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大青树下的小学》 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1《大青树下的小学》 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4.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7-30 17:18:4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大青树下的小学》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体会作者书写边疆的这座大青树下的小学时的赞美和喜爱之情。
2.课文中所涉及的民族的名称的认识和掌握。
3.学习课文中的排比句的句式,有......有......还有......
教学重点:
理解作者为何要写这所边疆的小学,体会民族团结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
感受作者动静结合的书写方式的好处。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在之前的预习之后,已经初步认识到这所大青树下的小学是多么可爱,现在我们来进一步了解一下这所位于边疆的小学。
请同学们跟随老师的脚步来进入这所小学
板书:(大青树下的小学)
二、精读文段,重点突破
1.大青树下的小学和我们的小学有哪些不同?大家应该怎样去理解这样的不同?
2.汉族,傣族,景颇族,阿昌族,德昂族的学生大家穿戴不同,坐在同一间教室里会是怎么样的一种景象?你对不同民族间的相处有什么好的想法?
(幻灯片展示出这几个民族的基本特点,例如服饰,聚集地区,生活习俗等,让学生对我国的少数民族有一些认识。)
3.文中说道:“大家一起朗读课文,那声音真好听!这时候,窗外十分安静,树枝不摇了,鸟儿不叫了,蝴蝶停在花朵上,好像在听同学们读课文。最有趣的是,跑来了两只猴子。这些山林里的朋友是这样好奇地听着。”
作者在文中运用了动静结合对比的描写手法,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有什么作用?
大家可以分组讨论,由小组负责人进行汇总,最后由小组代表汇报小组讨论的结果。
动静结合是文学作品描写常用到的方法,大家可以想象一下,如果没有动静结合的手法,大家读这篇课文的生动形象的感受就会少很多,所以适当运用修辞手法和文学语言描写手法对我们的文学创作将会是一件很有帮助的事。
4.接下来我们来看这几个句子:
①.大家高兴地笑着,小红却一个人安静地坐在草地上。
②.小何感受到了这首古诗的意味,在大家沉思的时候,他高兴得跳了起来。
③.虽然这次活动很短,但大家都很高兴,在这里学到了很多有用的知识,在快要结束的时候,大家一起唱了一首歌,窗外本来在玩耍的小孩这时候也跑过来安静地听着。
大家学习完这篇课文之后,对于动静结合的表现方式有了一定的认识,请大家用竹林,小鸡,农民伯伯,小河,菜地这几个词来试写一个动静结合的句子。
三、小结
同学们,学了《大青树下的小学》之后,相信大家对于民族团结,和睦共处有了更多的认识,老师希望大家能继续查找一些关于这几个民族的一些资料,相信你们会在查找的过程中发现出更多关于少数民族的宝贵知识,提升作为中华民族的荣耀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