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舟山市普陀二中 2023 年初中毕业生考前科学热身测试
一、选择题(本题有15小题,第1-10小题,每小题3分,第11-15小题,每小题4分,共50分。请选出各题中一个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不选、多选、错选,均不给分)
1.(2023·舟山模拟)“转变传统观念,推行低碳生活”的主题旨在倡导节约能源和利用清洁能源,减少温室气体二氧化碳的排放。下列措施①少用煤作燃料;②减少使用私家车次数、多乘公交车或骑自行车;③废旧电池回收再利用;④开发新能源如太阳能;⑤焚烧废旧塑料可解决“白色污染”中,符合该主题的有效措施是
A.①②④ B.①②③⑤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答案】A
【知识点】环保与节能措施;能源合理利用与可持续发展
【解析】【分析】燃烧煤产生大量二氧化碳以及其他有毒有害气体,污染环境。少使用煤可以减少二氧化碳排放。汽车尾气主要包括二氧化碳、一氧化碳、二氧化硫、碳氢化合物、氮氧化合物等对空气造成污染。绿色出行可以有效减少二氧化碳和有毒气体的排放。开发新能源如太阳能、风能、潮汐能等能够节约能源、减少污染。 对于含有重金属和有毒物质的废旧电池,需要特殊安全处理。这类废旧电池利用价值较低,使用分散,回收利用成本较高,且再生利用存在一定技术问题。故作为有害垃圾,处理方式一般为固化深埋、存放于废矿井。焚烧塑料会产生二噁英等有毒气体,严重污染空气。 【解答】存在有毒物质的废旧电池属于有害垃圾,一般固化深埋、存放于废矿。焚烧塑料产生有毒气体。③⑤错误,排除BCD
故答案为:A
2.(2023·舟山模拟)如图是单细胞生物绿眼虫。它生活在有机物质较多的水域,因含叶绿体而呈绿色,主要通过体表吸收溶解于水中的有机物而存活。关于绿眼虫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有叶绿体,属于植物
B.观察其结构时可选用放大镜
C.绿眼虫的主要营养来源是有机物
D.一个细胞不是一个完整的生物体
【答案】C
【知识点】单细胞生物
【解析】【分析】 绿眼虫,亦称眼虫,属原生动物门、鞭毛纲、植鞭亚纲、跟虫目,是体长约60微米的小梭形单细胞动物,绿眼虫是简单的低等单细胞植物,能自身利用细胞质内的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氧气,供给呼吸而生存下来。
【解答】A.有叶绿体,属于单细胞动物,错误;
B.观察其结构时要用显微镜,错误;
C.绿眼虫的主要营养来源是有机物,正确;
D.一个细胞是一个完整的生物体,错误;
故选C。
3.(2023·舟山模拟)铁的化合物有广泛用途,如碳酸亚铁(FeCO3)可作补血剂。资料显示:FeCO3是难溶于水的白色固体,干燥品在空气中稳定,湿品在空气中氧化为氢氧化铁成茶色。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FeCO3属于氧化物
B.FeCO3中Fe,C,O元素的质量比为1:1:3
C.FeCO3中铁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
D.湿品变成茶色是因为FeCO3发生了化学变化
【答案】D
【知识点】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
【解析】【分析】A、根据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分析;
B、根据元素质量比为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分析;
C、根据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0分析;
D、根据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为化学变化分析。
【解答】A、FeCO3由三种元素组成,不属于氧化物 ,不符合题意;
B、FeCO3中Fe,C,O元素的质量比为56:12:48 ,不符合题意;
C、FeCO3中碳酸根化合价为-2价,由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0可知,铁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 ,不符合题意;
D、 湿品变成茶色是因为FeCO3发生了化学变化生成了新物质氢氧化铁,符合题意;
故选D。
4.(2023·舟山模拟)如图所示,在竖直平面内用轻质细线悬挂一个小球,将小球拉至A点,使细线处于拉直状态,由静止开始释放小球,不计摩擦,小球可在A、B两点间来回摆动。当小球摆到B点时,细线恰好断开,同时假如所有力都消失,则小球将()
A.沿BD方向运动 B.沿BE方向运动
C.沿BC方向运动 D.在B点保持静止
【答案】D
【知识点】牛顿第一定律
【解析】【分析】小球在A点由静止释放,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再转为重力势能到达B点,此时也是静止状态。在B点处所有力都消失,根据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即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故小球在B点保持静止。
【解答】根据牛顿第一定律,小球在B点不受力时保持静止状态。故答案选择D
5.(2023·舟山模拟)糖画是我市非物质文化传承项目,制作糖画所用的麦芽糖汁是由小麦籽粒制成。小麦籽粒结构如下图,其营养物质主要贮藏在( )
A.冠毛 B.胚乳 C.胚 D.麸皮
【答案】B
【知识点】种子的结构
【解析】【分析】双子叶植物种子由种皮和胚组成,单子叶植物种子的结构包括:种皮、胚乳和胚,胚乳里贮存着营养物质。
【解答】小麦属于单子叶植物,种子由种皮、胚和胚乳组成,胚乳是储存营养物质的结构,子叶是双子叶植物种子储存营养物质的结构。
故选B。
6.(2023·舟山模拟)2022年4月24日(农历三月二十四)清晨,木星、金星、火星和土星与月亮相伴,上演“四星连珠伴月”天象。这一天的月相接近( )
A. 新月 B.上弦月 C.满月 D.下弦月
【答案】D
【知识点】月相
【解析】【分析】月相的变化依次为新月(初一)→娥眉月→上弦月(初七、初八)一凸月→满月(十五,十六)→凸月→下弦月(二十二、二十三)→残月一新月。
【解答】农历三月二十四月相为下弦月。
故选D。
7.(2023·舟山模拟)如图是三星堆发掘的太阳鸟铜像,出土文物往往带有铜锈。根据铜锈的成分:碱式碳酸铜[化学式为Cu2(OH)2CO3或CuCO3·Cu(OH)2],小科猜想:引起铜锈蚀的因素除了氧气和水外,可能还有二氧化碳。为证明“铜生锈需要二氧化碳”,下列实验组合中可行的是( )
A.①和② B.①和④ C.②和④ D.③和④
【答案】C
【知识点】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解析】【分析】在探究铜生锈需要二氧化碳的实验中,需控制氧气和水等其它条件相同且适宜。
【解答】A.存在二氧化碳和水两个变量;
B.变量为水;
C.其对照实验的变量为有无二氧化碳;
D.该组对照实验变量为氧气;
故答案为:C
8.(2023·舟山模拟)小柯设计了一个“不用绳子扎口的气球”,如图所示,先将气球放入玻璃瓶中,再将球口紧套在玻璃瓶口,从抽气口抽气,观察到气球变大;停止抽气后,马上用橡皮套封住抽气口,此时气球不用绳子扎,也能保持膨胀状态。假设抽气前后气球内的气压分别是p1、p2,瓶内的气压分别是p3、p4,则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
A.p1=p2 B.p1
【答案】A
【知识点】大气压强的存在
【解析】【分析】当气球内外存在气压差时,气球会出现膨胀或缩小。
【解答】AB.气球上方都与大气相连通,故P1=P2;
CD.抽气后的气压为p4,故抽气后气压变小。
故答案为:A
9.(2023·舟山模拟)端午节吃粽子是我国许多地方的习俗,粽叶是包粽子的材料之一。 箬叶(如图) 是粽叶 的一种, 含多种氨基酸。用箬叶包制粽子, 可提高粽子中氨基酸含量。 氨基酸是人体合成下列哪种营养素的重要原料( )
A.糖类 B.脂肪 C.纤维素 D.蛋白质
【答案】D
【知识点】食物与营养
【解析】【分析】箬叶是棕叶的一种,含多种氨基酸。用箬叶包制粽子,可提高粽子中氨基酸含量。氨基酸是人体合成蛋白质的重要原料。
【解答】 氨基酸是人体合成蛋白质的重要原料。
故选D。
10.(2023·舟山模拟)如图所示,OB=BA,在A点施加一个力,使轻质杠杆OA在水平位置静止,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杠杆OA一定是一个省力杠杆 B.杠杆OA一定是一个费力杠杆
C.在A点施加的最小力的大小为 D.在A点施加的力不能大于G
【答案】C
【知识点】杠杆的平衡条件
【解析】【分析】杠杆的平衡条件为动力x动力臂=阻力x阻力臂,满足该条件 时,杠杆才稳定。
【解答】AB.在A点所施加的为动力,但不确定所施加动力的方向,故无法判断动力臂的阻力臂珴大小;
C.D当动力臂最长时,即为OA的长度时,此时施加的动力最小,为G/2;
故答案为:C
11.(2023·舟山模拟)某气体可能含有水蒸气、CO、H2中的一种或几种。为了确定其成分,小科同学选用如图所示的甲、乙、丙三套实验装置进行探究。你认为最佳的实验方案是将气体依次通过( )
A.甲、乙、丙 B.丙、乙、甲
C.丙、甲、乙、丙 D.丙、甲、丙、乙
【答案】D
【知识点】气体装置的装配、连接、选择与气密性检查
【解析】【分析】在检验 水蒸气、CO、H2 的气体成分时,一般先检验水,然后检验其中的气体反应的产物来判断该气体是否存在。
【解答】先用无水硫酸铜检验水蒸气,再将气体通过甲装置,使一氧化碳和氢气与氧化铜反应,检验产物中 是否有水喝二氧化碳即可。
故答案为:D
12.(2023·舟山模拟)如图所示,甲、乙两图都是时钟在平面镜中成的像,图甲所示是镜子竖直放置时的像,图乙所示是镜子水平放置时的像,则甲的实际时间是(),乙的实际时间是()
A.3:40;15:51 B.3:40;12:21
C.8:40;15:51 D.8:40;12:21
【答案】B
【知识点】平面镜成像特点、原理和现象
【解析】【分析】平面镜成像的原理光的反射,其成像的特点为正立,左右相反的虚像。
【解答】甲图时针和分针的位置互换,图乙中图像位置均右相反。
故答案为:B
13.(2023·舟山模拟)模型法、类比法、转换法和控制变量法等是科学实验中常用的方法。下列对科学方法分析错误的是()
A.在图①“探究动能大小与速度关系”的实验中,使用两个质量相同的小球属于控制变量法
B.在图②“探究平面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使用与A完全相同的B蜡烛属于类比法
C.在图③“探究压力作用效果”的实验中,用海绵的凹陷程度反映压力作用效果利用了转换法
D.在图④中,用不同小球组合在一起表示甲烷的分子结构属于模型法
【答案】B
【知识点】实验探究的其他思想方法;控制变量法
【解析】【分析】A.控制变量法指研究单一变量对实验的影响时,其余无关变量相同且适宜。
B.类比法指用常见生活现象来模拟物理现象,例如水流和电流。
C.转换法指将不易观察的实验现象转化为易观察的实验现象。
D.模型法指通过模型来揭示原型的形态、特征和本质的方法,一般用在物理实验上。
