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94张PPT)
中考化学专项复习
专题1 仪器识别、
基础实验操作和教材基础实验
1
专题点拨
2
精题精练
专题点拨
类型一 仪器识别、基础实验操作
突破点1 常见仪器的识别
仪器及对应名称 反 应 容 器 直接 加热
垫石棉 网加热
仪器及对应名称
存放 仪器
加热 仪器
计量 仪器
仪器及对应名称
过滤、分离、 注入液体的仪器
夹持 仪器
取用 仪器
仪器及对应名称
其他 仪器
突破点2 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一、化学药品的存放和取用
1.化学药品的存放
(1)固体药品通常保存在广口瓶中;液体药品通常保存在细口瓶中;气体可暂时存放在集气瓶中,密度大于空气的要正放,密度小于空气的要倒放。
(2)特殊药品的保存
化学药品 性质 保存方法
浓盐酸、浓氨水、汽油、酒精等 挥发性(物理性质) 密封
白磷 易与O2反应(自燃)(化学性质) 冷水中
NaOH溶液、石灰水、碱石灰等 易与CO2反应(化学性质) 密封
CaO、碱石灰等 易与H2O反应(化学性质) 密封、干燥处
化学药品 性质 保存方法
浓硫酸、NaOH固体(易潮解)等 吸水性(物理性质) 密封、干燥处
浓硝酸、AgNO3溶液 见光或受热易分解(化学性质) 棕色瓶装;冷暗处
2.化学药品的取用
(1)取用原则
具体要求
三不原则 不能用手接触药品;不要把鼻孔凑到容器口闻药品;不得尝任何药品的味道
节约原则 ①按规定用量取药品;
②没有说明用量的,一般固体只需要盖满试管底部即可,液体药品取1~2mL即可
具体要求
剩余药品 处理原则 不放回原瓶、不随意丢弃、不带出实验室,要放入指定的容器内
温馨提示:
闻气体气味的正确操作:打开瓶塞后,用手轻轻地在瓶口扇动,使极少量气体飘进鼻孔(如下图所示)。
(2)固体药品的取用
①粉末状固体的取用
取用粉末状或小颗粒状的药品时要用药匙或纸槽(一斜二送三直立)。
②块状固体的取用
取用块状固体用镊子(一横二放三慢竖)。
(3)固体药品的称量(天平的使用)
①分度值:托盘天平可用于粗略称量,能精确到0.1g。
②操作:使用前调零→称量时左物右码,砝码用镊子夹取,先大后小→称量后,砝码回盒,游码归零。
【注意事项】
a.称量干燥的固体药品前,应在两个托盘上各放一张质量相同的纸,然后把药品放在左盘纸张上称量。
b.易潮解、有腐蚀性的药品,必须放在玻璃器皿(如小烧杯、表面皿)中称量。
提分点拨:使用托盘天平称量时,如果砝码和药品放反:
①若未使用游码,则称量的药品质量=砝码质量;
②若使用了游码,则称量的药品质量=砝码质量-游码读数。
(4)液体药品的取用
①取用大量液体——直接从试剂瓶中倾倒
②取用少量液体——用胶头滴管取液体
【注意事项】胶头滴管的使用:
a.取液后应该保持胶帽在上,不能倒置,以防液体腐蚀胶帽;
b.不要将胶头滴管平放于桌面,防止污染滴管;
c.用过的胶头滴管要用蒸馏水清洗,与滴瓶配套的滴管使用后不能用水冲洗,应该直接插回原瓶;
d.严禁用未经过清洗的胶头滴管取用其他试剂。
③一定量液体的取用——使用量筒和胶头滴管
【注意事项】
a.不能用量筒做反应容器;不能用量筒进行溶解、稀释和混合液体操作;不能将量筒加热。
b.取用一定量液体时,要选用合适量程的量筒,一般选择量程略大于或者等于量取体积的量筒。
c.读数时,如果俯视则会造成读数偏大;仰视则会造成读数偏小。
二、物质的加热
1.酒精灯的使用
(1)酒精灯火焰分为_____、内焰和焰心三部分,其中外焰温度最高,加热时,应该使用_____部分。
(2)添加酒精时,酒精的量不超过其容积的_____ ,不得少于1/4。
(3)绝对禁止向________________里添加酒精;绝对禁止用燃着的酒精灯去引燃另一只酒精灯。
(4)用完酒精灯后,必须用_____盖灭, ____________。
(5)万一碰倒酒精灯,洒出的酒精在桌面燃烧起来,不可用水浇灭,而应该用_________扑灭。
外焰
外焰
2/3
燃着的酒精灯
灯帽
不可用嘴吹
湿抹布
2.物质的加热
(1)液体的加热
(2)固体的加热
【注意事项】试管外壁保持干燥;加热前先预热,再集中加热;加热后的试管,不能接触冷水,防止试管炸裂。
三、仪器的连接
1.连接仪器的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
(1)把玻璃管插入带孔橡胶塞:先把玻璃管口润湿,然后对准橡胶塞上的孔稍用力转动插入(如图甲)。
(2)连接玻璃管和胶皮管:先把玻璃管口润湿,然后稍用力把玻璃管插入胶皮管(如图乙)。
【注意事项】不要使玻璃管折断,以免刺伤手掌。
(3)在容器口塞橡胶塞:把橡胶塞慢慢转动着塞进容器口(如图丙)。
【注意事项】不可把容器放_______再将橡胶塞使劲塞进容器,以免压破容器。
桌面上
2.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1)升温法:将导管伸入水中,手掌紧握容器外壁,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且松手后能形成一段水柱,则气密性良好(如图甲)。
