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陕西省渭南市临渭区小升初语文试卷(有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2023年陕西省渭南市临渭区小升初语文试卷(有解析)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04.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新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7-29 22:46:4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3年陕西省渭南市临渭区小升初语文试卷
一、积累与运用
1.卷面书写。
(1)请同学们在答题时认真书写,做到规范、端正、美观,让你的试卷拥有一张清秀、漂亮的面孔哦。
(2)快毕业了,请你用一句古诗词或名人名言,写几句话作为对老师或同学的毕业留言,可以设计自己喜欢的书写格式。
   
2.读拼音,写词语。
在世界名著的花园里,每一本都是dú yī wú èr    的花朵,你chù mō    到它的那一刻,便是奇遇的开始。正如泰戈尔的诗句:“当我们màn bù    在阳光下,若能bù qī ér yù    ,我想我会wú xiàn    惊讶地停下bù lǚ    。
3.下列姓名拼写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欧阳修——OuYang Xiu B.孟浩然——Meng Haoran
C.颜真卿——Yan Zhenqing D.朱 熹——Zhu Xī
4.下列划线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混乱(hùn) 掺和(cān) 缥缈(miǎo) 鸿鹄(hú)
B.尽管(jǐn) 唾沫(tuò) 坚劲(jìng) 蝎子(xiē)
C.初旬(xún) 脱缰(jiāng) 嚼着(jué) 憎恶 (wù)
D.榛子(zēn) 野蛮(mán) 抽噎(yē) 鄙夷(bǐ)
5.下面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洪亮 清脆 拒绝 司空见惯
B.花圃 伟度 测量 无独有偶
C.机遇 灵感 促使 见危知著
6.下列词语与“贫富”“贵贱”的形式相同的一项是(  )
A.巨大 渺小 B.高低 厚薄
C.遥远 嘶哑 D.是非 规矩
7.下列诗句中关于山名的填空,正确的一项是(  )
(1)日暮_____远,天寒白屋贫。
(2)不识_____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3)京口瓜洲一水间,_____只隔数重山。
(4)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_____。
A.苍山 钟山 庐山 阴山 B.钟山 庐山 苍山 阴山
C.苍山 阴山 钟山 庐山 D.苍山 庐山 钟山 阴山
8.下列不属于送别诗的一项是(  )。
A.《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B.《泊船瓜洲》
C.《卜算子 送鲍浩然之浙东》
D.《送元二使安西》
9.下列与“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表达的情感相同或相似的一项是(  )
A.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B.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C.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D.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10.小红想选择一条名言警句来警醒自己努力学习,下面的名言警句中,符合要求的一项是(  )
A.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B.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
C.常将有日思无日,莫把无时当有时。
D.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
11.下列句子没有运用比喻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A.战士们像潮水一般冲向敌军司令部所在地——隆化中学。
B.晓莉阿姨已经陷入了无言的深愁,她那灰色的头发几乎都变白了。
C.晚饭桌边,靠着妈妈斜立着的八儿,肚子已成了一面小鼓了。
D.在默默里算着,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
12.读下面卡尔维诺的话,可知他推荐用选项的方法阅读《鲁滨逊漂流记》。
经典是那些你经常听人家说“我正在重读……”而不是“我正在读……”的书。……《鲁滨逊漂流记》无疑是一部值得逐字逐句重读的小说。(  )
A.精读 B.正在读 C.重读 D.跳读
13.判断正误。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1)《十六年前的回忆》一课是按照“被捕前——被捕时——法庭上——被害后”的时间顺序来写的。    
(2)《为人民服务》一文中,党外人士李鼎铭提出了“勤俭节约”的意见。    
(3)《别了,语文课》一文的最后,选择了老师留言和同学送书两件事,凸显了依依惜别的气氛和心情。    
(4)《阳光的两种用法》一文以“阳光”为线索,写了“母亲晒被子”“毕大妈晒洗澡水”两件事,赞扬了太阳的无私奉献精神。    
(5)写作时,人物的情感可以直接表达,也可以融入具体的人、事、景物中表达。    
14.按要求写句子。
(1)小姑娘纯洁的心灵,不正像一个含苞欲放的花蕾吗?(改为陈述句)
   
(2)仿照示例,从“梅、兰、竹、菊”中任选一个作为写作对象,写一句含有生活哲理的话。
示例:藕——无论是生活在水中,还是生活在淤泥里,都能够保持一个纯洁的灵魂。
   
(3)大自然给予我们许多人生启示;蝉在枝头鸣叫,是为了唱响生活;种子在土里静卧,是为了积蓄成长的力量;    ,   。(续写,使之成为排比句)
(4)根据词语的不同意思写句子。
欣欣向荣(形容草木茂盛):   
欣欣向荣(比喻事业蓬勃发展):   
15.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匆匆》一文朱自清在结尾感慨:“过去的日子如    ,被    ,如    ,被    。”时光飞逝,一去不复返,真是“光阴    ,日月如梭”。
(2)《马诗》的作者是    代诗人    ,诗中表达诗人愿意驰骋沙场,为国建功立业的远大抱负的诗句是“   ,   。”
(3)古诗文里蕴含着深刻的哲理:《长歌行》里的“   ,   ”告诉我们要珍惜时间;遇到飞短流长或者艰难坎坷,我们用《竹石》中的“   ,任尔东西南北风”警醒自己。
(4)送别诗各有各的妙处。王昌龄在《芙蓉楼送辛渐》中用最后两句向亲友表明自己的高洁的志向:“   ,   。”王观在《卜算子 送鲍浩然之浙东》的下阕则写出对春天、友人的留恋:“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    ,   。”
二、综合性学习
16.
