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湖州市长兴县2020-2021学年六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测试试卷
一、选择题。
1.(2021六下·长兴期末)下列加点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
A.花圃(pú) 徘徊(huái) 头涔涔(cén) 锲(qì)而不舍
B.笨拙(zhuō) 抽噎(yē) 白云观(guàn) 翻箱倒(dǎo)柜
C.甘蔗(zhā) 瘦削(xuē) 甜腻腻(nì) 焉(yān)知非福
D.石蕊(ruǐ) 妩(fǔ)媚 间(jiàn)隔 万象更(gēng)新
2.(2021六下·长兴期末)下面哪组词语书写全部正确?( )
A.慷慨 鞭炮 不可思议 技高一筹
B.拨弄 头晕目眩 忘呼所以 别出心裁
C.坚难 防御 蜂拥而至 汹涌澎湃
D.僻静 天涯海角 司空见贯 暴露无疑
3.(2021六下·长兴期末)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为是其智弗若与
B.及其日中如探汤 赴汤蹈火
C.送鲍浩然之浙东 锺子期听之
D.孰为汝多知乎 路遥知马力
4.(2021六下·长兴期末)根据字典的义项,“置身事外、置办、置之脑后”中“置”的意思依次是( )
置( *寘) zhì 放,搁,摆:~于桌上|~之不理|~若周闻。 设立,装设:装~电话。 购买:~地|新~了一些家具|~了一身衣裳。
A.①③② B.①③① C.①②③ D.①③③
5.(2021六下·长兴期末)下列诗句中的“传统节日”排在一年最前面的一项是( )
A.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B.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C.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D.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
6.(2021六下·长兴期末)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大火很快蔓延开来,千钧一发之际,消防员勇敢地冲进火海,抱出了小孩。
B.张爷爷人品好,工作好,是我们小区德高望重的老人,大家都很尊敬他。
C.黄昏时分,巷子里的老人们在下棋。他们聚精会神,仿佛方寸之间就是全部人生。
D.《汤姆·索亚历险记》中的印江·乔埃最终饿死在藏宝藏的山洞里,真是死得其所。
7.(2021六下·长兴期末)与“”过了二十三,大家就更忙了,春节眨眼就到了啊”这句话修辞手法相同的是( )
A.到年底,蒜泡得色如翡翠,醋也有了些辣味,色味双美。
B.世界上还有几个刷种在演小时是没有舞台的呢?
C.美食节一开幕广场就被堵得水泄不通。
D.水渠里流水源潺树上嫩芽满枝,小鸟在耳边欢唱。
8.(2021六下·长兴期末)制作成长纪念册时,杉杉采用“栏目式”进行整理分类(如下图)。杉杉准备在第一栏放人
学校的基本介绍。下列栏目名称最适合的一项是( )
?——同窗情深——师恩难忘——成长足迹
A.多彩生活 B.校园风光 C.园中故事 D.校园印象
二、下列说法是否正确,用“正确”“错误”表示。
9.(2021六下·长兴期末)下列说法是否正确,用“正确”“错误”表示。
(1)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赵孟颍被称为我国楷书四大家。柳公权的楷书点画棱角分明,结构精妙,下图是他的作品《玄秘塔碑》(局部)。
(2)本学期《快乐读书吧》)推荐了四本外国名著。其中“大海中的白银”渡鸦像一张写字台”这些不可思议的情节都出自《骑鹅旅行记》。
(3)“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这两句诗表达了不一样的人生志向。
(4)在班级辩论赛中,正方围绕“开卷有益”这个观点,引用名言“常将有日思无日,莫把无时当有时”,为自己的观点提供了有力的论据,增强了说服力。
三、根据语境,读拼音写词语。
10.(2021六下·长兴期末)根据语境,读拼音写词语。
(1)局势越来越yán jùn ,运粮的车队接二连三遭到敌人的qīn xí 。为bì miǎn 再遭损失,指导员只得改变行进的路线。
(2)人山洞后,警察们发现这里与山民描述的情况jié rán bù tóng 。每个人都quán
shén guàn zhù 找寻着,最后还是警官小刘jiàn wēi zhī zhù ,找到破案的关键。
四、按要求填空。
11.(2021六下·长兴期末)按要求填空。
(1)“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面对时光的流逝,朱自清发出了疑问:“你聪明的,告诉我, ?"”苏轼却一反这种感伤之调,发出了“ ?门前流水尚能西!”的激励之语。那我们呢?请你借用诗句或名言警句,写一写自己对时间的态度: 。
(2)人固有一死,或 ,或 。无论 的李大钊,还是 的董存瑞,他们的死都是有意义的,值得我们]缅怀。
五、阅读(40分)
(2021六下·长兴期末)文言文阅读。
薛谭学讴(ōu)
薛谭学讴于秦青①,未穷②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秦青弗止,饯于郊衢,扶节③悲歌,声振林木,响遏④行云。薛谭乃谢求反,终身不敢言归。
——选自《列子·汤问》
[注释]①泰青:传说中秦国善于唱歌的人。②穷:尽、完。这里指学完。③扶节;打着节拍。④遏:阻止。
12.本文选自《列子·汤问》,我们之前学过的课文 也出自于此。
13.根据学过的小古义《学弈》推想出“学讴"的意思是 。“响遏行云”的近义词是 。
14.下面加点词语意思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未穷青之技(没有) B.自谓尽之(以为,认为)
C.遂辞归(推辞) D.秦青弗止(没有,不)
15.下列句子中朗读节奏划分合理的一项是( )。
A.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
B.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
C.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
D.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
16.下列说法是否正确,用“正确”“错误”表示。
①薛谭要回家的原因是他认为自己已经掌握了秦青的所有本领。
②文中的薛谭后来又回来了,是因为他要感谢老师。
③这则文言文告诉我们学习永无止境,必须虚心,持之以恒。
17.每个人都是立体的,多面的,评价人物时角度也不能太单一。请你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你看到的薛谭是一个怎样的人,并说说理由。
(2021六下·长兴期末)课内阅读。
________________
①小雨________,雨丝无声地洒在伞布上,又悄悄地跳在石板凳上。微风穿过小巷,飘来淡淡的香味。抬头望,谁家的玫瑰花盆忘收了,在墙头上红红地燃着,也许是主人有意为之,在这中秋夜让花香和大家共享吧。我在小巷里漫步,欣赏着________,好像也滋润了我的心田。
②“扑通”一声,我猛然扭身一看,是一位戴斗笠的中年汉子摔倒了。细密的雨雾中,他呆愣了一下,“哎”地叫唤了一声,似乎摔得有些疼了。他小心翼翼地直着身子要站起来,腿却不听使唤地颤抖着,一次又一次,却都伴随着轻微的磕碰声失败了。我和行人反应过来,匆匆走上前去扶起他。
③这时,人们才发现原来他的身旁还有一筐月饼,圆圆的月饼在石板路上滚落了一地。我们急忙围上去捡,月饼很快被拾到了筐中。那中年汉子十分沮丧,大家围上去,关切地询问,才知道原来他是给一家超市送货的。“还好,还好,没碎多少,没关系。”一位大妈松了口气说道。一位老大爷拍拍筐里的月饼说:“只是包装纸湿了点,干了就好了“……人们纷纷安慰他。善意伴着细雨,洒满小巷,那玫瑰仿佛更香了几许。
④可汉子还有些难过,不由得轻声叹息几声。这时一位大妈说:“这月饼落在咱小巷,我看呀,那是和咱小巷有缘分,过节了,家家都要买月饼,好月饼,还不是要咬碎下肚?不如大家买两斤。”大妈的建议很快得到了热烈响应,硬币的叮当声在小巷里格外优美而和谐。我也买了两斤玫瑰豆沙馅儿的。戴斗笠的汉子十分感动,向人群深深地鞠了一躬,两颗大大的泪珠落在石板上,像 。他挑起担子,蹒跚地走了。这时大家才发现他腿有点儿残疾。人群很快散去了,小巷又恢复了方才的平静。我咬了口月饼,甜蜜留在心底,破碎的是月饼,圆满的是________。
⑤我抬头一看,墙头的玫瑰宛如一簇燃烧的火焰,越发鲜艳迷人了,目送着人们离开的背影。小雨,________,那份人与人之间的善意,也仿佛伴着小雨轻快而有节奏的滴答声落进我的心底,从此岁月温馨芬芳。
18.联系上下文,请给文中的横线上选择合适的词语。
A.细雨霏霏 B.淅淅沥沥 C.滴滴答答 D.晶莹的露珠 E.展开的花瓣
19.根据短文内容,回答问题。
①用小标题概括主要情节。
“我”在雨夜漫步→ →众人拾月饼→ → →“我”深受感动
最让你感动的情节是 。
理由是 。
②请给本文取个合适的题目:
③下列图示比较适合表现中年汉子的心情的是 ;比较适合表现文中的“我”的心情的是 。
A.
