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河南省洛阳市洛宁县小升初语文试卷(有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2023年河南省洛阳市洛宁县小升初语文试卷(有解析)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295.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新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7-29 23:14:5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3年河南省洛阳市洛宁县小升初语文试卷
一、语文万花筒。
1.用楷书抄写下面句子,要求行款整齐、美观,要注意书写速度哟!
新时代中国儿童应该是有志向、有梦想,爱学习、爱劳动,懂感恩、懂友善,敢创新、敢奋斗,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好儿童。
——习近平
   
2.读语段,按要求完成练习。
六年的小学生活即将结束,一幕幕回忆浮现在眼前:劳动课上,我们在huā pǔ    里种植牡丹;阅读分享会上,我们交流着对shū jí    的理解;biàn lùn    会上,我们唇枪舌剑,zhàn fàng    光彩;制作红色诗集的过程中,我们了解到为推翻yā pò    、抵御侵略、chè dǐ    jiě fàng    全中国,共产党人经受了种种严峻的考验,有的还未等到胜利就已壮烈xī shēng    ……如今,在幸福环境中成长的我们即将步入人生新jiē duàn    ,我们要树立更加远大的新mù biāo    ,不惧风雨,迎接新挑战。
(1)看拼音,写词语。
(2)“抵”字的解释有:①支撑;②抵挡,抵抗:③彼此对立,排斥;④抵押;⑤抵销;⑥相当,能代替;⑦抵达,到。请为下面词语中的“抵”字选择恰当的解释。(填序号)
抵御    
平安抵京    
一个抵两个    
用房屋做抵   
(3)小学生活即将结束,某同学想在写给老师的赠言中加入有文采的句子,下面句子不能用来表达他对老师的赞美或感激之情的是    
A.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B.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C.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D.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插柳之恩,终生难忘。
二、选择题
3.下面加点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剔除(tī) 栅栏(zhà) 炽热(chì) 狼吞虎咽(yān)
B.栖息(qī) 追悼(diào) 纬度(wěi) 含情脉脉(mò)
C.地域(yù) 皎洁(jiǎo) 裸露(luǒ) 黄焖鸡(mèn)
D.目的(dì) 褴褛(lán) 鸣啭(zhuǎn) 苍劲有力(jìng)
4.下面词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明媚 偏僻 通霄达旦 重见天日
B.迁移 徘徊 见微知著 翻箱倒柜
C.援助 袭击 千锤万凿 万不得以
D.建树 倾覆 万像更新 心平气和
5.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哥哥的同学来自五湖四海,他也因此知道了很多地方的风俗习惯。
B.乘坐高铁从北京到杭州只需要5个小时左右,这在古代是不可思议的。
C.游客们身穿汉服游古都洛阳,早已成为司空见惯的事。
D.科学家们遇到了很多困难,但他们都不以为然,而是坚持不懈地探索着。
6.下面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洛宁竹编质地优良,古朴典雅,源于自然,利于环保,实用性和观赏性都很强。
B.时间像流水一样一去不复返,切忌不要虚度光阴。
C.秋天的神灵寨国家森林公园层林尽染,真是一个游玩的好时候。
D.有没有坚定的意志,是一个人能够取得一番成就的关键。
7.下面关于课文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腊八粥》一文主要写了等粥和喝粥两部分内容,其中等粥写得详细,喝粥写得简略,这样写更能突出腊八粥的美味以及八儿对腊八粥的渴望和喜爱。
B.《为人民服务》是毛泽东同志在张思德同志追悼会上所作的演讲,阐述了中国共产党立党为公的根本宗旨。
C.《表里的生物》以儿童的视角描述了“我”对怀表嘀嗒声的探索过程,表现了“我”好奇心强、爱观察、善思考、执着的特点。
D.《匆匆》的作者将对时间飞逝的惋惜和感叹融入具体的人、事或景物之中,《那个星期天》的作者则用一连串问句直接表达了文中小男孩的情感变化。