(2)液面差(水柱)法:关闭止水夹,往长颈漏斗中注入水,使长颈漏斗中水的液面高于容器中水的液面,静置片刻后若水面位置不变,则气密性良好(如图乙)。
【注意事项】仪器连接好之后, ________前进行气密性检查。检查装置气密性时,若容器较大,可以用酒精灯稍加热容器底部,或者用热毛巾捂热。若装置漏气,要寻找原因,直至不漏气才能进行实验。
装药品
四、仪器的洗涤
1.洗涤方法:倒净试管内废液;注入半试管水,左右振荡(不可上下振荡)后倒掉;重复步骤几次;若试管内壁附有不易洗掉的物质,用试管刷转动或上下移动试管刷进行刷洗(注意不要用力过猛,防止损坏试管)。
2.洗净标准:玻璃仪器内壁附着的水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
五、其他实验基本操作
1.浓硫酸的稀释
稀释浓硫酸时,一定要将_______沿容器壁缓慢注入_____,并不断用________搅拌。
【注意事项】如果将水注入浓硫酸,由于水的密度小于浓硫酸的密度,水会浮在浓硫酸上面,溶解时放出的热能使水立刻沸腾,使硫酸液滴四处飞溅,非常危险。
浓硫酸
水中
玻璃棒
2.过滤
(1)仪器:烧杯、玻璃棒、漏斗、铁架台(带铁圈)。
(2)目的:除去液体中的不溶性固体杂质或用于混合物的分离提纯。
(3)操作要领
①一贴:滤纸_____漏斗内壁,不得留气泡,以免影响过滤速度。
紧贴
②二低:滤纸边缘_____漏斗口的边缘;液面_____滤纸的边缘。目的是防止滤液从漏斗内壁与滤纸间的间隙流过,影响过滤质量。
③三靠:烧杯的尖嘴处紧靠玻璃棒(玻璃棒起_____作用);玻璃棒的下端轻靠在三层滤纸处(防止玻璃棒戳破滤纸);漏斗口下端紧靠烧杯内壁(防止滤液飞溅)。
低于
低于
引流
【注意事项】
a.不可用玻璃棒搅拌漏斗中的液体,防止滤纸破损。
b.过滤后滤液仍然浑浊的可能原因:过滤时漏斗中液面高于滤纸边缘;滤纸破损;盛接滤液的烧杯不干净等。
c.若滤液浑浊,则应重新过滤。
d.过滤只能除去液体中的不溶性杂质,不能除去可溶性杂质;过滤后所得滤液为混合物。
3.蒸发
(1)仪器:蒸发皿、酒精灯、玻璃棒、铁架台(带铁圈)、坩埚钳。
(2)目的:除去溶液里的溶剂。
(3)操作要领
①加热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防止受热不均匀造成液滴飞溅。
②出现较多固体时,停止加热,利用余热使剩余水分蒸干。
③用坩埚钳将热的蒸发皿从铁圈上取下,放在石棉网上(切不可直接放实验台上)。
4.溶液pH的测定
在点滴板、白瓷板或玻璃片上放一小片pH试纸,用洁净、干燥的________蘸取(或胶头滴管吸取)少量待测液滴到pH试纸上,把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比较,读出该溶液的pH。
玻璃棒
【注意事项】
①用pH试纸测出的pH一般记整数,为粗略读数。
②用pH试纸测溶液的pH时,pH试纸不能用水润湿,否则测酸性溶液的pH时所测值偏大,测碱性溶液的pH时所测值偏小,但测中性溶液时测定结果不变。
③不能将pH试纸直接放入待测溶液中,否则会污染试剂。
归纳总结:
玻璃棒在初中化学实验中的作用
实验 作用 目的
蒸发 搅拌 防止受热不均匀造成液滴飞溅
固体溶解 加速固体溶解
浓硫酸稀释 加速散热,防止液体沸腾
过滤 引流 防止液体飞溅和冲破滤纸
测溶液的pH 取样 蘸取少量待测液
粗盐提纯 转移 转移精盐
六、化学实验事故的处理
1.浓酸洒在实验台上,用适量__________中和后,用水冲洗,再用抹布擦干;浓碱洒在实验台上,用适量________中和后,用水冲洗,再用抹布擦干。
2.酸、碱溅入眼睛中,立即用大量水冲洗,切不可用手揉眼睛,必要时请医生治疗。
碳酸氢钠
稀醋酸
3.浓酸溅落到皮肤上,立即用大量水冲洗,再涂上3%~5%的__________ 溶液;浓碱溅落到皮肤上,立即用大量水冲洗,然后再涂上________溶液。
4.吸入实验室有毒气体,立即呼吸新鲜空气,必要时请医生治疗。
NaHCO3
硼酸
类型二 教材基础实验
突破点1 对比实验
主要包括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燃烧条件的探究、铁生锈条件的探究,对比实验的关键是利用控制变量思想来探究化学变化发生的条件。
1.二氧化碳与水的反应
(1)现象:
①喷稀醋酸的紫花_______,说明石蕊遇酸性溶液变红;
②喷水的紫花_____________,说明水不能使石蕊变色;
③放入CO2中的紫花______________,说明CO2不能使石蕊变色;
④喷水后放入CO2中的紫花_______,说明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变红
无明显变化
无明显变化
变红
水和二氧化碳反应
产生了新物质
(2)结论:CO2能使______的紫色石蕊纸花变_______,发生反应的方程式为CO2+H2O=== H2CO3,碳酸不稳定,易分解成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H2CO3===CO2↑+H2O。因此,对(Ⅳ)实验后的花进行烘干,可观察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湿润