B.
C.
D.
20.关于文中画横线的两个句子,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从“小心翼翼”“颤抖”这两个动词,可以看出汉子摔得很严重。
B.联系上下文,我知道汉子“蹒跚地走了”的原因是他摔伤了。
C.这两处动作描写让读者看到一个可怜的中年汉子,更加同情他的遭遇。
21.根据你的理解,请补充第④自然段:“我咬了口月饼,甜蜜留在心底,破碎的是月饼,圆满的是; ”文中人们的行为,让你想到的诗句或谚语是 。
22.选文开头与结尾有什么特点?说说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23.假如你就是文中的“我”,记者想请你即兴发表目睹整件事后的感言,你会怎么说呢?请写下来。
(2021六下·长兴期末)非连续性文本。
材料一: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最后一天的会议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的游船上举行。党的一大确定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1938 年5月,毛泽东提出把7月1日作为党的诞生纪念日。
材料二:2021年3月24日,中共中央宣传部发布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庆祝活动标识。标识由党徽、数字“100”“1921”“2021”和56根光芒线组成,生动展现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艰苦奋斗的百年光辉历程。
材料三:为了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2021年6月,长兴某小学举行了以“童心向党·红色故事润心田”为主题的读书活动,并开展了读书交流。
童心向党·红色故事润心田 《小英雄雨来》读书交流会 时间:6月5日(周六)上午 9:00 地点:学校报告厅 主持:601班. 丁芸 内容梗概:是中国作家管桦的一部中篇小说。讲述了在抗日战争中,冀东怀乡河两岸的百姓都以自己的方式为保卫祖国家园与日本鬼子进行顽强的斗争。少年儿童雨来带领一群孩子站岗放哨、为八路军送信、带路……完成了多项重要任务,最终如愿参加了游击队。一个个故事中一位英勇无畏、聪明机智的小英雄形象跃然纸上。
24.仔细阅读材料,判断对错,用“正确”“错误”表示。
①中国共产党成立于1921年,到2021年刚好是建党100周年。
②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全程都在上海召开。
③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庆祝活动标识由党徽、数字“100"“1921"2021”和56组成。
25.阅读材料三,完成练习。
①长兴某小学发起的读书活动的主题是 ,目的是 。
②小王很想知道《小英雄雨来》这本书主要讲了什么内容,但又没有时间去现场参加读书交流会,他可以通过阅读海报上的 来了解故事。假如你也去参加这次读书交流会,你会选择这本书中哪个话题交流读书心得呢?
六、习作(30分)
26.(2021六下·长兴期末)近日,学校开展“走近传统节日”综合实践活动。同学们通过访谈了解人们对传统节日的看法:有人说,跟以前比,现在“节”的味道越来越淡了;有人说,能跟亲人团聚,过“节”就是最有意义的;也有人说踏青、吃元宵、舞龙舟……满满的节日仪式感,现在的“节”更有味儿……看这些,你有何感想?是否勾起你的一些回忆呢?
提示:请你围绕传统节日里的所见、所闻、所感完成一篇习作。
要求:①题目自拟;②根据表达需要,抓住重点来写;③把印象深刻的内容写具体,表达真情实感;④书写工整,不少于400字。不出现真实校名和姓名。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识点】字音
【解析】【分析】A项错误,“圃”的意思是种植蔬菜、瓜果、花草等的园地,读音为“pǔ”。“锲”的意思是雕刻,读音为“qiè”。
B项正确。
C项错误,“蔗”的意思是甘蔗,读音为“zhè”,在词语“甘蔗”中读轻声。
D项错误,“”的意思是形容女子、花木等姿态美好可爱,读音为“wǔ”。
故答案为:B
【点评】考查了选择正确的读音。要注意平翘舌的发音及声调的不同,这样才能选择正确的读音;字音是和词义联系起来的,也可结合词义来辨析。
2.【答案】A
【知识点】词形辨析
【解析】【分析】A.正确。
B.有误,忘乎所以:形容由于过度兴奋或骄傲自满而忘记事理常情。故“忘呼所以”的“呼”错误。
C.有误,艰难:艰辛而困难。故“坚难”的“坚”错误。
D.有误,司空见惯:指某事物常见,不觉得奇怪。故“司空见贯”的“贯”错误。暴露无遗:指某物显现出来,完全没有遗留。故“暴露无疑”的“疑”错误。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辨析错别字的能力,根据平时所学生字及平时的积累,结合具体词义,对每个词中的字进行分析完成即可。
3.【答案】B
【知识点】字义
【解析】【分析】A.不同,句意分别为:虽然和前一个人一起学棋,但棋艺不如前一个人好。难道是因为他的智力不如前一个人吗?第一个“与”意思是和。第二个“与”同“欤”,语气词。
B.相同,“汤”都是热水。
C.不同,句意分别为:宋鲍浩然去浙东。锺子期听了伯牙弹的曲子。第一个“之”意思是去,到。第二个“之”意思是弹奏的曲子。
D.不同,句意分别为:谁说你知识渊博呢?指的是路途遥远才能知道马的脚力好赖。第一个“知”同“智”。第二个“知”意思是知道。
故答案为:B
【点评】考查了文言字词的翻译,在正确翻译文言语句的基础上把握文言字词的意思,做此题根据句意回顾所学认真作答即可。
4.【答案】B
【知识点】字义
【解析】【分析】考查字词意思。“置身事外”把自己放在事情之外,一点也不关心。“置”放的意思。故选①。“置办”有购买的意思。“置”是购买。故选③。“置之脑后”放在一边不再想起。形容极不重视。“置”放的意思。故选①。
故答案为:B
【点评】查字典常用的三种方法是:部首查字法、音序查字法和数笔画查字法。如果很容易确定部首,但不确定读音就可以用部首查字法;如果知道读音,但不会写这个字,就用音序查字法;如果是独体字就用数笔画查字法。
5.【答案】B
【知识点】古诗词运用
【解析】【分析】A.句意:中秋的月光照射在庭院中,地上好像铺上了一层霜雪那样白,树上的鸦雀停止了聒噪,进入了梦乡。夜深了,清冷的秋露悄悄地打湿庭中的桂花。写的是中秋节。
B.句意:暮春时节,长安城处处柳絮飞舞、落红无数,寒食节东风吹拂着皇家花园的柳枝。写的是寒食节。
C.句意:远远想到兄弟们身佩茱萸登上高处,也会因为少我一人而生遗憾之情。写的是重阳节。
D.句意:七夕晚上,望着碧蓝的天空,就好像看见隔着“天河”的牛郎织女在鹊桥上相会。写的是七夕节。
按照时间顺序应该是:寒食节、七夕、中秋节、重阳节。
故答案为:B
【点评】考查了传统节日、诗歌翻译,中国传统节日,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6.【答案】D
【知识点】成语运用
【解析】【分析】A、B、C使用恰当。
D.不恰当,死得其所:形容死得有意义、有价值。与语境不相符。
故答案为:D
【点评】平时要注意成语的积累,注意理解成语的意思并分类记忆,并要学以致用。
7.【答案】C
【知识点】修辞手法辨析