【解答】A. 两个质量相同的小球属于控制变量法 ;
B.完全相同的蜡烛属于等效替代法;
C. 凹陷程度反映压力作用效果利用了转换法 ;
D. 甲烷的分子结构属于模型法 。
故答案为:B
14.(2023·舟山模拟)符合下列转化关系的物质甲是( )
A.CuO B.MgO C.Fe2O3 D.Zn
【答案】A
【知识点】盐的性质及用途;复分解反应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金属氧化物可与酸反应,可溶性盐与可溶性盐反应,铁可以与盐发生置换反应。
【解答】A.氧化铜与酸反应生成氯化铜,氯化铜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铜,铁与硝酸铜反应生成硝酸亚铁和金属铜,金属铜可与氧气反应;
B.硝酸镁不与铁反应;
C.硝酸铁与铁反应无法生成金属物质;
D.硝酸锌无法与铁反应。
故答案为:A
15.(2023·舟山模拟)关于下列四个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甲:敲击膝盖下的韧带,小腿不自觉抬起,说明反射弧完整
B.乙:燃烧结束时,气球变大,天平不平衡,说明质量守恒定律不成立
C.丙:通电后,a管液面上升的高度小于b,说明电热大小和电流有关
D.丁:给气球充气时,气球上的黑点距离在不断变大,说明宇宙在膨胀
【答案】C
【知识点】应答性反应与反射弧;影响电流热效应的因素(焦耳定律);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1) 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称为反射弧,包括③感受器、②传入神经、神①经中枢、⑤传出神 经和效应器;
(2)注意气球变大后受到浮力的变化;
(3)根据焦耳定律的探究过程判断;
(4)根据对宇宙的认识判断。
【解答】A.用橡皮褪敲击膝盖下位的韧带,小腿先弹起,后感觉被敲打。原因是被敲打的感觉是神经冲动由脊髓的白质传到大脑皮层躯体感觉中枢形成,不能说明反射弧完整,故A错误;
B.燃烧结束后,气球变大,则气球受到的浮力增大,于是锥形瓶对托盘的压力减小,此时天平不平衡,但是质量守恒定律依然成立,故B错误;
C.根据丙图可知,a、b两个电阻丝串联,则通过它们的电流相等。a管内液面升高的更多,说明a电阻丝产生的热量更多,即电热大小与电流大小有关,故C正确;
D.给气球充气时,气球上的黑点距离在不断变大,只能类比宇宙膨胀的原理,但是不能说明宇宙在膨胀,故D错误。
故选C。
二、填空题(本题有9小题,20空格,每空2分,共40分)
16.(2023·舟山模拟)近年来风力发电逐渐推广兴盛,宁波市先后建造了白岩山风车公路等八处风电场。每逢春夏之交,高耸的风车和道路两旁璀璨的花海成为了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如图甲所示。
(1)风车工作时将空气的动能最终转化为 能。
(2)小宁在风车公路边发现了一种植物,该植物具有真正的根、茎、叶,且叶的背面有孢子囊,如图乙所示。由此他判断该植物属于 植物。
【答案】(1)电
(2)蕨类
【知识点】生物的分类方法和分类单位;能量的相互转化和转移
【解析】【分析】(1)根据能量转换的知识解答。
(2)蕨类植物有了根、茎、叶的分化,根能吸收大量的水和无机盐,并且体内有输导组织,能为植株输送大量的营养物质供植物生长利用,因此蕨类植物一般长的比较高大。蕨类植物不结种子,在叶背面有孢子囊,内有孢子,用孢子繁殖后代。
【解答】(1)风车转动发电,动能转化为电能。
(2)植物具有真正的根、茎、叶,且叶的背面有孢子囊,如图乙所示,属于蕨类植物。
17.(2023·舟山模拟)掌握初中化学中物质间反应规律是继续学习化学的必备知识。在下列物质中按要求选出能相互反应的组合(填物质编号如“①⑥”,如有多种组合,组合间用分号“;”相隔)。
①CO2 ②KNO3溶液 ③Ag ④CuSO4溶液 ⑤稀H2SO4 ⑥NaOH溶液 ⑦Fe ⑧NaCl溶液
(1)常温下能发生置换反应的组合有 。
(2)常温下能发生复分解反应的组合有 。
【答案】(1)⑤⑦;④⑦
(2)④⑥;⑤⑥
【知识点】复分解反应及其应用;置换反应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1)根据置换反应定义及所给物质的性质分析;
(2)根据复分解反应的定义及条件分析。
【解答】(1)铁能与硫酸发生置换反应、铁能与硫酸铜溶液发生置换反应;
(2)硫酸铜和氢氧化钠溶液能发生复分解反应,硫酸与氢氧化钠溶液能发生复分解反应;
故答案为:(1) ⑤⑦、④⑦ ;(2) ④⑥、⑤⑥ 。
18.(2023·舟山模拟)小胡用刻度尺、塑料碗、大烧杯(底面积为S)等器材测量金属球的体积和质量。他先在烧杯内放入适量水,再将塑料碗轻轻放入水(ρ水)中,如图甲所示,测出此时烧杯内水的深度为h1;将金属球放在塑料碗中,放入球后的状态如图乙所示,测出此时烧杯内水的深度为h2;将塑料碗中的金属球轻放入烧杯中,如图丙所示,测出此时烧杯内水的深度为h3。金属球的质量是 ,密度是 。(请用实验中已知量表示)
【答案】ρ水(h2-h1)S;ρ水(h2-h1) /(h3-h1)
【知识点】密度公式的应用;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设水盆的底面积为S,两次深度之差与底面积的乘积就是金属球漂浮时排开水的体积;已知水的密度和金属球漂浮时排开水的体积,可以得到金属球漂浮排开水的质量,也就是金属球的质量。
最后利用,可得到其密度。【解答】烧杯的底面积为S,
金属球漂浮时排开水的体积V=(h2-h1)S,
金属球漂浮时排开水的质量m=ρ水V=ρ水(h2-h1)S,
金属球的质量m球=m=ρ水V=ρ水(h2-h1)S,
金属球的体积V球=(h3-h1)S,
金属球的密度:。
19.(2023·舟山模拟)近日,以色列食品公司阿列夫农场宣布,该公司在国际空间站上成功培育出人造牛肉,属世界首例。这项技术可为空间站中的宇航员生产肉类食品,牛肉富含 和脂肪等营养素,主要在人体的 (填写器官名称)中被消化吸收。
【答案】蛋白质;小肠
【知识点】消化系统的组成;食物的消化与吸收
【解析】【分析】人体消化道中的小肠是人体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器官。
【解答】牛肉中富含蛋白质,在人体中的小肠处被消化和吸收。
20.(2023·舟山模拟)如图甲为一轻质弹簧自然伸长时的状态,图乙为弹簧上放一个重为15N的钢球静止时的状态,已知弹簧的缩短量与受到的压力成正比,AB=6cm,BC=2cm。当钢球处于B位置时,弹簧对钢球向上的力是 N;当钢球从高处自由落下到最低点C位置时,弹簧对钢球向上的力是 N;钢球从C位置向上运动到B位置的过程中,钢球的运动状态为 (填“匀速”或“加速”或“减速”)。
【答案】15;20;加速
【知识点】平衡力的辨别;力与运动的关系
【解析】【分析】下落过程中,当重力大于弹簧弹力时,速度逐渐增大;当重力等于弹力时,小球速度达到最大,当重力小于弹力时,速度逐渐减小至零。
【解答】在B点时处于平衡状态,故弹力等于重力等于15N;最下方C点时,此时形变量为8cm,由于当形变量为6cm时,弹力为15,故此时为20N; 位置向上运动到B位置 ,弹力大于重力,故此时在加速。
21.(2023·舟山模拟)LPG是指经高压或低温液化的石油气,简称“液化石油气”,主要成分是丙烷、丁烷等物质, 其燃烧产物主要是二氧化碳和水。
(1)LPG有轻微麻醉性,过量吸入,会使人缺氧窒息甚至死亡。家庭瓶装LPG常添加适量的乙硫醇,使气体泄漏时变得极易察觉。乙硫醇作为瓶装液化石油气的添加剂应具有的性质是: (可多选) 。
A.有臭味
B.助燃性
C.可燃性
D.易溶于水
E.不与液化石油气反应
(2)中国已向全球承诺,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以抵消自身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实现二氧化碳“零排放”。小明家平均每月用2瓶液化石油气,每瓶液化石油气的净含量为14.5千克,若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碳全部由阔叶林吸收,平均1平方米阔叶林每月能吸收3千克二氧化碳,试计算小明家由液化石油气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需要多少面积的阔叶林才能实现碳中和? (结果保留一位小数)(以丁烷代替液化石油气计算,化学方程式为:
(3)瑞安市部分小区已启动燃气置换工作,用天然气替换液化石油气。完全燃烧1千克液化石油气和1千克天然气释放的热量和产生CO2的质量如图所示。请结合图表分析燃气置工作的意义: 。
【答案】(1)A;C;E
(2)29.3
(3)燃烧相同质量的液化石油气和天然气,天然气放出的热量较多,且产生的二氧化碳较小,有利于碳中和
【知识点】有机物与无机物的区别;塑料、橡胶、纤维等有机合成材料的特点
【解析】【分析】(1) 化石油气的添加剂应具有的性质主要应有当其泄露时,人们要易察觉。
(2)利用液化石油气的质量算出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
(3)比较同质量的石油气和天然气的产生的热量大小和产生的二氧化碳质量即可。
【解答】(1) 气体泄漏时变得极易察觉 ,故性质为:有臭味。可燃,不与液化石油气反应;
(2)由其还学方程式可知:
58 176
,所以产生的二氧化碳质量为88kg,故需要29.3平方米的面积才能吸收完二氧化碳。
(3)由图像可知, 燃烧相同质量的液化石油气和天然气,天然气放出的热量较多,且产生的二氧化碳较小,有利于碳中和 。
22.(2023·舟山模拟)如图所示是小明同学根据所学的物质之间反应规律的相关知识,建构的铜及其化合物之间相互转化的关系图。
(1)写出图中“?”处物质的化学式 。
(2)要一步实现图中“Cu-Cu2+”的转化,可将铜加入适量的某种盐溶液中,请写出转化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答案】(1)Cu(OH)2
(2)Cu+2AgNO3=Cu(NO3)2+2Ag
【知识点】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置换反应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1)碱可以与相应的酸反应生成盐和水;
(2)不活泼金属单质转换为对应盐溶液可通过置换反应产生。
【解答】(1)图中“?”处物质的化学式可以为Cu(OH)2 ;
(2)加入比铜不活泼的金属盐溶液即可,故方程式为 Cu+2AgNO3=Cu(NO3)2+2Ag 。
23.(2023·舟山模拟)如图所示电路中,电源电压不变,R1=20Ω,R2=30Ω,回答下列问题。
(1)当开关S断开,甲、乙两表为电流表时,两电流表的示数之比I甲∶I乙= ;
(2)当开关S闭合,甲乙两表为电压表时,发现两电压表的示数一样且接近电源电压,若出现此现象是由于电路中某一处故障引起的,则此故障可能是 。
【答案】(1)2∶5
(2)R1短路或R2断路
【知识点】基本电路与电路图;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辨别;欧姆定律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1)开关S断开时,两表为电流表时,两个并联;
(2) 开关S闭合,甲乙两表为电压表时 ,两个电阻串联在一起。