红
花从红色变回紫色
2.燃烧条件的探究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①铜片上的白磷燃烧 ①②对比:燃烧需要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铜片上的红磷不燃烧 ①③对比:燃烧需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 ④热水中的白磷又燃烧 ③④对比:燃烧需要______
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可燃物与氧气(或空气)接触
氧气
3 . 铁生锈条件的探究
(1)实验原理:
①铁与空气中的氧气、水蒸气等物质发生反应产生铁锈;
②铁锈疏松多孔,不能阻止铁制品内部的铁与氧气和水蒸气继续反应,还会加快铁的锈蚀。
(2)实验设计
实验装置 控制条件 无氧气有水 有氧气无水 有氧气有水
实验现象 不生锈 _______ _______
实验结论 AC对比,可知铁生锈需要_______,BC对比,可知铁生锈需要_______ 不生锈
生锈
氧气
水
突破点2 步骤实验
1.固体溶质的配制
(1)仪器:托盘天平、药匙、量筒、胶头滴管、烧杯、玻璃棒。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
(2)步骤:
①计算(计算所需固体溶质的质量和所需水的体积)。
搅拌,加速溶解
②称取:用天平称固体。
③量取:用量筒量液体(当接近所需体积时,要改用___________滴加至所取体积的刻度线)。
④溶解:将固体放入烧杯中进行溶解。
⑤装瓶贴标签
胶头滴管
(3)误差分析
操作 对溶质质量分数的影响(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用天平称量固体药品质量时固体药品和砝码放反了(使用游码时) _______
量取水的体积时仰视读数 _______
量取水的体积时俯视读数 _______
烧杯内原来有少量的水 _______
偏小
偏小
偏大
偏小
操作 对溶质质量分数的影响(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氯化钠试剂不纯 _______
将固体药品倒入烧杯中时撒在外面 _______
固体药品倒入烧杯时,纸片上残留少量固体药品 _______
装瓶过程中,溶液少量洒出 _______
偏小
偏小
偏小
无影响
2 . 稀释浓溶液
(1)仪器:量筒、胶头滴管、烧杯、玻璃棒。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步骤:
①计算(计算所需浓溶液和水的体积)。
②量取:用量筒量取所需的浓溶液和水的体积。
搅拌,使溶液混合均匀
③混匀:在烧杯中按要求稀释浓溶液,使浓溶液和水混合均匀。
④装瓶贴标签
3.粗盐提纯
步骤:(称量)溶解→过滤→蒸发→(称量)计算产率
(1)溶解:称量粗盐,缓慢加入盛有一定量水的烧杯中,用玻璃棒搅拌至不再溶解。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过滤:操作中注意“一贴;二低;三靠”,若过滤后滤液仍然浑浊,应该___________。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___。
搅拌,加速物质溶解
重新过滤
引流
(3)蒸发:蒸发时,要用玻璃棒不断搅拌,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当_______________时停止加热,利用余热将剩余水分蒸干。
(4)计算产率:称出精盐质量与溶解粗盐的质量相比较,并计算精盐的产率。
精盐产率= ×100%
精盐的质量
溶解粗盐的质量
使液体均匀受热,
防止液滴飞溅
有较多固体析出
(5)误差分析:可分析所得固体质量的影响。如过滤时,滤纸破损,使所称得固体比实际质量增加,则产率偏大;而溶解时不充分、过滤时滤液溅出、蒸发时液体飞溅、转移固体时有残留等,均会造成所得固体损失,使产率偏小。
突破点3 探究物质组成的实验
1.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实验装置
反应原理 4P+5O2 2P2O5
实验操作 点燃燃烧匙内的红磷后,______伸入瓶中,并把塞子塞紧,待红磷熄灭并________________后,打开________,观察现象
点燃
立即
恢复至室温
弹簧夹
实验装置
实验现象 ①红磷燃烧产生大量______
②冷却后集气瓶内水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结论 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______
白烟
上升约占原瓶内空气体积的1/5
1/5
