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师大八年级下册 第10课 民主法制建设(课件4份+教学设计4份+习题精选4份+媒体素材若干份)

文档属性

名称 华师大八年级下册 第10课 民主法制建设(课件4份+教学设计4份+习题精选4份+媒体素材若干份)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华师大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4-11-13 09:04:49

文档简介

课件23张PPT。1、1999年,九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宪法修正案,把(???? )作为基本方略写进宪法。
A、 “一国两制”?????? B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C 、“改革开放”?????? D 、“邓小平理论”法律知识擂台赛(抢答)B2、标志着我国法制建设进入历史新时期的是(?? ?)
A、《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
B、《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的颁布
C、《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颁布??????????????
D、《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的颁布C3、我国民法系统终于有了体系性的总体构架的标志是(???? )
A、《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
B、《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实施
C、《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的施行
D、《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试行)》的颁布C4、为将社会主义民主落实到基层,推进农村的民主法制建设而实行的一项重要的政治制度是(?? )????????
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B、民族区域自治?????
C、村民民主自治????????????????
D、发展乡镇企业B5、我国农村村民直接选举村委会的法律依据是(??? )
A、《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
D、《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试行)》D6、村民民主自治的核心内容是(??? )
① 民主选举? ② 民主决策? ③ 民主管理?? ④ 民主监督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A7、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我国法制建设取得的成就不包括( )
A、制定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B、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C、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
D、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
A8、我国把依法治国作为基本方略写进宪法是在( )会议。
A、十一届三中全会 B、中共十二大
C、中共十三大 D、九届全国人大D9、我国的根本大法、居于我国法律首要地位的法律是( )
A 、民法通则
B、刑法
C、宪法
D、刑事诉讼法C10、我国宪法规定我国的根本制度是( )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社会主义制度
C、一国两制 D、资本主义制度A11、我国一切国家机关、一切团体和组织、全体公民的最高行为准则是( )
A、民法通则 B、婚姻法
C、宪法 D、刑法
C12、近二十年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了一百多部法律,确保公民各方面的权利和自由得以实现。这表明我国公民的权利有( )
A、司法保障 B、立法保障
C、制度保障 D、人力保障B13、我国宪法将审判权赋予各级( ) A、人民政府 B、人民检察院 C、人民法院 D、公安机关
C14、我国法制建设进入历史新时期的标志是( )的通过、颁布。
A、宪法、民法通则
B、刑法、刑事诉讼法
C、宪法、婚姻法
D、刑法、民法通则
B15、规定什么是犯罪以及对犯罪判处什么刑罚的法律是( )
A、宪法 B、刑法
C、婚姻法 D、村民委员会组织法B16、用来调整财产关系和部分人身非财产关系的法律是( ) A、婚姻法 B、宪法
C、刑法 D、民法D17、为我国制订完整的、系统的、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法典奠定基础的是( )
A、宪法的制订
B、《民法通则》的通过和实行
C、《婚姻法》的通过和颁布
D、刑法的制订和颁布B18、村民委员会的设置要报哪一级政府批准?( )
A、省 B、县 C、乡镇 D、市
C19、由公民直接选举的是( )
A、村民委员会成员 B、镇长
C、市长 D、省长
A提示:以下为多项选择,选对得分,选错扣除一半的分。20、刑法的作用是( )
A、保卫国家安全
B、保护公私财产和公民权利
C、维护社会秩序和经济秩序
D、保障社会主义建设顺利进行ABCD21、下面的民事纠纷属于民法的是( )
A、订立合同纠纷 B、履行合同纠纷
C、认养子女 D、村委会选举
ABC22、村民自治的核心内容是( )
A、民主选举
B、民主决策
C、民主管理
D、民主监督
ABCD23、下列属于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在民主法制建设方面取得的重大成就的是( )
A、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 B、1979年,全国人大通过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
?? C、1986年,全国人大通过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
?? D、1999年,把“依法治国”写入宪法。
ABCD第10课 民主法制建设
【当堂检测】
1、我国把“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作为基本方略写进宪法是在( A )
A、1999年
B、1998年
C、1978年
D、2000年
2、说明中国终于找到并已经开始步入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康庄大道的是( B )
A、邓小平理论成为党的指导思想
B、把“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作为基本方略写进宪法
C、初步建立和健全社会主义民主法制
D、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提出
3、1979年强调指出:“要加强民主就要加强法制。没有广泛的民主是不行的,没有健全的法制也是不行的”的领导人是( B )
A、毛泽东
B、邓小平
C、江泽民
D、胡锦涛
4、标志着我国正确调整民事关系规则的民法系统终于有了体系性总体构架的是( C )
A、《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颁布
B、《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颁布
C、《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的颁布
D、《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的颁布
5、我国公民、法人合法民事权益得以充分保障是因为( C )
A、《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颁布
B、《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颁布
C、《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的颁布
D、《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的颁布
6.我国农村乡镇以下普遍建立了村委会是在( A )
A、1983年后
B、1984年后
C、1987年后
D、1995年后
7.1987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的法律文件是( D )
A、《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
D、《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
8. 《村民委员会组织法》颁布实施具有什么历史意义?