致远小学六一班在毕业前夕,准备以“永远的六一班”为主题开一次班会,请你担任此次班会的策划和主持。
(1)请根据主题设计一份毕业联欢会节目单。
毕业联欢会节目单   
(2)假如你是主持人,请根据主题设计一段热情洋溢的开场白。
   
三、阅读与理解
17.文言文阅读。
王安期不鞭书生
王安期作东郡太守,世乱,今曰:夜不得私行。史系①得一夜行人。王问:“何处来?”云:“从师家授业还,不觉日晚。”史曰:“鞭乎?”王曰:“鞭挞书生以立成名,恐非致②治之本!”释之,并令吏护送其归家。
【注释】①系:抓。②致:达到。
(1)解释文中加点字的意思。
①乱:   
②云:   
③鞭:   
④释:   
(2)下列加点的“之”与“释之”中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久面久之
B.求之不得
C.君将何之
D.井底之蛙
(3)借助注释,用现代汉语翻译画线句子。
   
(4)读了故事,你认为王安期是一个怎样的人?他的做法说明了什么道理?
   
18.现代文阅读。
师生深情
雨,淅淅沥沥地下着,几把小伞匆匆地消失在街道的尽头。伞下,一队学生正急急忙忙向老师家方向走去。老师家的门虚掩着。同学们一个个轻手轻脚地走进屋子,放下伞走到老师床前——他们是来探望老师的。
“老师”,班长轻轻地叫了一声。老师睁开双眼,锁着的眉头舒展开了,又露出同学们所熟悉的慈祥的目光。她看到同学们看望自己,想支撑起来。同学们急忙上前说:“老师,您别动。”“老师……”你一言,我一语,大家都抢着说,虽然没有顺序,但这都是出自学生的肺腑之言啊!
老师不顾同学们的劝阻,硬是慢慢支撑起虚弱的身子靠在床架上边,慈爱地拉过班长的手问:“期中考试成绩怎么样?早锻炼还在坚持吗?……”老师微微喘着气,关切地问这问那。
班长连忙说:“同学们都进步了,一切都按原来的布置进行着。”老师听着,她那苍白的脸上露出了欣慰的微笑。
这时,小莉轻轻地用胳臂碰了碰站在她旁边的班长,对他挤了挤眼睛,小声说:“喂,快拿出来吧!”班长像想起了什么似的,连忙把背在身后的背篼拿下来,放在床头的桌子上,说:“老师,这些水果,是我们凑钱买的,您一定要收下!”“谢谢同学们,但你们为我花钱,我……”正当老师推辞的时候,“小机灵”兰兰却把早已削好的一个大苹果猛地送到老师嘴边说:“老师,您就吃了吧。”老师看着同学们一张张可亲可爱的笑脸连声说:“我吃,我吃。”她轻轻地咬了一口,一股甜甜的果汁流进了心里……
雨,还在淅淅沥沥地下着,在这样的雨中,老师曾多少次去为同学们补习功课,又曾多少次去家访……就是在这样的雨中,老师为同学们不知流了多少汗水,费了多少心血呀!雨还在下着,就是这淅淅沥沥的雨水,把老师和同学之间真挚的感情融汇在一起,化作温暖的甘泉,流进老师和同学们的心窝里……
(1)联系上下文,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慈爱——   
推辞——   
欣慰——   
虚弱——   
(2)文中加点的“几把小伞”是指    ,“温暖的甘泉”是指    。
(3)文中画“——”的这句话是对老师的    描写,“锁着眉头”是因为    ,“慈祥的目光”说明    。
(4)短文的开头和结尾都写了“雨”,这种写法是什么?有什么作用?
   
(5)从短文的第五自然段老师和同学的行为和对话中你能体会到什么?
