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一、单选题:
1、“一战”爆发的根本原因是( )
A、萨拉热窝事件 B、帝国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C、两大军事集团疯狂扩军备战 D、后起的帝国主义国家要求重新分割世界
2、导致德国原先制定的速战速决计划宣告破产的战役是( )
A、马恩河战役 B、俄军攻入东普鲁士
C、凡尔登战役 D、索姆河战役
3、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后,欧洲形成了三条战线,其中,对这场战争起决定作用的是
( )
A、西线和东线 B、西线和南线
C、南线和东线 D、西线和北线
4、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为保卫自己的主权和独立而战的国家是( )
A、塞尔维亚 B、保加利亚 C、波斯尼亚 D、罗马尼亚
5、一战爆发后,意大利加入协约国对德奥作战,这一现象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
A、协约国进行的战争具有一定的正义性 B、列强之间的关系以自身利益为转移
C、意大利要帮助塞尔维亚实现民族独立 D、意大利的背信弃义导致了三国同盟的分裂
6、1917年美国参加“一战”的根本原因是( )
A、遏制因俄国退出“一战”给协约国带来的不利影响
B、利用“中立”地位同各交战国做生意,大发战争横财
C、抵制日本鼓励中国参战
D、争夺世界霸权,抢夺胜利果实
7、第一次世界大战首先摧垮的帝国主义国家是( )
A、沙皇俄国 B、奥匈帝国 C、土耳其 D、德国
8、加速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的因素有( )
①美国参战②俄国爆发革命③同盟国损失惨重④交战各国革命运动的高涨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9、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帝国主义战争,这一结论的依据是( )
A、交战双方主要是帝国主义国家
B、战争的深层原因是美德矛盾的激化
C、主要交战国的目的是重新瓜分世界
D、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要压倒老牌的资本主义国家
10、有关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评价,不正确的是( )
A、是两大帝国主义集团为重新瓜分世界、争夺势力范围和霸权的战争
B、是资本主义由盛转衰的分水岭
C、使国际关系出现了新的政治格局
D、为俄国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创造了条件
二、材料分析:
1、“我们乐于为世界的最后和平,为世界各民族的解放,为大小各国的利益作战……我们没有任何自私自利的目的可追求,我们不想征服别人,我们不为自己索取赔款,我们不为自愿的牺牲寻求物质上的补偿。”
——威尔逊对德宣战演说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美国是何时参战的?美国参战对协约国有什么影响?
(2)威尔逊标榜的美国参战的目的是什么?实际情况是否如此?为什么?
2、读图后,回答下列问题:
(1)与“一战”爆发有直接关系的是巴尔干半岛的哪一个地区?哪一个国家?
(2)在“一战”中的南线战场,交战双方是谁?
(3)若要在1918年底重绘此图,要改变哪两个国家的名称?
(4)巴尔干地区至今仍然动荡不安,其历史根源是什么?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1——10题: BAAAB DACCC
二、材料分析:
1、(1)1917年。美国参战使协约国一方的经济、军事实力大增,加速了战争结束的进程。
(2)威尔逊标榜的美国参战的目的是:为世界的和平,为世界各民族的解放,为大小各国的利益。与实际情况不符,因为美国参战的真正目的是为了捞取战利品,争夺世界霸权。
2、(1)地区;波斯尼亚;国家:塞尔维亚
(2)塞尔维亚、奥匈帝国
(3)俄罗斯帝国,奥匈帝国
(4)大国干涉该地区(或民族矛盾复杂;宗教矛盾尖锐)
第7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一、填空题:
1、战前以 为核心的 集团和以 为核心的 集团,为争夺 而引发了严重的危机。
2、 年7月28日,奥匈帝国以 事件为借口挑起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事件成为一战的导火线。
3、一战的主战场在 ,由 对 。
4、在西线发生的 被称为是绞肉机,这场战役成为一战的转折点。
5、一战中出现的新武器有 。
二、材料题:
1、世界大战的根源是帝国主义国家间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只要帝国主义存在战争就不可避免。
(1)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途径有哪些?举例说明。
(2)一战对中国产生什么影响?中国人民为此做出什么样的抗争?
(3)何平、发展史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你认为中国应为争取世界的长久和平做出什么样的努力?
2、读图答题:
(1)右图反映那次战役的带来的灾难性后果?这场战役被称为什么?
(2)一战给世界人民带来什么样的灾难?
(3)面对灾难你有什么感想?
(4)请你设计一条反战标语。
3、材料一:让别的国家分割大陆和海洋,而我们德国满足于蓝色天空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我们也要求阳光下的地盘。
材料二:德国向英国提出挑战
(1)材料一表明德国的什么目的?
(2)材料二中的漫画说明什么?
(3)写出地图中两大军事集团的名称及成员,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导致了什么后果?
