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同步练习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同步练习题(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05.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7-30 11:27:0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统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同步练习题
一、积累与运用
1. 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呢喃(ní) 摇曳(yè) 枉然(wǎng) 丰润(yùn)
B. 娉婷(pīng) 喑哑(yīn) 冠冕(guān) 折腰(shé)
C. 嘶哑(sī) 风骚(shāo) 腐烂(fǔ) 莽莽(mǎnɡ)
D. 枉然(wǎng) 鲜妍(yán) 飘逸(yì) 分外(fèn)
2. 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等到)
B. 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弯腰行礼,这里是倾倒的意思)
C. 唐宗宋祖,稍逊风骚(风流放荡)
D. 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这里指能建功立业的英雄人物)
3. 下列语句,排列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虎是自然界重要的历史遗产之一,一旦灭绝,将永远不会再恢复或者创造出来。
②因此,对于虎这一物种来说,我们只剩下最后一个机会了。
③正如世界著名猫科动物专家杰克逊先生所说的:“到了那个时候,就只剩下纸老虎了。”
④特别是作为我国特产的虎亚种,华南虎已经到了生死存亡的关头。
⑤如再不及时挽救,华南虎在下一个虎年到来之前,就必然步入巴厘虎、爪哇虎和里海虎的后尘,从我们面前消失。
A. ④①③⑤② B. ①④⑤③② C. ①③④⑤② D. ①②④⑤③
4. 按要求修改下面的习作片段。
学校,礼堂,一场精彩的辩论赛正在进行。
围绕“未来智能机器人会取代人类诗人”这一辩题,正方代表率先发言:“以后人类诗人将被机器人诗人所取代。机器人‘小冰’的诗集《阳光失了玻璃窗》已经出版了。【甲】这说明机器人通过学习,可以迅速地掌握写作诗歌的能力,创作出大量和辙押韵的诗歌。”
“不可能!机器人诗人是不可能取代人类诗人的!机器人写诗,不是创作,只是套用和拼凑已有的诗歌。【乙】________”
双方队员唇枪舌剑,我完全被吸引了。是呀,人类会被机器人取代吗?我陷入了沉思……
(1)文中【甲】句有两处错误,请分别改正。
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 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
(2)文中【乙】处需要补写一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这就像条件反射一样,训练多了也就会了。
B.这就像鹦鹉学舌一样,说得再好,也只是模仿。
C.这就像熟能生巧一样,只有多加练习才能写得好。
D.这就像邯郸学步一样,一味地模仿,以致四不像了。
5.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 《沁园春 雪》是一首词,作者是毛泽东,词的上片主要写景,下片主要议论抒情。
B. 《北方》《冥想》《向太阳》《火把》都出自《艾青诗选》。
C. 《乡愁》的作者是余光中,台湾诗人、散文家,诗歌表达了对亲人,对故乡,对祖国深切思念的情怀。
D. 现代诗歌又称新诗,是指“五四运动”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诗歌。按照作品内容的表达方式分为叙事诗和抒情诗。
6. 诗文默写。
(1)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_____________……
