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点3 正午太阳高度
(2021·山东地理)某日,小李在某地(110°E,40°N)广场游玩时,发现广场平面图中的指向标模糊不清(图a)。他通过观测广场石柱影子的长度和方向(图b),确定了平面图的指向标。据此完成1~2题。
1.该广场平面图的指向标应该是图c中的( )
A.① B.② C.③ D.④
2.一周后的相同时刻,小李再次测量发现该石柱的影长变长,则第二次观测日期可能在( )
A.2月16日前后 B.5月8日前后 C.8月20日前后 D.11月10日前后
答案 1.B 2.C
解析 第1题,正北方向指向标可以根据当地地物的影子朝向确定。北京时间12:10对应110°E的地方时是11:30,此时太阳在南偏东一点,地物影子应该是北偏西一点。图中石柱影子在左侧,即左侧方向是北偏西,正北方向应该是②所示的方向,选B。第2题,石柱影长一周后变长意味着太阳直射点正在远离该地,小李位于40°N,意味着太阳直射点是向南方移动,排除A、B。地方时11:30的情况下,图中石柱高度6.6 m,影长3.2 m,太阳高度角远大于45°(6.6/3.2≈2.06;tan64°≈2.05,太阳高度角约64°),正午的太阳高度角应更大一些,说明太阳直射点与小李所在的纬度差不足40°,即直射北半球,选C。
1.正午太阳高度分布及变化规律
(1)分布看“远近”——远小近大
距离直射点所在的纬度越近,正午太阳高度越大;距离直射点所在的纬度越远,正午太阳高度越小。
(2)变化看“移动”——来增去减
太阳直射点向某地所在的方向移来时,该地的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增大;太阳直射点远离某地移去时,该地的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减小。
(3)位置看“数值”——90°的出现
2.正午太阳高度的应用
(1)确定太阳直射点所在地地方时为12时。
(2)求出当地的纬度(根据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公式)。
(3)确定房屋的朝向:北回归线以北的地区,正午时太阳位于南方,房屋朝向南方;南回归线以南的地区相反。
(4)确定日期、日影长短及方向:太阳直射点上,正午时物体的影子缩短为零;正午太阳高度越大,日影越短,反之越长。正午是一天中日影最短的时刻,日影永远朝向背离太阳的方向,如北回归线以北地区,正午日影永远朝向北方(北极点除外),南回归线以南地区,正午日影永远朝向南方(南极点除外),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地区,正午日影有南、北朝向的变化。
(5)确定楼间距、楼高:为了使各楼层都有良好的采光,楼与楼之间应当保持适当距离。
(6)太阳能热水器倾角的调整:为了更好地利用太阳能,应不断调整太阳能热水器与楼顶平面之间的倾角,使太阳光线与受热板垂直。
考向1 通过 “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考查“综合思维”
(2021·山东省日照市期末)王老师退休后选择了去生态宜居城市日照(35°N,118°E)居住。9月23日这天,他从①号楼出发,沿小区健康步道锻炼身体。据此完成1~2题。
1.该日5:58王老师发现自己的影子位于身前并与线路平行,则其所处位置及其前进方向是( )
A.甲向东 B.乙向南 C.丙向西 D.丁向北
2.该日王老师行进的过程中,发现某时刻身影长度与身高基本相等,该时刻约是( )
A.10:00 B.10:30
C.11:00 D.11:30
答案 1.C 2.C
解析 第1题,北京时间5:58,当地地方时约为5:50,接近9月23日当地日出时刻。该日为秋分日,日出正东方。依据图中超市位于小区东南,可判断乙方位为东方,王老师位于丙线路,前行方向为向西,日出时影子朝向西方,位于身前且与线路平行,C正确。第2题,身影长度与身高相等,说明此时太阳高度为45°。日照市纬度为35°N,9月23日太阳直射点位于赤道,则该日正午太阳高度为55°。因该日日出为地方时6时,且日出时太阳高度为0°,则从地方时6时至12时,6个小时太阳升高了55°,即每小时约升高9°,则太阳升高到45°时,当地时间约为11:00,C正确。
考向2 通过“正午太阳高度的应用”考查“区域认知”
(2021·山东济宁市期末)小区楼房建设规划中,为满足采光需求,理论上需要根据各地正午太阳高度的情况设计合理的楼间距。下图示意11月22日济宁市某小区楼房正午日影情况。据此完成3~4题。
3.从每年11月22日开始,正午阳光照射不到北楼二层住宅,这种情况大约持续( )
A.1个月 B.2个月 C.3个月 D.4个月
4.楼高相同情况下,下列四个城市中理论楼间距较济宁大的是( )
A.广州 B.上海
C.北京 D.杭州
答案 3.B 4.C
解析 第3题,该小区位于北回归线以北地区,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最小,影子最长;从每年11月22日开始,正午阳光照射不到北楼二层住宅,可知在冬至日前有1个月时间照射不到二层,可推出冬至日后也会有1个月的时间照射不到二层,因此这种情况大约持续2个月,B正确。第4题,正午太阳高度越小,影长越长,楼间距越大,四地相比只有北京比济宁纬度高,正午太阳高度比济宁小,楼间距较济宁大,C正确。
考点练
(2021·江苏盐城模拟)家住牡丹江市(45°N,130°E)的小明在网上晒出“自家住宅的户型平面图”(图甲)和“江边拍摄的日出图”(图乙),并记录到该日第一缕阳光照射到客厅的时间为9时40分(住宅楼前无遮挡)。读图完成1~3题。
1.图乙中被遮盖的日期,可能是( )
A.4月1日 B.7月1日
C.9月1日 D.11月1日
2.小明家前阳台的朝向最接近( )
A.南偏东 B.南偏西
C.正东方向 D.正南方向
3.小明通过测量得出该日当地正午太阳高度,其数值约为( )
A.22° B.32° C.45° D.55°
答案 1.D 2.B 3.B
解析 第1题,根据图乙中信息,当地日出时间为北京时间6时,则当地时间(130°E地方时)应为6:40,则昼长小于12小时,此时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故选D。第2题,该日第一缕阳光照射到客厅的时间为9时40分,则当地地方时为10时20分,由上题可知此时太阳应位于东南方,且此时阳光与阳台朝向近于垂直,故阳台的朝向应是南偏西,故选B。第3题,11月1日,太阳直射点位于10°S左右,该地正午太阳高度约为90°-(10°+45°)=35°,故选B。
(2021·山东滕州一中月考)下图所示是北欧的维京人航海时用来指引方向的工具。其原理为将木盘置于盛满水的木桶中,利用木棍影子的变化来确定方向(木棍的高度等于其与凹槽之间的距离)。据此回答4~5题。
