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远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
生物学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3.本卷命题范围:人教版必修1第6章、必修2第1章至第3章。
一、选择题:本题共35小题,第1~30题,每小题1分,第31~35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关于细胞分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A.是一种持久性的变化 B.遗传物质发生改变导致细胞分化
C.结果是使细胞趋向专门化 D.分化后的细胞形态未发生变化
2.每条染色体两端都有一段特殊序列的DNA,称为端粒。端粒DNA序列在每次细胞分裂后会缩短一截,当短到一定程度时,端粒内侧正常的DNA序列会受到损伤,使细胞开始衰老。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端粒缩短到一定程度时,细胞将会激活衰老机制
B.端粒缩短能保持染色体结构的完整性
C.无限增殖的癌细胞中端粒一般不缩短
D.同一种体细胞端粒长度与其有丝分裂能力呈正相关
3.某实验小组探究了IL-18(人白细胞介素)对核辐射诱导小鼠的脾细胞凋亡的影响,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组别 处理方法 脾细胞凋亡率
0h 12h 24h 48h
甲 无辐射处理 0.046 0.056 0.048 0.038
乙 辐射损伤 0.460 0.420 0.530 0.520
丙 辐射损伤后用IL-18处理 0.239 0.265 0.279 0.269
A.核辐射导致的细胞凋亡不受机体遗传物质的控制
B.核辐射可能会使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功能发生改变
C.该实验可以说明,IL-18能抑制被辐射损伤后的脾细胞凋亡
D.脾细胞的凋亡受核辐射等外界因素的影响
4.右图1为某动物细胞有丝分裂的某一时期的分裂图,图2表示该细胞在有丝分裂过程中每条染色体上DNA含量的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1所示时期是观察染色体形态和数目的最佳时期
B.图2的CD时期,着丝粒分裂,核DNA数目减半
C.图1处于图2的BC时期,DE时期细胞核中有8条染色单体
D.用显微镜可观察到图1所示细胞的着丝粒整齐排列形成的赤道板
5.下图为洋葱根尖分生区某一连续分裂的细胞的分裂时间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中的AB+BC或CD+DE可表示一个完整的细胞周期
B.BC段主要发生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
C.应选择BC段或DE段的细胞来观察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
D.由图可知,洋葱根尖分生区的每个细胞的细胞周期均为17.3h
6.下列关于“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A.解离和压片都有利于根尖分生区细胞的分散
B.看到的细胞大多具有完整的细胞核
C.细胞内染色体的存在状态可作为判断有丝分裂各时期的依据
D.一个细胞中染色体的动态连续变化是主要的观察内容
7.细胞凋亡和细胞坏死是细胞死亡的两种方式。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胎儿手的发育过程中会发生细胞凋亡
B.羊的成熟红细胞衰老后与凋亡有关的基因开始表达
C.细胞凋亡不利于多细胞生物体完成正常发育
D.清除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的过程不受基因调控
8.Scripps研究所的一组研究人员发现一个人工合成的小分子能诱导细胞去分化,即诱使细胞发生生长倒退,从当前状态返回到祖细胞状态。这种化合物名为reversine。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肌细胞经去分化形成祖细胞,说明人体内的细胞分化具有可逆性
B.该项研究使“从病人自己的成熟细胞衍生干细胞样细胞”成为可能
C.祖细胞能分化成脂肪细胞和骨细胞等,说明祖细胞是一种干细胞
D.图中的脂肪细胞、骨细胞、肌细胞以及祖细胞内遗传信息应相同
