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第1节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课件(共36张PPT) 2023-2024学年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章第1节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课件(共36张PPT) 2023-2024学年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2.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3-07-29 21:56:3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6张PPT)
机械运动
——第1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我们的感觉可靠吗?
[观察一下图片]
紫色的线弯了吗?
橙色的线哪段长?
  为了更准确的认识周围的世界,把握事物的特点,我们发明工具,帮助我们测量。
国际单位制
测量需要有标准。测量某个物理量时用来进行比较的标准量叫做单位。长期以来,世界上不同地区(甚至同一地区的不同年代)选定的测量标准各不相同。如:长度我国使用尺来做单位,美洲国家用英尺来做单位。同一个长度用不同的单位来表示,国际间交流不方便。人们逐渐认识到,确定测量标准时,应当选取自然界中比较稳定的世界各国人民都能接受的事物为标准。鉴于这种认识,国际计量组织制定了一套国际统一的单位,叫国际单位制(简称SI)。我国法定单位用国际单位制。
单位换算
1m =10dm 1km =1000m
1dm=10cm 1m =1000mm
1cm=10mm 1mm =1000μm
1μm=1000nm
1 km=1000 m=103 m
1 dm=0.1 m=10-1 m
1 cm=0.01 m=10-2 m
1 mm=0.001 m=10-3 m
1 μm=0.000001 m=10-6 m
1 nm=0.000000001 m= 10-9 m
课本11页:
科学计数法
常用的测量工具
二、认识刻度尺
1.众里寻他千百度:请在下面四幅图中找出你平时所用的刻度尺。
人民教育出版社 八年级 | 上册
单位
零刻度线
量程
分度值
二、认识刻度尺
2.认一认:下面这把刻度尺的量程、零刻度线、分度值、单位分别是什么?有什么作用?
人民教育出版社 八年级 | 上册
2、刻度尺的使用
(1)会认:单位,量程,分度值(最小刻度),零刻度线
单位
零刻度线
量程
分度值
刻度尺要放正;有刻度的一边要紧靠被测物体,与所测长度平行,不能倾斜。
(2)会放:
0 cm 1 2 3 4 5 6 7 8 9 10
0 cm 1 2 3 4 5 6 7 8 9 10
0 cm 1 2 3 4 5 6 7 8 9 10
×

×
(3)会看:
读数时,视线与刻度尺尺面垂直。
0 cm 1 2 3 4 5 6 7 8 9 10
×
×

(4)会读:
1.准确值+估读值
2.估读到分度值(0.1cm)下一位(0.01cm )
(5)会记:记录的测量结果应由数值和单位组成。
1.48cm
(1.47-1.49cm)
1.4cm
(1.4-1.6cm)
分度值:0.1cm
估读值:0.01cm
分度值:1cm
估读值:0.1cm
[练一练]读出物体的长度
分度值:0.1cm
分度值:0.1cm
2.78cm
1.87-1.89cm
1、辅助工具法
适于测圆、圆柱体的直径和圆锥体的高
长度测量的特殊方法
2、软线、轮子法
适于测较短的曲线,例如地图册上的铁路线长
适于测较长的曲线例如运动场的跑道
长度测量的特殊方法
3、累计法
适于测纸厚,细丝直径
长度测量的特殊方法
回16张
新课引入
随堂练习
拓展延伸
课堂小结
布置作业
实验探究
知识讲解
古代测量时间的工具
日晷
沙漏
铜壶滴漏
日常生活中,测量时间的工具有哪些?
新课引入
随堂练习
拓展延伸
课堂小结
布置作业
实验探究
知识讲解
现代测量时间的工具
石英钟
摆钟
手表
机械停表
重点考察
知识讲解
新课引入
随堂练习
拓展延伸
课堂小结
布置作业
实验探究
生活中,年、月、日是怎么规定的?
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
一次完整月相的时间
地球公转一周的时间
你还知道哪些时间单位?
时间的单位
小时