8.下列作家、作品、人物、情节对应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塞尔玛 拉格洛芙——《骑鹅旅行记》——尼尔斯——救出大雁
B.高尔基——《童年》——格里高利——和“好事儿”成为朋友
C.丹尼尔 笛福——《鲁滨逊漂流记》——鲁滨逊——救“星期五”
D.马克 吐温——《汤姆 索亚历险记》——汤姆——帮助贝琪爬出山洞
三、解答题
9.下面是桐桐一家去市区游玩的经历,请据此完成句子练习。
(1)爸爸对桐桐说:“我们要带上水杯和遮阳帽。”(改为转述句)
   
(2)在去市区的路上,桐桐这样表达了自己的快乐心情:   。(用不同的景物描写表现心情“好”)
(3)此时正值牡丹文化节,桐桐发现每个景区的人都很多:白马寺人头攒动,中国国花园    ,洛邑古城    ,龙门石窟    ……(用意思相同但表达形式不同的词语描写“人多”)
(4)在景区游览时,从树上飘落下来的樱花,引发了桐桐的思考:花从春走过,留下缕缕花香;    ,   ;    ,   ;雪从冬走过,留下种种希望。我们从人生的四季走过,该留下些什么呢?(照样子,补充句子,使意思连贯)
10.根据所学知识填空。
(1)中国是诗的国度。诗传情,“   ,西出阳关无故人”表达了对友人的依依不舍;诗绘景,“   ,一枝红杏出墙来”描写了无尽的春色;诗言志,“   ,任尔东西南北风”告诉我们无论身处怎样的逆境,都要勇敢面对。
(2)在这个学期的学习中,我从“树欲静而风不止,   ”中明白了要及时尽孝,多陪伴父母;我从“   ,事非经过不知难”中明白要珍惜时间多读书,读好书,从书中获取知识,在实践中求得真知;我从“莫道君行早,   ”中明白不要为取得的一点小成绩而骄傲自满,因为还有很多比自己更优秀的人。
四、阅读练兵场。
11.课内阅读。
【选段甲】局势越来越严峻,父亲的工作也越来越紧张。他的朋友劝他离开北京,母亲也几次劝他。父亲坚决地对母亲说:“不是常对你说吗?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你要知道现在是什么时候,这里的工作多么重要。我哪能离开呢?”母亲只好不再说什么了。
【选段乙】父亲瞅了瞅我们,没有说一句话。他的神情非常安定,非常沉着。他的心被一种伟大的力量占据着。这个力量就是他平日对我们讲的——他对于革命事业的信心。
(1)选段甲描写了李大钊    的情况,选段乙描写了他    的情况。
A.被捕前
B.被捕时
C.被审时
D.被害时
(2)画“_____”的句子运用了    的修辞手法,加强了语气,展现出李大钊    的态度。
(3)加点的“一种伟大的力量”指    。
(4)选段分别通过对李大钊的什么描写来表现他怎样的品格?补充思维导图。
12.课外阅读。
童年的春节(节选)
①我童年生活中,不光是海边山上孤单寂寞的独往独来,也有热闹得锣鼓喧天的时候,那便是从前的“新年”,现在叫作“春节”的。
②那时我家住在烟台海军学校后面的东南山窝里,附近只有几个村落,进烟台市还要越过一座东山,算是最冷僻的一角了,但是“过年”还是一年中最隆重的节日。
③过年的前几天,最忙的是母亲了。她忙着打点我们过年穿的新衣鞋帽,还有一家大小半个月吃的肉,因为那里的习惯,从正月初一到十五是不宰猪卖肉的。我看见母亲系起围裙、挽上袖子,往大坛子里装上大块大块的喷香的裹满“红糟”的糟肉,还有用酱油、白糖和各种香料煮的卤肉,还蒸上好几笼屉的红糖年糕……当母亲做这些事的时候,旁边站着的不只有我们几个馋孩子,还有在旁边帮忙的厨师傅和余妈。
④父亲呢,就为放学的孩子们准备新年的娱乐。在海军学校上学的不但有我的堂哥哥,还有表哥哥。真是“一表三千里”,什么姑表哥,舅表哥,姨表哥,至少有七八个。父亲从烟台市上买回一套吹打乐器,锣、鼓、箫、笛、二胡、月琴……弹奏起来,真是热闹得很。只是我挤不进他们的乐队里去!我只能白天放些父亲给我们买回来的鞭炮,晚上放些烟火。大的是一筒一筒的放在地上放,火树银花,璀璨得很!我最喜欢的还是一种最小、最简单的“滴滴金”,那是一条小纸捻,卷着一点火药,可以拿在手里点起来嗤嗤地响,爆出点点火星。
⑤记得我们初一早起,换上新衣新鞋,先拜祖宗——供桌上摆放着祖宗牌位、香、烛和祭品,这一桌酒菜就是我们新年的午餐。然后给父母亲和长辈拜年,我拿到的红纸包里的压岁钱,大多是锃亮的墨西哥“站人”银圆,我都请母亲替我收起。
⑥最有趣的还是从各个农村来耍“花会”的了,演员们都是各个村落里冬闲的农民,节目大多是“跑旱船”和“王大娘锔大缸”之类,演女角的都是村里的年轻人,搽着很厚的脂粉。鼓乐前导,后面就簇拥着许多小孩子。到我家门首,自然就围上一大群人,于是他们就穿走演唱了起来,有乐器伴奏,歌曲大都滑稽可笑,引得大家笑声不断。耍完了,我们就拿烟、酒、点心慰劳他们。这个村的花会刚走,那个村的又来了,最先来到的自然是离我们最近的金钩寨的花会!
⑦元宵过后,一年一度的光彩辉煌的日子,就完结了。大人们让我们好好收收心上学去,我们恋恋不舍,又感觉有一种说不出的惆怅寂寞之感。
(作者:冰心,选文有删改)
(1)文中“一表三千里”运用夸张的手法突出了    。请你再写一个使用这种表达手法的句子:   。
(2)文章是按    顺序写的,请你按顺序梳理文中的相关信息,将下面表格中的内容补充完整。
时间 民俗活动(或事件)
    准备新衣鞋帽、各种食物、娱乐节目,放烟火
大年初一    
    收心准备上学
(3)作者回忆大年初一经历的事件时,写得最详细的是哪件事?为什么这样写呢?
