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山东省聊城市莘县小升初语文试卷
一、基础
1.看拼音,写词语。
春回大地的míng mèi ,夏日míng chán 的xuān nào ,深秋月色的qīng yōu ,严冬寒风的páo xiào ,看遍四时变化的shùn jiān ,我终于huǎng rán dà wù :原来生活中细微、平淡的美好,才是我们dǐ yù 困难的力量之源。
二、选择与填空
2.下列加横线的读音完全正确的是哪一项?( )
A.抽噎(yè) 瞻仰(zhāng)
B.收敛(liǎn) 处境(chù)
C.揉动(nóu) 吞噬(shì)
D.兴旺(xīng) 证据(jù)
3.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是哪一项?( )
A.恐惧 凄凉 B.潮水 野兽 C.帐蓬 救援 D.耽搁 抛弃
4.下列古诗文中横线词语的解释有误的是哪一项?( )
A.烈火焚烧若等闲(平常)
B.孰为汝多知乎(因为)
C.孔子不能决也(判断)
D.要留清白在人间(高尚的节操)
5.下列句子中,横线词语使用不恰当的是哪一项?( )
A.很多事情普通市民与专家学者的看法截然不同。
B.他滑冰的样子真有趣,看着他,我也不禁跃跃欲试。
C.小弟弟语重心长的一番俏皮话,把我们逗得哈哈大笑。
D.张医生是骨科专家,他对所有病人都一视同仁,尽心尽力。
6.下列与“一步登天”表达手法不同的是哪一项?( )
A.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B.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C.还没有放学,我已经饿得前胸贴到了后背上。
D.面对这感人的一幕,大家泪水如雨,洒了一地。
7.下列句中说法不正确的是哪一项?( )
A.写作品梗概时要用简明的叙述性语言概括每个章节的内容。
B.详略安排得当、中心突出,才能更好地让别人了解自己想表达的意思。
C.《那个星期天》作者将情感融入人、事、景物中,间接抒发自己的情感。
D.《学弈》用对话贯穿故事始终,提出观点,摆事实,打比方,有理有据。
8.下列故事情节、人物、名著搭配有误的是哪一项?( )
A.变成小人儿——尼尔斯——《骑鹅旅行记》
B.掉进兔子洞——贝琪——《汤姆 索亚历险记》
C.搭救“星期五”——鲁滨逊——《鲁滨逊漂流记》
D.打败了街上最厉害的小孩——阿廖沙——《童年》
9.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这就是“人逢喜事精神爽”的具体表现。请从下的情境中选择一个写一写自己心情好时的状态。
走在放学路上 得到了老师的夸奖 儿童节收到礼物
(2)他凑到我耳边轻轻地问:“记者,你见过电灯吗?”(改成第三者转述句)
(3)过了二十三,大家就更忙了,春节眨眼就到了啊。(仿写夸张句)
(4)有名的老铺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有的一律是玻璃的,有的清一色是牛角的,有的都是纱灯。(读句子,体会冒号和加点部分的意思,仿写一句话)
10.积累填空。
(1)名诗涤荡心灵。“ ?留取丹心照汗青”彰显了文天祥的民族气节;“粉骨碎身浑不怕, ”是于谦不畏艰难、坚贞不屈的高尚品质;“ ,不知秋思落谁家”表达了王建的思亲之情。
(2)名句彰显智慧。“ ,莫把无时当有时”让我们懂得节约;“ ,日日新,又日新”告诉我们要努力创新、不断进取;“良药苦口利于病, ”启迪我们改正缺点。
(3)古文别有韵味。“虽与之俱学, 。为是其智弗若与?曰: 。”
(4)名篇抒写情怀。时光易逝,朱自清先生曾感叹:“过去的日子 ,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 。”
(5)下面的故事分别出自哪部书?请写出书名。
三打祝家庄《 》
舌战群儒《 》
11.阿廖沙在外祖父的家中最亲密的人是( )
A.外祖父 B.两个舅舅 C.外祖母 D.茨冈
12.《童年》中第一个教阿廖沙识字的人是( )
A.外祖父 B.外祖母 C.舅舅 D.舅妈
13.鲁滨逊是哪个国家的人?( )
A.葡萄牙 B.西班牙 C.法国 D.英国
14.鲁滨逊上岸后的第一家是( )
A.一个山洞 B.一座小木屋 C.一顶帐篷
16.《汤姆 索亚历险记》中,小伙伴们准备去挖海盗们留下的( )
A.财宝 B.金条 C.现金 D.美元
三、解答题
17.判断
(1)阿廖沙的外祖母是个慈祥善良、聪明能干、热爱生活,对谁都很忍让,有着圣徒一般的宽大胸怀的老妇人。
(2)阿廖沙遇到的第一个优秀人物是“好事情”,这个绰号是因为每次叫他吃饭或喝茶时,他总是回答一句“好事情”而得来的。
(3)鲁滨逊用望远镜看见了30个野人在会餐。
(4)《骑鹅旅行记》中,雁群在旅行中遇上了暴风雪。
(5)《汤姆 索亚历险记)的作者是英国作家马克 吐温。
四、阅读训练
18.课内阅读。
两小儿辩日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曰:“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 ,及日中则如 ,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 ,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孔子不能 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1)在文中的横线里,填上恰当的字词。
(2)读懂上面的古文,说说下列字词的意思。
①以:
②日中:
③沧沧凉凉:
④知:
(3)用自己的话说说下面这个句子的意思。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4)“孰为汝多知乎?”结合故事情节展开合理想象:文中的孔子听到两小儿的这句话时会怎么想或怎么说呢?