(2)而现在/乡愁是_______________/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3)《沁园春 雪》中点明主旨的句子是:__。总写北国雪景的句子是:____。想象雪后晴日当空之景的句子是: ___。
7. 我国是一个诗歌大国,“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到了现当代,诗坛上又出现了一大批新诗人,新诗作。为了让同学们学会诵诗、赏诗、悟诗,九年级(2)班举办了“我与诗歌亲密接触”的主题班会,请你一起参加。
(1)假如你是这次活动的主持人,请为这次活动设计一个开场白。(100字左右)
(2)学习了第一单元后,穆旦诗歌语言的清新秀丽、情感的饱满充实给同学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下面是一位同学选取的穆旦的一首比较具有代表性的诗歌。请你一起来品读这首诗,并完成题目。

穆旦
绿色的火焰在草上摇曳,
他渴求着拥抱你,花朵。
反抗着土地,花朵伸出来,
当暖风吹来烦恼,或者欢乐。
如果你是醒了,推开窗子,
看这满园的欲望多么美丽。
蓝天下,为永远的谜蛊惑着的
是我们二十岁的紧闭的肉体,
一如那泥土做成的鸟的歌,
你们被点燃,卷曲又卷曲,却无处归依。
呵,光,影,声,色,都已经赤裸,
痛苦着,等待伸入新的组合。
①请用“/”划分下列诗句 朗读节奏。
蓝天下,为永远的谜蛊惑着的是我们二十岁的紧闭的肉体
②有同学认为这是一首写春天的小诗,也有同学认为这是一首言青春的小诗,你的看法呢
③这是一首意蕴丰富的小诗,说说你读后有什么收获。
8.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为了让传统文化更广泛地走进学生生活,安顺市某中学将开展以“传统文化,你我共享”为主题的学习活动。请你也来参与。
(1)[魅力汉字] 草隶篆行,异彩纷呈,绽放出中国文化独特的艺术魅力和韵味。
下面是一个汉字的演变过程,请根据前几个字形将其简体楷书写在田字格内。并总结出汉字从早期甲骨文到简体楷书的演变规律。
演变规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传统文化] 下面诗句中的四句可以组成两副对联,请根据对联特点完成组合,并把答案写在下面相应的横线上。(填写序号)
①松间鸣好鸟 ②鸟鸣山更幽 ③泉和万籁声
④风定花犹落 ⑤窗外见南山
A.上联:______①______,下联:______________。
B.上联:______________,下联:______________。
(3)[众说纷纭] 最近,某校开展践行《弟子规》活动。一晚,妈妈因某事严厉批评小明。小明刚要反驳,想到《弟子规》中“父母教,须敬听”的训规,低头不语了。对于小明的表现,作为他的同学,你想对他说些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理解
(一)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题目.
沁园春 雪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9.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并任选一种修辞手法做简要赏析。
10.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 结合词句分析。
(二)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春天是改革家
鲍尔吉 原野
①在北方,四季当中,春天最神奇。夏季的树叶长满每一根枝条时,花朵已谢了,有人说:“我怎么没感觉到春天呢 ”
②春天就这样,它高瞻远瞩。它从事的工作一般人看不懂,比如刮大风。风过后,草儿绿了。再下点雪,然后开花。之后不妨碍春天再来点风,或雨,或雨夹雪。树和草不知是谁先绿的。河水解冻了,但屋檐还有冰凌。
③事实上,我们在北方看不到端庄娴静的春天,比如油菜花黄着,蝴蝶飞飞。柳枝齐齐垂在泛着绿意的春水上,新出的柳芽呈嫩嫩的鹅黄。黑燕子像钻门帘一样穿过枝条。这样的春天住在江南,它是淑女,适合被画成油画、水彩,被拍照和旅游。北方有这样的春天吗 没见过。在北方,春天藏在一切事物的背后。
