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师大八年级下册 第15课 新中国的外交(课件4份+教学设计4份+习题精选4份+媒体素材若干份)

文档属性

名称 华师大八年级下册 第15课 新中国的外交(课件4份+教学设计4份+习题精选4份+媒体素材若干份)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华师大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4-11-13 10:05:13

文档简介

第15课 新中国的外交
1.下示材料说明当时(  )
中间地带有两部分:一部分是指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的广大经济落后的国家,一部分是指以欧洲为代表的帝国主义国家和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这两部分都反对美国的控制。在东欧各国则发生反对苏联控制的问题。
    —毛泽东
A.中美关系已经实现正常化
B.中国已有反霸统一战线构想
C.中国积极参与不结盟运动
D.中国奉行“一边倒”外交政策
解析:本题以毛泽东的言论切入考查中国20世纪70年代的外交政策。本题材料的核心信息是毛泽东讲亚非拉地区和西欧国家反对美国控制,东欧国家反对苏联控制,勾勒出中国反对美苏霸权主义可以联合的力量,体现了B项的含义。A项材料本身无法体现;材料与不结盟运动没有关系,故排除C项;“一边倒”是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政策,与材料反苏主张相反,可以排除D项。
答案:B
2.某中学历史兴趣小组试图对“世界史?中国梦”这一主题进行探究,经过查阅资料、分析比较和讨论总结,大家认识到:“中国梦”的本质内涵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和社会和谐,它符合当今世界的时代主题,与人类的进步紧密相连。因此,“中国梦”(  )
①有别于近代主要西方国家的大国之梦 
②同冷战时期苏联的大国之梦基本一致 
③有助于推动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发展 
④意味着中国对人类的贡献将越来越大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解析:此题考查考生获取信息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注意题干对“中国梦”本质内涵的解读。中国主张和平崛起,所以“中国梦”有别于西方国家的大国之梦,中国的和平崛起有利于推动世界多极化的发展,中国对世界贡献将进一步增大,故①③④正确。冷战时期苏联的大国之梦是凭借综合实力和美国争夺霸权,划分势力范围,两分天下,这与“中国梦”的本质是不相同的,故②错误。
答案:C
3.据新华社对 1972 年 1 ~ 9 月外交情况的统计,中国接待外国官员和政府代表团三十多起,访问中国的有来自世界五大洲的政府代表团和各界人士。 到1972年底和中国建立外交关系的国家达88个,和1969 年底相比,三年内翻了一番。 材料表明中国(  )
A. 重点建立与亚非的外交关系 B. 开始独立自主地步入国际舞台
C. 切实推进新型区域外交合作 D. 打破美国孤立遏制的外交僵局
解析:由题干中访问中国的有来自世界五大洲的政府代表团和各界人士,可知A项与题意不符。B项始于新中国成立之初,排除。C项发生在改革开放新时期,排除。从材料信息看,1972年,我国外交取得重大进展,许多国家纷纷与我国建立外交关系。这样,20世纪50年代以来美国遏制中国而形成的外交僵局终于被打破。故选D项。
答案:D
4.通过日内瓦会议和万隆会议,新中国(  )
A.发挥了大国应有的政治影响力
B.促成了“一超多强”的国际格局
C.确立了不结盟运动的领袖地位
D.巩固了社会主义阵营的内部团结
解析:日内瓦会议中国第一次以大国身份参加,并推动会议取得成果;万隆会议周总理提出“求同存异”思想被与会各国接纳,推动万隆精神的形成。苏联解体之后才有“一超多强”的格局,排除B项;不结盟运动兴起于60年代,排除C项;这两次会议都不是社会主义阵营的会议,排除D项。
答案:A
5.新中国成立以来,非洲各国与中国有着密切的交往与合作。其主要表现为:非洲发展中国家(  )
①是中国重返联合国的重要推动力量 
②是中国50年代初主要建交对象 
③与中国共同发起不结盟运动 
④是上海合作组织的成员
A.①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解析:本题考点是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这一外交成就。在新中国成立以后与非洲各国的关系中,中非关系快速发展是亚非会议之后的事情,是50年代中期以后,中国没有发起不结盟运动,上合组织成员国主要是中俄及中亚地区国家,所以只有A项正确。
答案:A
6. 20世纪50年代初,中国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主要目的是(  )
A.打破西方国家的外交封锁 B.促进世界多极化的发展
C.加强社会主义国家之间的合作 D.推动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解析:本题考查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政策,考查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新中国在处理中印、中缅之间关系时提出来的,是发展与邻近国家及新兴民族国家友好关系的重要体现,目的是要打破西方国家的外交封锁,A项正确。由题干时间“20世纪50年代初”可排除B、D两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所针对的并非都是社会主义国家,C项错误。故选A项。
答案:A
7.“从解除殖民主义痛苦和灾难中找共同基础,我们就很容易互相了解和善重、互相同情和支持,而不是互相疑虑和恐惧、互相排斥和对立。”周恩来说这段话是在(  )
A.与尼克松会面时 B.与田中角荣会面时
C.出席万隆会议时 D.出席联合国大会时
解析:抓住中心词“周恩来”、“共同基础”、“不是互相疑虑和恐惧、互相排斥和对立”可知是周恩来在万隆会议对发展中国家发表演讲时提出的求同存异的方针。
答案:C
8. 1998年初,在联合国安理会上中国同意对伊拉克进行武器核查,但在讨论美国提出的动用武力解决核查危机的议案时,投了反对票。这表明中国在新时期(  )
①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外交活动 ②积极维护地区稳定和世界和平 ③参与符合联合国宪章的维和行动 ④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A.①④ B.②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解析:此题考查中国新时期的外交政策。中国在联合国安理会反对美国用武力解决核查危机和维和行动无关。维和行动是由联合国采取某种军事行动,为通过其他政治、外交途径最终解决争端创造条件,或是监督落实已达成的协议。维和行动大致分为两大类:部署观察团和派驻维和部队,故③错误。
答案:C
