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小学语文小升初暑期分班考考前冲刺卷(一)(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小学语文小升初暑期分班考考前冲刺卷(一)(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982.1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7-31 09:21:2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分班考考前冲刺卷(一)-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统编版
一、选择题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吞噬(shì) 传奇(zhuán) 耽误(dōn) 茶缸(gēng)
B.脱缰(jiāng) 脆弱(cuí) 剧种(zhǒng) 原谅(liáng)
C.高僧(sēng) 王侯(hóu) 藏戏(zàng) 世袭(xí)
D.巫女(wū) 魔鬼(mú) 幕布(mò) 栖息(xī)
2.下列词语书写全对的一项是( )
A.防碍 商议 销毁 悠然 B.叮嘱 恩慧 境界 金碧辉煌
C.杀菌 清晨 书刊 数落 D.协调 斗蓬 噪声 诗情画意
3.下列文言文与四字词中加点字意思不同的一组是( )
A.为是其智弗若与? /自愧弗如 B.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与人为善
C.及其日中如探汤。/赴汤蹈火 D.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声泪俱下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四字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兰兰的外婆住在依山傍水的大城市里。
B.中国女排勇夺奥运金牌,全场中国球迷欣喜若狂。
C.院子里一群小鸡在觅食,小狗在嬉戏,它们鸡犬相闻,非常和谐。
D.“新型冠肺炎”警报已经解除,街上车水马龙,人山人海,热闹极了。
5.下列句子中描述有误的一项是(  )
A.“焚”字用部首查字法应先查部首“火”,再查8画。
B.“恐怕第三件事才是买玩意儿——风筝、空竹、口琴等,和年画。”句中的破折号表示解释说明。
C.“太阳他有脚啊,轻轻悄悄地挪移了。”这句话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
D.《十五夜望月》这首诗与元宵节有关。
6.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即使这件事难办,我们也一定要办好。
B.我们听过许多雷锋的故事。
C.读了《慈母情深》这篇课文,使我深受感动。
D.北京有世界上没有的“鸟巢”。
二、填空题
7.看拼音,写词语。
2021年10月16日,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已经整装待发,三位宇航员早已jiù wèi( )。0点23分,神舟十三号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成功进入太空后,全场工作人员rè xuè fèi téng( )。当宇航员从shén mì( )的太空传来地球zhuàng guān( )的照片时,我不禁热泪盈眶。
8.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古典——( ) 轻快——( ) 自由——( ) 浓郁——( )
随意——( ) 耐心——( ) 艰苦——( ) 请求——( )
9.按要求填成语。
评——评人物:孔子( ) 诸葛亮( )
聊——聊话题:抗击疫情( ) 珍惜时间( )
10.判断下面的句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1)你们也许要问:“什么?宝葫芦?就是传说故事里的那种宝葫芦吗?”不错,正是那种宝葫芦。( )
(2)我和同学们比赛种向日葵,我家里的那几棵长得又瘦又长,上面顶着一个小脑袋,可怜巴巴的样儿,比谁的也比不上。( )
(3)她于是跳起舞来,飞快地旋转着,就像被追逐着的燕子那样。( )
(4)巴掌大的房子里只放了一张书桌。( )
(5)那里,春天鲜花盛开,夏天绿树成荫,秋天鲜果飘香,冬天白雪一片。( )
11.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在默默里算着,八千多日子已经 ,像 ,我的日子 , 没有声音,也 。
(2)《十五夜望月》中描绘月光皎洁的诗句是:“ , 。”
(3)《北京的春节》作者是 ,全文是按照 顺序来写的,重点写了腊八、 、正月初一和 。
(4)同学们都很喜欢读外国名著,也很喜欢里面的人物。王刚说“我喜欢汤姆 索亚,因为我觉得 ”李倩却不认同王刚的说法,她说:“ 。”
三、语言表达
12.按要求写句子。
(1)教师节那天,张老师被评为“先进工作者”的称号。(修改病句)
(2)我的嗓子很干。(改为夸张句)
(3)妈妈对我说:“等我把衣服洗完了,就带你出去玩。”(改为转述句)
(4)但我必须接受这种生活,并且一天一天过下去。(改为双重否定句)
(5)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我们如果有缺点,就不怕别人批评指出。(用关联词连成一句话)
13.生活中的语文。
近日,习近平主席对垃圾分类工作作出重要指示。习近平强调,实行垃圾分类,关系广大人民群众生活环境,关系节约使用资源,也是社会文明水平的一个重要体现。
(1)对于垃圾分类工作,你有什么好的建议呢?
