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河南省漯河市郾城区小升初语文试卷
一、填空题
1. 根据语境,读拼音,写词语。
(1)人的一生中总有“朋友”相伴:shū jí 是“朋友”,专心致志地阅读,会让你获得知识,走向未知的lǐng yù ;大自然是“朋友”,仔细观察并产生疑问,你就能jiàn wēi zhī zhù ,从sī kōng jiàn guàn 的现象中有所发现。
(2)近年来,中国航天事业jiàn shù 颇丰。“嫦娥”和“玉兔”的月球探测zhèng shí 了一个又一个猜想,“天问”和“祝融”开始zhí xíng 探测火星的任务,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行任务取得圆满成功,顺利返回地球……每一项成就都令中华儿女热血fèi téng ,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
2.在横线里填写与加点词语意思相近的四字词语。
美丽的漯河,我们的家。2023年元宵节“秀水天来 漯在其中”十里灯廊美妙绝伦,五一节“美食嘉年华之龙舟公开赛” ,五月中下旬食博会期间举办的“食嗨漯河”灯会 。
二、读一读,选一选。
3.下列加点字的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
A.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自愧弗如
B.及其日中如探汤 赴汤蹈火
C.思援弓缴而射之 得意之作
D.巍巍乎若太山 欣喜若狂
4.下列各句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从腊八起,铺户就加紧上年货,街上增加了货摊子——卖春联的、卖年画的、卖蜜供的、卖水仙花的……等等,他们都是只在这个季节才会出现的。
B.你们想,妈妈的命令,看羊还不够资格的八儿,难道还能设什么法来反抗吗?
C.“这大概是一场梦,一种幻觉吧!”他想:“过一会儿我肯定还会再变成一个人。”
D.他们高声喊着“快来看,找到他们俩了。”
5.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两千多年前的孟子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学说,最早提出“民贵君轻”的思想,是儒家学说的开山鼻祖。
B.这高大挺拔的山,这广阔无垠的河,都是大自然巧夺天工的杰作。
C.在爱心人士的精心护理下,一些受伤的动物又栩栩如生了。
D.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随着清朝的覆灭,军阀们粉墨登场了。
三、填空题(
6.句子大本营。
(1)受惊吓的刺猬在镇外的葡萄园里像刺人球一样,紧紧地缩成一团。(缩句)
(2)从飞机上看,地上的房子好小。(改为夸张句)
(3)东东笑着对祖父说:“如果你不信,我就去屋里拿给您看。”(改成转述句)
(4)看了舞蹈《千手观音》,我不约而同地鼓起掌来。(修改病句)
(5)只见松鼠像粒子弹似的从里头蹿了出来,跳到了大柜顶上。(以“小溪”为对象仿写一句话。)
7.积累与运用。
(1)诗中有情感:王建望月表达思亲之情“ , 。”于谦借石灰言志“ , 。”苏轼用“ ”劝人们不要自怨自艾、哀叹老去。
(2)文中有哲理:六年的小学生活如白驹过隙,我们不禁像朱自清先生在《匆匆》一文中那样扪心自问:“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 ?”回想六年的成长历程,我明白了要珍惜时间,就如《长歌行》所说:“ , !”也懂得了“ ,一字值千金”的道理。
(3)文中有主旨:《学弈》告诉我们: 。面对两小儿的辩斗,“孔子不能决也”告诉我们: 。
(4)文中有戏曲:我国剧种繁多,流派纷呈。我知道唐东杰布是 的开山鼻祖,我还知道 、 、 等地方剧种。
8.思考与表达。
在一些同学的印象里,元宵节就是吃汤圆,端午节就是吃粽子,中秋节就是吃月饼……传统节日在不少同学面前变成了“吃货节”,你觉得应该从哪些方面加强对同学们的教育呢?
四、阅读理解。
9.
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中国古时候有个文学家叫做司马迁的说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
(1)选文中画“ ”句中“固”的意思是 ,“或”的意思是 。
(2)本段引用了曾写过史书《 》的司马迁的话说明生死观,类似的名人名言还有李清照《夏日绝句》中的“生当做人杰, ”。
(3)这段话的中心句是 ,此句和选段中的其它句子是 关系。
(4)画“ ”句子中的两个“死”字分别表达了不同的情感:第一个“死”字表达了对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人的 之情,可以换成词语“ ”;第二个“死”字表达了对那些为法西斯卖力的人的 之情,可以换成词语“ ”。
(5)你还知道哪些革命先烈的死重于泰山,请写出一个,并简介他(她)的事迹。
10.
