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册语文
整本书阅读《灰尘的旅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初步感受书本内容的有趣和幽默的语言,产生阅读科普读物的兴趣,培养学生对科学的理性认识。
2.关注书本的封面、前言、 目录、内容等,了解本书的作者和主要内容。
3.指导学生绘制思维导图,尝试运用多种阅读方法了解不同细菌的特点,借助思维导图了解不同的科学知识点,让学生形成系统的知识网,激发学生阅读课外书籍的兴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教学重难点:
指导学生绘制思维导图,尝试运用多种阅读方法了解不同细菌的特点,借助思维导图了解不同的科学知识点,让学生形成系统的知识网,激发学生阅读课外书籍的兴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教学过程:
任务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也许,你还在为食物为什么会变质而困惑,为人类为什么生病而烦恼,为什么人一过了青春期,就不再茁壮成长,而是一天天地衰老下去时常忧愁……那么请你翻开《灰尘的旅行》,领略著名科学家高士其的生花妙笔吧。相信认真阅读之后,你一定不再“困惑”“烦恼”“忧愁”了。
2.我们一起走进《灰尘的旅行》这本书,相信你一定会有更多的收获。
任务二:了解作者,感知内容
1.观察封面,说说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
预设:书名是《灰尘的旅行》,书的作者是高士其,北京出版社出版的,插图画的是寄生在身体里的细菌……
2.认识作者
高士其,原名高仕,中国科普事业的先驱和奠基人,我国著名的科学家和科普作家。他的文章,语言生动、活泼、形象、清新。他的《灰尘的旅行》,形式多样,通俗易懂,读来引人入胜,既普及了科学知识,又给读者以思想启发。
3.了解主要内容
这本科普名著主要讲了什么内容呢?翻到阅读“阅读要点卡”,我们一起来看看吧。这本书主要是通过细菌自述,讲述了它从天空飘落,四处漂泊的经历,从而将科学知识娓娓道来……
任务三:观看视频,初步认识细菌
1.播放视频,学生交流自己的感受。
2.课件出示关于细菌的基本介绍。
3.看目录,谈疑问
看完目录之后,你产生了哪些疑问?
预设1:看到第一章“我的名称”时,也许你很想知道细菌叫什么名字.
预设2:看到第二章“我的籍贯”时,也许你会惊讶,这细菌也有籍贯?
……
4.引导:相信此时同学们的心中有好多的疑问,那就让我们开启阅读之旅,去寻找答案吧。
任务四:回顾阅读方法,开启细菌之旅
1.同学们,在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学习中,我们知道了许多阅读科普文的方法,都有哪些呢?
2.学生梳理归纳方法。
3.全班交流,相机补充。
任务五:情境激趣,共读片段
1.出示《细菌的衣食住行》“衣”这个片段,共同阅读。
2.提问:读完这个片段,你知道了什么?生自由发言,师相机指导。
预设:在这个片段的学习过程中,我通过边读边猜想、抓关键词句的方法知道了细菌穿的……通过“细菌顶怕热”“很爱体面”“穿得格外整齐”“穿得特别讲究”等关键语句,我们还可以体会到作者生动活泼、幽默风趣的语言风格,像这样的描写书中还有很多。
3.出示《细菌的衣食住行》另外三个片段(食、住、行),快速阅读,填写阅读卡。
有哪些疑问? 知道了什么?
4.生分享阅读卡,然后选择具有共性的问题交流
任务六:持之以恒,制定阅读计划
1.制定阅读计划
(一)生分享自己平时的阅读计划。
(二)师出示表格,强调要结合目录制定出合理高效的阅读计划,并做好阅读记录。
(三)交流阅读方式
阅读日期 预计阅读时间 阅读地点 阅读方式 阅读效果 完成情况
任务七:构建思维导图,一览众菌群
1.以《细菌的形态》一文为例,引导学生绘制思维导图,借助思维导图了解一个个科学知识点。
2.课件出示:就其轮廓儿看,细菌大约可分为六大类:一为像菊花似的“放线菌”,二为像游丝似的“丝菌”,三为断干折枝似的“枝菌”(即分枝杆菌),四为小皮球似的“球菌”,五为小棒子似的“杆菌”,六为弯腰曲背的“弧菌”。那第六类,有的多弯了几弯儿,像小小螺丝钉,又叫做“螺旋菌”。
3.根据文字提示,引导学生绘制思维导图
4.随着阅读内容的深入,引导学生不断增加思维导图的内容
5.小组交流展示思维导图作品,讨论存在的不足及收获
任务八:搭建交流平台,领略灰尘之旅的神奇
1.班级开展“小科学家大讲台”活动,鼓励大家讲一讲获得的科学知识。
评价项目及标准 评价结果
能讲清起因、经过、结果。 ☆☆☆☆☆
能把科学知识讲清楚,讲明白。 ☆☆☆☆☆
语言自然流畅,有感染力。 ☆☆☆☆☆
总评标准 优秀:14-15☆;良好:12-13☆;合格:10☆ 总评
2.小组练习,指名分享
3.全班交流,相机评价
4. 作业设计:
请你作细菌的代言人,为其制作“个人”名片,简介不同细菌的名称、形状、性格、喜好,作用等,张贴在班级“科学小天地”一栏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