其遗体分布情况和腐烂程度。
观察分析:土壤可分为表层土、下层土和岩石层。表层土中植物生长所需的养分很丰富,下层土能提供给植物的养分就少了。随着土壤深度增加,岩石逐渐增多。岩床位于土壤和碎石之下的最底层。落叶下的土壤是黑黑的,比较肥沃,土壤中有蚯蚓等小动物活动。
观察结果:土壤可分为表层土、下层土和岩石层,土壤上层颜色较深,往下逐渐变浅;落叶下的土壤比较肥沃。
设计意图:
腐殖质是供植物生长的肥料,腐殖质越多,土壤就越肥沃。但是,并不是所有的表层土都是肥沃的,相反,很多地方的土壤是比较贫瘠的。那怎么办?教材提供一段阅读资料,来引导学生思考这一问题。
2.认识腐殖质。
(1)腐殖质的概念。
动植物遗体在土壤中腐烂分解后,形成了腐殖质。腐殖质是供植物生长的肥料。腐殖质越多,土壤颜色越深,越肥沃。
(2)腐殖质的形成。
植物和动物的遗体之所以被称为有机物,是因为它们曾经是生物。当生物死了以后,细菌、真菌和土壤里其他的生物体开始分解遗体。在这个分解过程中,能滋养植物生长的氮元素被释放到土壤里。有机物质迁移到腐殖质里是大自然能量循环的一种方式:生物从土壤中摄取养料,逐渐长大,而它们死亡后,又回到土壤中。
(3)腐殖质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观察下面这两盆植物,一盆茁壮且呈绿色,另一盆细弱、柔软且枯黄,这与腐殖质(土壤肥力)有关。腐殖质可以为植物生长提供肥料,在富含腐殖质的土壤里长出的植物茁壮且呈绿色,而在贫瘠土壤里长出的植物则细弱、柔软且枯黄。
设计意图:
将土壤表层和下层的区别揭示出来,让学生关注到其中的不同。
了解土壤中的动物
迄今为止,科学家已经发现了1000 多种不同的土壤动物,它们为改良土壤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在土壤中打洞,帮助土壤通气;通过吞食和排泄,增加土壤的肥力;通过身体的活动,促进各种营养物质与土壤颗粒的混合……它们是植物生长的好帮手。
比如常见的土壤动物:
变形虫、涡虫、线虫、熊虫、轮虫、蛭、螺、蚯蚓、伪蝎、蜘蛛、螨、钩虾、马陆、蜈蚣、双尾虫、鼠妇、跳虫、隐翅虫、蚁、原尾虫、双翅目幼虫、鞘翅目幼虫。
增加土壤肥力的方法
不是所有的表层土都是肥沃的,如山体的表层土就因经常受雨水的冲刷而流失,所以山上的土壤往往比较贫瘠。人们经常用种植绿肥、施农家肥和收集落叶沤肥等方法改良贫瘠的土壤。
1.种植绿肥,覆盖农田。绿肥是用绿色植物体制成的肥料,比如二月兰、豌豆、绿豆、三叶草等。种绿肥不仅是增辟肥源的有效方法,对改良土壤也有很大作用。绿肥植物常常会种植绿肥和农作物间种或套种,在增加土壤肥力的同时提高土壤的利用率。
2.施农家肥。农家肥的种类繁多,而且来源广、数量大,便于就地取材,就地使用,成本也比较低。比如人的粪尿、牲畜的粪尿、厨余垃圾(剩菜剩饭)和厩肥、绿肥、堆肥和沤肥等,都是农家肥的材料。
农家肥的特点是所含营养物质比较全面,它不仅含有氮、磷、钾,还含有钙、镁硫、铁以及一些微量元素。这些营养元素多呈有机物状态,难于被作物直接吸收利用,必须经过土壤中的化学物理作用和微生物的发酵、分解,使养分逐渐释放,因而肥效长而稳定。另外,施用农家肥有利于促进土壤团粒结构的形成,使土壤中空气和水的比值协调,使土壤疏松,增加保水、保温、透气、保肥的能力。
3.收集落叶沤肥。如在林区,人们通过收集落叶,将落叶枯草沤制成腐殖质来增加土壤中的有机物。在日常生活中,人们经常收集植物残体、果蔬垃圾以及其他有机物质废物,混合后经过发酵腐熟,分解成有机肥料。这类有机肥料,一般所含营养物质比较丰富,且肥效长而稳定,对植物的健康生长很有帮助。
