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广东人民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陆地与海洋单元自测题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0小题,共40.0分)
山西地质博物馆“远古物种”展厅中展示了三叠纪时期中国北方陆生四足动物的代表一“中国肯氏兽”的化石标本。该化石在中国、南非以及美洲大陆等地都有发现。图8为大洲轮廓图和肯氏兽图片。读图,完成第19、20题。
1. 能找到肯氏兽化石的大洲可能是
A. ①③⑤⑦ B. ①②④⑥ C. ①②③④ D. ①⑤⑥⑦
2. 肯氏兽化石的分布远隔重洋,可以证明
A. 气候的变化 B. 大陆漂移 C. 动物大迁徙 D. 海平面下降
读“世界海陆分布图”,完成下列题。
3. 图中①表示的大洋是 ( )
A. 太平洋 B. 大西洋 C. 印度洋 D. 北冰洋
4. 图中②和③两个大洲的分界线是 ( )
A. 巴拿马运河 B. 白令海峡 C. 苏伊士运河 D. 乌拉尔山
5. 下列关于世界海陆分布和变迁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 地球表层是“七分海洋,三分陆地”
B. 从太空中看到的地球更像一个“陆球”
C. 世界海陆均匀分布
D. 地球岩石圈由七大板块拼合而成,各板块处于静止状态
予奉使河北,遵太行而北,山崖之间往往衔螺蚌壳及石子如鸟卵者,横亘石壁如带。此乃昔之海滨,今东距海已近千里。(选自《沈括·梦溪笔谈·杂志一》)。读资料,完成下列小题。
6. 该资料说明地球表面()
A. 海洋占71%,陆地占29% B. 海洋连在一起,陆地被海洋分割
C. 海陆处在不断运动和变化之中 D. 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
7. 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是()
A. 人类活动 B. 火山爆发
C. 地球的公转运动 D. 地壳变动和海平面升降
8. 地球科学研究表明,大陆漂移的原因是()
A. 板块的运动 B. 全球气候的变化
C. 火山或地震 D. 陆地上大量的水土流失
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9. 下列关于图中①②③所表示的大洋说法正确的是()
A. ①太平洋、②北冰洋 B. ②太平洋、③大西洋
C. ①大西洋、③太平洋 D. ①太平洋、③印度洋
10. 下列对图中地理事物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世界上跨经度最广的大洲是南极洲
B. 大洋①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大洋,大洋②呈“S”形
C. 地球表面以海洋为主
D. 亚洲与非洲的分界线是巴拿马运河
读东、西半球海陆分布图(阴影表示世界某气候类型典型分布地区),回答下题。
11. 如图所示,陆地主要集中分布在()
A. 北半球、东半球 B. 北半球、西半球 C. 南半球、东半球 D. 南半球、西半球
12. 四大洋中几乎没有分布在西半球中的是()
A. 太平洋 B. 大西洋 C. 印度洋 D. 北冰洋
13. 甲、乙两大洲都有海牛、鸵鸟的分布,可能的原因是()
A. 海牛、鸵鸟具有远涉大洋的能力 B. 人类把它们带到两大洲
C. 生物的进化与演变 D. 两大洲原是一块大陆,后漂移分离开了
观察发现甲、乙两地中①②③④岩层含有化石且有对应关系,读地质剖面略图,回答下列小题。
14. 图中属于古生代地层的是( )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15. 根据图中化石,动物在这一时期经历的演化过程是( )
A. 海洋无脊椎动物爬行动物脊椎动物 B. 爬行动物海洋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
C. 爬行动物脊椎动物海洋无脊椎动物 D. 海洋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爬行动物
读下图,回答下列小题。
16. 两大洲的轮廓和生物说明了 ( )