9.中心体位于细胞的中心部位,由两个相互垂直的中心粒和周围的一些蛋白质构成。从横切面看,每个中心粒是由9组微管组成,微管属于细胞骨架。细胞分裂时,中心体进行复制,结果每个子代中心粒与原中心粒成为一组新的中心体行使功能。中心粒能使细胞产生纤毛和鞭毛,并影响其运动能力;在超微结构的水平上,调节着细胞的运动。下列关于中心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A.动物细胞如果中心体功能发生障碍,细胞将不可能进行正常有丝分裂
B.中心体在分裂期复制,每组中心体的两个中心粒分别来自亲代和子代
C.侵入细胞的病毒或细菌被吞噬并杀死与溶酶体有关,与中心体无关
D.气管上皮细胞中心体异常易患慢性支气管炎,与纤毛运动能力过强有关
10.下列关于遗传学基本概念的叙述,错误的是
A.不同环境下,基因型相同,表型不一定相同
B.A和A、b和b不属于等位基因,C和c属于等位基因
C.后代中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叫作性状分离,两个双眼皮的夫妇生了一个单眼皮的孩子属于性状分离
D.若F1的基因型为Dd,则F1产生的配子的种类为1:1,测交产生2种(1:1)表型的后代,属于“演绎一推理”内容
11.在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中,必须对母本采取的措施
①开花后去雄 ②花蕾期人工去雄 ③去雄后自然授粉
④去雄后人工授粉 ⑤授粉后套袋 ⑥授粉后不套袋
A.③⑥ B.①③⑤ C.②④⑤ D.④⑤
12.假说一演绎法是现代科学研究中常用的方法,利用该方法,孟德尔发现了两个遗传定律。下列关于孟德尔的研究过程的分析,正确的是
A.孟德尔依据减数分裂的相关原理进行“演绎推理”的过程
B.为了验证提出的假说是否正确,孟德尔设计并完成了测交实验
C.孟德尔遗传定律假说成立的原因之一是所选物种个体间是自由交配的
D.孟德尔提出的假说的核心内容是“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
13.某个体的基因型由n对等位基因构成,每对基因均为杂合子,且独立遗传。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该个体能产生2n种配子
B.该个体自交后代出现3n种基因型
C.该个体自交后代中纯合子所占的比例为
D.该个体与隐性纯合子杂交后代会出现3n种基因型
14.A、a和B、b为两对等位基因,关于下列图解的理解,错误的是
A.基因的自由组合发生在③⑥过程中
B.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实质具体表现在图中的①②④⑤
C.图1中子代AA的个体占1/4的原因之一是③过程的随机性
D.图2子代中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在A_bb中所占比例为1/3
15.黄色卷尾鼠彼此杂交,后代的表型及比例为6/12黄色卷尾、2/12灰色卷尾、3/12黄色正常尾、1/12灰色正常尾。由此做出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A.出现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控制黄色性状的基因纯合致死
B.出现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是该遗传过程不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C.黄色卷尾与灰色正常尾个体杂交,子代有3种表型
D.出现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控制卷尾性状的基因纯合致死
16.已知果蝇长翅和残翅受常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实验室中有两瓶世代连续的果蝇,甲瓶果蝇只有长翅,乙瓶果蝇既有长翅又有残翅。由于忘贴标签,不清楚哪瓶果蝇是亲代,哪瓶果蝇是子代。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无论哪瓶果蝇为亲代,长翅一定是显性性状
B.无论哪瓶果蝇是亲代,甲瓶中长翅果蝇一定有杂合子
C.无论哪瓶果蝇是亲代,乙瓶中长翅果蝇一定有纯合子
D.可用甲瓶果蝇相互交配的实验结果判断哪瓶果蝇为亲代
17.下列关于减数分裂的叙述,正确的是
A.同源染色体是一条染色体经复制后形成的两条染色体
B.在减数分裂I时,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分离,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C.减数分裂前染色体复制一次,使每条染色体都由两条姐妹染色单体构成