(2)为了让人们重视垃圾分类,请你拟写一条宣传语。
四、诗词曲鉴赏
阅读
绿
好像绿色的墨水瓶倒翻了,
到处是绿的……
到哪儿去找这么多的绿:
墨绿、浅绿、嫩绿、
翠绿、淡绿、粉绿……
绿得发黑、绿得出奇。
刮的风是绿的,
下的雨是绿的,
流的水是绿的,
阳光也是绿的。
所有的绿集中起来,
挤在一起,
重叠在一起,
静静地交叉在一起。
突然一阵风,
好像舞蹈教练在指挥,
所有的绿就整齐地
按着节拍飘动在一起……
14.这首诗的首节所用的修辞方法是 ,首尾两节在结构方面是 关系。
15.“绿得发黑、绿得出奇”一行中的“得”为什么不能改为“的”?
16.中间三节诗有贯穿始终的“旋律”,读起来一气呵成,主要有哪几方面的原因?
五、现代文阅读
阅读。
忆读书<节选>
我自1980年到日本访问回来后,即因腿伤闭门不出,“行万里路”做不到了,“读万卷书”便是我唯一的消遣。我每天都会得到许多书刊,知道了许多事情,也认识了许多人物。同时,书看多了,我也会挑选、比较。比如说看了精彩的《西游记》就会丢下烦琐的《封神榜》,看了人物栩栩如生的《水浒传》就不会看索然无味的《荡寇志》。对于现代的文艺作品,那些写得朦朦胧胧的、堆砌了许多华丽词句的、无病而呻的文字,我一看就从脑中抹去。但是那些满带着真情实感、十分质朴浅显的篇章,哪怕只有几百上千字,也往往使我心动神移,不能自己!
书看多了,从中也得到了一个体会,物怕比,人怕比,书也怕比,“不比不知道,一比吓一跳”。
因此,某年的“六一”国际儿童节,有个儿童刊物要我给儿童写几句指导读书的话,我只写了九个字,就是:
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
17.解释下列词语。
栩栩如生:
无病而呻:
18.用简短的话概括选文的主要内容。
19.在作者眼中,什么样的书才算是好书呢?
20.画“——”的是一句俗语,文中引用俗语的作用是 。
21.请结合生活实际,说说你对“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这句话的理解。
课外阅读。
美的启发
我家在古城一角,窗外有块空地,附近的居民竟然把它当成了倒垃圾的地方。怎么办?我做了个“禁止倒垃圾”的木牌插在那里,可人们连看都不看它一眼,那里照样垃圾成堆,臭气熏天。为此,我们伤透了脑筋。
一个星期天的早上,爸爸妈妈小声商量了一小会儿,爸爸告诉我一个好主意。我听了,乐得直拍手。于是,我们全家动员,先将垃圾铲成一堆,再从河边挑来石块,砌成一个椭圆形的花坛;再糊上水泥,并在石缝外勾出美丽的图案;又在花坛的垃圾上面堆上一尺多厚的细土,栽上各种花苗;还就近挖来了两丛翠竹,栽在花坛的东西两旁。一天的功夫,这儿便呈现出另一番景象。附近的居民不但没再来这儿倒垃圾,反而纷纷把家里的珍贵的花木奉献出来,为这小小的花圃增美添色。
春去秋来,这里花团锦簇,树木葱茏,竟然成了古城的一角风景。工作之余,人们常来这儿休息聊天,看书下棋。你瞧,一位小姐姐正坐在花坛边抚琴弄弦呢!