第10课 民主法制建设
(一)选择题
1、我国把“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作为基本方略写进宪法是在( )
A、1999年 B、1998年 C、1978年 D、2000年
2、说明中国终于找到并已经开始步入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康庄大道的是( )
A、邓小平理论成为党的指导思想
B、把“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作为基本方略写进宪法
C、初步建立和健全社会主义民主法制
D、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提出
3、1979年强调指出:“要加强民主就要加强法制。没有广泛的民主是不行的,没有健全的法制也是不行的”的领导人是( )
A、毛泽东 B、邓小平 C、江泽民 D、胡锦涛
4、标志着我国正确调整民事关系规则的民法系统终于有了体系性总体构架的是( )
A、《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颁布
B、《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颁布
C、《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的颁布
D、《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的颁布
5、我国公民、法人合法民事权益得以充分保障是因为( )
A、《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颁布
B、《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颁布
C、《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的颁布
D、《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的颁布
6、我国农村乡镇以下普遍建立了村委会是在( )
A、1983年后 B、1984年后 C、1987年后 D、1995年后
7、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我国法制建设取得的成就不包括( )
A、制定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B、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C、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
D、颁布《中国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
8、1979年7月,全国人大通过并颁布《刑法》、《刑事诉讼法》( )
A、标志着我国法制建设的开始
B、标志着我国法制建设进入历史新时期
C、标志着我国法制建设实现依法治国
D、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确立了法人制度
(二)列举
列举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在民主法制建设方面取得的重大成就。(列举5点)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A 2、B 3、B 4、C 5、C 6、A 7、A 8、B
(二)列举:
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979年,全国人大通过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
1986年,全国人大通过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
1987年,全国人大通过并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
1999年,把“依法治国”写入宪法。
课件10张PPT。请你断案(必答题) 1 2 3 4 5 6 7 8 9 2003年3月,孙志刚因未携带暂住证、身份证被广州某派出所收容,在转往收容遣送中转站、救治站过程中被故意伤害致死。6月,涉及孙志刚案的18名犯罪分子受到了法律制裁,主犯李海婴等人被判处死刑。
问题:李海婴为什么会被判处死刑? 小明同学的文曲星不见了,就此出现了以下三种观点:
班长:小明的文曲星不见了,我来搜查大家。
小林:反正不是我拿的,你随便搜!
小军:我没有拿,但你不能搜!
问题:你赞成谁的意见,不赞成谁的意见?为什么? 中央电视台《实话实说》主持崔永元万万没想到,他在1996年主持的一个关于减肥话题的节目,被一个厂家擅自剪辑制成商业广告,在全国近百家电视台播放,并将他的照片制成广告招贴画随其减肥产品广为赠送散发,由此给他招致数不清的烦恼。崔永元将该厂家告上了法庭。
? 请回答:
假如你是法官,你该如何判决?为什么? 某寄宿学校为了加强对学生的管理,防止学生带一些暴力、凶杀、恐怖等毒害学生的书刊返校,因此组织老师对学生宿舍进行搜查,有些同学认为教师是为了我们好,应该让老师检查;而有的同学是认为,老师应尊重我们,公民有人身自由权,公民的住宅不受非法搜查。
请谈谈你的看法及理由。 河南省某矿务局中学初中二年级学生小刘等6人,在一家商场选购化妆品时因嫌太贵而走开;而营业员傅某因怀疑小刘等人偷了一盒化妆品而要对她们搜身。
问题:傅某是否有权搜查?为什么? 据报道:2001年11月,山东青岛市居民82岁的杨老汉及其老伴将拒绝赡养自己的儿子杨某告上了法庭。
杨某被传唤到庭后,反复声明自己和父母早已签订了“生不养,死不葬”的生死协议,所以不能赡养老人。
问题:你认为法庭会作出怎样的判决? 为什么? 据报道,一些农村的家长把小孩当作挣钱工具,迫使孩子辍学,到城市卖花、卖唱、乞讨,其中不少是14岁以下的学龄儿童。
请问:这些家长的做法是否合法?为什么?
