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单元测试题
一、积累运用(共20分)
1.给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出汉字。(2分)
对于这命运的筵席,不要寄以贪婪的欲望;假如不付出千辛万苦,残羹剩饭都将是空想。chěng强斗狠的做法,无法实现美好的憧憬。如无他人的相助,任何欲望都成泡影。
2.下列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威慑 吹嘘 尴尬 面面厮觑
B.砒霜 溺爱 嗔怒 不省人事
C.拜谒 倒坍 陨落 芳草凄凄
D.愧赧 亵渎 惬意 如雷贯耳
3.下面语段横线上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2分)
细细______一盏清茶,里面有着说不尽的意蕴。清幽淡雅的绿茶,清澈透明,沁人心脾;雅俗共赏的花茶,齿颊留香,妙不可言;外刚内柔的乌龙茶,甘而不浓,回味无穷。文人喝茶,喝出的是茶外茶。郑板桥喝出了“汲来江水烹新茗”的______,杜耒喝出了“寒夜客来茶当酒”的______,梁启超喝出了“饮茶之乐乐无穷”的______。
A.品尝 绝妙意境 浓情厚谊 独特感受
B.品赏 浓情厚谊 绝妙意境 无限乐趣
C.品赏 浓情厚谊 闲情逸致 无限趣味
D.品味 闲情逸致 浓情厚谊 独特感受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 )
A.一唱三叹的京剧,婉转悠扬的黄梅戏,缠绵悠远的昆曲……作为承载中华文化的艺术形式,中国戏曲流传千年,经久不衰。
B.“十四五”是碳达峰关键期,要一手抓“减缓”,一手抓“适应”,打赢减污降碳这场硬仗,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C.我国的普通话平均普及率虽然已超过70%,但东西部之间、城乡之间发展很不平衡,西部与东部大约有20%左右的差距。
D.为提高广大师生拒毒、防毒、识毒的能力,眉山多所学校开展以“珍惜生命,远离毒品”为主题的禁毒宣传教育活动。
5.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2分)
①这些经典作品,经过时间的淘汰与筛选,其中有着最伟大的思想、最丰富的内容、最高尚的品格,是人类迄今为止所能达到的巅峰。
②一个人能够获得多大的能量,取得多高的成就,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种循环往复的阅读。
③阅读是一种循环往复的过程。
④对于这些举世公认的中西社科、文学名著,我们自然要尽情揣摩,反复精读,把握其内涵与要旨。
⑤这种循环往复,就是人们常说的精读。
④②①③⑤ B.③⑤①④② C.②③⑤①④ D.③⑤①②④
6.古诗文默写。(6分)
(1)________________,蝉鸣黄叶汉宫秋。(许浑《咸阳城东楼》)
(2)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__________________!(辛弃疾《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3)是日更定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独往湖心亭看雪。(张岱《湖心亭看雪》)
(4)李商隐的《无题》中被后人赋予“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精神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综合性学习。(4分)
为增强同学们厉行节约的意识,某学校开展以“节约粮食,杜绝浪费”为主题的宣传活动,请按要求完成下列各项任务。
材料一 《中国城市餐饮食物浪费报告》显示,我国仅餐饮业餐桌的粮食浪费每年就高达1 800万吨,相当于5 000万人一年的食物量,这其中人均浪费量每餐96克,浪费率高达11.3%。而浪费粮食的大军中最显著的人群就是中小学生,他们每年食物浪费的比例达到了供应量的三分之一,人均浪费食物量每餐高达130克。
材料二 学校就“浪费粮食后,你会产生负罪感吗 ”这一问题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如下表:
选项 人数 比例
A.会 282 22%
B.不会 998 78%
(1)从以上两则材料中各提取一条信息。(1分)
(2)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餐饮浪费,是中华美德。“俭”金文写作“”,左边是一个侧身站立的人,右边上部分是一张倒立的嘴,右边下部分是两个一模一样的人张着嘴说话,表示人前人后言行一致。现多用其引申义。“俭,约也”中“俭”的意思为其本义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中的“俭”则用其引申义: 。(2分)
(3)结合以上材料,拟写一条关于节约粮食的宣传标语。(1分)
二、阅读理解(50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15分)
范进即将这银子交与浑家打开看,一封一封雪白的细丝锭子,即便包了两锭,叫胡屠户进来,递与他道:“方才费老爹的心,拿了五千钱来。这六两多银子,老爹拿了去。”屠户把银子 (捏 抓 攥)在手里紧紧的,把拳头舒过来,道:“这个,你且收着。我原是贺你的,怎好又拿了回去 ”范进道:“眼见得我这里还有这几两银子,若用完了,再来问老爹讨来用。”屠户连忙把拳头 (缩 收 取)了回去,往腰里 (放 揣 摆),口里说道:“也罢,你而今相与了这个张老爷,何愁没有银子用 他家里的银子,说起来比皇帝家还多些哩!他家就是我卖肉的主顾,一年就是无事,肉也要用四五千斤,银子何足为奇!”又转回头来望着女儿说道:“我早上拿了钱来,你那该死行瘟的兄弟还不肯,我说:‘姑老爷今非昔比,少不得有人把银子送上门来给他用,只怕姑老爷还不希罕。’今日果不其然!如今拿了银子家去骂这死砍头短命的奴才!”说了一会,千恩万谢,低着头,笑迷迷的去了。
8.从文中括号里选择最恰当的动词填在横线上。(3分)
9.上文横线上所填的动词,刻画了胡屠户怎样的性格特点 (3分)
10.中举前,范进称胡屠户为“岳父”,中举后称呼他为“老爹”,这种称谓上的变化说明了什么 (4分)
11.上文主要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刻画胡屠户这一人物 试举例说明。(5分)
(二)阅读下文,回答问题。(10分)
刘姥姥游大观园(节选)
①贾母众人都笑了。歇了歇,又领着刘姥姥都见识见识。先到了潇湘馆。一进门,只见两边翠竹夹路,土地下苍苔布满,中间羊肠一条石子漫的路。刘姥姥让出路来与贾母众人走,自己却赾走土地。琥珀拉着他说道:“姥姥,你上来走,仔细苍苔滑了。”刘姥姥道:“不相干的,我们走熟了的,姑娘们只管走罢。可惜你们的那绣鞋,别沾脏了。”他只顾上头和人说话,不防底下果跴滑了,咕咚一跤跌倒。众人拍手都哈哈的笑起来。贾母笑骂道:“小蹄子们,还不搀起来,只站着笑。”说话时,刘姥姥已爬了起来,自己也笑了,说道:“才说嘴就打了嘴。”贾母问他:“可扭了腰了不曾?叫丫头们捶一捶。”刘姥姥道:“那里说的我这么娇嫩了。那一天不跌两下子,都要捶起来,还了得呢。”
②紫鹃早打起湘帘,贾母等进来坐下。林黛玉亲自用小茶盘捧了一盖碗茶来奉与贾母。王夫人道:“我们不吃茶,姑娘不用倒了。”林黛玉听说,便命丫头把自己窗下常坐的一张椅子挪到下首,请王夫人坐了。刘姥姥因见窗下案上设着笔砚,又见书架上磊着满满的书,刘姥姥道:“这必定是那位哥儿的书房了。”贾母笑指黛玉道:“这是我这外孙女儿的屋子。”刘姥姥留神打量了黛玉一番,方笑道:“这那像个小姐的绣房,竟比那上等的书房还好。”
12.用自己的语言概括这两段文字的内容。(3分)
13.文中第①段画线句子是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3分)
14.刘姥姥“留神打量了黛玉一番”反映了怎样的内心活动?第②段画线的句子有什么作用?(4分)
(三)阅读文段,回答问题(10分)
今日杨志这一行人,要取六月十五日生辰,只得在路途上行。自离了这北京五七日,端的只是起五更趁早凉便行,日中热时便歇。五七日后,人家渐少,行客又稀,一站站都是山路。杨志却要辰牌起身,申时便歇。那十一个厢禁军,担子又重,无有一个稍轻。天气热了,行不得,见着林子便要去歇息。杨志赶着催促要行,如若停住,轻则痛骂,重则藤条便打,逼赶要行。两个虞候虽只背些包裹行李,也气喘了行不上。杨志也嗔道:“你两个好不晓事!这干系须是俺的!你们不替洒家打这夫子,却在背后也慢慢地挨。这路上不是耍处。”那虞候道:“不是我两个要慢走,其实热了行不动,因此落后。前日只是趁早凉走,如今怎地正热里要行 正是好歹不均匀。”杨志道:“你这般说话,却似放屁。前日行的须是好地面,如今正是尴尬去处。若不日里赶过去,谁敢五更半夜走 ”两个虞候口里不道,肚中寻思:“这厮不直得便骂人。”