【解析】【分析】例句是一个夸张句,用“眨眼就到了”来描述时间过得快。A.这是比喻句,把“蒜色”比喻为“翡翠”。B.这是反问句,用反问的语气表达肯定的意思。
C.这是夸张句,用“水泄不通”描述广场上的人多。
D.这是拟人句,赋予“小鸟”人的特点。
故答案为:C
【点评】考查修辞方法的解析和运用,首先要了解常见的修辞方法有比喻、拟人、夸张、排比、设问、反问等,然后通读整句,了解句意,抓住关键信息,辨析所用的修辞方法。
8.【答案】D
【知识点】自我介绍
【解析】【分析】结合“第一栏放入学校的基本介绍”可知,“校园印象”最适合。
故答案为:D
【点评】考查了体会文章的主题。主题是作者在文章中通过各种材料所表达的中心意思。它贯穿着文章的“全部内容”,体现着作者写作的主要意图,包含着作者对文章中反映的客观事物的基本认识、理解和评价。
9.【答案】(1)错误
(2)错误
(3)正确
(4)错误
【知识点】辩论讨论;文章主旨理解;书法作品
【解析】【分析】(1)上图是赵孟頫的《三门记》;错误。
(2)《骑鹅旅行记》讲述的小男孩尼尔斯顽皮透顶,特别喜欢虐待小动物,结果被小狐仙变成像大拇指般大小的故事。神奇的是,尼尔斯能够听懂任何动物的语言。因为尼尔斯曾经捉弄过许多小动物,所以被动物们疯狂追赶。尼尔斯为了逃避动物们的追逐,爬到家鹅的身上,没想到家鹅神奇地飞上天,与大雁们一起旅行,于是尼尔斯又开始了漫长的骑鹅旅行。“大海中的白银”这个不可思议的情节就出自这部小说。”“渡鸦像张写字台”是小说《爱丽丝漫游奇境》。
(3)“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这句诗出自唐代诗人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诗句的意思是:洛阳的亲友如果问起我的情况,你就说我 的心像玉壶里的冰那样晶莹纯洁。后用来表达一种淡泊名利、志趣高洁的胸怀。诗人以“冰心玉壶”自喻,表明自己光明磊落、清廉自守、表里如一。“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这两句出自清代画家郑燮的《竹石》,意思是经历无数磨难和打击身骨仍坚劲,任凭你刮酷暑的东南风,还是严冬的西北风。《竹石》是一首寓意深刻的题画诗,表面写竹,其实是写人,诗中的劲竹象征了诗人面对种种艰难困苦,宁折不弯,决不向任何恶势力屈服的品格,和不肯与黑暗社会同流合污的铮铮傲骨。这两句诗表达了不一样的人生志向。
(4)开卷有益:读书就有好处。“常将有日思无日,莫把无时当有时”意思是日子好了要常想想以前贫困的时候,生活困顿时不要像以前富裕时那样铺张浪费。这句名言和观点无关。故题干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1)错误;(2)错误;(3)正确;(4)错误
【点评】(1)考查了文学及文化常识,书法是以汉字为基础、用毛笔书写的、具有四维特征的抽象符号艺术,它体现了万事万物的“对立统一”这个基本规律又反映了人作为主体的精神、气质、学识和修养。答题的关键是熟知书法常识,根据自己的积累作答。
(2)考查了对课外阅读的掌握情况,课外阅读是对语文课堂学习的有效补充,通过阅读,可增长知识,提高阅读水平。
(3)考查了诗歌的思想感情,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感情包括概括诗歌的主旨,简析作品的政治意义、思想意义、人生意义,赏析作者的生活情趣、审美情趣和艺术风格,分析诗歌的意境等。
(4)考查了名言警句的积累,名言警句,是指一些名人说的、写的、历史纪录的、经过实践所得出的结论或建议,以及警世的比较有名的言语。名言警句易于流传。
10.【答案】(1)严峻;侵袭;避免
(2)截然不同;全神贯注;见微知著
【知识点】看拼音写汉字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词语的拼写能力。解答本题,首先读一读拼音,知道要写什么词语,然后写出正确的词语,写完后读一读,看看是否正确。注意掌握生字的结构和易错点。书写时要注意“峻、侵袭、避、截、微、著”容易写错。书写时要注意这些字的笔画、结构。要做到规范、正确和美观。
故答案为:严峻;侵袭;避免;截然不同;全神贯注;见微知著;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文中重点词语的正确书写。平时读书,写作时要注意区别同音字、形近字。
11.【答案】(1)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谁道人生无再少;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2)重于泰山;轻于鸿毛;坚贞不屈,视死如归;为国捐躯,英勇无畏
【知识点】格言、名言;古诗词填空
【解析】【分析】(1)“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这句话选自《匆匆》。“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出自宋代诗人苏轼的《浣溪沙 游蕲水清泉寺》。我想借用宋代诗人岳飞的《满江红》中的诗句“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表达我珍惜时间的人上态度。
(2)“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出自写史记的司马迁的《报任安书》,意思是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所不同,有的比泰山还重,有的比鸿雁的毛还轻。无论是《十六年前的回忆》一文中英勇就义的李大钊,还是《金色的鱼钩》一文中长征途中舍己为人的老班长,他们的死都是有意义的,值得我们缅怀。
故答案为:(1)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谁道人生无再少; 休将白发唱黄鸡;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2)重于泰山 ;轻于鸿毛 ;英勇就义; 舍己为人。
【点评】本题考查了古诗文默写。学生平时在学习的过程中就要对诗歌内容加强记忆,尤其是文中的重要语句。
【答案】12.《两小儿辩日》
13.学唱歌;响彻云霄
14.C
15.D
16.正确;错误;正确
17.虽然薛谭骄傲自满,但他热爱音乐,知错就改,继续跟着秦青用心学唱歌,不再动不动说告辞了。
【知识点】课外文言文阅读
【解析】【点评】参考译文:薛谭向秦青学习唱歌,还没有学完秦青的技艺,就以为学尽了,于是便告辞回家。秦青没有劝阻他,在城外大道旁给他送行,秦青打着节拍,高唱悲歌。那歌声使路边的树林都振动了,使空中的飞云也停住了。薛谭(听了后)便(向秦青)道歉并请求能返回(继续跟秦青学习唱歌),(从此)一辈子不再说回去的事了。文言文的学习要多读、多背,多积累文言字词。只要理解了文章的意思,所有的题目也就和现代文的阅读相同了,所以平时学习中要会背课文,还要懂得文章的意思。
12.考查文学常识的积累和背诵。本文选自《列子 汤问》,我们之前学过的课文《两小儿辩日》也出自于此。
故答案为:《两小儿辩日》
13.考查实词的理解,学弈的意思是学下棋,讴:唱歌,由此推想“学讴”的意思是:学唱歌。“响遏行云”的意思是:使空中的飞云也停住了。所以他的近义词应是:响彻云霄。
故答案为:学唱歌;响彻云霄
14.考查词语的理解。A、B、D正确;C.有误,辞:告辞。