19.课外阅读。
你好,对手!
①狼常到一个牧场叼羊。牧场主用了整整一个冬季,请猎手围猎狼群,狼患总算解除了。过了不久,羊群开始流行疫病,羊大批地死掉,比遭受狼患的损失还大。牧场主又请来了医生防疫治病。但是,不知为什么,疫病还是不断地发生,没办法,只好请来一批专家会诊。专家的结论却是请几只狼来,放回到附近的山里去。
②原来,狼先生先前的骚扰,对羊群有着天然“优生优育”的作用。狼的追逐,使羊群常常惊悸奔跑,羊群因之格外健壮,老弱病残填入狼口,疫病源也就不复存在了。
③这个真实的故事,十分耐人寻味。
④在生物链中,狼是羊的天敌,没有了狼这个对手,羊群就面临着灾难。现在,人类之所以保护生物,就是让生物链不致隔断,换句话说,就是让每种生物都有对手。
⑤有对手,保持警惕,才不失活力。这个道理人类亦然。当年七国称雄,秦便图强自新,一旦六国并入秦的版图,没了敌人,秦国也就英雄末路二世而亡了。现在,我们公认竞争是个好东西,就是因为竞争使参与者都有了对手,逼着每个人锐意进取,否则就会自毁长城。
⑥人生如登山,只要有高峰还在前头,人的脚步就不会停下。一旦把千山万壑踩在脚下;真正的对手便是自己了。美国拳王泰森称霸拳台,击垮了一个又一个挑战对手。不想胜利和鲜花带给他的是骄狂、麻木和纵欲,终至因罪入狱。美国舆论惊呼“拳王自己打倒了自己”。可见,视自己为对手,战胜自己,超越自己。是人生的十八盘,是最艰难的选择。
⑦在人生漫长的征途上,对手是同行者,也是挑战者,是对手唤起我们挑战的冲动和渴望,失去对手,我们或许将失去一切。从这个意义上,我们不妨说一声:“你好,对手!”
(1)作者为什么要向“对手”问好?请在文中找出能回答该问题的句子写下来。
(2)“耐人寻味”的意思是 ,之所以说“这个真实的故事,十分耐人寻味”,是因为 。
(3)从内容和结构上的角度看,第五自然段开头的两句话在文中是 句,起 的作用。
(4)为了表现文章的中心思想,作者精选了三件事,这三件事依次是:
①
②
③
(5)下列说法,哪两项是正确的
A.本文颇具新意,指出只有狼的存在,才有羊群的发展。
B.本文的主要意图与“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古训是一致的。
C.本文意在鼓励人们积极参与竞争,锐意进取,并且告诫人们不要被胜利冲昏了头脑。
D.本文作者认为,泰森由于击败了所有的对手所以最终导致了自己的毁灭。
(6)你在生活、学习上有“对手”吗?你怎样和他相处?
五、习作。
20.