4.某月,维京人在北欧海域向西南方向航行的过程中,木棍的正午影长基本没有变化。该月份最可能是( )
A.2月 B.5月 C.7月 D.12月
5.若该月份木棍的正午影子顶端恰好与凹槽重合,则航线的纬度范围约为( )
A.45°N~58°N B.54°N~60°N
C.58°N~66°N D.63°N~72°N
答案 4.C 5.C
解析 第4题,木棍的正午影长基本没有变化说明航船与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差基本不变。维京人在北欧海域向西南方向航行,因此太阳直射点一直南移。7月太阳直射点一直向南移,C正确。第5题,据“木棍的高度等于其与凹槽之间的距离”可知,正午太阳高度为45°,利用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公式可知,航船的纬度数与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之差为45°。因航船航行的时间为7月,太阳直射点的纬度范围大致为13°N~21°N(太阳直射点每月移动约8个纬度),则航线的纬度范围约为58°N~66°N,C正确。
(2021·重庆市1月适应性测试)农作物物候期与气候紧密相关。有学者研究了我国某种苹果两个主产地1996~2018年春季物候期的平均出现时间,结果如下图所示(图中数字表示距1月1日的天数)。据此完成6~7题。
6.山东福山与新疆阿克苏该种苹果树始花期的差异,表明春季阿克苏( )
A.升温更快 B.降水更少 C.温差更大 D.光照更弱
7.某天北京时间14:40左右,阿克苏某中学的同学到当地果园(80°E,41°N)开展户外劳动时发现苹果树刚好出芽。为了解光照强度,同学们计算出此时太阳高度约为( )
A.10° B.30° C.50° D.70°
答案 6.A 7.C
解析 第6题,影响果树始花期的主要因素为气温,温度高,热量充足,果树开花时间早。根据图中信息判断,新疆阿克苏地区苹果树始花期比山东福山早6天,说明自1月1日以后,新疆阿克苏地区升温较快,与山东福山相比,新疆阿克苏地区深居内陆,受海洋影响小,增温快,使苹果树获得更多的热量,始花期早,A正确,故选A。第7题,据图可知,阿克苏地区苹果树发芽的时间为距离1月1日后的88天,大致在3月29日左右,距离春分日较近,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靠近赤道附近,该日太阳大致直射北纬2°,而此时北京时间为 14:40,该地的地方时为12:00,正值正午时,因此此时的太阳高度大约为50°,C正确,故选C。
(2021·湖北省重点中学期末)下图为“鄂州(30°N)某东西走向的街道及其一侧的两座楼房的俯视图”。图中箭头为某同学去年6月22日记录下来的日出时的太阳光线,该时刻太阳光线与街道的夹角是东偏北27°。读图完成8~9题。
8.建筑物的设计与布局会影响到墙面的采光。今天(2月2日,假设为晴天),全天都不能获得采光的墙面应该是( )
A.甲楼①墙面 B.甲楼②墙面
C.乙楼①墙面 D.乙楼④墙面
9.为保证乙楼③墙面全年可采光,需合理设置图中β角的数值。下列β值可行的是( )
A.60° B.65°
C.70° D.73°
答案 8.B 9.A
解析 第8题,今天(2月2日,假设为晴天)日出东南,日落西南,正午太阳位于正南方,图中甲楼的②墙面(位于北面)全天都不能获得采光,B正确。甲楼①墙面、乙楼①墙面下午可获得采光,乙楼④墙面上午可获得采光。第9题,为使乙楼③墙面全年均有采光机会,即在每年北半球的冬至日时,该墙面仍然可以接收到阳光。由图上信息可得知,每年6月22日北半球夏至日时,当地日出东北,且太阳光线与街道的夹角为东偏北27°,根据对称规律,所以北半球冬至日日出东南时,太阳光线与街道的夹角应为东偏南27°。乙楼③墙面与夹角β互余,若欲使乙楼③墙面全年可采光,夹角β要小于90°-27°=63°,选A。
飞檐是指屋檐的檐部向上翘起,是一种考虑室内光照和建筑美观的中国传统建筑特色,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图1为飞檐景观,图2示意飞檐光照原理。据此完成10~11题。
10.从室内光照的角度考虑,“飞檐”设计的主要目的是( )
A.扩大夏季遮阳的面积
B.扩大冬季采光的面积
C.缩小夏季遮阳的面积
D.缩小冬季采光的面积
11.某建筑设计师在浙江采用了“飞檐”的设计。若屋顶高度不变,与北京相比,下列调整措施可行的是( )
①飞檐长度不变,加大飞檐翘起角度 ②飞檐翘起角度不变,缩短飞檐长度 ③飞檐长度不变,缩小飞檐翘起角度 ④飞檐翘起角度不变,加长飞檐长度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答案 10.B 11.A
解析 第10题,对比两幅图可知,飞檐能使冬季室内的太阳光照面积增加。第11题,与北京相比,浙江冬季正午太阳高度较大,为了保证室内有充足的光照,应缩短飞檐长度或加大其翘起角度,即①②正确。考点2 昼夜长短
(2021·全国文综甲)2011年日本福岛核泄漏事件之后,德国宣布逐步放弃核电而重点发展光伏发电。下图示意2014年某日德国电力总需求和电力净需求的变化(电力净需求量=电力总需求量-光伏发电量)。据此完成1~3题。
1.图示这一天所在的月份是( )
A.3月 B.6月
C.9月 D.12月
2.随着光伏发电量的增加,电力净需求量( )
A.全天性减少 B.时段性增加
C.时段性减少 D.不发生变化
3.降低夜间的电力净需求量,关键是发展( )
A.火力发电技术 B.光伏发电技术
C.特高压输电技术 D.电能储存技术
答案 1.B 2.C 3.D
解析 第1题,根据电力净需求量=电力总需求量-光伏发电量可以得出该日光伏发电的时间,从而可以推断该日有太阳光的时长大约15小时,德国位于北半球中高纬度,昼长夜短,显然是夏半年,排除D;德国该日昼长15小时,远大于12小时,3月、9月都接近二分日,接近昼夜平分,排除A、C;6月接近夏至日,北半球中高纬度昼长可达15小时,选B。第2题,图中曲线显示,随着光伏发电量增加,电力净需求量预测大约在3时到18时减少,其余时段没有变化,选C。第3题,根据公式,电力净需求量=电力总需求量-光伏发电量,要降低夜间电力净需求量,需要增加光伏发电量;而光伏发电在白天进行,若夜间使用必须提高电能的储存量,因此要发展电能储存技术,B错误,D正确;火力发电技术和特高压输电技术与此无关,A、C错误。故选D。
1.昼夜长短分布及变化规律
规律 表现
对称规律 南北半球纬度数相同的地区,其昼夜长短“对称”分布,即北半球各地的昼长与南半球相同纬度的夜长相等,如23°26′N的昼长等于23°26′S的夜长
递增规律 太阳直射点所在半球昼长夜短,且纬度越高,昼越长;另一半球昼短夜长,且纬度越高,夜越长。太阳直射点向哪个方向移动,哪个半球白昼变长、黑夜变短