新课引入
随堂练习
拓展延伸
课堂小结
布置作业
实验探究
知识讲解
h
min
s
常用单位:
1. 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
2. 单位换算:
毫秒
ms
微秒
μs
h
min
s
ms
μs
60
60
103
103
4. 测量方法:
一调:按下归零按钮,使指针指向零刻度处。
二按:按动秒针控制按钮,开始计数。
三停:再次按下秒针控制按钮,这时指针停在最后
计时处。
四读:读出停表指针最后对应的时间值,即为测量
值。
(1)机械停表的使用方法;
分别读出分盘和秒盘(即小盘和大盘)对应的值,再把它们相加。
(3)使用机械停表的注意事项:
使用前:上紧发条,但不要太紧;
使用时:不要太用力按动按钮;
回表后:如指针不归零,要记下当时数值,测量后
减去相应数值;
使用后:放回表盒内。
(2)机械停表的读数:
[小实验]用停表测量时间
1.练习使用停表;
2.用停表测量你脉搏跳动10次
所用的时间是 s;
1min内你的脉搏的次数是 次。
误差
误差: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
误差的来源:测量工具、测量方法、测量者。
测量工具的误差:
测量方法的误差:
测量者的误差:
例如刻度尺本身的长短会受环境温度、湿度的影响而发生微小变化。
例如用毫米刻度尺直接测量细铜丝的直径会有较大误差。
例如不同测量者用同一件测量工具测量同一个物体的长度时,可能会得到不同的估读值,这也属于误差。
你与周围同学测量课本第10页图示的帽子的宽和高时,测量结果的估读值一样吗?
误差
针对误差的来源,我们有哪些方法来减小误差呢?
误差的来源
测量工具
测量方法
测量者
选用精度高的测量工具
改进测量方法
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减小误差的方法
若测量要求的精度较高,我们首先应选用精度更高的测量工具。
误差与错误一样吗?
误差与错误
例题
1、朵朵同学用刻度尺测量自己拳宽的几次数据记录如下,其中不属于误差的结果是:( )
A、9.16cm B、91.7mm C、0.0918m D、0.910dm
误差不是错误:错误是由于不遵守测量仪器的使用规则,或读取、记录测量结果时粗心等原因造成的。错误是可以避免的,而误差是不可避免的,只能尽量减小。
解析:D 选项中的估读位与其他选项差距过大,为错误读数。
D
例题
2、朵朵同学用刻度尺测量自己拳宽的几次数据分别为:9.16cm、9.17cm、9.18cm、9.10cm则其最终的测量结果是________cm。
解析:
9.10cm的估读位与其他选项差距过大,为错误读数,去掉错误数据后算出其余数据的平均值即可,
结果=
我们可以利用多次测量取平均值的方法有效地减小误差,但注意要先剔除掉错误数据,再求和取平均值。
9.17
一. 长度的测量
长度的国际单位是米(m),
常用的单位还有千米(km)、分米(dm)、
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
纳米(nm)等。
它们的换算关系是:
1 km=103 m 1 dm=0.1 m 1 cm=0.01 m
1 mm=10-3 m 1μm=10-6 m 1 nm=10-9 m
小 结
三. 时间的测量
时间的国际单位是秒(s),
常见的还有小时(h)、分钟(min)等。
二. 刻度尺的正确使用、读数和记录
使用刻度尺前要注意观察它的零刻度线、量程
和分度值;用刻度尺测量长度时,尺要沿着所
测长度,不利用磨损的零刻度线。
读数时做到视线要与尺面垂直;在精确测量
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记录的测量结果要由数字和单位组成。
小 结
(1)某同学的身高是1.67 ;
(2)物理书的长度是2.52 ;
(3)一支铅笔的长度是18 ;
(4)一元硬币的厚度约为2 。
1.试一试:在下列数据后面填上适当的单位
mm
m
dm
cm
练一练
五、课堂练习
3. 下列算式正确的是( )
A.54km=54km×1000m=54000m
B.54km=54km×1000=54000m
C.54km=54 ×1000m=5.4 ×104m
D.54km=54 ×10-3m=5.4 ×10-4m
C
2.如图所示,用A、B两刻度尺测同一木块的边长,就使用方法而言,___尺不正确,物体的长度是____cm。
B
2.20
3.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测量时,刻度尺不能歪斜
B.测量时,必须从刻度尺的左端量起
C.读数时,视线应垂直于刻度尺
D.记录测量结果时,必须在数字后注明单位
B
4.如图所示,关于刻度尺使用方法正确的是( )
D
A    B    C   D
5.测量时间的基本工具是     。
秒表的读数是 min s。
停表
6
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