4、材料一:“一位在一战中阵亡的普通德国士兵在他的家书中写到:“德国人向来把死亡看做高尚人生的完成……。”
材料二:在1918年11月,当德国宣告投降的消息传到前线,一部分德军认为“德国在战场上没有战败,而是卖国贼从背后捅一刀”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材料一反映了当时存在的什么情况?
(2)材料二中的“卖国贼从背后捅一刀”,真实情况是怎样的?
(3)请你根据所学的知识,判断材料二中的“一部分德军”在一战结束后有什么表现?你能举出一个代表人物吗?
第7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一、知识整理
1、大战爆发的原因:20世纪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 阶段,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 发展不平衡加剧,随着列强之间矛盾不断加剧,欧洲出现了 个对立的集团,即 集团和 集团。
2、两大军事集团形成过程: 年,德奥结成联盟, 年,三国同盟正式建立,成员是 、 、 ,以 为核心。 年法国和俄国缔结军事协定,后来,英国与法、俄分别于 年和 年签订协约,标志着三国协约正式建立,欧洲两大军事集团形成。
3、大战的导火线: 年, 皇储斐迪南大公到 检阅军事演习,在萨拉热窝遭到 青年普林西刺杀,历史上称之为 ,它成为一战的导火线。
二、探究题
1、分析下列表册,探讨问题:
项目
英国
法国
德国
美国
1860年工业产值位次
1
2
3
4
1910年工业产值位次
3
4
2
1
1913年殖民地面积所占位次
1
2
3
4
(1)1860年工业产值位于第一和1913年殖民地面积位于第一的是哪个国家?主要得益于哪一事件?
(2)1910年工业产值位于前两位的是哪两个国家?有得益于哪一事件?
(3)到1913年,这四个主要帝国主义国家在政治经济方面存在什么问题?
2、阅读课文中时任德国总理所说的一段话,想想他的话包含什么意思?
3、如果没有萨拉热窝事件,会不会发生“一战”?
三、单选题:
1、南斯拉夫某城有一石碑,刻有文字“1914年6月28日,加夫里诺?普林西普在这里用他的子弹,表达了我们人民对暴虐的反抗和对自由的向往。”碑文记载的事件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这个事件是( )
A、来克星顿的枪声 B、萨拉热窝事件
C、查理一世命丧断头台 D、波士顿倾茶事件
2、萨拉热窝事件的发生,引爆了巴尔干“火药桶”。利用这个千载难逢的借口,奥匈帝国对塞尔维亚宣战,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这说明( )
A、萨拉热窝事件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主要原因
B、暗杀是反侵略斗争的惟一手段
C、萨拉热窝事件引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
D、萨拉热窝事件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没有关系
3、一位美国历史学家在分析欧洲形势时说:“欧洲变成一只‘火药桶’,只等一粒火星把它引爆。”引爆这只“火药桶”的“火星”是( )
A、三国同盟的形成 B、三国协约的形成
C、亚洲的觉醒 D、萨拉热窝事件
4、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参加了同盟国集团,战争开始后又参加到协约国方面作战的国家是
( )
A、英国 B、德国 C、意大利 D、法国
5、19世纪末德国外交大臣皮洛夫曾说:“让别的国家分割大陆和海洋,而我们德国满足于蓝色天空的时代已经过去,我们也要求阳光下的地盘。”为得到“阳光下的地盘”, 20世纪初,德国采取了( )
A、同英法结盟 B、发动第一次世界大战
C、建立法西斯政权 D、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
6、有人把经济上的竞争作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最重要因素之一。为了重新分割世界而挑起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国家是( )
A、日本 B、塞尔维亚 C、俄国 D、德国
第7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一、单选题:
1、19世纪末20世纪初,导致欧洲列强之间矛盾纷繁复杂的最根本原因是( )
A、第二次科技革命的影响不同 B、各国国际政治经济地位不同
C、资本主义各国经济政策不同 D、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
2、19世纪末,欧洲出现两大军事集团局面的标志是( )
A、德奥同盟条约的缔结 B、法俄同盟的形成
C、三国同盟的正式成立 D、英俄协约的签订
3、第一次世界大战前,这里矛盾复杂,争夺激烈,被称为“战争的火药桶”,当时在这个地区争夺最激烈的国家是( )