变幅规律 赤道处全年昼夜平分;纬度越高,昼夜长短的变化幅度越大(极圈及其以内地区变化幅度达24小时)
极昼、极夜规律 极昼(极夜)的起始纬度=90°-太阳直射点的纬度。纬度越高,极昼(极夜)出现的天数越多
2.日出、日落方位与昼夜长短的关系
(1)北半球夏半年:太阳直射北半球,全球各地(极昼、极夜地区除外)日出东北,日落西北;北半球昼长夜短,南半球相反。
(2)北半球冬半年:太阳直射南半球,全球各地(极昼、极夜地区除外)日出东南,日落西南;北半球昼短夜长,南半球相反。
(3)春分日和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全球各地(极点除外)日出正东,日落正西,全球昼夜平分。
3.昼夜长短的应用
(1)根据昼夜长短差值,判断纬度高低
昼夜长短差值越大,纬度越高;赤道地区昼夜长短差值等于0。
(2)根据昼夜长短判断日出、日落时间
日出时间=12-1/2昼长
日落时间=12+1/2昼长
考向1 通过“昼夜长短的分布规律”考查“综合思维”
下表中所列的是12月22日甲、乙、丙、丁四地的白昼时长。据此完成1~3题。
甲地 乙地 丙地 丁地
白昼时长 5小时30分钟 9小时9分钟 11小时25分钟 13小时56分钟
1.四地所处位置从南到北排列的是( )
A.甲、乙、丙、丁 B.甲、乙、丁、丙
C.丙、丁、乙、甲 D.丁、丙、乙、甲
2.四地中位于南半球的是( )
A.甲地 B.乙地
C.丙地 D.丁地
3.四地中全年昼夜长短变化最大的是( )
A.甲地 B.乙地
C.丙地 D.丁地
答案 1.D 2.D 3.A
解析 第1题,据材料知,此日为12月22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南半球昼长夜短,且纬度越高昼越长;对于北半球而言,纬度越高昼越短;据表格信息可知,甲、乙、丙三地昼长短于12小时,位于北半球,丁地昼长长于12小时,位于南半球。昼长与12小时差值越小纬度越低,因此由南向北排列应为丁、丙、乙、甲,D正确。第2题,该日南半球应昼长夜短,只有丁地昼长超过12小时,因此其位于南半球,D正确。第3题,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赤道地区终年昼夜平分,因此距离赤道越近,昼夜越分;距离赤道越远,纬度越高,昼夜长短变化越大,据表格信息可知,甲地纬度最高,全年昼夜长短变化最大。故选A。
考向2 通过“昼夜长短规律的应用”考查“区域认知”
(2021·广西桂林市期末)北京颐和园中最大的石桥——十七孔桥,每年冬至前后(北京夜长约14小时50分钟),落日余晖穿过该桥,照亮十七个桥洞,呈现出壮丽景观,俗称“金光穿洞”(如下图所示)。据此完成4~5题。
4.拍摄“金光穿洞”壮丽景观的最佳时刻可能是该地地方时( )
A.15时35分 B.16时35分
C.17时35分 D.18时35分
5.推测十七孔桥的桥洞的朝向可能是( )
A.东—西 B.南—北 C.东北—西南 D.西北—东南
答案 4.B 5.C
解析 第4题,由材料可知,“金光穿洞”发生在冬至前后日落时刻,因为北京(116°E)冬至前后夜长约14小时50分钟,可根据日落时间=24-夜长/2计算出北京(116°E)的日落时刻为16时35分,故选B。第5题,由材料可知,冬至前后,北京的日落方位是西南,落日照亮全部桥洞,说明桥洞朝向落日方位,可能是东北—西南,C正确。
考点练
一位中学生在网上查询了几个位于南半球且在120°E附近纬度不同的城市日落地方时,并绘制了“120°E经线上不同纬度日落地方时时刻图”(图中虚线分别表示南回归线和南极圈)。据此完成1~3题。
1.甲地日落时,太阳直射点的经纬度位置是( )
A.(20°N,15°E) B.(20°N,15°W) C.(10°S,15°E) D.(10°S,15°W)
2.图中甲地的昼长为( )
A.20小时 B.19小时
C.18小时 D.17小时
3.此日,北半球出现昼夜交替的区域,随纬度的升高,其日落时间( )
A.越来越晚 B.越来越早
C.先早后晚 D.先晚后早
答案 1.D 2.C 3.B
解析 第1题,图中显示80°S日落时间是24时,昼长为24小时,即80°S及其以南地区为极昼区,由此判断太阳直射10°S;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经线地方时为12时,已知甲地位于120°E,日落地方时为21时,可计算出太阳直射15°W,故甲地日落时,太阳直射点的经纬度位置是(10°S,15°W)。选D。第2题,图中显示甲地日落时间为21时,根据昼长计算公式可知,甲地昼长为18小时,C正确。第3题,北半球昼夜长短变化与南半球相反,此日,太阳直射南半球,北半球随着纬度的升高,昼长变短,日落时间提前,日落时间越来越早,B正确。
(2021·山东菏泽模拟)暑假期间小明同学去我国东南沿海某海湾游览,下图为“该海湾示意图”。小明拍摄了一张“落日碧海、渔船点点”的照片,拍照的时间是19:01,当地经纬度约为(23°53′N,116°E)。完成4~5题。
4.小明拍摄照片时的位置应在图中( )
A.① B.②
C.③ D.④
5.拍摄照片的当天,当地昼长约为( )
A.14小时2分钟 B.14小时34分钟
C.13小时30分钟 D.12小时30分钟
答案 4.D 5.C
解析 第4题,据材料可知为暑假期间,太阳直射北半球,小明拍的是日落,日落位于西北方向,根据“碧海”“渔船”这些信息可知西北方向有海的只能是④,可判断小明位于④地,故选D。第5题,当地经度与120°E相差4°,时间相差16分钟,由此可以算出当地日落时间为18:45,根据昼长计算公式:12+1/2昼长=日落时间,可以算出昼长约为13小时30分钟,C正确。
(2021·山东省新泰中学月考)菊花是一种短日照花卉,其开花期对日照时长非常敏感。当日照时长低于10小时30分时,某品种菊花才进入开花期。读“武汉市不同日期的日出、日落时间(北京时间)表”,完成6~7题。
日期 日出时间 日落时间
3月1日 6:48 18:21
6月1日 5:21 19:20
9月1日 6:00 18:46
12月1日 7:03 17:21
6.在自然状态下,该品种菊花在武汉市进入开花期的时间可能是( )
A.11月 B.8月 C.5月 D.2月
7.仅从光照角度考虑,该品种菊花在下列四个城市中进入开花期的时间从早到晚依次 是( )
A.石家庄、武汉、郑州、南昌 B.石家庄、郑州、武汉、南昌
C.南昌、武汉、郑州、石家庄 D.郑州、石家庄、武汉、南昌
答案 6.A 7.B
解析 第6题,当日照时长低于10小时30分时,某品种菊花才进入开花期。由表可知,9月1日白昼时长大于11小时,12月1日白昼时长小于10小时30分。根据武汉位于北半球,白昼时长小于10小时30分可知,开花期应介于9月1日与12月1日之间。故选A。第7题,当日照时长低于10小时30分时,该品种菊花才进入开花期,开花期应处于北半球冬半年,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越向南昼越长,四个城市中,纬度位置由高到低依次是石家庄、郑州、武汉、南昌。因此,日照时长低于10小时30分的城市最先是石家庄,其次是郑州,然后是武汉,最后是南昌。故选B。
