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同步训练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同步训练题(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6.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7-30 11:28:3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统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同步训练题
一、积累与运用
1. 下列划线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今朝(zhāo) 风骚(sāo) 摇曳(yè) 成吉思汗(hàn)
B. 丰润(rùn) 娉婷(pīn) 分(fèn)外 鲜妍(yán)
C. 吹刮(ɡuā) 呢喃(ne) 枉然(wǎnɡ) 顿失滔滔(tāo)
D. 谐奏(zòu) 凝望(níng) 折腰(zhé) 忧戚(qī)
2. 下列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一项是( )
A. 红日白雪交相辉映,祖国就像一位红装素裹的少女,格外娇艳多姿。
B. 张学良对我国历史产生了巨大影响,他是一位地地道道的风流人物。
C. 你娉婷婉约的风姿,娇艳俏丽的容貌,妩媚得体的举止,优雅大方的谈吐,令我刮目相看。
D. 我们当代的青少年是一代天骄,肩负着建设祖国的伟大使命。
3. 依次填入下面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人生旅途,如果太过平坦顺利,反而会在______中虚度。正如流水,有波折才会______美丽的浪花。至于结局,并非是最重要的,______你享受了______的过程。
A. 索然无味 激起 而且 精致 B. 如释重负 激扬 况且 精妙
C. 如释重负 激扬 因而 精美 D. 索然无味 激起 因为 精彩
4.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实践证明,一个人知识 多寡,成就的大小,关键在于勤奋的程度。
B. 记者又到学校采访到了许多张老师的事迹。
C. 就目前来讲中国人的文化程度普遍偏低,还确切地需要大大提高。
D. 通过中国男子足球队的表现,使我们认识到良好的心理素质的重要。
5. 下列相关知识搭配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毛泽东——《沁园春 雪》——赞颂无产阶级革命者
B. 余光中——《乡愁》——回旋往复的音乐美
C. 艾青——《我爱这土地》——对祖国真挚深沉 爱
D. 席慕蓉——《你是人间的四月天》——抒发心中的希望与喜悦
6. 名著阅读。
盼望
一个海员说,
他最喜欢的是起锚所激起的
那一片洁白的浪花。
一个海员说,
最使他高兴的是抛锚所发出的
那一阵铁链的喧哗……
一个盼望出发,
一个盼望到达。
(1)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___,选自___________。
(2)“洁白的浪花”和“铁链的喧哗”分别从哪两个角度写的 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理解
(一)
沁园春 雪
毛泽东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7. 上阕中作者望见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有什么特点?
8. 体会下面句中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9. 这首词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二)
春之怀古
张晓风
①春天必然曾经是这样的:从绿意内敛的山头,一把雪再也撑不住了,扑哧一声,将冷脸笑成花面。一首澌澌然的歌便从云端唱到山麓,从山麓唱到低低的荒村,唱入篱落,唱入一只小鸭的黄蹼,唱入软融融的春泥——软如一床新翻的棉被的春泥。
②那样娇,那样敏感,却又那样混沌无涯。一声雷,可以无端地惹哭满天的云;一阵杜鹃啼,可以斗急了一城杜鹃花。一阵风起,每一棵柳都吟出一则则白茫茫、虚飘飘,说也说不清、听也听不清的飞絮。每一丝飞絮都是一株柳的分号。反正,春天就是这样不讲理、不合逻辑,却仍可以好得让人心平气和。
③春天必然曾经是这样的:满塘叶黯花残的枯梗抵死苦守一截老根,北地里千宅万户的屋梁受尽风欺雪扰后温柔地抱着一团小小的空虚的燕巢。然后,忽然有一天,桃花把所有的山村水郭都攻陷了,柳树把皇室的御沟和民间的江头都控制住了——春天有如旌旗鲜明的王师,因长期虔诚的企盼祝祷而美丽起来。
④而关于春天的名字,必然曾经有这样的一段故事:在《诗经》之前,在《尚书》之前,在仓颉造字之前,一只小羊在啮草时猛然感到的多汁,千千万万双素手在溪畔、在江畔浣纱时所猛然感到的血脉……当他们惊讶地奔走互告的时候,他们决定将嘴噘成吹口哨的形状,用一种愉快的耳语的声量来为这季节命名——“春”。
⑤鸟又可以开始丈量天空了。有的负责丈量天的蓝度,有的负责丈量天的透明度,有的负责用那双翼丈量天的高度和深度。而所有的鸟全不是好的数学家,他们叽叽喳喳地算了又算,核了又核,终于还是不敢宣布统计数字。
⑥至于所有的花,已交给蝴蝶去数;所有的蕊,交给蜜蜂去编册;所有的树,交给风去纵宠。而风,交给檐前的老风铃去记忆,去垂询。
⑦春天必然曾经是这样,或者,在什么地方,它仍然是这样的吧?穿越烟囱与烟囱的黑森林,我想走访那踯躅在湮远年代中的春天。
10. 第①段画线部分是按什么顺序写的?有什么作用?