【解答】(1)如图,甲测量流过R2的电流,乙测的是总电流。故电流之比为 2∶5 ;
(2)甲测的是总电流,乙表测量的是R2两端的电压,故故障可能是 R1短路或R2断路 。
24.(2023·舟山模拟)如图是某科学兴趣小组制作的水火箭。发射时,先在瓶内装适量水,再用打气筒往瓶内打足气。打开阀门,水从尾部向下喷出,由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火箭向上飞向空中。
(1)向瓶内打气时,瓶内气体内能 (选填“增加”、“减少”或“不变”);
(2)水从尾部向下喷出时,瓶内气体对水做功,该过程相当于内燃机的 冲程。
【答案】(1)增加
(2)做功
【知识点】物体内能的改变方法;热机的工作原理
【解析】【分析】(1)物体对外界做功,则内能增大;外界对物体做功,则内能减小;
(2)热机的压缩冲程,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做功冲程,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根据能量转化的知识解答。
【解答】(1)向瓶内打气时,将活塞的机械能转化为气体的内能,因此瓶内气体内能增加。
(2)水从尾部向下喷出时,瓶内气体对水做功,将气体的内能转化为火箭的机械能,这个过程相当于内燃机的做功冲程。
三、实验探究题(本题有5小题,15空格,第25-26小题,每空2分,第27-29小题,每空3分,共40分)
25.(2023·舟山模拟)大蒜是常见的食物,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
(1)大蒜被称为“地里长出来的抗生素”,对多种真菌、细菌具有抑制和灭杀作用。从细胞结构角度看,真菌细胞不同于细菌细胞的结构是其具有
。
(2)某科研人员取不同浓度大蒜汁对大肠杆菌、酵母菌、曲霉进行“抑菌效果对比”实验,数据记录如图所示。已知抑菌圈越大,抑菌效果越好。据图可知大蒜汁对 的抑菌效果最好。
【答案】(1)细胞核
(2)酵母菌
【知识点】细胞的结构
【解析】【分析】无性生殖是一类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的生殖方式。细菌是指生物的主要类群之一,属于细菌域。也是所有生物中数量最多的一类。
【解答】(1)真菌与细菌最大的不同在于细菌的细胞没有成形的细胞核,而真菌有;
(2)由图丙可知,大蒜汁浓度相同时,酵母菌的抑菌圈最大,所以对酵母菌的抑菌效果最好;
26.(2023·舟山模拟)小科利用两根形状、大小相同的蜡烛和透明玻璃板研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如图甲所示。
(1)实验时,小科应该点燃蜡烛 (选填 “A”、“B”或“A和B”);
(2)小科将蜡烛A与其像连线后,发现A被玻璃板垂直平分。于是,他得出结论: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相对平面镜对称。其他同学却认为不能马上得出这结论,你认为他们的理由是 ;
(3)在一次科学小游戏中,两同学分别站在平面镜前A、B位置,如图丙所示。B处同学用手电筒对着平面镜里A处同学的像照射,手电筒的光就会准确照到该同学的身上,该游戏利用了 的原理。
【答案】(1)A
(2)实验次数太少,得到的结论不够客观,不具有普遍意义
(3)光路的可逆性
【知识点】平面镜成像特点、原理和现象;平面镜成像的相关作图
【解析】【分析】 (1)平面镜成的像为正立等大的虚像;
(2)多次试验才能得到普遍结论,一次实验具有一定的偶然性;
(3)两个物体间能相互看到与光路的可逆性有关。
【解答】(1)在平面镜前面的蜡烛需点燃,后方的蜡烛不应点燃,避免光对实验的干扰;
(2) 理由是实验次数太少,得到的结论不够客观,不具有普遍意义 ;
(3)两者位置互换,光路可按原路返回,故利用光路的可逆性。
27.(2023·舟山模拟)小乐做了“铝与酸反应”的系列实验,回答问题:
实验1:小乐在试管中放入一枚未打磨的铝片,然后注入适量pH=4的稀盐酸。铝片与稀盐酸反应产生氢气的速率随时间变化的图线如图甲所示。
(1)铝片和稀盐酸在开始阶段不产生氢气的原因: (用相关化学反应方程式解释)。
(2)从a点到b点曲线上升的原因可能是 。
实验2:小乐将另一枚打磨过的铝片与适量pH=4的稀硫酸反应,结果生成氢气速率很慢。
针对铝片与稀盐酸和稀硫酸反应速率不同的现象,小乐提出了如下猜想:
猜想1:盐酸中的氯离子对反应起促进作用;
猜想2:硫酸中的硫酸根离子对反应起阻碍作用。
为了验证猜想,小乐设计了如图乙所示实验。
(3)加入的两种固体物质A和B分别是 。
【答案】(1)Al2O3+6HCl=2AlCl3+3H2O
(2)随着反应的进行,温度升高,加快了反应的速度
(3)NaCl、Na2SO4
【知识点】复分解反应及其应用;酸的化学性质
【解析】【分析】(1)铝片表面生成了致密的氧化膜;
(2)由图像可知,a点到b点时,产生氢气的速率变大,可能是温度升高导致反应变快;
(3)在试管中应分别引入氯离子和硫酸根离子来探究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解答】(1)开始阶段不产生氢气的原因 ,是由于酸先于氧化铝反应;
(2) a点到b点曲线上升的原因可能是反应放热,随着反应的进行,温度升高,加快了反应的速度;
(3)两种固体物质A和B应分别有氯离子和硫酸根离子,故其为NaCl、Na2SO4 。
28.(2023·舟山模拟)我们常用乙醇溶液进行杀菌消毒。那么乙醇溶液的浓度(体积分数)越高,杀菌消毒效果就越好吗?对此,某科研机构曾做过下列探究。
【实验步骤】
①取10片无菌载玻片,均匀涂抹上等量的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菌悬液;
②待干燥后,向9片载玻片分别滴加相同体积的不同浓度乙醇溶液,另外1片滴加相同体积的无菌蒸馏水;
③10min后,测各载玻片上活菌量。测得的活菌量计作n,其中无菌蒸馏水试验组的活菌量计作;
④实验重复3次;
⑤用牛痘病毒替换金黄色葡萄球菌,按上述步骤进行实验。
(1)【数据处理】
利用得到的实验数据计算相应的,并取平均值。以是的平均值来表示乙醇溶液的杀菌消毒效果。数据处理结果如图所示。
【实验结论】
由实验可知:针对实验中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牛痘病毒,当乙醇溶液的浓度超过80%时,杀菌消毒的效果随乙醇溶液浓度的增大而 。
(2)【实验反思】
科研人员发现该实验中60%~80%的乙醇溶液杀菌消毒效果较好。为证明其是否具有普适性,下一步的实验思路是:选取更多种类的 ,设置更多浓度梯度的乙醇溶液,多次重复实验,计算相应的,并取平均值,进行对比。
(3)研究表明:70%~75%的乙醇溶液杀菌消毒效果最好。
【实际应用】在新冠疫情期间,常使用乙醇溶液进行杀菌消毒。根据上述结果,并结合乙醇的性质,下列使用方法合理的是 。
A.无水乙醇按需求稀释后再用来杀菌消毒
B.使用乙醇溶液杀菌消毒时要避免明火,远离高温物体
C.可用适宜浓度的乙醇溶液对快递包装盒的表面进行擦拭消毒
【答案】(1)减弱
(2)细菌和病毒
(3)A;B;C
【知识点】观察结果的记录与分析;控制变量法
【解析】【分析】(1) 以是的平均值来表示乙醇溶液的杀菌消毒效果 ,可分析图像判断纵坐标值的大小变化;
(2)增加实验种类,来确定实验结论的普遍性;
(3)分析表格可知,无水乙醇可以用来消毒。
【解答】(1) 浓度超过80%时,杀菌消毒的效果随乙醇溶液浓度的增大而减弱;
(2) 选取更多种类的细菌和病毒 ,得到相应的普遍结论;
(3)ABC选项中乙醇需稀释后使用,为了避免燃烧应远离火源,还可以用乙醇在物体表面消毒。
29.(2023·舟山模拟)用如图甲电路测量一个额定电压2.5V灯泡的额定功率,请你帮助完成实验。
次数 电压U/V 电流I/A
1 1.5 0.22
2 2.0 0.26
3 2.5 0.30
(1)根据图甲的电路图,完成图乙中电路的连接;( )
(2)实验测得数据如表所示,则完成第1次实验后,应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向 (选填“左”或“右”)调节,才能获得第2组实验数据;此灯泡的额定功率为 ;
(3)若将小灯泡L换成一个阻值未知(约为10Ω)的定值电阻R,其他器材不变,还能完成的实验有 。
①测量定值电阻R的阻值大小
②探究当电压一定时,导体中电流与电阻的关系
③探究当电阻一定时,导体中电流与电压的关系
【答案】(1)
(2)左;0.75
(3)①③
【知识点】电功率计算公式的应用;测定小灯泡的功率;小灯泡电功率的影响因素
【解析】【分析】(1)测量灯泡功率时,应将电路串联在一起;
(2)小灯泡的额定电压为2.5v,故在其两端电压为2.5v时,此时的电流为额定电流,其乘积为额定电压;
(3) 小灯泡L换成一个阻值未知(约为10Ω)的定值电阻R ,可以研究欧姆定律的相关概念;
【解答】(1)只需将滑动变阻器与灯泡串联在一起即可;
(2)第一次为1.5v,故需增大灯泡两端电压,故滑片向左移动,p=UI=2.5x0.3=0.75w;
(3) 换成一个阻值未知(约为10Ω)的定值电阻R ,可以测电阻的大小,还可以研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
四、解答题(本题有6小题,第33小题6分,第30、31、32每小题8分,第34小题9分、35小题11分,共50分)。
30.(2023·舟山模拟)如图一为生态系统的碳循环示意图,“甲~戊”表示生物成分,“A~D”表示生理或化学反应过程,“→”表示碳的流动方向。图二为图一中某条食物链各生物体内有毒物质的相对含量。请据图回答:请据图分析作答:
(1)生态系统中最基本、最关键的生物成分是生产者,它能通过图一中的 (填字母)过程,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转化为有机物。
(2)碳在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循环的主要形式是 。
(3)图一中戊代表的生态系统的成分是 。
(4)图二中,A对应图一中的生物是 。
【答案】(1)C
(2)二氧化碳
(3)分解者
(4)丙
【知识点】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
【解析】【分析】(1)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
(2)碳循环主要以二氧化碳和有机物为载体进行循环;
(3)动植物的尸体都是由分解者分解的;
(4)食物链中营养级越高的生物其体内所含的有毒物质就越多。
【解答】(1) 生产者通过C(光合作用) 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转化为有机物;
(2)碳在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循环的主要形式是二氧化碳 ;
(3)由图可知,戊的作用为分解动植物尸体,故其为分解者;
(4)A对应营养级第二高的生物,故其为丙;
31.(2023·舟山模拟)电梯是高层住宅必备的交通工具,如图甲所示是某种升降电梯工作原理图,它由轿厢、对重、电动机、钢丝绳、滑轮等部件连接组成。电动机和对重通过钢丝绳分别给轿厢施加拉力,连接轿厢的两根钢丝绳非常靠近,轿厢与对重的运动方向始终相反。对重的质量为400kg,空轿厢的质量是500kg,额定载重量是1000kg,某次电梯满载上升时的v﹣t图象如图乙所示。不计钢丝绳重力和一切摩擦。
(1)电梯匀速上升的高度是多少?