课件3张PPT。自主学习1、________,第____届联合国大会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国提出的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的提案。2、_______,美国总统________对中国进行为期一周的访问,这一周被西方新闻界称作_________________,并且在上海签订了_________3、__________,中美双方发表《建交公报》,________,中国与美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两国关系开始正常化发展。 4、1972年,日本首相________访华,中日两国恢复邦交正常化。尼克松1971年10月26阿尔巴尼亚 阿尔及利亚1972年2月“改变世界的一周”《中美联合公报》1978年1979年田中角荣课后练习:1.尼克松总统访华是在( )
A.1970年 B.1971年
C.1972年 D.1974年
2.1972年访华的日本首相是( )
A.铃木 B.田中角荣
C.中曾根康弘 D.田中义一 3.中美关系进入正常化发展阶段是在( )
A.1971年 B.1972年 C.1975年 D.1979年4.我国重返联合国是在哪一届联合国大会上( )
A. 第25届 B. 第26届 C.第27届 D.第28届
5.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的主要成就是( )
① 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
② 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③ 中日关系开始正常化
④ 中苏关系开始正常化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课件16张PPT。阅读图表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得出符合这一时期中国外交状况的结论是(  )
①中国对外关系出现全新局面
②中国外交没有受到“文化大革命”干扰
③中美两国关系逐步缓和
④中美正式建立了外交关系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表 1969~1978年与中国建交国家数据简表【解析】 本题考查新中国外交发展历程。20世纪70年代初,中国重返联合国、中美关系缓和、中日建交等重大事件带动中国外交出现全新局面,故①正确;中国外交在“文革”时期受到干扰,故②不正确;1972年,中美关系实现正常化,故③正确;中美正式建交是在1979年,④与题目中的时间信息不符。
【答案】 A右图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创立五十周年纪念大会”的历史图片,你认为它值得纪念的意义表现为(  )
①有利于和平协商和解决彼此间存在的问题,维护地区和平
②有利于发展睦邻友好的国家关系,推动双边关系的持续健康发展③是新中国外交政策成熟的标志
④为国际社会提供了平等、和平地发展不同社会制度国家间关系的范例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②③④ D.①③④
解析:选C。本题变相考查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的历史意义。这一原则的提出,是新中国外交政策成熟的标志,也为发展不同社会制度国家间关系提供了范例,有利于维护地区和平,更有利于发展睦邻友好关系。2009年11月16日,“侬好”,美国总统奥巴马一句美国版“上海话”,作为开场白与数百名上海大学生开始了对话。美国总统奥巴马的这句美国版“上海话”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上海在中美关系中的开创性地位,下列事件中最能体现这一特点的是(  )
A.中美开始正式建交
B.亚太经合组织会议的召开C.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
D.浦东新区的积极开发
解析:选C。本题有两个特定限制,一是上海、二是中美建交,最符合这两点的是在上海签定《中美联合公报》,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1998年初,在联合国安理会上中国同意对伊拉克进行武器核查,但在讨论美国提出的动用武力解决核查危机的议案时,投了反对票。这表明中国在新时期(  )
①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外交活动 ②积极维护地区稳定和世界和平 ③参与符合联合国宪章的维和行动 ④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A.①④ B.②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解析】 中国在安理会投票中的立场体现了独立自主的外交原则,对于一切国际事务都从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说明了中国是维护世界与地区和平的中坚力量,也说明中国在新时期积极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外交活动。联合国维持和平行动是指在联合国安理会授权下使用非武力方式帮助冲突各方维持和平、恢复和平并最终实现和平的一种行动。维和行动主要有两种形式:军事观察团和维持和平部队,中国在联合国投反对票显然不属于两种形式中的任何一种。
【答案】 C
孔子说“君子和而不同”,含义是“和谐而又不千篇一律,不同而又不互相冲突;和谐以共生共长,不同以相辅相成”。新中国成功体现这一思想的外交政策或事件是(  )
①与日本建立外交关系 ②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③求同存异方针的提出 ④邀请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缓和
A.①②③ B.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解析:选D。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理解材料中“君子和而不同”的含义。中国与其他国家都有分歧,但是追求相同之处,①②③④均符合题意。阅读下列材料:
2007年12月日本首相福田康夫在北大发表演讲:“……日中两国在各自的发展过程中,相互加强各种交流与合作,构筑起了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紧密的关系。借用作为总理签署《日中和平友好条约》(1978年签订)的我的父亲的话来说,就是《日中联合声明》在两国之间架起了一座吊桥,而《日中和平友好条约》又使它变成了一座铁桥……在当今日中两国已经成为影响变化显著的亚洲地区乃至世界的稳定与发展方向的存在,全世界都在关注和期待着我们,我认为,日中两国的未来不是选择合作还是对立的问题,而是如何寻求有效的负责任的方式开展和平的问题。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构筑战略互惠关系,恰恰是时代潮流对我们的要求。”
请回答:
(1)材料中《日中联合声明》发表的背景是什么?有何重大意义?