故答案为: C
15.考查词语的解释。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的意思是:薛谭向秦青学习唱歌,还没有学完秦青的技艺,就以为学尽了,于是便告辞回家。故断句为: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
故答案为:D
16.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①从“自谓尽之”可知,他认为自己已经掌握了秦青的所有本领。
②从“扶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可以看出老师的唱功了得,薛谭意识到自己的不足。才要求回来。
③从《薛谭学讴》这个故事说明了学习必须虚心,持之以恒,不能骄傲自满。一个人有了成绩不能骄傲,要谦虚
故答案为:正确;错误;正确
17.考查人物的形象。从“薛谭乃谢,求反”可以看出薛谭是一个知错就改的人。
故答案为:虽然薛谭骄傲自满,但他热爱音乐,知错就改,继续跟着秦青用心学唱歌,不再动不动说告辞了。
【答案】18.B;A;E;C
19.中年汉子摔倒;众人买月饼;“我”吃月饼;众人买月饼;众人买了破碎的月饼,只为帮助这位中年汉子渡过难关,让我感受到了大家的善良;善良的味道;C;D
20.C
21.人心;赠人玫瑰,手有余香
22.首尾呼应,表达了“我”对大家善良的赞美之情,深化了文章主题。
23.给予是快乐的,关爱让我们体会到人间的温暖,生活因关爱而美丽。
【知识点】课内现代文阅读
【解析】【点评】这篇文章写了一个腿有残疾的卖月饼的中年汉子在雨中摔倒,月饼滚落,人们纷纷伸出友爱之手,扶起中年汉子并且买了他的月饼的故事,赞美了人间的温情。阅读分析题目是小学语文中高年级的常见题型,考查了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完成时要认真阅读短文,了解短文内容及所表达的主题后,再结合后面的问题分析解答。
18.考查了对词语的选择。第一空根据前面的主语“小雨”和后面的“无声”可知,应填“淅淅沥沥”。第二空根据“欣赏着”及“滋润了我的心田”的语境,应填“细雨霏霏”。第三空结合“两颗大大的泪珠”的本体和“像”这个比喻词可知,应填“晶莹的露珠”。第四空根据与“有节奏的滴答声”的照应可知,应填“滴滴答答”。
故答案为:B;A;E;C
19.考查概括情节、进行评价、拟写标题、分析人物心情的能力。①阅读短文可知,文章第①自然段写“我”在小巷漫步,第②自然段写中年汉子摔倒,第③自然段写月饼滚落一地,众人拾月饼并安慰汉子,第④自然段写众人买月饼,第⑤自然段写看到众人的善意,“我”深受感动。结合文意,写出最让你感动的情节,语句通顺,言之有理即可。②文章围绕下雨天,众人帮汉子拾月饼、买月饼等展开,故题目可为“雨中的月饼”。③中年汉子摔倒了,月饼也滚落一地,他的心情是沮丧、低落的;后面众人帮拾月饼、买月饼,中年汉子十分感动,心情是感动、喜悦的。“我”在雨中漫
步,看到众人的善良,心情是越来越感动的。
20.考查对画线句子的理解。A.正确。B.有误。联系上下文可知,汉子“蹒跚地走了”的原因是腿有点儿残疾,故B项错误。C.有误。文中两处画线句子中的动作描写,“他小心翼翼地撑着身子要站起来,腿却不听使唤地颤抖着,一次又一次,却都伴随着轻微的磕碰声失败了”说明中年汉子摔得比较严重;“他挑起担子,蹒跚地走了。这时大家才发现他腿有点儿残疾”,作者此处动作描写的用意在于钦佩中年汉子,不是让读者同情中年汉子的遭遇。
故答案为:C
21.考查补写句子的和联想诗句或谚语的能力。结合前文人们的热心行为及“我咬了口月饼,甜蜜留在心底”的语境可知,破碎的是月饼,圆满的是人心。文中人们的行为,让人想到的诗句或谚语如:予人玫瑰,手有余香。合乎语境即可。
故答案为:人心 ;予人玫瑰,手有余香。
22.考查对开头结尾特点及作用的理解。文章以描写小雨开头和结尾,首尾呼应,使结构更严谨,点明了文章的主旨,升华了文章主题。
故答案为:首尾呼应,表达了“我”对大家善良的赞美之情,深化了文章主题。
23.考查对文章主旨的理解。语句通顺,言之有理即可。示例:目睹整件事后“我”深受感动,感动于大家对中年汉子的帮助,感动于大家的善良,同时也感动于有点儿残疾的中年汉子自力更生的精神。
故答案为:给予是快乐的,关爱让我们体会到人间的温暖,生活因关爱而美丽。
【答案】24.正确;错误;错误
25.童心向党·红色故事润心田;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内容梗概;小英雄雨来完成了的重要任务
【知识点】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解析】【点评】本阅读由三则材料组成。材料一介绍了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的事件、地点和重要内容。材料二介绍了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庆祝活动标识的组成。材料三是长兴某小学举行“童心向党·红色故事润心田”主题读书活动的海报,主要介绍了活动的主题、时间、地点、主持人、图书的内容梗概等信息。海报这一名称,最早起源于上海,是一种常见的宣传方式。正规的海报中通常包括活动的性质、主办单位、时间、地点等内容,多用于影视剧和新品宣传中,利用图片、文字、色彩、空间等要素进行完整的结合,以恰当的形式向人们展示出宣传信息。
24.本题考查理解材料内容。由句子“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2021年3月24日,中共中央宣传部发布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庆祝活动标识”可知,①正确。由句子“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最后一天的会议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的游船上举行”可知,②错误。由句子“标识由党徽、数字“100”“1921”“2021”和56根光芒线组成”可知,③错误。
故答案为:①正确;②错误;③错误
25.①本题考查提取信息。第一空可由“长兴某小学举行了以“童心向党 红色故事润心田”为主题的读书活动”得出答案,第二空可由“为了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得出答案。②本题考查提取信息和语言表达能力。由材料三可知,要了解故事内容,可由阅读海报中的“内容梗概”部分。第二空答案不唯一,选择这本书中自己感兴趣的内容与同学交流即可。
故答案为:①童心向党 红色故事润心田 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②内容梗概 雨来的英勇无畏、聪明机智
26.【答案】端午节
在我国那么多的传统节日中,我最喜欢的是端午节,因为在那天,我们可以包粽子、吃粽子。
一年一度的端午节到了,我的爷爷和奶奶就会包起又香又甜的粽子。过程可有趣啦!只见他们先取一片宽大的粽叶,卷成一个圆锥状,然后在圆锥的筒中装入一些糯米,放入红枣,再放入一些糯米,然后上部的粽叶向下折,直到完全盖住开口为止;顺着三角的边将所有粽叶都折好,最后,用线绳将粽子绑扎结实即可。放入锅里煮熟,就能吃到甜甜的粽子了。南方人还会在粽子里包
上瘦肉。