中学生小曾要买一套《中考复习指导丛书》,书店老板却要他同时买一本《中考模拟试卷及答案汇编》,他对书店老板说:“我并不需要这本汇编啊。”但书店老板坚持要小曾一起购买,否则不卖。
请回答:
(1)书店的行为对吗?为什么(2)假如你是小曾,你会怎样对待此事?
江苏省郭宗宏、郭仁元父子俩因自己的房子花了一大笔装潢费用且没有得到相应补偿而不愿拆迁,结果被法院强制拆迁。争执中法院将父子两人刑拘。
请问:法院的做法是否正确?为什么?郭氏父子俩应该怎么办?
课件6张PPT。 我国新时期的法制建设的主要任务是什么?取得了哪些成就?维护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保护改革成果切实保证人民行使民主权利新时期的法制建设的主要任务法制建设的成就1. 1982年新宪法的颁布 2. 1986年《民法通则》颁布 3. 《刑法》的颁布与修订 1982年宪法封面 1982年制定的宪法主要内容是什么?有何重大意义?1. 《民法通则》主要做了哪些规定?有什么作用?想一想2. 诚实信用原则在民事活动中有什么重要意义?你能举例说明吗? 《刑法》明确规定了哪三个基本原则?罪刑法定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罪刑相当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制定的有关法律、法规文本 除了课文中提到的法律以外,说一说你所知道的我国的其他法律。第10课 民主法制建设
【内容标准】
说出我国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等重要法律,了解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的重大进展。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⑴ 能够列举《中华人发共和国民法通则》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等重要法律。
⑵ 了解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的重大进展。
2、过程与方法:
尽量以身边的事例,以小见大来分析一些问题,如加强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的重要意义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⑴ 了解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的民主建设趋于制度化,法律化的历程,充分理解建立和健全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是确保我国在政治、经济生活、社会生活等方面,依法治国的必由之路。
⑵ 宣传和认识学法知法是青少年学生的必须经历,守法护法是青少年学生的应尽之责。
【教学要点】
重点:了解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构建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内容和历程。
难点:法律建设牵涉到许多法律知识和专门用语,既有理论性又有实践性,初中生不易懂。
【导入新课】
复习上一课时重点知识。
导入新课:建国以后,我国的民主法制建设尚欠完善,“文革”期间,又遭到严重破坏,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的民主法制建设步入正轨,初步建立和健全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法制。
【新课探究】
一、依法治国
1、目的:为了促进社会稳定,适应市场经济、政治体制改革的需要。
2、依法治国:1999年,九届人大二次会议通过宪法修正案,把“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作为基本方略写进宪法。说明中国终于找到已经开始步入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康庄大道。
拓展:
⑴ 概念: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务,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行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实行依法治国,必须要维护宪法和法律的尊严,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完善行政执法制度和司法制度,加强法律教育。
⑵ 完备性 :从 1979 年以来,我国在立法方面成就卓著,建议以课本为基础,说明我国立法的完备性。表现为
①数量多,截止 2000 年,全国性的法律及其有关决定 380 多件,行政法规 800 多件,地方性法规 8000 多件。
②项目全,有法律、法令、法规、条例等。视情况列表展示部分法律、法规文件的名称,并对法律、法规的区别略加说明。
③有特色,既符合中国国情,又捍卫了社会主义制度。 1999 年全国人大通过宪法修正案,把“依法治国”写入我国宪法,使治国方略转化为基本国策。
二、《刑法》和《民法通则》
1、《刑法》
⑴1979年7月,全国人大通过并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同时还通过、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
⑵1997年3月,全国人大又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作了重大修订。
说明:《刑法》是惩治犯罪,实现正义,捍卫国家安全保护公民合法权益的法律武器。
结合课文,议一议我国刑法的四个基本原则,即罪刑法定原则,罪刑相当原则,罪责自负,反对株连的原则以及主观与客观相统一的刑事责任原则。
2、《民法通则》
建议:出示《民法通则》若干条款,让学生了解民法是管什么事的? 提供几则民事纠纷的实例,供学生讨论,请大家谈一谈依照《民主通则》该如何处理。
⑴目的:适应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
⑵通过时间:1986年4月通过。
⑶实施时间:1987年1月起实施。
⑷意义:为制定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法典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村民自治
(1)实施的缘由:适应农村县以下行政区划的变化,推进农村的基层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建设。
