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诵读《将进酒》说课 课件(共21张 PPT)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古诗词诵读《将进酒》说课 课件(共21张 PPT)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022.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7-29 19:44:3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1张PPT)
将 进 酒
李 白
说课主要内容:
一、说教材
二、说学情
三、说学法
四、说教法
五、说教学过程
六、说板书设计:
一、说教材
1、在教材中的地位与作用:
《将进酒》是李白的代表作,是本单元的重要篇目。通过本诗学习,帮助学生了解李白诗风,感受浪漫情怀,接受传统文化熏陶。
2、教学目标
1.基础知识目标:读准字句,读懂内容,读出感情。
2.思想教育目标:反复吟诵,了解思想,文化熏陶。
3.能力培养目标:培养学生的古诗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古诗诵读能力。
重点、难点
在反复诵读中体会诗人在诗中表现出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欣赏古代诗歌的兴趣和能力
二、说学情
我所任教的班级是机械班,通过这段时间的教学,我发现学生对语文学习兴趣不高,而诗歌本身表达含蓄,跳跃性又大,学生难免对诗歌产生敬而远之、望而却步的态度,这节课就要以《将进酒》为例,激发学生兴趣, 逐步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学习习惯。
三、说学法
对学生学法的指导和习惯的培养是学生走向自主学习的根本途径,因此本课诗歌教学也十分注重学法的渗透:
1、通过强调朗读加强学生读的意识,尤其是诗歌这一体裁。
2 、能够朗读诗歌不难,理解诗歌复杂的思想感情就不容易了,通过让学生自己探寻、发现、研讨并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深入思考的习惯
四、说教法
1、诵读法
本单元的学习,要把诵读放在首位,从诵读入手,在反复诵读中与作品的语言文字不断接触,领会字里行间的神韵节奏,感受作品的的语言形式……所以诵读法是本课贯穿始终的教学方法。
2、导读法
教师精心设计问题,引领学生阅读诗歌。
五、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
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
——余光中
同学们猜猜说的是谁?
李白好饮,也善饮,这有杜甫诗为证:“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酒中八仙歌》)酒为液态食品,人称“水中之宝”,能满足人们的某些生理需要,但自古以来,中国文人不是“饿了”才喝酒,多半是“愁了”才喝酒。唐代的天才诗人李白尤为突出。他是“诗仙”,又自称是“"酒中仙”,时人也号之曰“酒圣”。古时酒店都爱挂上“太白遗风”、“太白世家”的招牌。且沿用至今。 他一生写下 了许多咏酒的诗篇。他的《将进酒》就是酒与愁经过心理反应后留下的结晶。
(二)解题 简介背景
《将进酒》属汉乐府旧题,题目意即“劝酒歌”。李白这首诗运用了旧题,却能跳出前人窠臼,自创新意,借饮酒表达了他对生命的焦灼,对现实的怨愤,对怀才不遇的感叹,以及他的自信和傲岸,清白和飘逸,也流露了人生几何当及时行乐的消极情绪。
本诗大约作于玄宗天宝十一年(公元752)。当时,他与友人岺勋曾多次应邀到嵩山元丹丘家里做客。“人生快事莫若置酒会友”,作者又正值“抱用世之才而不遇合”之际。于是,三人登高宴饮之时,满腔不合时宜的愤激之情,借酒兴诗情淋漓尽致地抒发了出来,成就了这首气势磅礴、名传千古的《将进酒》。
(三)诵读指导,整体感知。
配乐欣赏,初步感知
疏 通 诗 句
名句赏析,理解作者的感情变化
名句一: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名句二: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名句三: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名句四: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艺术手法—夸张
1、数字的夸大
会须一饮三百杯——表现豪饮
斗酒十千——表现酒价的昂贵
万古愁——表现愁的深广
2、 感觉的夸大
黄河之水天上来——极言黄河源头之高
朝如青丝暮成雪——极言人生短促
诸如此类的夸张句都有力表现了他那豪放飘逸的诗风。
2、下面请同学们看着黑板上的内容,试着跟老师一起把这首诗背诵一遍。
诵读
1、在理解了诗歌的基本内容和思想感情的基础上,让我们来听一下专业人士的朗诵,看看他们是怎样用声音来演绎诗歌的,播放朗诵录音,把课堂气氛推向高潮。

探究学习: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五花马,千斤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
李白一生不得志,借酒浇愁,及时行乐,是他无奈的选择。正如他在《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 》所写:“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酒并不能实现他的政治抱负,也就不能真正消解他的忧愁,但是酒可以暂时麻痹痛苦的灵魂,寻得暂时的内心平衡。而李白的喝酒也不像一般的凡夫俗子的喝法:“菜来一碟乎,两碟乎?酒要一壶也,两壶也?”而是整只的牛羊,不喝上“三百杯”决不罢休,宁愿舍弃一切,也要换得美酒。在夸张的语言背后,是痛饮豪迈的李白,所以时人称李白为“酒中仙”。杜甫在他的《饮中八仙歌》中写道:“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借酒解愁,酒酣赋诗,慷慨悲歌,抒发胸中郁闷,酒成为他生命的一部分。
课外引伸、拓展
1.李白是“诗仙”,也是著名的“酒仙”。
在诗文中哪些内容说明李白不愧于“酒仙”这个称号?
2. 你能举出李白的其他酒诗吗?
《月下独酌》:“花间一壶酒,独酌无 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客中作》 :“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香。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
《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行路难》:“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值万钱。”
《把酒问月》:“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
……
3、我们该如何正确看待李白的嗜酒如命的放浪行为呢? (讨论、自由发言)
李白嗜酒,我觉得更多的是他人生志向不得施展的体现。他曾两次进入京师,与达官贵人相伴,但是不久就因为他傲岸的个性,出众的才华,而又触犯权贵,遭到谗毁排挤。借饮酒来反抗险恶的现实社会,寄托情怀,是不得志的知识分子的常用方法。陶渊明曾经这样谈论酒趣“试酌百情远,重忽忘天”。喝一口酒,种种世俗之情都远离而去;连饮几杯,就忘了自己。饮酒可以使人进入忘物忘我的境地。魏晋人喜欢饮酒,认为酒能引人入胜。陶渊明则更独特的领悟到了酒能使人“忘天”的境界,酣饮时,俗念没了,思虑没了,天就是人,人就是天,物我两忘,尽情饮酒,然后借酒排遣,醉后写诗自娱,李白也继承了这种做法,借酒浇愁,发泄情感,写了许多借酒咏怀的诗,以表达自己心中的郁闷。这嗜酒的行为是一种无奈的排遣,内心苦闷的发泄。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
人生得意须尽欢
但愿长醉不愿醒
与尔同销万古愁




板书设计:
将进酒
(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