窗外,飘扬着动人的琴声;窗外,洋溢着沁人心脾的清香;窗外,小鸟在枝头欢快地歌唱……
看着窗外的美丽风景,我蓦然懂得了:只有用美,才能启发更多的人爱美。
22.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居然——( ) 贡献——( )
23.从文中选择恰当的四字词语填在下面的横线上。
以前,窗外的空地上垃圾成堆,臭气熏天;如今,这儿变得 、 。
24.照样子,概括文章内容。
第二自然段写建造花坛的经过;铲垃圾、挑石块、( )、( )、( )、( )、栽花苗、栽翠竹。(每空写3个字)
25.本文告诉我们什么道理?请用“——”在文中画出来。
六、书面表达
26.习作
走进网络,拥抱自然,参与竞赛,社会调查,公益活动,学做家务……留心学习,你会发现生活处处是课堂。这样的课堂丰富多彩,能学到校内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能开阔视野,增长才干,磨炼意志;能使知识得到深化,潜能得到开发……请你以《生活处处是课堂》为题,写一篇作文。
参考答案:
1.C
【详解】本题考查字音辨析。
A.传奇(zhuán)——chuán,耽误(dōn)——dān,茶缸(gēng)——gāng;
B.脆弱(cuí)——cuì,原谅(liáng)—— liàng;
D.魔鬼(mú)——mó, 幕布(mò)——mù,栖息(xī)——qī。
故选C。
2.C
【详解】本题考查字形易错字。
A.有误。防碍 ,应为:妨碍。
B.有误。恩慧,应为:恩惠。
C.正确。
D.有误。斗蓬,应为:斗篷。
故选C。
3.B
【详解】本题考查多义字。
A.弗:都翻译为“不”;
B.善:擅长/善事,善行;
C.汤:都翻译为“热水”;
D.俱:都翻译为“一起”。
故选B。
4.A
【详解】本题考查了词语的辨析。
A.依山傍水:靠山临水。形容风景清幽如画。句中用这个词语形容大城市,使用不恰当;
B.欣喜若狂:高兴得像发了狂一样。形容高兴到了极点。句中用这个词语形容球迷激动开心的心情,使用恰当;
C.鸡犬相闻:鸡和狗的叫声都可以相互听见。比喻住家相近。句中用这个词语形容院子里的小鸡和小狗,使用恰当;
D.车水马龙:车像流水,马像游龙。形容车马或车辆很多,来往不绝。句中用这个词语形容街上热闹的场景,使用恰当。
故选A。
5.D
【详解】本题考查基础知识和诗词的掌握能力
A.焚读fén,共12画,部首是“火”。
B.破折号(——),表示话题或语气的转变,声音的延续等的符号。
结合语境可知,该句中的破折号表示解释说明,话题的延续。
C.阅读例句,把太阳的升起降落比喻成人有脚在行动。
D.本题出自唐代诗人王建的《十五夜望月》,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意思是:中秋的月光照射在庭院中,地上好像铺上了一层霜雪那样白,树上的鸦雀停止了聒噪,进入了梦乡。夜深了,清冷的秋露悄悄地打湿庭中的桂花。今夜,明月当空,人们都在赏月,不知那茫茫的秋思落在谁家?
该首诗与中秋节有关,故描述错误。
6.A
【详解】本题考查病句辨析。
A.句子“即使这件事难办,我们也一定要办好。”没有语病。
B.句子“我们听过许多雷锋的故事。”存在语病表意不明。“许多”既可以修饰“雷锋”,也可以修饰“故事”,存在歧义。原句应在“雷锋的故事”前面加上“关于”。
C.句子“读了《慈母情深》这篇课文,使我深受感动。”存在语病成分残缺。“读了《慈母情深》这篇课文”应搭配主语“我”,“使我深受感动”应搭配主语“《慈母情深》这篇课文”,但是,“读了”和“使”都放在了分句的前面,使句子缺少主语。原句应删去“读了”或“使”。
D.句子“北京有世界上没有的‘鸟巢’”存在语病表意不明。“世界”这个范围包括了“北京”,“北京有”即表明“世界有”,“世界没有”即表明“北京没有”。原句想表达“鸟巢”在北京,世界上的其他地方没有“鸟巢”。原句应在“没有的”前面加上“其他地方”。
选项A的句子没有语病。故选A。
7. 就位 热血沸腾 神秘 壮观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对词语的拼写能力。