“特别”的意思是不一般,与众不同。六年的小学生活中,我们一定有过很多的“特别”:一段特别的旅程,一次特别的作业,一件特别的礼物……请你选取生活中一次特别的事例写出来,跟大家一起分享。
要求:(1)把题目补充完整。(2)内容具体,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3)语句通顺,并能够分段叙述,正确使用常用标点。(4)规范书写,不少于400字。
2023年山东省聊城市莘县小升初语文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基础
1.看拼音,写词语。
春回大地的míng mèi 明媚 ,夏日míng chán 鸣蝉 的xuān nào 喧闹 ,深秋月色的qīng yōu 清幽 ,严冬寒风的páo xiào 咆哮 ,看遍四时变化的shùn jiān 瞬间 ,我终于huǎng rán dà wù 恍然大悟 :原来生活中细微、平淡的美好,才是我们dǐ yù 平淡 困难的力量之源。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考查了看拼音写词语。根据所学汉语拼音知识进行拼读写出相应的词语。拼读时要注意所给音节的声母、韵母及声调。
【解答】故答案为:
明媚 鸣蝉 喧闹 清幽 咆哮 瞬间 恍然大悟 平淡
【点评】完成此类题目的关键:一是要正确拼读所给音节,二是要会正确书写相应的词语。
二、选择与填空
2.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是哪一项?( )
A.抽噎(yè) 瞻仰(zhāng)
B.收敛(liǎn) 处境(chù)
C.揉动(nóu) 吞噬(shì)
D.兴旺(xīng) 证据(jù)
【答案】D
【分析】考查了选择正确的读音,需要注意平翘舌、前后鼻音的正确发音,注意多音字的正确读音,这样才能选择做到正确的读音,字音是和字义联系起来的,也可以结合词义来辨析。
【解答】A项“噎”读作“yē“,此处声调错误;”瞻“读作”zhān“,没有后鼻音。
B项”处“是一个多音字,读作”chǔ“时,有”把自己放在(某种环境或状态)“的意思;读作”chù“时,有”地方“的意思。根据词语”处境“的词义:把自己放在这样的环境当中。可知这里读作“chǔ”。
C项“揉”读作“róu”,这里要注意鼻音“n”和翘舌音”r“的区别。
D项读音全部正确。
故答案为:D。
【点评】掌握汉语拼音,音节是中心,声韵调是基础,注意平时大量的练习,熟能生巧。
3.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是哪一项?( )
A.恐惧 凄凉 B.潮水 野兽 C.帐蓬 救援 D.耽搁 抛弃
【答案】C
【分析】本题考查了学生辨析错别字的能力。根据平时的字词积累,结合具体语境,对每个语句中的字词进行分析完成即可。
【解答】A、B、D正确。
C.有误,帐篷:撑在地上遮蔽风雨、日光并供临时居住的棚子。故“蓬”错误,应为“篷”。
故选:C。
【点评】汉字辨析的方法:
①义辨法。通过掌握、分析词语的意思来辨析书写是否正确。
②形辨法。通过形声字的特点来判断用字是否正确。形声字的形旁为我们领悟词义,辨析字形提供了有利条件。
③语境辨析法。借助词语语境来判断用字是否正确,特别是同音词语,只有结合语境或词语组合,才能准确而有效地找到与之匹配的形态。
4.下列古诗文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是哪一项?( )
A.烈火焚烧若等闲(平常)
B.孰为汝多知乎(因为)
C.孔子不能决也(判断)
D.要留清白在人间(高尚的节操)
【答案】B
【分析】考查了诗歌词句理解和字词解释。做题前应熟悉诗歌大意及诗歌表达的情感,再根据题目要求答题即可。
【解答】A、C、D正确。
B.有误,出自《两小儿辩日》,意思是:谁说你知识渊博呢?为:同“谓”,说,认为。
故选:B。
【点评】平时学习中要背会古诗文,还要懂得字词的意思。多积累文言字词,丰富我们的知识,提高我们的语文素养。
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是哪一项?( )
A.很多事情普通市民与专家学者的看法截然不同。
B.他滑冰的样子真有趣,看着他,我也不禁跃跃欲试。
C.小弟弟语重心长的一番俏皮话,把我们逗得哈哈大笑。
D.张医生是骨科专家,他对所有病人都一视同仁,尽心尽力。
【答案】C
【分析】本题考查了学生对于词语的理解与辨析。完成此类题目不难,结合平时的阅读与积累完成,不会的可查阅相关的资料。
【解答】A、B、D正确。
C.有误,语重心长:话深刻有力,情意深长。与具体语境不符。
故选:C。
【点评】理解词语的含义,需联系词语所处的具体语言环境。透过词语的表面义,深刻体味其内涵。
6.下列与“一步登天”表达手法不同的是哪一项?( )
A.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B.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C.还没有放学,我已经饿得前胸贴到了后背上。
D.面对这感人的一幕,大家泪水如雨,洒了一地。
【答案】A
【分析】考查修辞方法的解析和运用。首先要了解常见的修辞方法有比喻、拟人、夸张、排比、设问、反问等,然后通读整句,了解句意,抓住关键信息,辨析所用的修辞方法。
【解答】“一步登天”运用了夸张的修辞。