(2)法律依据:1987年全国人大通过并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试行)》。
(3)村民民主自治的核心内容: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
提供几份农村地区公约或村委会管理条约等材料,让学生进行具体议论,在哪些方面体现了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要求。
(4)意义:
是社会主义民主在农村最广泛的实践。也是巩固农村基层政权、密切干群关系、促进农村社会进步的重要举措。
结合课本进行小结,建议向学生强调:实施村民自治,有利于巩固农村基层政权,密切党群关系,促进农村文明程度的提高。
【总结巩固】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只有实施依法治国方略,国家才能健康发展,长治久安。作为青少年,应该认真学习法律,自觉遵守法律,热情宣传法律,敢于同违反法律的行为作斗争。
第10课 民主法制建设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了解1982年新宪法的主要内容和历史意义,理解“宪法至上”的原则;列举《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等重要法律,了解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的重大进展:知道依法治国方针确立的背景和内容:使学生形成初步的法制观念,具有掌握基本法律知识的能力。
2、过程方法与能力
通过采用对比、联系等方法使学生在了解我国宪法基本内容、意义和刑法、民法的内容的基础上,养成综合分析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我国加强民主法制建设的史实,使学生认识到:建设一个民主法制国家的重要性:《民法通则》和新刑法的通过及实施,表明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初具规模,我国的民主法制建设进入了新的阶段;依法治国是我国治国的基本方略。同时使学生形成新时期的民主法制观念,树立懂法知法、遵法守法的意识,并能自觉维护法律的尊严。
教学重点: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难点:
依法治国方略的提出及作用。
教学方法:
讲授法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步骤:
1、导入
让学生体会社会主义民主法制的不断完善,导入新课。
2、讲解
一、依法治国
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在共产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
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提出有一个过程。
(1)依法治国是邓小平民主法制理论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邓小平同志带领全党和全国人民努力探索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过程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治国方略。
(2)江泽民同志在1996年2月8日党中央举办的法制讲座会上,发表了题为“依法治国,保障国家的长治久安”的重要讲话。同年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规定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的治国方针,并提出了具体的任务和要求。
(3)1997年9月12日中国共产党在第十五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郑重提出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治国方略。同时还明确指出:依法治国就是保障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
教师可通过查阅资料等方法使学生得出这样一个结论:有法才能治国,无法一定乱国:法有权威则治,法无权威则乱。法律的权威不仅表现在法律的制定上,更重要的是对法律的贯彻执行。依法治国方针从提出到最终作为治国的基本方略确定下来,在中国的民主法制建设史上是有重要意义的。
二、《刑法》和《民法通则》
在讲解本目时,建议教师多阅读相关法律内容,并结合实际讲述,不仅要使学生学到书本知识,也应该使学生掌握基本的法律知识。
1979年,我国颁布了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使司法工作开始走上正轨。但随着时代的发展,这部刑法的部分内容已不适应形势的需要了,1997年,八届全国人大对这部刑法进行了较大的修改,取消了“反革命罪”和“类推”原则,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总则第一章在显著位置上规定了罪刑法定原则、适用刑法人人平等原则和罪责刑相适应原则,并废止了1979年刑法中的类推制度,这是我国刑法修订中最引人注目的一个闪光点,也是表明我国刑法具有民主性、科学性、进步性和时代性的一个显著标志。
改革开放后,市场经济逐步确立,在经济领域中,人与人的关系、公与私的关系都亟须调整,需要新的法律法规来制约,在这个时代大背景下,制定民法也就被提上了议事日程。
1986年4月,六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审议并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共9章156条。“民法是国家的基本法律,民法规范平等主体之间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它将是社会生活的基本准则”(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所民法室主任孙宪中教授语)。
三、村民自治
(1)实施的缘由:适应农村县以下行政区划的变化,推进农村的基层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建设。
(2)法律依据:1987年全国人大通过并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试行)》。
(3)村民民主自治的核心内容: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
提供几份农村地区公约或村委会管理条约等材料,让学生进行具体议论,在哪些方面体现了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要求。