解答本题,首先读一读拼音,知道要写什么词语,然后写出正确的词语,写完后读一读,看看是否正确。注意掌握生字的结构和易错点。书写时要注意“热、腾、秘”容易写错。书写时要注意这些字的笔画、结构。要做到规范、正确和美观。
8. 现代 沉重 约束 淡雅 正式 急躁 舒适 命令
【详解】略
9. 因材施教 神机妙算 众志成城 岁月如流
【详解】本题考查成语运用。
解答此题,学生要求运用积累的成语完成填空即可。
孔子:德高望重、君子如兰、淳淳善诱等。
诸葛亮:神机妙算、心胸宽广、待人真诚等。
抗击疫情:众志成城、风雨同舟、患难与共等。
珍惜时间:惜时如金 、分秒必争、争分夺秒等。
10. 设问 拟人 比喻 夸张 排比
【详解】本题考查修辞手法。
(1)本句有问有答,用了设问的修辞手法。
(2)本句把“向日葵”当作人来写,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3)本句把“她”比作“燕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4)本句把“房子”形容为“巴掌大”,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
(5)本句依次写了“春天、夏天、秋天、冬天”四个并列的句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
11. 从我手中溜去 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 滴在时间的流里 没有影子 中庭地白树栖鸦 冷露无声湿桂花 老舍 时间 除夕 正月十五 他聪明勇敢,具有冒险精神 他调皮捣蛋,老是桶篓子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记忆能力。解答本题,需要回顾课文的内容,然后结合前后句(或题目提供的信息)进行补充填空即可。在平时的学习中,我们一定要熟练掌握课文内容,这样在答题时我们才能更准确地写出正确答案。
12. 师节那天,张老师被评为“先进工作者”。/教师节那天,张老师获得了“先进工作者”的称号。
删掉“的称号”或把“被评为”改成“获得了”。 我的嗓子都干得冒烟了。 妈妈对我说,等她把衣服洗完了,就带我出去玩。 但我不得不接受这种生活,并且一天一天过下去。 因为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所以我们如果有缺点,就不怕别人批评指出。
【详解】(1)本题考查病句辨析。
本题错在句式杂糅, 删掉“的称号”或把“被评为”改成“获得了”。
(2)本题考查陈述句改为夸张句。
本题可对“很干”进行夸张描写,如:干的跟砂布似的;干的说不出话了等。
(3)本题考查引述句改为转述句。
引述句改为转述句就是将其带的冒号和引号去掉,把引述的话改为转述,即将第一人称改为第三人称,将句子中的“我”改为“他”,然后把冒号和双引号去掉。注意人称的变化以及标点符号的变化。
本题将“我”改为“她”,把“你”改为“我”,将冒号改为逗号。把双引号去掉。
(4)本题考查陈述句改为双重否定句。
双重否定句是指一种句式,即否定两次,表示肯定的意思。根据句意,选择合适的双重否定词。常见的双重否定词有“不得不”、“不能不”、“不会不”、“无不”、“没有不”、“非……不可”等。
本题把“必须”改为“不得不”。
(5)本题考查关联词的运用。
句子前后之间是因果的关系。故用表示因果关系的关联词“因为……所以……”。
13.【小题1】①在小区内多放置分类垃圾桶。
②发动宣传,让人们知道垃圾如何分类,养成分类处理垃圾的习惯。 【小题2】践行垃圾分类,争做文明市民。
【解析】【小题1】本题考查学生关于提建议。
解答时,我们应着重“垃圾分类”提出自己的见解即可(答案不唯一)。如:通过宣传让居民了解并养成这种垃圾分类习惯;在小区增设分类垃圾桶,从实际中做起。
【小题2】本题考查拟写宣传语。
宣传语,达到宣传鼓动目的,标语口号用通俗的话语诠释重要的观念,传递最新的信息,语言简洁句式简短、字数较少、表情达意准确。如:垃圾不分类,等于在浪费。践行垃圾分类,争做文明市民。