A、英国与德国 B、俄国与奥匈帝国
C、德国与法国 D、法国与意大利
4、20世纪初英国放弃“光荣孤立”(不与欧洲大陆国家结盟)政策转而与法国、俄国结盟的最主要原因是( )
A、军事力量明显削弱 B、三国同盟已经形成
C、霸主地位业已丧失 D、英德矛盾急剧上升
5、“三国同盟”与“三国协约”两大军事侵略集团的形成,就其实质而言说明了( )
A、英法俄与德意奥双方的利益不同 B、英德矛盾成为列强的主要矛盾
C、欧洲列强在为各自利益相互勾结 D、列强重新瓜分世界的斗争日益激烈
6、1879年德国迈出了构筑同盟体系的第一步——与奥匈帝国签订同盟条约,主要是为了
( )
A、实现日耳曼民族统一 B、防止法国东山再起
C、共同对付俄国的威胁 D、抗衡英国的均势政策
7、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巴尔干成为欧洲“火药桶”的最主要原因是( )
A、该地区的民族矛盾长时期尖锐复杂 B、有的巴尔干国家推行地区霸权主义
C、奥匈帝国在该地区不断进行扩张 D、欧洲列强纷纷介入扩张自己的势力
8、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帝国主义两大军事集团最终形成的标志是( )
A、英日同盟的缔结 B、法俄军事协定的缔结
C、德、奥、意三国同盟条约的缔结 D、英法协约和英俄协约签
9、第一次世界大战前,英、德两国的矛盾实质上反映了( )
A、争夺世界殖民地的矛盾 B、争夺欧洲大陆霸权的矛盾
C、新老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 D、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的矛盾
二、自主归纳题:
一、动荡不安的世界
1、概况
20世纪初,世界已经被列强 ,全球各国各地区被纳入 之中,成为 。
2、表现
(1)政治: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垄断阶段即 阶段,政治发展不平衡。
(2)经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 对比发生变化。后起资本主义主义国家如 经济发展迅速,赶上并和超过 等老牌资本主义国家。
(3)军事:为争夺 和 ,列强进行军备竞赛。
二、剑拔弩张的两大军事集团
1、形成原因:欧洲列强之间 不断加剧的结果。
(1)法德矛盾:法国在 中战败,被迫割地赔款,失去 地位。 扩充陆军,试图压制法国。
(2)英德矛盾:英国推行 政策,便于自己插手欧洲事务。 的过分强大以及在殖民地等问题上的冲突加剧,英德矛盾逐步激化。
(3)俄奥矛盾:俄国打着斯拉夫主义的旗号,以“解放者”自居,向 渗透。 一直将巴尔干视作自己的势力范围。俄奥矛盾因为争夺巴尔干半岛而激化。
2、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
(1)三国同盟:① 年, 首先缔结“同盟条约”。这个条约具有明显的 性质。
② 年, 三国同盟正式建立。 成为三国同盟的核心。
(2)三国协约:① 年, 缔结军事协定,欧洲开始出现 的局面。② 年和 年 分别与法、俄签订了协约。标志着 三国协约正式建立,欧洲两大军事集团最终形成。
三、“巴尔干火药桶”
1、背景:帝国主义列强在 的争夺
在巴尔干地区制造出新的矛盾,也为资本主义列强的干涉提供了机会。
2、概况:
(1)1908年,奥匈帝国吞并了 和黑塞哥维那两地,引发新的危机。
①波斯尼亚、黑塞哥维那两地斯拉夫人民的民族独立运动,他们要求和塞尔维亚合并,建立一个大塞尔维亚国家。② 企图消灭塞尔维亚。③ 把塞尔维亚视为自己在巴尔干争霸的前哨阵地,竭力支持塞尔维亚对抗奥匈。
两大帝国主义集团在巴尔干的争夺,使之成为最敏感、最易爆发战争的地方,成为欧洲的 。
(2)萨拉热窝事件: 导火线
奥匈帝国为了向塞尔维亚炫耀武力,进行威胁,决定在临近塞尔维亚边境的波斯尼亚举行军事演习,把塞尔维亚作为假想敌。这种蓄意挑衅行为,引起塞尔维亚民族主义者的极大愤怒,决定刺杀斐迪南。
年 月28日,斐迪南夫妇在检阅完军事演习后,乘敞篷车前往波斯尼亚首府萨拉热窝的市政厅。车队返回时,塞尔维亚族青年普林西普枪击了斐迪南夫妇,斐迪南夫妇当场毙命。 点燃了欧洲的“火药桶”。
课件3张PPT。一战爆发的原因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1.根本原因
资本主义国家之间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引起列强对世界市场和世界霸权争夺的矛盾。
2.军事上:
列强的三大矛盾最终形成了两大军事集团,它们的对峙推动了世界大战的爆发。5.军国主义和极端民族主义的泛滥使两大军事集团相互仇视,推动了战争的爆发。4.科技进步成果和巨大的生产力被应用于军事领域,使战争能在更大范围内进行,从而形成世界性大战。
3.导火线(直接原因):
萨拉热窝事件引发两大军事集团主要成员国相继宣战,导致一战全面爆发。20世纪初世界已经基本上成为一个整体,牵一发而动全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