(2)电梯匀速运动阶段,电梯匀速上升的高度是多少?
(3)电梯满载匀速上升时,电动机钢丝绳对轿厢拉力的功率是多少?
【答案】(1)电梯匀速上升的速度为2m/s,时间为6s,故S=Vt=2m/s·6s=12m;
(2)电梯匀速上升的速度为2m/s,时间为6s,故S=Vt=2m/s·6s=12m;
(3)对重的重力G对重=m对重g=400kg×10N/kg=4×103N,
由平衡条件知,G对重+F=G轿厢+G额定载重,故电动机钢丝绳对轿厢的拉力:
F=G轿厢+G额定载重-G对重=(1000+500-400)kg×10N/kg=1.1×104N;
电动机钢丝绳对轿厢拉力的功率:
P= = =Fv=1.1×104N×2m/s=2.2×104W;
【知识点】定滑轮及其工作特点;动滑轮及其工作特点;滑轮组及其工作特点
【解析】【分析】(1)分析图乙可知其匀速上升时的速度为2m/s ,一共运动了6s;
(2)其匀速上升时的速度为2m/s ,一共运动了6s;
(3) 电动机钢丝绳对轿厢拉力的功率 等于拉力与速度的乘积,在对桥箱进行受力分析可知 G对重+F=G轿厢+G额定载重 。
32.(2023·舟山模拟)小宁同学用一定质量分数的FeCl3溶液和一定质量的NaOH固体粉末做实验。四次实验结果如表所示:
实验次数 NaOH质量/g FeCl3溶液质量/g Fe(OH)3质量/g
1 6 100 5.35
2 12 100 10.7
3 24 150 16.05
4 30 200 a
根据实验结果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过程中可以观察到有 色沉淀生成。
(2)第 次实验,FeCl3和NaOH恰好完全反应。
(3)表中的a值是 。
(4)实验中所用FeCl3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写出计算过程)。
【答案】(1)红褐
(2)2
(3)21.4
(4)设:100gFeCl3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x。
x=16.25g
所用FeCl3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 。
【知识点】盐的性质及用途;复分解反应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氯化铁可以与氢氧化钠反应产生氢氧化铁红褐色絮状沉淀和氯化钠,通过前后质量变化来判断是否完全反应。
【解答】(1) 观察到有红褐色沉淀生成;
(2)第1次6g氢氧化钠粉末对应沉淀为5.35g,而第3次24g氢氧化钠粉末完全反应时,生成沉淀应该为 21.4g,故氢氧化钠过量,第三组中的氯化铁完全反应,所以在第二次实验中恰好完全反应;
(3)由实验数据可知。24g氢氧化钠与200g氯化铁反应生成5.35x4=21.4g沉淀,故a=21.4g;
(4) FeCl3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可以用产生的氢氧化铁沉淀质量算出反应掉的氯化铁质量即可。
33.(2023·舟山模拟)如图甲为人体在接受刺激性强的信息引发紧张焦虑时人体进行调节的部分过程示意图:
(1)刺激性强的信息转化成的神经冲动传递到大脑皮层,产生紧张和焦虑等情绪,进而刺激肾上腺髓质分泌肾上腺素,进入血液运输到作用部位,引起心跳加速等反应。从反射弧的组成结构上看,图中的肾上腺髓质相当于 。
(2)长期紧张和焦虑情绪会引起尿急、胃疼等症状。图乙表示尿液形成过程中流经不同部位时尿素浓度变化的曲线,则AB 段表示的是肾单位的 (填结构名称) 。胃疼容易影响胃对食物中 (填营养物质
名称)的化学性消化。
【答案】(1)效应器
(2)肾小管;蛋白质
【知识点】食物的消化与吸收;应答性反应与反射弧
【解析】【分析】一个典型的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中间神经元、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五部分。肾小管是与肾小蠹壁层相连的一条长为30~50mm的细长上皮性小管,具有重吸收和排泌功能,在排泄代谢产物、维持机体体液平衡及酸碱平衡方面起关键作用。胃是人体的消化器官,位于膈下,上接食道,下通小肠。
【解答】(1)肾上腺是内分泌腺,分泌的肾上腺素直接进入血液作用于各部位,所以直接进入毛细血管中;下丘脑的指令到达肾上腺髓质后,肾上腺髓质分泌肾上腺素,所以在反射弧结构中肾上腺髓质属于效应器;
(2)AB段尿素浓度升高,说明这段肾单位完成重吸收过程,即AB段是肾小管;
胃只能够消化蛋白质,因此胃疼会影响蛋白质的消化;
34.(2023·舟山模拟)铁是人体不可缺少的微量元素,主要以亚铁离子的形式存在于人体血红蛋白中的血红素内。
(1)血红蛋白的相对分子质量为68000,经测定其中铁的质量分数为0.33%,则每个血红蛋白分子中铁的原子个数为 。
(2) 缺铁会引起贫血,正常人每天适宜摄入14mg左右的铁,在酱油中加入如铁强化剂乳酸亚铁[化学式为,相对分子质量是234],是我国为解决缺铁性贫血而实施的项目;
①乳酸亚铁由 种元素组成;
②国家规定铁强化剂酱油中铁的含量为224mg/L左右,则每1L铁强化剂酱油中应含乳酸亚铁的质量约为多少克? (写出计算过程)
③通过正常饮食可补充人体所需的80%左右的铁,其余可通过服用含铁食品或药物缓慢补充。若除正常饮食补充铁外,其余补充的铁均来自铁强化剂酱油。则正常人每天应食用铁强化剂酱油约多少毫升? (写出计算过程)
【答案】(1)4
(2)四/4;国家规定铁强化剂酱油中铁的含量为224mg/L左右,则每1L铁强化剂酱油中应含乳酸亚铁的质量约为 。 答:每1L铁强化剂酱油中应含乳酸亚铁的质量0.94g。;正常人每天适宜摄入14mg左右的铁,根据题意可知通过乳酸亚铁补充铁元素质量=14mg×20%=2.8mg; 正常人每天应食用铁强化剂酱油的体积= 。
【知识点】模型与符号;构成物质的粒子模型;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
【解析】【分析】(1)利用铁的相对原子质量可求得铁原子的数目;
(2)物质化学式中可判断其元素组成;可以利用铁元素的质量分数求得铁强化剂乳酸亚铁的质量。
【解答】(1) 铁的原子个数。
35.(2023·舟山模拟)如图甲为汽车转向指示灯电路模型,接通相应指示灯后,该指示灯会亮、暗(微弱发光)交替闪烁发光。电路中电源电压恒为6伏,指示灯的规格为“6V 3W”( 电阻不变),定值电阻R0需要接在A处或B处,电磁铁线圈及衔铁的阻值忽略不计。
(1)当电流通过电磁铁时,电磁铁上端为 极;定值电阻R0应接在图甲电路中 位置(选填“A”或“B”);
(2)若让左转、右转指示灯同时工作(即双跳灯开启),转向开关应与触点 接通(选填“1和2”、“2和3”、“3和4”或“4和5”);
(3)当转向开关与触点“2和3”接通时,右转指示灯两端实际电压变化如图乙所示,当指示灯微弱发光时,其两端实际电压为U,消耗的实际功率为额定功率的。求:
①Ux的值为?
②右转指示灯闪烁交替工作45秒消耗的电能为?
③R0的阻值为?