(2021·全国百强名校领军考试联考)下图示意江苏省某乡村住宅某天不同时刻太阳光线方位,该地一般6月份和8月份日照时数(太阳实际照射的时间长度)相差很大。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8~10题。
8.甲窗位于乙窗的( )
A.正西方向 B.正东方向 C.西南方向 D.西北方向
9.导致该地6月份和8月份日照时数差别大的主要因素是( )
A.白昼时长 B.太阳高度 C.大气逆辐射 D.天气系统
10.该日该地的昼长最接近( )
A.14小时 B.12小时
C.13小时20分钟 D.10小时40分钟
答案 8.C 9.D 10.C
解析 第8题,根据该村地处江苏省,正午太阳位于正南方,可知正午太阳光线为指向标,将该光线平移至乙窗位置,标注东西方向,可得甲窗位于乙窗的西南方向。C正确。第9题,该地6月份受江淮准静止锋影响多阴雨天气,8月份受副热带高压控制多晴朗天气,致使6月份和8月份的日照时数差别大。故选D。第10题,由图可知,日出至正午(半个白昼),地球自转了180°-81°=99°,根据地球自转角速度为15°/小时,可知从日出到正午(半个白昼)的时长约为=6小时36分钟,从而得出昼长为13小时12分钟。故选C。微专题1 太阳视运动
太阳视运动轨迹图是以观测点为中心,目视太阳在天球上运行所形成的轨迹示意图。它能直观地反映出某地全年正午太阳高度、昼夜长短的变化,也能反映某地全年日出日落方位的变化。
一、太阳视运动轨迹图
1.北极点(图甲)和南极点(图乙)上太阳视运动轨迹图
2.回归线至极圈之间地点的太阳视运动轨迹图
3.赤道上太阳视运动轨迹图
二、太阳视运动规律
1.(一天中)太阳视运动轨迹
一天中,日出以后太阳高度逐渐增大,正午达最大值,之后,太阳高度逐渐减小。
2.(一年中)二分二至日太阳视运动轨迹
如上图为北半球某地二分二至日太阳视运动示意图,读图可知:
(1)该地夏至日的太阳视运动为轨迹①,该日日出东北,日落西北(极昼、极夜地区除外)。
(2)该地春秋分日的太阳视运动为轨迹②,该日日出正东,日落正西。
(3)该地冬至日的太阳视运动为轨迹③,该日日出东南,日落西南(极昼、极夜地区除外)。
3.太阳视运动规律的应用
(1)推知时间(季节)信息
①判断季节(或节气):若太阳东北升起、西北落下,则为北半球的夏半年(夏至);若太阳东南升起、西南落下,则为北半球的冬半年(冬至);若太阳正东升起、正西落下,则为北半球的春、秋分。
②判断时间:若太阳在东南天空、太阳高度逐渐增大,则为上午;若太阳在西南天空、太阳高度逐渐减小,则为下午。太阳位于正南或正北方向,太阳高度最大时,则为当地的12时。
(2)推知空间(方位)信息(极昼、极夜地区除外)
夏至日太阳升起的方位是东北方,太阳落下的方位是西北方;冬至日太阳升起的方位是东南方,太阳落下的方位是西南方。春、秋分日太阳日出正东,日落正西。
(3)太阳视运动与物体影子
①影子长短:与太阳高度大小呈负相关,日出时影子最长,之后变短;正午时最短,之后变长;日落时达最长;直射点上无影子。
②影子方向:与太阳方位相反。
③影子移动方向:与太阳视运动方向相反,呈顺时针在地面上移动。
(2021·浙江嘉兴市期末)下图示意12月21日某地日出和日落时间(伦敦时间)。据此完成1~2题。
1.当地的经度为( )
A.1.5°E B.12.25°W
C.121.5°E D.118.5°W
2.当地该日太阳轨迹最可能为( )
A.甲 B.乙 C.丙 D.丁
答案 1.A 2.A
解析 第1题,根据图中日出时间和日落时间(伦敦时间)可知,该地正午(即地方时12点)时的伦敦时间为11:54,地方时比伦敦早6分钟,则该地位于伦敦以东,经度与伦敦相差1.5°,又知伦敦经度为0°,可知当地的经度为1.5°E,故选A。第2题,该日为12月21日,太阳直射南半球,全球除极昼、极夜地区外,日出东南,日落西南。根据图中日出时间和日落时间(伦敦时间)可知,该地昼长为10小时10分钟,昼短夜长,说明当地位于北半球,正午太阳位于当地的正南方。当地该日太阳轨迹最可能为甲,A正确。
下图为“某城市某高层建筑二分二至日太阳视运动示意图”(含太阳方位和太阳高度)。据此完成3~5题。
3.春分日,该城市的正午太阳高度约为( )
A.21.5° B.38.5° C.51.5° D.62.5°
4.该城市可能是( )
A.南非开普敦 B.澳大利亚悉尼
C.埃及开罗 D.英国伦敦
5.该高层建筑甲户型一年中光照条件最好的季节(不考虑天气、周边建筑遮挡等因素)( )
A.巴西高原草木茂盛 B.印度半岛高温少雨
C.江淮地区梅雨绵绵 D.华北平原小麦播种
答案 3.B 4.D 5.C
解析 第3题,由图可知,二分二至日正午时太阳均位于南方,则该城市应位于北回归线以北,三条虚线从上至下依次代表夏至日、二分日、冬至日的太阳视运动轨迹。春分日,该城市的正午太阳高度介于45°到0°之间,且距45°较近,故B项正确。第4题,由上题答案可知,春分日,该城市正午太阳高度约为38.5°,则纬度为90°-38.5°=51.5°,故D项正确。第5题,结合上题分析可知,该城市位于北半球中纬度地区,该高层建筑甲户型一年中光照条件最好的季节应为当地的夏季,此时对应南半球的冬季,巴西高原草木枯黄;印度半岛高温多雨;江淮地区受准静止锋影响,梅雨绵绵;华北平原小麦正值收获季节。
下图为“北半球甲、乙两地某日太阳视运动路线图”,圆O为地平圈,箭头为太阳视运动方向,∠1=∠2=22°。据此完成6~8题。
6.甲地的地理纬度为( )
A.23°26′N B.66°34′N C.22°N D.90°N
7.乙地的正午太阳高度为( )
A.22° B.44° C.11° D.68°
8.该日前后,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澳大利亚北部盛行西北风
B.尼罗河河水泛滥
C.巴西高原草原一片枯黄
D.北极考察的好时机
答案 6.D 7.B 8.A
解析 第6题,极昼期间极点的太阳高度一天不变,故甲地为北极点,故选D。第7题,极点的太阳高度一天不变,且等于太阳直射点纬度,据题意,太阳直射 22°N。由图中信息可知,乙地刚好出现极昼现象,即乙地纬度为68°(刚好出现极昼点的纬度=90°-直射点纬度)。再根据正午太阳高度计算公式:H=90°-(68°-22°)=44°,B正确。第8题,据上题,太阳直射22°N,可判断北半球为夏季,尼罗河流域进入雨季,河水泛滥;北极出现极昼现象,适宜科学考察;南半球为冬季,气压带和风带北移,澳大利亚北部盛行东南风;巴西高原草木枯黄。故A符合题意。微专题2 日晷
日晷作为古代的计时工具,是人们充分利用地球公转规律而产生的发明。