杨志提了朴刀,拿着藤条,自去赶那担子。两个虞候坐在柳阴树下等得老都管来。两个虞候告诉道:“杨家那厮,强杀只是我相公门下一个提辖,直这般做大!”老都管道:“须是我相公当面分付道:休要和他别拗。因此我不做声。这两日也看他不得。权且奈他。”两个虞候道:“相公也只是人情话儿,都管自做个主便了。”老都管又道:“且奈他一奈。”当日行到申牌时分,寻得一个客店里歇了。那十一个厢禁军雨汗通流,都叹气吹嘘,对老都管说道:“我们不幸做了军健,情知道被差出来。这般火似热的天气,又挑着重担。这两日又不拣早凉行,动不动老大藤条打来。都是一般父母皮肉,我们直恁地苦!”老都管道:“你们不要怨怅,巴到东京时,我自赏你。”众军汉道:“若是似都管看待我们时,并不敢怨怅。”又过了一夜。次日,天色未明,众人跳起来趁早凉起身去。杨志跳起来喝道:“那里去!且睡了,却理会。”众军汉道:“趁早不走,日里热时走不得,却打我们。”杨志大骂道:“你们省得甚么!”拿了藤条要打。众军忍气吞声,只得睡了。当日直到辰牌时分,慢慢地打火吃了饭走。一路上赶打着,不许投凉处歇。那十一个厢禁军口里喃喃讷讷地怨怅,两个虞候在老都管面前絮絮聒聒地搬口。老都管听了,也不着意,心内自恼他。
话休絮繁。似此行了十四五日,那十四个人,没一个不怨怅杨志。当日客店里,辰牌时分,慢慢地打火吃了早饭行。正是六月初四日时节,天气未及晌午,一轮红日当天,没半点云彩,其日十分大热。
15.探究选文中人物的语言和动作描写的作用,写出你发现的结果。 (5分)
品读文中画线句子,说说它在写作上有什么作用。(5分)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15分)
唯有垂杨管别离
李修文
①病房里的岳老师和那个小病号互不相识,他们一个是一所小学的语文老师,但那所小学已经关闭多年,岳老师事实上好多年没当老师了;一个是只有七岁的小男孩,三岁就生了骨病,自此便在父母带领下到处求医,学校,他一天都没踏足过。
②在病房里,他们首先是病人,其次,他们竟然变作老师和学生。四十多岁的岳老师,早已被疾病和疾病所带来的争吵、伤心、背弃折磨得满头白发。可是,【A】 当她将病房当作课堂以后,某种奇异的喜悦降临了,她那终年苍白的面容上竟然现出一丝红晕。【B】 每一天,只要两个人一输完液,她就马上开始给小病号上课。虽说从前她只是语文老师,但在这里她什么都教,古诗词、加减乘除、英语单词……
③每当病人和陪护者挤满病房之时,便是岳老师一天之中神采奕奕的时刻——她总是有意无意地提出许多问题来考小病号。如果小病号能在众人的赞叹中结束考试,那简直就像是有一道光破空而来,照得她通体发亮。但小病号生性顽劣,只要病情稍好,就在病房里奔来跑去,岳老师的问题他便经常答不上来。比如那两句诗,上句是“长安陌上无穷树”,下一句,小病号一连三天都没背下来。
④这可伤了岳老师的心。到最后,小病号也愤怒了:“我反正活不了几年了,还背这些干什么 ”小病号问完,岳老师借口去打开水,到了走廊,就开始大哭。说是大哭,其实并没有发出声音——她用嘴巴紧紧地咬住袖子,一边走,一边哭。走到开水房前,她没有进去,而是靠在潮湿的墙壁上,继续哭。
⑤自此之后,岳老师没有罢手,反倒是教他更多,甚至,跟他在一起的时间也更多。她跛着脚,跟在小病号后面,给他喂饭,让他喝水,还陪他去院子里,采一朵叫不出名字的花回来。小病号的病更重了,要转院去北京。听到这个消息,她夜夜难眠。
⑥深夜,借着走廊里的微光,她坐在长条椅上写写画画。她要在小病号离开之前,给他编一本教材。这本教材上什么内容都有,有古诗词,有加减乘除,也有英语单词。
⑦微光映照下的她,让人感慨:无论如何,这一场人世,终究值得一过。死亡是人人都无法逃脱的命运,但是你至少要留下抗争的痕迹。
⑧一大早,小病号就要去北京了。他跟病房里的人一一道别,自然也跟岳老师道别。可是,那本教材,虽说只差一点点就要编完,终究还是没编完。岳老师将它放在小病号的行李中,然后捏了捏他的脸,跟他挥手。如此,告别便潦草地结束了。
⑨几分钟后,有人在楼下呼喊着岳老师。开始,她全然没有注意,只是呆呆地坐在病床上不发一语。突然,她跳下病床,跛着脚,狂奔到窗户前,打开窗子。于是,全病房的人都听到喊声,是小病号。他在院子里扯着嗓子喊出来的竟然是:“唯有垂杨管别离!”可能怕岳老师没听清楚,他继续喊:“长安陌上无穷树,唯有垂杨管别离!”喊了一遍,再喊一遍:“长安陌上无穷树,唯有垂杨管别离!”