   
(4)下面对短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短文主要记叙了作者童年时在烟台过春节的情景,主要介绍了过年前几天的准备和初一的活动。
B.第②段写了作者家的偏僻,突出了平日的冷清,与下文中过春节时的热闹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C.第⑦段中,作者之所以有“恋恋不舍”“惆怅寂寞”的感觉,是因为过节时她和哥哥们一起参与乐队活动,并从中感受到快乐。
D.作者笔下的童年的春节是丰富多彩、热闹非凡的,表达了作者对童年春节热闹生活的怀念之情。
(5)有人说,春节的很多习俗都已经过时了,如拜祖宗,建议用新的春节活动替代旧的春节习俗。对此,你的看法是什么?请写出你的理由(至少两条)。
   
13.阅读文言文,完成练习。
学弈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    ,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   ,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1)将文言文补充完整。
(2)下面选项中加点字的解释不相同的一项是    
A.虽与之俱学 声泪俱下
B.通国之善弈者也 能歌善舞
C.为是其智弗若与 孰为汝多知乎
D.为是其智弗若与 自愧弗如
(3)用自己的话写出文中画“_____”句子的意思。
   
(4)将下面的思维导图补充完整。
五、表达展示台。
14. 六年的小学生活即将结束,清点行囊,你发现自己多了一份成熟,少了一份幼稚;多了一份宽容,少了一份抱怨……相信小学六年的生活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带给了你许多思考和成长。请以“难忘小学生活”为主题,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注意语句通顺,情感真挚,叙述详略得当,不少于450字,诗歌除外,文中不能出现真实班级、姓名。
2023年河南省洛阳市洛宁县小升初语文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语文万花筒。
1.用楷书抄写下面句子,要求行款整齐、美观,要注意书写速度哟!
新时代中国儿童应该是有志向、有梦想,爱学习、爱劳动,懂感恩、懂友善,敢创新、敢奋斗,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好儿童。
——习近平
 新时代中国儿童应该是有志向、有梦想,爱学习、爱劳动,懂感恩、懂友善,敢创新、敢奋斗,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好儿童。
——习近平
 
【答案】新时代中国儿童应该是有志向、有梦想,爱学习、爱劳动,懂感恩、懂友善,敢创新、敢奋斗,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好儿童。
——习近平
【分析】本题考查了学生对于所学汉字的书写能力。认真抄写题目中句子,将字写工整、正确、舒展、美观。
【解答】故答案为:
新时代中国儿童应该是有志向、有梦想,爱学习、爱劳动,懂感恩、懂友善,敢创新、敢奋斗,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好儿童。
——习近平
【点评】写好汉字是终生学习与发展的一项必备技能,小学生养成书写规范的习惯,对我们的成长以及未来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2.读语段,按要求完成练习。
六年的小学生活即将结束,一幕幕回忆浮现在眼前:劳动课上,我们在huā pǔ  花圃 里种植牡丹;阅读分享会上,我们交流着对shū jí  书籍 的理解;biàn lùn  辩论 会上,我们唇枪舌剑,zhàn fàng  绽放 光彩;制作红色诗集的过程中,我们了解到为推翻yā pò  压迫 、抵御侵略、chè dǐ  彻底 jiě fàng  解放 全中国,共产党人经受了种种严峻的考验,有的还未等到胜利就已壮烈xī shēng  牺牲 ……如今,在幸福环境中成长的我们即将步入人生新jiē duàn  阶段 ,我们要树立更加远大的新mù biāo  目标 ,不惧风雨,迎接新挑战。
(1)看拼音,写词语。
(2)“抵”字的解释有:①支撑;②抵挡,抵抗:③彼此对立,排斥;④抵押;⑤抵销;⑥相当,能代替;⑦抵达,到。请为下面词语中的“抵”字选择恰当的解释。(填序号)
抵御  ② 
平安抵京  ⑦ 
一个抵两个  ⑥ 
用房屋做抵 ④ 
(3)小学生活即将结束,某同学想在写给老师的赠言中加入有文采的句子,下面句子不能用来表达他对老师的赞美或感激之情的是  B 
A.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B.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C.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D.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插柳之恩,终生难忘。
【答案】(1)花圃 书籍 辩论 绽放 压迫 彻底 解放 牺牲 阶段 目标;
(2)②;
⑦;