流不进大海,就流进杯子
我曾是一个顽劣的孩子:用文具盒夹住前排女生的头发,在老师粉笔盒里放一只青蛙,让课桌抽屉里雏鸟的叫声响彻整个教室。
父亲吊起我的双手,用粗粗的皮带抽打我。但重重的体罚只会加重我的叛逆。最后一次,我打碎了全教室的玻璃。
我被叫到老师办公室,走在去办公室的路上,我做好了种种应付老师的心理准备。我想,老师这次一定不会轻易饶我的。
老师安详地坐着,手中的茶杯冒着热气。意外地,老师叫我坐下,和颜悦色的。这让我猝不及防,我有些惶恐,也有些不明就里。老师问:“你说这杯子里的水像什么?”我感到意外,想了想,说:“像杯子。”
老师点点头说:“对!你再看看面盆里的水像什么?”我说:“像面盆!”“再看看塑料桶里。”我迷茫了:“像塑料桶呀!”我弄不明白,到底水像什么呢?
跟着老师,我走到了离学校不远的一个烂泥塘边,烂泥塘水面上漂浮着各种垃圾,散发出熏人的恶臭。老师指着塘里的水说:“这里也是水,你愿意做这里的水吗?人有不同的状态,进入了不同的状态,就如同水进了杯子、面盆、塑料桶和烂泥塘。”
那个冬日,走在回来的路上,我的心里第一次产生了自责。老师亲切地抚摸着我的头,指着远方跟我说:“一路同学,你很聪明,我希望你将来能流进大海!”
流进大海,人生的形状就像大海,获得了大海的丰富和博大。几年过去了,我没有流进浩瀚无垠的大海。可是,想起老师的话,我常常从梦中惊醒:不能流进烂泥塘而万劫不复!如果人生像水一样注定要流进某个容器,我愿意像杯子、像面盆,哪怕是塑料桶。即便没有大海的宽阔和深沉,即便平庸,但是,活得简单、干净、透明、实用。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或反义词。
近义词:平庸——
反义词:和颜悦色——
(2)根据意思找出词语。
①事情突然发生,来不及防备。
②形容广阔无边,多比喻大海或天空。
(3)在老师和“我”谈话的过程中,“我”的心情在不断地变化着,找出文中的词语填在横线上。
看到老师和颜悦色时的 ,由老师问起水像什么时的 ,到在回来路上产生的 。
(4)本文最后一段的作用是 。联系生活,说说你对最后一段中画线句子的理解。
(5)你觉得这是一位什么样的老师呢?请至少用2个成语来评价一下这位老师:这是一位 的老师。在六年的小学生涯中,你也一定遇到过这样的老师吧,临近毕业之际,请你写句赠言送给他(她)吧。
赠言:
(6)文中父亲的教育方法和老师的教育方法相比,你赞成谁?并说说理由。
(7)赞美老师的古诗词句有很多,请你写两句。
5、 习作
11.
我们即将告别这梦幻般的童年,成长为少年。瞧!我们多了一份成熟,多了一份责任,多了一份孝心,多了一份包容,多了一份担当,多了一份勇敢,多了一份自信……请你以“瞧,我多了一份_____”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提示:①用具体事例展开叙述,表达真情实感;②条理清楚,语句通顺,不少于400字;③别忘记把题目补充完整。
2023年河南省漯河市郾城区小升初语文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填空题
1.(10分) 根据语境,读拼音,写词语。
(1)人的一生中总有“朋友”相伴:shū jí 书籍 是“朋友”,专心致志地阅读,会让你获得知识,走向未知的lǐng yù 领域 ;大自然是“朋友”,仔细观察并产生疑问,你就能jiàn wēi zhī zhù 见微知著 ,从sī kōng jiàn guàn 司空见惯 的现象中有所发现。
(2)近年来,中国航天事业jiàn shù 建树 颇丰。“嫦娥”和“玉兔”的月球探测zhèng shí 证实 了一个又一个猜想,“天问”和“祝融”开始zhí xíng 执行 探测火星的任务,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行任务取得圆满成功,顺利返回地球……每一项成就都令中华儿女热血fèi téng 沸腾 ,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
【答案】(1)书籍 领域 见微知著 司空见惯;
(2)建树 证实 执行 沸腾。
【分析】考查了看拼音写词语。根据所学汉语拼音知识进行拼读写出相应的词语即可。拼读时要注意所给音节的声母、韵母及声调。
【解答】故答案为:
(1)书籍 领域 见微知著 司空见惯;
(2)建树 证实 执行 沸腾。
【点评】完成此类题目的关键:一是要正确拼读所给音节,二是要会正确书写相应的词语。
2.(2分)在横线里填写与加点词语意思相近的四字词语。
美丽的漯河,我们的家。2023年元宵节“秀水天来 漯在其中”十里灯廊美妙绝伦,五一节“美食嘉年华之龙舟公开赛” 精彩纷呈 ,五月中下旬食博会期间举办的“食嗨漯河”灯会 美不胜收 。
【答案】精彩纷呈 美不胜收
【分析】考查了四字词语及近义词。对四字词语的考查,解答时首先要了解词语含义,然后要根据具体语境进行分析,然后作出正确的解答。