(2)福田康夫设想的中日关系发展方向是怎样的?有何积极意义?解析:本题围绕中日关系的发展过程命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第(1)问回答70年代中日关系改善的背景和意义;第(2)问在阅读材料基础上综合回答。
答案: (1)背景:①中国国力增强,国际地位提高;②中美关系的改善;③日本经济发展需要中国市场。意义:中日建交结束了两国长期敌对的历史,打开了两国睦邻友好的历史新篇章,实现了中日邦交正常化,这对于促进两国关系的发展和维护亚洲与世界的和平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2)方向:构筑战略互惠关系。意义:有利于中日友好交往,促进共同发展;有利于维护亚洲乃至世界的和平与安定。?第15课 新中国的外交
1、新中国成立初期实行的外交政策基本方针中,使中国改变了半殖民地的地位,实现了在国际交往中的独立自主的是?
A?.“一边倒”??????????????????????????
B?.“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C?.“另起炉灶”????????????????????????
D.?团结世界各国人民?
2、1950年除夕,上海《新民报》报道:毛主席和斯大林元帅给我们带来了过年礼物,教我们全国人民在大年夜欢欢喜喜高高兴兴过个年。文中的“礼物”指的是?
A.苏共将派代表到西柏坡??????????
B.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C.苏联支持中国抗美援朝??????????
D.苏联援助中国实施“一五”计划?
3、1953年,中国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当时主要是为了?
A.加强同社会主义国家的友好关系???????????
B.改善与港澳台的关系促进国家统一?
C.发展同邻国和新兴民族国家的友好关系??????
D.缓和美国的敌对关系?
4、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表明?
A.中国在西方世界赢得了广泛的盟友??????
B.中苏同盟关系出现了严重的裂痕?
C.中国在外交政策上实现了明显的转变????
D.“一边倒”战略取得了重大的胜利?
5、亚非会议上,中国代表团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这里的“同”包括?
(1)相同的遭受殖民侵略的经历。???
(2)维护民族独立,发展民族经济的共同要求?
(3)相同的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
(4)加强合作、保卫和平的共同的愿望?
A、(1)(2)(3)(4)??????????
B、(1)(2)(4)??
C、(1)(2)(3)???????????????
D、(2)(3)(4)?
6、1949年周恩来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布:我们对外交问题有一个基本立场,即中华民族独立的立场,对于美国帝国主义我们一定要采取严肃的态度,使他们了解中国是不可欺侮的,即使对苏联及各人民民主国家,我们不能有所依赖。这表明新中国的外交方针是?
A.“不结盟”政策????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独立自主????
D.求同存异?
7、1971?年,周恩来在接见来访的美国乒乓球代表团时说:“你们这次来,打开了两国人民友谊的大门。”这反映出当时中美关系解冻的特点是?
A.以民促官???
B.国际推动???
C.官方交流???
D.以官带民?
8、1972年中美上海《联合公报》:“美国认识到,在台湾海峡两边的所有中国人,都认为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美国政府对这一立场不提出异议,,,,”美国发表这声明意在???
A.缓和中美关系,集中对抗苏联???????
B.承认中国日益提高的国际地位???
C.缓和中美关系,促进中国统一???????
D.承认封锁新中国政策的错误?
9、中日邦交正常化的主要原因是?
A.中国外交政策的调整?????????
B.中、美、苏三角关系的推动??????
C.经济贸易发展的推动?????????
D.中美关系缓和的推动?
10、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七次会议通过决定:“1980年《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30年期满后不再延长。这表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的外交政策是?
A?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维护世界和平的政策????
B?奉行独立自主的不结盟的和平外交政策?
C?实行对外开放的政策?????????????????????
D?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
?参考答案?
1-5 CBCCB? ? 6-10?CAAD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