   
四、习作天地
19. 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既有阳光雨露的呵护,也有风霜雨雪的相伴,它们都是人生的财富。幸福和谐的生活,让我们品味甜蜜,懂得了珍惜;苦难艰辛的处境,使我们志怀高远,实现了超越。在经历和体验中,我们长大了。
请你以“在 中成长”为题,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作文。(横线上可以填“逆境”“磨炼”“呵护”“关爱”等)
要求:①将题目补充完整;②写清楚事情的经过,内容具体,重点突出;③有自己的真情实感。
2023年陕西省渭南市临渭区小升初语文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积累与运用
1.卷面书写。
(1)请同学们在答题时认真书写,做到规范、端正、美观,让你的试卷拥有一张清秀、漂亮的面孔哦。
(2)快毕业了,请你用一句古诗词或名人名言,写几句话作为对老师或同学的毕业留言,可以设计自己喜欢的书写格式。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答案】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分析】考查了古诗文默写、汉字书写、名言警句。古诗文默写要求熟读熟记,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多读多听多说多写。
【解答】根据自己的积累,用一句古诗词或名人名言,写几句话作为对老师或同学的毕业留言,注意不写错别字,书写工整即可。给同学的毕业留言: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出自高适的《别董大》,全诗为: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故答案为: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点评】在平时课内外的阅读中,我们要注重优美句段及诗歌名句的积累与诵读,丰富我们的知识,提高我们的语文素养。
2.(8分)读拼音,写词语。
在世界名著的花园里,每一本都是dú yī wú èr  独一无二 的花朵,你chù mō  触摸 到它的那一刻,便是奇遇的开始。正如泰戈尔的诗句:“当我们màn bù  漫步 在阳光下,若能bù qī ér yù  不期而遇 ,我想我会wú xiàn  无限 惊讶地停下bù lǚ  步履 。
【答案】独一无二 触摸 漫步 不期而遇 无限 步履
【分析】考查了看拼音写词语。根据所学汉语拼音知识进行拼读写出相应的汉字即可。拼读时要注意所给音节的声母、韵母及声调。
【解答】故答案为:
独一无二 触摸 漫步 不期而遇 无限 步履
【点评】完成此类题目的关键:一是要正确拼读所给音节,二是要会正确书写相应的生字。
3.(1分)下列姓名拼写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欧阳修——OuYang Xiu B.孟浩然——Meng Haoran
C.颜真卿——Yan Zhenqing D.朱 熹——Zhu Xī
【答案】A
【分析】本题考查了学生对于拼音拼写规则的辨析。完成此类题目较简单,结合所学人名的拼写规则完成。
【解答】A.有误,正确拼写方式为:Ouyang Xiu。
B、C、D正确。
故选:A。
【点评】在拼写人名时,姓与名的第一个字母要大写。
4.(1分)下列划线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混乱(hùn) 掺和(cān) 缥缈(miǎo) 鸿鹄(hú)
B.尽管(jǐn) 唾沫(tuò) 坚劲(jìng) 蝎子(xiē)
C.初旬(xún) 脱缰(jiāng) 嚼着(jué) 憎恶 (wù)
D.榛子(zēn) 野蛮(mán) 抽噎(yē) 鄙夷(bǐ)
【答案】B
【分析】考查了选择正确的读音,注意平翘舌和声调的掌握情况,这样才能做到选择正确的读音。字音是和词义联系起来的,也可结合词义来辨析。
【解答】A.有误,“掺”应读chān。
B.正确。
C.有误,“嚼”应读jiáo.嚼:jiáo上下牙齿磨碎食物:细~慢咽。肉没有烧熟,~不烂。咬文~字。 jué义同“嚼”(jiáo),用于某些复合词和成语:咀~.过屠门而大~.故为“jiáo”。
D.有误,“榛”应读zhēn。
故选:B。
【点评】多音字的数量虽大,但由于读音有区别词性和词义的作用,只要认真加以比较,它不同的读音还是比较容易掌握的。
5.(1分)下面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洪亮 清脆 拒绝 司空见惯
B.花圃 伟度 测量 无独有偶
C.机遇 灵感 促使 见危知著
【答案】A
【分析】本题考查了学生辨析错别字的能力,根据平时所学生字及平时的积累,结合具体语境,对每个词中的字进行分析完成即可。
【解答】A.正确。
B.有误,纬度:纬度是一个角度,可分为天文纬度、大地纬度、地心纬度。故“伟度”的“伟”错误。
C.有误,见微知著:见到事情的苗头,就能知道它的实质和发展趋势。故“见危知著”的“危”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了常见的书写正误,可借助词语语境来判断字的书写是否正确。
汉字辨析可根据以下三种方法辨析:
①义辨法。通过掌握、分析词语的意思来辨析书写是否正确。
②形辨法。通过形声字的特点来判断用字是否正确。形声字的形旁为我们领悟词义,辨析字形提供了有利条件。
③语境辨析法。借助词语语境来判断用字是否正确,特别是同音词语,只有结合语境或词语组合,才能准确而有效地找到与之匹配的形态。
6.(1分)下列词语与“贫富”“贵贱”的形式相同的一项是(  )
A.巨大 渺小 B.高低 厚薄
C.遥远 嘶哑 D.是非 规矩
【答案】B
【分析】考查了词语结构。词语结构指组成词语的结构成分是怎样的,做题时要认真分析词语的结构形式,然后进行正确的判断。
【解答】“贫富”和“贵贱”由一对相反意思的词语构成。“高低”和“厚薄”也是由相反意思的字组成的词语构成。
故选:B。
【点评】词语结构的形式有很多,如“AABB”“ABCC”“ABAB”等等,要认真分析词语的结构,然后进行正确的答题。
7.(1分)下列诗句中关于山名的填空,正确的一项是(  )
(1)日暮_____远,天寒白屋贫。
(2)不识_____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3)京口瓜洲一水间,_____只隔数重山。
(4)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_____。
A.苍山 钟山 庐山 阴山 B.钟山 庐山 苍山 阴山
C.苍山 阴山 钟山 庐山 D.苍山 庐山 钟山 阴山
【答案】D
【分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古诗文默写。回答这些知识,都要通过在平时学习中的背诵与积累来完成。
【解答】(1)“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出自唐代刘长卿的《风雪宿芙蓉山主人》。
(2)“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出自宋代诗人苏轼的《题西林壁》。
(3)“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出自宋代王安石的《泊船瓜洲》。
(4)“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出自唐代王昌龄的《出塞》。
故选:D。
【点评】做此类题目,要结合题目要求对各题作出回答,作答完题目要认真仔细地进行检查,做到书写认真,回答正确。
8.(1分)下列不属于送别诗的一项是(  )。
A.《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B.《泊船瓜洲》
C.《卜算子 送鲍浩然之浙东》
D.《送元二使安西》
【答案】B