【解答】美妙绝伦:形容风景美丽,无与伦比。近义词有“精彩纷呈、美不胜收”。
故答案为:
精彩纷呈 美不胜收
【点评】要想快速地正确地做好本题,关键是要增加词汇量,做到厚积薄发。
二、读一读,选一选。(每小题2分,6分)
3.(2分)下列加点字的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
A.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自愧弗如
B.及其日中如探汤 赴汤蹈火
C.思援弓缴而射之 得意之作
D.巍巍乎若太山 欣喜若狂
【答案】C
【分析】考查了多义字。“多义字”也就是一个汉字在不同的词语或句子中有不同的含义。本题主要考查一个多义字在不同的语境中所表达的意思,首先要理解给出的词语的意思,再在语境中理解汉字的意思,然后选出正确的答案。
【解答】A.相同。两个“弗”都是不的意思。
B.相同。两个“汤”都是热水的意思。
C.不同。第一个“之”指鸿鹄。第二个“之”是“的”的意思。
D.相同。两个“若”都是像的意思。
故选:C。
【点评】有些字在不同的语境中意思不同,要想学会辨析字义,特别是有多重含义的字在不同语境中的含义,反复审读加以理解并辨析,以防选错。
4.(2分)下列各句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从腊八起,铺户就加紧上年货,街上增加了货摊子——卖春联的、卖年画的、卖蜜供的、卖水仙花的……等等,他们都是只在这个季节才会出现的。
B.你们想,妈妈的命令,看羊还不够资格的八儿,难道还能设什么法来反抗吗?
C.“这大概是一场梦,一种幻觉吧!”他想:“过一会儿我肯定还会再变成一个人。”
D.他们高声喊着“快来看,找到他们俩了。”
【答案】B
【分析】标点符号是辅助文字记录语言的符号,是书面语的组成部分,用来表示停顿、语气以及词语的性质和作用。标点符号包括标号和点号。
【解答】A.有误,省略号和等等删除一个。
B.正确。
C.有误,“他想”是提示语,处于中间,应该用逗号。
D.有误,“他们高声喊着”后面应该加冒号。
故选:B。
【点评】句子,前后都有停顿,并带有一定的句调,表示相对完整的意义,句子前后或中间的停顿,在口头语言中,表现出来就是时间间隔,在书面语言中,就用标点符号来表示。标点符号是书面语言的有机组成部分,是书面语言不可缺少的辅助工具,它可以帮助人们确切地表达思想感情和理解书面语言。
5.(2分)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两千多年前的孟子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学说,最早提出“民贵君轻”的思想,是儒家学说的开山鼻祖。
B.这高大挺拔的山,这广阔无垠的河,都是大自然巧夺天工的杰作。
C.在爱心人士的精心护理下,一些受伤的动物又栩栩如生了。
D.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随着清朝的覆灭,军阀们粉墨登场了。
【答案】A
【分析】本题考查成语运用。成语是中国汉字语言词汇中一部分定型的词组或短句。成语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大特色,有固定的结构形式和固定的说法,表示一定的意义,在语句中是作为一个整体来应用的,承担主语、宾语、定语等成分。
【解答】A.正确。
B.有误,巧夺天工:精巧的人工胜过天然,形容技艺高超绝妙。不能搭配大自然。
C.有误,栩栩如生:形容艺术形象生动逼真,像活的一样。不能用来形容受伤的动物。
D.有误,粉墨登场:化装上台演戏,今多比喻登上政治舞台(含讥讽意)。不符合语境。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成语运用。成语是中国汉字语言词汇中一部分定型的词组或短句。成语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大特色,有固定的结构形式和固定的说法,表示一定的意义,在语句中是作为一个整体来应用的,承担主语、宾语、定语等成分。
三、填空题(共3小题,每小题5分,满分21分)
6.(5分) 句子大本营。
(1)受惊吓的刺猬在镇外的葡萄园里像刺人球一样,紧紧地缩成一团。(缩句)
刺猬缩成一团。
(2)从飞机上看,地上的房子好小。(改为夸张句)
从飞机上看,地上的房子只有火柴盒那样小。
(3)东东笑着对祖父说:“如果你不信,我就去屋里拿给您看。”(改成转述句)
东东对祖父说,如果祖父不信,他就去屋里拿给祖父看。
(4)看了舞蹈《千手观音》,我不约而同地鼓起掌来。(修改病句)
看了舞蹈《千手观音》,我们不约而同地鼓起掌来。
(5)只见松鼠像粒子弹似的从里头蹿了出来,跳到了大柜顶上。(以“小溪”为对象仿写一句话。)