在端午节的那天,我们不仅吃粽子,还会在门上挂上艾草,在小孩的额头上涂上雄黄,以此赶走蚊子,还会佩戴香囊。据我所知,端午节与中秋节、春节、清明节并称为中国的四大传统节日。传说,屈原是为楚王干活的人,楚王非常喜欢屈原,而楚王身边的大臣们却非常嫉妒屈原,就经常在楚王面前说屈原的坏话,楚王也就开始疏远屈原,最后屈原所在的楚国灭亡了,屈原觉得没有了祖国,他活着也没有意思,就跳江自杀了。江里有吃肉的鱼虾,人们为了不让那些鱼虾吃掉屈原的尸体,就往江里扔粽子。
我要向屈原学习,长大以后也要向屈原一样爱国。
【知识点】叙事类作文
【解析】【分析】本题为自命题的叙事作文,选一个传统节日,写一篇习作,介绍下家乡的习俗。想想自己喜欢什么节日,哪个节日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选择你最想表达的去写。写作时切忌平铺直叙,记流水帐。注意详略得当,把印象最深刻的内容作为重点,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亲身经历的主要部分记叙下来,可采用点面结合的方法。同时要写出特定节日的特点或风俗习惯。
【点评】本文小作者记叙了自己家中过端午节的事,内容具体,语句通顺,写出了对端午节的喜爱,是一篇不错的习作。
1 / 1浙江省湖州市长兴县2020-2021学年六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测试试卷
一、选择题。
1.(2021六下·长兴期末)下列加点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
A.花圃(pú) 徘徊(huái) 头涔涔(cén) 锲(qì)而不舍
B.笨拙(zhuō) 抽噎(yē) 白云观(guàn) 翻箱倒(dǎo)柜
C.甘蔗(zhā) 瘦削(xuē) 甜腻腻(nì) 焉(yān)知非福
D.石蕊(ruǐ) 妩(fǔ)媚 间(jiàn)隔 万象更(gēng)新
【答案】B
【知识点】字音
【解析】【分析】A项错误,“圃”的意思是种植蔬菜、瓜果、花草等的园地,读音为“pǔ”。“锲”的意思是雕刻,读音为“qiè”。
B项正确。
C项错误,“蔗”的意思是甘蔗,读音为“zhè”,在词语“甘蔗”中读轻声。
D项错误,“”的意思是形容女子、花木等姿态美好可爱,读音为“wǔ”。
故答案为:B
【点评】考查了选择正确的读音。要注意平翘舌的发音及声调的不同,这样才能选择正确的读音;字音是和词义联系起来的,也可结合词义来辨析。
2.(2021六下·长兴期末)下面哪组词语书写全部正确?( )
A.慷慨 鞭炮 不可思议 技高一筹
B.拨弄 头晕目眩 忘呼所以 别出心裁
C.坚难 防御 蜂拥而至 汹涌澎湃
D.僻静 天涯海角 司空见贯 暴露无疑
【答案】A
【知识点】词形辨析
【解析】【分析】A.正确。
B.有误,忘乎所以:形容由于过度兴奋或骄傲自满而忘记事理常情。故“忘呼所以”的“呼”错误。
C.有误,艰难:艰辛而困难。故“坚难”的“坚”错误。
D.有误,司空见惯:指某事物常见,不觉得奇怪。故“司空见贯”的“贯”错误。暴露无遗:指某物显现出来,完全没有遗留。故“暴露无疑”的“疑”错误。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辨析错别字的能力,根据平时所学生字及平时的积累,结合具体词义,对每个词中的字进行分析完成即可。
3.(2021六下·长兴期末)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为是其智弗若与
B.及其日中如探汤 赴汤蹈火
C.送鲍浩然之浙东 锺子期听之
D.孰为汝多知乎 路遥知马力
【答案】B
【知识点】字义
【解析】【分析】A.不同,句意分别为:虽然和前一个人一起学棋,但棋艺不如前一个人好。难道是因为他的智力不如前一个人吗?第一个“与”意思是和。第二个“与”同“欤”,语气词。
B.相同,“汤”都是热水。
C.不同,句意分别为:宋鲍浩然去浙东。锺子期听了伯牙弹的曲子。第一个“之”意思是去,到。第二个“之”意思是弹奏的曲子。
D.不同,句意分别为:谁说你知识渊博呢?指的是路途遥远才能知道马的脚力好赖。第一个“知”同“智”。第二个“知”意思是知道。
故答案为:B
【点评】考查了文言字词的翻译,在正确翻译文言语句的基础上把握文言字词的意思,做此题根据句意回顾所学认真作答即可。
4.(2021六下·长兴期末)根据字典的义项,“置身事外、置办、置之脑后”中“置”的意思依次是( )
置( *寘) zhì 放,搁,摆:~于桌上|~之不理|~若周闻。 设立,装设:装~电话。 购买:~地|新~了一些家具|~了一身衣裳。
A.①③② B.①③① C.①②③ D.①③③
【答案】B
【知识点】字义
【解析】【分析】考查字词意思。“置身事外”把自己放在事情之外,一点也不关心。“置”放的意思。故选①。“置办”有购买的意思。“置”是购买。故选③。“置之脑后”放在一边不再想起。形容极不重视。“置”放的意思。故选①。
故答案为:B
【点评】查字典常用的三种方法是:部首查字法、音序查字法和数笔画查字法。如果很容易确定部首,但不确定读音就可以用部首查字法;如果知道读音,但不会写这个字,就用音序查字法;如果是独体字就用数笔画查字法。
5.(2021六下·长兴期末)下列诗句中的“传统节日”排在一年最前面的一项是( )
A.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B.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C.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D.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
【答案】B
【知识点】古诗词运用
【解析】【分析】A.句意:中秋的月光照射在庭院中,地上好像铺上了一层霜雪那样白,树上的鸦雀停止了聒噪,进入了梦乡。夜深了,清冷的秋露悄悄地打湿庭中的桂花。写的是中秋节。
B.句意:暮春时节,长安城处处柳絮飞舞、落红无数,寒食节东风吹拂着皇家花园的柳枝。写的是寒食节。
C.句意:远远想到兄弟们身佩茱萸登上高处,也会因为少我一人而生遗憾之情。写的是重阳节。
D.句意:七夕晚上,望着碧蓝的天空,就好像看见隔着“天河”的牛郎织女在鹊桥上相会。写的是七夕节。
按照时间顺序应该是:寒食节、七夕、中秋节、重阳节。
故答案为:B
【点评】考查了传统节日、诗歌翻译,中国传统节日,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6.(2021六下·长兴期末)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大火很快蔓延开来,千钧一发之际,消防员勇敢地冲进火海,抱出了小孩。
B.张爷爷人品好,工作好,是我们小区德高望重的老人,大家都很尊敬他。
C.黄昏时分,巷子里的老人们在下棋。他们聚精会神,仿佛方寸之间就是全部人生。
D.《汤姆·索亚历险记》中的印江·乔埃最终饿死在藏宝藏的山洞里,真是死得其所。
【答案】D
【知识点】成语运用
【解析】【分析】A、B、C使用恰当。
D.不恰当,死得其所:形容死得有意义、有价值。与语境不相符。
故答案为:D
【点评】平时要注意成语的积累,注意理解成语的意思并分类记忆,并要学以致用。
7.(2021六下·长兴期末)与“”过了二十三,大家就更忙了,春节眨眼就到了啊”这句话修辞手法相同的是( )
A.到年底,蒜泡得色如翡翠,醋也有了些辣味,色味双美。
B.世界上还有几个刷种在演小时是没有舞台的呢?