【分析】考查了诗词的翻译,做此题要注意体会诗词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要靠细细揣摩,慢慢体会。通过朗读、感悟,才能体会到。
【解答】A、C、D都是送别诗;
B.不是送别诗,宋代王安石的《泊船瓜洲》,原诗: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翻译:京口和瓜洲不过一水之遥,钟山也只隔着几重青山。温柔的春风又吹绿了大江南岸,天上的明月呀,你什么时候才能够照着我回家呢?这是一首著名的抒情小诗,抒发了诗人眺望江南、思念家乡的深切感情。
故选:B。
【点评】古诗的翻译:必须了解古代诗人的社会生活背景、写诗歌时心情;古诗的具体、准确的内容,如果出现古代用语,必须查阅其意,用语言将古诗的大概意思写出来。
9.(1分)下列与“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表达的情感相同或相似的一项是(  )
A.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B.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C.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D.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答案】C
【分析】本题考查了学生对于诗歌思想感情的理解,完成此类题目要在充分诵读古诗,结合注释及课内学习,在理解诗歌内容及主题的基础上完成。
【解答】“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出自唐代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此句表达了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
A.出自《乐府诗集 长歌行》,表达了告诫后人要懂得珍惜时间和合理利用时间,莫等老年之后追悔不已 的思想感情.。
B.出自唐代诗人孟浩然的《过故人庄》,这句诗表达了作者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之情,以及对故人友情的依恋之情。
C.出自孟浩然唐代诗人孟浩然的《《宿建德江》》,这句表达了诗人对家乡故人的思念及感慨人生的复杂心情。
D.出自宋代辛弃疾的《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这首词充分反映了作者对丰收所怀有的喜悦之情以及他对农村生活的热爱。
故选:C。
【点评】要求熟读熟记,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多读多听多说多写,从中明白道理,受到教育。
10.(1分)小红想选择一条名言警句来警醒自己努力学习,下面的名言警句中,符合要求的一项是(  )
A.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B.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
C.常将有日思无日,莫把无时当有时。
D.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
【答案】D
【分析】考查了名言警句的积累,名言警句,是指一些名人说的,写的,历史纪录的,经过实践所得出的结论或建议,以及警世的比较有名的言语。名言警句易于留传。
【解答】A.不恰当,意思是:形容应该虚心接受别人的意见和批评或教育人们要勇于接受批评。
B.不恰当,意思是:我们应该及时把握因缘,趁父母还在的时候,好好孝顺父母,了解父母生活上的需要,让父母衣食住行没有匮乏,生老病痛有所依靠,给予心理上的慰藉、精神上的和乐,让他以有儿女为荣,这是我们为人子女应有的责任。
C.不恰当,意思是:常常在富有的日子里就要想到贫困日子的艰难;千万不能把已经不太富足的日子当成富日子过。
D.恰当,意思是:知识等到需要的时候,才后悔只懂得一点点,事情只有自己经历财知道其中的酸甜苦辣。
故选:D。
【点评】名言警句是语言艺术中的瑰宝,历来深受人们的喜爱。们在反复品味之余,要做好手抄笔录,作为激励、鞭策自己的座右铭。
11.(1分)下列句子没有运用比喻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A.战士们像潮水一般冲向敌军司令部所在地——隆化中学。
B.晓莉阿姨已经陷入了无言的深愁,她那灰色的头发几乎都变白了。
C.晚饭桌边,靠着妈妈斜立着的八儿,肚子已成了一面小鼓了。
D.在默默里算着,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
【答案】B
【分析】考查修辞方法的解析和运用。首先要了解常见的修辞方法有比喻、拟人、夸张、排比、设问、反问等,然后通读整句,了解句意,抓住关键信息,辨析所用的修辞方法。
【解答】A.从“战士们像潮水一般”可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
B.没有运用修辞。
C.从“肚子已成了一面小鼓了”可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
D.从“像针尖上一滴水”可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
故选:B。
【点评】做好本题要弄清各种这种修辞手法的特点,并在学习过程中学会分辨各种修辞手法,还要学会分析各种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
12.(1分)读下面卡尔维诺的话,可知他推荐用选项的方法阅读《鲁滨逊漂流记》。
经典是那些你经常听人家说“我正在重读……”而不是“我正在读……”的书。……《鲁滨逊漂流记》无疑是一部值得逐字逐句重读的小说。(  )
A.精读 B.正在读 C.重读 D.跳读
【答案】C
【分析】本题考查了朗读,朗读是阅读的起点,是理解课文的重要手段。正确处理语言的断和连(停顿),轻和重(重读),扬和抑(语调),不仅使语言生动、形象,还使语言具有表现力和音乐性。
【解答】读下面卡尔维诺的话,可知他推荐用重读的方法阅读《鲁滨逊漂流记》。
故选C。
【点评】断句是小学语文中的难点,没有固定的标准,在充分诵读,理解内容的基础上,根据语感断句即可。
13.(5分)判断正误。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1)《十六年前的回忆》一课是按照“被捕前——被捕时——法庭上——被害后”的时间顺序来写的。  √ 
(2)《为人民服务》一文中,党外人士李鼎铭提出了“勤俭节约”的意见。  × 
(3)《别了,语文课》一文的最后,选择了老师留言和同学送书两件事,凸显了依依惜别的气氛和心情。  √ 
(4)《阳光的两种用法》一文以“阳光”为线索,写了“母亲晒被子”“毕大妈晒洗澡水”两件事,赞扬了太阳的无私奉献精神。  √ 
(5)写作时,人物的情感可以直接表达,也可以融入具体的人、事、景物中表达。  √ 
【答案】√,×,√,√,√
【分析】考查了课文的理解。课文的理解培养了学生阅读课文内容,并从中获取信息的能力,要求我们对课文内容非常熟悉。
【解答】(1)正确。
(2)有误,阅读《为人民服务》,由“‘精兵简政’这一条意见,就是党外人士李鼎铭先生提出来的”可知,原题说法错误。
(3)正确。
(4)正确。
(5)正确。
故答案为:
(1)√;
(2)×;
(3)√;
(4)√;
(5)√。
【点评】对于课文内容的掌握,都是基于读懂课文的基础之上,学生要借助资料等,将课文读懂,才能进行进一步的理解。
14.(10分)按要求写句子。
(1)小姑娘纯洁的心灵,不正像一个含苞欲放的花蕾吗?(改为陈述句)
 小姑娘纯洁的心灵,正像一个含苞欲放的花蕾。 
(2)仿照示例,从“梅、兰、竹、菊”中任选一个作为写作对象,写一句含有生活哲理的话。
示例:藕——无论是生活在水中,还是生活在淤泥里,都能够保持一个纯洁的灵魂。
 竹:为了生长的更直,更高!所以不断地总结自己! 