【答案】(1)N;A
(2)3和4
(3)①,故此时的电压为额定电压的1/3,即 Ux =2v;
②由图乙可知,1.5秒为1个周期,故一共有30个周期。
W总=pt=(0.5x3J+1xJ)X30=55J;
③R0 两端的电压为(6v-2v)=4v,指示灯的电阻=,故 R0 =24 Ω
【知识点】探究影响通电螺线管磁性强弱的因素的实验;电磁铁的构造和原理;电磁继电器的组成、原理和特点
【解析】【分析】(1)通电螺线管的右手螺旋定则指四指方向与电流一致。大拇指为N极的方向;
(2)当转向开关同时与左右两个指示灯相接时,两个灯同时工作;
(3)可以通过两端电压的变化求得实际功率,可计算出消耗的电能。
【解答】(1)右手螺旋定则可知,上端为N极; 使指示灯会亮、暗(微弱发光)交替闪烁发光 ,故应该在A位置达到电流大小的变化;
(2) 左转、右转指示灯同时工作 ,开关与触点3和4接通。
1 / 1浙江省舟山市普陀二中 2023 年初中毕业生考前科学热身测试
一、选择题(本题有15小题,第1-10小题,每小题3分,第11-15小题,每小题4分,共50分。请选出各题中一个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不选、多选、错选,均不给分)
1.(2023·舟山模拟)“转变传统观念,推行低碳生活”的主题旨在倡导节约能源和利用清洁能源,减少温室气体二氧化碳的排放。下列措施①少用煤作燃料;②减少使用私家车次数、多乘公交车或骑自行车;③废旧电池回收再利用;④开发新能源如太阳能;⑤焚烧废旧塑料可解决“白色污染”中,符合该主题的有效措施是
A.①②④ B.①②③⑤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2.(2023·舟山模拟)如图是单细胞生物绿眼虫。它生活在有机物质较多的水域,因含叶绿体而呈绿色,主要通过体表吸收溶解于水中的有机物而存活。关于绿眼虫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有叶绿体,属于植物
B.观察其结构时可选用放大镜
C.绿眼虫的主要营养来源是有机物
D.一个细胞不是一个完整的生物体
3.(2023·舟山模拟)铁的化合物有广泛用途,如碳酸亚铁(FeCO3)可作补血剂。资料显示:FeCO3是难溶于水的白色固体,干燥品在空气中稳定,湿品在空气中氧化为氢氧化铁成茶色。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FeCO3属于氧化物
B.FeCO3中Fe,C,O元素的质量比为1:1:3
C.FeCO3中铁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
D.湿品变成茶色是因为FeCO3发生了化学变化
4.(2023·舟山模拟)如图所示,在竖直平面内用轻质细线悬挂一个小球,将小球拉至A点,使细线处于拉直状态,由静止开始释放小球,不计摩擦,小球可在A、B两点间来回摆动。当小球摆到B点时,细线恰好断开,同时假如所有力都消失,则小球将()
A.沿BD方向运动 B.沿BE方向运动
C.沿BC方向运动 D.在B点保持静止
5.(2023·舟山模拟)糖画是我市非物质文化传承项目,制作糖画所用的麦芽糖汁是由小麦籽粒制成。小麦籽粒结构如下图,其营养物质主要贮藏在( )
A.冠毛 B.胚乳 C.胚 D.麸皮
6.(2023·舟山模拟)2022年4月24日(农历三月二十四)清晨,木星、金星、火星和土星与月亮相伴,上演“四星连珠伴月”天象。这一天的月相接近( )
A. 新月 B.上弦月 C.满月 D.下弦月
7.(2023·舟山模拟)如图是三星堆发掘的太阳鸟铜像,出土文物往往带有铜锈。根据铜锈的成分:碱式碳酸铜[化学式为Cu2(OH)2CO3或CuCO3·Cu(OH)2],小科猜想:引起铜锈蚀的因素除了氧气和水外,可能还有二氧化碳。为证明“铜生锈需要二氧化碳”,下列实验组合中可行的是( )
A.①和② B.①和④ C.②和④ D.③和④
8.(2023·舟山模拟)小柯设计了一个“不用绳子扎口的气球”,如图所示,先将气球放入玻璃瓶中,再将球口紧套在玻璃瓶口,从抽气口抽气,观察到气球变大;停止抽气后,马上用橡皮套封住抽气口,此时气球不用绳子扎,也能保持膨胀状态。假设抽气前后气球内的气压分别是p1、p2,瓶内的气压分别是p3、p4,则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
A.p1=p2 B.p19.(2023·舟山模拟)端午节吃粽子是我国许多地方的习俗,粽叶是包粽子的材料之一。 箬叶(如图) 是粽叶 的一种, 含多种氨基酸。用箬叶包制粽子, 可提高粽子中氨基酸含量。 氨基酸是人体合成下列哪种营养素的重要原料( )
A.糖类 B.脂肪 C.纤维素 D.蛋白质
10.(2023·舟山模拟)如图所示,OB=BA,在A点施加一个力,使轻质杠杆OA在水平位置静止,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杠杆OA一定是一个省力杠杆 B.杠杆OA一定是一个费力杠杆
C.在A点施加的最小力的大小为 D.在A点施加的力不能大于G
11.(2023·舟山模拟)某气体可能含有水蒸气、CO、H2中的一种或几种。为了确定其成分,小科同学选用如图所示的甲、乙、丙三套实验装置进行探究。你认为最佳的实验方案是将气体依次通过( )
A.甲、乙、丙 B.丙、乙、甲
C.丙、甲、乙、丙 D.丙、甲、丙、乙
12.(2023·舟山模拟)如图所示,甲、乙两图都是时钟在平面镜中成的像,图甲所示是镜子竖直放置时的像,图乙所示是镜子水平放置时的像,则甲的实际时间是(),乙的实际时间是()
A.3:40;15:51 B.3:40;12:21
C.8:40;15:51 D.8:40;12:21
13.(2023·舟山模拟)模型法、类比法、转换法和控制变量法等是科学实验中常用的方法。下列对科学方法分析错误的是()
A.在图①“探究动能大小与速度关系”的实验中,使用两个质量相同的小球属于控制变量法
B.在图②“探究平面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使用与A完全相同的B蜡烛属于类比法
C.在图③“探究压力作用效果”的实验中,用海绵的凹陷程度反映压力作用效果利用了转换法
D.在图④中,用不同小球组合在一起表示甲烷的分子结构属于模型法
14.(2023·舟山模拟)符合下列转化关系的物质甲是( )
A.CuO B.MgO C.Fe2O3 D.Zn
15.(2023·舟山模拟)关于下列四个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甲:敲击膝盖下的韧带,小腿不自觉抬起,说明反射弧完整
B.乙:燃烧结束时,气球变大,天平不平衡,说明质量守恒定律不成立
C.丙:通电后,a管液面上升的高度小于b,说明电热大小和电流有关
D.丁:给气球充气时,气球上的黑点距离在不断变大,说明宇宙在膨胀
二、填空题(本题有9小题,20空格,每空2分,共40分)
16.(2023·舟山模拟)近年来风力发电逐渐推广兴盛,宁波市先后建造了白岩山风车公路等八处风电场。每逢春夏之交,高耸的风车和道路两旁璀璨的花海成为了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如图甲所示。
(1)风车工作时将空气的动能最终转化为 能。
(2)小宁在风车公路边发现了一种植物,该植物具有真正的根、茎、叶,且叶的背面有孢子囊,如图乙所示。由此他判断该植物属于 植物。
17.(2023·舟山模拟)掌握初中化学中物质间反应规律是继续学习化学的必备知识。在下列物质中按要求选出能相互反应的组合(填物质编号如“①⑥”,如有多种组合,组合间用分号“;”相隔)。
①CO2 ②KNO3溶液 ③Ag ④CuSO4溶液 ⑤稀H2SO4 ⑥NaOH溶液 ⑦Fe ⑧NaCl溶液
(1)常温下能发生置换反应的组合有 。
(2)常温下能发生复分解反应的组合有 。
18.(2023·舟山模拟)小胡用刻度尺、塑料碗、大烧杯(底面积为S)等器材测量金属球的体积和质量。他先在烧杯内放入适量水,再将塑料碗轻轻放入水(ρ水)中,如图甲所示,测出此时烧杯内水的深度为h1;将金属球放在塑料碗中,放入球后的状态如图乙所示,测出此时烧杯内水的深度为h2;将塑料碗中的金属球轻放入烧杯中,如图丙所示,测出此时烧杯内水的深度为h3。金属球的质量是 ,密度是 。(请用实验中已知量表示)
19.(2023·舟山模拟)近日,以色列食品公司阿列夫农场宣布,该公司在国际空间站上成功培育出人造牛肉,属世界首例。这项技术可为空间站中的宇航员生产肉类食品,牛肉富含 和脂肪等营养素,主要在人体的 (填写器官名称)中被消化吸收。
20.(2023·舟山模拟)如图甲为一轻质弹簧自然伸长时的状态,图乙为弹簧上放一个重为15N的钢球静止时的状态,已知弹簧的缩短量与受到的压力成正比,AB=6cm,BC=2cm。当钢球处于B位置时,弹簧对钢球向上的力是 N;当钢球从高处自由落下到最低点C位置时,弹簧对钢球向上的力是 N;钢球从C位置向上运动到B位置的过程中,钢球的运动状态为 (填“匀速”或“加速”或“减速”)。
21.(2023·舟山模拟)LPG是指经高压或低温液化的石油气,简称“液化石油气”,主要成分是丙烷、丁烷等物质, 其燃烧产物主要是二氧化碳和水。
(1)LPG有轻微麻醉性,过量吸入,会使人缺氧窒息甚至死亡。家庭瓶装LPG常添加适量的乙硫醇,使气体泄漏时变得极易察觉。乙硫醇作为瓶装液化石油气的添加剂应具有的性质是: (可多选) 。
A.有臭味
B.助燃性
C.可燃性
D.易溶于水
E.不与液化石油气反应
(2)中国已向全球承诺,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以抵消自身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实现二氧化碳“零排放”。小明家平均每月用2瓶液化石油气,每瓶液化石油气的净含量为14.5千克,若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碳全部由阔叶林吸收,平均1平方米阔叶林每月能吸收3千克二氧化碳,试计算小明家由液化石油气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需要多少面积的阔叶林才能实现碳中和? (结果保留一位小数)(以丁烷代替液化石油气计算,化学方程式为:
(3)瑞安市部分小区已启动燃气置换工作,用天然气替换液化石油气。完全燃烧1千克液化石油气和1千克天然气释放的热量和产生CO2的质量如图所示。请结合图表分析燃气置工作的意义: 。