C.美食节一开幕广场就被堵得水泄不通。
D.水渠里流水源潺树上嫩芽满枝,小鸟在耳边欢唱。
【答案】C
【知识点】修辞手法辨析
【解析】【分析】例句是一个夸张句,用“眨眼就到了”来描述时间过得快。A.这是比喻句,把“蒜色”比喻为“翡翠”。B.这是反问句,用反问的语气表达肯定的意思。
C.这是夸张句,用“水泄不通”描述广场上的人多。
D.这是拟人句,赋予“小鸟”人的特点。
故答案为:C
【点评】考查修辞方法的解析和运用,首先要了解常见的修辞方法有比喻、拟人、夸张、排比、设问、反问等,然后通读整句,了解句意,抓住关键信息,辨析所用的修辞方法。
8.(2021六下·长兴期末)制作成长纪念册时,杉杉采用“栏目式”进行整理分类(如下图)。杉杉准备在第一栏放人
学校的基本介绍。下列栏目名称最适合的一项是( )
?——同窗情深——师恩难忘——成长足迹
A.多彩生活 B.校园风光 C.园中故事 D.校园印象
【答案】D
【知识点】自我介绍
【解析】【分析】结合“第一栏放入学校的基本介绍”可知,“校园印象”最适合。
故答案为:D
【点评】考查了体会文章的主题。主题是作者在文章中通过各种材料所表达的中心意思。它贯穿着文章的“全部内容”,体现着作者写作的主要意图,包含着作者对文章中反映的客观事物的基本认识、理解和评价。
二、下列说法是否正确,用“正确”“错误”表示。
9.(2021六下·长兴期末)下列说法是否正确,用“正确”“错误”表示。
(1)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赵孟颍被称为我国楷书四大家。柳公权的楷书点画棱角分明,结构精妙,下图是他的作品《玄秘塔碑》(局部)。
(2)本学期《快乐读书吧》)推荐了四本外国名著。其中“大海中的白银”渡鸦像一张写字台”这些不可思议的情节都出自《骑鹅旅行记》。
(3)“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这两句诗表达了不一样的人生志向。
(4)在班级辩论赛中,正方围绕“开卷有益”这个观点,引用名言“常将有日思无日,莫把无时当有时”,为自己的观点提供了有力的论据,增强了说服力。
【答案】(1)错误
(2)错误
(3)正确
(4)错误
【知识点】辩论讨论;文章主旨理解;书法作品
【解析】【分析】(1)上图是赵孟頫的《三门记》;错误。
(2)《骑鹅旅行记》讲述的小男孩尼尔斯顽皮透顶,特别喜欢虐待小动物,结果被小狐仙变成像大拇指般大小的故事。神奇的是,尼尔斯能够听懂任何动物的语言。因为尼尔斯曾经捉弄过许多小动物,所以被动物们疯狂追赶。尼尔斯为了逃避动物们的追逐,爬到家鹅的身上,没想到家鹅神奇地飞上天,与大雁们一起旅行,于是尼尔斯又开始了漫长的骑鹅旅行。“大海中的白银”这个不可思议的情节就出自这部小说。”“渡鸦像张写字台”是小说《爱丽丝漫游奇境》。
(3)“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这句诗出自唐代诗人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诗句的意思是:洛阳的亲友如果问起我的情况,你就说我 的心像玉壶里的冰那样晶莹纯洁。后用来表达一种淡泊名利、志趣高洁的胸怀。诗人以“冰心玉壶”自喻,表明自己光明磊落、清廉自守、表里如一。“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这两句出自清代画家郑燮的《竹石》,意思是经历无数磨难和打击身骨仍坚劲,任凭你刮酷暑的东南风,还是严冬的西北风。《竹石》是一首寓意深刻的题画诗,表面写竹,其实是写人,诗中的劲竹象征了诗人面对种种艰难困苦,宁折不弯,决不向任何恶势力屈服的品格,和不肯与黑暗社会同流合污的铮铮傲骨。这两句诗表达了不一样的人生志向。
(4)开卷有益:读书就有好处。“常将有日思无日,莫把无时当有时”意思是日子好了要常想想以前贫困的时候,生活困顿时不要像以前富裕时那样铺张浪费。这句名言和观点无关。故题干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1)错误;(2)错误;(3)正确;(4)错误
【点评】(1)考查了文学及文化常识,书法是以汉字为基础、用毛笔书写的、具有四维特征的抽象符号艺术,它体现了万事万物的“对立统一”这个基本规律又反映了人作为主体的精神、气质、学识和修养。答题的关键是熟知书法常识,根据自己的积累作答。
(2)考查了对课外阅读的掌握情况,课外阅读是对语文课堂学习的有效补充,通过阅读,可增长知识,提高阅读水平。
(3)考查了诗歌的思想感情,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感情包括概括诗歌的主旨,简析作品的政治意义、思想意义、人生意义,赏析作者的生活情趣、审美情趣和艺术风格,分析诗歌的意境等。
(4)考查了名言警句的积累,名言警句,是指一些名人说的、写的、历史纪录的、经过实践所得出的结论或建议,以及警世的比较有名的言语。名言警句易于流传。
三、根据语境,读拼音写词语。
10.(2021六下·长兴期末)根据语境,读拼音写词语。
(1)局势越来越yán jùn ,运粮的车队接二连三遭到敌人的qīn xí 。为bì miǎn 再遭损失,指导员只得改变行进的路线。
(2)人山洞后,警察们发现这里与山民描述的情况jié rán bù tóng 。每个人都quán
shén guàn zhù 找寻着,最后还是警官小刘jiàn wēi zhī zhù ,找到破案的关键。
【答案】(1)严峻;侵袭;避免
(2)截然不同;全神贯注;见微知著
【知识点】看拼音写汉字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词语的拼写能力。解答本题,首先读一读拼音,知道要写什么词语,然后写出正确的词语,写完后读一读,看看是否正确。注意掌握生字的结构和易错点。书写时要注意“峻、侵袭、避、截、微、著”容易写错。书写时要注意这些字的笔画、结构。要做到规范、正确和美观。
故答案为:严峻;侵袭;避免;截然不同;全神贯注;见微知著;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文中重点词语的正确书写。平时读书,写作时要注意区别同音字、形近字。
四、按要求填空。
11.(2021六下·长兴期末)按要求填空。
(1)“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面对时光的流逝,朱自清发出了疑问:“你聪明的,告诉我, ?"”苏轼却一反这种感伤之调,发出了“ ?门前流水尚能西!”的激励之语。那我们呢?请你借用诗句或名言警句,写一写自己对时间的态度: 。
(2)人固有一死,或 ,或 。无论 的李大钊,还是 的董存瑞,他们的死都是有意义的,值得我们]缅怀。
【答案】(1)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谁道人生无再少;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2)重于泰山;轻于鸿毛;坚贞不屈,视死如归;为国捐躯,英勇无畏
【知识点】格言、名言;古诗词填空
【解析】【分析】(1)“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这句话选自《匆匆》。“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出自宋代诗人苏轼的《浣溪沙 游蕲水清泉寺》。我想借用宋代诗人岳飞的《满江红》中的诗句“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表达我珍惜时间的人上态度。
(2)“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出自写史记的司马迁的《报任安书》,意思是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所不同,有的比泰山还重,有的比鸿雁的毛还轻。无论是《十六年前的回忆》一文中英勇就义的李大钊,还是《金色的鱼钩》一文中长征途中舍己为人的老班长,他们的死都是有意义的,值得我们缅怀。
故答案为:(1)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谁道人生无再少; 休将白发唱黄鸡;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2)重于泰山 ;轻于鸿毛 ;英勇就义; 舍己为人。
【点评】本题考查了古诗文默写。学生平时在学习的过程中就要对诗歌内容加强记忆,尤其是文中的重要语句。
五、阅读(40分)
(2021六下·长兴期末)文言文阅读。
薛谭学讴(ōu)
薛谭学讴于秦青①,未穷②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秦青弗止,饯于郊衢,扶节③悲歌,声振林木,响遏④行云。薛谭乃谢求反,终身不敢言归。
