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 确定位置说课课件(共16张PPT) 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二单元 确定位置说课课件(共16张PPT) 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
格式 ppt
文件大小 1.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3-07-30 06:32:2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6张PPT)
*/18
《确定位置》说课
*/18
一、说教材
二、说教法、学法
三、说教学流程
四、说板书设计
五、说反思
*/18
一、说教材
·教材分析
《确定位置》是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用前后、上下、左右等表示物体具体位置和简单的路线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物体在空间的具体位置。是第一学段学习内容的发展,
也是第三学段学习直角坐标系等知识的基础。
*/18
IF语句的应用
2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能力目标
结合具体情境,理解用数对表示位置的必要性和数对的意义,掌握在方格图上用数对表示位置的方法,并能根据数对确定位置,直观感受直角坐标系。
知识目标
情感目标
在数对的探索与应用中,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关系,体会知识的价值,激发学习兴趣 。
经历探索用数对表示位置的抽象过程,体会数对与方格图上的点的对应关系,发展空间观念和符号意识。
能力目标
*/18
重点、难点
重点
难点
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 。
结合具体情境,探索确定位置的方法。
*/18
二、说教法、学法
设计理念
1.课堂 学堂
2.静态 动态
3.数学 生活
4 .氛围 唤醒 需求
5 .手段 突破 难点
*/18
IF语句的应用
教法分析
情境教学法、
多媒体辅助
教学法和启
发式讲授法。
学法指导
亲身体验、动手操作、自主探索,通过观察、比较、分析、讨论、归纳、解释与应用等数学活动,让学生充分经历数学学习的过程。
二、说教法、学法
引导
新课标明确指出:“数学教学要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
密切联系、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经历数学学习
的过程。”在本课的教学中,我并没有照搬教材中的情境和问
题,而是以真实的课堂情境为教学素材,用“活”教材,将静
态的教学内容转化成动态的探究过程。
*/18
IF语句的应用
3
2
1
趣味练习·巩固提高
生活引导·探索新知
情境导入·快乐揭题
回归生活·应用拓展
4
三、说教学流程
*/18
教学流程(一)情境导入·快乐揭题
1.通过欣赏阅兵式的图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初步感知列、行,为学习新课打下基础。
2.以真实的课堂情境(座位)为教学素材,引导学生认识列、行(观察者),并通过有趣的活动让学生体验列、行。
3.通过“送书”的情景揭题。
*/18
教学流程(二)生活引导·探索新知
活动一:用第几列,第几行来描述自己的位置。
活动二:用数对描述自己的位置。
1.制造冲突 个性创造
2.引出用数对表示位置。
3.用数对描述自己的位置和游戏“根据数
对找朋友”。
*/18
教学流程(二)生活引导·探索新知
活动三:抽象方格图,理解“数对”。
1.抽象方格图。
2.理解数对与点的对应关系。
通过学生在方格图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并尝试用数对表示出
来的活动,使学生理解数对与点的对应关系。即每个交叉点的
位置都可以写出一个数对;一个数对只对应一个交叉点(位置)。
3.感受数对的特点
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同一列(或同一行)的数对,让学生发
现数对有以下特点:(1)列数相同的位置在同一条竖直方向的
线上;(2)行数相同的位置在同一条水平方向的线上;(3)
确定一个位置,需要两个条件,即横向的位置和纵向的位置……。
*/18
教学流程(三)趣味练习·巩固提高
为了提高练习的效率,我设计了勇闯智慧岛的系列
练习。
闯关练习可谓形式多样,环环紧扣,极富挑
战性,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闯关答题,实际上是
一个由易到难,由具体到抽象的练习过程。四关的
练习,各有各的训练目标,知识螺旋上升,节节拔
高。各种题型,训练学生将知识灵活运用以及解决
问题的技能。突破重点,化解难点。
*/18
教学流程(四)回归生活·应用拓展
通过向学生介绍数学家笛卡尔的故事 和
经纬网知识,把数对的知识延伸到更广的范围,
既丰富课堂的内容又明确了学习这一知识的价值。
*/18
四、说板书
我设计的板书,即突出了本课知识的重难点,
又展示了知识的形成过程,一目了然,能恰当地为
教学服务。
数对 → 确定位置
列 行
赵子杰 第2列,第1行。 (2, 1)
××× 第3列,第4行。 (3, 4)
××× 第4列,第3行。 (4, 3)
*/18
五、说反思
1.从学生现实情境“座位”展开教学,创设了轻松、和谐的
课堂氛围,也为抽象出“方格图”构建了一个现实模型。
2.通过各种活动让学生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充分体验了知
识的形成过程,突破了本节课的教学难点,使学生感受到了学习
数学的价值。
3.系列趣味练习,由易到难,由具体到抽象,环环紧扣,极
富挑战性,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
4.学习的积极性很高,情绪高涨,全班学生都能够参与到教
学活动中,教学效果比较好。
*/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