22.(2023·舟山模拟)如图所示是小明同学根据所学的物质之间反应规律的相关知识,建构的铜及其化合物之间相互转化的关系图。
(1)写出图中“?”处物质的化学式 。
(2)要一步实现图中“Cu-Cu2+”的转化,可将铜加入适量的某种盐溶液中,请写出转化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23.(2023·舟山模拟)如图所示电路中,电源电压不变,R1=20Ω,R2=30Ω,回答下列问题。
(1)当开关S断开,甲、乙两表为电流表时,两电流表的示数之比I甲∶I乙= ;
(2)当开关S闭合,甲乙两表为电压表时,发现两电压表的示数一样且接近电源电压,若出现此现象是由于电路中某一处故障引起的,则此故障可能是 。
24.(2023·舟山模拟)如图是某科学兴趣小组制作的水火箭。发射时,先在瓶内装适量水,再用打气筒往瓶内打足气。打开阀门,水从尾部向下喷出,由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火箭向上飞向空中。
(1)向瓶内打气时,瓶内气体内能 (选填“增加”、“减少”或“不变”);
(2)水从尾部向下喷出时,瓶内气体对水做功,该过程相当于内燃机的 冲程。
三、实验探究题(本题有5小题,15空格,第25-26小题,每空2分,第27-29小题,每空3分,共40分)
25.(2023·舟山模拟)大蒜是常见的食物,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
(1)大蒜被称为“地里长出来的抗生素”,对多种真菌、细菌具有抑制和灭杀作用。从细胞结构角度看,真菌细胞不同于细菌细胞的结构是其具有
。
(2)某科研人员取不同浓度大蒜汁对大肠杆菌、酵母菌、曲霉进行“抑菌效果对比”实验,数据记录如图所示。已知抑菌圈越大,抑菌效果越好。据图可知大蒜汁对 的抑菌效果最好。
26.(2023·舟山模拟)小科利用两根形状、大小相同的蜡烛和透明玻璃板研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如图甲所示。
(1)实验时,小科应该点燃蜡烛 (选填 “A”、“B”或“A和B”);
(2)小科将蜡烛A与其像连线后,发现A被玻璃板垂直平分。于是,他得出结论: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相对平面镜对称。其他同学却认为不能马上得出这结论,你认为他们的理由是 ;
(3)在一次科学小游戏中,两同学分别站在平面镜前A、B位置,如图丙所示。B处同学用手电筒对着平面镜里A处同学的像照射,手电筒的光就会准确照到该同学的身上,该游戏利用了 的原理。
27.(2023·舟山模拟)小乐做了“铝与酸反应”的系列实验,回答问题:
实验1:小乐在试管中放入一枚未打磨的铝片,然后注入适量pH=4的稀盐酸。铝片与稀盐酸反应产生氢气的速率随时间变化的图线如图甲所示。
(1)铝片和稀盐酸在开始阶段不产生氢气的原因: (用相关化学反应方程式解释)。
(2)从a点到b点曲线上升的原因可能是 。
实验2:小乐将另一枚打磨过的铝片与适量pH=4的稀硫酸反应,结果生成氢气速率很慢。
针对铝片与稀盐酸和稀硫酸反应速率不同的现象,小乐提出了如下猜想:
猜想1:盐酸中的氯离子对反应起促进作用;
猜想2:硫酸中的硫酸根离子对反应起阻碍作用。
为了验证猜想,小乐设计了如图乙所示实验。
(3)加入的两种固体物质A和B分别是 。
28.(2023·舟山模拟)我们常用乙醇溶液进行杀菌消毒。那么乙醇溶液的浓度(体积分数)越高,杀菌消毒效果就越好吗?对此,某科研机构曾做过下列探究。
【实验步骤】
①取10片无菌载玻片,均匀涂抹上等量的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菌悬液;
②待干燥后,向9片载玻片分别滴加相同体积的不同浓度乙醇溶液,另外1片滴加相同体积的无菌蒸馏水;
③10min后,测各载玻片上活菌量。测得的活菌量计作n,其中无菌蒸馏水试验组的活菌量计作;
④实验重复3次;
⑤用牛痘病毒替换金黄色葡萄球菌,按上述步骤进行实验。
(1)【数据处理】
利用得到的实验数据计算相应的,并取平均值。以是的平均值来表示乙醇溶液的杀菌消毒效果。数据处理结果如图所示。
【实验结论】
由实验可知:针对实验中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牛痘病毒,当乙醇溶液的浓度超过80%时,杀菌消毒的效果随乙醇溶液浓度的增大而 。
(2)【实验反思】
科研人员发现该实验中60%~80%的乙醇溶液杀菌消毒效果较好。为证明其是否具有普适性,下一步的实验思路是:选取更多种类的 ,设置更多浓度梯度的乙醇溶液,多次重复实验,计算相应的,并取平均值,进行对比。
(3)研究表明:70%~75%的乙醇溶液杀菌消毒效果最好。
【实际应用】在新冠疫情期间,常使用乙醇溶液进行杀菌消毒。根据上述结果,并结合乙醇的性质,下列使用方法合理的是 。
A.无水乙醇按需求稀释后再用来杀菌消毒
B.使用乙醇溶液杀菌消毒时要避免明火,远离高温物体
C.可用适宜浓度的乙醇溶液对快递包装盒的表面进行擦拭消毒
29.(2023·舟山模拟)用如图甲电路测量一个额定电压2.5V灯泡的额定功率,请你帮助完成实验。
次数 电压U/V 电流I/A
1 1.5 0.22
2 2.0 0.26
3 2.5 0.30
(1)根据图甲的电路图,完成图乙中电路的连接;( )
(2)实验测得数据如表所示,则完成第1次实验后,应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向 (选填“左”或“右”)调节,才能获得第2组实验数据;此灯泡的额定功率为 ;
(3)若将小灯泡L换成一个阻值未知(约为10Ω)的定值电阻R,其他器材不变,还能完成的实验有 。
①测量定值电阻R的阻值大小
②探究当电压一定时,导体中电流与电阻的关系
③探究当电阻一定时,导体中电流与电压的关系
四、解答题(本题有6小题,第33小题6分,第30、31、32每小题8分,第34小题9分、35小题11分,共50分)。
30.(2023·舟山模拟)如图一为生态系统的碳循环示意图,“甲~戊”表示生物成分,“A~D”表示生理或化学反应过程,“→”表示碳的流动方向。图二为图一中某条食物链各生物体内有毒物质的相对含量。请据图回答:请据图分析作答:
(1)生态系统中最基本、最关键的生物成分是生产者,它能通过图一中的 (填字母)过程,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转化为有机物。
(2)碳在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循环的主要形式是 。
(3)图一中戊代表的生态系统的成分是 。
(4)图二中,A对应图一中的生物是 。
31.(2023·舟山模拟)电梯是高层住宅必备的交通工具,如图甲所示是某种升降电梯工作原理图,它由轿厢、对重、电动机、钢丝绳、滑轮等部件连接组成。电动机和对重通过钢丝绳分别给轿厢施加拉力,连接轿厢的两根钢丝绳非常靠近,轿厢与对重的运动方向始终相反。对重的质量为400kg,空轿厢的质量是500kg,额定载重量是1000kg,某次电梯满载上升时的v﹣t图象如图乙所示。不计钢丝绳重力和一切摩擦。
(1)电梯匀速上升的高度是多少?
(2)电梯匀速运动阶段,电梯匀速上升的高度是多少?
(3)电梯满载匀速上升时,电动机钢丝绳对轿厢拉力的功率是多少?
32.(2023·舟山模拟)小宁同学用一定质量分数的FeCl3溶液和一定质量的NaOH固体粉末做实验。四次实验结果如表所示:
实验次数 NaOH质量/g FeCl3溶液质量/g Fe(OH)3质量/g
1 6 100 5.35
2 12 100 10.7
3 24 150 16.05
4 30 200 a
根据实验结果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过程中可以观察到有 色沉淀生成。
(2)第 次实验,FeCl3和NaOH恰好完全反应。
(3)表中的a值是 。
(4)实验中所用FeCl3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写出计算过程)。
33.(2023·舟山模拟)如图甲为人体在接受刺激性强的信息引发紧张焦虑时人体进行调节的部分过程示意图:
(1)刺激性强的信息转化成的神经冲动传递到大脑皮层,产生紧张和焦虑等情绪,进而刺激肾上腺髓质分泌肾上腺素,进入血液运输到作用部位,引起心跳加速等反应。从反射弧的组成结构上看,图中的肾上腺髓质相当于 。
(2)长期紧张和焦虑情绪会引起尿急、胃疼等症状。图乙表示尿液形成过程中流经不同部位时尿素浓度变化的曲线,则AB 段表示的是肾单位的 (填结构名称) 。胃疼容易影响胃对食物中 (填营养物质
名称)的化学性消化。
34.(2023·舟山模拟)铁是人体不可缺少的微量元素,主要以亚铁离子的形式存在于人体血红蛋白中的血红素内。
(1)血红蛋白的相对分子质量为68000,经测定其中铁的质量分数为0.33%,则每个血红蛋白分子中铁的原子个数为 。
(2) 缺铁会引起贫血,正常人每天适宜摄入14mg左右的铁,在酱油中加入如铁强化剂乳酸亚铁[化学式为,相对分子质量是234],是我国为解决缺铁性贫血而实施的项目;
①乳酸亚铁由 种元素组成;
②国家规定铁强化剂酱油中铁的含量为224mg/L左右,则每1L铁强化剂酱油中应含乳酸亚铁的质量约为多少克? (写出计算过程)
③通过正常饮食可补充人体所需的80%左右的铁,其余可通过服用含铁食品或药物缓慢补充。若除正常饮食补充铁外,其余补充的铁均来自铁强化剂酱油。则正常人每天应食用铁强化剂酱油约多少毫升? (写出计算过程)
35.(2023·舟山模拟)如图甲为汽车转向指示灯电路模型,接通相应指示灯后,该指示灯会亮、暗(微弱发光)交替闪烁发光。电路中电源电压恒为6伏,指示灯的规格为“6V 3W”( 电阻不变),定值电阻R0需要接在A处或B处,电磁铁线圈及衔铁的阻值忽略不计。
(1)当电流通过电磁铁时,电磁铁上端为 极;定值电阻R0应接在图甲电路中 位置(选填“A”或“B”);
(2)若让左转、右转指示灯同时工作(即双跳灯开启),转向开关应与触点 接通(选填“1和2”、“2和3”、“3和4”或“4和5”);
(3)当转向开关与触点“2和3”接通时,右转指示灯两端实际电压变化如图乙所示,当指示灯微弱发光时,其两端实际电压为U,消耗的实际功率为额定功率的。求:
①Ux的值为?
②右转指示灯闪烁交替工作45秒消耗的电能为?