A.从“沙如雪”“月似钩”可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
B、C、D都运用了夸张的修辞。
故选:A。
【点评】做好本题要弄清各种这种修辞手法的特点,并在学习过程中学会分辨各种修辞手法,还要学会分析各种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
7.下列句中说法不正确的是哪一项?( )
A.写作品梗概时要用简明的叙述性语言概括每个章节的内容。
B.详略安排得当、中心突出,才能更好地让别人了解自己想表达的意思。
C.《那个星期天》作者将情感融入人、事、景物中,间接抒发自己的情感。
D.《学弈》用对话贯穿故事始终,提出观点,摆事实,打比方,有理有据。
【答案】D
【分析】考查了课文理解、文章结构及详略安排。这就要求我们上课积极动脑,认真听讲,主动质疑,把课文学懂,学活。
【解答】A、B、C正确。
D.不正确。《学弈》用没有用对话讲故事,作者采用论述的方式提出观点,摆事实,最后证明自己的论点。
故选:D。
【点评】对于课文内容的掌握,都是基于读懂课文的基础之上,学生要借助资料等,将课文读懂,才能进行进一步的理解课文的内容。
8.下列故事情节、人物、名著搭配有误的是哪一项?( )
A.变成小人儿——尼尔斯——《骑鹅旅行记》
B.掉进兔子洞——贝琪——《汤姆 索亚历险记》
C.搭救“星期五”——鲁滨逊——《鲁滨逊漂流记》
D.打败了街上最厉害的小孩——阿廖沙——《童年》
【答案】B
【分析】本题考查了经典名著。完成此题比较简单,在了解读物内容的基础上完成即可。
【解答】A、C、D正确。
B.有误,掉进兔子洞的是爱丽丝,出自《爱丽丝漫游奇境记》。
故选:B。
【点评】经典名著阅读是一个知识体验的过程,关键在于坚持,只要持之以恒地激发学生读书兴趣,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就一定会有所收获。
9.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这就是“人逢喜事精神爽”的具体表现。请从下的情境中选择一个写一写自己心情好时的状态。
走在放学路上 得到了老师的夸奖 儿童节收到礼物
走在放学路上 走在放学回家的路上,小鸟在树上唱歌,柳枝在风中欢快地舞蹈。
(2)他凑到我耳边轻轻地问:“记者,你见过电灯吗?”(改成第三者转述句)
他凑到我耳边,轻轻地问我见过电灯没有。
(3)过了二十三,大家就更忙了,春节眨眼就到了啊。(仿写夸张句)
我饿得前胸贴后背。
(4)有名的老铺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有的一律是玻璃的,有的清一色是牛角的,有的都是纱灯。(读句子,体会冒号和加点部分的意思,仿写一句话)
全校运动会上,小举在短跑比赛中勇夺第一,婷婷在跳高比赛中喜获金牌,小雪在跳远比赛中摘得桂冠,惠惠在游泳比赛中拔得头筹。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考查情景写话、改写句子、句子仿写。情景写话是听话、说话能力在实际交往中的应用。
【解答】(1)考查情景写话。根据选定的情景写出心情好的状态的景物。
(2)考查了改写转述句。冒号变为逗号,去掉双引号,“记者,你见过电灯吗”改为“我见过电灯没有”。
(3)考查句子仿写。例句用夸张手法,据此仿写。
(4)“一律”“清一色”“都”是表示了同一个意思,即全部。据此仿写一个句子,句子含有几个表示同一个意思的词语。
故答案为:
(1)走在放学路上 走在放学回家的路上,小鸟在树上唱歌,柳枝在风中欢快地舞蹈。
(2)他凑到我耳边,轻轻地问我见过电灯没有。
(3)我饿得前胸贴后背。
(4)全校运动会上,小举在短跑比赛中勇夺第一,婷婷在跳高比赛中喜获金牌,小雪在跳远比赛中摘得桂冠,惠惠在游泳比赛中拔得头筹。
【点评】情景写话是小学语文中重要的学习内容,培养了学生的组织材料、动手、动脑、语言表达等能力。
10.积累填空。
(1)名诗涤荡心灵。“ 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彰显了文天祥的民族气节;“粉骨碎身浑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是于谦不畏艰难、坚贞不屈的高尚品质;“ 今夜月明人尽望 ,不知秋思落谁家”表达了王建的思亲之情。
(2)名句彰显智慧。“ 常将有日思无日 ,莫把无时当有时”让我们懂得节约;“ 苟日新 ,日日新,又日新”告诉我们要努力创新、不断进取;“良药苦口利于病, 忠言逆耳利于行 ”启迪我们改正缺点。
(3)古文别有韵味。“虽与之俱学, 弗若之矣 。为是其智弗若与?曰: 非然也 。”
(4)名篇抒写情怀。时光易逝,朱自清先生曾感叹:“过去的日子 如轻烟 ,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 被初阳蒸融了 。”
(5)下面的故事分别出自哪部书?请写出书名。
三打祝家庄《 水浒传 》
舌战群儒《 三国演义 》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较多,有古诗文默写,有名言警句,有经典名著,有现代诗文默写。回答这些知识,都要通过在平时学习中的积累来完成。
【解答】(1)出自宋代文天祥的《过零丁洋》,明代于谦的《石灰吟》,唐代王建的《十五夜望月》。