⑥;
④;
(3)B。
【分析】考查了看拼音写词语、多义字、谚语、诗文词句理解。根据所学汉语拼音知识进行拼读写出相应的词语即可。拼读时要注意所给音节的声母、韵母及声调。
【解答】(1)根据拼音写出词语即可。
(2)抵御:抵抗、防御。抵:抵挡,抵抗。故选②;
抵京:到达北京。抵:到达。故选⑦;
一个抵两个:一个相当于两个。抵:相当,能代替。故选⑥;
做抵:做抵押。抵:抵押。故选④;
(3)B。
故答案为:
(1)花圃 书籍 辩论 绽放 压迫 彻底 解放 牺牲 阶段 目标;
(2)②;
⑦;
⑥;
④;
(3)B。
【点评】完成此类题目的关键:一是要正确拼读所给音节,二是要会正确书写相应的词语。
二、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0分,满分0分)
3.下面加点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剔除(tī) 栅栏(zhà) 炽热(chì) 狼吞虎咽(yān)
B.栖息(qī) 追悼(diào) 纬度(wěi) 含情脉脉(mò)
C.地域(yù) 皎洁(jiǎo) 裸露(luǒ) 黄焖鸡(mèn)
D.目的(dì) 褴褛(lán) 鸣啭(zhuǎn) 苍劲有力(jìng)
【答案】C
【分析】本题考查字音的辨析。注意平翘舌的发音及声调的不同,字音是和词义联系起来的,也可结合词义来辨析。
【解答】A.有误,“狼吞虎咽”的“咽”应读“yàn”,指使嘴里的食物或别的东西通过咽头到食管里去。读“yān”时,指口腔后部主要由肌肉和黏膜构成的管子。分成三部分,上段跟鼻腔相对叫鼻咽,中段跟口腔相对叫口咽,下段在喉的后部叫喉咽。咽是呼吸道和消化道的共同通路。也叫咽头。
B.有误,“追悼”的“悼”应读“dào”,指悼念。
C.正确。
D.有误,“鸣啭”的“啭”应读“zhuàn”,指鸟婉转地叫。
故选:C。
【点评】掌握汉语拼音,音节是中心,声韵调是基础,注意平时大量练习,熟能生巧。
4.下面词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明媚 偏僻 通霄达旦 重见天日
B.迁移 徘徊 见微知著 翻箱倒柜
C.援助 袭击 千锤万凿 万不得以
D.建树 倾覆 万像更新 心平气和
【答案】B
【分析】本题考查了学生辨析错别字的能力。错别字主要是因音同或形似而错,掌握这个易错点,仔细辨析各项中汉字,根据汉字的特点,结合词义辨析判断。
【解答】A.有误,通宵达旦:整整一夜,从天黑到天亮。故“通霄达旦”的“霄”错误。
B.正确。
C.有误,万不得已:表示无可奈何,不得不如此。故“万不得以”的“以”错误。
D.有误,万象更新:事物或景象改换了样子,出现了一番新气象。故“万像更新”的“像”错误。
故选:B。
【点评】汉字的音与形是密不可分的,大部分汉字字形不同,读音不同,意义不同,但汉字中又存在着很多的多音字、形近字和形声字,不易区分。因此,平时学习中对字音与字形辨析要到位,努力做到不误读,不误解,不误写。
5.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哥哥的同学来自五湖四海,他也因此知道了很多地方的风俗习惯。
B.乘坐高铁从北京到杭州只需要5个小时左右,这在古代是不可思议的。
C.游客们身穿汉服游古都洛阳,早已成为司空见惯的事。
D.科学家们遇到了很多困难,但他们都不以为然,而是坚持不懈地探索着。
【答案】D
【分析】本题考查了学生对于成语的理解与辨析,对选项中词语分别进行辨析后,结合题目中的语境和选择即可。
【解答】A、B、C运用正确。
D运用不当,“不以为然”意思是不认为是对的,表示不同意(多含轻视意)。结合语境可知,运用不当。
故选:D。
【点评】理解词语的含义,需联系词语所处的具体语言环境.透过词语的表面义,深刻体味其内涵。
6.下面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洛宁竹编质地优良,古朴典雅,源于自然,利于环保,实用性和观赏性都很强。
B.时间像流水一样一去不复返,切忌不要虚度光阴。
C.秋天的神灵寨国家森林公园层林尽染,真是一个游玩的好时候。
D.有没有坚定的意志,是一个人能够取得一番成就的关键。
【答案】A
【分析】考查了修改病句。修改病句是对句子的结构和含义理解的综合能力的考查。完成时要细心分析所给句子,找出病因后对症下药,进行修改。
【解答】A.正确。
B.有误,“切忌”“不要”意思重复,去掉一个。
C.有误,词序错误,应为“神灵寨森林公园的秋天”。
D.有误,前后矛盾,把“能够”改为“能否”。
故选:A。
【点评】常见的病句类型有:句子成分残缺、词语搭配不当、语意重复啰嗦、词序不对、前后矛盾、语意含混或错误、不合逻辑、乱用关联词语。
7.下面关于课文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腊八粥》一文主要写了等粥和喝粥两部分内容,其中等粥写得详细,喝粥写得简略,这样写更能突出腊八粥的美味以及八儿对腊八粥的渴望和喜爱。
B.《为人民服务》是毛泽东同志在张思德同志追悼会上所作的演讲,阐述了中国共产党立党为公的根本宗旨。
C.《表里的生物》以儿童的视角描述了“我”对怀表嘀嗒声的探索过程,表现了“我”好奇心强、爱观察、善思考、执着的特点。
D.《匆匆》的作者将对时间飞逝的惋惜和感叹融入具体的人、事或景物之中,《那个星期天》的作者则用一连串问句直接表达了文中小男孩的情感变化。
【答案】D
【分析】考查了课文的理解。课文的理解培养了学生阅读课文内容,并从中获取信息的能力,要求我们对课文内容非常熟悉。