③R0的阻值为?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A
【知识点】环保与节能措施;能源合理利用与可持续发展
【解析】【分析】燃烧煤产生大量二氧化碳以及其他有毒有害气体,污染环境。少使用煤可以减少二氧化碳排放。汽车尾气主要包括二氧化碳、一氧化碳、二氧化硫、碳氢化合物、氮氧化合物等对空气造成污染。绿色出行可以有效减少二氧化碳和有毒气体的排放。开发新能源如太阳能、风能、潮汐能等能够节约能源、减少污染。 对于含有重金属和有毒物质的废旧电池,需要特殊安全处理。这类废旧电池利用价值较低,使用分散,回收利用成本较高,且再生利用存在一定技术问题。故作为有害垃圾,处理方式一般为固化深埋、存放于废矿井。焚烧塑料会产生二噁英等有毒气体,严重污染空气。 【解答】存在有毒物质的废旧电池属于有害垃圾,一般固化深埋、存放于废矿。焚烧塑料产生有毒气体。③⑤错误,排除BCD
故答案为:A
2.【答案】C
【知识点】单细胞生物
【解析】【分析】 绿眼虫,亦称眼虫,属原生动物门、鞭毛纲、植鞭亚纲、跟虫目,是体长约60微米的小梭形单细胞动物,绿眼虫是简单的低等单细胞植物,能自身利用细胞质内的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氧气,供给呼吸而生存下来。
【解答】A.有叶绿体,属于单细胞动物,错误;
B.观察其结构时要用显微镜,错误;
C.绿眼虫的主要营养来源是有机物,正确;
D.一个细胞是一个完整的生物体,错误;
故选C。
3.【答案】D
【知识点】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
【解析】【分析】A、根据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分析;
B、根据元素质量比为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分析;
C、根据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0分析;
D、根据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为化学变化分析。
【解答】A、FeCO3由三种元素组成,不属于氧化物 ,不符合题意;
B、FeCO3中Fe,C,O元素的质量比为56:12:48 ,不符合题意;
C、FeCO3中碳酸根化合价为-2价,由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0可知,铁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 ,不符合题意;
D、 湿品变成茶色是因为FeCO3发生了化学变化生成了新物质氢氧化铁,符合题意;
故选D。
4.【答案】D
【知识点】牛顿第一定律
【解析】【分析】小球在A点由静止释放,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再转为重力势能到达B点,此时也是静止状态。在B点处所有力都消失,根据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即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故小球在B点保持静止。
【解答】根据牛顿第一定律,小球在B点不受力时保持静止状态。故答案选择D
5.【答案】B
【知识点】种子的结构
【解析】【分析】双子叶植物种子由种皮和胚组成,单子叶植物种子的结构包括:种皮、胚乳和胚,胚乳里贮存着营养物质。
【解答】小麦属于单子叶植物,种子由种皮、胚和胚乳组成,胚乳是储存营养物质的结构,子叶是双子叶植物种子储存营养物质的结构。
故选B。
6.【答案】D
【知识点】月相
【解析】【分析】月相的变化依次为新月(初一)→娥眉月→上弦月(初七、初八)一凸月→满月(十五,十六)→凸月→下弦月(二十二、二十三)→残月一新月。
【解答】农历三月二十四月相为下弦月。
故选D。
7.【答案】C
【知识点】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解析】【分析】在探究铜生锈需要二氧化碳的实验中,需控制氧气和水等其它条件相同且适宜。
【解答】A.存在二氧化碳和水两个变量;
B.变量为水;
C.其对照实验的变量为有无二氧化碳;
D.该组对照实验变量为氧气;
故答案为:C
8.【答案】A
【知识点】大气压强的存在
【解析】【分析】当气球内外存在气压差时,气球会出现膨胀或缩小。
【解答】AB.气球上方都与大气相连通,故P1=P2;
CD.抽气后的气压为p4,故抽气后气压变小。
故答案为:A
9.【答案】D
【知识点】食物与营养
【解析】【分析】箬叶是棕叶的一种,含多种氨基酸。用箬叶包制粽子,可提高粽子中氨基酸含量。氨基酸是人体合成蛋白质的重要原料。
【解答】 氨基酸是人体合成蛋白质的重要原料。
故选D。
10.【答案】C
【知识点】杠杆的平衡条件
【解析】【分析】杠杆的平衡条件为动力x动力臂=阻力x阻力臂,满足该条件 时,杠杆才稳定。
【解答】AB.在A点所施加的为动力,但不确定所施加动力的方向,故无法判断动力臂的阻力臂珴大小;
C.D当动力臂最长时,即为OA的长度时,此时施加的动力最小,为G/2;
故答案为:C
11.【答案】D
【知识点】气体装置的装配、连接、选择与气密性检查
【解析】【分析】在检验 水蒸气、CO、H2 的气体成分时,一般先检验水,然后检验其中的气体反应的产物来判断该气体是否存在。
【解答】先用无水硫酸铜检验水蒸气,再将气体通过甲装置,使一氧化碳和氢气与氧化铜反应,检验产物中 是否有水喝二氧化碳即可。
故答案为:D
12.【答案】B
【知识点】平面镜成像特点、原理和现象
【解析】【分析】平面镜成像的原理光的反射,其成像的特点为正立,左右相反的虚像。
【解答】甲图时针和分针的位置互换,图乙中图像位置均右相反。
故答案为:B
13.【答案】B
【知识点】实验探究的其他思想方法;控制变量法
【解析】【分析】A.控制变量法指研究单一变量对实验的影响时,其余无关变量相同且适宜。
B.类比法指用常见生活现象来模拟物理现象,例如水流和电流。
C.转换法指将不易观察的实验现象转化为易观察的实验现象。
D.模型法指通过模型来揭示原型的形态、特征和本质的方法,一般用在物理实验上。
【解答】A. 两个质量相同的小球属于控制变量法 ;
B.完全相同的蜡烛属于等效替代法;
C. 凹陷程度反映压力作用效果利用了转换法 ;
D. 甲烷的分子结构属于模型法 。
故答案为:B
14.【答案】A
【知识点】盐的性质及用途;复分解反应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金属氧化物可与酸反应,可溶性盐与可溶性盐反应,铁可以与盐发生置换反应。
【解答】A.氧化铜与酸反应生成氯化铜,氯化铜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铜,铁与硝酸铜反应生成硝酸亚铁和金属铜,金属铜可与氧气反应;
B.硝酸镁不与铁反应;
C.硝酸铁与铁反应无法生成金属物质;
D.硝酸锌无法与铁反应。
故答案为:A
15.【答案】C
【知识点】应答性反应与反射弧;影响电流热效应的因素(焦耳定律);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1) 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称为反射弧,包括③感受器、②传入神经、神①经中枢、⑤传出神 经和效应器;
(2)注意气球变大后受到浮力的变化;
(3)根据焦耳定律的探究过程判断;
(4)根据对宇宙的认识判断。
【解答】A.用橡皮褪敲击膝盖下位的韧带,小腿先弹起,后感觉被敲打。原因是被敲打的感觉是神经冲动由脊髓的白质传到大脑皮层躯体感觉中枢形成,不能说明反射弧完整,故A错误;
B.燃烧结束后,气球变大,则气球受到的浮力增大,于是锥形瓶对托盘的压力减小,此时天平不平衡,但是质量守恒定律依然成立,故B错误;
C.根据丙图可知,a、b两个电阻丝串联,则通过它们的电流相等。a管内液面升高的更多,说明a电阻丝产生的热量更多,即电热大小与电流大小有关,故C正确;
D.给气球充气时,气球上的黑点距离在不断变大,只能类比宇宙膨胀的原理,但是不能说明宇宙在膨胀,故D错误。
故选C。
16.【答案】(1)电
(2)蕨类
【知识点】生物的分类方法和分类单位;能量的相互转化和转移
【解析】【分析】(1)根据能量转换的知识解答。
(2)蕨类植物有了根、茎、叶的分化,根能吸收大量的水和无机盐,并且体内有输导组织,能为植株输送大量的营养物质供植物生长利用,因此蕨类植物一般长的比较高大。蕨类植物不结种子,在叶背面有孢子囊,内有孢子,用孢子繁殖后代。
【解答】(1)风车转动发电,动能转化为电能。
(2)植物具有真正的根、茎、叶,且叶的背面有孢子囊,如图乙所示,属于蕨类植物。
17.【答案】(1)⑤⑦;④⑦
(2)④⑥;⑤⑥
【知识点】复分解反应及其应用;置换反应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1)根据置换反应定义及所给物质的性质分析;
(2)根据复分解反应的定义及条件分析。
【解答】(1)铁能与硫酸发生置换反应、铁能与硫酸铜溶液发生置换反应;
(2)硫酸铜和氢氧化钠溶液能发生复分解反应,硫酸与氢氧化钠溶液能发生复分解反应;
故答案为:(1) ⑤⑦、④⑦ ;(2) ④⑥、⑤⑥ 。
18.【答案】ρ水(h2-h1)S;ρ水(h2-h1) /(h3-h1)
【知识点】密度公式的应用;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设水盆的底面积为S,两次深度之差与底面积的乘积就是金属球漂浮时排开水的体积;已知水的密度和金属球漂浮时排开水的体积,可以得到金属球漂浮排开水的质量,也就是金属球的质量。
最后利用,可得到其密度。【解答】烧杯的底面积为S,
金属球漂浮时排开水的体积V=(h2-h1)S,
金属球漂浮时排开水的质量m=ρ水V=ρ水(h2-h1)S,
金属球的质量m球=m=ρ水V=ρ水(h2-h1)S,
金属球的体积V球=(h3-h1)S,
金属球的密度:。
19.【答案】蛋白质;小肠
【知识点】消化系统的组成;食物的消化与吸收
【解析】【分析】人体消化道中的小肠是人体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器官。
【解答】牛肉中富含蛋白质,在人体中的小肠处被消化和吸收。
20.【答案】15;20;加速
【知识点】平衡力的辨别;力与运动的关系
【解析】【分析】下落过程中,当重力大于弹簧弹力时,速度逐渐增大;当重力等于弹力时,小球速度达到最大,当重力小于弹力时,速度逐渐减小至零。
【解答】在B点时处于平衡状态,故弹力等于重力等于15N;最下方C点时,此时形变量为8cm,由于当形变量为6cm时,弹力为15,故此时为20N; 位置向上运动到B位置 ,弹力大于重力,故此时在加速。
21.【答案】(1)A;C;E
(2)29.3
(3)燃烧相同质量的液化石油气和天然气,天然气放出的热量较多,且产生的二氧化碳较小,有利于碳中和
【知识点】有机物与无机物的区别;塑料、橡胶、纤维等有机合成材料的特点
【解析】【分析】(1) 化石油气的添加剂应具有的性质主要应有当其泄露时,人们要易察觉。
(2)利用液化石油气的质量算出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
(3)比较同质量的石油气和天然气的产生的热量大小和产生的二氧化碳质量即可。
【解答】(1) 气体泄漏时变得极易察觉 ,故性质为:有臭味。可燃,不与液化石油气反应;