设计意图:
土壤中生活着很多小动物,这些动物的活动对土壤中腐殖质的形成有着重要的作用。教材提供一份阅读材料,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向学生介绍几种常见的土壤小动物,以及它们是怎样促进土壤中腐殖质的形成的。
做一个肥料袋
制作目的:通过动手实验,了解腐殖质的形成过程,建立腐殖质的概念。
制作材料:塑料袋、吸管、土、果皮、蔬菜、蚯蚓等。
制作步骤:(1)往透明塑料袋中装土、果皮、菜叶等,也可以再放入几条蚯蚓。
(2)往塑料袋中均匀地洒一点水,扎好袋口。如果准备使用自来水,至少要放置一天以上,除去里面微量的氯。
(3)把塑料袋放在阴暗的地方。用深色的物品,如黑色的纸或布盖好。要经常翻动塑料袋,散去土壤中的热量,或者在塑料袋的土壤里插上一些吸管。
(4)定期观察肥料袋中的变化并记录。
制作须知:(1)记录往塑料袋中装了哪些东西,以便过后打开塑料袋时进行查寻、对照。
(2)选择容易腐烂的植物装入塑料袋中,在短时间内效果较为明显。
(3)为加快植物成肥的过程,可以在塑料袋中放入几条蚯蚓。
(4)从制作肥料袋到成肥,大约要35天,在这段时间里,一定要细心、耐心地照料肥料袋。
制作原理:土壤、植物的遗体和水模拟了自然土壤的环境,土壤中的微生物会分解植物遗体,形成腐殖质;放入蚯蚓是为了加快植物成肥的过程;插入吸管是为了散去微生物分解过程中产生的热量及有害气体。
做肥料袋实验记录
我在肥料袋中放进了:土、果皮、菜叶、蚯蚓等。
时间 肥料袋中的变化
第一周 果皮、菜叶腐烂,有酸臭味道
第二周 果皮、菜叶继续腐烂,臭味更浓
第三周 果皮、菜叶不见了,腐烂成墨绿色的物体
第四周 腐烂的物体变成黑色,有难闻的腐臭味
第五周 黑色物质增多,依然有酸臭的味道
设计意图:
探究有机物和土壤的联系,学生必须看到落叶等动植物的遗体是怎样变成腐殖质的,做一个肥料袋就是让学生亲身经历这个过程,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
课堂总结
本课通过观察了解土壤中的腐殖质的形成过程以及对植物生长的影响。知道腐殖质越多,土壤越肥沃。通过实验能够连续多日观察腐殖质的形成过程,能意识到土壤和动植物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了解土壤中的腐殖质是土壤中的微生物分解动植物遗体形成的。
板书设计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33张PPT)
6 肥沃的土壤
苏教版 三年级上册
核心素养
※知道什么是腐殖质,知道腐殖质的多少影响土壤的肥力。
※知道一些小动物和微生物在成肥过程中的作用。
※知道土壤贫瘠的原因和常用的改良土壤肥力的方法。
※会做腐殖质形成的实验。
※了解土壤中的腐殖质的形成过程以及对植物生长的影响。重点
※连续五个星期观察腐殖质的形成的过程。难点
新知讲解
观察土壤层
1.观察土壤的表层和下层。
观察目的:发现表层土的颜色深、往下逐渐变浅。
观察对象:腐殖质比较多的一块土地。
观察工具:铲子、塑料袋。
观察方法:(1)在校园或学校周围找一处土地,用铲子垂直向下挖。
(2)仔细观察土壤断层,比较表层和下层土壤的区别,同时注意观
察动植物及其遗体分布情况和腐烂程度。
新知讲解