第10课 民主法制建设
教师寄语:
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法制。必须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邓小平
学习目标:(有了目标,学习才能有的放矢)
1、 说出我国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等重要法律。
2、 了解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构建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内容和历程。(重点)
3、 宣传和认识学法知法是青少年学生的必须经历,守法护法是青少年学生的应尽之责。
学习过程:
一、导入新课:“文化大革命”时期,林彪和江青两个反革命集团破坏了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宪法和法律被粗暴践踏。刘少奇身为国家主席,未通过法律程序,就被罢免、关押,甚至被残害致死。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急需拨乱反正,恢复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律制度。
二、课程学习
【一】依法治国
1.目的:为了促进社会稳定,适应市场经济、政治体制改革的需要。
2.重要措施1999年,九届人大二次会议通过宪法修正案,把“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作为基本方略写进宪法。说明中国终于找到已经开始步入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康庄大道。
【二】《刑法》和《民法通则》
1、《刑法》:
(1)颁布:1979年7月,全国人大通过并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同时还通过、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
(2)修订
时间:1997年3月。
目的:为适应我国改革开放时期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巨大变化。
新刑法实施时间:1997年10月1日。
2、《民法通则》
(1)目的:适应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
(2)通过时间:1986年4月通过。
(3)实施时间:1987年1月1日起实施。
(4)意义:为制定完整的、系统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法典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村民自治
1、村委会的建立:1983年后,全国各地普遍废除“政社合一”的人民公社体制,在乡镇以下建立了村委会。
2、目的:为适应农村县以下行政区划的变化,推进农村的基层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建设。 3、法律依据:1987年全国人大通过并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试行)》。
4、核心内容: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
5、意义:
(1)是社会主义民主在农村最广泛的实践。
(2)也是巩固农村基层政权、密切干群关系、促进农村社会进步的重要举措。
合作研讨(在合作中提高效率,在合作中分享快乐)
展示讲解(畏惧错误就是毁灭进步,大胆展示吧!)
系统总结(我要颗粒归仓)
巩固提升(把知识转化为能力)
1.我国把“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作为基本方略写进宪法是在(?????)?
A.1999年??????
B.1998年???????
C.1978年????????
D.2000年?
2.说明中国终于找到并已经开始步入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康庄大道的是(????)?
A.邓小平理论成为党的指导思想??????
B.把“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作为基本方略写进宪法?
C.初步建立和健全社会主义民主法制?
D.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提出?
3.1979年强调指出:“要加强民主就要加强法制。没有广泛的民主是不行的,没有健全的法制也是不行的”的领导人是(?????)?
A.毛泽东???????B.邓小平???????C.江泽民???????D.胡锦涛?
4.标志着我国正确调整民事关系规则的民法系统终于有了体系性总体构架的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颁布??
B.《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颁布?
C.《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的颁布??
D.《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的颁布?
5.我国公民、法人合法民事权益得以充分保障是因为(????)?
A.《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颁布??????
B.《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颁布?
C.《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的颁布?
D.《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的颁布?
6.我国农村乡镇以下普遍建立了村委会是在(????)?
A.1983年后?????B.1984年后???C.1987年后????D.1995年后?
7.1987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的法律文件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
D.《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
8.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我国法制建设取得的成就不包括(????)?