(2)由其还学方程式可知:
58 176
,所以产生的二氧化碳质量为88kg,故需要29.3平方米的面积才能吸收完二氧化碳。
(3)由图像可知, 燃烧相同质量的液化石油气和天然气,天然气放出的热量较多,且产生的二氧化碳较小,有利于碳中和 。
22.【答案】(1)Cu(OH)2
(2)Cu+2AgNO3=Cu(NO3)2+2Ag
【知识点】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置换反应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1)碱可以与相应的酸反应生成盐和水;
(2)不活泼金属单质转换为对应盐溶液可通过置换反应产生。
【解答】(1)图中“?”处物质的化学式可以为Cu(OH)2 ;
(2)加入比铜不活泼的金属盐溶液即可,故方程式为 Cu+2AgNO3=Cu(NO3)2+2Ag 。
23.【答案】(1)2∶5
(2)R1短路或R2断路
【知识点】基本电路与电路图;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辨别;欧姆定律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1)开关S断开时,两表为电流表时,两个并联;
(2) 开关S闭合,甲乙两表为电压表时 ,两个电阻串联在一起。
【解答】(1)如图,甲测量流过R2的电流,乙测的是总电流。故电流之比为 2∶5 ;
(2)甲测的是总电流,乙表测量的是R2两端的电压,故故障可能是 R1短路或R2断路 。
24.【答案】(1)增加
(2)做功
【知识点】物体内能的改变方法;热机的工作原理
【解析】【分析】(1)物体对外界做功,则内能增大;外界对物体做功,则内能减小;
(2)热机的压缩冲程,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做功冲程,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根据能量转化的知识解答。
【解答】(1)向瓶内打气时,将活塞的机械能转化为气体的内能,因此瓶内气体内能增加。
(2)水从尾部向下喷出时,瓶内气体对水做功,将气体的内能转化为火箭的机械能,这个过程相当于内燃机的做功冲程。
25.【答案】(1)细胞核
(2)酵母菌
【知识点】细胞的结构
【解析】【分析】无性生殖是一类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的生殖方式。细菌是指生物的主要类群之一,属于细菌域。也是所有生物中数量最多的一类。
【解答】(1)真菌与细菌最大的不同在于细菌的细胞没有成形的细胞核,而真菌有;
(2)由图丙可知,大蒜汁浓度相同时,酵母菌的抑菌圈最大,所以对酵母菌的抑菌效果最好;
26.【答案】(1)A
(2)实验次数太少,得到的结论不够客观,不具有普遍意义
(3)光路的可逆性
【知识点】平面镜成像特点、原理和现象;平面镜成像的相关作图
【解析】【分析】 (1)平面镜成的像为正立等大的虚像;
(2)多次试验才能得到普遍结论,一次实验具有一定的偶然性;
(3)两个物体间能相互看到与光路的可逆性有关。
【解答】(1)在平面镜前面的蜡烛需点燃,后方的蜡烛不应点燃,避免光对实验的干扰;
(2) 理由是实验次数太少,得到的结论不够客观,不具有普遍意义 ;
(3)两者位置互换,光路可按原路返回,故利用光路的可逆性。
27.【答案】(1)Al2O3+6HCl=2AlCl3+3H2O
(2)随着反应的进行,温度升高,加快了反应的速度
(3)NaCl、Na2SO4
【知识点】复分解反应及其应用;酸的化学性质
【解析】【分析】(1)铝片表面生成了致密的氧化膜;
(2)由图像可知,a点到b点时,产生氢气的速率变大,可能是温度升高导致反应变快;
(3)在试管中应分别引入氯离子和硫酸根离子来探究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解答】(1)开始阶段不产生氢气的原因 ,是由于酸先于氧化铝反应;
(2) a点到b点曲线上升的原因可能是反应放热,随着反应的进行,温度升高,加快了反应的速度;
(3)两种固体物质A和B应分别有氯离子和硫酸根离子,故其为NaCl、Na2SO4 。
28.【答案】(1)减弱
(2)细菌和病毒
(3)A;B;C
【知识点】观察结果的记录与分析;控制变量法
【解析】【分析】(1) 以是的平均值来表示乙醇溶液的杀菌消毒效果 ,可分析图像判断纵坐标值的大小变化;
(2)增加实验种类,来确定实验结论的普遍性;
(3)分析表格可知,无水乙醇可以用来消毒。
【解答】(1) 浓度超过80%时,杀菌消毒的效果随乙醇溶液浓度的增大而减弱;
(2) 选取更多种类的细菌和病毒 ,得到相应的普遍结论;
(3)ABC选项中乙醇需稀释后使用,为了避免燃烧应远离火源,还可以用乙醇在物体表面消毒。
29.【答案】(1)
(2)左;0.75
(3)①③
【知识点】电功率计算公式的应用;测定小灯泡的功率;小灯泡电功率的影响因素
【解析】【分析】(1)测量灯泡功率时,应将电路串联在一起;
(2)小灯泡的额定电压为2.5v,故在其两端电压为2.5v时,此时的电流为额定电流,其乘积为额定电压;
(3) 小灯泡L换成一个阻值未知(约为10Ω)的定值电阻R ,可以研究欧姆定律的相关概念;
【解答】(1)只需将滑动变阻器与灯泡串联在一起即可;
(2)第一次为1.5v,故需增大灯泡两端电压,故滑片向左移动,p=UI=2.5x0.3=0.75w;
(3) 换成一个阻值未知(约为10Ω)的定值电阻R ,可以测电阻的大小,还可以研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
30.【答案】(1)C
(2)二氧化碳
(3)分解者
(4)丙
【知识点】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
【解析】【分析】(1)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
(2)碳循环主要以二氧化碳和有机物为载体进行循环;
(3)动植物的尸体都是由分解者分解的;
(4)食物链中营养级越高的生物其体内所含的有毒物质就越多。
【解答】(1) 生产者通过C(光合作用) 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转化为有机物;
(2)碳在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循环的主要形式是二氧化碳 ;
(3)由图可知,戊的作用为分解动植物尸体,故其为分解者;
(4)A对应营养级第二高的生物,故其为丙;
31.【答案】(1)电梯匀速上升的速度为2m/s,时间为6s,故S=Vt=2m/s·6s=12m;
(2)电梯匀速上升的速度为2m/s,时间为6s,故S=Vt=2m/s·6s=12m;
(3)对重的重力G对重=m对重g=400kg×10N/kg=4×103N,
由平衡条件知,G对重+F=G轿厢+G额定载重,故电动机钢丝绳对轿厢的拉力:
F=G轿厢+G额定载重-G对重=(1000+500-400)kg×10N/kg=1.1×104N;
电动机钢丝绳对轿厢拉力的功率:
P= = =Fv=1.1×104N×2m/s=2.2×104W;
【知识点】定滑轮及其工作特点;动滑轮及其工作特点;滑轮组及其工作特点
【解析】【分析】(1)分析图乙可知其匀速上升时的速度为2m/s ,一共运动了6s;
(2)其匀速上升时的速度为2m/s ,一共运动了6s;
(3) 电动机钢丝绳对轿厢拉力的功率 等于拉力与速度的乘积,在对桥箱进行受力分析可知 G对重+F=G轿厢+G额定载重 。
32.【答案】(1)红褐
(2)2
(3)21.4
(4)设:100gFeCl3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x。
x=16.25g
所用FeCl3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 。
【知识点】盐的性质及用途;复分解反应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氯化铁可以与氢氧化钠反应产生氢氧化铁红褐色絮状沉淀和氯化钠,通过前后质量变化来判断是否完全反应。
【解答】(1) 观察到有红褐色沉淀生成;
(2)第1次6g氢氧化钠粉末对应沉淀为5.35g,而第3次24g氢氧化钠粉末完全反应时,生成沉淀应该为 21.4g,故氢氧化钠过量,第三组中的氯化铁完全反应,所以在第二次实验中恰好完全反应;
(3)由实验数据可知。24g氢氧化钠与200g氯化铁反应生成5.35x4=21.4g沉淀,故a=21.4g;
(4) FeCl3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可以用产生的氢氧化铁沉淀质量算出反应掉的氯化铁质量即可。
33.【答案】(1)效应器
(2)肾小管;蛋白质
【知识点】食物的消化与吸收;应答性反应与反射弧
【解析】【分析】一个典型的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中间神经元、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五部分。肾小管是与肾小蠹壁层相连的一条长为30~50mm的细长上皮性小管,具有重吸收和排泌功能,在排泄代谢产物、维持机体体液平衡及酸碱平衡方面起关键作用。胃是人体的消化器官,位于膈下,上接食道,下通小肠。
【解答】(1)肾上腺是内分泌腺,分泌的肾上腺素直接进入血液作用于各部位,所以直接进入毛细血管中;下丘脑的指令到达肾上腺髓质后,肾上腺髓质分泌肾上腺素,所以在反射弧结构中肾上腺髓质属于效应器;
(2)AB段尿素浓度升高,说明这段肾单位完成重吸收过程,即AB段是肾小管;
胃只能够消化蛋白质,因此胃疼会影响蛋白质的消化;
34.【答案】(1)4
(2)四/4;国家规定铁强化剂酱油中铁的含量为224mg/L左右,则每1L铁强化剂酱油中应含乳酸亚铁的质量约为 。 答:每1L铁强化剂酱油中应含乳酸亚铁的质量0.94g。;正常人每天适宜摄入14mg左右的铁,根据题意可知通过乳酸亚铁补充铁元素质量=14mg×20%=2.8mg; 正常人每天应食用铁强化剂酱油的体积= 。
【知识点】模型与符号;构成物质的粒子模型;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
【解析】【分析】(1)利用铁的相对原子质量可求得铁原子的数目;
(2)物质化学式中可判断其元素组成;可以利用铁元素的质量分数求得铁强化剂乳酸亚铁的质量。
【解答】(1) 铁的原子个数。
35.【答案】(1)N;A
(2)3和4
(3)①,故此时的电压为额定电压的1/3,即 Ux =2v;
②由图乙可知,1.5秒为1个周期,故一共有30个周期。
W总=pt=(0.5x3J+1xJ)X30=55J;
③R0 两端的电压为(6v-2v)=4v,指示灯的电阻=,故 R0 =24 Ω
【知识点】探究影响通电螺线管磁性强弱的因素的实验;电磁铁的构造和原理;电磁继电器的组成、原理和特点
【解析】【分析】(1)通电螺线管的右手螺旋定则指四指方向与电流一致。大拇指为N极的方向;
(2)当转向开关同时与左右两个指示灯相接时,两个灯同时工作;
(3)可以通过两端电压的变化求得实际功率,可计算出消耗的电能。
【解答】(1)右手螺旋定则可知,上端为N极; 使指示灯会亮、暗(微弱发光)交替闪烁发光 ,故应该在A位置达到电流大小的变化;
(2) 左转、右转指示灯同时工作 ,开关与触点3和4接通。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