【解答】A、B、C正确。
D.有误,朱自清先生在《匆匆》一文中,运用一连串的问句,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惋惜。《那个星期天》借助“系列动作描写”把情感融入到具体的人、事或景物之中,在叙述中自然而然地流露情感。
故选:D。
【点评】对于课文内容的掌握,都是基于读懂课文的基础之上,学生要借助资料等,将课文读懂,才能进行进一步的理解。
8.下列作家、作品、人物、情节对应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塞尔玛 拉格洛芙——《骑鹅旅行记》——尼尔斯——救出大雁
B.高尔基——《童年》——格里高利——和“好事儿”成为朋友
C.丹尼尔 笛福——《鲁滨逊漂流记》——鲁滨逊——救“星期五”
D.马克 吐温——《汤姆 索亚历险记》——汤姆——帮助贝琪爬出山洞
【答案】B
【分析】考查了作家及其作品。作家及其作品属于文学常识的范畴,广义的文学常识指涵盖文化的各种问题,包括作家、年代、作品,文学中的地理、历史各种典故、故事,也包括一般的人们众所周知的文学习惯。答题的关键是熟知文学常识,根据自己的积累作答。
【解答】选项A、C、D说法正确。
选项B说法有误。苏联作家高尔基的《童年》一书中格里高利与高尔基是好朋友,也是高尔基家的老佣工,后被高尔基的叔叔们逐出家门。“好事儿”是阿廖沙祖父的一个房客,性格孤僻、但内心友善的人,对于阿廖沙的接近十分乐意,也没有拒绝。但格里高利没有和“好事儿”成为朋友。
故选:B。
【点评】文学常识题虽以记忆为主,但并不提倡死记硬背。要进行理解性记忆、迁移性记忆,理清文学发展的大体脉络以及与时代发展的内在联系,将识记与提高鉴赏能力,提高文化素养结合起来。
三、解答题(共2小题,满分0分)
9.下面是桐桐一家去市区游玩的经历,请据此完成句子练习。
(1)爸爸对桐桐说:“我们要带上水杯和遮阳帽。”(改为转述句)
 爸爸对桐桐说,他们要带上水杯和遮阳帽。 
(2)在去市区的路上,桐桐这样表达了自己的快乐心情: 花儿对我笑,微风在歌唱 。(用不同的景物描写表现心情“好”)
(3)此时正值牡丹文化节,桐桐发现每个景区的人都很多:白马寺人头攒动,中国国花园  人潮汹涌 ,洛邑古城  摩肩接踵 ,龙门石窟  熙熙攘攘 ……(用意思相同但表达形式不同的词语描写“人多”)
(4)在景区游览时,从树上飘落下来的樱花,引发了桐桐的思考:花从春走过,留下缕缕花香;  叶从夏走过 , 留下片片绿荫 ;   风从秋走过 , 留下阵阵金浪 ;雪从冬走过,留下种种希望。我们从人生的四季走过,该留下些什么呢?(照样子,补充句子,使意思连贯)
【答案】(1)爸爸对桐桐说,他们要带上水杯和遮阳帽。
(2)花儿对我笑,微风在歌唱;
(3)人潮汹涌 摩肩接踵 熙熙攘攘;
(4)叶从夏走过 留下片片绿荫 风从秋走过 留下阵阵金浪。
【分析】考查了句子的改写、近义词、补充句子、情景写话。改写句子,侧重于改变原句的形式。这要求我们要熟悉各种句型的特点,在日常学习中勤加练习。
【解答】(1)考查改写句子。直接引语改为转述句,双引号去掉,冒号改为逗号,“我”改成“他”。
(2)考查补充句子。用不同的景物描写表现心情“好”。
(3)考查近义词。相同意思可以有不同的表达形式。
(4)考查了仿写句子。例句形式为:什么东西走过哪儿,留下什么。
故答案为:
(1)爸爸对桐桐说,他们要带上水杯和遮阳帽。
(2)花儿对我笑,微风在歌唱;
(3)人潮汹涌 摩肩接踵 熙熙攘攘;
(4)叶从夏走过 留下片片绿荫 风从秋走过 留下阵阵金浪。
【点评】改写句子要看清题干要求,一般情况下只改变句式而不改变句意,需要掌握各种句式的基本特点。
10.根据所学知识填空。
(1)中国是诗的国度。诗传情,“ 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表达了对友人的依依不舍;诗绘景,“ 春色满园关不住 ,一枝红杏出墙来”描写了无尽的春色;诗言志,“ 千磨万击还坚劲 ,任尔东西南北风”告诉我们无论身处怎样的逆境,都要勇敢面对。
(2)在这个学期的学习中,我从“树欲静而风不止, 子欲养而亲不待 ”中明白了要及时尽孝,多陪伴父母;我从“ 书到用时方恨少 ,事非经过不知难”中明白要珍惜时间多读书,读好书,从书中获取知识,在实践中求得真知;我从“莫道君行早, 更有早行人 ”中明白不要为取得的一点小成绩而骄傲自满,因为还有很多比自己更优秀的人。
【答案】(1)劝君更尽一杯酒 春色满园关不住 千磨万击还坚劲;
(2)子欲养而亲不待 书到用时方恨少 更有早行人。
【分析】考查了古诗文默写、谚语俗语及惯用语。谚语是流传民间的通俗简练而富有意义的固定语句。俗语是流行民间的通俗、定型语句,一般带方言性质。
【解答】(1)考查古诗文默写。“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出自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全诗为: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出自叶绍翁的《游园不值》,全诗为: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出自郑燮的《竹石》,全诗为: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2)考查谚语。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树要静止,风却不停地刮,要静也静不下来;儿女想要孝敬父母了,父母却已过世。多用来劝诫人们及时孝敬、陪伴父母。