D.减数分裂的结果是染色体数目减半,DNA数目不变
18.精子中几乎不含细胞质,精子的头部主要由细胞核和顶体组成,顶体中含有水解酶有利于精卵融合。下列有关受精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A.受精卵中染色体一半来自父方,一半来自母方
B.正常情况下,一个卵细胞只能与一个精子结合形成受精卵
C.受精卵中的细胞质一半来自精子,一半来自卵细胞
D.受精卵中的染色体数与该物种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数一致
19.甲、乙是某生物(2n=2)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分离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甲表示减数分裂I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
B.甲图母源与父源染色体上可有等位基因
C.乙会发生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
D.该生物有性生殖过程中不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
20.“牝鸡司晨”是指下过蛋的母鸡变成公鸡后发出公鸡样啼声的性反转现象。已知鸡是ZW型性别决定,公鸡的两条性染色体组成为ZZ型,母鸡的两条性染色体组成为ZW型,性染色体组成为WW的受精卵不能发育。若一只母鸡性反转成公鸡,则这只公鸡与正常母鸡交配,后代中雌、雄性别之比是
A.1:2 B.1:3 C.2:1 D.1:1
21.家蚕性别决定方式为ZW型。Z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D、d分别控制正常蚕、油蚕性状,常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E、e分别控制黄茧、白茧性状。现有EeZDW×EeZdZd的杂交组合,其F1中白茧、油蚕雌性个体所占比例为
A.1/2 B.1/4 C.1/8 D.1/16
22.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有性染色体的生物才能进行减数分裂,增加生物的遗传多样性
B.红绿色盲有交叉遗传特点,男患者的致病基因一定来自其外祖父
C.性染色体上基因的遗传总与性别相关联,因而都与性别决定有关
D.体细胞中含有两条异型染色体的二倍体生物,性别不一定是雄性
23.下图表示某家族成员中患甲(A、a)、乙(B、b)两种遗传病的情况。已知甲病在人群中的发病率为36%,I-4不携带致病基因。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甲病致病基因A、a可能位于常染色体上,显性遗传病
B.乙病致病基因B、b一定位于X染色体上,隐性遗传病
C.Ⅲ-1的致病基因来源于I-1,Ⅱ-5的致病基因来源于I-3
D.若Ⅳ-1是男孩,则该男孩患乙病的概率为1/2
24.寻找被拐卖妇女儿童家属的主要方式是做遗传信息鉴定,鉴定检测的是
A.特定基因位点的含氮碱基种类 B.特定基因位点的脱氧核苷酸顺序
C.特定基因位点的脱氧核苷酸链数量 D.特定基因位点的脱氧核苷酸种类
25.新型冠状病毒容易发生突变,已经发现了多种变异毒株,其中包括德尔塔毒株和奥密克戎毒株,这些变异新冠病毒的遗传物质
A.都是DNA B.都是RNA C.是DNA和RNA D.是DNA或RNA
26.科学家在人体快速分裂的细胞中发现了DNA的四螺旋结构,形成该结构的DNA单链中富含G,每4个G之间通过氢键等形成一个正方形的“G4平面”,继而形成立体的“G四联体螺旋结构”(如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组成该结构的基本单位为脱氧核糖核苷酸
B.用DNA解旋酶可以打开该结构中的氢键
C.每个G四联体螺旋结构中含有一个游离的磷酸基团
D.该结构中(A+G)/(T+C)的值与双链DNA中相等
27.下列关于病毒的叙述,错误的是
A.从烟草花叶病毒中可以提取到RNA B.T2噬菌体可感染肺炎链球菌导致其裂解
C.HIV可引起人的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D.阻断病毒的传播可降低其所致疾病的发病率
28.噬菌斑(图甲)是在长满细菌的培养基上,由一个噬菌体侵染细菌后,细菌不断裂解产生的一个不长细菌的透明小圆区,它是检出噬菌体数量的重要方法之一。现利用连续取样、在培养基中培养的方法测得T4噬菌体在感染大肠杆菌后数量变化曲线(图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由b到c对应时间内噬菌体共繁殖了10代