(1)实验原理
①利用可燃物燃烧消耗______,且不产生气体;
②密闭容器内压强______;
③在大气压的作用下,进入瓶内水的体积约等于减少气体的体积,即氧气体积。
氧气
变小
(2)操作要领
①红磷要足量;
②塞子塞紧;
③弹簧夹夹紧;
④燃着的红磷立即伸入集气瓶;
⑤冷却至室温后再打开弹簧夹。
(3)误差分析(方法指导:根据瓶内气压差变化来分析,若气压差变大,则测得氧气含量偏大,反之亦然)
①若测得氧气的含量偏小,可能的原因是______ (填序号,下同);
②若测得氧气的含量偏大,可能的原因是______ 。
a.红磷不足
b.红磷伸入太慢
c.未冷却至室温即打开止水夹
d.导管内未先装水
e.弹簧夹未夹紧
f.橡皮塞未塞紧(即气密性不好)
acdf
be
2.电解水
装置
原理 水在直流电作用下分解,生成______和______,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现象 电极上有气泡冒出,一段时间后正、负极的气体体积比约为______
通电
氢气
氧气
2H2O 2H2↑+ O2↑
1∶2
装置
检验 用燃着的木条检验产物:______极使燃着的木条烧得更旺,则是______。______极气体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则是______
结论 ①水由__________________组成
②化学变化的实质是______的裂解和______的重新组合
正
氧气
负
氢气
氢元素和氧元素
分子
原子
特别说明:
①水中加入氢氧化钠或硫酸钠,以增强溶液的导电性,并不是实验的催化剂。
②氢气燃烧的实验也能证明水的组成。
突破点4 无明显现象的实验(中和反应)
1.一般,对于无明显现象的实验是否发生的问题,证明思路为:
(1)证明反应物的消失或减少;用此法时,必须排除生成物对反应物鉴别的干扰。
(2)证明生成物的存在;用此法时,要注意生成物应具有反应物没有的性质。
(3)证明反应过程中有明显的能量变化;通常借助于测量体系的温度变化来反映能量变化情况。
(4)创设对比实验,使本来无现象的化学变化呈现出明显的现象。
2.中和反应
(1)实验现象:加入稀盐酸后,溶液由______色变为______色。
(2)实验结论:氢氧化钠能与稀盐酸发生中和反应。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应的实质为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红
无
HCl+NaOH=== NaCl +H2O
离子结合生成水
氢离子与氢氧根
(3)溶质分析
溶液 A点 A、B之间 B点 B、C之间
溶质 NaOH NaOH、NaCl NaCl NaCl、HCl
(4)其他实验方案
实验原理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检验反应物中H+被消耗 向稀盐酸中加入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后,再加入锌粒 ①无明显现象 ②有气泡产生 ①氢氧化钠与稀盐酸能反应
②氢氧化钠与稀盐酸不能反应
实验原理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检验反应物中OH-被消耗 向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后,再加入氯化镁溶液 ①无明显现象 ②有白色沉淀产生 ①氢氧化钠与稀盐酸能反应
②氢氧化钠与稀盐酸不能反应
精题精练
1.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
2.下列实验操作错误的是( )
A
3.下列正确的实验操作是( )
C
4.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D
5.实验操作应该坚持严谨的态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使用滴管吸取滴瓶中的试剂时,滴管用完后应清洗干净再 放回原瓶中
B.用坩埚钳夹取热的蒸发皿
C.过滤操作中,液体边缘应高于滤纸边缘
D.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时,一有气泡就开始收集
B
6.在化学实验中应加强安全意识。下列做法符合安全要求的是( ) A.给不超过试管容积1/3的液体加热
B.用剩的药品拿回家中做家庭小实验
C.用完酒精灯后,立即吹灭并盖上灯帽
D.氢氧化钠沾到皮肤上,用水冲洗,再涂上稀硫酸
A
7.下列化学实验操作错误的是( )
A.用灯帽盖灭酒精灯
B.用镊子夹取较大的块状固体药品
C.将药品直接放在托盘天平的托盘上称量
D.用玻璃棒不断搅拌蒸发皿中的溶液
C
7.下列是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正确的是( )
A.用托盘天平准确称取9.56g固体
B.在托盘天平两端放大小相同的滤纸称氢氧化钠