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需要知识的时候,才悔恨自己读书太少,没有亲身体验过的事就体会不到它的困难。劝诫人们多读书,多积累知识,多实践,多取得真知。
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别说你出发得早,还有比你更早的人。多指办事已被别人抢先下手了。
故答案为:
(1)劝君更尽一杯酒 春色满园关不住 千磨万击还坚劲;
(2)子欲养而亲不待 书到用时方恨少 更有早行人。
【点评】平时应注意谚语、俗语的积累,理解谚语、俗语的意思,很容易找到答案。
四、阅读练兵场。
11.课内阅读。
【选段甲】局势越来越严峻,父亲的工作也越来越紧张。他的朋友劝他离开北京,母亲也几次劝他。父亲坚决地对母亲说:“不是常对你说吗?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你要知道现在是什么时候,这里的工作多么重要。我哪能离开呢?”母亲只好不再说什么了。
【选段乙】父亲瞅了瞅我们,没有说一句话。他的神情非常安定,非常沉着。他的心被一种伟大的力量占据着。这个力量就是他平日对我们讲的——他对于革命事业的信心。
(1)选段甲描写了李大钊  A 的情况,选段乙描写了他  C 的情况。
A.被捕前
B.被捕时
C.被审时
D.被害时
(2)画“_____”的句子运用了  反问 的修辞手法,加强了语气,展现出李大钊  对革命高度负责 的态度。
(3)加点的“一种伟大的力量”指  对于革命事业的信心 。
(4)选段分别通过对李大钊的什么描写来表现他怎样的品格?补充思维导图。
【答案】(1)A C;
(2)反问 对革命高度负责;
(3)对于革命事业的信心;
(4)A.语言 B.无私无畏 C.神态 D.沉着、勇敢。
【分析】语段选自《十六年前的回忆》。文章写了作为父亲的李大钊对家人的关怀、爱护,作为革命者的李大钊对革命事业的忠诚,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父亲的敬仰与深切的怀念。
【解答】(1)考查对文段内容的理解。【选段甲】从“局势越来越严峻,父亲的工作也越来越紧张。他的朋友劝他离开北京,母亲也几次劝他”可知,写的是李大钊被捕前的情况。【选段乙】是在法庭上,“我们”跟父亲见了面时的片段,所以是李大钊被审时的情况。
(2)考查了人物描写手法。“我哪能离开呢?”这是反问句,运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无私无畏
(3)考查对文段内容的理解。由“这个力量就是他平日对我们讲的——他对于革命的信心”可知,“伟大的力量”指的是对于革命事业的信心。
(4)考查了人物描写方法。【选段甲】从“父亲坚决地对母亲说”可知,这是李大钊说的话,故运用了语言描写,父亲不肯轻易离开北京的原因是革命工作的需要,表现了李大钊无私无畏的革命精神。【选段乙】从“他的神情非常安定,非常沉着”是对李大钊的神态描写,充分表现了李大钊沉着、勇敢,对革命必胜的信心。
故答案为:
(1)A C;
(2)反问 对革命高度负责;
(3)对于革命事业的信心;
(4)A.语言 B.无私无畏 C.神态 D.沉着、勇敢。
【点评】完成此类题目一般分为以下几步:
1.认真阅读短文,了解短文主要内容。
2.了解短文后,带着问题读短文,可边读边做。
3.深入了解主题,完成拓展。
12.课外阅读。
童年的春节(节选)
①我童年生活中,不光是海边山上孤单寂寞的独往独来,也有热闹得锣鼓喧天的时候,那便是从前的“新年”,现在叫作“春节”的。
②那时我家住在烟台海军学校后面的东南山窝里,附近只有几个村落,进烟台市还要越过一座东山,算是最冷僻的一角了,但是“过年”还是一年中最隆重的节日。
③过年的前几天,最忙的是母亲了。她忙着打点我们过年穿的新衣鞋帽,还有一家大小半个月吃的肉,因为那里的习惯,从正月初一到十五是不宰猪卖肉的。我看见母亲系起围裙、挽上袖子,往大坛子里装上大块大块的喷香的裹满“红糟”的糟肉,还有用酱油、白糖和各种香料煮的卤肉,还蒸上好几笼屉的红糖年糕……当母亲做这些事的时候,旁边站着的不只有我们几个馋孩子,还有在旁边帮忙的厨师傅和余妈。
④父亲呢,就为放学的孩子们准备新年的娱乐。在海军学校上学的不但有我的堂哥哥,还有表哥哥。真是“一表三千里”,什么姑表哥,舅表哥,姨表哥,至少有七八个。父亲从烟台市上买回一套吹打乐器,锣、鼓、箫、笛、二胡、月琴……弹奏起来,真是热闹得很。只是我挤不进他们的乐队里去!我只能白天放些父亲给我们买回来的鞭炮,晚上放些烟火。大的是一筒一筒的放在地上放,火树银花,璀璨得很!我最喜欢的还是一种最小、最简单的“滴滴金”,那是一条小纸捻,卷着一点火药,可以拿在手里点起来嗤嗤地响,爆出点点火星。
⑤记得我们初一早起,换上新衣新鞋,先拜祖宗——供桌上摆放着祖宗牌位、香、烛和祭品,这一桌酒菜就是我们新年的午餐。然后给父母亲和长辈拜年,我拿到的红纸包里的压岁钱,大多是锃亮的墨西哥“站人”银圆,我都请母亲替我收起。
⑥最有趣的还是从各个农村来耍“花会”的了,演员们都是各个村落里冬闲的农民,节目大多是“跑旱船”和“王大娘锔大缸”之类,演女角的都是村里的年轻人,搽着很厚的脂粉。鼓乐前导,后面就簇拥着许多小孩子。到我家门首,自然就围上一大群人,于是他们就穿走演唱了起来,有乐器伴奏,歌曲大都滑稽可笑,引得大家笑声不断。耍完了,我们就拿烟、酒、点心慰劳他们。这个村的花会刚走,那个村的又来了,最先来到的自然是离我们最近的金钩寨的花会!