土壤可分为表层土、下层土和岩石层。表层土中植物生长所需的养分很丰富,下层土能提供给植物的养分就少了。随着土壤深度增加,岩石逐渐增多。岩床位于土壤和碎石之下的最底层。落叶下的土壤是黑黑的,比较肥沃,土壤中有蚯蚓等小动物活动。
观 察 分 析
新知讲解
土壤可分为表层土、下层土和岩石层,土壤上层颜色较深,往下逐渐变浅;落叶下的土壤比较肥沃。
观 察 结 果
表层土
下层土
岩石层
新知讲解
2.认识腐殖质。
(1)腐殖质的概念。
动植物遗体在土壤中腐烂分解后,形成了腐殖质。腐殖质是供植物生长的肥料。腐殖质越多,土壤颜色越深,越肥沃。
新知讲解
(2)腐殖质的形成。
植物和动物的遗体之所以被称为有机物,是因为它们曾经是生物。当生物死了以后,细菌、真菌和土壤里其他的生物体开始分解遗体。在这个分解过程中,能滋养植物生长的氮元素被释放到土壤里。有机物质迁移到腐殖质里是大自然能量循环的一种方式:生物从土壤中摄取养料,逐渐长大,而它们死亡后,又回到土壤中。
新知讲解
(3)腐殖质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观察下面这两盆植物,一盆茁壮且呈绿色,另一盆细弱、柔软且枯黄,这与腐殖质(土壤肥力)有关。腐殖质可以为植物生长提供肥料,在富含腐殖质的土壤里长出的植物茁壮且呈绿色,而在贫瘠土壤里长出的植物则细弱、柔软且枯黄。
新知讲解
了解土壤中的动物
迄今为止,科学家已经发现了1000 多种不同的土壤动物,它们为改良土壤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在土壤中打洞,帮助土壤通气;通过吞食和排泄,增加土壤的肥力;通过身体的活动,促进各种营养物质与土壤颗粒的混合……它们是植物生长的好帮手。
新知讲解
比如常见的土壤动物:
变形虫、涡虫、线虫、熊虫、轮虫、蛭、螺、蚯蚓、伪蝎、蜘蛛、螨、钩虾、马陆、蜈蚣、双尾虫、鼠妇、跳虫、隐翅虫、蚁、原尾虫、双翅目幼虫、鞘翅目幼虫。
新知讲解
腐殖质
新知讲解
增加土壤肥力的方法
不是所有的表层土都是肥沃的,如山体的表层土就因经常受雨水的冲刷而流失,所以山上的土壤往往比较贫瘠。人们经常用种植绿肥、施农家肥和收集落叶沤肥等方法改良贫瘠的土壤。
新知讲解
1.种植绿肥,覆盖农田。绿肥是用绿色植物体制成的肥料,比如二月兰、豌豆、绿豆、三叶草等。种绿肥不仅是增辟肥源的有效方法,对改良土壤也有很大作用。
绿肥植物常常会种植绿肥和农作物间种或套种,在增加土壤肥力的同时提高土壤的利用率。
新知讲解
2.施农家肥。农家肥的种类繁多,而且来源广、数量大,便于就地取材,就地使用,成本也比较低。比如人的粪尿、牧畜的粪尿、厨余垃圾(剩菜剩饭)和厩肥、绿肥、堆肥和沤肥等,都是农家肥的材料。
新知讲解
农家肥的特点是所含营养物质比较全面,它不仅含有氮、磷、钾,还含有钙、镁硫、铁以及一些微量元素。这些营养元素多呈有机物状态,难于被作物直接吸收利用,必须经过土壤中的化学物理作用和微生物的发酵、分解,使养分逐渐释放,因而肥效长而稳定。另外,施用农家肥有利于促进土壤团粒结构的形成,使土壤中空气和水的比值协调,使土壤疏松,增加保水、保温、透气、保肥的能力。
新知讲解
3.收集落叶沤肥。如在林区,人们通过收集落叶,将落叶枯草沤制成腐殖质来增加土壤中的有机物。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经常收集植物残体、果蔬垃圾以及其他有机物质废物,混合后经过发酵腐熟,分解成有机肥料。
新知讲解