清清的小溪像条带子,飘向了蓝蓝的海里。
【答案】(1)刺猬缩成一团。
(2)从飞机上看,地上的房子只有火柴盒那样小。
(3)我对祖父说,他不信,我到屋里拿来给他看。
(4)看了舞蹈《千手观音》,我们不约而同地鼓起掌来。
(5)清清的小溪像条带子,飘向了蓝蓝的海里。
【分析】考查了句子的改写、缩句、句子仿写、修改病句、夸张。改写句子,侧重于改变原句的形式。这要求我们要熟悉各种句型的特点,在日常学习中勤加练习。
【解答】(1)去掉修饰语“受惊吓的”“在镇外的葡萄园里像一个刺人球紧紧地”。
(2)考查改写句子、夸张。要采用夸张的手法突出“房子小”。
(3)考查了将直述句改为转述句,将“冒号”改为“逗号”,删去“引号”,将“你”改为“他”。
(4)考查修改病句。原句前后矛盾,把“我”改为“我们”。
(5)考查了仿写句子。例句是一个比喻句,把“松鼠”比喻为“子弹”,以“小溪”为对象仿写一句话。
故答案为:
(1)刺猬缩成一团。
(2)从飞机上看,地上的房子只有火柴盒那样小。
(3)东东对祖父说,如果祖父不信,他就去屋里拿给祖父看。
(4)看了舞蹈《千手观音》,我们不约而同地鼓起掌来。
(5)清清的小溪像条带子,飘向了蓝蓝的海里。
【点评】缩句口诀:
“的”“地”去前“得”去后,数词量词也要去。“着”“了”“过”要保留,专有名词不能缩。
7.(13分)积累与运用。
(1)诗中有情感:王建望月表达思亲之情“ 今夜月明人尽望 , 不知秋思落谁家 。”于谦借石灰言志“ 粉骨碎身浑不怕 , 要留清白在人间 。”苏轼用“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劝人们不要自怨自艾、哀叹老去。
(2)文中有哲理:六年的小学生活如白驹过隙,我们不禁像朱自清先生在《匆匆》一文中那样扪心自问:“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 我何曾留着像游丝样的痕迹呢 ?”回想六年的成长历程,我明白了要珍惜时间,就如《长歌行》所说:“ 少壮不努力 , 老大徒伤悲 !”也懂得了“ 读书须用意 ,一字值千金”的道理。
(3)文中有主旨:《学弈》告诉我们: 学习必须专心致志,决不可三心二意 。面对两小儿的辩斗,“孔子不能决也”告诉我们: 宇宙无限,知识无穷,再博学的人也会有所不知,学习是无止境的 。
(4)文中有戏曲:我国剧种繁多,流派纷呈。我知道唐东杰布是 藏戏 的开山鼻祖,我还知道 越剧 、 黄梅戏 、 豫剧 等地方剧种。
【答案】(1)今夜月明人尽望 不知秋思落谁家 粉骨碎身浑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2)我何曾留着像游丝样的痕迹呢 少壮不努力 老大徒伤悲 读书须用意;
(3)学习必须专心致志,决不可三心二意 宇宙无限,知识无穷,再博学的人也会有所不知,学习是无止境的;
(4)藏戏 越剧 黄梅戏 豫剧。
【分析】考查了古诗文默写、谚语俗语及惯用语、课文理解、知识百科。古诗文默写要求熟读熟记,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多读多听多说多写。
【解答】(1)考查古诗文默写。“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出自王建的《十五夜望月》,全诗为: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出自于谦的《石灰吟》,全诗为: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出自苏轼的《浣溪沙》,全词为: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2)考查现代诗文默写、谚语、古诗文默写。出自朱自清的《匆匆》,原文: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我何曾留着像游丝样的痕迹呢?我赤裸裸来到这世界,转眼间也将赤裸裸地回去吧?但不能平的,为什么偏要白白走这一遭啊?“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出自汉乐府的《长歌行》,全诗为: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读书须用意,一字值千金:读书时应该好好下一番苦功夫,书中的每个字都价值千金。
(3)考查课文理解《学弈》通过讲述弈秋教两个人学下棋,一个学得好,一个学得差的事,说明在同样的条件下,不同的态度会得到不同的结果,告诉我们学习必须专心致志,决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两小儿辩日》通过两个小孩争论“太阳什么时候离人近,什么时候离人远”的问题,以及孔子面对这个问题无法作出科学的判断的事,说明为了认识自然,探求客观真理,要敢于独立思考、大胆质疑;也说明宇宙无限,知识无穷,再博学的人也会有所不知,学习是无止境的。