C.用10mL量筒量取5mL液体时仰视读数
D.用10mL量筒量取9.6mL水
D
8.下列实验操作或目的不正确的是( )
选项 操作 目的
A 分别在放有少量铜、银的试管中加入稀盐酸 证明铜的金属活动性比银强
B 用玻璃棒蘸取溶液滴到一小片pH试纸上 测定溶液的pH
C 加热试管里的液体时,试管口不要对着自己或他人 防止发生安全事故
D 配制溶液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 加速溶质的溶解
A
9.正确选择实验仪器是实验成功的重要保证,如图是实验室中常见的仪器,请用所提供仪器的序号进行填空。
(1)仪器②的名称是______,仪器⑦的名称是_____,仪器⑧的名称是
___________。
(2)常用于保存液体药品的是___;用作反应容器且能够直接加热的是___。
烧杯
漏斗
长颈漏斗
⑤
①
(3)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所需的玻璃仪器有________;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所需仪器有________。
②③⑩
①⑧⑨
10.科学实验必须按规范进行操作。根据下列图示回答:
(1)图示中实验操作有明显错误的一项是________(填“A”“B”或“C”)。
(2)图A中仪器①的名称是________,它在该实验操作中的作用是________。
B
玻璃棒
引流
11.实验室部分仪器或装置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仪器名称:A________,C________。
试管
铁架台
(2)实验室常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气体,发生装置可选择图中的________(填字母)进行组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BCD
CaCO3+2HCl===CaCl2+H2O+CO2↑
(3)在制取过程中,小雨同学选用F装置收集二氧化碳,并用燃着的小木条放在瓶口验证二氧化碳是否收集满,发现小木条始终不熄灭,说明该瓶气体没有集满。出现上述现象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写一个)。
装置漏气
(4)在实验室中制取氧气,若用如图H所示装置采用“排空气法”手机氧气,请在图中将导管补画完整。
12.实验设计是化学实验的重要环节,请根据下列实验要求回答相关问题:
【活动与探究一】用对比实验方法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
实验一 实验二
(1)实验一中振荡3个矿泉水塑料瓶,观察到塑料瓶变瘪的程度为___________,其中变浑浊的瓶内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对比A瓶与____(填“B”或“C”) 瓶的实验现象,可证明CO2能与NaOH发生反应。
实验一 实验二
A>B>C
CO2+Ca(OH)2===CaCO3↓+H2O
C
(2)实验二观察到C装置中发生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而干燥的不变色,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用语言表示)。
实验一 实验二
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变红
CO2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蓝色
石蕊试纸变红
【活动与探究二】用控制变量方法探究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
(3)实验三的目的是探究_______对硝酸钾溶解性的影响;实验四是探究__________对物质溶解性的影响。
实验三 实验四
温度
溶剂种类
13.某同学进行如下两个实验。请回答有关问题:
(1)配制50g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
①配制溶液的步骤:计算、称量和量取、_____、装瓶、贴标签。
②下列情况中,会导致所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偏小的是_____ (填字母)。
A.氯化钠固体不纯
B.量取水时俯视读数
C.装瓶时洒出少量溶液
D.配制溶液的烧杯内壁沾有水
溶解
AD
(2)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
步骤如下:
①取一定质量的粗盐样品,加水溶解;
②过滤;
③蒸发结晶;
④称量、计算产率。
在上述各步实验中,都用到的一种仪器是__________,它在步骤①③中的作用是_____。
玻璃棒
搅拌