④在北方,远看河水仍然是白茫茫的冰带,走近才发现这些冰已酥黑,灌满了气泡,这是春天的杰作。虽然草没有全绿,树没有吐芽,更没有开花,但脚下的泥土不知从何时起泥泞起来。上冻的土地,一冻就冻三尺,是谁将冰冻的土地化成泥泞 春天。
⑤像所有的大人物一样,春天惯于在幕后做全局性、战略性的推手。让柳叶冒出芽尖儿只是表面上的一件小事,早做晚做都不迟。春天在做什么 刚刚说过,它让土地解冻三尺,这是改革,是在把冬天变成夏天——春天认为:春天不是自然界的归宿,夏、秋才是归宿或结果——这事还小吗
⑥春天是大人物,它深居简出,偶尔接见一下青草、燕子这些春天的代表。春天在开会,在讨论土地解冻之后泥泞和肮脏的问题。许多旧大臣认为土地不可解冻,解冻就乱了,泥泞的样子实在给“春天”这两个字抹黑。这些言论是呼呼的风声,我夜里常听到屋顶有什么东西被吹得叮当响,破门拍在地上,旧报纸满天飞。这是春天会议的一点小插曲。
⑦说干就干,绝不拖泥带水,这是春天的作风。春天一边招呼一帮人开会,另一边在让土地解冻,催生草根吸水,柳枝吐出新叶,把热气吹进冰层里,让小鸟满天飞。看上去一切都乱了、脏了,一切却在突然间露出了崭新的面貌。
⑧春天暗中做的事情就是让土地复苏,让麦子长出来,青草遍布天涯。“草都绿了,冬天想回也回不来了!”这是春天常说的一句话。春天并不是从冬天到达夏天的自然过渡,而是改革。世间最艰难的斗争是自然界的斗争,最酷烈的,莫过于让万物在冬天里苏醒。冬天是冷酷而古板的君主,拒绝哪怕是极其微小的点点滴滴的变化。一变化,冬天就不成其为冬天了。正如不变化,春天不成其为春天。春天和冬天的较量,每一次都是春天取胜。谁都想像不到,一寸高的小草,可以打败一米厚的白雪。白雪认为自己这么厚永远都不会融化。如果它们是钱,就永远花不完,但是积雪没想到自己不知不觉间就变成沟壑里的泥汤浊水了。
⑨春天朴素无华,春天大象无形,春天弄脏了世界又让世界进入盛夏。春天实现了改革大计,它不贪功劳,改变了江山就退隐。它认为柳枝的叶苞就是叶苞,它并不是春天;青草也只是一株草,也不是春天。肩负改革使命的春天,说来就来;完成改革使命后的春天,说走就走。在北方,爱照相的人可以跟夏天合影、秋天合影、冬天合影,最难的就是跟春天合一张影,春天的脚步比照相机“咔嚓咔嚓”的快门声还要快。
(摘自《文汇报》2013年5月22日第11版,有改动)
11. 文章第③段中,作者为什么要写江南的春天?联系全文说说你的看法。
12. 文章第⑥段中,作者写“春天”在改革中碰到了哪两个问题?写这两个问题对表现“春天”这位“改革家”形象有什么作用?
13. 联系上下文,简要分析下面这句话中加点短语 表达效果。
谁都想像不到,一寸高的小草,可以打败一米厚的白雪。
14. 根据全文内容,分条概括“春天”这位“改革家”形象的特点。
(三)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雪之梦
毛志成
①每年入冬后,我就格外盼雪,盼那纷纷扬扬、弥天漫地的飘雪,盼那厚厚实实、清清白白的积雪,盼那花花点点、扑朔迷离的残雪。
②中国缺雪已有经年,北京尤甚,好像那雪只飘落在人们的回忆中,消融在人们的遐想里。
③下雪了!窗幔上的微光告诉了我,街上的喊声告诉了我,孩子们跳下床、冲出门的脚步声告诉了我。
④我那颗一下子复活了稚气、复活了回忆的心,似乎顿时浸润在琼花中,净化在玉屑里。
⑤冲出房门,冲上街头,我不禁索然了。
⑥这算得上雪吗?灰蒙蒙的天懒懒散散地洒下几粒近乎尘埃、近乎细沙般的东西,扭扭捏捏地登上楼顶,娇娇滴滴地落在路面,似乎对路旁的枯树、两侧的民宅不屑一顾。它们写在路面上的,也只是一首闪烁其词的晦涩诗,貌似博大而实际浅薄。它们赶不上步履匆匆的行人脚步,更挂不上他们的头顶,染不上他们的眉梢,只在那涂着脂粉的脸上骚动了几下,在那施过铅黛的瘦眉上悬了几星儿。
⑦这哪里是我梦中的雪!
⑧我梦中的雪,纷纷扬扬,铺天盖地,创造着地球上最伟大的宏观美。漫宇琼瑶,满天寒凛,以世上第一流的平等气度博施于山,普赠于涧,广铺于野,慨惠于林。泼辣辣地洒下来,登华厦,覆寒宅,染眉头,醉心间。不弃枯木朽株,不漏病妪衰叟,不能把寒门少女的俭朴衣装染艳,但能把她们的双颊染红。
⑨而眼前的雪,是奢华而悭吝的雪,是徒有虚名的雪。淡淡的、薄薄的、灰灰的,远看有色而近观无形,经不住行人的步履,徒在万千足迹后面遗下了泥泞。好奇的中学生为了验证书上的话“雪花都是六角形的”,伸出他们的手承接良久,手心里也只是积存了几滴冷露。
⑩雪停了,几乎用不着太阳的帮忙,只需几缕小风,楼顶、屋顶、街头、枝头上的薄粉顿消,路面上那一层薄薄的浊水化而为冰,像是推出了一张古板的脸。
这哪里是我记忆中的雪后!