——选自《列子·汤问》
[注释]①泰青:传说中秦国善于唱歌的人。②穷:尽、完。这里指学完。③扶节;打着节拍。④遏:阻止。
12.本文选自《列子·汤问》,我们之前学过的课文 也出自于此。
13.根据学过的小古义《学弈》推想出“学讴"的意思是 。“响遏行云”的近义词是 。
14.下面加点词语意思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未穷青之技(没有) B.自谓尽之(以为,认为)
C.遂辞归(推辞) D.秦青弗止(没有,不)
15.下列句子中朗读节奏划分合理的一项是( )。
A.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
B.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
C.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
D.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
16.下列说法是否正确,用“正确”“错误”表示。
①薛谭要回家的原因是他认为自己已经掌握了秦青的所有本领。
②文中的薛谭后来又回来了,是因为他要感谢老师。
③这则文言文告诉我们学习永无止境,必须虚心,持之以恒。
17.每个人都是立体的,多面的,评价人物时角度也不能太单一。请你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你看到的薛谭是一个怎样的人,并说说理由。
【答案】12.《两小儿辩日》
13.学唱歌;响彻云霄
14.C
15.D
16.正确;错误;正确
17.虽然薛谭骄傲自满,但他热爱音乐,知错就改,继续跟着秦青用心学唱歌,不再动不动说告辞了。
【知识点】课外文言文阅读
【解析】【点评】参考译文:薛谭向秦青学习唱歌,还没有学完秦青的技艺,就以为学尽了,于是便告辞回家。秦青没有劝阻他,在城外大道旁给他送行,秦青打着节拍,高唱悲歌。那歌声使路边的树林都振动了,使空中的飞云也停住了。薛谭(听了后)便(向秦青)道歉并请求能返回(继续跟秦青学习唱歌),(从此)一辈子不再说回去的事了。文言文的学习要多读、多背,多积累文言字词。只要理解了文章的意思,所有的题目也就和现代文的阅读相同了,所以平时学习中要会背课文,还要懂得文章的意思。
12.考查文学常识的积累和背诵。本文选自《列子 汤问》,我们之前学过的课文《两小儿辩日》也出自于此。
故答案为:《两小儿辩日》
13.考查实词的理解,学弈的意思是学下棋,讴:唱歌,由此推想“学讴”的意思是:学唱歌。“响遏行云”的意思是:使空中的飞云也停住了。所以他的近义词应是:响彻云霄。
故答案为:学唱歌;响彻云霄
14.考查词语的理解。A、B、D正确;C.有误,辞:告辞。
故答案为: C
15.考查词语的解释。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的意思是:薛谭向秦青学习唱歌,还没有学完秦青的技艺,就以为学尽了,于是便告辞回家。故断句为: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
故答案为:D
16.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①从“自谓尽之”可知,他认为自己已经掌握了秦青的所有本领。
②从“扶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可以看出老师的唱功了得,薛谭意识到自己的不足。才要求回来。
③从《薛谭学讴》这个故事说明了学习必须虚心,持之以恒,不能骄傲自满。一个人有了成绩不能骄傲,要谦虚
故答案为:正确;错误;正确
17.考查人物的形象。从“薛谭乃谢,求反”可以看出薛谭是一个知错就改的人。
故答案为:虽然薛谭骄傲自满,但他热爱音乐,知错就改,继续跟着秦青用心学唱歌,不再动不动说告辞了。
(2021六下·长兴期末)课内阅读。
________________
①小雨________,雨丝无声地洒在伞布上,又悄悄地跳在石板凳上。微风穿过小巷,飘来淡淡的香味。抬头望,谁家的玫瑰花盆忘收了,在墙头上红红地燃着,也许是主人有意为之,在这中秋夜让花香和大家共享吧。我在小巷里漫步,欣赏着________,好像也滋润了我的心田。
②“扑通”一声,我猛然扭身一看,是一位戴斗笠的中年汉子摔倒了。细密的雨雾中,他呆愣了一下,“哎”地叫唤了一声,似乎摔得有些疼了。他小心翼翼地直着身子要站起来,腿却不听使唤地颤抖着,一次又一次,却都伴随着轻微的磕碰声失败了。我和行人反应过来,匆匆走上前去扶起他。
③这时,人们才发现原来他的身旁还有一筐月饼,圆圆的月饼在石板路上滚落了一地。我们急忙围上去捡,月饼很快被拾到了筐中。那中年汉子十分沮丧,大家围上去,关切地询问,才知道原来他是给一家超市送货的。“还好,还好,没碎多少,没关系。”一位大妈松了口气说道。一位老大爷拍拍筐里的月饼说:“只是包装纸湿了点,干了就好了“……人们纷纷安慰他。善意伴着细雨,洒满小巷,那玫瑰仿佛更香了几许。
④可汉子还有些难过,不由得轻声叹息几声。这时一位大妈说:“这月饼落在咱小巷,我看呀,那是和咱小巷有缘分,过节了,家家都要买月饼,好月饼,还不是要咬碎下肚?不如大家买两斤。”大妈的建议很快得到了热烈响应,硬币的叮当声在小巷里格外优美而和谐。我也买了两斤玫瑰豆沙馅儿的。戴斗笠的汉子十分感动,向人群深深地鞠了一躬,两颗大大的泪珠落在石板上,像 。他挑起担子,蹒跚地走了。这时大家才发现他腿有点儿残疾。人群很快散去了,小巷又恢复了方才的平静。我咬了口月饼,甜蜜留在心底,破碎的是月饼,圆满的是________。
⑤我抬头一看,墙头的玫瑰宛如一簇燃烧的火焰,越发鲜艳迷人了,目送着人们离开的背影。小雨,________,那份人与人之间的善意,也仿佛伴着小雨轻快而有节奏的滴答声落进我的心底,从此岁月温馨芬芳。
18.联系上下文,请给文中的横线上选择合适的词语。
A.细雨霏霏 B.淅淅沥沥 C.滴滴答答 D.晶莹的露珠 E.展开的花瓣
19.根据短文内容,回答问题。
①用小标题概括主要情节。
“我”在雨夜漫步→ →众人拾月饼→ → →“我”深受感动
最让你感动的情节是 。
理由是 。
②请给本文取个合适的题目:
③下列图示比较适合表现中年汉子的心情的是 ;比较适合表现文中的“我”的心情的是 。
A.
B.
C.
D.
20.关于文中画横线的两个句子,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从“小心翼翼”“颤抖”这两个动词,可以看出汉子摔得很严重。
B.联系上下文,我知道汉子“蹒跚地走了”的原因是他摔伤了。
C.这两处动作描写让读者看到一个可怜的中年汉子,更加同情他的遭遇。
21.根据你的理解,请补充第④自然段:“我咬了口月饼,甜蜜留在心底,破碎的是月饼,圆满的是; ”文中人们的行为,让你想到的诗句或谚语是 。
22.选文开头与结尾有什么特点?说说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23.假如你就是文中的“我”,记者想请你即兴发表目睹整件事后的感言,你会怎么说呢?请写下来。
【答案】18.B;A;E;C
19.中年汉子摔倒;众人买月饼;“我”吃月饼;众人买月饼;众人买了破碎的月饼,只为帮助这位中年汉子渡过难关,让我感受到了大家的善良;善良的味道;C;D
20.C
21.人心;赠人玫瑰,手有余香
22.首尾呼应,表达了“我”对大家善良的赞美之情,深化了文章主题。
23.给予是快乐的,关爱让我们体会到人间的温暖,生活因关爱而美丽。
【知识点】课内现代文阅读
【解析】【点评】这篇文章写了一个腿有残疾的卖月饼的中年汉子在雨中摔倒,月饼滚落,人们纷纷伸出友爱之手,扶起中年汉子并且买了他的月饼的故事,赞美了人间的温情。阅读分析题目是小学语文中高年级的常见题型,考查了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完成时要认真阅读短文,了解短文内容及所表达的主题后,再结合后面的问题分析解答。
18.考查了对词语的选择。第一空根据前面的主语“小雨”和后面的“无声”可知,应填“淅淅沥沥”。第二空根据“欣赏着”及“滋润了我的心田”的语境,应填“细雨霏霏”。第三空结合“两颗大大的泪珠”的本体和“像”这个比喻词可知,应填“晶莹的露珠”。第四空根据与“有节奏的滴答声”的照应可知,应填“滴滴答答”。
故答案为:B;A;E;C
19.考查概括情节、进行评价、拟写标题、分析人物心情的能力。①阅读短文可知,文章第①自然段写“我”在小巷漫步,第②自然段写中年汉子摔倒,第③自然段写月饼滚落一地,众人拾月饼并安慰汉子,第④自然段写众人买月饼,第⑤自然段写看到众人的善意,“我”深受感动。结合文意,写出最让你感动的情节,语句通顺,言之有理即可。②文章围绕下雨天,众人帮汉子拾月饼、买月饼等展开,故题目可为“雨中的月饼”。③中年汉子摔倒了,月饼也滚落一地,他的心情是沮丧、低落的;后面众人帮拾月饼、买月饼,中年汉子十分感动,心情是感动、喜悦的。“我”在雨中漫