14. 比喻 呼应 15.因为“发黑”“出奇”是补充说明“绿”的程度的,按照语法应用“得”。 16.①围绕“绿”字,联想丰富、紧凑;②每节都用了排比。
【解析】14.本题考查修辞手法和诗歌的结构。
从第一节“好像绿色的墨水瓶倒翻了,到处是绿的……”可以得知此处的修辞手法是比喻,把美丽的春色比作了打翻的绿色墨水瓶,形象又生动,仿佛满眼都是生机,所有事物蓬勃发展。
首节写的到处都是绿,尾节写的是“绿”集中在一起,故首尾两节在结构方面是呼应关系。
15.本题考查的是“的”和“得”的用法。
“的”的结构特点是必须和它前面的词构成一种固有的“的字结构”形式来修饰、限制和说明后面的名词或代词,使前后构成一种“定名关系”。此时,“的”即为定语的标志。如:刚刚建成的这所学校就是残疾人培训学校。
“得”为结构助词时,必须用在动词或形容词之后,带着它后面的词语为其前的动词或形容词服务,即作动形谓语的补语。如:看得清清楚楚;白得刺眼。此处的“得”便为补语的标志。
综上所述可知,因为“发黑”“出奇”是补充说明“绿”的程度的,按照语法应用“得”,这样充分表述了绿的程度。
16.本题考查的是对本诗的理解。
从诗文内容可以得知本诗是围绕“绿”来写。
“刮的风是绿的,下的雨是绿的,流的水是绿的,阳光也是绿的。”运用排比的手法,写了风、雨、水、阳光也是绿的。读诗的人要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充分想象。想象风从婆娑的杨柳中吹过来,柔柔的,舒服极了,带着大自然植物的绿意。也可以想象风从小草上拂面吹来,带着小草的清香。也可以想象雨浇灌绿色的大地,滋润万物,此刻所有的色彩都变成了绿色,雨当然也是绿的了想象流水的周围倒映着树木,水也变成绿莹莹的了想象春天的阳光不那么刺眼,和煦温暖,照在万树丛中,反射着绿色的光。
“所有的绿集中起来,挤在一起,重叠在一起,静静地交叉在一起。”使用了排比的手法,绿则“集中起来”了,它们“挤在一起”“重叠在一起”“交叉在一起”。绿集中的方式很多,“挤”侧重写一种种绿色挨在一起,“重叠”侧重写绿色的叠加,“交叉”侧重写从不同方向来,又穿越过去。这一幅幅画面都在写集中,但是又不完全相同,仔细地揣摩,都是有意思的画面。
这两节都使用了排比的手法,围绕“绿”字展开了丰富的想象,所以读起来一气呵成。
17. 形容艺术形象非常生动逼真,像活的一样。 比喻为不值得忧伤的事情而叹息感慨。 18.主要写“我”通过读书总结出书也有可比性,并倡导学生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 19.满带着真情实感、十分质朴浅显的篇章的书。 20.让读者读起来,觉得文章写得比较有文采,给读者阅读文章带来不少的吸引力。 21.读书好,是说我们读书才能获得知识。多读书,是说多读书,才能获取更多的知识,知道得多,才能有更多的发展读好书,是说好的书能引导我们走向成功,差的书会把我们引向黑暗,所以要读好书。
【解析】17.考查对重点词语的理解。
栩栩如生:形容艺术形象非常生动逼真,像活的一样。结合句子“看了人物栩栩如生的《水浒传》就不会看索然无味的《荡寇志》”可知形容《水浒传》的人物刻画很逼真。
无病而呻:比喻为不值得忧伤的事情而叹息感慨。文中指为不值得忧伤的事情叹息。
18.考查概括语段内容。
结合原文“书看多了,从中也得到了一个体会,物怕比,人怕比,书也怕比,“不比不知道,一比吓一跳”。因此,某年的“六一”国际儿童节,有个儿童刊物要我给儿童写几句指导读书的话,我只写了九个字,就是: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语段主要写“我”通过读书总结出书也有可比性,并倡导孩子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
19.考查对语段内容的理解。
通读语段,从文中的第①段“但是那些满带着真情实感、十分质朴浅显的篇章,哪怕只有几百上千字也往往使我心动神移,不能自已”这句话可看出,在作者眼中,只要是“满带着真情实感、十分质朴浅显的篇章的书”才算是好书。
20.考查对语段内容的理解。