我记忆中的雪后,是壮丽冬景的最佳镜头,是一幅圣洁绘画的定稿。纯洁、晶莹、清寒的美学元素在大地上铺下了旷远的情怀,铺下了博大胸襟,铺下了冷凝的火焰。步履声声,韵律浑朴,深深浅浅的足迹伸向高山,伸向田野,伸向一切历史车轮在转动的地方。
即使春天的帷幕已经拉开,造物主已经着手打扫冬景的遗迹,舞台上出现的也不是一片空白,而是人们那即将储存在心中的深情回忆。旷野中的雪已经花花点点、斑驳陆离了,但松枝上还有,远山上还有,大道的车迹里还有。远山大道上有雪迹,人的胸襟就会扩展;翠柏苍松上有雪迹,人的情思就会延伸。
梦中的雪,我多么愿意它变成雪中的梦。
请造物主飘落一场真正有气魄的雪吧,借以成为我展开新梦的襁褓……
15. 对全文来说,第①段有什么作用?
16. 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
(1)盼那纷纷扬扬、弥天漫地的飘雪,盼那厚厚实实、清清白白的积雪,盼那花花点点、扑朔迷离的残雪。
(2)灰蒙蒙的天懒懒散散地洒下几粒近乎尘埃、近乎细沙般的东西,扭扭捏捏地登上楼顶,娇娇滴滴地落在路面,似乎对路旁的枯树、两侧的民宅不屑一顾。
17. 通读全文,用简洁的语言说说眼前的雪和“我”梦中的雪各有什么特点。
18. 文章花了不少的篇幅写记忆中雪和记忆中雪后的美景,这样写有必要吗?请分别从结构和内容两个方面谈谈你的看法。
三、作文
19.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有人陶醉于春日的和风细雨,有人惊心于夏日的狂风暴雨,有人伤感于秋冬的凄风苦雨……风雨是大自然的抒情诗。其实,人生之旅并非一路阳光,也会有风雨相伴,所以才有了“风雨同舟”“风雨兼程”“阳光总在风雨后”“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的劝勉和激励……
请以“风雨” 话题作文。
要求:①自拟题目,内容紧扣话题。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
答案
1、D 2.C 3.B 4. ①. (1)能力 ②. 本领 ③. 和 ④. 合 ⑤. (2)B
5.B 6. (1)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2)一湾浅浅的海峡 (3)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7. (1)【示例】诗,是人类文化的精华,是人类激情的荟萃。普普通通的几行文字一经组合,便成了千万瑰丽的密码,打开了美的大门。今天,就让我们徜徉在现代诗歌的长河中,去感受它的美吧。现在我宣布“我与诗歌亲密接触”的主题班会正式开始!