日晷通常由铜制的指针和石制的圆盘组成。铜制的指针叫作“晷针”,垂直穿过圆盘中心,起着圭表中立竿的作用,因此,晷针又叫“表”。石制的圆盘叫作“晷面”,安放在石盘上,呈南高北低,使晷面平行于天赤道面,这样,晷针的上端正好指向北天极(这根指时针与地平面的夹角必须与当地的地理纬度相同,并且正确的指向北极星,也就是都有一根与地球自转轴平行的指针),下端正好指向南天极。在晷面的正反两面刻画出12个大格,每个大格代表两个小时。当太阳光照在日晷上时,晷针的影子就会投向晷面,太阳由东向西移动,投向晷面的晷针影子也慢慢地由西向东移动。于是,移动着的晷针影子好像是现代钟表的指针,晷面则是钟表的表面,以此来显示时刻。由于日晷必须依赖日照,不能用于阴天和黑夜,日晷题大多与太阳方位、物影方位、纬度、太阳高度等有关。我们要注意以下内容:
1.阳光或晷针投影在我国日晷北侧面上应是夏半年,南侧面上应为冬半年。
2.晷针上端指向北极星,晷针与水平面的夹角即为当地纬度。
3.由于北极星的仰角等于当地地理纬度,故日晷(晷面)与地面的倾角θ=90°-当地纬度。
日晷是我国古代利用日影测得时刻的一种计时仪器,通常由铜制的指针、与指针垂直的石盘组成。其工作的原理是:将指针朝向北极星固定,通过观察指针投影在石盘上的刻度来判断时间。如图为我国某地某日日晷影像照片。据此完成1~2题。
1.图示时刻太阳的方位为( )
A.东北方向 B.西北方向
C.东南方向 D.西南方向
2.若图中晷面与地平面的夹角为49°,日晷指针阴影与图中虚线完全重合时北京时间为12:12,则日晷所在地的经纬度为( )
A.49°N,120°E B.41°N,117°E
C.49°N,116°E D.41°N,121°E
答案 1.C 2.B
解析 第1题,由题可知,日晷指针朝向北极星固定,所以日晷晷面朝北,相反方向为南,此时图中日晷指针的影子朝向西北方向,所以太阳位于东南方向,C正确。第2题,若图中晷面与地平面的夹角为49°,则日晷指针与地平面的夹角为41°,则北极星的仰角为41°,根据北半球某地北极星仰角和当地纬度相等的规律,判断该地纬度为41°N。日晷指针阴影与图中虚线完全重合时,日影朝向正北,当地地方时为12时,此时北京时间即120°E的地方时为12:12,当地比北京时间晚12分钟,两地经度差3°,所以该地经度为117°E,日晷所在地的经纬度为(41°N,117°E)。故选B。
赤道式日晷是中国古代最经典和传统的天文观测仪器。赤道式日晷依照使用地的纬度,使赤道式日晷的晷面平行于赤道面。晷盘上的刻度是等分的,不同季节,晷针投影在晷盘上的影子会分别出现在晷盘的北侧面和南侧面,如图所示。读图,完成3~5题。
3.赤道式日晷晷针指向北极星附近,其目的是( )
①调整晷盘的方向 ②调整晷盘与地平面的夹角 ③减少日晷计时的误差 ④调整晷盘和晷针之间的夹角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4.赤道式日晷晷针与地平面的夹角θ( )
A.随纬度的升高而增大
B.随纬度的升高而减小
C.随纬度的升高先升高后降低
D.随纬度的升高先降低后升高
5.一年中利用晷盘北侧面观测的时间段应当是( )
A.冬至—次年夏至 B.夏至—冬至
C.春分—秋分 D.秋分—次年春分
答案 3.A 4.A 5.C
解析 第3题,赤道式日晷的晷针指向北极星时,能保证赤道式日晷晷盘面朝正北方向,晷盘与地平面的夹角与当地的纬度数互余,始终保持晷盘与赤道平行,利于减少日晷计时产生的误差,①②③正确。晷盘和晷针始终保持垂直,不用调整,④错误。故选A。第4题,依据赤道式日晷的摆放原理,赤道式日晷晷针与地平面的夹角θ与当地的纬度数相同,因此,夹角θ 随纬度的升高而增大。故选A。第5题,一年中利用晷盘北侧面观测的时间段应当是太阳直射北半球时的时间,即春分—秋分。故选C。
6.(2021·天津滨海新区期末)结合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16分)
日晷是我国古代利用日影测得时刻的一种计时仪器。某同学去北京故宫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观察了安放在太和殿前的日晷,并绘制了日晷计时示意图(图乙)。图甲为某极点俯视图。
(1)读图甲,此时太阳直射点的坐标是______,天津此时昼夜长短状况是______。A、B、C三地正午太阳高度由大到小依次为_______。(6分)
(2)根据图乙可以判断,该同学观测日晷的时刻为______。一天中从日出到日落,晷针投影长度变化的规律是______。(4分)
(3)图甲所示节气过后,故宫日晷正午时晷针影长开始______。(2分)
(4)说出影响北京故宫日晷计时效果的自然因素。(4分)
答案 (1)(23°26′S,180°) 昼短夜长,且昼最短、夜最长 B、C、A
(2)11:00 由长变短再变长
(3)变短
(4)昼夜状况,天气阴晴状况等。
解析 (1)读图甲,根据地球呈顺时针方向自转可判断该图为以南极点为中心的俯视图,此时南极圈及其以南地区出现了极昼现象,为北半球的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图中平分昼半球的经线为太阳直射的经线,经度为180°。因此,此时太阳直射点的坐标是(23°26′S,180°)。此时天津昼短夜长,且昼最短、夜最长。此时正午太阳高度从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因此A、B、C三地正午太阳高度由大到小依次为B、C、A。(2)读图乙可以看出,晷针投影在巳时和午时之间,应为11时。日出时太阳高度小,晷针影子长,正午时太阳高度大,晷针影子短,日落时太阳高度小,晷针影子长,因此一天中从日出到日落,晷针投影长度变化的规律是由长变短再变长。(3)图甲表示的节气为北半球冬至日,冬至日过后,太阳直射点北移,北京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变大,因此故宫日晷正午时晷针影长开始变短。(4)日晷计时是利用晷针投影的变化实现的,因此主要取决于太阳光照的状况。昼夜状况和天气阴晴状况都会直接影响太阳光照,因此影响北京故宫日晷计时效果的自然因素有昼夜状况、天气阴晴状况等。综合提升练1
(2021·河南洛阳市期末)北京时间2020年5月5日18时,“胖五”(“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在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发射成功,揭开了我国载人航天空间站建设的大幕。据此完成1~3题。
1.大质量卫星、大吨位空间站的发射,往往选择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这是因为( )
①靠海港,运输限制少 ②海拔高,地空距离短 ③纬度低,发射效率高 ④多晴天,大气能见度高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当“胖五”发射时,纽约(西五区)正值( )