11. 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下列句子。
满塘叶黯花残的枯梗抵死苦守一截老根,北地里千宅万户的屋梁受尽风欺雪扰后温柔地抱着一团小小的空虚的燕巢。
12. 鸟为什么“算了又算,核了又核,终于还是不敢宣布统计数字”?
13. 文中哪句话直接点明了文题“春之怀古”的含义?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三)
雪映蓝天
①庭空月无影,梦暖雪生香。
②早晨,轻轻地推开窗,洋洋洒洒的雪花已下了一整夜,树枝上的一层银白色为这座城市平添了几多淡雅。远树,如挂,那些深黄、火红或苍绿的叶片,就在这一抹素白中静静闪亮。初冬的眉眼盈溢着浅笑,在这深秋的怀抱中,愈发的澄澈,愈发的闪耀。
③不知庭霰今朝落,疑是林花昨夜开。
④倚坐窗前,静听雪落,一座繁杂的城市渐渐恢复了平静。或许,这喧嚣的尘世,忙碌的生活节奏,谁都在期盼这样一份悠然静美。漫天飞扬,雪舞琼花,这飞舞的精灵,恰恰为人们带来了这样一份不需要言语的欢喜……
⑤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
⑥这场雪来得有些特别,比以往时候要早了些。树枝上的枯叶还不待落尽,便已被雪覆盖。隔窗观望,枝头凝雪,枯叶隐现,仿佛天地尽数收敛于这片茫茫的银色海洋之中。雪花落在树枝,缓慢积攒,凝成一根根银色的枝条,绵延相连。深黄、火红、苍绿,不同时期长大、枯黄的叶片在宛如梦幻一般的雪色树枝上,零星地展露出来。被风轻轻摇曳的树木枝丫,飘起一阵烟纱般的雪花,荡漾在空气的波纹里。
⑦微风摇庭树,细雪下帘隙。
⑧火色的日轮挥洒下冬日里并不浓烈,却温暖依旧的光芒,风中轻摇的树枝落下颗颗融化的水珠,汇聚而成的清流沿着马路两边缓缓地流淌,安静的晨色中只有那悠悠的流水声,亦如江南青石巷。一支支清流似叶脉的纹路一样,交错着,延伸在城市里的大小街巷。被阳光所蒸发,散开的水雾氤氲在温暖的空气中。
⑨落尽琼花天不惜,封他梅蕊玉无香。
⑩天空呈现一片灰色的蓝,承载着在云海中结为晶体的雪花。灰蓝交合的颜色,分不清是云还是雾。凌空飞舞的雪,穿梭在天与地之间遥远的距离中。落地的雪,顷刻间便化为一滴水珠,清澈亦彻骨。江南未绽的梅枝,早已有白雪栖息空枝,只为等待时光注定的再聚。
萦空如雾转,凝阶似花积。
仰望,空寞的天空,清晰可见飞洒而落的雪花,婀娜多态,无声无息,如梦如蝶。那片灰蓝色的天在已近暮色时分变得灰白,像是黎明时分散去的薄雾,遮去天空原本的媚色。伫立的雪花筑起来的银色世界,虽不同于夏季那彩色的蓝天,却也别有一种雅致的风韵。
雪的那份柔美,那种素洁,还是那些不扰人的宁静,它们不同风格象征的笔笔画画,融进了人的丝丝情愫。笔下飞舞的字墨,纸上挥写的篇章,都见证了它那斜飞的剪影,溢满至真的底蕴……
冬,因为有它们而不再漫长,也因它们而永恒。细数冬季的每一场雪,不知不觉中,匆匆的时光已经带着寒冷的冬季与你轻擦而过。雪是冬季的象征,四季在循环,它们就不会改变。
夜,雪与月的辉映,如漫天的星辰洒落人间,雕画着散去了白天里喧嚣的画面。安静地结束,再以淡雅开端,天、云、雪,也因此永远不会终结。每当云峰层叠,雪映蓝天。
(选自《意林》2013年第3期)
14. 本文引用了一些诗句独立成段,这样写有何作用
15. 第⑧段画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
16. 文章第 段描写了雪怎样的特点
17. 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情感
18. 在作者笔下,雪是那样的柔美可爱,请你也写一段关于雪的文字以表达对雪的情感,50字左右。
三作文
19. 从毛泽东的《沁园春·雪》中,我们感受到祖国江山的雄奇壮丽;从林徽因的《你是人间的四月天》中,我们感受到春天的温柔与娇美;从穆旦的《我看》中,我们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好与生机勃勃……
请以“我眼中的大自然”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表达你对大自然的认识和感悟。
答案
1、D 2.D 3.D 4.A 5.D
