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6张PPT)
第14课
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
课标要求:
1.了解清封建专制的发展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2.认识康乾盛世下中国社会面临的危机;
3.了解清统一全国和经略边疆的相关举措,认识这一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版图奠定的重要意义。
一、康雍乾时期的君主专制
康熙
雍正
乾隆
时人有诗云:“德业于今臻盛大,直超三五辟鸿蒙”
1、康乾盛世
何为盛世?表现?
政局稳定
经济繁荣
疆域开拓并巩固
三位皇帝都以勤政著称,独断朝廷大政方针,事必躬亲。
2、君主专制的发展
(1)奏折制度
①含义:部分官员向皇帝单独呈送密封报告,皇帝亲手批阅后返回,不经过其他中转、收发环节,形成了奏折制度。(奏折制度始于康熙晚年,完备于雍正朝。)
②特点:迅速、机密。
③作用:使皇帝能够更直接、广泛地获取信息,提高了决策效率,强化了对官僚机构的控制。
康熙朱批江宁织造曹寅奏折
皇帝
内阁
工部
六部
吏部
户部
礼部
兵部
刑部
议政王大臣会议
办理一般性的日常公事
南书房
军国大事
军机处
过程
(清初皇太极)
(康熙)
(雍正)
皇权受限
皇权加强
皇权发展到顶峰
清初,中央政权机构大体采用明朝制度,设内阁,置六部,负责处理日常事务;但还保留着由满洲贵族组成的议政王大臣会议,其权力凌驾于内阁、六部之上,凡军国大事都由其决定,皇权受到限制
(2)设立军机处
材料一 雍正年间,用兵西北两路 始设军机房于隆宗门内 后名军机处。”
问题:根据以上史料,概括说明设立军机处的原因?
①设立原因:雍正时,为处理西北军务,在皇帝寝宫旁边设立,军机大臣由被指派的朝臣兼职充任。
材料二 军机处……的长处,简单说来,可归结为简、速、密三字。 ——《中国政治制度通史·清代卷》
问题:这段材料反映了军机处的特点是什么?
②特点:简、速、密
机构简单
办事效率高
保密性强
③职责:在皇帝直接监督下工作,轮流值班,商议军情,起草或处理机要文书。跪受笔录,上传下达
④评价:提高了政府的行政效率;标志着君主专制制度达到了顶峰。
材料三 本章归内阁,机务及用兵皆军机大臣承旨。天子无日不与大臣相见,无论宦寺不得参,即承旨诸大臣亦只供传述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也……
材料四 “掌书谕旨,综军国之要, 以缵上治机务。常日直禁廷以待召见” 。 ——光绪《大清会典》卷3
问题:这段材料反映了军机处的职责是什么?
(2)设立军机处
①设立原因:雍正时,为处理西北军务,在皇帝寝宫旁边设立,军机大臣由被指派的朝臣兼职充任。
②特点:简、速、密
③职责:在皇帝直接监督下工作,轮流值班,商议军情,起草或处理机要文书。跪受笔录,上传下达
④评价:提高了政府的行政效率;标志着君主专制制度达到了顶峰。
机构简单
办事效率高
保密性强
材料一:朝臣查嗣庭任江西主考,出题“维民所止”,被告发“维止”二字,影射“去雍正二字之首”。雍正大怒,将查嗣庭入狱。结果使查连惊带吓死于狱中,其尸被戮,查的亲属或处斩、或凌迟、或流放。
再如,有个叫徐骏的官员,仅仅因为诗中有“清风不识字,何必乱翻书”一句,便被扣上“诽谤朝廷”的罪名,落得个身首异处。
顺治帝兴文字狱5次,
康熙帝兴文字狱13次,
雍正帝兴文字狱20次,
乾隆帝兴文字狱130余次。
朝代 事件
历代加强思想控制的主要措施
秦朝
焚书坑儒
汉朝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明朝
八股取士
清朝
文字狱
①目的:增强对思想文化的控制;
②影响:对文化造成严重的摧残。
(3)文字狱与文化专制政策
东北沙俄
西北:
准噶尔汗国
东南台湾
西南西藏
大小和卓
二、疆域的奠定
1、东南-台湾
(1)三国时期,孙权就派大将到达台湾。
(2)元朝在澎湖设“巡检司”,管辖澎湖、台湾民政,台湾正式归属中央管辖。
(3)明朝末期国势衰败,荷兰趁机侵占台湾。
(4)1662年,郑成功驱逐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
(5)1683年,清军渡海远征,郑氏后裔战败投降。
(6)清朝在台湾设府,隶属福建省。
2、东北-沙俄
(1)17世纪中期,沙俄势力侵入我国黑龙江流域。