文中的“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是俗语,是指要努力读书,让自己的才识过人。让自己的所学,能在生活中体现,同时增长见识,也就是理论结合实际,学以致用。
文中引用这句俗语,可以增强文章文采,同时吸引读者。读起来朗朗上口,具有音韵美。
21.考查对语段内容的理解。
对于文中的“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分开理解。
1、“读书好”的含义:读书有助于人进步向前,可以使人懂得人生道理,找到人生的方向等,有很多益处,因此,读书是好的;
2、“好读书”的含义:懂得了读书的益处,就应该学会热爱读书,喜欢上读书,养成好的读书习惯;
3、“读好书”的含义:仅仅喜欢读书是不行的,还要学会读好的、有益身心的书籍,好的书籍能引导人走向成功。三者的关系是一一递进的,因为读书好,所以要好读书,但要满足读好书这一条件。要养成好好的读书习惯,三者缺一不可。
22. 竟然 奉献 23. 花团锦簇 树木葱茏 24. 砌花坛 糊水泥 勾图案 堆细土 25.只要用美,才能启发更多的人爱美。
【分析】22.本题考查近义词。
首先理解所给词语的意思,再去找与该词意思相近的词语。平时要注意积累。
居然,释义为表示没想到,出乎意料。近义词为:竟然。
贡献指的是把自身拥有奉献给别人,或者以自身行动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等,是一种具有自我牺牲性质的精神。近义词为:奉献
23.考查信息提取。
根据文章内容“春去秋来,这里花团锦簇,树木葱茏,竟然成了古城的一角风景。”与前文窗外的空地上垃圾成堆,臭气熏天形成对比。
24.考查概括能力。
找到修筑花圃的句子,分析例子概括的结构为动词加上名词。
“砌成一个椭圆形的花坛”概括为砌花坛;“再糊上水泥”可以概括为糊水泥;“并在石缝外勾出美丽的图案”可以概括为勾图案;“又在花坛的垃圾上面堆上一尺多厚的细土”概括为堆细土。
25.考查中心的理解。
一般文章中心可能出现在文章的开头、中间、结尾。注意这几个位置的句子。
阅读文章可知,文章的中心在最后一段“我蓦然懂得了:只有用美,才能启发更多的人爱美。”
26.例文:
生活处处是课堂
我是在一次买菜中知道了食物的学问。
一天清晨,我早早起床,跟着奶奶去菜场买菜。来到菜场,一幅车水马龙、人流如潮的景象,瓜果蔬菜、家禽肉蛋鱼琳琅满目。年过半百的老爷爷、老奶奶挎着菜篮精心挑选着,行色匆匆的上班族四处选购,人们脸上都洋溢着笑容,寻觅着满意的食材。奶奶带着我先到水产区准备挑选一条新鲜鲫鱼。只见奶奶东瞧瞧、西看看,最终选了一条表面非常光滑的鲫鱼。我问奶奶:“为什么那么多条鱼中,偏偏挑选这一条呢?”奶奶回答到:“因为买鱼是很讲究的,要看鱼的眼睛清不清澈,有没有血丝或者泛黄;看外表是不是光滑,摸一摸是否瑟手,如果是,说明表面的保护膜已经没有了,那就不是新鲜的鱼了。”奶奶细致的讲解在我脑海里又刻入了一份日常知识。接下来,奶奶还告诉我在挑选西红柿时,应挑选泛青色或有些泛白的西红柿,因为如今不像过去,现在的种植户很多都使用了催熟素对蔬菜举行催熟,使蔬菜比原生态的呈现出更靓丽的色泽,但对身体的伤害却非常的大。
通过此次的菜场之行,我心中默默自语,生活处处是课堂啊!这样的课堂是生动的,内容丰富多彩,能够学习和感受生活的乐趣,更能开阔视野,增长才干,为我们未来的人生铺设更平坦的道路。
【详解】本题考查命题作文。
题目要求以《生活处处是课堂》为题,这是一篇命题作文,写作时需注意。回顾自己的学习和生活,想想你在生活中学到过什么?有什么收获?选择你最想表达的去写,写作时要注意选择典型的事例表达中心,注意把事例写具体,写生动,要合理安排材料,重点部分要详细写,在写作过程中注意运用学到的写作方法和修辞手法,用到积累的好词佳句。
开头:开门见山,可初步让大家了解或猜测到你写的课堂是关于哪一方面的。
中间:通过生活中的哪些事,让你学到了哪些课堂上不曾有的知识,在叙事时,要注意叙事“六要素”,做到要素齐全,叙事完整,注意重点部分要详写,其他部分可略写。
结尾:通过这次生活经历,学得了哪些知识,明白了哪些道理?总结全文,再次点题。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