A.制定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B.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C.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
D.颁布《中国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
第10课 民主法制建设
课标内容
说出我国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等重要法律,了解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的重大进展。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我国民主与法制建设的重大成就;联系历史与现实,提高学生认识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2)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从历史素材中提炼概括知识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指导学生自学,使学生初步掌握从教材提供的历史素材中提炼知识并进行系统整理的方法。
(2)通过鼓励和指导学生在课前和课后资料收集和走访、调查活动,让学生体验独立地、多途径地获取知识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本课学习,让学生认识到民主法制建设的重要意义,增强法制观念,珍惜来之不易的大好形势。
(2)联系历史,今昔对比,让学生认识到民主与法制建设的艰巨性,学会运用法律武器来捍卫自己的合法权益。
重点和难点
重点:《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难点:民主法治建设的成就、有关法律的解说。
课时 1课时
教学方法
问题探究教学法
教学过程
课前引导:要求学生搜集资料,了解同中学生有关的法律。
导入新课
一、依法治国
目的:为了促进社会稳定,适应市场经济、政治体制改革的需要。
1999年,九届人大二次会议通过宪法修正案,把“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作为基本方略写进宪法。说明中国终于找到已经开始步入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康庄大道。
二、《刑法》和《民法通则》
《刑法》
⑴1979年7月,全国人大通过并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同时还通过、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
⑵1997年3月,全国人大又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作了重大修订。
《民法通则》
目的:适应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
通过时间:1986年4月通过。
实施时间:1987年1月起实施。
意义:为制定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法典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村民自治
目的 对应农村县以下行政区划的变化,推进农村的基层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建设。
法律依据:1987年全国人大通过并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试行)》。
核心内容: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
意义:
会主义民主在农村最广泛的实践。
也是巩固农村基层政权、密切干群关系、促进农村社会进步的重要举措。
小结
1、复习提问:本课中能体现我国法制建设成就的历史事件有哪些?
2、归纳我国民主与法制建设知识要点。
课后作业
引导学生完成课后习题。
课件17张PPT。第10课 民主法制建设 1966年8月至11月,毛泽东先后8次接见红卫兵,接受检阅者达上千万之多。红卫兵也由最初的非法地下组织转为公开,并迅速风靡全国。在“文化大革命”这场浩劫中,我国的民主法制遭到严重破坏。 十一届三中全会完成了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是改革开放的开端。从此,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1980年,党的历史上最大的冤案——刘少奇同志的冤案得到平反,为刘少奇同志召开了追悼大会。平反冤假错案和民主法制建设的加强,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安定团结的社会环境。 经过30多年的建设,我国的民主法制不断完善,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程度越来越高。一、依法治国二、《刑法》四、村民自治三、《民法通则》 一、依法治国 依法治国,就是_____________在党的领导下,依照___________的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务,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_________,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_______________,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_______的改变而改变,不因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改变而改变。广大人民群众宪法和法律依法进行制度化、法律化领导人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力 一、依法治国目 的:
写进宪法:促进社会稳定,适应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发展的需要。_______年,_________________会议,通过宪法修正案,把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作为基本方略写进宪法。1999九届全国人大二次 二、《刑 法》1、1979年7月,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颁布,标志着我国法制建设进入历史新时期。《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2、1997年3月,全国人大又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作了重大修订,新刑法于_____________起施行至今。新刑法进一步明确规定了四项刑法基本原则,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997年10月1日罪行法定原则,罪行相当原则,罪责自负、反对株连原则,主观与客观相统一的刑事责任原则。3、刑法的作用:保卫国家安全,保护公私财产,保护公民权利,维护社会秩序、经济秩序,保障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顺利进行。刑法是惩治犯罪,实现正义,
捍卫国家安全,
保护公民合法权益的法律武器。 二、《刑 法》 三、《民法通则》1986年4月1987年1月1日1、全国人大于________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并于___________起施行。
2、作用:
3、意义:保障公民、法人合法民事权益,正确调整民事关系规则。使我国民法系统有了体系性的总体架构,为制定完整的、系统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法典,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四、村民自治1、________后,全国各地普遍废除“政社合一” 的人民公社体制,在乡镇以下建立了________。
2、原因:
3、1987年,全国人大通过并颁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村民民主自治实践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意义:1983年村委会将社会主义民主落实到基层,推进农村的民主制度建设。《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试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见课本小结依法治国 1999年写进宪法
《刑法》 1979年7月通过并颁布
《民法通则》 1986年4月通过
村民自治 1987年通过并颁布民主法治建设