6. (1)艾青 《艾青诗选》 (2)分别从视觉和听觉的角度写的。“洁白的浪花”从视觉的角度抓住“起锚”的瞬间,写出了海员对出发的盼望;“铁链的喧哗”从听觉的角度抓住“抛锚”的瞬间,写出了海员对到达的盼望,表达了诗人对新中国海员乐观、豪迈的性格和敢于斗争、必胜信念的英雄气概的赞扬。
7. 长城、黄河、山脉和高原。这些景物雄伟壮丽(雄浑壮阔)。
8. “封”字显得凝然安静,“飘”字显得舞姿轻盈。静动相衬,静穆之中又有飘舞的动态,给人以美感。
9. 这首词抒发了作者对祖国山河的热爱,表达了作者伟大的抱负和对革命前途无比坚定的信心
10. 按从上至下、从远及近、从大到小、从外到内的顺序写的。突出了春的无处不在和无私奉献的精神。
11. 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用“抵死苦守”“温柔地抱着”等富有人的情态的词语,生动形象地表达出了对老根发芽、燕子回归的期盼。
12. 鸟在广袤的天空下飞翔,徜徉在淡蓝色的微风中,即使再怎么努力也无法到达天空的尽头,所以它们无法得到准确的数字,作者自己也无法得到,所以“不敢宣布统计数字”。
13. “我想走访那踯躅在湮远年代中的春天”。表达了作者对没有受“文明”污染的已经逝去的春天般的环境的肯定与向往。
14. 这样写使文章结构清晰,层次分明,并有引起下文的作用,同时增加了文章的文学色彩
15. 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雪融化后汇聚而成的清流沿着马路两边缓缓地流淌的样子。
16. 描写了雪柔美、素洁、宁静、有情等特点。
17. 本文表达了作者对雪的喜爱之情。
18. (示例):只见天地间下着细小而密集的雪花,并且越下越大,越下越密,好像无数的仙女向人间播撒花儿,传达着春天的祝福
19.例文:
我眼中的大自然
哪里是欣赏美景的最佳去处?大自然。哪里是我们玩乐的人间天堂?大自然。哪里是抛掉一切烦恼,只有快乐,没有忧愁的地方?答案仍是大自然。自古以来,多少人拜倒在她的石榴裙下,又有多少人宁愿在她的怀抱里安详地度过一生。大自然就宛如一位天仙,灌溉了人们心中的那颗种子,让它慢慢生根、发芽,最后开花结果;大自然又仿佛一位安详的母亲,舒展人们紧皱的眉头,安抚着一颗颗受伤的心灵。而对于爱好音乐的我来说,大自然就是一首歌,一首轻快而又令人愉悦的歌。
春天,自然是那首歌的前奏,轻轻的,柔柔的,如同一阵春风,吹入你的心田,荡漾起一片涟漪。看!她的步伐多么轻盈!不仅我感受到了,大家都不约而同地睁大眼睛,竖起耳朵,欣赏着她优美的舞姿,倾听着她柔和的舞步声。只要是她所到之处,都会充满欢声笑语。不信,请看:燕子在呢喃,原野再次披上了绿色的新装,大地沐浴着春光,万物生机勃勃。你以为就这些,那可就错了。你瞧:一片片油菜绽开了黄澄澄的花,向人们点头致意;一棵棵钻天杨,灰白的身躯泛出了淡淡的绿,在湿润的春风中微微摆动;一朵朵牵牛花现出了各自的小喇叭,迎接着她的到来……
紧接着,歌曲的抒情部分——夏天开始了。大概有许多人认为,夏天十分火辣,让人热得受不了,因此应该是高潮部分,可是我却不这么认为。你可曾仔细地观察过她、理解过她呢?其实,她也是很文静的。当夜晚降临,晴朗的天空里布满了星星,亮亮的,一颗一颗的,像撒在深蓝布面上的碎金子,晶莹透亮,总让人觉得那里头藏着无限的秘密。密密麻麻的星星,总是静静地闪耀着,跳动着,在那不属于我们的世界悄悄地绽放生命的光芒。望着它们,仿佛自己已进入到另一个空间,总会不自觉地陷进去,无法自拔。
接下来就是歌曲的高潮部分——秋天出场了。你瞧,那一团团、一簇簇的红是什么?啊,是那火红的枫树林,看上去是那么热烈,那么充满生机,就像是太阳般散发着光和热。不止是枫叶,远远望去,还有那黄里带绿的杨树叶、暗红色的槐树叶,都如同一片燃烧的火,那么烈,那么狂,那么令人痴迷。你再看,那一片片、一阵阵的黄是什么?噢,是那金黄的稻田。田里的稻谷已经成熟,沉甸甸的穗子压得稻秆抬不起头来。一阵风吹过,掀起起伏的稻浪。
最后就轮到歌的结尾——冬天了。冬天带来的寒气遍布着世上的每个角落,就是晴朗无风的时候也是干冷的。光秃秃的树枝可怜巴巴地指着天苍天,曾经生机勃勃的绿叶终于支持不住,只好脱离母亲的怀抱,在空中飘荡或被埋进土壤里。放眼望去,尽是一片片的白,白得令人傻住,白得令人呆住,白得令人忘记了自己,忘了一切……
多么动听的歌啊!是那么地婉转,那么地悦耳,跌宕起伏。让我们用自己的生命去演奏它、拥抱它吧!拥抱我们的、属于每个人的大自然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