B.限制d~e段噬菌斑数量增加的因素可能是绝大部分细菌已经被裂解
C.曲线a~b段细菌细胞中正旺盛地进行细菌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
D.曲线a~b段噬菌斑数量不变,说明此阶段噬菌体还没有开始侵染细菌
29.玉米条纹病毒的遗传物质是单链环状DNA分子,下图为该病毒DNA在玉米细胞内复制过程。相关叙述正确是
A.复制时A与U、G与C进行配对
B.复制时以四种脱氧核苷酸为原料
C.形成子代DNA时亲本DNA边解旋边复制
D.新合成的互补链是子代病毒的遗传物质
30.关于DNA分子的结构与复制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1个含有m个腺嘌呤的DNA分子第n次复制需要腺嘌呤脱氧核苷酸(2n-1)×m个
B.DNA双链被32P标记后,复制n次,子代DNA中有标记的占(1/2)n
C.在一个双链DNA分子中,G+C占M%,那么该DNA分子的每条链中G+C都占该链碱
D.细胞内全部DNA被32P标记后在不含32P的环境中进行连续有丝分裂,第2次分裂的每基总数的M%
31.为了验证孟德尔遗传方式的正确性,有人用一株开红花的烟草和一株开白花的烟草作为亲个子细胞染色体均有一半有标记本进行实验。在下列预期结果中,支持孟德尔遗传方式而否定融合遗传方式的是
A.红花亲本与白花亲本杂交的F1全为红花
B.红花亲本与白花亲本杂交的F1全为粉红花
C.红花亲本与白花亲本杂交的F2按照一定比例出现花色分离
D.红花亲本自交,子代全为红花;白花亲本自交,子代全为白花
32.某种自花传粉植物的等位基因A、a和B、b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A、a控制花粉育性,含A的花粉可育;含a的花粉50%可育、50%不育。B、b控制花色,红花对白花为显性。若基因型为AaBb的亲本进行自交,则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子一代中红花植株数是白花植株数的3倍
B.子一代中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所占比例是1/12
C.亲本产生的可育雄配子数是不育雄配子数的3倍
D.亲本产生的含B的可育雄配子数与含b的可育雄配子数相等
33.利用荧光标记法可以对某些特定的基因进行追踪检测,被标记的每个基因会在支持物上出现一个荧光点。取某种小鼠的卵细胞,通过转基因技术成功导入一个特定基因G并成功整合在其中一条常染色体上,该卵细胞受精后发育成一只成年雌鼠。用荧光标记法检测该雌鼠的卵细胞,理论上每个卵细胞出现荧光点的个数为
A.1 B.2 C.1个或0个 D.2个或0个
34.如图是DNA复制示意图,复制过程中首先合成较短的片段(如a1、a2,b1、b2等)然后再由相关酶连接成DNA长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图中复制起点在一个细胞周期中可起始多次
B.从结构上看,图中a1、a2与b1、b2的延伸方向是相同的
C.真核细胞的DNA有多个复制起点,可提高复制效率
D.DNA复制所需的酶可能有多种
35.基因I和基因Ⅱ在某条染色体DNA上的相对位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基因Ⅰ和基因Ⅱ的结构差别仅在于内部碱基对的排列顺序不同
B.基因I中不一定具有遗传信息,但一定具有遗传效应
C.四分体时期,基因Ⅱ中的两条脱氧核苷酸链之间可能发生互换
D.基因I与基因Ⅱ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减数分裂时一般不能发生分离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6小题,共60分
36.(10分)下图表示干细胞的三个发育途径。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区分A细胞与植物细胞最主要的依据是___________,细胞B不能无限长大的原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由A细胞形成的B细胞仍然保持着其特有的___________能力,A细胞到C细胞的过程是由___________控制的。
(3)若D细胞是胰腺细胞,则结构⑦所起的作用是___________。
(4)若D细胞是正在衰老的细胞,则细胞中结构发生的变化是___________。