步,看到众人的善良,心情是越来越感动的。
20.考查对画线句子的理解。A.正确。B.有误。联系上下文可知,汉子“蹒跚地走了”的原因是腿有点儿残疾,故B项错误。C.有误。文中两处画线句子中的动作描写,“他小心翼翼地撑着身子要站起来,腿却不听使唤地颤抖着,一次又一次,却都伴随着轻微的磕碰声失败了”说明中年汉子摔得比较严重;“他挑起担子,蹒跚地走了。这时大家才发现他腿有点儿残疾”,作者此处动作描写的用意在于钦佩中年汉子,不是让读者同情中年汉子的遭遇。
故答案为:C
21.考查补写句子的和联想诗句或谚语的能力。结合前文人们的热心行为及“我咬了口月饼,甜蜜留在心底”的语境可知,破碎的是月饼,圆满的是人心。文中人们的行为,让人想到的诗句或谚语如:予人玫瑰,手有余香。合乎语境即可。
故答案为:人心 ;予人玫瑰,手有余香。
22.考查对开头结尾特点及作用的理解。文章以描写小雨开头和结尾,首尾呼应,使结构更严谨,点明了文章的主旨,升华了文章主题。
故答案为:首尾呼应,表达了“我”对大家善良的赞美之情,深化了文章主题。
23.考查对文章主旨的理解。语句通顺,言之有理即可。示例:目睹整件事后“我”深受感动,感动于大家对中年汉子的帮助,感动于大家的善良,同时也感动于有点儿残疾的中年汉子自力更生的精神。
故答案为:给予是快乐的,关爱让我们体会到人间的温暖,生活因关爱而美丽。
(2021六下·长兴期末)非连续性文本。
材料一: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最后一天的会议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的游船上举行。党的一大确定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1938 年5月,毛泽东提出把7月1日作为党的诞生纪念日。
材料二:2021年3月24日,中共中央宣传部发布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庆祝活动标识。标识由党徽、数字“100”“1921”“2021”和56根光芒线组成,生动展现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艰苦奋斗的百年光辉历程。
材料三:为了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2021年6月,长兴某小学举行了以“童心向党·红色故事润心田”为主题的读书活动,并开展了读书交流。
童心向党·红色故事润心田 《小英雄雨来》读书交流会 时间:6月5日(周六)上午 9:00 地点:学校报告厅 主持:601班. 丁芸 内容梗概:是中国作家管桦的一部中篇小说。讲述了在抗日战争中,冀东怀乡河两岸的百姓都以自己的方式为保卫祖国家园与日本鬼子进行顽强的斗争。少年儿童雨来带领一群孩子站岗放哨、为八路军送信、带路……完成了多项重要任务,最终如愿参加了游击队。一个个故事中一位英勇无畏、聪明机智的小英雄形象跃然纸上。
24.仔细阅读材料,判断对错,用“正确”“错误”表示。
①中国共产党成立于1921年,到2021年刚好是建党100周年。
②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全程都在上海召开。
③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庆祝活动标识由党徽、数字“100"“1921"2021”和56组成。
25.阅读材料三,完成练习。
①长兴某小学发起的读书活动的主题是 ,目的是 。
②小王很想知道《小英雄雨来》这本书主要讲了什么内容,但又没有时间去现场参加读书交流会,他可以通过阅读海报上的 来了解故事。假如你也去参加这次读书交流会,你会选择这本书中哪个话题交流读书心得呢?
【答案】24.正确;错误;错误
25.童心向党·红色故事润心田;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内容梗概;小英雄雨来完成了的重要任务
【知识点】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解析】【点评】本阅读由三则材料组成。材料一介绍了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的事件、地点和重要内容。材料二介绍了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庆祝活动标识的组成。材料三是长兴某小学举行“童心向党·红色故事润心田”主题读书活动的海报,主要介绍了活动的主题、时间、地点、主持人、图书的内容梗概等信息。海报这一名称,最早起源于上海,是一种常见的宣传方式。正规的海报中通常包括活动的性质、主办单位、时间、地点等内容,多用于影视剧和新品宣传中,利用图片、文字、色彩、空间等要素进行完整的结合,以恰当的形式向人们展示出宣传信息。
24.本题考查理解材料内容。由句子“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2021年3月24日,中共中央宣传部发布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庆祝活动标识”可知,①正确。由句子“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最后一天的会议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的游船上举行”可知,②错误。由句子“标识由党徽、数字“100”“1921”“2021”和56根光芒线组成”可知,③错误。
故答案为:①正确;②错误;③错误
25.①本题考查提取信息。第一空可由“长兴某小学举行了以“童心向党 红色故事润心田”为主题的读书活动”得出答案,第二空可由“为了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得出答案。②本题考查提取信息和语言表达能力。由材料三可知,要了解故事内容,可由阅读海报中的“内容梗概”部分。第二空答案不唯一,选择这本书中自己感兴趣的内容与同学交流即可。
故答案为:①童心向党 红色故事润心田 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②内容梗概 雨来的英勇无畏、聪明机智
六、习作(30分)
26.(2021六下·长兴期末)近日,学校开展“走近传统节日”综合实践活动。同学们通过访谈了解人们对传统节日的看法:有人说,跟以前比,现在“节”的味道越来越淡了;有人说,能跟亲人团聚,过“节”就是最有意义的;也有人说踏青、吃元宵、舞龙舟……满满的节日仪式感,现在的“节”更有味儿……看这些,你有何感想?是否勾起你的一些回忆呢?
提示:请你围绕传统节日里的所见、所闻、所感完成一篇习作。
要求:①题目自拟;②根据表达需要,抓住重点来写;③把印象深刻的内容写具体,表达真情实感;④书写工整,不少于400字。不出现真实校名和姓名。
【答案】端午节
在我国那么多的传统节日中,我最喜欢的是端午节,因为在那天,我们可以包粽子、吃粽子。
一年一度的端午节到了,我的爷爷和奶奶就会包起又香又甜的粽子。过程可有趣啦!只见他们先取一片宽大的粽叶,卷成一个圆锥状,然后在圆锥的筒中装入一些糯米,放入红枣,再放入一些糯米,然后上部的粽叶向下折,直到完全盖住开口为止;顺着三角的边将所有粽叶都折好,最后,用线绳将粽子绑扎结实即可。放入锅里煮熟,就能吃到甜甜的粽子了。南方人还会在粽子里包
上瘦肉。
在端午节的那天,我们不仅吃粽子,还会在门上挂上艾草,在小孩的额头上涂上雄黄,以此赶走蚊子,还会佩戴香囊。据我所知,端午节与中秋节、春节、清明节并称为中国的四大传统节日。传说,屈原是为楚王干活的人,楚王非常喜欢屈原,而楚王身边的大臣们却非常嫉妒屈原,就经常在楚王面前说屈原的坏话,楚王也就开始疏远屈原,最后屈原所在的楚国灭亡了,屈原觉得没有了祖国,他活着也没有意思,就跳江自杀了。江里有吃肉的鱼虾,人们为了不让那些鱼虾吃掉屈原的尸体,就往江里扔粽子。
我要向屈原学习,长大以后也要向屈原一样爱国。
【知识点】叙事类作文
【解析】【分析】本题为自命题的叙事作文,选一个传统节日,写一篇习作,介绍下家乡的习俗。想想自己喜欢什么节日,哪个节日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选择你最想表达的去写。写作时切忌平铺直叙,记流水帐。注意详略得当,把印象最深刻的内容作为重点,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亲身经历的主要部分记叙下来,可采用点面结合的方法。同时要写出特定节日的特点或风俗习惯。
【点评】本文小作者记叙了自己家中过端午节的事,内容具体,语句通顺,写出了对端午节的喜爱,是一篇不错的习作。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