(3)大自然给予我们许多人生启示;蝉在枝头鸣叫,是为了唱响生活;种子在土里静卧,是为了积蓄成长的力量;  雄鹰在蓝天翱翔 , 是为了探寻奋斗的目标 。(续写,使之成为排比句)
(4)根据词语的不同意思写句子。
欣欣向荣(形容草木茂盛): 我们家的菜园里各种蔬菜长势喜人,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 
欣欣向荣(比喻事业蓬勃发展): 冬冬爸爸的公司,这几年真是欣欣向荣呀! 
【答案】(1)小姑娘纯洁的心灵,正像一个含苞欲放的花蕾。
(2)竹:为了生长的更直,更高!所以不断地总结自己!
(3)雄鹰在蓝天翱翔 是为了探寻奋斗的目标;
(4)我们家的菜园里各种蔬菜长势喜人,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
冬冬爸爸的公司,这几年真是欣欣向荣呀!
【分析】考查了语句改写、多义词、句子仿写、排比、续写写话。作答此类题要求我们掌握各种句式的基本特点,明确题目要求,然后进行改写。
【解答】(1)考查改写句子。反问句改为陈述句,“不”和“吗”去掉,问号改为句号。
(2)考查句子仿写。仿照例句,以“谷穗”和“竹子”为写作对象,各写一句含有生活哲理的话。竹:为了生长的更直,更高!所以不断地总结自己!
(3)考查仿写句子、排比、续写写话。注意句式特点为:……在……是为了……。要注意选取自然界的一个对象,写出其特点,再写得到什么启示即可。如:雄鹰在蓝天翱翔,是为了探寻奋斗的目标.
(4)考查多义词。根据“欣欣向荣”的不同意思写句子。
故答案为:
(1)小姑娘纯洁的心灵,正像一个含苞欲放的花蕾。
(2)竹:为了生长的更直,更高!所以不断地总结自己!
(3)雄鹰在蓝天翱翔 是为了探寻奋斗的目标;
(4)我们家的菜园里各种蔬菜长势喜人,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
冬冬爸爸的公司,这几年真是欣欣向荣呀!
【点评】改写句子要看清题干要求,一般情况下只改变句式而不改变句意,需要掌握各种句式的基本特点。
15.(8分)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匆匆》一文朱自清在结尾感慨:“过去的日子如  轻烟 ,被  微风吹散了 ,如  薄雾 ,被  初阳蒸融了 。”时光飞逝,一去不复返,真是“光阴  似箭 ,日月如梭”。
(2)《马诗》的作者是  唐 代诗人  李贺 ,诗中表达诗人愿意驰骋沙场,为国建功立业的远大抱负的诗句是“ 何当金络脑 , 快走踏清秋 。”
(3)古诗文里蕴含着深刻的哲理:《长歌行》里的“ 少壮不努力 , 老大徒伤悲 ”告诉我们要珍惜时间;遇到飞短流长或者艰难坎坷,我们用《竹石》中的“ 千磨万击还坚劲 ,任尔东西南北风”警醒自己。
(4)送别诗各有各的妙处。王昌龄在《芙蓉楼送辛渐》中用最后两句向亲友表明自己的高洁的志向:“ 洛阳亲友如相问 , 一片冰心在玉壶 。”王观在《卜算子 送鲍浩然之浙东》的下阕则写出对春天、友人的留恋:“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  若到江南赶上春 , 千万和春住 。”
【答案】(1)轻烟 微风吹散了 薄雾 初阳蒸融了 似箭;
(2)唐 李贺 何当金络脑 快走踏清秋;
(3)少壮不努力 老大徒伤悲 千磨万击还坚劲;
(4)洛阳亲友如相问 一片冰心在玉壶 若到江南赶上春 千万和春住。
【分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有古诗文默写,有现代诗文默写,有作家及其作品。回答这些知识,都要通过在平时学习中的背诵与积累来完成。
【解答】(1)出自朱自清的《匆匆》。“光阴似箭,日月如梭”光阴就像射出去的箭一样快,日月就像纺织机上的梭的速度一样快。比喻时间流逝得非常快。
(2)“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出自唐代李贺的《马诗》。这两句诗的意思是:骏马何时才能套上镶金的笼头,冲锋陷阵飞驰在那深秋的战场!表达了作者想要一展抱负,建功立业的意愿。
(3)“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的意思是:年轻力壮的时候不奋发图强,到了一头白发的时候学习,悲伤难过也是徒劳。提醒我们应该珍惜时间,不应浪费时间。“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出自清代郑燮的《竹石》。这两句诗的意思是:经历无数磨难和打击身骨仍坚劲,任凭你刮酷暑的东南风,还是严冬的西北风。此句表现诗人正直、刚正不阿、坚强不屈的性格,决不向任何邪恶势力低头的高风傲骨。