A.晨光万丈 B.夜幕笼罩 C.夕阳西斜 D.烈日当空
3.“胖五”发射后一周内( )
A.太阳直射点由北向南移动
B.东京市的日出时间提前
C.南极附近极昼范围将扩大
D.洛阳正午太阳高度变小
答案 1.C 2.A 3.B
解析 第1题,大质量卫星、大吨位空间站的设备往往体积大、质量大,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靠近海港,交通便利,可以通过水路来运输,比陆路运输更适合。同时我国的航天发射场中文昌纬度最低,可以借助更大的地球自转线速度,同样动力下可发射更大质量的物体,①③正确,选C。第2题,纽约位于西五区,北京位于东八区,两地相差13个时区,纽约区时为18-13=5时,此时纽约为2020年5月5日5时,正值晨光万丈,A正确。第3题,“胖五”发射后一周内,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A错误;东京的昼渐长,日出提前,B正确;南极此时出现极夜现象,C错误;洛阳正午太阳高度变大,D错误。故选B。
(2021·福建三明市期末)2020年7月15日,“雪龙2”号极地科学考察船从上海出发,执行中国第11次北极科学考察任务,9月下旬返回。右图为“‘雪龙2’号航行动态位置图”。据此完成4~5题。
4.此时,“雪龙2”号所在位置位于出发地的( )
A.东南方向
B.东北方向
C.西南方向
D.西北方向
5.在此次科学考察期间,下列现象描述可信的是( )
A.华北平原沙尘暴频发
B.两极冰川面积缩小
C.恒河流域正值丰水期
D.福建三明林区火险等级较高
答案 4.B 5.C
解析 第4题,上海的坐标大致为(30°N,120°E),由图可知,“雪龙2”号所处的纬度更高,在上海的北侧;经度位于上海的东侧。因此,此时“雪龙2”号所在位置位于出发地的东北方向。故选B。第5题,此次科学考察在7月中旬至9月下旬,处于北半球夏季。华北平原沙尘暴频发的季节为春季,A错误。北极冰川面积缩小,南极冰川面积扩大,B错误。恒河流域夏季为雨季,正值丰水期,C正确。福建三明林区火险等级高,应该在冬春干旱季节,D错误。故选C。
(2021·河北省1月选考模拟)飞机于地方时5时30分日出时刻从甲地出发,匀速飞行,降落乙地时正值日落,两地经度差为30°(如图)。据此完成6~7题。
6.飞机乘员经历的昼长是( )
A.10小时 B.11小时 C.12小时 D.13小时
7.飞行过程中,乘员能够看到( )
A.日出东偏北日落西偏南
B.飞机始终向西南方向飞行
C.正午时刻太阳在正上方
D.正午时刻飞机位于南半球
答案 6.A 7.D
解析 第6题,出发时,甲地的时间为5:30,甲、乙两地经度相差30°,且乙地位于甲地的东方,所以飞机出发时乙地的时间为7:30。出发时甲地正值日出,日出时间为5:30,所以甲地的昼长为(12-5:30)×2,即13小时,甲、乙两地纬度关于赤道对称,所以乙地的夜长为13小时,昼长为11小时,根据昼长=(日落时间-12)×2可知,乙地的日落时间为 17:30,飞机降落到乙地时正值日落,所以飞机乘员经历的昼长是17:30-7:30,即为 10小时,故选A。第7题,根据上题分析可知,北半球昼长夜短,即太阳直射北半球,全球除极昼、极夜地区外,日出东北,日落西北,A错;飞机从甲地飞向乙地,飞机始终向东南方向飞行,B错;在甲乙两经线的正中央画一条辅助经线,该经线与赤道交于A点,如下图:
飞机出发时,A点的地方时为6:30,飞机飞行过程中匀速飞行,且根据上题分析可知,飞机一共飞行10小时,所以飞机飞至A点时飞行约5小时,此时A点地方时为11:30,正午时刻为12点,由此可推断,正午时刻飞机位于南半球,由于该日太阳直射北半球,所以正午时刻太阳不可能位于飞机的正上方,C错,D正确,故选D。
(2021·江苏连云港市调研)日落方位角是指日落时相对于正西方向偏北或偏南的角度。下表为“北京和杭州部分节气日落方位角统计表”。据此完成8~9题。
春分 立夏 夏至 秋分
北京 0° 21°19′ 31°13′ 0°
杭州 0° 18°09′ 27°19′ 0°
8.立春时,北京的日落方位角是( )
A.西偏北21°29′ B.西偏北31°13′
C.西偏南21°29′ D.西偏南31°13′
9.影响两地日落方位角变化幅度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纬度位置 B.海拔高度
C.正午太阳高度 D.昼夜长短
答案 8.C 9.A
解析 第8题,春分日,北京的日落方向应该为正西方向,之后日落方位应该逐渐向西北偏移,直到夏至日的西偏北31°13′。而立春是在春分之前,日落方位应该是西偏南,A、B错误。冬至日应该是西偏南31°13′,之后日落方位逐渐向北偏移,D错误。故选C。第9题,北京和杭州地理位置上的主要差异在于纬度的差异。北半球夏至日,日出、日落方位随纬度升高而逐渐偏北,冬至日时,日出、日落方位随纬度升高而逐渐偏南,A正确。两地海拔相差不大,都是平原地形,B错误。正午太阳高度与纬度和太阳直射位置有关,不直接影响日落方位角,C错误。昼夜长短与纬度和太阳直射点的变化有关,与日落方位无关,D错误。故选A。
(2021·辽宁省1月适应性测试)晓华于北京时间6月14日17时从北京出发,去M地开启16天的深度游,飞行10个小时后于当地时间22时到达,发现M地刚好日落。据此完成10~11题。
10.M地位于( )
A.加拿大 B.挪威 C.俄罗斯 D.法国
11.旅游期间,晓华发现( )
A.日出时间提前 B.正午日影变长
C.出现极昼现象 D.昼长有时相同
答案 10.C 11.D
解析 第10题,由材料知,晓华的起飞时间是北京时间(东八区区时)6月14日17时,飞行10小时后,北京时间应为6月15日3时,而M地当地时间为6月14日22时,比北京时间晚5个小时,说明M地位于东三区,C正确。第11题,旅游期间是6月14日至6月30日,期间经历夏至日(6月22日前后),关于夏至日前后对称的两个日期(太阳直射同一纬度),昼长相同,D对;俄罗斯夏至日昼长最长,日出时间最早,旅游期间日出时间是先提前后推迟,A错;俄罗斯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最大,旅游期间该地正午日影先变短后变长,B错;6月14日该地昼长是(22-12)×2=20小时,夜长4小时,夏至日昼长与6月14 日接近,故该地不会出现极昼现象,C错。
(2021·江苏南通市模拟)家住上海的小明在厨房阳台放置了一台冰箱,他发现一年中有一段时间,阳光会照射到冰箱门上。下图为“小明家户型简图”。据此完成12~13题。
12.冰箱门受到阳光照射的时段是( )
A.夏季早晨 B.冬季上午
C.夏季正午 D.冬季傍晚
13.该季节后,冰箱门不受阳光照射的主要原因是( )
A.白昼时间变短 B.正午太阳高度变小
C.地球公转速度变快 D.太阳直射点的移动
答案 12.A 13.D