这类有机肥料,一般所含营养物质比较丰富,且肥效长而稳定,对植物的健康生长很有帮助。
新知讲解
身边的土壤
新知讲解
做一个肥料袋
制作目的:通过动手实验,了解腐殖质的形成过程,建立腐殖质的概念。
制作材料:塑料袋、吸管、土、果皮、蔬菜、蚯蚓等。
制作步骤:(1)往透明塑料袋中装土、果皮、菜叶等,也可以再放入几条蚯蚓。
新知讲解
(2)往塑料袋中均匀地洒一点水,扎好袋口。如果准备使用自来水,至少要放置一天以上,除去里面微量的氯。
新知讲解
(3)把塑料袋放在阴暗的地方。用深色的物品,如黑色的纸或布盖好。要经常翻动塑料袋,散去土壤中的热量,或者在塑料袋的土壤里插上一些吸管。
(4)定期观察肥料袋中的变化并记录。
新知讲解
(1)记录往塑料袋中装了哪些东西,以便过后打开塑料袋时进行查寻、对照。
(2)选择容易腐烂的植物装入塑料袋中,在短时间内效果较为明显。
(3)为加快植物成肥的过程,可以在塑料袋中放入几条蚯蚓。
(4)从制作肥料袋到成肥,大约要35天,在这段时间里,一定要细心、耐心地照料肥料袋。
制 作 须 知
新知讲解
土壤、植物的遗体和水模拟了自然土壤的环境,土壤中的微生物会分解植物遗体,形成腐殖质;放入蚯蚓是为了加快植物成肥的过程;插入吸管是为了散去微生物分解过程中产生的热量及有害气体。
制 作 原 理
新知讲解
做肥料袋实验记录
我在肥料袋中放进了:土、果皮、菜叶、蚯蚓等。
时间 肥料袋中的变化
第一周 果皮、菜叶腐烂,有酸臭味道
第二周 果皮、菜叶继续腐烂,臭味更浓
第三周 果皮、菜叶不见了,腐烂成墨绿色的物体
第四周 腐烂的物体变成黑色,有难闻的腐臭味
第五周 黑色物质增多,依然有酸臭的味道
新知讲解
做一个肥料袋
课堂练习
1.[填空]表层土的养分来自腐烂的动植物遗体,它们被称为_______。
2.[填空]_______是“土壤天然的犁”和“改良土壤的能手”。
3.[判断]表层土较肥沃,植物生长所需的养分也很丰富。但不是所有的表层土都是肥沃的。( )
4.[判断]植物在所有的土壤中都能长得很茁壮。( )
5.[判断]腐殖质是植物生长的必需肥料。( )
6.[选择]下列方法中,( )不能增加土壤肥力。
A.多浇水 B.种植绿肥 C.收集落叶沤肥
腐殖质
蚯蚓

×

A
课堂练习
7.[选择]下列物质不适合用来制作堆肥的是( )。
A.菜叶 B.树皮 C.沙子
8.[简答]请说出土壤肥力的主要来源及增加土壤肥力的主要方法。
C
土壤肥力的主要来源是腐殖质。增加土壤肥力的主要方法有种植绿肥、施农家肥、收集落叶沤肥等。
活动手册
活动手册
时间 肥料袋中的变化
第一周 果皮、菜叶腐烂,有酸臭味道
第二周 果皮、菜叶继续腐烂,臭味更浓
第三周 果皮、菜叶不见了,腐烂成墨绿色的物体
第四周 腐烂的物体变成黑色,有难闻的腐臭味
第五周 黑色物质增多,依然有酸臭的味道
我在肥料袋中放进了:土、果皮、菜叶、蚯蚓等。
课堂总结
本课通过观察了解土壤中的腐殖质的形成过程以及对植物生长的影响。知道腐殖质越多,土壤越肥沃。通过实验能够连续多日观察腐殖质的形成过程,能意识到土壤和动植物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了解土壤中的腐殖质是土壤中的微生物分解动植物遗体形成的。
板书设计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兼职招聘:
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