(2)“常将有日思无日,莫把无时当有时”的意思是:生活富裕之时,要时常想到困难时该怎么办,不要等到贫穷了,才后悔当初没有节省。“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出自《礼记》,意思是:如果能够一天新,就应保持天天新,新了还要更新。这句话是从动态角度来强调不断革新,以及由此引申而来的精神上的洗礼、品德上的修炼。“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的意思是:良药多数是带苦味的,却有利于治病;而教人从善的语言多数是不太动听的,但有利于人们改正缺点。
(3)出自《学弈》。
(4)出自朱自清的《匆匆》。
(5)“三打祝家庄”这个故事出自施耐庵的《水浒传》,讲的是宋江率领梁山好汉三次攻打祝家庄,前两次均以失败告终。第三次,吴用利用新投奔的军官孙立和祝家庄的教师栾廷玉是师兄弟的关系,派遣孙立等人混进祝家庄为内应,里应外合,最终攻破祝家庄,杀了祝家父子和栾廷玉,救出被俘的梁山兄弟,凯旋回梁山。“舌战群儒”这个故事出自罗贯中的《三国演义》,讲的是诸葛亮为联盟孙权抵抗曹操的过程中遭到东吴诸谋士的责难,最后都被诸葛亮一一反驳,哑口无言。
故答案为:
(1)人生自古谁无死 要留清白在人间 今夜月明人尽望;
(2)常将有日思无日 苟日新 忠言逆耳利于行;
(3)弗若之矣 非然也;
(4)如轻烟 被初阳蒸融了;
(5)水浒传 三国演义。
【点评】做此类题目,要结合题目要求对各题作出回答,作答完题目要认真仔细地进行检查,做到书写认真,回答正确。
11.阿廖沙在外祖父的家中最亲密的人是( )
A.外祖父 B.两个舅舅 C.外祖母 D.茨冈
【答案】C
【分析】本题考查了经典名著。完成此类题目较简单,结合平时的阅读,在了解读物内容的基础上即可完成。
【解答】阿廖沙在外祖父的家中最亲密的人是外祖母。
故选C。
【点评】经典名著阅读是一个知识体验的过程,关键在于坚持,只要持之以恒地激发学生读书兴趣,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就一定会有所收获。
12.《童年》中第一个教阿廖沙识字的人是( )
A.外祖父 B.外祖母 C.舅舅 D.舅妈
【答案】A
【分析】本题考查了学生的课外阅读积累,完成此类题目较简单,结合平时的阅读,在了解读物内容的基础上即可完成。
【解答】《童年》是前苏联作家马克西姆 高尔基以自身经历为原型创作的自传体小说三部曲中的第一部。该作讲述了阿廖沙(高尔基的乳名)三岁到十岁这一时期的童年生活,生动地再现了19世纪七八十年代前苏联下层人民的生活状况,写出了高尔基对苦难的认识,对社会人生的独特见解,字里行间涌动着一股生生不息的热望与坚强。结合作品内容可知,第一个教阿廖沙识字的人是外祖父。
故选:A。
【点评】课外阅读是一个知识体验的过程,关键在于坚持,只要持之以恒地激发学生读书兴趣,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就一定会有所收获。
13.鲁滨逊是哪个国家的人?( )
A.葡萄牙 B.西班牙 C.法国 D.英国
【答案】D
【分析】本题考查了经典名著。完成此题比较简单,在了解读物内容的基础上完成即可。
【解答】《鲁滨逊漂流记》是英国作家丹尼尔 笛福的一部长篇小说。该作主要讲述了主人公鲁滨逊 克鲁索(Robinson Crusoe)出生于一个中产阶级家庭,一生志在遨游四海。一次在去非洲航海的途中遇到风暴,只身漂流到一个无人的荒岛上,开始了一段与世隔绝的生活。他凭着强韧的意志与不懈的努力,在荒岛上顽强地生存下来,经过28年2个月零19天后得以返回故乡。通读《鲁滨逊漂流记》,明确鲁滨逊是英国人。
故选:D。
【点评】经典名著阅读是一个知识体验的过程,关键在于坚持,只要持之以恒地激发学生读书兴趣,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就一定会有所收获。
14.鲁滨逊上岸后的第一家是( )
A.一个山洞 B.一座小木屋 C.一顶帐篷
【答案】C
【分析】考查了课外阅读,课外阅读不仅可以使学生开阔视野,增长知识,还会进一步巩固学生在课内学到的各种知识,课外阅读要注意掌握阅读方法,提高阅读技巧。
【解答】《鲁滨逊漂流记》是英国作家丹尼尔 笛福的一部长篇小说,主要讲述了主人公鲁滨逊 克鲁索出生于一个中产阶级家庭,一生志在遨游四海。一次在去非洲航海的途中遇到风暴,只身漂流到一个无人的荒岛上,开始了段与世隔绝的生活。他凭着强韧的意志与不懈地努力,在荒岛上顽强地生存下来,经过28年2个月零19天后得以返回故乡。小说中鲁滨逊上岸后的第一家是一顶帐篷。
故选:C。
【点评】学生只有通过广泛地阅读有益的课外书籍才能弥补生活经验的不足,从而触及更广阔的生活空间,获取更生动、更丰富的写作素材。
16.《汤姆 索亚历险记》中,小伙伴们准备去挖海盗们留下的( )
A.财宝 B.金条 C.现金 D.美元
【答案】A
【分析】本题考查了经典名著、形象分析。完成此题比较简单,在了解读物内容的基础上完成即可。
【解答】《汤姆 索亚历险记》主要写了主人公汤姆 索亚天真活泼、敢于探险、追求自由,不堪忍受束缚个性、枯燥乏味的生活,幻想干一番英雄事业。文中小伙伴们准备去挖海盗们留下的财宝。
故选A。
【点评】经典名著阅读是一个知识体验的过程,关键在于坚持,只要持之以恒地激发学生读书兴趣,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就一定会有所收获。
三、解答题
17.判断
(1)阿廖沙的外祖母是个慈祥善良、聪明能干、热爱生活,对谁都很忍让,有着圣徒一般的宽大胸怀的老妇人。 √