(4)“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如果洛阳的亲友若是问起我来,就说我的心依然像玉壶里的冰一样纯洁,未受功名利禄等世情的玷污。诗人以晶莹透明的冰心玉壶自喻,表现了不肯妥协的精神,刻画了诗人孤介傲岸、冰清玉洁的形象。“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出自宋代王观的《卜算子 送鲍浩然之浙东》。
故答案为:
(1)轻烟 微风吹散了 薄雾 初阳蒸融了 似箭;
(2)唐 李贺 何当金络脑 快走踏清秋;
(3)少壮不努力 老大徒伤悲 千磨万击还坚劲;
(4)洛阳亲友如相问 一片冰心在玉壶 若到江南赶上春 千万和春住。
【点评】做此类题目,要结合题目要求对各题作出回答,作答完题目要认真仔细地进行检查,做到书写认真,回答正确。
二、综合性学习(5分)
16.(5分)综合性学习。
致远小学六一班在毕业前夕,准备以“永远的六一班”为主题开一次班会,请你担任此次班会的策划和主持。
(1)请根据主题设计一份毕业联欢会节目单。
毕业联欢会节目单 经典诗朗诵《赠汪伦》、舞蹈《友谊天长地久》、老师寄语、小品《同桌》、集体合唱《送别》。 
(2)假如你是主持人,请根据主题设计一段热情洋溢的开场白。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转眼我们已经一起走过了六个春夏秋冬。即将踏入新的征程,在此,我相信大家和我一样,有太多的回忆、太多的不舍。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追忆我们一起走过的时光,一起走进“永远的六一班”主题班会! 
【答案】(1)经典诗朗诵《赠汪伦》、舞蹈《友谊天长地久》、老师寄语、小品《同桌》、集体合唱《送别》。
(2)光阴似箭,日月如梭,转眼我们已经一起走过了六个春夏秋冬。即将踏入新的征程,在此,我相信大家和我一样,有太多的回忆、太多的不舍。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追忆我们一起走过的时光,一起走进“永远的六一班”主题班会!
【分析】考查了实践作业。实践作业是把语文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手段,通过实践作业可以使书本知识与生活实际有效结合。
【解答】(1)本题考查活动策划能力。班会的主题是“永远的六一班”,与毕业相关,毕业联欢会的节目可以与校园生活、毕业、朋友等有关。如经典诗朗诵《赠汪伦》、舞蹈《友谊天长地久》、老师寄语、小品《同桌》、集体合唱《送别》。
(2)本题考查口语交际能力。设计班会的开场白时注意班会主题即可。如光阴似箭,日月如梭,转眼我们已经一起走过了六个春夏秋冬。即将踏入新的征程,在此,我相信大家和我一样,有太多的回忆、太多的不舍。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追忆我们一起走过的时光,一起走进“永远的六一班”主题班会!
故答案为:
(1)经典诗朗诵《赠汪伦》、舞蹈《友谊天长地久》、老师寄语、小品《同桌》、集体合唱《送别》。
(2)光阴似箭,日月如梭,转眼我们已经一起走过了六个春夏秋冬。即将踏入新的征程,在此,我相信大家和我一样,有太多的回忆、太多的不舍。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追忆我们一起走过的时光,一起走进“永远的六一班”主题班会!
【点评】综合实践是小学语文中重要的学习内容,培养了学生的组织材料、动手、动脑、语言表达等能力。
三、阅读与理解(25分)
17.(11分)文言文阅读。
王安期不鞭书生
王安期作东郡太守,世乱,今曰:夜不得私行。史系①得一夜行人。王问:“何处来?”云:“从师家授业还,不觉日晚。”史曰:“鞭乎?”王曰:“鞭挞书生以立成名,恐非致②治之本!”释之,并令吏护送其归家。
【注释】①系:抓。②致:达到。
(1)解释文中加点字的意思。
①乱: 混乱。 
②云: 说。 
③鞭: 鞭打。 
④释: 释放。 
(2)下列加点的“之”与“释之”中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B 
A.久面久之
B.求之不得
C.君将何之
D.井底之蛙
(3)借助注释,用现代汉语翻译画线句子。
 以鞭打书生来树立威信,恐怕不是达到社会太平的根本办法! 
(4)读了故事,你认为王安期是一个怎样的人?他的做法说明了什么道理?
 我认为王安期是一个不一概而论,处事灵活,喜欢读书人的人。他的做法说明要根据实际情况,处理问题要灵活。 
【答案】(1)①混乱。 ②说。 ③鞭打。 ④释放。
(2)B;
(3)以鞭打书生来树立威信,恐怕不是达到社会太平的根本办法!