建立健全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法制 随堂练习1.说明中国终于找到并已经开始步入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康庄大道的是
A.邓小平理论成为党的指导思想
B.初步建立和健全社会主义民主法制
C.把“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作为基本方略写进宪法
D.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提出C2.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我国法制建设取得的成就不包括
A.制定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B.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C.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
D.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
A3. 把依法治国作为基本方略写进宪法是在
A.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B.中共十三大
C.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D.九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
D4.标志着我国正确调整民事关系规则的民法系统,终于有了体系性的总体构架的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颁布
B.《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颁布
C.《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的颁布
D.《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试行)》的颁布
C课件14张PPT。第10课 民主法制建设● 依法治国
● 《刑法》和《民法通则》
● 村民自治
一、依法治国1.目的:为了促进社会稳定,适应市场经济、政治体制改革的需要。
2.重要措施:1999年,九届人大二次会议通过宪法修正案,把“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作为基本方略写进宪法。说明中国终于找到已经开始步入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康庄大道。
进一步改革和完善立法制度,健全立法程序,基本形成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通过《民法通则》、《刑法》、及行政法律法规,同时全面推进司法改革
在全体公民开展三五普法教育,增强全民法律意识、法律观念●我国法制建设取得了哪些主要成就?●二、 《刑法》和《民法通则》
《刑法》(1)颁布:1979年7月,全国人大通过并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同时还通过、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
(2)修订时间:1997年3月。《民法通则》(1)目的:适应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
(2)通过时间:1986年4月通过。
(3)实施时间:1987年1月1日起实施。
“穷人的寒舍风能进、雨能进、国王不能进”,这则经典宪政寓言,强调的是社会对于公民财产权的保护、尊重乃至敬畏。2004年3月8日,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开始审议的宪法修正案草案明确规定“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使私有财产权从一般的民事权利上升到宪法权利,引起会内外的热烈反响。
《民法通则》、《刑法》的通过各有什么意义?《民法通则》的颁布实施,使得我国公民、法人的合法权益和民事、经济审判工作有了基本的民事法律依据。
新刑法的制定实施,在保卫国家安全、维护社会秩序保护公私财物等方面起了重要作用。三、村民自治(1)村委会的建立(2)目的(3)法律依据(4)核心内容三、村民自治1、村委会的建立:1983年后,全国各地普遍废除“政社合一”的人民公社体制,在乡镇以下建立了村委会。
2、目的:为适应农村县以下行政区划的变化,推进农村的基层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建设。
3、法律依据:1987年全国人大通过并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试行)》。
4、核心内容: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
投好自己神圣一票——居民委员会换届选举 中国民主的发展:
秦—鸦片战争:专制社会(封建君主专制)
1840—1949年的近代中国:专制向民主转型的社会。
1).鸦片战争后,一些有识之士开眼看世界,开始青睐西方的民主制度(林则徐、魏源)—— 未付诸实践
2).洋务运动的教训:必须进行政治改革
3).戊戌变法——中国民主化的首次尝试(康有为、梁启超、严复、谭嗣同:君主立宪制)
4).辛亥革命建立中华民国——亚洲第一个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建立
5)新文化运动——中国的民主启蒙运动(“民主、科学”)
1919年五四运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1945年中共七大:《论联合政府》——民主、独立、富强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性质——人民民主专制
“文革”——对民主法制的践踏1.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我国法制建设取得的成就不包括( )
A.制定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B.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C.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
D.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
2.把依法治国作为基本方略写进宪法是在( )
A.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B.中共十三大
C.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D.九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
3.标志着我国正确调整民事关系规则的民法系统,终于有了体系性的总体构架的是( )
A.《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颁布
B.《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颁布
C.《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的颁布
D.《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试行)》的颁布
做做看学习测评ADC课件12张PPT。第10课 民主法制建设1、依法治国基本国策的确立:
年,九届人大二次会议通过宪法修正
案,把“ ,建设 ” 作为基本方略写进宪法。从此,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终于找到并已经开始步入实现国家 的康庄大道。 1999依法治国社会主义法治国家长治久安一、依法治国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务,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行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实行依法治国,必须要维护宪法和法律的尊严,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完善行政执法制度和司法制度,加强法律教育。 2、概念:3、目的为了促进社会稳定,适应市场经济、政治体制改革的需要。4、从 1979 年以来,我国在立法方面成就卓著,日渐完备。
①数量多,截止 2000 年,全国性的法律及其有关决定 380 多件,行政法规 800 多件,地方性法规 8000 多件。
②项目全,有法律、法令、法规、条例等。视情况列表展示部分法律、法规文件的名称,并对法律、法规的区别略加说明。