(2)阿廖沙遇到的第一个优秀人物是“好事情”,这个绰号是因为每次叫他吃饭或喝茶时,他总是回答一句“好事情”而得来的。 √
(3)鲁滨逊用望远镜看见了30个野人在会餐。 √
(4)《骑鹅旅行记》中,雁群在旅行中遇上了暴风雪。 ×
(5)《汤姆 索亚历险记)的作者是英国作家马克 吐温。 ×
【答案】√,√,√,×,×
【分析】本题考查了经典名著。完成此题比较简单,在了解读物内容的基础上完成即可。
【解答】(1)正确。
(2)正确。
(3)正确。
(4)有误,《骑鹅旅行记》中,雁群在旅行途中遇上了风暴,不是暴风雪。
(5)有误,《《汤姆 索亚历险记》的作者是美国作家马克 吐温,题干中英国的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
(1)√;
(2)√;
(3)√;
(4)×;
(5)×。
【点评】经典名著阅读是一个知识体验的过程,关键在于坚持,只要持之以恒地激发学生读书兴趣,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就一定会有所收获。
四、阅读训练
18.课内阅读。
两小儿辩日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曰:“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 车盖 ,及日中则如 盘盂 ,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 探汤 ,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孔子不能 决 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1)在文中的横线里,填上恰当的字词。
(2)读懂上面的古文,说说下列字词的意思。
①以: 认为。
②日中: 正午。
③沧沧凉凉: 形容清凉而略带寒意。
④知: 聪明、智慧。
(3)用自己的话说说下面这个句子的意思。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孔子向东游历,见到两个小孩在争辩,就问他们在争辩的原因。
(4)“孰为汝多知乎?”结合故事情节展开合理想象:文中的孔子听到两小儿的这句话时会怎么想或怎么说呢?
是啊,我游历各国,自认为学识广博,但即便是我们非常熟悉的事物和现象,也可能包含着我们不了解或不确定的知识,我们需要多观察、多思考,坦率面对自己不足的地方。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两小儿辩日》参考译文:
孔子到东方游学,途中看见两个小孩在争辩,孔子询问他两争辩的原因。
一个小孩说:“我认为太阳刚出来时距离人近,而正午时距离人远。”
另一个小孩说:“我认为太阳刚出来时距离人远,而正午时距离人近。”
前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时大得像车上的篷盖,等到正午时,就像个盘盂,这不是远的时候东西看起来小,而近的时候看起来大吗?”
后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时天气很寒凉,等到正午时就热得像把手伸进热水一样,这不是离得近让人感觉热,而离得远让人感觉凉吗?”
孔子听了,不能判断出谁是谁非。
两个小孩笑着说:“谁说你十分有智慧呢?”
【解答】(1)考查古诗文默写。出自《两小儿辩日》,原文: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2)考查字词解释。①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我认为太阳刚出来时距离人近。以:认为。
②而日中时远也:而正午时距离人远。日中:正午。
③日初出沧沧凉凉:太阳刚出来时凉爽。沧沧凉凉:形容清凉而略带寒意。
④孰为汝多知乎:是谁说你智慧多呢?知:通“智”,聪明、智慧。
(3)考查句子翻译。东:东方。游:游历、游学。见:看见。辩斗:辩论,争论。其:代词,他们。
故:缘故,原因。故“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译为:孔子向东游历,见到两个小孩在争辩,就问他们在争辩的原因。
(4)考查情景写话。《两小儿辩日》通过两个小孩争辩“太阳什么时候离人近,什么时候离人远”的问题,以及孔子面对这个问题无法做出科学的判断的事,说明为了认识自然,探索客观真理,要敢于独立思考、大胆质疑;也说明宇宙无限,知识无穷,再博学的人也会有所不知,学习事无止境的。根据文章内容,孔子可能从求学时需要实事求是,平时生活中需要多观察多思考等方面进行回答。答案不唯一,合理即可。如:是啊,我游历各国,自认为学识广博,但即便是我们非常熟悉的事物和现象,也可能包含着我们不了解或不确定的知识,我们需要多观察、多思考,坦率面对自己不足的地方。
故答案为:
(1)车盖 盘盂 探汤 决;
(2)①认为。 ②正午。 ③形容清凉而略带寒意。 ④聪明、智慧;
(3)孔子向东游历,见到两个小孩在争辩,就问他们在争辩的原因。
(4)是啊,我游历各国,自认为学识广博,但即便是我们非常熟悉的事物和现象,也可能包含着我们不了解或不确定的知识,我们需要多观察、多思考,坦率面对自己不足的地方。
【点评】文言文的学习要多读、多背,多积累文言字词。只要理解了文章的意思,所有的题目也就和现代文的阅读相同了,所以平时学习中要背会课文,还要懂得文章的意思。
19.课外阅读。
你好,对手!