⑩离别的时候,小病号终于完整地背出了那两句诗。岳老师却并没有应答,她正在哭泣——一如既往,她没有哭出声来,而是用嘴巴紧紧地咬住袖子。除了隐忍的哭声,病房里只剩下巨大的沉默。似乎人人都知道,此时此地,哭泣,就是她唯一的垂杨。
(有删改)
17.面对厄运,岳老师带着小病号留下了哪些“抗争的痕迹” 请简要概括。(4 分)
18.岳老师两次大哭的原因分别是什么 请具体分析。(3分)
19.根据括号内的要求,赏析第②段中画线的句子。(4分)
【A】 当她将病房当作课堂以后,某种奇异的喜悦降临了,她那终年苍白的面容上竟然现出一丝红晕。(从描写方法的角度)
【B】每一天,只要两个人一输完液,她就马上开始给小病号上课。(从词语运用的角度)
本文以“唯有垂杨管别离”为题有何妙处 请简要分析。(4分)
三、作文(50分)
21.重读一本老书,会发现新的感受;再游一次名胜,会发现别样的景致;回望走过的足迹,会发现自己的成熟;回味亲友的关爱,会发现被忽略的幸福……只要有心,只要留意,我们也会在平凡的生活中发现无数的不平凡。
请以“发现”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自拟题目;②自主立意;③自选文体(诗歌除外),但要文体明确;④不少于600字。
答案
①筵(yán) ②chěng(逞) 2.C 3.D 4.A 5.B
(1)鸟下绿芜秦苑夕 (2)却道“天凉好个秋” (3)余拏一小舟 拥毳衣炉火 (4)春蚕到死丝方尽 蜡炬成灰泪始干
(1)、(示例)①我国餐饮业浪费粮食最为严重,其中浪费最显著的人群就是中小学生。②浪费粮食后,大部分同学不会产生负罪感。
对自己加以约束 节省、节约
(示例)节约粮食,人人有责。
8.攥 缩 揣
9.见钱眼开又虚伪做作。
10、中举后二人身份地位发生改变,范进得意忘形,趾高气扬。
11.动作描写、语言描写。举例略。
12.贾母领刘姥姥游赏潇湘馆。
13.环境描写,从侧面表现了林黛玉为人清高、喜欢幽静、不爱喧闹的性格特点(2分)。
14.她不敢相信眼前的文弱小姐不喜欢脂粉却爱读书。既反映了封建家庭的富有,又从侧面表现了林黛玉爱读书的特点。
15.①选文中人物的语言和动作描写,展现了人物的心理、神态等,使人物的形象更为立体可感;②塑造了杨志精明小心、粗暴蛮横、不善处理上下级关系的军官形象;③为下文生辰纲被劫做铺垫,推动了情节发展。
16.画线句子具体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节和天气,说明押送生辰纲途中的艰辛,渲染了紧张气氛,烘托了军士们怨怒的心理,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
17.①岳老师在病房里给从未踏足过学校的小病号上课。②岳老师在小病号愤怒发问后,不仅教他更多,还给他喂饭,让他喝水,陪他采花。③岳老师听说小病号要转院,为小病号编写教材。④岳老师听到小病号离别时背出了那两句诗,大哭起来。
18.第一次大哭的原因:①小病号“反正活不了几年”的话深深刺痛了她;②为自己只顾教学,忽视了小病号的感受自责。
第二次大哭的原因:①为与小病号分别而伤感;②为小病号背出诗而欣慰、激动。
19.【A】示例 从“终年苍白”到“一丝红晕”,抓住脸色变化这一细节,表现出了岳老师成为小病号老师后的成就感和喜悦之情。
【B】示例 “每一天”“一输完液”“马上”等词语连用,写出了岳老师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抓紧给小病号上课的情形。
20、①暗示文章的主要情节是岳老师教小病号背诵这句诗。②奠定了全文哀而不伤的感情基调。③凝聚了小病号对岳老师的留恋、感激之情。④诗意地揭示了文章的主旨:面对厄运,唯有抗争才能体现生命的意义。(答出任意两点,意思对即可)
21、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