(4)我认为王安期是一个不一概而论,处事灵活,喜欢读书人的人。他的做法说明要根据实际情况,处理问题要灵活。
【分析】参考译文:
王安期担任东海郡守时,天下混乱,命令说:夜晚不能私自出行。差役抓了一个夜晚出行的人。王安期问:“你从哪里来呀?”(被抓的人) 回答说:“(我)从老师那里听课回来,没发觉天(已经)黑了。”差役问:“(需要)鞭打(他)吗?”王安期说:“以鞭打书生来树立威信,恐怕不是达到社会太平的根本办法!”(于是王安期)放了他,并命令差役把这个人送回家。
【解答】(1)考查解释文中加点的词。结合句子理解,①乱:混乱。②云:说。③鞭:鞭打。④释:释放。
(2)考查了词语中加点字意思的理解。“释之”释放了他。“之”代词他。A.久而久之:经过了相当长的时间。“之”语气词。B.问之:问他。“之”代词,他。C.君子何之:你到哪里去。“之”去,往。D.井底之蛙:指井底的青蛙。“之”助词,的。
(3)考查翻译语句。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达到词达句顺。句子意思是:以鞭打书生来树立威信,恐怕不是达到社会太平的根本办法!
(4)考查对本文内容理解后知识的拓展。结合内容“释之,并令吏护送其归家”理解,王安期是一个不一概而论,处事灵活,喜欢读书人的人。他的做法说明了要根据实际情况,处理问题要灵活。
故答案为:
(1)①混乱。 ②说。 ③鞭打。 ④释放。
(2)B;
(3)以鞭打书生来树立威信,恐怕不是达到社会太平的根本办法!
(4)我认为王安期是一个不一概而论,处事灵活,喜欢读书人的人。他的做法说明要根据实际情况,处理问题要灵活。
【点评】文言文的学习要多读、多背,多积累文言字词。只要理解了文章的意思,所有的题目也就和现代文的阅读相同了,所以平时学习中要会背课文,还要懂得文章的意思。
18.(14分)现代文阅读。
师生深情
雨,淅淅沥沥地下着,几把小伞匆匆地消失在街道的尽头。伞下,一队学生正急急忙忙向老师家方向走去。老师家的门虚掩着。同学们一个个轻手轻脚地走进屋子,放下伞走到老师床前——他们是来探望老师的。
“老师”,班长轻轻地叫了一声。老师睁开双眼,锁着的眉头舒展开了,又露出同学们所熟悉的慈祥的目光。她看到同学们看望自己,想支撑起来。同学们急忙上前说:“老师,您别动。”“老师……”你一言,我一语,大家都抢着说,虽然没有顺序,但这都是出自学生的肺腑之言啊!
老师不顾同学们的劝阻,硬是慢慢支撑起虚弱的身子靠在床架上边,慈爱地拉过班长的手问:“期中考试成绩怎么样?早锻炼还在坚持吗?……”老师微微喘着气,关切地问这问那。
班长连忙说:“同学们都进步了,一切都按原来的布置进行着。”老师听着,她那苍白的脸上露出了欣慰的微笑。
这时,小莉轻轻地用胳臂碰了碰站在她旁边的班长,对他挤了挤眼睛,小声说:“喂,快拿出来吧!”班长像想起了什么似的,连忙把背在身后的背篼拿下来,放在床头的桌子上,说:“老师,这些水果,是我们凑钱买的,您一定要收下!”“谢谢同学们,但你们为我花钱,我……”正当老师推辞的时候,“小机灵”兰兰却把早已削好的一个大苹果猛地送到老师嘴边说:“老师,您就吃了吧。”老师看着同学们一张张可亲可爱的笑脸连声说:“我吃,我吃。”她轻轻地咬了一口,一股甜甜的果汁流进了心里……
雨,还在淅淅沥沥地下着,在这样的雨中,老师曾多少次去为同学们补习功课,又曾多少次去家访……就是在这样的雨中,老师为同学们不知流了多少汗水,费了多少心血呀!雨还在下着,就是这淅淅沥沥的雨水,把老师和同学之间真挚的感情融汇在一起,化作温暖的甘泉,流进老师和同学们的心窝里……
(1)联系上下文,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慈爱—— 严厉 
推辞—— 接纳 
欣慰—— 伤感 
虚弱—— 健壮 
(2)文中加点的“几把小伞”是指  指几个在雨中撑着伞去看望老师的学生 ,“温暖的甘泉”是指  指浓浓的师生情 。
(3)文中画“——”的这句话是对老师的  神态 描写,“锁着眉头”是因为  病得很重 ,“慈祥的目光”说明  老师看到同学们心情好多了 。
(4)短文的开头和结尾都写了“雨”,这种写法是什么?有什么作用?
 这种写法是首尾呼应。这样写既交代了当时的环境,又突出了老师对学生们的关爱及学生们对老师的关心。这浓浓的师生情犹如淅淅沥沥的雨,滋润着彼此的心田。 
(5)从短文的第五自然段老师和同学的行为和对话中你能体会到什么?