37.(11分)某兴趣小组在科研部门的协助下进行了下列相关实验:取甲(雄蕊异常,雌蕊正常,表现为雄性不育)、乙(可育)两个品种的水稻进行相关实验,实验过程和结果如下表所示。已知水稻雄性育性由等位基因A、a控制,A对a完全显性,B基因会抑制不育基因的表达,反转为可育。
P F1 F1个体自交单株收获,种植并统计F2表型
甲与乙杂交 全部可育 一半全部可育
另一半可育株:雄性不育株=13:3
(1)水稻是雌雄同株两性花的植物,杂交实验中,为了防止母本___________须进行人工去雄。水稻的花非常小,人工操作难以实现。后来,科学家在自然界发现了雄性不育(雄蕊不能产生可育花粉)的水稻植株,其在杂交时只能做___________,这就免除了人工去雄的工作,因此作为重要工具用于水稻杂交育种。
(2)不育系的产生是基因突变的结果。上述实验中控制水稻雄性不育的基因是___________,该兴趣小组同学在分析结果后认为A、a和B、b这两对等位基因在遗传时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其判断理由是___________。
(3)F2中可育株的基因型共有___________种;仅考虑F2中出现雄性不育株的那一半,该部分可育株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所占的比例为___________。
(4)若要利用F2中的两种可育株杂交,使后代雄性不育株的比例最高,则双亲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
38.(10分)图1是某二倍体高等动物细胞分裂模式图,图2表示细胞分裂和受精作用过程中核DNA含量和染色体数目的变化,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将图1按正常的细胞分裂过程进行排序___________;该分裂过程处于图2的___________(填小写字母)时期。
(2)丙细胞中非同源染色体的组合类型有___________种。乙细胞的名称为___________。
(3)图2中GH段和OP段含有的染色体数目是否相同,并说明理由:___________。
(4)若一对正常夫妇生了一个孩子是XYY患者,则从根本上讲,这个孩子染色体组成是XYY的成因发生在图2曲线中的___________(填大写字母)段。
39.(9分)如图为某家族中一种遗传病(甲病)的遗传系谱图。据图回答问题:
(1)据图判断,甲病的遗传方式是___________,据此可推测人群中该种遗传病男性患病率______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女性患病率。
(2)若3号个体携带甲病致病基因,3号和4号夫妇欲生育二孩,则他们生育正常子女的概率是___________。
(3)已知10号不患红绿色盲,其未婚妻表型正常,但携带红绿色盲基因,未婚妻的家族中没有人携带甲病的致病基因,预测10号和其未婚妻结婚后,所生育子女患甲病的概率是___________,患红绿色盲的概率是___________。
40.(10分)2020年春季爆发了由新型冠状病毒引发的疫情,新型冠状病毒的基因组序列是具有29903bp的单链RNA,该RNA中含有10个基团,且基因中的碱基总数小于29903bp。回答下列问题:
(1)新型冠状病毒的遗传信息蕴藏在___________的排列顺序中,其RNA分子中的五碳糖是___________,且五个碳原子_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构成一个环状结构。
(2)新型冠状病毒增殖时,需要宿主细胞提供的物质有___________和相关酶,病毒的RNA复制时应遵循的原则是___________。
(3)结合所学知识及新型冠状病毒等病毒的发现,说明某生物的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___________(填“DNA和RNA”或“DNA或RNA”)片段。
41.(10分)如图甲是DNA分子局部组成示意图,图乙表示DNA分子复制的过程。请回答以下问题:
(1)图甲中有___________种碱基,有___________个游离的磷酸基团。两条脱氧核苷酸链的碱基之间通过___________相连。
(2)图乙过程在真核细胞与原核细胞中进行的主要场所分别是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3)图乙的DNA分子复制过程中所需的酶有___________。
(4)已知某DNA分子共含1000个碱基对、2400个氢键,则该DNA分子中含有鸟嘌呤脱氧核苷酸___________个;若将其复制4次,共需腺嘌呤脱氧核苷酸___________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