(2)康熙帝命令清军进攻在雅克萨的俄军;沙俄政府被迫同意谈判。
(3)1689年,中俄签订了《尼布楚条约》从法律上肯定了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都是中国的领土。
3、西北-蒙古和新疆
噶尔丹向康熙帝提出“圣上君南方,我长北方”
漠南蒙古
漠北蒙古
漠西蒙古
康熙三次亲征噶尔丹。“驱准保藏”。
雍正初年,平罗卜藏丹津在青海的叛乱。
乾隆二十二年(1757),彻底平定准噶尔。
措施 影响
军事上
政治上
1757年平定准噶尔部
平定大、小和卓兄弟叛乱
蒙古地区:设立盟、旗
新疆:委派伊犁将军总领军政事务(1762年)
打击了新疆、蒙古分裂势力,加强了对西北边疆地区的管辖,巩固了国家统一。
清军入关前打败并收降漠南蒙古,漠北和漠西蒙古也遣使进贡
地域 时间 措施 意义
西藏 顺治帝
康熙帝 1727年 1793年 册封五世达赖达赖喇嘛
册封五世班禅班禅额尔德尼
派遣驻藏大臣
大大加强中央对西藏的管辖
颁布《钦定藏内善后章程二十九条》
4、西南
(1)对西藏地区的管辖
此后,历代达赖和班禅都必须经过中央政府的册封
以法律形式明确和落实了中央政府对西藏的管辖权
代表朝廷和达赖班禅处理西藏政务
(2)对民族聚居区的管辖
①背景:中原王朝在西南各民族聚居区实行土司制度;土司承袭在形式上必须经过中央批准,并承担缴纳赋税、出兵助战等义务,但还是具有一定的割据性
②政策:改土归流
③内容:逐步取消土司世袭制度,任命有任期、可调动的流官,随之进行清查户口、丈量土地、核实赋税等工作
④意义:强化了清政府对西南地方各民族的管理,推动了当地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5、中央政府的政策
(1)在中央设立理藩院,掌管蒙古族、藏族等民族事务;
(2)对边疆地区采取因地制宜的政策;
(3)尊重各民族的社会习俗和宗教信仰;
(4)优待各族上层分子,保证了局势稳定。
6、疆域奠定
清朝中期,疆域西跨葱岭,西北达巴勒喀什池,北接西伯利亚,东北至外兴安岭和库页岛,东临太平洋,东南到台湾及其附属岛屿,包括钓鱼岛、赤尾屿等,南至南海诸岛,西南抵喜马拉雅山脉。
◎清朝形势图(1820年)
西跨葱岭
西北达巴勒喀什池
北接西伯利亚
东北至黑龙江以北外兴安岭和库页岛
东临太平洋
东南到台湾及附属岛屿钓鱼岛、赤尾屿等
南到南海诸岛
巩固了空前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清朝行政区划:
包括18个省,
5个将军辖区,
2个办事大臣辖区
1、内部危机——人口的增长
(1)背景:经济繁荣、国土开发
(2)影响:
①人地矛盾突出,导资源危机日益显露。
②造成社会压力,影响了经济的持续发展。
三、统治危机的出现
明清时期人口增长情况对照表
明洪武26年 0.70亿
明万历28年 1.97亿
清康熙39年 1.50亿
乾隆59年 3.10亿
道光20年 4.10亿
(1)背景:政治腐败和贫富矛盾的积累,乱象逐渐萌生。
(2)白莲教起义:嘉庆后期,白莲教支派天理教发动的一次起义还攻入了北京皇宫。
2、内部危机——农民起义
3、外部危机——闭关锁国:
(1)背景:以英国为首的西方列强在中国东南沿海频繁活动,要求扩大对外贸易,开拓中国市场。
(2)含义:严格限制对外贸易
材料一: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借助)外夷(外国)货物以通有无。
——1793年乾隆致英国国王书
材料二:“天朝富有四海,岂需尔小国些微货物哉 ”
——嘉庆帝的敕谕
(3)原因:小农经济占主导;天朝上国思想。
(4)内容:
①只保留广州一处对外通商,“十三行”代为管理对外贸易事务;
②严格约束外商活动;
③禁止民间出海贸易。
(5)影响:
①对西方殖民者的侵略活动起到过一定的自卫作用;
②无法适应新的外部环境,中国逐渐落够于世界潮流。
课堂总结
康雍乾时期的君主专制
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
疆域的奠定
统治危机的初显
康乾盛世
君主专制的发展
推行奏折制度
设立军机处
大兴文字狱
经略边疆
疆域奠定
治理台湾:郑成功收复台湾等
反击沙俄:《尼布楚条约》等
管辖西北:平定准噶尔、大小和卓叛乱等
共治西藏:册封达赖班禅、(改土归流)等
内部危机
外部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