 体现了学生对生病老师的热爱,及病房中其乐融融的气氛,也进一步凸显主题“师生情深”。 
【答案】(1)严厉 接纳 伤感 健壮;
(2)几个在雨中撑着伞去看望老师的学生 浓浓的师生情;
(3)病得很重 老师看到同学们心情好多了;
(4)这种写法是首尾呼应。这样写既交代了当时的环境,又突出了老师对学生们的关爱及学生们对老师的关心。这浓浓的师生情犹如淅淅沥沥的雨,滋润着彼此的心田。
(5)体现了学生对生病老师的热爱,及病房中其乐融融的气氛,也进一步凸显主题“师生情深”。
【分析】本文记叙了在雨中学生看望病中的老师这件事,歌颂了老师关怀学生,学生热爱老师的真挚感情。
【解答】(1)考查了反义词。温柔:比喻(长对幼)温柔和怜爱。反义词为“严厉”;推辞:拒绝。反义词为“接纳”;欣慰:喜悦而宽慰。反义词为“伤感”;虚弱:空虚薄弱。反义词为“健壮”。
(2)考查了词语的深刻含义。结合“伞下,一队学生正急急忙忙向老师家方向走去。老师家的门虚掩着。同学们一个个轻手轻脚地走进屋子,放下伞走到老师床前——他们是来探望老师的”可知,文中加点的“几把小伞”指几个在雨中撑着伞去看望老师的学生。“就是这淅淅沥沥的雨水,把老师和同学之间真挚的感情融汇在一起,化作温暖的甘泉,流进老师和同学们的心窝里”中“温暖的甘泉”指浓浓的师生情。
(3)考查描写手法及对重点句子的理解能力。从画线句中的“锁着的眉头舒展开了”“露出同学们所熟悉的慈祥的目光”可知,这是对老师的神态描写,从句子中可以看出老师病得很重,但是她强忍痛苦,不想让学生们为自己担心。露出同学们所熟悉的慈祥的目光”说明老师看到同学们心情好多了。
(4)考查了表现手法。短文的开头和结尾都写了“雨”,这种写法是首尾呼应。这样写既交代了当时的环境,又突出了老师对学生们的关爱及学生们对老师的关心。这浓浓的师生情犹如淅淅沥沥的雨,滋润着彼此的心田。
(5)考查了语句体现的思想感情。围绕短文的第五自然段老师和同学的行为和对话内容,写出自己的感受即可。
故答案为:
(1)严厉 接纳 伤感 健壮;
(2)几个在雨中撑着伞去看望老师的学生 浓浓的师生情;
(3)病得很重 老师看到同学们心情好多了;
(4)这种写法是首尾呼应。这样写既交代了当时的环境,又突出了老师对学生们的关爱及学生们对老师的关心。这浓浓的师生情犹如淅淅沥沥的雨,滋润着彼此的心田。
(5)体现了学生对生病老师的热爱,及病房中其乐融融的气氛,也进一步凸显主题“师生情深”。
【点评】阅读分析是语文常见的题目类型,重点考查了学生对于阅读材料的理解与掌握。完成此类题目不能光着眼于本语段,要结合全文以及自己的生活积累充分理解材料所表达的主题完成对相应题目的解答。
四、习作天地(25分)
19.(25分) 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既有阳光雨露的呵护,也有风霜雨雪的相伴,它们都是人生的财富。幸福和谐的生活,让我们品味甜蜜,懂得了珍惜;苦难艰辛的处境,使我们志怀高远,实现了超越。在经历和体验中,我们长大了。
请你以“在 中成长”为题,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作文。(横线上可以填“逆境”“磨炼”“呵护”“关爱”等)
要求:①将题目补充完整;②写清楚事情的经过,内容具体,重点突出;③有自己的真情实感。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本题是半命题作文,要求以“在____中成长”为题写一篇作文。回顾六年的小学生活,有追梦的艰辛、成功的喜悦、失败的痛苦、友情的温馨、孤独的感伤……想想“是什么”让你成长了,你懂得了什么,这才是文章的中心所在。是犯错后的痛定思痛,还是克服困难完成任务的满满成就感和收获;是独自一人战胜了恐惧,变得更加勇敢,还是无助失措时出现的那双温暖的援助之手,让你懂得了人与人之间的真情……总之,在文章中要注意围绕中心“是什么让你成长、为什么会让你难忘”来展开,着重把其中引起自己情绪波动大的画面,包括环境、动作、语言、神态,还有自己的感受、想法、做法写具体。
【解答】范文:
在尝试中成长
人生充满了许多尝试,许多尝试的背后是收获,是喜悦,然而更多的是感悟。在尝试中,发现了能力,发现了内在的潜质,人性得到了升华,心灵得到了净化。
自从上了五年级,我第一次尝试在运动会上报名参赛,低年级的时候,我不知道操场三圈半是什么概念,我从不参加运动会,我也从来没有品尝过获得第一名的喜悦感。正是由于五年级的第一次尝试,我开始变得爱上了体育。
第一次报名参赛,是1500米,对我而言,不多。运动会上,当老师喊出“五年级女子1500米运动员请到检录处检录”的那一刻,我的心提到了嗓子眼上,紧张得每一根神经都在扭动。号码布挂在胸前,仿佛就是我的“旗牌号”。上场了,在赛道上,枪一响,运动员都冲了起来,我也不例外。一个很小很小的数字1500,我觉得太远了,距离逐渐拉大,越拉越远。我不想放弃,我也不想让我无缘这次比赛,我拼足了劲儿向前冲,却总觉得很远很远……终点到了,我却得了倒数第三名。总算跑下来了,第一次的尝试让我知道了最基础的三圈半是什么概念。
在运动中,千万不要小看某一种运动,一次尝试跑1500米,却让我爱上了跑步,爱上了赛道。
在尝试中成长,经历过,也曾失败过,但不曾后悔,每一次提高,标志着又进入了另一阶段,这一阶段在成长,在感悟,人生只有一步一个脚印,才会有无憾的付出无愧的收获。长大之后,才知道尝试是多么美好,才懂得尝试所带来的不同心得。
【点评】本文小作者记叙了自己爱上跑步的过程,说明了敢于尝试是每个人成功的重要因素。文章结构合理,语句通顺,是一篇不错的习作。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