(4)考查课文理解、知识百科。阅读课文《藏戏》,由“身无分文的唐东杰布廉江这样在雅鲁藏布江上留下了58座铁索桥,同时,成为藏戏的开山鼻祖”可知答案。我还知道晋剧、豫剧、越剧、黄梅戏、评剧、淮剧等地方剧种。
故答案为:
(1)今夜月明人尽望 不知秋思落谁家 粉骨碎身浑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2)我何曾留着像游丝样的痕迹呢 少壮不努力 老大徒伤悲 读书须用意;
(3)学习必须专心致志,决不可三心二意 宇宙无限,知识无穷,再博学的人也会有所不知,学习是无止境的;
(4)藏戏 越剧 黄梅戏 豫剧。
【点评】在平时课内外的阅读中,我们要注重优美句段及诗歌名句的积累与诵读,丰富我们的知识,提高我们的语文素养。
8.(3分) 思考与表达。
在一些同学的印象里,元宵节就是吃汤圆,端午节就是吃粽子,中秋节就是吃月饼……传统节日在不少同学面前变成了“吃货节”,你觉得应该从哪些方面加强对同学们的教育呢?
吃与传统节日有着紧密的联系,吃是传统节日的重要载体。食物承载传统节日的美。但是传统节日不只是“吃文化”。传统节日还包含着凝聚亲情、感恩父母、敬畏自然的文化内涵,其中许多民俗活动还对提高人们的文化素养、维护社会公德、增强民族凝聚力要作用。
【答案】吃与传统节日有着紧密的联系,吃是传统节日的重要载体。食物承载传统节日的美。但是传统节日不只是“吃文化”。传统节日还包含着凝聚亲情、感恩父母、敬畏自然的文化内涵,其中许多民俗活动还对提高人们的文化素养、维护社会公德、增强民族凝聚力要作用。
【分析】本题考查了看法建议。完成本题要注息分析所给材料,明确口语交际的内容,组织语言。结合题目中的要求,语句要通顺,要有条理。
【解答】针对不少同学对传统节日的偏见,从传统节日的更多意义方面,加强对同学们的教育。
故答案为:
吃与传统节日有着紧密的联系,吃是传统节日的重要载体。食物承载传统节日的美。但是传统节日不只是“吃文化”。传统节日还包含着凝聚亲情、感恩父母、敬畏自然的文化内涵,其中许多民俗活动还对提高人们的文化素养、维护社会公德、增强民族凝聚力要作用。
【点评】看法建议是小学语文中常见的题型,对于增强学生组织语言的能力、交际能力,提高学生写作水平很有帮助。
四、阅读理解。(31分)
9.(13分)课内阅读。
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中国古时候有个文学家叫做司马迁的说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
(1)选文中画“ ”句中“固”的意思是 本来 ,“或”的意思是 有的人 。
(2)本段引用了曾写过史书《 史记 》的司马迁的话说明生死观,类似的名人名言还有李清照《夏日绝句》中的“生当做人杰, 死亦为鬼雄 ”。
(3)这段话的中心句是 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 ,此句和选段中的其它句子是 总分 关系。
(4)画“ ”句子中的两个“死”字分别表达了不同的情感:第一个“死”字表达了对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人的 赞扬 之情,可以换成词语“ 牺牲 ”;第二个“死”字表达了对那些为法西斯卖力的人的 痛恨 之情,可以换成词语“ 送命 ”。
(5)你还知道哪些革命先烈的死重于泰山,请写出一个,并简介他(她)的事迹。
李大钊的死重于泰山。中国共产党主要创始人之一、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传播者李大钊,生前面对敌人的酷刑,没透露半点组织秘密。1927年的今天,李大钊从容走上绞刑架,留下最后一张照片后,英勇就义,时年38岁。
【答案】(1)本来 有的人;
(2)史记 死亦为鬼雄;
(3)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 总分;
(4)李大钊的死重于泰山。中国共产党主要创始人之一、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传播者李大钊,生前面对敌人的酷刑,没透露半点组织秘密。1927年的今天,李大钊从容走上绞刑架,留下最后一张照片后,英勇就义,时年38岁。
【分析】本文节选自课文《为人民服务》,选段主要写的是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赞扬了张思德同志为人们利益而牺牲的精神。