(2)①蓝天下,为永远的谜/蛊惑着的/是我们/二十岁的/紧闭的/肉体②【示例】我认为这是一首言青春的小诗,这首诗前半部分写春天,后半部分由春天巧妙地过渡到青春,由写实到写虚,一脉相承。③【示例】春天是美的,青春也是美的,但现实生活中总有一些东西会束缚这些美的东西自由延伸。当渴望与焦虑、幸福与痛苦并存时,我们一定要沉着冷静,认真思考。
8. (1)马 演变规律:由繁到简。 (2)A. ⑤ ③. B.④ ④. ② ⑤. (3)示例:小明,你是好样的,学了《弟子规》后能够自觉遵守,为你点赞!我们都要向你学习。
9. 对偶、比喻、夸张。“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把群山比作“银蛇”,把高原比作“白象”,化静为动,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冰雪覆盖下 群山高原连绵起伏、活泼奔放的气势与勃勃生机。
10. 承上启下。“江山如此多娇”承上,总括上片的写景;“引无数英雄竞折腰”启下,展开对历代英雄的评论,抒发了词人的伟大抱负。
11. 通过对比,突出北方春天不易被察觉的特点,为后文揭示其默默工作、功成即身退的可贵品质做铺垫。
12. 改革本身带来的“泥泞和肮脏”问题;在改革中,出现了一些反对的意见。写这两个问题说明春天能正视改革自身存在的问题,不畏阻力,表现了其坚持改革的决心。
13. 一寸高,强调小草的矮小柔弱;一米厚,突出白雪的厚实强大,两者形成强烈对比,形象地写出春天与冬天的酷烈较量,鲜明有力地体现了春天不畏阻力、厉行改革的精神。
14. (1)具有全局性、战略性的思想意识;(2)具有说干就干、雷厉风行的工作作风;(3)具有不怕困难、坚持改革的决心;(4)具有坚信改革成功的乐观精神; (5)具有朴实无华、默默工作的品格;(6)具有不贪功劳、功成即身退的豁达胸怀。
15. 第①段为全文定下了感情基调,表达了作者爱雪、盼雪的急切心情。
16. (1)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不仅写出了雪的特点,而且体现出“我”对雪的喜爱和强烈的盼望之情。 (2)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地表现出雪花之细小和稀少的特点,表现出“我”的失望之情。
17. 眼前的雪:雪花只有几粒,近乎尘埃和细沙;雪后的地面是淡淡的、薄薄的、灰灰的,地面的雪很快就融化了;让人扫兴。梦中的雪:纷纷扬扬,铺天盖地;纯洁、晶莹、清寒;激发人的情思。
18. 有必要。结构上,写记忆中的雪和雪后美景,既是对以往那些大雪的追忆、钟情,又很自然地引出作者对当今气候变暖、空气污染的忧虑。内容上,将记忆中的雪和雪后的美景与现实中的缺雪进行对比,从而深化了文章主旨。
19. 例文:
阳光总在风雨后
春天的阳光是温暖的,呼唤着新生命的萌发;夏天的阳光是火辣辣的,让一个个小生命活泼成长;秋天的阳光是喜悦的,带来了五谷丰登,瓜果飘香;冬天的阳光是芬香的,让我们感到无比的惬意。
我最喜欢沐浴在阳光下,慢慢感受阳光带给我的幸福和温暖。可是在生活中,并不是所有人、所有的时候都能感觉到阳光的美好。
记得《假如给我三天光明》里的海伦 凯勒吗?“第一天,我要看人,他们的善良、温厚与友谊使我的生活值得一过;第二天,我要在黎明起身,去看黑夜变为白昼的动人奇迹;第三天,我要在现实世界里,在从事日常生活的人们中间度过平凡的一天。”这就是她的愿望。
生活中有很多人像海伦 凯勒一样,一生只能生活在一个黑色的世界里,从没有见过光明,不知道世界是五彩的。可是他们并没有生活在悲伤中,在他们的心底,有着一缕阳光在细心呵护他们——亲人的关爱,朋友的关心,在黑暗中拨开了乌云,温暖着他们的心灵。他们的生活依然快乐,充满着阳光!
人的一生,总有乌云遮住阳光的时候。生活中有许多让人不开心,感到悲伤、难过、愤怒的事情。小的来说,考试考砸了,选班长失败了,比赛落选了,和好朋友吵架了,心爱的玩具丢了……,大的来说,像新闻里的说过,亲人去世了,身患绝症,工作丢了……都会让人感到伤心、难过。可是我们要记住一句话——“阳光总在风雨后,请相信有彩虹!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就像吃过酸的柠檬,再吃糖果,就会觉得特别的甜一样;只有尝过痛的滋味,才会真正体会幸福的美好。身残志坚的张海迪阿姨说过:“即使翅膀断了,心也要飞翔。”
阳光无处不在,只要我们心中坚信:明天一定会是阳光灿烂的一天!我们就会有勇气去面对一切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