A. 目前,两大洲海牛、鸵鸟往来频繁 B. 鸵鸟具有长途飞行的能力
C. 甲乙两大洲可能曾经是一体的 D. 海牛具有远渡重洋的游泳能力
17. 甲丙两大洲隔乙大洋相望,则乙大洋是( )
A. 印度洋 B. 大西洋 C. 太平洋 D. 北冰洋
18. 下列是由于人类活动引起海陆变化的是()
A. 台湾海峡的形成 B. 青藏高原的形成 C. 荷兰填海造陆 D. 红海不断扩张
19. 下列海域中,属于我国内海的是:
A. 黄海 B. 东海 C. 渤海 D. 南海
20. 山东半岛和辽东半岛所环抱的水域是( )
A. 黄海 B. 渤海 C. 东海 D. 南海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60.0分)
21. 读大洲大洋分布图,回答问题。
(1)甲、乙两图中,表示西半球的是________,陆地集中的半球是________。(填“甲”或“乙”)
(2)图中A________洲是世界面积最大的大洲,它与E________洲组成世界面积最大的大陆。
(3)C、D两大洲的分界是________。至今无人定居的大洲是________。(填图中字母)
(4)①②③④四个大洋中,纬度最高的大洋是________。(填序号)
22. 《海底两万里》是法国小说家儒勒 凡尔纳的代表作之一,他带领读者登上“鹦鹉螺”号,随着尼摩船长和他的“客人们”饱览变幻无穷的海底世界。结合“鹦鹉螺号航行路线图”,回答下列各题
(1)航线描述:“鹦鹉螺”号从大洋①_______出发,经过大洲B_______,在大洋②______中航行,经过红海,穿过亚洲和大洲C______的分界线运河a_______,过地中海,到达大洋③_____,南行到达大洲D______,北上途径大洲E_____,最终到达大洲G______沿岸。
(2)途中在地中海e处看到了海底火山喷发,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______________;在b处海底参观了亚特兰蒂斯古城,说明这个地方发生了地壳 _________(上升/下降)运动;当“鹦鹉螺”号到达南极大陆时,他们发现在冰雪覆盖的地下埋藏有丰富的煤炭资源,对这一事实解释合理
的是________________(植被迁移/人类活动/气候变暖/大陆漂移)。
(3)“鹦鹉螺”号航行证明地球表面海陆分布特点是( )A. 有连续而广阔的陆地 B. 有连续而广阔的海洋
C. 陆地相连但海洋不相连 D. 海洋主要分布在北半球
23.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大陆漂移学说:魏格纳提出大陆漂移学说的主要依据是大西洋两岸的__________相似。(填序号)
①气候 ②大陆轮廓 ③岩石构造 ④古生物
(2)海底扩张学说:海底扩张学说对海底地壳生长和运动扩张作出了解释。如图所示,在__________(选填“A”或“B”)处,热的地幔物质不断上涌,形成新的大洋并不断向两侧运动,所以从年龄上看,①处海底岩石的年龄比②处海底岩石的年龄_____________(选填“大”或“小”)。
(3)板块构造学说:板块的碰撞和张裂是引起海陆变化的主要原因,珠穆朗玛峰现在仍以每年0.33~1.27厘米的速度在升高。请你用所学的知识解释其中的原因_________。
24. 读我国近海海洋资源分布图,完成下列各题。
(1)图中A是 渔场,这里主要盛产大小黄鱼、海蟹、 等海产品。
(2)A、B、C、D四个渔场中最大的是 。
(3)处盐场中属于布袋盐场的是 ,它地处台湾西南部。海盐不仅是人们不可或缺的食用品,还是重要的 资源。
1~2.【答案】C、B
3~5.【答案】A、C、A
6~8.【答案】C、D、A
9~10.【答案】D、D
11~13.【答案】A、C、D
14~15.【答案】C、D
16~18.【答案】C、B、C
19.【答案】C
20.【答案】B
21.【答案】(1)甲 乙
(2)亚 欧
(3)巴拿马运河 G
(4)④
22.【答案】(1)太平洋 大洋洲 印度洋 非洲 苏伊士运河 大西洋 南极洲 北美洲 欧洲
(2)板块交界处,地壳比较活跃 下降 大陆漂移
(3)B
23.【答案】(1)②③④
(2)A 小
(3)由于印度洋板块和亚欧板块的碰撞,使珠穆朗玛峰逐年升高
24.【答案】(1)黄渤海 对虾 (2)B (3) 海洋化学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