【解答】(1)本题考查理解字义。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人本来都是要死的,但有的人的死意义比泰山还重,有的人的死意义比鸿毛还轻。因此,“固”的意思是本来,“或”的意思是有些人。
(2)本题考查文学常识。根据平时的学习积累可知,司马迁的待代表作是《史记》。“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出自李清照的《夏日绝句》。
(3)本题考查中心句和句子之间的关系。读文段可知,主要对死的不同意义做了阐释,因此中心句是“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后面的句子都是来解释说明这个句子的,因此是总分关系。
(4)本题考查对句子的理解。“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对于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人,作者持赞扬之情,“死”可以换成词语“牺牲”。“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对于为法西斯卖力,迫害人民的人,作者持痛恨的感情,“死”可以换为词语“送命”。
(5)本题考查课外积累。开放性试题,答案不唯一,写出一位革命烈士的主要事迹即可。
故答案为:
(1)本来 有的人;
(2)史记 死亦为鬼雄;
(3)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 总分;
(4)李大钊的死重于泰山。中国共产党主要创始人之一、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传播者李大钊,生前面对敌人的酷刑,没透露半点组织秘密。1927年的今天,李大钊从容走上绞刑架,留下最后一张照片后,英勇就义,时年38岁。
【点评】阅读题一般作答步骤:
1.通读文章,了解主要内容,揣摩中心思想。
2.认真通读所有题目,理解题意,明确题目的要求。
3.逐条解答,要带着问题,仔细地阅读有关内容,认真地思考、组织答案。
4.检查,看回答是否切题,内容是否完整,语句是否通顺,标点是否正确。
10.(18分)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流不进大海,就流进杯子
我曾是一个顽劣的孩子:用文具盒夹住前排女生的头发,在老师粉笔盒里放一只青蛙,让课桌抽屉里雏鸟的叫声响彻整个教室。
父亲吊起我的双手,用粗粗的皮带抽打我。但重重的体罚只会加重我的叛逆。最后一次,我打碎了全教室的玻璃。
我被叫到老师办公室,走在去办公室的路上,我做好了种种应付老师的心理准备。我想,老师这次一定不会轻易饶我的。
老师安详地坐着,手中的茶杯冒着热气。意外地,老师叫我坐下,和颜悦色的。这让我猝不及防,我有些惶恐,也有些不明就里。老师问:“你说这杯子里的水像什么?”我感到意外,想了想,说:“像杯子。”
老师点点头说:“对!你再看看面盆里的水像什么?”我说:“像面盆!”“再看看塑料桶里。”我迷茫了:“像塑料桶呀!”我弄不明白,到底水像什么呢?
跟着老师,我走到了离学校不远的一个烂泥塘边,烂泥塘水面上漂浮着各种垃圾,散发出熏人的恶臭。老师指着塘里的水说:“这里也是水,你愿意做这里的水吗?人有不同的状态,进入了不同的状态,就如同水进了杯子、面盆、塑料桶和烂泥塘。”
那个冬日,走在回来的路上,我的心里第一次产生了自责。老师亲切地抚摸着我的头,指着远方跟我说:“一路同学,你很聪明,我希望你将来能流进大海!”
流进大海,人生的形状就像大海,获得了大海的丰富和博大。几年过去了,我没有流进浩瀚无垠的大海。可是,想起老师的话,我常常从梦中惊醒:不能流进烂泥塘而万劫不复!如果人生像水一样注定要流进某个容器,我愿意像杯子、像面盆,哪怕是塑料桶。即便没有大海的宽阔和深沉,即便平庸,但是,活得简单、干净、透明、实用。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或反义词。
近义词:平庸—— 平凡
反义词:和颜悦色—— 声色俱厉
(2)根据意思找出词语。
①事情突然发生,来不及防备。 猝不及防
②形容广阔无边,多比喻大海或天空。 浩瀚无垠
(3)在老师和“我”谈话的过程中,“我”的心情在不断地变化着,找出文中的词语填在横线上。
看到老师和颜悦色时的 惶恐 ,由老师问起水像什么时的 意外 ,到在回来路上产生的 自责 。
(4)本文最后一段的作用是 从内容上点名文章的主题,如果人生像水一样注定要流进某个容器,我愿意像杯子、像面盆,哪怕是塑料桶。即便没有大海的宽阔和深沉,即便平庸,但是,活得简单、干净、透明、实用。从结构上说收束全文 。联系生活,说说你对最后一段中画线句子的理解。
亲爱的老师,几年来是您带领我在知识的海洋中遨游,是您引领我放飞理想,我想对您说一声老师您辛苦了!