解析 第12题,根据小明家的户型图,冰箱位于西北角,题意中“一年中有一段时间,阳光会照射到冰箱门上。”说明此时太阳光线应该是从东北方向照射过来。已知小明家在上海,夏季早晨,太阳在东北方向,A正确。冬季上午太阳在东南方向,夏季正午太阳在正南方向,均照射不到厨房的冰箱,B、C错误。冬季傍晚太阳在西南方向,但厨房西侧墙体没有窗户,D错误。故选A。第13题,该季节之后,太阳直射点发生移动,太阳早晨升起的位置会逐渐向南偏移,所以冰箱门不受阳光照射,D正确。冰箱门不受阳光照射与白昼时间长短没有直接关系,A错误。正午太阳高度变小,正午时刻,任何季节都照射不到冰箱门,B错误。地球公转速度与阳光照射方向无关,C错误。专题一 地球运动规律
知识体系
考点1 时间计算
(2021·广东地理)据报道,北京时间2021年4月29日,包括我国搭载空间站天和核心舱的长征5号B等三枚运载火箭先后发射升空。三个发射场均位于海岸线附近。下表为三枚运载火箭发射的相关信息。据此完成1~2题。
运载火箭名称 发射场 发射时间
中国长征5号B 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 北京时间4月29日11时23分
欧洲织女星 库鲁(5°14′N,52°47′W) 西三区区时4月28日22时50分
美国猎鹰9号 卡纳维拉尔角(28°29′N,80°35′W) 西五区区时4月28日22时44分
1.三枚火箭发射离开地球表面的先后顺序为( )
A.长征5号 B、织女星、猎鹰9号
B.长征5号 B、猎鹰9号、织女星
C.织女星、长征5号 B、猎鹰9号
D.织女星、猎鹰9号、长征5号 B
2.从纬度地带性角度考虑,三个发射场所在地自然带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的个数为( )
A.0个 B.1个 C.2个 D.3个
答案 1.C 2.B
解析 第1题,对比三个时间早晚,只需统一换算成一个标准时间。比如以我国长征5号B发射时间为基准,是北京时间29日11:23,则欧洲织女星的发射时间为北京时间29日9:50,西五区的美国猎鹰9号于北京时间29日11:44发射,先后顺序依次是欧洲织女星、中国长征5号B、美国猎鹰9号,选C。第2题,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对应的气候类型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和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海南文昌发射场位于热带地区,是热带季风气候;欧洲亚热带地区只有地中海气候,自然带是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美国的卡纳维拉尔角位于墨西哥湾的佛罗里达半岛上,受墨西哥湾暖流增温增湿的影响,形成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对应的自然带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选B。
精讲
1.时间计算的一般方法和流程
如已知甲地(45°W)地方时为20时,求乙地(90°E)的地方时。根据下图的分析方法,可以得出乙地的地方时为(次日)5时。
2.挖掘已知时间的方法
(1)试题材料中所给的重大事件、生活热点或生产事件发生的时间,往往指当地区时,可依据其经度确定时区。
(2)特殊地方时的判断
①晨线与赤道的交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为6时,昏线与赤道的交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为18时。
②太阳直射点所在经线(昼半球的中央经线)上的地方时为正午12时,与之相对组成经线圈的那条经线(夜半球的中央经线)上的地方时为0时(或24时)。
③过晨昏线与纬线圈相切点的那条经线的地方时,要么是0时,要么是12时;切点附近出现极昼现象,该经线上的地方时是0时(或24时),切点附近出现极夜现象,该经线上的地方时是12时。
(3)春分(3月21日左右)、秋分(9月23日左右)前后,全球各地日出时间大约为地方时 6时,日落时间大约为地方时18时。
(4)刚好极昼则日出时间为地方时0时;极夜后首次日出时间为地方时12时。
(5)一天当中太阳高度最大时为地方时12时,即正午时分,此时物影最短。
(6)一天当中当地气温最高时是地方时14时,气温最低时为日出前后(6时左右)。
3.与行程有关的时间计算
若有一架飞机某日某时从甲地起飞,经过m小时飞行,降落在乙地,求飞机降落时乙地的时间。
这类题可建立如下关系:
计算公式为:降落时乙地时间=起飞时甲地时间±时差+飞行时间(m小时)
4.日期范围的确定方法
(1)基本方法:从已知点向东、西两侧找0时所在经线和180°经线,两条日期界线之间属于同一日期;顺着地球的自转方向,从0时所在经线向东至180°经线的范围为今天的区域,其余为昨天的区域。
(2)“速断”方法:180°经线的地方时是几时,进入新的一天的区域所占时间就是几个小时(新的一天所占时间+旧的一天所占时间=24小时);反过来,全球进入新的一天的区域所占时间是几个小时,180°经线的地方时就是几时。
考向1 通过“日出时刻计算”考查“综合思维”
(2021·山东济宁市期末)下表所示为重庆万州与山东济宁两地地理坐标与某日日出时刻(北京时间)。据此完成1~2题。
经纬度 日出时刻
重庆万州 31°N,108°E 6:28
山东济宁 35°20′N,117°E X
1.推测该日为( )
A.3月10日 B.6月10日
C.9月10日 D.12月10日
2.表中X最可能处于的时段是( )
A.5:10~5:22 B.5:40~5:52
C.5:52~6:04 D.6:28~6:40
答案 1.C 2.B
解析 第1题,根据表格可知,重庆日出时刻为北京时间6:28,根据经度差可知,其地方时为5:40,在6时前日出,昼长大于12小时,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又因昼长(12小时40分)与12小时相差不大,因此最接近秋分,故选C。第2题,如果山东济宁昼长也是12小时40分,则地方时为5:40日出,北京时间对应5:52;此时为9月10日,北半球越往北昼越长,日出越早,因此济宁日出时间早于5:52,C、D错误。又因济宁的纬度与万州相差不大,因此其日出地方时也不会早于万州太多,A错误,B正确。故选B。
考向2 通过“时间计算和日期变更”考查“区域认知”
(2021·贵州新高考联盟开学考试)北京时间2020年11月24日4:30,“嫦娥五号”月球探测器在海南文昌发射升空。据此完成3~5题。
3.莫斯科(55°N,38°E)华人收看现场发射实况的当地地方时是( )
A.24日9:58 B.23日23:02