⑦元宵过后,一年一度的光彩辉煌的日子,就完结了。大人们让我们好好收收心上学去,我们恋恋不舍,又感觉有一种说不出的惆怅寂寞之感。
(作者:冰心,选文有删改)
(1)文中“一表三千里”运用夸张的手法突出了  春节短暂的特点 。请你再写一个使用这种表达手法的句子: 咱们高兴得一蹦三尺高 。
(2)文章是按  时间 顺序写的,请你按顺序梳理文中的相关信息,将下面表格中的内容补充完整。
时间 民俗活动(或事件)
 过年的前几天  准备新衣鞋帽、各种食物、娱乐节目,放烟火
大年初一  换上新衣新鞋,祭拜祖宗,给长辈拜年挣压岁钱 
 元宵过后  收心准备上学
(3)作者回忆大年初一经历的事件时,写得最详细的是哪件事?为什么这样写呢?
 作者回忆了大年初一的习俗,详写了耍“花会”,这样安排的目的是详略得当,突出了大年初一祥和、热闹的气氛。 
(4)下面对短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C 
A.短文主要记叙了作者童年时在烟台过春节的情景,主要介绍了过年前几天的准备和初一的活动。
B.第②段写了作者家的偏僻,突出了平日的冷清,与下文中过春节时的热闹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C.第⑦段中,作者之所以有“恋恋不舍”“惆怅寂寞”的感觉,是因为过节时她和哥哥们一起参与乐队活动,并从中感受到快乐。
D.作者笔下的童年的春节是丰富多彩、热闹非凡的,表达了作者对童年春节热闹生活的怀念之情。
(5)有人说,春节的很多习俗都已经过时了,如拜祖宗,建议用新的春节活动替代旧的春节习俗。对此,你的看法是什么?请写出你的理由(至少两条)。
 我认为不应用新的春节活动替代旧的春节习俗。①春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春节习俗对于弘扬我国传统文化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②春节习俗有利于我们了解历史,增强文化自信。 
【答案】(1)春节短暂的特点 咱们高兴得一蹦三尺高;
(2)时间 过年的前几天 换上新衣新鞋,祭拜祖宗,给长辈拜年挣压岁钱 元宵过后;
(3)作者回忆了大年初一的习俗,详写了耍“花会”,这样安排的目的是详略得当,突出了大年初一祥和、热闹的气氛。
(4)C;
(5)我认为不应用新的春节活动替代旧的春节习俗。①春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春节习俗对于弘扬我国传统文化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②春节习俗有利于我们了解历史,增强文化自信。
【分析】本文写了童年的春节,主要写母亲打点新衣鞋帽和食物、父亲准备吹打乐器和鞭炮、拜祖宗和看“花会”等事;表达作者对春节美好时光的不舍、依恋,美好时光逝去的落寞、伤心;对即将来临的学习生活的惆怅。
【解答】(1)考查对短文内容的理解及仿写句子。文中的“一表三千里”这句话运用了夸张的作辞手法,意思是是农村民间,形容表亲间疏远的距离。在文中表示春节的时间非常短暂,时间像流水,一泻千里,用在这里突出了春节短暂的特点。仿写一个夸张句即可。
(2)考查文章写作顺序和根据短文内容补全表格。通读短文可知,本文是按时间顺序写的。结合表格内容,可补充如下:
时间:过年的前几天。事件:准备新衣新帽、各种食物、娱乐节目,放烟火。
时间:大年初一。事件:换上新衣新鞋,祭拜祖宗,给长辈拜年挣压岁钱。各村耍“花会”。
时间:元宵过后。事件:收心准备上学。
(3)考查对短文内容的理解。通读文章可知,作者回忆了大年初一的习俗,略写了祭拜祖宗和给长辈拜年,详写了耍“花会”,这样安排的目的是详略得当,突出了大年初一祥和、热闹的气氛。
(4)考查了对选文内容的理解。A、B、D正确。C.有误,“恋恋不舍地带着一种说不出的惆怅寂寞之感”说明,元宵节过后就要收心准备上学了,过年的热闹和年后的安静让作者既留恋又有些无奈。故选C。
(5)考查语言表达。针对是否用新的春节活动替代旧的春节习俗,谈谈自己的看法,言之有理即可。
故答案为:
(1)春节短暂的特点 咱们高兴得一蹦三尺高;
(2)时间 过年的前几天 换上新衣新鞋,祭拜祖宗,给长辈拜年挣压岁钱 元宵过后;
(3)作者回忆了大年初一的习俗,详写了耍“花会”,这样安排的目的是详略得当,突出了大年初一祥和、热闹的气氛。
(4)C;
(5)我认为不应用新的春节活动替代旧的春节习俗。①春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春节习俗对于弘扬我国传统文化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②春节习俗有利于我们了解历史,增强文化自信。
【点评】阅读分析题目是小学语文中高年级的常见题型,考查了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完成时要认真阅读短文,了解短文内容及所表达的主题后,再结合后面的问题分析解答。
13.阅读文言文,完成练习。
学弈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  专心致志 ,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 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 ,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1)将文言文补充完整。
(2)下面选项中加点字的解释不相同的一项是  C 
A.虽与之俱学 声泪俱下
B.通国之善弈者也 能歌善舞
C.为是其智弗若与 孰为汝多知乎
D.为是其智弗若与 自愧弗如
(3)用自己的话写出文中画“_____”句子的意思。
 是因为他的智力比别人差吗?说:不是这样的。 
(4)将下面的思维导图补充完整。
【答案】(1)专心致志 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
(2)C;