(5)你觉得这是一位什么样的老师呢?请至少用2个成语来评价一下这位老师:这是一位 循循善诱、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的老师。在六年的小学生涯中,你也一定遇到过这样的老师吧,临近毕业之际,请你写句赠言送给他(她)吧。
赠言: 亲爱的老师,几年来是您带领我在知识的海洋中遨游,是您引领我放飞理想,我想对您说一声,“老师,您辛苦了!”
(6)文中父亲的教育方法和老师的教育方法相比,你赞成谁?并说说理由。
我更赞成老师的做法,因为老师的做法有耐心,循循善诱,更让人乐意接受。
(7)赞美老师的古诗词句有很多,请你写两句。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答案】(1)平凡 声色俱厉;
(2)①猝不及防;②浩瀚无垠。
(3)惶恐 意外 自责;
(4)从内容上点名文章的主题,如果人生像水一样注定要流进某个容器,我愿意像杯子、像面盆,哪怕是塑料桶。即便没有大海的宽阔和深沉,即便平庸,但是,活得简单、干净、透明、实用。从结构上说收束全文;即使我们没有丰功伟绩,即便平庸,但是,也要活得简单、干净、透明、实用。
(5)循循善诱、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亲爱的老师,几年来是您带领我在知识的海洋中遨游,是您引领我放飞理想,我想对您说一声,“老师,您辛苦了!“
(6)我更赞成老师的做法,因为老师的做法有耐心,循循善诱,更让人乐意接受。
(7)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分析】《流不进大海,就流进杯子》这篇短文,记叙了“我”一个曾是一个顽劣的孩子,在学校很调皮,搞一些恶作剧,气的父亲吊起我的双手,用粗粗的皮带抽打我,“我”还是恶习不改。最后一次,我打碎了全教室的玻璃,被老师叫到办公室,老师的教育方式震撼了“我”,从此,“我”开始自责,明白了如果人生像水一样注定要流进某个容器,我愿意像杯子、像面盆,哪怕是塑料桶。即便没有大海的宽阔和深沉,即便平庸,但是,活得简单、干净、透明、实用。
【解答】(1)考查近义词和反义词。平庸:普通平常,一点儿也不突出。近义词为:平凡。和颜悦色:形容态度和蔼可亲。反义词为:声色俱厉。
(2)考查词语的含义。①猝不及防:事情突然发生,来不及防备。②浩瀚无垠:形容广阔无边,多比喻大海或天空。
(3)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和筛选。结合“意外地,老师叫我坐下,和颜悦色的。这让我猝不及防,我有些惶恐,也有些不明就里”“老师问:‘你说这杯子里的水像什么?’我感到意外”“那个冬日,走在回来的路上,我的心里第一次产生了自责”可知答案。
(4)考查句段的作用和语句的含义。句段的作用可从内容和结构来谈。从内容上点名文章的主题,如果人生像水一样注定要流进某个容器,我愿意像杯子、像面盆,哪怕是塑料桶。即便没有大海的宽阔和深沉,即便平庸,但是,活得简单、干净、透明、实用。从结构上说收束全文。结合“如果人生像水一样注定要流进某个容器,我愿意像杯子、像面盆,哪怕是塑料桶。即便没有大海的宽阔和深沉,即便平庸,但是,活得简单、干净、透明、实用。”这句话告诉我们,即使我们没有丰功伟绩,即便平庸,但是,也要活得简单、干净、透明、实用。
(5)考查人物形象的赏析和诗句积累。结合“老师指着塘里的水说:‘这里也是水,你愿意做这里的水吗?人有不同的状态,进入了不同的状态,就如同水进了杯子、面盆、塑料桶和烂泥塘。”可知,对老师的语言描写,我从中感受到老师是个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人。写出一句曾给老师的赠言即可。
(6)考查人物形象的赏析,通过认真阅读领会“父亲吊起我的双手,用粗粗的皮带抽打我。老师指着塘里的水说:“这里也是水,你愿意做这里的水吗?人有不同的状态,进入了不同的状态,就如同水进了杯子、面盆、塑料桶和烂泥塘。”这两句话可知,第一个句子是对父亲的动作描写,我感受到父亲是个粗暴的人。第二个句子是对老师的语言描写,我从中感受到老师是个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人。你更喜欢老师的教育,因为老师有耐心,循循善诱,学生乐意接受。