C.24日23:02 D.23日9:58
4.“嫦娥五号”发射升空时,下列现象可信的是( )
A.开普敦温和多雨
B.天山牧民山上放牧
C.北极地区出现美丽的极光
D.塔里木河水量丰富
5.“嫦娥五号”发射升空时,与北京属于同一日期的地区约占全球面积的( )
A.四分之一 B.四分之三
C.二分之一 D.三分之一
答案 3.B 4.C 5.D
解析 第3题,北京时间为2020年11月24日4:30,莫斯科(55°N,38°E)与北京时间所在经度(120°E)相差82°,时间相差5小时28分,莫斯科在120°E的西侧,因此莫斯科华人收看现场发射实况的当地地方时为23日23:02,B正确。第4题,根据题意,此时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为北半球的冬半年。开普敦为地中海气候且位于南半球,此时应为炎热干燥;此时为北半球冬季,天山牧民在山下放牧;此时北极点附近出现极夜现象,可能会出现美丽的极光;此时为塔里木河枯水期,水量小。故选C。第5题,此时为北京时间2020年11月24日4:30,180°经线地方时为8:30,所以与北京属于同一日期的地区约占全球面积的8.5/24≈1/3。故选D。
考点练
(2021·湖北襄阳阶段检测)下面为在中国读高二的小王暑假期间在M地旅游时拍摄的海边风景照片及“M地位置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1.图示时刻太阳所处方位是( )
A.东南 B.东北 C.西南 D.西北
2.图示时刻北京时间大约是( )
A.18时00分 B.16时40分
C.6时40分 D.5时40分
答案 1.B 2.A
解析 第1题,读图可知,M地位于大西洋西海岸,在M地海边面向大海只能拍到日出的照片;由材料可知,此时为中国暑假期间,即北半球夏季,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日出东北。第2题,根据经纬度判断M地地处南半球,此时为中国暑假期间,南半球为冬季,M地昼短夜长,应于地方时6时后日出,M地位于50°W附近,通过计算,北京时间比M地早11小时20分钟左右,故图示时刻北京时间已经过了17时20分。
(2021·湖南省湖南师大附中期末)迎春接福是中国的民俗传统,每逢新春佳节之际,家家户户都要贴个大红“福”字。据此完成3~4题。
3.中国传统文化丰富多彩,“福”字的书写就融入了我国各地风俗文化、环境特色等元素,上图中的“福”字表示的我国少数民族是( )
A.维吾尔族 B.藏族
C.傣族 D.回族
4.2021年2月11日是我国的农历年三十(除夕),除夕“春晚”也承揽着千家万户的欢声笑语,“春晚”零点倒计时开始时,地球上2月12日的范围约占全球的( )
A.1/4 B.1/3 C.1/2 D.1/6
答案 3.C 4.D
解析 第3题,“福”字里的民族舞蹈元素是傣族的孔雀舞,所以最可能表示的我国少数民族是傣族,C正确。第4题,日界线分人为日界线(180°经线)和自然日界线(0时所在经线),“春晚”零点倒计时开始时是北京时间2月12日0时 ,据此可以得出0时所在经线为120°E,地球上已进入2月12日的范围为120°E向东到180°,约占全球范围的1/6。D正确。
下图是“某地地下室采光示意图”,①②③箭头分别代表该地二分二至日正午太阳光线照射情况,通过朝南的反光镜的角度调节,可以保证室内获得充足的阳光;且阳光如①②③箭头所示从正南方照射时北京时间是14时。据此完成5~6题。
5.该地位于( )
A.热带 B.北寒带 C.南温带 D.北温带
6.该地的经度是( )
A.90°E B.30°W C.70°E D.150°W
答案 5.D 6.A
解析 第5题,通过材料和图示可看出,全年正午太阳光线都是从南面照射,春秋分时正午太阳高度是45°,可知该地的纬度是45°N,位于北温带。故选D。第6题,阳光从正南方照射时,当地地方时是12时,此时北京时间是14时。当地地方时比北京时间(120°E的地方时)晚2小时,经度相差30°,应是90°E。故选A。
2020年9月15日9时23分,“长征十一号”运载火箭在黄海海域采用“一箭九星”方式,成功将“吉林一号”高分03组卫星送入轨道,这是我国进行的首次海上商业发射,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据此完成7~8题。
7.“长征十一号”运载火箭发射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伦敦(51°N,0°)街头车水马龙
B.全球处于9月15日的范围小于二分之一
C.北极点的昼长为24小时
D.东京(35°N,139°E)上空太阳位于西南方
8.下列关于“长征十一号”运载火箭在海上发射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海上发射平台可以在海上大范围移动,选择理想的发射地点
B.海上发射可提高火箭发射和回落的安全性
C.海上发射可以获取较大的初始线速度
D.海上发射受海洋天气状况影响较大
答案 7.C 8.C
解析 第7题,“长征十一号”运载火箭发射时,伦敦(中时区)是凌晨1时23分,A错误。此时,180°经线的时间为9月15日13时23分,全球属于9月15日的范围大于二分之一,B错误。此时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北极点出现极昼现象,C正确。东京(35°N,139°E)此时为上午,太阳位于东南方,D错误。故选C。第8题,海上发射平台可以在海上大范围移动,选择理想的发射地点,A正确。海洋无人定居,发射后的火箭残骸落在海面上,造成损害的可能性较低,因此安全性高,B正确。卫星发射的初始速度与发射地点的纬度有关,与海陆位置关系不大,C错误。海洋上气流多变,天气状况不稳定,对发射影响大,D正确。故选C。
(2021·陕西长安一中期末)一个旅游团于北京时间某年8月20日9时从青岛出发飞越太平洋到美国纽约(西五区)观光,飞行时间18小时。据此完成9~10题。
9.飞机在穿越日界线时,空姐在广播中通知旅客把自己的手表( )
A.调快1小时 B.调慢1小时
C.加1天 D.减1天
10.到达美国纽约时,当地时间约为( )
A.8月20日3时 B.8月20日14时
C.8月21日3时 D.8月21日14时
答案 9.D 10.B
解析 第9题,从中国飞越太平洋去美国,飞机在穿越国际日期变更线时为自西向东,因国际日期变更线东侧比西侧晚一天,所以空姐在广播中通知旅客把自己的手表减1天,调到昨天的日期,D正确。第10题,飞机起飞时北京时间为某年8月20日9时,因美国纽约西五区比东八区晚13小时,飞机飞行18小时后降落,则到达时当地时间=20日9时-13小时+18小时,即当地时间约为8月20日14时,B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