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单元 5个3加3个3等于8个3( 表格式+教案) 沪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六单元 5个3加3个3等于8个3( 表格式+教案) 沪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36.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3-07-30 11:41:2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PAGE
3
课题 5个3加3个3等于8个3 教学建议
教学目标 1、通过在情景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初步感知乘法分配律的思想,并能进行相应的计算。2、知道什么情况下两个乘法可以合成一个乘法算式。 3、通过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合作能力,思维的灵活性和发散性。
教学重点 初步感知乘法分配律的思想,并能进行相应的计算。
教学难点 理解算理,初步感知乘法分配律的思想。
教具准备 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师:今天,小胖和小巧来到了水果超市,你们猜他们看到了什么?呵!这么多的水果啊!看!这是什么? 1、媒体演示:(苹果图)绿5盘,每盘3只; 小胖想问你们:一共有几个绿苹果?(后进生回答)你是怎么想的?(好学生补充回答) 2、看!这又是什么? 媒体演示:(苹果图)红3盘,每盘3只。 小巧也想问你们:一共有几个红苹果?(后进生回答)你是怎么想的? (好学生补充回答) 自主探究,理解算理 过渡:小胖和小巧看到这么多的大苹果后,又在想:那么绿苹果和红苹果一共有几只?1、媒体演示:(苹果图)绿5盘,每盘3只; 红3盘,每盘3只。 (1)两人一小组说一说你的想法。(2)独立尝试,列式计算。 (3)交流。 学生反馈各种做法,教师板书讲解。情况1: 5×3+3×3=15+9=24 情况2: 5×3 + 3×3 = 8×3=24问:5×3表示什么,3×3又表示什么? “8×3”表示什么,“8”是哪来的?这里的“3”为什么不变?(5个3和3个3的每一份都是3,5份和3份合起来就有8份,也就是8个3。) 师: 谁能用一句话概括?你喜欢用哪种方法算?为什么?(4)小结我们发现前一种方法要算三次,而后一种方法只要算两次就可以了,显然比前一种简单,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使用这种方法,好不好!(板书课题:5个3加3个3等于8个3 )2、多媒体演示:(苹果图)黄3盘,每盘6只;红4盘,每盘6只。(1) 看!小胖和小巧在水果超市里又看到了什么?请你用刚才学的好方法来算一算。(2) 在小组内交流一下自己的算法。(后进生先回答,好学生补充)(3) 集体交流: 3×6 + 4×6=7×6=42用一句话概括:3个6加4个6等于7个6 问:为什么可以把它们合起来一步就算出来?(好学生小结回答)3、小结:(指板书) 5个3加3个3等于8个3,3个6加4个6等于7个6,这种方法算起来真方便!三、巩固新知,实践提高 过渡:水果超市里有这么多的学问,你们也想不想去啊!就让我们一起 进入“果果乐翻天”吧!1、说一说,写一写: 橘子图略 ( )个4加( )个4等于( )个4(后进生回答) ( )×4+( )×4=( )×4=( ) (后进生回答) 草莓图略 ( )个( )加( )个( )等于( )个( )(好学生回答)算式: 师:小巧说你们在“果果乐翻天”里表现真不错,下面她要我们来争夺“智多星”,看谁是真正的“智多星”。2、圈一圈,算一算: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个( )加( )个( )等于( )个( ) (1) 先独立圈一圈,再算一算。(2) 在小组内交流一下,你是怎样圈的,怎样算的?(3) 集体交流:你们组有几种不同的圈法、算法?(根据学生交流,多媒体演示)(4) 小结:老师发现你们的圈法里有个相同的地方,那就是每个圈里的个数是一样的,就可以用今天的好方法巧算了。师:小胖看到你们来到水果超市表现得这么棒,他也要来和你们比试比试,看看到底谁是真正的“聪明果”。你们愿不愿意啊!3、填一填(1) 6×3+2×3=( )×3=( )(2) 4×7+6×7=( )×( )=( )(3) 2×4+( )×4=10×4 (独立完成3道题,进行核对)(4) 3×5+5=( )×5=( )(先小组讨论,再用图验证)(5) 8+6×8=( )×( )=( ) (单独填写)4、你能填出几种就填几种: 8×7=( )×7+( )×7 (1) 能不能用今天学的本领填一填?你能想出几种方法?学生独立完成。 (2) 交流,你发现了什么小秘密?(括号里的两个数的和是8) 四、总结师;今天你们和小胖小巧来到水果超市玩得开心不开心啊?你还学到了什么新本领?我们来评一评今天谁的表现最最棒。 5×3表示什么,3×3又表示什么?请后进生回答“8”是哪来的?这里的“3”为什么不变?请好学生回答
教后感 本节课我设计了一组既具有层次性,又具有开放性的练习,使学生多一份感悟,多一份理解,从中感到探究知识的乐趣。本节课也有不足,如自主探究,理解算理中两个练习设计可以让学生动手操作,摆一摆来判别哪些可以合并,哪些不可以合并,不能把这课简单理解成计算教学,而要着重意义教学,让学生通过大量的练习来体验概念形成过程。作为教师要善于抓住偶发事件与教学内容的内在联系,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计划,则可以生成一堂比较完美比较理想的课。这是我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不断努力。
PAGE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