③有特色,既符合中国国情,又捍卫了社会主义制度。 1999 年全国人大通过宪法修正案,把“依法治国”写入我国宪法,使一治国方略转化为基本国策。
二、《刑法》和《民法通则》1.《刑法》:
⑴ ,全国人大通过并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同时还通过、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
⑵ ,全国人大又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作了重大修订。
(3)《刑法》是惩治犯罪,实现正义,捍卫国家安全保护公民合法权益的法律武器。 1997年3月1979年7月(4)我国《刑法》的四个基本原则 我国刑法的四个基本原则,即罪刑法定原则,罪刑相当原则,罪责自负,反对株连的原则以及主观与客观相统一的刑事责任原则。 2、《民法通则》 ⑴目的:
⑵通过时间: 通过。
⑶实施时间: 起实施。
⑷意义:适应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
1986年4月1987年1月1日为制定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法典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村民自治1.法律依据:1987年全国人大通过并颁布的《 》。
2.核心内容:
、 、 、 。
3.意义:
⑴是社会主义民主在农村最广泛的实践。
⑵也是 、
密切干群关系、 的重要举措。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试行)巩固农村基层政权促进农村社会进步课件18张PPT。 民主法治建设第10课一、依法治国一)依法治国的目的:
为了促进社会稳定,适应市场经济、政治体制改革的需要。
1999年九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宪法修正案,把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作为基本方略写进宪法。二)概念:
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务,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行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实行依法治国,必须要维护宪法和法律的尊严,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完善行政执法制度和司法制度,加强法律教育。二、《刑法》和《民法通则》1)《刑法》制定的时间,哪一年又进行修订并实施?
2)《刑法》的意义是什么?
3)《刑法》体现的四项基本原则是什么?
4)《民法通则》制定的目的,通过的时间.实施时间以及它的作用是什么?《刑法》⑴1979年7月,全国人大通过并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同时还通过、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
⑵1997年3月,全国人大又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作了重大修订。
《民法通则》⑴目的:适应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
⑵通过时间:1986年4月通过。
⑶实施时间:1987年1月起实施。
⑷意义:为制定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法典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我国宪、刑法、民法通则的内容有区别吗?
《宪法》是根本大法,规定国家制度,社会制度等根本问题,是其他法律制定的基础。
《民法通则》调整平等主体的公民之间、法人之间、公民和法人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

《刑法》是规定什么样的行为是犯罪, 处以何种刑罚的法律。说出下列条文体现了《刑法》的哪些法律功能?
第一百零二条勾结外国,危害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的,处无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

第一百五十二条以牟利或者传播为目的,走私淫秽的影片、录像带、图片、书刊等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第二百五十八条有配偶而重婚的,或者明知他人有配偶而与之结婚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第二百九十七条违反法律规定,携带武器、管制刀具或者爆炸物参加集会、游行、示威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
第二百七十六条由于泄愤报复或者其他个人目的,毁坏机器设备、残害耕畜或者以其他方法破坏生产经营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1)适应地区
2)目的
3)法律依据
4)核心内容
5)评价
村民自治三、村民自治(1)目的:适应农村县以下行政区划的变化,推进农村的基层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建设。
(2)法律依据:1987年全国人大通过并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试行)》。
(3)村民民主自治的核心内容: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
民主法制建设 “依法治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核心和基础、根本大法:
《宪法》村民自治刑 法民 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试行)》—1987年民主选举
民主决策
民主管理
民主监督法律依据核心 内容1999年,九届人大二次会议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大颁布《宪法》1979.7:标志着我国法制建设进入了历史新时期。1986.4:为我国民法典奠定了坚实的基础1987年:意义 民主与法制的关系 民主与法制相辅相成,民主是法制的前提和基础,法制是民主的载体和保障,只有良好的法制才能使民主变成事实。 依法治国加强民主法制建设的意义:
有利于国家政权的巩固和社会的稳定;
有利于党和国家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
有利于加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随堂练习1.说明中国终于找到并已经开始步入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康庄大道的是( )
A.邓小平理论成为党的指导思想 B.初步建立和健全社会主义民主法制
C.把“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作为基本方略写进宪法
D.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提出
2.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我国法制建设取得的成就不包括( )
A.制定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B.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C.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 D.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CA3. 把依法治国作为基本方略写进宪法是在( )
A.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B.中共十三大
C.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D.九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
4.标志着我国正确调整民事关系规则的民法系统,终于有了体系性的总体构架的是( )
A.《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颁布
B.《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颁布
C.《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的颁布
D.《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试行)》的颁布D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