(7)考查诗句的理解和积累,写出赞美老师的诗句即可。
故答案为:
(1)平凡 声色俱厉;
(2)①猝不及防;②浩瀚无垠。
(3)惶恐 意外 自责;
(4)从内容上点名文章的主题,如果人生像水一样注定要流进某个容器,我愿意像杯子、像面盆,哪怕是塑料桶。即便没有大海的宽阔和深沉,即便平庸,但是,活得简单、干净、透明、实用。从结构上说收束全文;即使我们没有丰功伟绩,即便平庸,但是,也要活得简单、干净、透明、实用。
(5)循循善诱、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亲爱的老师,几年来是您带领我在知识的海洋中遨游,是您引领我放飞理想,我想对您说一声,“老师,您辛苦了!“
(6)我更赞成老师的做法,因为老师的做法有耐心,循循善诱,更让人乐意接受。
(7)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点评】学习理解短文内容,了解短文的主旨,认真阅读短文,抓住短文中的关键语句回答问题。
五、习作
11.(30分)习作。
我们即将告别这梦幻般的童年,成长为少年。瞧!我们多了一份成熟,多了一份责任,多了一份孝心,多了一份包容,多了一份担当,多了一份勇敢,多了一份自信……请你以“瞧,我多了一份_____”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提示:①用具体事例展开叙述,表达真情实感;②条理清楚,语句通顺,不少于400字;③别忘记把题目补充完整。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本题为自半命题的叙事作文,要求写一件体现自己成长的记叙文。好的素材来源于生活,回顾自己的成长经历,哪些人或事曾经触动你的心灵,让你有所成长,变得坚强、懂事…….选择你印象深刻或对你有深刻影响的去写。无论写什么,都要通过典型的事例来表现,写时要注意记叙文六要素,想好开头、结尾,做到首尾呼应。注意把事例写具体、写生动,写作时要合理安排材料,重点部分要详细写,其他部分可略写,要写出成长过程中的体验及收获,还要注意语句要通顺,用词要恰当。写作过程中注意运用学到的写作方法,特别是通过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活动等细节描写刻画人物,同时要注意运用合适修辞手法,用到积累的好词佳句。
【解答】范文:
瞧,我多了一份责任
时光不断向前迈进,我在逐渐成长。在逆风而行的路上,即将小学毕业的我身上背上了更多的责任。
在学校里,认真地听老师的讲课,时不时在书本上记下重要笔记。耳旁沙沙的笔声不绝于耳,我也奋笔疾书起来,笔尖在纸上跳着舞蹈。考试时,我的思维总是随着想法运动着,思考着:这道题的解法是怎样的?我要避免哪些曾经犯过的错误?在少顷的思索后,我坚定地落下笔,将心中所想的解题过程书于纸上。认真学习,是我作为学生的责任。
太阳逐渐西沉,熟悉的铃声萦绕于耳旁。忙碌了一天,终于放学了。我背上书包,与同学说笑着走出校门。走到热闹的路口,眼前灯上的红色小人正笔直地站着。同学没注意信号灯,还是继续往前走。我轻轻拉住她的衣角/。“怎么了?”她疑惑地回头。我指了指红绿灯。她往后退了步。那灯上的红色小人很快向下挪了步,变成了绿色。我们继续向前走去。遵守规则,是我作为公民的责任。
回到家后,天色已经完全暗了下来。我放下书包,提起笔来写作业。七点多,父母都回到了家。不出半个小时,厨房已飘来了饭菜的香味。这时,我的作业也已做完了,我放下笔,伸了个懒腰,走到客厅,与父母一起吃晚饭。我一边吃,一边与父母分享在学校中的事情。他们总是笑着听着,偶尔也会讲讲自己的事情。与家人和睦相处,是我作为家庭成员的责任。
我在不同场合扮演好自己的角色,也负起了身为这个角色的责任。这些责任证明了我的价值,我会一直带着它们继续前进!
【点评】本文以“瞧,我多了一份责任”为题,结合具体的事例,写出了自己对“责任”的思考,语句通顺优美,结构合理,前后照应,是一篇不错的习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