①狼常到一个牧场叼羊。牧场主用了整整一个冬季,请猎手围猎狼群,狼患总算解除了。过了不久,羊群开始流行疫病,羊大批地死掉,比遭受狼患的损失还大。牧场主又请来了医生防疫治病。但是,不知为什么,疫病还是不断地发生,没办法,只好请来一批专家会诊。专家的结论却是请几只狼来,放回到附近的山里去。
②原来,狼先生先前的骚扰,对羊群有着天然“优生优育”的作用。狼的追逐,使羊群常常惊悸奔跑,羊群因之格外健壮,老弱病残填入狼口,疫病源也就不复存在了。
③这个真实的故事,十分耐人寻味。
④在生物链中,狼是羊的天敌,没有了狼这个对手,羊群就面临着灾难。现在,人类之所以保护生物,就是让生物链不致隔断,换句话说,就是让每种生物都有对手。
⑤有对手,保持警惕,才不失活力。这个道理人类亦然。当年七国称雄,秦便图强自新,一旦六国并入秦的版图,没了敌人,秦国也就英雄末路二世而亡了。现在,我们公认竞争是个好东西,就是因为竞争使参与者都有了对手,逼着每个人锐意进取,否则就会自毁长城。
⑥人生如登山,只要有高峰还在前头,人的脚步就不会停下。一旦把千山万壑踩在脚下;真正的对手便是自己了。美国拳王泰森称霸拳台,击垮了一个又一个挑战对手。不想胜利和鲜花带给他的是骄狂、麻木和纵欲,终至因罪入狱。美国舆论惊呼“拳王自己打倒了自己”。可见,视自己为对手,战胜自己,超越自己。是人生的十八盘,是最艰难的选择。
⑦在人生漫长的征途上,对手是同行者,也是挑战者,是对手唤起我们挑战的冲动和渴望,失去对手,我们或许将失去一切。从这个意义上,我们不妨说一声:“你好,对手!”
(1)作者为什么要向“对手”问好?请在文中找出能回答该问题的句子写下来。
在人生漫漫的征途上,对手是同行者,也是挑战者,是对手唤起我们挑战的冲动和渴望,失去对手,我们或许将失去一切。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不妨说一声:“你好,对手。”
(2)“耐人寻味”的意思是 意味深长,值得仔细体会琢磨 ,之所以说“这个真实的故事,十分耐人寻味”,是因为 狼要吃羊,但是,羊群没有狼这个对手,灾难也会到来。也就是说,要保护和发展羊群,还必须放羊群的天敌一一狼归山。 。
(3)从内容和结构上的角度看,第五自然段开头的两句话在文中是 过渡 句,起 承上启下 的作用。
(4)为了表现文章的中心思想,作者精选了三件事,这三件事依次是:
① 羊群的兴衰。
② 秦朝的兴亡。
③ 拳王泰森的胜败。
(5)下列说法,哪两项是正确的 BC
A.本文颇具新意,指出只有狼的存在,才有羊群的发展。
B.本文的主要意图与“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古训是一致的。
C.本文意在鼓励人们积极参与竞争,锐意进取,并且告诫人们不要被胜利冲昏了头脑。
D.本文作者认为,泰森由于击败了所有的对手所以最终导致了自己的毁灭。
(6)你在生活、学习上有“对手”吗?你怎样和他相处?