(3)是因为他的智力比别人差吗?说:不是这样的。
(4)。
【分析】《学弈》参考译文:
弈秋是全国最擅长下棋的人。让弈秋教导两个人下棋,其中一人专心致志的学习,只听弈秋的教导;另一个人虽然也在听弈秋的教导,却一心以为有大雁(或是天鹅)要飞来,想要拉弓箭将它射下来。虽然他们二人一起学习下棋,但后者的棋艺不如前者好。难道是因为他的智力比别人差吗?说:不是这样的。
【解答】(1)考查古诗文默写。出自《学弈》,原文: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2)考查多义字、字词解释。A.虽与之俱学:虽然他们二人一起学习下棋。俱:全,一起。
声泪俱下:一边诉说一边哭泣。形容极为悲痛。俱:全,一起。
B.通国之善弈者也:是全国最擅长下棋的人。善:善于,擅长。
能歌善舞:很会唱歌,还善于跳舞。善:善于,擅长。
C.为是其智弗若与:因为他的智力比别人差吗?为:因为。
孰为汝多知乎:是谁说你智慧多呢?为:同“谓”,说,认为。
D.为是其智弗若与:因为他的智力比别人差吗?弗:不如。
自愧弗如:自感惭愧比不上他人。弗:不如。
结合释义可知,“为是其智弗若与”与“孰为汝多知乎”中加点字的解释不相同,故选C。
(3)考查句子翻译。为:因为。其:他的。弗若:不如。曰:说。非然也:不是这样的。故“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译为:是因为他的智力比别人差吗?说:不是这样的。
(4)考查内容理解。由“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可知,第一个人的表现是:专心致志;由“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可知,第二个人的表现是:三心二意。由“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可知,第一个人的学习效果更好。文章通过讲述弈秋教两个人学下棋,一个学得好,一个学得差的事,说明在同样的条件下,不同的态度会得到不同的结果,告诉我们学习必须专心致志,决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
故答案为:
(1)专心致志 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
(2)C;
(3)是因为他的智力比别人差吗?说:不是这样的。
(4)。
【点评】文言文的学习要多读、多背,多积累文言字词。只要理解了文章的意思,所有的题目也就和现代文的阅读相同了,所以平时学习中要背会课文,还要懂得文章的意思。
五、表达展示台。(30分)
14. 六年的小学生活即将结束,清点行囊,你发现自己多了一份成熟,少了一份幼稚;多了一份宽容,少了一份抱怨……相信小学六年的生活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带给了你许多思考和成长。请以“难忘小学生活”为主题,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注意语句通顺,情感真挚,叙述详略得当,不少于450字,诗歌除外,文中不能出现真实班级、姓名。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本题为自命题作文,要求请以“难忘小学生活”为主题,写一篇作文。可写一写小学生活中让你难忘的人或事,写下你的真实感受。无论写什么都要围绕小学生活去选材,表达出对小学生活的留恋与不舍。注意把事例写具体、写生动,写作时要合理安排材料,重点部分要详细写,其他部分可略写,还要注意语句要通顺,用词要恰当。在叙述的过程中,要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注意结构要合理,可运用前后照应的写法,同时要注意运用积累的好词佳句及学到的修辞手法。
【解答】范文:
难忘小学生活
小学生活即将结束了,掩卷沉思,感慨万千,一时间许多美好的画面像潮水一般涌向我的心头,不必说音乐课上回响过我们清脆悦耳的歌声,也不必说冰天雪地的操场上曾留下我们嬉戏玩闹的脚印,更不必说烈士陵园曾留下我们对先辈的无限哀思……这些美好而难忘的回忆,已经成为我人生的收藏,它挥之不去,将永远镌刻在我记忆的深处。
忘不了那个阳光明媚的下午,那是一场别开生面的运动会,同学们奋力拼搏,最终取得了胜利,那兴高采烈、手舞足蹈的样子真让人难以忘怀。
忘不了那堂生动的语文课,董老师温暖亲切的话语仍在耳边回响:“勇敢的举起手,答错了也没关系,只要你勇敢地回答问题。”我从老师那充满智慧的双眼里读出了信任与希望,读出了鼓励。
忘不了那个下着大雨的黄昏,雷声轰轰作响,大雨倾盆而下,可我却因为粗心忘了带雨具。这时,同学端木千凝走到我的身边,笑着对我说:“不介意打一把伞吧?”那天,我俩共撑一把红伞肩并肩走在风雨中,马路上留下我们一串串友谊的脚印。
……
忘不了,忘不了,永远忘不了!小学生活像是一幕幕生动的画面,在每个画面里都有一则有趣的故事,它使我留恋,更使我难忘。
校园里的树叶正由新鲜变为墨绿,太阳由温暖变为炎热,蝉开始在树梢吵闹,……周围一切的一切都在提醒:夏天到了,我可爱的校园生活也快要告一段落了。
再见,敬爱的母校,在你的怀抱里,我学到了无穷的知识,从无知的小孩变成了懂事的小学生,从幼稚变得成熟,从胆小变得勇敢,今天我们为您而骄傲,明天您一定为我们而骄傲。
再见,敬爱的老师,是您教会我们做人的道理,为我们缔造出了打开知识大门的金钥匙。“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您的哺育恩情,将永远铭刻在我们心上。
再见,亲爱的同学,我们彼此都把友谊的种子播在心田,在朝夕相处中,我们一道成长,我们一道学习,请记住我们在一起的每一个日日夜夜,让友谊地久天长。
【点评】这篇文章中作者描写了自己难忘的小学生活。作者难忘“别开生面的运动会”,难忘“自己的第一次举手”……我们能够从中感受到小作者对小学生活的不舍,感情真挚。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