纲要上第11课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 说课课件(22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纲要上第11课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 说课课件(22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8.2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7-30 08:04:3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2张PPT)
第11课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说课)
【教材分析】
相对独立
内容庞杂
【课程标准】
变革与继承
了解唐后期至两宋时期的经济、文化与社会等方面的新变化。
【内容主旨】
辽宋夏金元时期的经济与社会在继承前代的基础上呈现新气象。农业进步,手工业发展,城市空前繁荣,商品经济发展呈现前所未有的高峰,经济重心南移完成。宋代社会相对前代更具平等性、开放性与流动性。
【设计思路】
一组诗词
一幅风俗画
一条运河
一个婢女之死
【设计思路】
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
商业和城市的繁荣
经济重心南移
社会的变化
【教学目标】
透过宋人诗词,把握辽宋夏金元时期农业和手工业发展的主要内容,认识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是商业繁荣的基础;
解读《清明上河图》,感受北宋东京的社会风貌,认识都城是宋元社会经济繁荣的重要标志,商品经济发展呈现前所未有的高峰;
结合地图、表格、文献等史料,知道经济重心难移完成,认识到同一历史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互动发展的关系;
通过史料分析宋代社会的新变化,提高对社会变化的解释水平,增强对宋代中华文明成就的认同感与自豪感。
【重点难点】
重点:商业和城市的繁荣
难点:宋代社会的新变化
【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
以热播的电视剧导入新课,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对本课内容的兴趣。
导入
【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
以一组宋人诗词为线索,了解宋代农业和手工业的面貌。诗词是特定时代的产物,具有一定的证史价值,培养学生“以诗证史”的意识。
环节1
【教学过程】
环节2

思考:这些香料来自于哪里?
【教学过程】
环节2

【教学过程】
环节2
【教学过程】
环节2
设计意图:
《清明上河图》是研究北宋东京社会经济的第一手资料,通过对这幅风俗画局部细节的解读,感受宋代城市贸易繁荣,市场活跃,服务业发达,商品经济发展空前兴盛,感受经济文化的多元交流,尊重和理解世界各国的优秀文明成果,涵养家国情怀。
思考:汴河漕运的物资主要来自哪里?
环节3
【教学过程】
环节3
【教学过程】
“苏湖熟,天下足。”
——南宋民间谚语
环节3
【教学过程】
——摘自杨元《西汉至北宋中国经济文化之向南发展》
朝代 南方诸路赋税(贯) 北方诸路赋税(贯) 南北比例
北宋(1045年) 35811000 45095000 44:56
南宋(1196年) 60000000 (南宋) 14319000 (金) 81:19
国家根本,仰给东南。
——《宋史》
环节3
【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
通过关于运河的图片、地图、文献等多种史料的分析,深化对经济重心南移的认识,理解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因素的互动联系。
宋仁宗至和元年(1054),宰相陈执中家中婢女迎儿离奇死去,法医检验发现死者身上伤痕累累。御史赵抃弹劾宰相陈执中,仁宗命令嘉庆院调查。最终,至和二年(1055)陈执中罢相。若此事发生在宋徽宗年间,陈执中与其宠妾张氏犯的是死罪。
——摘自吴钩《知宋》
奴婢贱人,律比畜产。 ——《唐律疏议 名例律》
思考:结合以下材料分析宋代社会发生了哪些新变化?
参知政事陈恕之子,以父荫,为秘书省正字。
年少时成为孤儿,生活贫苦,由长兄抚养,景祐元年(1034年)登进士第。
贫富无定势,田宅无定主。富贵盛衰,更迭不常。
——【宋】袁采《袁氏世范》
【教学过程】
环节4
设计意图:以一个婢女之死的故事配合相关史料,激发兴趣,调动学生思考;以师生互动提问的形式,分三个层次逐步引导学生理解宋代社会较之前代呈现相对平等性强、开放性高、流动性大等特点,增强学生对宋代中华文明成就的认同感与自豪感。
【教学过程】
环节5
拓展思考:
宋代社会相对前代平等性强、开放性高、流动性大,推动这些新变化的因素有哪些?
设计意图:对宋代社会变化的原因分析,能提高学生对社会变化的解释水平,进一步促进学生理解同一历史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多方面互动影响的关系,并且引导学生理性认识“唐宋变革论”,关注变革中的继承。
一组诗词
一幅风俗画
一条运河
一个婢女之死
【核心素养】
历史解释
谢谢!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