我有过学习上“对手”。尊重对手,与对手平等竞争。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文章以狼和羊的故事引起话题,接着写到秦并六国,最后没了敌人,秦也就英雄末路。以及美国拳王泰森称霸拳台,击垮了一个又一个挑战对手。最终却因罪下狱。用这三个论据论证了有对手,保持警惕,才不失活力。失去对手,我们将失去一切。
【解答】(1)考查了对文章的理解结合句子“在人生漫漫的征途上,对手是同行者,也是挑战者,是对手唤起我们挑战的冲动和渴望,失去对手,我们或许将失去一切。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不妨说一声:‘你好,对手。’”可知作者要向“对手”问好的原因。
(2)考查了词语意思及句子意思的理解。耐人寻味:意味深长,值得仔细体会琢磨。狼要吃羊,但是,羊群没有狼这个对手,灾难也会到来。也就是说,要保护和发展羊群,还必须放羊群的天敌一一狼归山。所以作者说这件真实的故事,十分耐人寻味。
(3)考查了句子意思的理解。文章第5自然段“有对手,保持警惕,才不失活力。这个道理人类亦然。”这句话是过渡句,句子从议论动物到说人。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4)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概括。阅读文章可知,第1﹣4自然段讲了羊群的兴亡;第5自然段讲了秦朝的兴亡;第6自然段讲了拳王泰森的胜败。
(5)考查了对文段内容的理解。熟读文章内容可知,“本文的主要意图与‘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古训是一致的”与“本文意在鼓励人们积极参与竞争,锐意进取,并且告诫人们不要被胜利冲昏了头脑。”这两句话与文章主旨有联系。故选BC。
(6)考查了开放探究能力。然后结合文章内容及自己的生活实际作答第二问,意思表达清楚,合理即可。如:我有过学习上“对手”。尊重对手,与对手平等竞争。
故答案为:
(1)在人生漫漫的征途上,对手是同行者,也是挑战者,是对手唤起我们挑战的冲动和渴望,失去对手,我们或许将失去一切。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不妨说一声:“你好,对手。”
(2)意味深长,值得仔细体会琢磨。狼要吃羊,但是,羊群没有狼这个对手,灾难也会到来。也就是说,要保护和发展羊群,还必须放羊群的天敌一一狼归山。
(3)过渡句 承上启下。
(4)①羊群的兴衰。
②秦朝的兴亡。
③拳王泰森的胜败。
(5)BC;
(6)我有过学习上“对手”。尊重对手,与对手平等竞争。
【点评】本题的关键是熟悉文章内容,多读多悟,能通过读文章悟出作者想要告诉我们。
五、习作。
20.
“特别”的意思是不一般,与众不同。六年的小学生活中,我们一定有过很多的“特别”:一段特别的旅程,一次特别的作业,一件特别的礼物……请你选取生活中一次特别的事例写出来,跟大家一起分享。
要求:(1)把题目补充完整。(2)内容具体,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3)语句通顺,并能够分段叙述,正确使用常用标点。(4)规范书写,不少于400字。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审题立意】
明确习作要求是写好作文的前提,本次作文首先明确是自命题作文,要求写一写六年的小学生活中“特别”的事。
【选材分析】
在写作文之前,要根据习作要求选好所写的内容,好的素材来源于生活,回顾自己的学习与生活,想想自己六年的小学生活中有什么值得一写的特别的事?选择一个再确定题目写下来。
【构思指导】
1.开头:开门见山,直接点题,激发读者的兴趣。
2.中间:承接第一自然段,点明自己在六年的小学生活中“特别”的事是收到妈妈特别的礼物。注意条理要清楚,层次要清晰,写出礼物的“特别”之处。
3.结尾:抒发自己的感情,升华主题。
【解答】【范文】
特别的礼物
礼物,也许是友谊的象征,也许是幸福快乐的代表。而有时,一份礼物,也会有着其他的含义。
期中考试后,我考了个很差的分数。真希望能有一个地缝让我钻进去。一想到妈妈可能会很生气地批评我的情景,我害怕极了。回到家,我就把试卷藏在了我的书柜里,然后便装作若无其事的样子写作业去了。晚上,妈妈回来了,她见我的神情有些不对劲,就关心地问:“怎么了,哪里不舒服吗?”我结结巴巴地回答:“没……没什么。”没想到,妈妈真是神机妙算,忽然问我:“对了,考试成绩出来了吗?我心里一惊!小心地问:“如果我考不好,您会说我吗?”妈妈好像明白了什么,她转身回到房间,拿出来一个盒子给我,说是给我的礼物。我疑惑地接过礼物,百思不得其解。今天既不是我的生日,又不是什么特殊的日子,为什么要给我礼物呢?妈妈看见我一脸疑惑,笑着说:“只要拆开来看就行了。”
于是,我打开了妈妈端着的盒子,竟然发现盒子下面有一个小洞,里面伸出的是妈妈的大拇指,拇指上还画着一个笑脸呢!
妈妈又笑了,说:“如果你并没有付出的话,考了120分,妈妈也会生气。但是只要你努力了,考得不好也没关系,继续努力就会有好成绩,妈妈相信你一定行!”
我的心情一下子开朗了许多。谢谢妈妈,您给了我一份精神上的好礼物。
【点评】这篇文章构思巧妙,以讲故事引出中心,既点明了中心,又激发了读者的兴趣,段与段之间衔接紧密,层次井然有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